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的全球改編熱,是扭曲原著還是尊重原著精神?
吳承恩同樣改編了唐玄奘取經的故事啊。
而且,小說里的唐玄奘,動輒就嚇得抹眼淚,連孫悟空、沙僧都嫌棄過,說他太慫,像個膿包。
遇到妖怪,老是嚇得摔下馬來。
名著中最耐摔的選手,沒有之一。
而且,唐玄奘不辨是非,相信豬八戒的讒言,總是偏袒豬八戒,打怪升級的路上,他是被保護的小公舉,手無縛雞之力。
拋開妖魔鬼怪的外在,《西遊記》中的唐長老,肯定也跟歷史相差十萬八千里。
是藝術創作,還是扭曲歷史?
歷史的曹操,是個不折不扣的梟雄,《三國演義》寫成了十足的小人。
歷史的紀曉嵐,是個不做愛會死的色鬼,還是個話都說不利索的大結巴,《鐵齒銅牙紀曉嵐》里,他舌燦蓮花,跟杜小月孤男寡女,竟然相安無事好多年。
連歷史,都能在虛構的作品中讓步。
何況,原本就是虛構的文學作品呢?
同樣一部《紅樓夢》,有人看到的林黛玉,是矯情做作的,有人看到的林黛玉,是機智逗趣的。如果以不同的理解,寫個番外故事,算是扭曲原著嗎?
當然,像張國榮曾經拍過的那部小黃片,是對《紅樓夢》赤裸裸的侮辱。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猴子,就有一千條西遊路,你要是不喜歡,不去看就好了。
如果不巧被騙去看了,罵兩句也行。
首先,西遊記內在精神,本身就是不那麼確定的。紅樓夢,字字皆血,水滸義氣,三國權謀。然後西遊記呢?人家可真就不只是一部神話。可以厚黑,可以諷刺世事,可以宗教鬥爭,甚至心猿可以和心學聯繫到一起。它的主旨相較於前三者,更加模稜兩可一些,解讀的方面也更廣。因為,原著的精神解讀就很多,扭曲和尊重,都是方面問題,因為鬼知道到底它想寫啥。
其次,如何是扭曲,如何是尊重?如果尊重更多是對於原作的復刻,那麼不扭曲的改編就是不能驚天逆轉,也不能崩人設,甚至即使要崩人設,也要有足夠合理的原因。在原著里,唐僧的情感和豬八戒的情感,是有人的特質。孫悟空是英雄,沙僧比較利己主義。如果真有改編,最好要符合每個人的人設。畢竟改的太厲害,那就只能是借一個名字了。我所認為的改編,最好的就是細節深化,性格豐滿並增加變化發展的過程。在改編中,我認為《青蛇》是很好的。這個改編至少是打破了常人對於青白蛇和許仙法海的印象,但是卻是十分合理的,因為仔細想來,兩個妖精,一個男人,大概能是如何?合情合理的。因此西遊記的改編,如果能做到,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不落窠臼,那就算不上扭曲了。
最後的最後,最近那些國內外哪些要改編西遊記了?什麼叫扭曲原著?
不喜歡這個詞。
在這個時代里解讀權在於讀者,不在於作者。
咬文嚼字地說這句那句是這個意思那個意思,一定要給一個標準答案,這才是對文學藝術最大的侮辱。
尊重原著是因為原著創造了一個世界,一個全新的藝術平台。後人能夠在這個藝術平台上繼續進行新的有價值的創造其實才是對原作者最大的尊重。
不好的解讀自會隨著大浪淘沙逝去,留下來的自然是瑰寶。
86 版就是侮辱西遊記的開始,還有六小什麼猴。
尊重原著,說實話幾個人看過原著啊就尊重原著?86版西遊記把原著小說魔改成啥樣了啊,是尊重原著嗎?真心煩這種話題,沒看過原著小說的人呼籲尊重原著,從來不看京劇的人呼籲尊重傳統,什麼玩意兒啊
文學理論里有這樣一種觀點,作者寫出的作品在沒有接觸讀者之前不能算是作品,而是文本。
意即作品並不完全附屬於作者,這個理論為文學評論家和讀者爭取了足夠的解讀作品的權利,通俗的說就像前面答主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同理,每一個讀者,不論年齡性別國籍,對於《西遊記》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就像我們寫材料作文一樣,不同的人看到同一個材料,每個人會根據自己目前的生活經驗以及知識貯備所形成的三觀,從材料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點寫作,寫出來的東西自然是千差萬別。
在這個基礎上,每一個讀者對於《西遊記》都可以進行自由的解讀,其實從來都不存在所謂的「正解」,一切的解讀都是合理的,只是看是否符合當下的主流價值觀而已。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現在看來沒什麼問題吧?閒情逸緻,雲淡風輕,頗有詩意不是嗎?可是文字獄的時候這句詩讓詩人慘遭迫害。這就是當時的社會環境和主流價值的影響。不過這句詩倒是因為這個大大提高了知名度。也不知道詩人做何感想。
前面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告訴題主,不必糾結於這究竟是扭曲還是尊重,題主大可不必擔心,不管《西遊記》衍生出多少版本,主流的價值觀都會對它們進行篩選。(就算誤讀,有時候也不一定是壞事,產生了爭議的東西反而能引起關注)
並且這是一個值得我們高興的現象,想想之前的《功夫熊貓》、《花木蘭》這兩部口碑票房皆佳的中國元素電影居然是外國人拍出來的。很痛心,那時候我們明顯缺少足夠的民族文化自信,傳統文化影視經典被大眾所熟知的基本就是上個世紀拍出來的四大名著。
如今《西遊記》被大家各種改編,這是極好的,說明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愈發重要了(咳咳,歪政治答題套路了)
看一看之前國內的改編成果——《大話西遊》《西遊伏妖降魔兩部曲》《大聖歸來》這都是很不錯的作品(西遊2不錯的有點特別(*/ω\*)),都是對《西遊記》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編,吳承恩當初寫小說的時候可沒寫過孫悟空的金箍可以隨便拆,也沒說過唐僧可以用一塊破布收妖(???)
群眾可能不是人人都有改編的能力,但是好的點贊爛的噴,這是肯定的,最後能留下的,必須是有閃光點的。
西遊記本身就是惡搞玄奘的同人作品,再有什麼必要去糾結是否符合原著?裡面人物情節少兒不宜的部分不要太多,是不是要都遵守一發?釘耙不打得九眼冒血就是不符合原著?玄奘:我可沒有豬頭徒弟。
現在我們覺得我們民族的經典被亂改很讓人悲哀,但是換個角度,如果哪天西遊記無人問津,無人記得,漸漸被遺忘,那才是悲哀。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我看來,無所謂的尊重和扭曲原著,只是大家因為三觀的不一樣,而對《西遊記》有不同的理解。
感覺如果這樣的話,應該叫「玄奘西行」的改編,而不能叫 西遊記 的改編吧\(〇_o)/
個人覺得 沒有尊重原著精神也沒有扭曲原著 他們只是為了賺錢 沒有能力創造 沒有情懷做事 只能用拿來主義 大多數都西遊記改編都是爛片 我想他們壓根就沒想那麼多 把錢騙到兜里就好
完全的原著精神是個偽命題,它幾乎不可保存。
就算某出版社把西遊記原封不動地用中文在國內出版,原著精神也不會「原封不動」地廣為流傳或被完美保存。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解讀,而這些解讀,也都是在各自的思考框架之中,在整個文學系統之中,在整個社會之中。其中影響解讀的因素之多之雜,一兩句話不可歸納。
因此,如果題主所謂「扭曲」意為偏離作者的原意的話,那答案是肯定的。作品只要流傳於世,就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
改得好就好,改的不好就不好
只要他們還帶著尊重的態度即可,至於他們是否真的問心無愧,人在做天在看,無需多言
初中看過原著,看起來感覺不如水滸傳精彩,生僻字多,詩詞歌賦多,這些就看的難懂,一般都是直接跳過,加之對很多辭彙都沒有概念,雷公嘴,什麼是雷公嘴等等,看的過程中,大腦里想的是電視劇西遊記,要說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中間一段情,露出風流穴。高中有同學說出這句,立馬就想起來了。
後來看張衛健演的,有個芝蘭仙子,翻原著,果然第一回就寫到仙石旁有芝蘭相伴。這個版本的劇情感覺後面模仿神兵玄奇,最後孫悟空和哪吒大戰天魔。
去年又刷了一遍原著,也是馬馬虎虎,看過大話西遊,西遊降魔,還有各種西遊解讀,人總是不斷的要帶上金箍,慢慢的脫掉金箍,完全自由自在除非成為斗戰勝佛,道理蘊含的很多,就看自己能不能看懂。
改編原著,還不是因為七十二變,玄幻,看起來容易刺激眼球,散則成氣,聚則成型。
看這個問題的回答數量就不是什麼全球熱的事兒
推薦閱讀:
※宋詩中跟蘇軾並稱的是黃庭堅,為什麼不是王安石?
※怎樣評價莫言的小說?
※馬爾克斯去世了,對哥倫比亞文壇和世界文壇意味著什麼?
※有哪些「非廢萌向」的輕小說?
※感覺自己寫小說太虐主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