曹操算不算用人不疑?

我本人很喜歡曹操…我自己覺得算是,不過網上似乎有評價說他生性多疑,從未真正相信手下;也有評價說他只是用兵多疑,用人不疑,被「疑」的部分也是有的放矢…


首先,你確定「用人不疑」一定是個好品質?

五胡時期,匈奴漢國傳到了劉粲手裡,他非常信任岳父靳淮。靳淮告訴他,你的同族劉景、劉顗、劉驥圖謀不軌,想廢了你,趕緊除了他們。劉粲聽從了,把這幾個制衡靳淮的大佬一窩端了,之後讓靳淮當大將軍、錄尚書事。這難道不能稱作「用人不疑」?結果呢?靳淮反手就滅了他全家……

再說點現實的,你是個大學教授,研究出了一門核心技術,可以合成一種高端材料。你拉上幾個學生跟你創業,你會對他們傾囊相授嗎?你在和學生們的合作中,會不會像防賊一樣防著學生們竊取核心技術呢?如果你的答案是「會」,我覺得非常正常。但說好的「用人不疑」呢?

所謂的「用人不疑」,實際上只是碗心靈雞湯,沒給你勺子。任何優秀的領導,都不可能對屬下沒有一點戒心,曹操也一樣。

曹操的用人,自然有大度的一面。亂世之中,你處處提防手下,前怕狼後怕虎的一副熊樣,跟你混能有什麼前途呢?一路走來,曹操收降了不少人,徐晃、張遼、張郃、臧霸、王脩、華歆、王朗等等,他都敢放手使用。甚至有人辜負了他的信任,他也不追究。

初,公為兗州,以東平畢諶為別駕。張邈之叛也,邈劫諶母弟妻子;公謝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諶頓首無二心,公嘉之,為之流涕。既出,遂亡歸。及布破,諶生得,眾為諶懼,公曰:「夫人孝於其親者,豈不亦忠於君乎!吾所求也。」以為魯相。

初,公舉種孝廉。兗州叛,公曰:「唯魏種且不棄孤也。」及聞種走,公怒曰:「種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種,公曰:「唯其才也!」釋其縛而用之。《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兗州出事後,畢諶前腳對曹操表忠心,後腳就逃跑投奔張邈呂布了。曹操堅信魏種不會叛變,結果被打了臉。最後曹操都原諒了他們倆。

劉備投降後曹操也非常信任他,出則同車,入則同輿,還讓劉備帶兵出征獨擋一面。結果劉備立馬殺了車胄搶徐州。

在創業期,籠絡人心,拉攏小弟是第一要素。郭嘉解釋得很清楚:

劉備來奔,以為豫州牧。或謂太祖曰:「備有英雄志,今不早圖,後必為患。」太祖以問嘉,嘉曰:「有是。然公提劍起義兵,為百姓除暴,推誠仗信以招俊傑,猶懼其未也。今備有英雄名,以窮歸己而害之,是以害賢為名,則智士將自疑,回心擇主,公誰與定天下?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不可不察!」太祖笑曰:「君得之矣。」《魏書》

明知道不能隨便信任某些人,但也不得不這麼做,高舉「用人不疑」,即使被打臉,髮型都不能亂!

事業做大了,如何集權於自身、排除異己,就比籠絡人心更重要了。此時的曹操,多疑的一面就露出來了。

潼關之戰後,曹操聲望大增。212年董昭勸進魏公,荀彧反對,立馬遭到了曹操的猜忌。這是曹操多疑的性格造成的嗎?之前為什麼曹操沒猜忌過荀彧?因為在一起創業打拚啊。現在曹老闆事業輝煌了,想一步步取代漢室了,和荀彧的分歧就出來了。有了分歧,荀彧就是「異己」,必然要被排擠打壓的。

同理,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平定漢中地,張遼威震逍遙津,事業再次走上頂峰。216年,曹操進位魏王。此時又有一批「異己」出現了,曹大王自然是毫不留情地打擊。

琰嘗薦鉅鹿楊訓,雖才好不足,而清貞守道,太祖即禮辟之。後太祖為魏王,訓發表稱讚功伐,襃述盛德。時人或笑訓希世浮偽,謂琰為失所舉。琰從訓取表草視之,與訓書曰:「省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琰本意譏論者好譴呵而不尋情理也。有白琰此書傲世怨謗者,太祖怒曰:「諺言『生女耳』,『耳』非佳語。『會當有變時』,意指不遜。」於是罰琰為徒隸,使人視之,辭色不撓。太祖令曰:「琰雖見刑,而通賓客,門若市人,對賓客虯須直視,若有所瞋。」遂賜琰死。《三國志.魏書·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崔琰的小弟楊訓,拍了曹操的馬屁,就被人譏笑了,甚至崔琰也被一起鄙視了,可見暗中不滿曹操當魏王的人有不少。崔琰到底是支持曹操當魏王、還是反對呢?從他的傳記來看,他是支持的,只不過曹操咬文嚼字非認為他是反對的,結果把他逼死了。但事實可能沒這麼簡單。

明帝時,崔林嘗與司空陳群共論冀州人士,稱琰為首。群以「智不存身」貶之。林曰:「大丈夫為有邂逅耳,即如卿諸人,良足貴乎!」 《魏略》

陳群那是一心跟著曹操混的,一路支持曹操稱公、稱王,後來還鼓動曹操稱帝。結果他譏笑崔琰「智不存身」,讓崔林大為惱火。這麼看來,崔琰、崔林和陳群,一點都不像能尿一個壺的啊。

崔琰是不是支持曹操當魏王的,我們也不必深究,反正曹操當時牛X得很,他覺得你有問題,你就得倒霉。毛玠覺得崔琰冤枉,馬上也被曹操整殘了。

還有一個婁圭,玩過《曹操傳》的可能有印象,就是教曹操在寒冬用水混沙子築壘的那位,也被曹操懷疑並殺害了。

後與南郡習授同載,見曹公出,授曰:「父子如此,何其快耶!」子伯曰:「居世間,當自為之,而但觀他人乎!」授乃白之,遂見誅。《吳書》

習授覺得曹操父子相當拉風,誇了一句,結果被婁圭鄙視了。習授向曹操報告,婁圭就被殺了。個人猜測,此事也發生在曹操剛當魏王期間。那個時候,吹捧魏王曹操很容易被鄙視。曹操對鄙視他的那些人,經常會開開殺戒,殺雞儆猴。

總之,政治家做事,絕不是憑性格來的。在需要籠絡人心時,「用人不疑」必然是主流;在需要中央集權時,「多疑猜忌」就來了。


很簡單,不算。曹操家的校事制度可是出論文的,特務機構鼎鼎大名。

《魏略》:始太祖欲廣耳目,使不畏盧洪、趙達二人主刺舉。洪、達多所陷人,故於時軍中為之語曰:「不畏曹公,但畏盧洪;盧洪尚可,趙達殺我。」後達為人所迫死。

徐邈同志好喝兩口,差點就壯烈了:魏國初建,為尚書郎。時科禁酒,而邈私飲至於沈醉。校事趙達問以曹事,邈曰:「中聖人。」達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遼將軍鮮於輔進曰:「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濁者為賢人,邈性脩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

一個以【性忌】著稱的仁兄會用人不疑?瞅瞅那滿世界的諸夏侯曹,張遼、于禁等天然被領導就能明白一二,這叫用人不疑,任人唯賢?明明是用人多疑,所以任人唯親罷了。


畢竟曹操曾經對待陳宮如赤子,然後陳宮還是毫不猶豫背叛了他,在曹操出征兗州的時候聯合張邈、呂布讓曹操成為喪家犬;畢竟曹操親自舉薦魏種為孝廉,是魏種的舉主,與魏種有君臣之分,在兗州所有人都背曹操的時候,曹操信誓旦旦地說只有魏種不會,結果魏種還是投入里呂布的懷抱;畢竟別駕是州牧最重要的屬官,其權力不是其他州牧掾屬可比,有刺史、州牧一半的權力,曹操以畢諶為別駕,也和畢諶有君臣之分,前一刻畢諶發誓賭咒、表忠心自己絕對不會追隨叛軍,把曹操感動的痛哭流涕,下一刻,畢諶立馬前往呂布、張邈那裡;畢竟曹操和張邈是發小,是曹操不幸死去可以託付家人的可信的朋友,在最沒有防備的時候給了曹操致命一擊。畢竟青梅竹馬的袁紹在曹操勢單力孤的時候,準備讓曹操的家人去鄴城為質。畢竟耿紀雖為丞相掾,但並不妨礙耿紀忠於大漢,做大漢忠臣。畢竟質任制度是春秋以降的傳統,不是曹操的發明。畢竟他沒有懷疑張遼的降將身份,而棄賢才不用,張遼以降將最終功成名就和于禁比肩,也是異數了。畢竟從古至今就沒有隻憑能力,不論資歷、關係、背景就能身居高位的人。畢竟曹魏、孫吳宗室確實有大功於社稷,這是改變不了的事實,劉備因為背井離鄉和宗室之特殊身份,無法任用宗室。很奇怪么,畢竟晉武帝司馬炎代魏前,有功宗室遍地多如狗。
畢竟曹操是魏晉南本朝建立霸府統治、開啟權臣嬗代的第一人,畢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許昌超朝廷派系複雜,敵我莫分,反對勢力強大。忠漢大臣、地方豪強大族、名門世族比割據一方的蜀漢、孫吳更要強大,政治鬥爭也更要複雜、殘酷。畢竟政治鬥爭不是君子小人之分。"太祖曰:"卿知達等,恐不如吾也。要能刺舉而辨眾事,使賢人君子為之,則不能也。昔叔孫通用群盜,良有以也。"無論是本性多疑也好,還是客觀環境使然,我們看到的就是這樣。


賈詡:合著老子宅家裡那麼多年都白宅了?用人不疑的主公我倒跟過一個,現在大家對他的評語以沒有腦子為主。


料敵決斷,鬼謀百出,我愛郭奉孝。機敏練達,見識過人,我愛程仲德。守正黜惡,謙謙君子,我愛荀文若。才思敏捷,口若懸河,我愛楊德祖。謀定天下,曉善兵機,我愛荀公達。洞察世情,洞悉人性,我愛賈文和。慷慨正義,人品非凡,我愛崔季圭。謀定後動,穩如泰山,我愛滿伯寧。權變通達,見機行事,我愛劉子陽。任天下智囊,以道御之,恩威並施,賞罰分明,我愛曹孟德!


所謂的用人不疑都是收買人心用的…………因為用人不疑違背人的本性…………


肯定不算用人不疑,否則替他蓋被子的內侍怎麼死的……


「生性多疑,從未真正相信自己的手下」?
那樣的人在漢末能佔超過一州的土地我都不相信。
雖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一句漂亮話。但曹操多數時候並沒有對下屬懷疑。
看看曹魏多數降將得到重用吧。
想想張遼、張郃都是大對手的舊部啊!
還有賈詡、龐德、徐晃等等。
多疑的人怎麼可能有這種降將在他手下大放異彩?


荀彧許攸婁圭崔琰毛玠等點了反對+沒有幫助

可能有人不太懂,我簡單說一說
荀彧:曹操用來穩定後方的肱股之臣,被稱為「吾之子房」。後董昭等人勸曹操進魏公,荀彧實名反對樓上所有人,被曹操嫉恨。後來的數次事件證明曹操已不再信任荀彧,一代名臣荀彧在傷心、擔憂和憤怒中,鬱鬱而終(不提空盒傳聞,免得你們說我黑曹操)

十七年,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勛,密以咨彧。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會征孫權,表請彧勞軍於譙,因輒留彧,以恃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

崔琰:一代君子,被曹操當成道德楷模放在朝堂上,能力相對而言並沒那麼突出,但是道德水平之高,幾乎是吊打整個魏國。後來因為曹操聽人挑撥,嚴懲以崔琰為首的反魏小團體,罰為徒隸。然而對自己道德高標準嚴要求的崔琰,表示自己問心無愧,不為所動一切如常,惱羞成怒的曹操下令殺掉崔琰

後太祖為魏王,(楊)訓發表稱讚功伐,襃述盛德。時人或笑(楊)訓希世浮偽,謂琰為失所舉。琰從訓取表草視之,與(楊)訓書曰:「省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琰本意譏論者好譴呵而不尋情理也。有白琰此書傲世怨謗者,太祖怒曰:「諺言『生女耳』,『耳』非佳語。『會當有變時』,意指不遜。」於是罰琰為徒隸,使人視之,辭色不撓。太祖令曰:「琰雖見刑,而通賓客,門若市人,對賓客虯須直視,若有所瞋。」遂賜琰死。

毛玠:名氣不高,但是跟崔琰類似屬於耿直正臣道德楷模,多次對魏國集團道德低下的行為點了反對+沒有幫助,被尊稱為「我之周昌」。後來因崔琰含冤而死,毛玠心懷不滿。有人想曹操通風報信加以挑撥,曹操將其下獄,後貶為庶人,死於家中。

崔琰既死,玠內不悅。後有白玠者:「出見黥面反者,其妻子沒為官奴婢,玠言曰『使天不雨者蓋此也』。」太祖大怒,收玠付獄。大理鍾繇詰玠。(省略一大段毛玠的辯白)時桓階、和洽進言救玠。玠遂免黜,卒於家。太祖賜棺器錢帛,拜子機郎中。

婁圭許攸待續(提前說,這倆是帶點作死意味的,但是不能說是做大死……)


曹操很多疑,但他控制了局勢,這個局勢中除了他沒有人稱得上強大,這是防著所有人,卻顯得有些用人不疑了,知道你翻不了天,還懷疑你幹嘛。


感覺用人不疑的前提是疑人不用,曹操的處境沒辦法做到,相信很多前期給曹操打工的還以為給獻帝打工呢吧。


孤好夢中殺人,人妻除外。

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


曹操這種不世出的亂世梟雄,怎麼可能用人不疑?就算是仁德君子劉備,也只能對趙雲張飛關羽諸葛亮寥寥數人做到用人不疑。至於曹操?他有誰可以相信?


劉邦都把韓信殺了,你覺得呢


丞相也是人,只相信他願意相信的。
比如曹丕
比如蔡瑁
只看那個他願意相信的成分有多大


曹操用人不疑倒確有例證,但是用人不疑這個詞在這裡估計是貶義的。曹丞相往往是在該疑的時候用人不疑,和劉先主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舉例說明:
劉備

魏仲

張邈

于禁

這臉打的,只能說曹老闆眼光不行啊。那麼我們下面看一下用人不疑的正確打開方式


推薦閱讀:

三國正史中,魏文帝曹丕究竟做錯了什麼?
歷史上公孫瓚為何不攻打公孫度,擴大戰略縱深,而是選擇去和劉虞袁紹爭地盤?
如何評價程昱「爭威儀」事件?
張召忠和張飛各領五千人,狹路相逢誰能取勝?

TAG:三國 | 曹操 | 三國志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