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谷歌輸入法全鍵輸入去掉按鍵間隙有什麼好處?

最近在看安卓機器上的全鍵輸入,看了很多資料都是說全鍵按鍵間隙的好處,搜狗百度觸寶等等也是這麼做的,但是新的谷歌輸入法是去掉按鍵間隙的,除了視覺上更加整潔美觀,在其他方面還有什麼好處呢~


去掉鍵粒或者按鍵間隙有什麼好處? 它們原本就不屬於這個地方.

提到虛擬鍵盤上的按鍵間隙, 就不得不追溯一下這些間隙的起源:

  • 最早的虛擬鍵盤是沒有容錯設置的, 就和實體鍵盤一樣, 按在 A 上出來的就是 A, 哪怕你想打的是 S. 和實體鍵盤一樣的按鍵能夠引導用戶向正確的方向點擊, 間接提高了輸入的正確率.
  • 後來在 iOS 和 Windows Phone 自帶的虛擬鍵盤裡開始有了容錯 (就是如果你摁到了 S 鍵左側, 但聯繫上下文系統認為你在這裡輸入 A 的可能性高於 S, 那麼其實你摁到的依然是 A 的判定範圍而不是 S).
  • 隨著輸入法的智能程度進一步提升, 根據上下文和對用戶輸入習慣機器學習, 輸入法們已經可以做到當你輸入 "svgtpus" 的時候判斷你想輸入的是 "Android" 而輸出 Android. 到了這個程度, 用戶點擊到什麼地方基本就不是很重要了. 再加上現在的 Google Pinyin 支持滑動輸入, 進一步弱化了 ?精確性? 的重要程度.

到了最後一步之後, ?現代? 的, 具有很強糾錯能力的鍵盤, 幾乎都變成了沒有按鍵的形式:

可以滑動輸入的 Google Keyboard, 說真的把它變成一塊白板大部分用戶也能用得很順溜.

同門的 Google Pinyin, 加入了下劃快速輸入符號的功能, 所以恐怕不能直接用一塊白板. 走在路上打字的時候幾乎可以完全不看手機, 避免了撞到電線杆/牆壁/大叔/妹子的尷尬.

應該是印象里最早採用無鍵粒設計的鍵盤 Fleksy, 因為滑動滑動手勢的利用它甚至直接隱藏了空格鍵.

喪心病狂的單列鍵盤 Minuum, 設計之初就是為了能夠在任何一塊平面上進行快速輸入, 容錯能力高得可怕.

所以, 在上述這幾種 ?現代? 的輸入法上, 有沒有鍵粒與間隙又有什麼關係呢? 那麼, 遵循著 ?如無必要, 毋增實體? 的原則, 為什麼還要加入鍵粒或者按鍵間隙?

沒錯, 我想表達的就是, ?鍵粒與按鍵間隙本來就不是一個虛擬鍵盤必備的要素?.


另外,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鍵粒? 和 ?按鍵間隙? 的存在會阻礙人們接受 ?滑動手勢? 的概念. 鍵粒是阻隔滑動的屏障, 在現實世界中的鍵盤上, 因為鍵粒與按鍵間隙, 用戶幾乎不可能會發生 ?滑動? 操作. 而上面提到的輸入法, 都具備不同的滑動操作, 因此取消掉 ?阻礙滑動? 的鍵粒與按鍵間隙, 能更好地傳達 ?可以滑動? 的暗示, 與減少滑動操作時 ?被阻隔? 的暗示.

而且實在是不喜歡這種設計的話, Google Keyboard 和 Google Pinyin 都有帶鍵粒的舊樣式主題嘛.


這只是視覺上的區別。實際使用上沒有任何區別。

觸屏輸入法的按鍵判定不是按照你看到的間隙進行判定。而是整個輸入法區域都可以擊鍵,根據你擊鍵的區域以及上下文判斷你最可能的擊鍵。輸入法畫的只是一個區域,而並不真的是一個鍵。

這個鍵實際上畫成圓的還是方的,大還是小,高還是矮,有沒有間隙,都沒有關係。僅僅是視覺上有差異。就算整個輸入法區域一個鍵都不畫,你也照樣可以正常輸入的,觸寶輸入法就提供過這種盲打模式。題主你既然用過觸寶,對這一點應該很清楚才對。


說實話,剛用的時候感覺怪怪的,視覺上感覺很怪,輸入時老是怕按錯,用了幾天下來呢,還好。


扁平化是一種設計風格,很流行。
但帶來的問題也是明顯的。
雖然現在輸入法已經很智能了,並且也有不錯的糾錯能力,但這個能力並非百分之百的準確。
中國有多少智能手機就有多少輸入法用戶,很多用戶是不了解輸入法的糾錯能力的,
無間隙鍵盤會帶來巨大心理壓力,缺少輸入法可以糾錯正確的心理預期,讓他們下手點擊戰戰兢兢。如果只有這一種風格,會對一部分用戶造成較大影響。
無間隙的好處自然是美觀,界面更簡潔。
其實從輸入法的內部邏輯來講,間隙始終都是不存在的,界面上的間隙不過是視覺的表象而已。
工具還是應該立足於實用。
無間隙的風格倒是可以作為一種皮膚,或一種個性化的界面呈現方式,提供給一部分有這樣需求的人。


我覺得谷歌輸入法這麼設計主要目的是視覺上與Android 5.0統一。
功能上沒有什麼明顯的作用,去掉按鍵的輪廓,每個鍵的視覺判定縮小到字母那麼大了,這樣一來按鍵之間的空隙實際是變大了,感覺「點錯」的幾率降低了,但因為有全鍵盤糾錯的機制,這樣與之前也沒有多大區別。
滑行輸入看起來很炫,但要不停在滑行與點按兩種操作方式直接來回變換,感覺實用性不強


去掉間隙:
1.本來虛擬鍵盤就沒有,不是必要的,就刪除。
2.設計風格更扁平
3.如果使用滑動輸入感覺更好
4.現在的輸入法已經足夠智能了

不去掉的好處:
1.看起來跟實體鍵盤更接近,擬物化。
2.從實體鍵盤過度過來的用戶使用更加符合心裡預期
3.點擊更有觸感,進而更有安全感。


想打…號是總會按成~號,然後氣氛就變得奇怪了…


明明可以選擇帶邊框啊。

雖然我堅定不移的選擇了無邊框。


我想補充一點,也許和這個本身的關係沒有那麼大。
每個回答都在稱讚Google 鍵盤的容錯性之高。

iOS的鍵盤容錯率其實也是非常好的,你可以試試不去追求每一下的對錯,以最快的速度去打字。最後打出來的長段的文字反而會是合理的。

我認為這個邏輯和google的滑動輸入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只是iOS沒有將這種特性著重地介紹而已。

全篇均使用大段輸入的技巧完成。


實名反對各種叫好的答案
去掉線框的唯一好處就是視覺上更美觀簡潔,使用效率上沒有任何提升。
谷歌之所以這麼做,是出於兩點
第一,去掉邊框這種事,在蘋果被大家罵了一圈以後,大家就慢慢習慣了(人民的適應能力是無限趨向正無窮的)
第二,谷歌終於明白,這果然是個看臉的世界


好看吧,Google實際上是同時提供了兩種風格的,完全看你喜好


其實就三點優勢:

  1. 滑行感覺更順暢了——不過對於中文輸入的用戶來說,意義不大,目前使用滑行輸入輸入中文的用戶~很少~非常少
  2. 界面更統一了——不過也得搭配Android 5.0以後的系統進行使用,之前的系統使用這個鍵盤只會不倫不類
  3. 滿足部分喜歡這種類型鍵盤的用戶需求——至於說虛擬鍵盤本身就不應該有間隙的同學~我只想說~虛擬本身就是現實世界的一種映射,跟擬物風格或扁平風格毫無聯繫

這不是好不好處的問題,這是谷歌不得已而為之!是因為z[0-lp=e32q3[0p-=e3w2wqs43-p[o043ww340p-er
wo cuo le kuai 摺疊我 buran 她 zai guo lai wo就 wandanle!


咳咳……
認真的答,我也認為這種風格是為了和material design配合,減少用粗線條的邊框,大膽做出無邊框的決定應該是考慮到手機屏幕的不斷增大。覺得大屏手機使用起來出現鍵位按錯的情況會少很多。
滑行輸入我不太看好,因為你有時會停下來想拼音,但是一旦滑行終端這個音節就結束了,這樣前面的都白打了,你還得倒回去重輸一遍。


我記得去年iOS7剛出來的時候有人提問扁平了為什麼鍵盤還是這種擬物的模樣,應該這樣設計啊,然後貼了一張自己做的圖,與現在安卓這個一毛一樣。
當時的題主被噴的體無完膚。

看到現在各種叫好簡直呵呵。

反對所有說好的回答,我覺得簡直蛋疼哭了,保佑iOS千萬別學。


我倒是覺得那個間隙本來就不應該存在


這個布局我認為和舊版本使用上沒有什麼區別,這麼設計無非是更加體現滑動輸入按鍵之間沒有那麼多界限和android5.0的 material design設計語言相匹配的結果。
不知道大家對拼音滑行輸入的體驗怎麼樣,我覺得滑行輸入這個設計是針對拉丁字母語系而設計的,拼音的組合樣式更少,容錯更差。基本上用滑行輸入句子很累,稍不注意就出現其他意想不到的詞語組合,沒有點擊來的快。


好看是好看,但容易按錯且按下去沒有安全感,鍵盤的每個按鍵本質上應該是一個按鈕,是需要用戶點擊的按鈕,那麼它就應該是個按鈕的樣式,現在鍵盤的風格就類似於一張紙上排列了26個字母,你想想你在紙上去點這些字母感覺是多怪,ios現在的風格里按鈕變成純文字也是不如以前好點,這麼設計倒不如加一個淡淡的灰色按鈕樣式。


僅僅為了視覺統一而已。

況且這種設計並不比傳統的設計好很多。甚至在實用性方、功能方面有所落後。


推薦閱讀:

7 天連鎖酒店的窗戶為什麼那麼小?
大家為什麼很少用語音輸入?

TAG:Android應用 | 手機輸入法 | 交互設計 | 用戶體驗設計 | 谷歌拼音輸入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