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 未來20年在國內的發展潛力怎樣?


做了5年的MEMS電路設計,大概說上兩句.不過主要是做硅陀螺儀加速度計這塊,所以以這兩個為例子吧.
1.20年太久,20年可以讓一個高新產業變成傳統工業,就像當年的IC.
2.MEMS本身不是一個新興的學科,但是算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國外起步比較早,比如硅加速度計和陀螺儀.BOSCH,ADI在上個實際90年代初就有商用的產品,當時大都是工業用和汽車用.
3.這兩年比較熱,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移動手持產品中找到了生存點.但是這個市場已經被幾家大公司壟斷,ST,BOSCH等等.不過價格還行,彎彎和國內有不少小公司在做,過兩年會變成白菜價格.
4.硅MEMs這塊,國內最大的壁壘是前端感測器工藝,沒有標準化的工藝,所有東西都需要定製.MEMS電路這塊其實想對於其他算是簡單,速度差不多不高於音頻,精度相比與音頻也差得遠,當然做硅晶振的除外.
5.國內還有機會,因為如前所說,前端工藝還沒起來,中間的設計能力也比較差,後端的封裝也不算成型. 20年太長了,1~3年內還是挺好的.
6.手機市場之外還在炒概念,比如LBS和sensor hub,未來真不好說,比較這個行業技術更新和淘汰率是相當之慘烈.
7.想進這行的話,強烈建議去做MEMS工藝,現在是到處找不到人,有相關CMOS經驗的即可,設計的話,MEMS設計坑太少,一個公司幾個人就差不多了.

~~分割線手機輸入真麻煩

匆匆一年,還在跟加速度計折騰。送打油詩一首。
做個sample挺容易,要做量產比登天,價格越來越白菜,月出kk遙無期。

更新一下,
1.invensense居然把st擠出水果了。Bosch跟St基友關係在美金面前果然都是浮雲。
2.穿帶設備看起來有戲,不過量還是小。
3.技術方面,陀螺這兩年更新很快,感覺有點跟不上趟了。
4.再次強調一下mems瓶頸在工藝,機會也在工藝。


MEMS技術尤其是在感測器上的應用,在中國將來會有很大的市場。由於溫家寶的講話,物聯網、感測網也被各地政府重視,而物聯網的核心技術除了無線傳輸就是感測器,而感測器現在有很多是用MEMS技術來製造的。可以說,在中國的發展潛力是很大的。

溫家寶講話相關新聞:
http://business.sohu.com/20091104/n267954212.shtml

但是MEMS技術的行業門檻比較高,國內幾乎就沒有一流的Fab,大多數大學的研究也主要是進行前段的模擬設計研究,只有少數大學/公司有一定程度的工藝積累,相對國外比較落後。MEMS技術還沒能像CMOS那樣形成行業標準的工藝平台,國內又沒有能夠有希望制定行業標準的高端Fab,因此國內大多數公司以及創業者都停留在前端設計或者炒概念的階段。MEMS的Fab投資巨大,對創業團隊的要求比較全面,國內很難有一支團隊能夠整合。現階段中國很多從事MEMS行業的人士(很多是半導體行業的)都會走和國外合作或者和大學合作的道路切入。國內積累的薄弱讓這個行業風險巨大,希望將來不會成為一個概念泡沫。

綜上,MEMS行業將來在國內市場巨大,也有政府支持,但是國內積累薄弱,起步比較艱難,風險不小。


局限在國內這個答案沒啥可說的,把這個限制去掉比較好,國內很少擔當技術領頭羊的角色吧,突破也不是咱這塊兒啊,技術積累都不足。

既然是展望,我就來說一個比較天馬行空的答案吧。現有的可實用的MEMS裝置好像沒有下面的例子那樣足夠微型化。

1·小型裝置的分散式動力系統:
傳統機械的傳動和自然界中生物的運動傳動方式最大的不同在於:機械工業中一般採用一個原動裝置和若干複雜的傳動鏈來實現某種特定功能,為保證其功能實現,必須要對其傳動鏈進行複雜和精準的設計;而生物的每一塊肌肉都是可以發力的,因為其動力系統是肉眼不可見的線粒體,密布在每一個細胞中,其自由度很大,依賴各種感官(感測器?)構成反饋控制,來得到相關的經驗,再按照經驗來運動。
而MEMS是機械實現模擬後者的一個很好的途徑:而後者的優點有很多,因為不需要依賴剛性的傳動裝置來有效地傳遞力矩,因此可以加入更多的緩衝裝置,因為動力分部式設計,傳動鏈比較短,控制設計上也更加方便,簡單。
PS谷歌了一下,網路上關於這一塊的內容完全是空白!

2:醫用微型機械裝置:
小時候看的甚覺不靠譜的納米機器人說不定會正式在歷史長河中登場了。再複雜的化學分子實現不了的藥理作用,通過程式控制的微型裝置都可能實現。這是多麼令人狂喜的一件事情。藥理學這門課的重心也許將會從介紹藥物藥理作用發展到通過微型電子機械設計藥理作用過程,那是多麼令人吃驚的改變啊。

3:……等等待補充。


Iphone4的陀螺儀就是MEMS應用的一個典範,所以可以預計其發展潛力還是十分巨大的,但是這個需要機械和電子都很懂才行,所以難度貌似還挺大的,學設計的不太懂工藝方面的東西=。=


MEMS應用的另外一個領域就是做能量採集(energy harvesting),通過把周圍的能量收集並轉化為電能從而達到代替電池的終極目標。

我的老師帝國理工Andrew Holmes教授就做過一個只有一個硬幣大小的風力發電機,製造方式就和加工MEMS一模一樣。


強答一記,不吐不快,低能預警,滿滿的負能量!
我本是學集成電路的,遭遇詐騙入行,是的你們沒有看錯,是詐騙。
入行四年,斷斷續續的補了些基礎知識,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流體力學、數學物理方法、數值分析、聲學基礎、基礎光學、數值分析與演算法。是的跨專業就是這麼痛苦,還不算為了能跟上技術節奏,買天天買賬號下學術論文,學模擬軟體。也是因為跨專業帶來的這些痛苦,給了我一個比同事更不專業的視角,讓我看到了很多專業內存在的不專業的事情。
缺乏技術積澱;
代工廠缺乏經驗與設計者溝通難以通暢;
野蠻生長,沒有方向;
搞技術不如搞市場;
坑少蘿蔔多;


我們天線中,有把MEMS作為開關,來做reconfigurable antenna的
我覺得要往高度集成方向發展,比如,無線的sensor系統。超小型天線集成在矽片上(40GHZ 以上),例如baymax的全城的健康掃描系統。


MEMS是一個很誘人的前景,只是不清楚MEMS能夠發展到什麼程度?


不知道其它MEMS怎麼樣,反正RFMEMS的前景不是很好,尤其是RFMEMS Switch!!比起有源的switch比如PIN-diode等等來說可靠性差,體積大了幾個數量級,開關時間還長。。。真的是前輩們挖的坑有點深,水沒灌成還把自己埋了。


想要去做mems感測器演算法工程師,不知道到前途如何?請各位大神指點


MEMs技術的應用範圍很廣,從各種類型感測器,微動力傳輸裝置,到高頻振蕩器,潛在市場是相當可觀的。
以感測器為例。MEMs技術本身是硬體方面,但具體應用對軟體的要求很高,模擬的工作量巨大。市場上優秀的MEMs產品都是需要大量的軟體支持工作,所以投入MEMs產業不僅需要工藝技術上的投入,軟體尤其是演算法也好做好前期準備。
20年的範圍太廣了,不敢預測,3~5年內是持續看好。


很有前景,但是發展應該不像IC這麼快,因為它很難建立像IC設計這樣成熟的設計流程。


MEMS是IC產業中可以給人帶來很大的想像空間的一個領域,ADI目前了解的項目有MEMS microphone 和 MEMS 陀螺儀等,不清楚國內企業在這一塊的發展如何,求解。


我做MEMS封裝服務的,我覺得國內技術還需要發展,但是,國內對於MEMS投資還是比較熱的,以後應該很有前途!


應用越來越廣泛,目前普遍的應用有微型陀螺儀,投影儀上的微透鏡陣列,汽車上用的加速度計,以及還在探索之中的高頻振蕩器等等。


推薦閱讀:

如何成為一個大友克洋、鳥山明似的機械控?
汽車「飄」不「飄」跟哪些因素有關?
模型製作過程中噴筆霧化好究竟體現在什麼方面?

TAG:物聯網 | 感測器 | 機械 | 微機電系統MEMS | 微電子 | 納米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