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權為何能歐顏趙齊名?
柳公權的字無疑是好的,但柳公權在書法史上的地位似乎並不能與開闢雄渾書風的顏真卿,引領書壇復古的趙孟頫相比。且後世多有精研歐體的名家,而卻少有人因融入柳體風格而成名。虞和褚的影響力應該略強於柳,為何楷書四大家會是歐顏柳趙呢?
都在答非所問,題主不是問柳字怎樣,而是問柳字為何入選四家之一。
先拋開湊數的因素,其實有這個因素,不過沒什麼討論意義。
首先楷書這四家,說得再確切一些是成熟的碑刻大楷作品四大家。
首先是成熟期後的楷書風格,魏碑不屬於這個分類。其次是因書寫正式的碑刻作品而入選,比如趙的膽巴碑,妙嚴寺記,而他的小楷道德經就不屬於這個範圍,包括靈飛經一類的晉唐寫經當然也不在這個討論範圍。
範圍確定了再來說標準。
評選的標準其實偏向於各種風格的代表,而不是一個水平的排行榜,而是一個風格的分類法,是為了照顧廣泛的審美。
你想想,虞和褚的影響固然應該是大於柳,但是他們的楷書和歐陽詢是一個體系的,大的結字用筆上有比較多相似之處,大抵都可以用嚴謹,瘦勁一類詞來形容,而且時代也相近,後世的楷書絕大部分可以納入這個審美系統。
下圖:左起依次為褚歐虞,可以對比看看其相似之處。
至於顏柳,無須贅述,特點自是極為鮮明,把提按筆法用來修飾筆畫做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特別是作為集大成的顏真卿。
至於趙,我覺得他倒是因為影響太大才被分入,本身的特色倒沒有那麼明顯,代表柔美質樸一路的楷書,其實靠靠也能和歐褚虞沾邊,但其用筆上還是差別巨大。
下圖依次為顏柳趙。
所以說,中國的碑刻楷書中,硬要湊出四個風格的話,好像還真的只有歐顏柳趙最為妥當,如果要找一個人替換柳,找誰?大家可以找找看。
瘦金體?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它在傳統體系中屬於不入流,近些年在古風圈才火的,比乾隆的鋼筆字好不到哪裡去,自然不能入選。
館閣體?這個東西我認為是純技術活,書寫者基本上沒有自己的發揮創造空間,和寫仿宋字沒什麼本質區別,和田氏兄弟在一個水平,不過說回來,田氏兄弟是有創新的,我認為稍勝傳統館閣。
柳體是個古怪的存在,唐楷里我最喜歡柳體,柳體字和其他唐楷名家最大的區別是骨力,雄性氣息非常強硬,筆畫非常放縱,他的字我感覺和李北海的行書很相近,雄性荷爾蒙旺盛。
我寫楷書從柳體的神策軍碑開始的,神策軍碑的字我感覺比玄秘塔更具有代表性。對比了幾大楷書後,覺得柳公權的字最吸引我最好看。
不過寫了之後才發現,柳體是一個大坑。怎麼說呢,柳體是一個很特殊的字體,似乎只是為了碑刻而寫的,近似於美術字,遒勁雖遒勁,美雖美,但是這種筆法很難運用到自己的書寫中去,就是無法通過臨摹而提高自己的書寫水平,既無法把他的筆法順利地通過快寫轉換成行書,且在寫小楷的時候,柳體的筆法和結字也是個災難。通過一段時間的臨摹柳體認識到這一點後,我放棄了柳體而轉寫郭虛己墓誌。
柳體我感覺是美則美矣,要是習字入門的話,還是繞開走吧。
今天我不抖機靈,中國人搞什麼愛搞小團伙。京城四少。四大天王,四小花旦,北上廣深,四大皆空,四海為家。其中有一個兩個不在一個。級別也來湊數。
幾個人的字中我最喜歡柳字。沒有人運用他的筆法取得成就,我覺得是他的筆法是針對刻石頭。但是過了唐代到了宋,宋代的四大天王搞意識流,講筆意。他就完了。
的字最土,最俗。但是在我看來,米芾恰恰是得了他的筆意。就是筯骨。米字特別瘦硬,柳字也是以硬著稱。我喜歡他們倆的硬。
這個問題的實質是,怎樣評價柳公權?
在下認為,柳氏的書風是 線條骨氣嶙峋而不板直,氣韻清雅,結構整飭而不呆板,有出乎常理的「破」。這些藝術成就集一身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說他的書法成就是很高的。正因為他的書法水平太高了,他把他自己的字寫「死」了,以致於 後無來者。他以後的人別說在他書風的基礎上有所發展,連臨象,臨出原作的精神都難,以致後世的人不習他那一路字,也就無人超越他了。其中包括他自己的兒子。他後世的書法家沒一個脫胎於「柳字」的。
個人感覺柳體博採眾長,且氣勢和法度兼備,胖瘦適中,而且讀起來是一種有溫度的字體。這使得柳體能脫穎而出。
顏體有略勝於柳體宏大的氣勢而法度略不及柳,偏胖令很多人不太讚賞,且略偏傲。
歐體有法度而無氣勢,筆畫較瘦,雖然有雅士風骨但讀起來溫度較冷。
柳體美則美,但結字緊,學了後寫字間架筆畫就容易放不開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