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夏侯玄?


夏侯尚追隨小妾而去,其正室夫人把丈夫當成反面教材,他們的女兒夏侯徽,兒子夏侯玄都被母親調教成了無視兒女情長,一心報國的英雄兒女。夏侯徽知悉了司馬氏父子的野心,儘管已經為司馬師生下五個女兒依然不顧小家顧大家,被司馬師親手毒殺。《晉書》中記載的這件事情也有可能是後人根據夏侯徽的早逝故意給司馬師潑的髒水,但夏侯尚之子夏侯玄的事迹卻是無可置疑。


夏侯玄(209年-254年),字太初,征南大將軍夏侯尚之子,三國時期魏國玄學家、官至征西將軍、太常。


子不類父

夏侯家族本是軍功世家的大老粗,但夏侯玄既在儒學上有很深的素養,又開創了魏晉玄學的先河,是思想界的一代宗主。

夏侯尚一生賠著小心過日子,夏侯玄卻極有剛骨。魏明帝曹睿親自安排小舅子和夏侯玄一塊兒坐坐以幫助小舅子提高身價。夏侯玄引以為恥且毫不掩飾,被曹睿記恨貶職。


銳意改革

曹睿駕崩之後,夏侯玄的表哥,曹真之子曹爽輔政。夏侯玄進入領導核心,被委以重任,負責文官武將的升賞降黜。他在軍政兩界提拔的幹部廣受好評,即便是司馬家族都不得不承認,夏侯玄的知人善任被堂而皇之的記載在晉朝史官陳壽所寫的《三國志》里。不僅如此,夏侯玄還針砭時弊提出了曹魏帝國的政改方案:


第一、改革九品官人法

在九品官人法的影響之下,帝國中央有權決定官員的升降但沒有權力決定誰可以進入體制內。要想進入仕途需要得到世家大族的推薦。夏侯玄提出加強中央集權。

第二、調整政府行政結構

夏侯玄指出郡這一級行政單位應予廢除,由州直管縣,以節約財政支出、提高行政效率。而當時曹魏帝國的郡級政府基本上都把持在地方上世家大族的手中。


第三、簡化官場繁文縟節

夏侯玄崇尚樸素,提出杜絕奢侈和繁瑣禮節。寒門子弟當然不會奢侈,而繁文縟節則一直是豪門世家排外、彰顯文化優越感的工具。


這三條意見就是三把刀,刀刀都沖世家大族而去。為了得到當時尚且與曹爽集團相處融洽的司馬懿的支持,夏侯玄致信司馬懿闡述改革方案。司馬懿回信打哈哈:這些事兒太大太難,還是留給以後的賢能人物吧。要說夏侯玄也真是坦誠,從來不玩虛的,在回信上明明白白地表示了他的失望和不滿。

儘管有司馬懿等世家出身的老幹部們阻撓,夏侯玄提出的政改方案還是部分得到了落實。在理想狀態下,只要熬死那些老傢伙,帝國的青壯一代就可以一掃九品官人法的頹風,恢復曹操時代任人唯才的無上榮光,使逐漸老朽的國家機器重上軌道,讓逐漸衰微的曹魏帝國重振雄風。


中流砥柱

不幸的是,儘管夏侯玄在性格、學識、理政等方面都超過了夏侯尚,但他沒有繼承父親的軍事才華,而曹爽集團其他骨幹成員的軍事水準更是指望不上。由大將軍曹爽擔任最高指揮,征西將軍夏侯玄出任主將的伐蜀之役由於蜀漢軍民的奮力抵抗以及司馬家族的陰險破壞無功而返。


夏侯玄不氣餒,他留在長安、努力同司馬家族爭奪西線戰區的實力。遠離京師洛陽使他躲過了高平陵政變之後司馬懿對曹爽集團的大屠殺但他的好日子顯然已經一去不復返。夏侯淵次子夏侯霸叛逃之前聯繫夏侯玄跟他一起去蜀國避難,但夏侯玄明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依然不願背叛國家。被召回洛陽之後,夏侯玄擔任太常主管禮儀,形同軟禁。但只要有他在場,所有人都是肅然起敬,囚徒一般的夏侯玄在朝中依然深得人心。


當夏侯玄鬱郁不得志的苦悶進入到第五個年頭兒。一直在曹氏和司馬氏鬥爭中左右逢源的中書令李豐露出了他的廬山真面目——夏侯玄的鐵粉兒!他聯繫了不得志的國丈張緝和幾個宦官首領,得到了魏帝曹芳的授權和夏侯玄的首肯,他們計劃在皇帝冊封貴人的典禮上發動宮廷政變,以夏侯玄取代司馬師擔任大將軍輔政,指揮禁衛軍捉拿司馬師。唯有夏侯玄的聲望可以凝聚人心,也只有夏侯玄的人格可以讓皇帝放心不會再遇到一個野心勃勃的權臣。


類似的計劃在吳國被證明為可行。但李豐起事不密,被司馬師聽到了一點風聲。當時司馬師只是有些疑心,還不能確定,於是找李豐來談話。李豐架不住司馬師的陰陽怪氣,自以為計劃已經暴露,破口大罵、當場被殺。夏侯玄被捕入獄。

獄中的夏侯玄嚴詞責備主審官廷尉鍾毓:我有何罪?你有什麼臉面代表朝廷審問我?要我認什麼罪名,你隨便寫!


鍾毓懾於夏侯玄的威望太高,哭著把自己代寫的罪狀交給他。夏侯玄看完不發一語,只是點頭而已。鍾毓之弟鍾會一直仰慕夏侯玄,趁著夏侯玄落難,來到監獄噓寒問暖想和他套套近乎。鍾氏一族在司馬氏陣營中分量頗重,年少成名的鐘會被夏侯霸評價為吳蜀兩國的心腹大壞,向來深受司馬家器重。只要鍾會開口,雖然不可能救下夏侯玄的命,但在對其親屬的處置上網開一面還是有可能的。夏侯玄已經身陷囹圄,人家還如此主動熱情,放下一些身段半點不丟人。可夏侯玄冷冷拒絕,誓要把節操保全到底,一直到刑場上都是神色不改,舉動自若,端的是一條好漢!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是晉朝的史官,不能公開給司馬家族的政敵唱讚歌,不得不在夏侯玄列傳的結尾進行了批評式的總結,但他甘冒風險在正文部分通篇都是在明貶實褒,不惜筆墨把夏侯玄的改革方案完整收錄!


由於《三國演義》的淡化,夏侯玄在後世的知名度不高,他的影響力也往往被低估。實則,夏侯玄的死亡引發了曹魏帝國的兩次大規模內戰(淮南二叛、淮南三叛)、加速了司馬師的死亡,延緩了司馬家族代魏的步伐。

夏侯玄是是曹魏帝國少有的正人君子、也是帝國最後的中流砥柱。夏侯玄死,魏亡。只知有家、不知有國的毒芽終於開出了惡之花,崇尚樸素自然的玄學思想自此走樣,變得消極避世、士人只求苟全性命於亂世,不願擔當天下興亡。


夏侯嬰一生沒有走錯一步,夏侯惇得到了絕無僅有的情義,夏侯淵收穫了多子多福的幸福,但夏侯尚父子的境界更勝一籌。夏侯尚沒有因世俗壓力的無孔不入而隨波逐流,夏侯玄從未如很多同時代的人一般背棄本心以求趨利避害。


論影響之廣,不及諸葛家族;論影響之深,也不及司馬家族,但夏侯家族掙脫了時代的束縛,不只是熱衷於功名利祿,其家族成員的追求現代化而又多元化:有的看重兄弟情義、有的只想坐吃山空、有的致力於家族延續、有的拋棄一切追求純粹的愛情、有的慷慨赴難只為堅守不滅的信仰。

—————————————————節選自本人原創《夏侯家族——帝國的中流砥柱》


看到我本命的兒子就不由自主的滾進來了。

對於夏侯玄的事迹,劉先生已經珠玉在前,雖然自慚形愧,還是忍不住忝在其後。

在這個臉即正義的時代,就先來說說夏侯玄的長相。目前普遍的看法是,夏侯玄是個帥哥、一個超級大帥哥,其實關於他外貌的記載,沒有明確的說他很帥,但是就是讓人覺得帥的沒天理:「魏明帝使後弟毛曾與夏侯玄共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裴令公目夏侯太初:『肅肅如入廊廟中,不修敬而人自敬。」還有世說提供的日月玉山:「時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懷,李安國頹唐如玉山之將崩』」。
根據這幾條就說長的如何好看有些腦補成份,倒不如說這個人勝在出眾的氣質,而長相,他一出仕就是散騎侍郎,作為皇帝身邊的近臣,最起碼不會差,多帥就不好說了,但是氣質絕對是出類拔萃的。

夏侯玄最著名的政見就是他和司馬懿在書信來往中提出來的改革方案,劉先生已經說的很詳細了,可是政見卻不被司馬懿支持,於是正始年間那些銳意進取的改革家只有自己單幹。
哦,這裡多加一兩句夏侯玄的為人。司馬懿打哈哈之後,夏侯玄回擊司馬懿有一句「此伊周不正殷姬之典也」,幾乎就是指著司馬懿的鼻子說他尸位素餐了。孫登評價嵇康「才高而性烈」,放在夏侯玄身上也蠻合適。也和嵇康一樣,夏侯玄對自己看得上的人是怎麼樣都可以,荀粲說他和傅嘏「識劣我耳」,傅嘏還去反駁,夏侯玄卻毫不介意,還有和陳本母前飲酒都是這樣;但是對於自己看不上的一律採取你不滾我走的態度,就是不搭理你。
對於夏侯玄選拔人才方面,陳壽的評價是「曾未聞匡弼其非,援致良才」。說夏侯玄沒有援致良纔則未免是別有目的而隱其善了。世說提到之前夏侯玄任中護軍時「拔用武官,參戟牙門,無非俊傑,多牧周典郡。立法垂教,於今皆為後式。」不僅選用的人才是朝廷棟樑,而且更重要的是夏侯雖然是被司馬師夷三族的「叛臣」,但所立之法教化一方卻被後(jin)人沿襲。有個挺有意思的插曲,夏侯玄死後王戎舉薦樂廣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少時被夏侯玄表揚過。也可以看出來夏侯玄知人善用,毫無門戶之見,也不是狗苟蠅營結黨營私之人。正始十年歸洛之後「不交人事」的情況下,一向被司馬師親待的李豐卻「私心在玄」,在晉代魏夏侯玄更是絕大多數人心中永恆的白月光,足見夏侯玄的人格魅力。
夏侯玄的人品高妙,遠超時人之處從他的婚姻上也可見一斑。夏侯徽嫁給司馬師是夏侯尚生前就已經形成的事實,和夏侯玄無關;另一個妹妹嫁給和洽的兒子和逌,和洽雖然是三朝老臣卻不是權臣。根據《真誥》記載,夏侯玄的妻子叫李惠姑,齊人。可是翻遍三國志晉書也沒有李姓齊人,也沒有提到有和夏侯玄本人有婚姻關係的親戚之人,在世家大族互為姻親利益勾結的時代,夏侯玄無疑是令人側目的。

至於學術水平,已經是公認的無需贅言。不過私以為夏侯玄的玄學思想未必沒有其父夏侯尚的影響。名和字是一目了然的,除此之外夏侯尚應該也是和曹丕一樣崇尚漢初黃老之道清靜無為的治理方式,他在荊州治理期間除了戰功之外還有一條很容易被人忽視但是卻重要的信息:「(荊州)與吳阻漢水為境,舊民多居江南。尚自上庸通道,西行七百餘里,山民蠻夷多服從者。五六年間,降附數千家。」而且夏侯玄在文學上的造詣也並不是夏侯家突兀的畫風變化,夏侯尚早年曾任五官將文學,又和曹丕「情好至密」,雖然沒有著述流傳但想來也應該雅好詩書之人。夏侯玄和竹林七賢雖然沒有直接的交往,卻也可以成為筆友。阮籍有《樂論》,夏侯玄有《辯樂論》,嵇康的《聲無哀樂論》可以看作夏侯玄辯樂論的深入,嵇康臨刑的風采氣度則更是有太初鴻影。

最後說說一直被人詬病的軍事能力吧。似乎大家都盯著正始五年伐蜀失敗這事,「時人共譏之」的情況似乎並沒有影響到夏侯玄的聲譽,正始六年趙儼葬禮上的滿座皆起既是夏侯玄聲望的反應也讓他成了司馬師的心病,不殺不安心。伐蜀之事除了戰略失敗之外,還有兩條特別讓人注意,就是郭淮和司馬昭的行動——雖然是根據局勢判斷自行撤退,但是都是不聽號令。當時夏侯玄任征西將軍雍涼都督諸軍事不過一年,卻還是未能有足夠的勢力統御部下。對比其父失敗的江中渚屯兵,雖然危險,卻還是沒有號令諸兵不退。而一個不能統御部下的大將軍,就算謀劃的再好,成功的幾率又能有多少?
但是不能因為一次失敗就否定夏侯玄的軍事能力,夏侯玄任征西將軍期間,蜀漢進犯頗多,正始八年、九年羌族和姜維都曾威脅魏西境,這兩次進犯看起來都是夏侯霸和郭淮聯合擊退的,而夏侯霸和郭淮又出了名不和,作為都督雍涼諸軍事的夏侯玄的指揮調度調節能力在這幾次戰役中不容忽視,絕對不是不知兵事的貴公子而已。

(因為記不清了所以不確定是不是自己的腦補,一時也沒有查到可靠出處想想還是補上一些)
記得看過是誰對夏侯玄詬病的一點大概就是說他看起來喜好三玄卻汲汲名利無異於自打臉,志大才疏卻洋洋自得和何晏他們最終傾覆魏室。
當然我是不認可的。
首先是在何晏夏侯玄王弼等人對玄學的解答並不只是局限在"避世之道"上,而是重點在於」經世致用「上,雖然莊子常有隱逸遁世的超人之向,但是對莊子的重視解讀是在何夏王之後,正始年間大家的焦點還是老易。而且何晏是魏室姻親曹操養子,夏侯玄也是世受魏恩曹氏之甥,這種情況下他們想去避禍隱身反而是一種不負責任。知身不免而不避,平叔鴻鵠之詩,太初不存客虜。夏侯玄並非存著僥倖,」子元、子上不吾容「就是明證。私以為夏侯玄自西歸洛之日起就是存了死志,所謂」不交人事,不蓄筆硯「不是為了避禍,大約是為了韜晦之務,而且誅曹爽時候司馬氏連嫁出去的女子也不放過的行為,也讓夏侯玄覺得他來往的人越少,受牽連的人便會越少,出於保全他人仁者之心(夾帶私貨說一句聯想到他爹給丁儀求情的事,一家子都太良善了)。
至於說顛覆魏室,記得有人對於夏侯尚傳沒有在夏侯淵傳後面而在曹爽傳後面解釋說是以夏侯玄傳作為結尾,也是魏之絕響。從當時的格局以及之後西晉的發展看,只有正始改革在充滿了貴族氣息的朝政中吹起了一股緩緩清風,可惜沒有吹多久就被撲殺了,之後在司馬家汲汲營營的權力中,世家貴族終於做大,庶族就
算偶爾能出類拔萃,也難有依託(人品褒貶不論,正始時鄧颺尚能選舉用人,勢頭甚至隱隱在何晏之上,後來的鄧艾、張華等人雖有大權卻還是屢遭人譏諷)。葉適說「玄死而後魏卒,蓋與其國相始終矣」,雖然有誇張的部分,倒不如說夏侯玄的死去意味著最後改革的希望已經破滅,最後竹林七賢的任誕,不過是餘韻破滅之後的悲嘆,而嵇康,則是那悲嘆聲中最為凄婉的哀鳴。


本來是應朋友之託幫忙提一個關於夏侯玄的問題,然而發現已經有了此問,乾脆就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在這裡答了吧。
問題問的是「如何評價夏侯玄」,這裡就從他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兩方面對後世的影響簡單說一下。
先講政治方面。 @劉軒鴻 已經說了不少,這裡補充一點不同的看法。夏侯玄身為正始時代地位僅次於曹爽的二號人物,雖高平陵政變後逃過一劫,卻終於沒有逃脫五年後被司馬師清洗掉的命運。這就非常容易給人一種錯覺,即曹爽夏侯玄和司馬家族在政治上的見解是相左的。
事實恐怕並非如此。
比如說司馬懿和夏侯玄曾經有過一段關於時事的討論,後來被夏侯玄整理為《時事議》。在三國志魏書第九卷有收錄,原文很長,這裡就不全文粘貼了,有興趣自己去看。除去選賢舉能,提倡簡樸之類政治正確,其中中心論點是這一段

古之建官,所以濟育群生,統理民物也。故為之君長以司牧之。司牧之主,欲一而專。一則官任定而上下安,專則職業修而事不煩。夫事簡業修,上下相安,而不治者,未之有也。先王建萬國,雖其詳未可得而究,然分疆畫界,各守土境,則非重累羈絆之體也。下考殷周五等之敘,徒有小大貴賤之差,亦無君官臣民而有二統互相牽制者也。夫官統不一,則職業不修;職業不修,則事何得而簡?事之不簡,則民何得而靜?民之不靜,則邪惡並興,而奸偽滋長矣。先王達其如此,故專其職司,而一其統業。始自秦世,不師聖道,私以御職,奸以待下,懼宰官之不修,立監牧以董之;畏督監之容曲,設司察以糾之。宰牧相累,監察相司。人懷異心,上下殊務。漢承其緒,莫能匡改。魏室之隆,日不暇及。五等之典,雖難卒復,可粗立儀准,以一治制。

又有:

今之長吏,皆君吏民,橫重以郡守,累以刺史。若郡所攝,唯在大較,則與州同,無為再重。宜省郡守,但任刺史;刺史職存則監察不廢,郡吏萬數,還親農業,以省煩費,豐財殖穀。

概括一下:
第一,簡化地方行政機構,加強中央集權。
第二,改革行政區劃,撤除權力過大,機構臃腫的「郡」。
第三,改革九品中正制,恢復五等爵制。
司馬懿對此的回復是什麼呢?

審官擇人,除重官,改服制,皆大善。禮鄉閭本行,朝廷考事,大指如所示。而中間一相承習,卒不能改。秦時無刺史,但有郡守長吏。漢家雖有刺史,奉六條而已,故刺史稱傳車,其吏言從事,居無常治,吏不成臣,其後轉更為官司耳。昔賈誼亦患服制,漢文雖身服弋綈,猶不能使上下如意。恐此三事,當待賢能然後了耳。

你說的很有道理,不過是不是有點著急啊?還是等待賢能之人來辦這些事情吧。
如何理解司馬懿的回復?這算是打個哈哈,不以為然嗎?
恐怕不是吧。我估計司馬懿心裡想的賢能,沒準就是他自己的子孫?
至少從事實上來看,司馬家族的人當權之後,所做的事情反而是和《時事議》中的說法高度重合的。
比如司馬兄弟推行的「大軍區割分」,削弱四征四鎮的權力,縱使數度逼反淮南也不肯停手。
再比如說咸熙元年,司馬炎命裴秀恢復五等封爵制度,給予支持他的士家大族以爵位。
至於簡化地方行政機構的事情,司馬炎也是從繼位之後就已經下詔準備動手,只不過是西晉過於短命,吏治又很快腐敗,無法有效推行罷了。
是不是很有意思?
就算司馬家賴以成事的人才班子,也是原來的那一套。
比如說王基。曹爽提拔他做過從事中郎。
比如說鍾會,從正始年間開始擔任秘書郎,尚書郎,開始進入權力中樞。
比如說王沈,裴秀。曾被曹爽收為掾屬。
再比方說地方大員諸葛誕。也是被曹爽從浮華案的陰影中拉了出來,一躍而成揚州刺史。
什麼叫扛著紅旗反紅旗?
我們甚至可以得出一個這樣的結論。司馬家所做的事情,只不過是強化了沒有曹爽和夏侯玄的曹爽夏侯玄體制而已。
實際上早在太和年間,司馬師便已經和夏侯玄齊名,何晏對於他們二人更是不遺餘力地吹捧: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太初是也;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司馬子元是也。

可以想像當時的司馬師和夏侯玄何晏他們有多鐵。
如果我們回顧一下之前發生的「浮華案」,可能會不解曹叡為何如此震怒:

是時,當世俊士散騎常侍夏侯玄、尚書諸葛誕、鄧颺之徒,共相題表,以玄、疇四人為四聰,誕、備八人為八達,中書監劉放子熙、孫資子密、吏部尚書衛臻子烈三人,咸不及比,以父居勢位,容之為三豫,凡十五人。帝以構長浮華,皆免官廢錮。

說鄧颺浮華也就算了,那「朗朗如日月之入懷」的夏侯玄怎麼也浮華了?「嚴毅威重」的諸葛誕怎麼也浮華了?
所謂「浮華」只不過是扣在士族頭上的一頂帽子罷了。
難道說「浮華案」僅僅是說一些人聚在一起聊聊天吹吹牛嗎?這似乎不值得曹叡大動肝火。不過聯繫起曹操當年對於孔融楊修等人的處理,或許便更好理解。曹叡對於這些人的打壓,實際上也正是反映出了曹家對於士族的態度。曹丕為行篡逆之事,讓陳群搞了一個九品官人法,達成了和士族的妥協,可是待到曹叡上台,漢帝沒有了復辟的可能性,這是曹家對於士族的態度又從拉攏為主轉為壓製為主。
這些高門子弟在一起互相吹捧,很大程度上甚至可以影響到朝廷的政策和人事。這對於崇尚中央集權的曹叡來說是萬萬無法容忍的。
可是待到曹叡臨死,卻發現,身邊竟無一可以堪當託孤之臣的大員。曹家共同創業的第一代基本凋零殆盡,年富力強的親族們又很少有被委以重任的機會。曹爽名義上算是曹家的人,卻沒有實際上的血緣關係,又是從小和他一起玩大的,或許能行?司馬懿這條老狐狸真叫人不放心,可他在朝中的實力和威望卻是他人難以比擬,而且年紀也是一大把了,應該沒什麼問題吧。雖是百般不情願,最終曹叡還是把權力交給了這兩個人。
後來的事情也就不用我來廢話了。
東漢時期的中央權力大體為宦官,外戚,士族幾家瓜分,三國時期各國當權者鑒於東漢末期亂政的教訓,外戚和宦官已經失去了當權的可能性,由此造成了士家大族和當權者共治天下的局面。然而此時的士族卻又和東漢時期不可同日而語。他們在地方上擁有雄厚實力,在朝廷中又相互勾結,基層的經濟和人事權力更是被牢牢把持。孫曹劉三家儘管都對他們進行過多次清洗,最終卻還是多以妥協告終。
男神說得好,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而此時所謂歷史的進程,就是士族的崛起。他們的崛起,縱然是為當權者所不喜,但還是得捏著鼻子用,究其根本,還是因為沒有更加合適的選拔人才方式。這個問題直到唐朝科舉制度的推行,寒門子弟(實際上起碼也得是地方地主)才有了有限的逆襲機會。
夏侯玄所提出的政治思想,實際上是順應了這個潮流。朝政為士族所把持是好是壞?這似乎不太合適來讓我們這些站在上帝視角的現代人來判斷。但是歷史的車輪就是朝著這個方向前進的,夏侯玄和曹爽他們算是這個趨勢的先行者。當然我們知道,被稱作歷史的先行者的人,大多沒有什麼好下場。但就算是曹爽和夏侯玄在政治鬥爭中取得了勝利,事情最大的區別也無外乎於坐龍椅人姓什麼罷了。
安利一下之前寫過的一個回答:漢朝末年,明明士族已經處於絕對優勢,為什麼後來建國的魏蜀吳都不是士族政權?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下午有點事情,思想方面的坑爭取晚上填完。。。雖然估計不會有多少人看,額。。。。
——————————————————————————————————————————
好吧果然沒有多少人看,那就講得簡單一些吧。
講夏侯玄在思想方面對於後世的影響,自然是得重點講所謂「玄學」。提到玄學,大概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還是「空談誤國」吧,不過實際上玄學也是分為不少流派的。簡單一點地講,正始名士可歸為一類,竹林七賢可歸為一類,而王衍他們又可以歸為一類,這邊可以說是玄學的三大類了。
談及玄學的開創,當然也不會是夏侯玄一人的功勞。他具體做了什麼我們畢竟不太清楚,展開說的話,只好籠統地說下當時所謂魏晉風度是什麼樣子了。魯迅對此有過一篇蠻有意思的演講稿,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看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係


樓上說的極是。
不管了,我好歹扔塊磚比什麼也沒有強吧。
·······································
籠統上來說,智力武力在三國後期是很靠上的,智力沒90也得有80多。武力應該80以下。厲害是厲害,可是防不住對手更厲害啊。 但是政治能力太低,僅多65。
·······································
先把夏侯玄的經歷貼上去,全是百度搜到的啊。
夏侯玄(209年-254年),字太初[1] (一作泰初)。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玄學家,夏侯尚之子、夏侯霸之侄、曹爽姑子[2] 。在夏侯尚去世後世襲其爵位,弱冠時任散騎黃門侍郎,因與外戚毛曾同座時面露不悅,而被魏明帝曹叡貶為羽林監。
239年(景初三年),曹芳繼位,拜夏侯玄為散騎常侍、中護軍。後任征西將軍,與曹爽策划了失敗的駱谷之役,大失人心。
249年(正始十年),曹爽被殺,夏侯玄被剝奪兵權,他拒絕夏侯霸逃往蜀漢的建議,受詔入朝任大鴻臚、太常等職。
254年(嘉平六年)二月,中書令李豐與外戚張緝密謀殺司馬師,以夏侯玄代替他為大將軍,張緝為驃騎將軍。但密謀泄露,夏侯玄被司馬師殺害,夷滅三族。臨死時,仍然面不改色,從容受刑,時年四十六歲。
夏侯玄少時有名望,儀錶出眾,時人目之以為「朗朗如日月之入懷」。在政治上,提出了「審官擇人」、「除重官」、「改服制」等制度,司馬懿認為「皆大善」。他博學多識,才華出眾,尤其精通玄學,被譽為「四聰」之一,與何晏等人開創了魏晉玄學的先河,是早期的玄學領袖。
其中還要補一條,相關的。
夏侯徽很有見識器度,每當司馬師有什麼想法時,都由她從旁策劃協助。當時司馬師之父司馬懿位居上將重位,而他的兒子們都有雄才大略。夏侯徽深知司馬師絕非曹魏忠臣,而司馬師對出身曹魏家族的夏侯徽也非常顧忌,於青龍二年(234年)將其毒殺,時年二十四歲,死後葬於峻平陵。西晉建國後,追謚夏侯徽為景懷皇后。
夏侯尚寵愛一個愛妾超過了正妻,而正妻是曹氏之女,於是曹丕派人絞殺了這個愛妾。夏侯尚很是悲傷,生病至精神恍惚,一年後病逝。
····································
上面是我能搜到的事例了,就上面的事例來說這個人吧。
第一次,被貶因為「不悅形之於色」,這得是多單純的娃啊。
第二次,勝敗不在其能力範圍內,更多的是這次失敗帶來的政治地位上的影響。
第三次,曹爽被殺之後他竟然還不走。
第四次,那就是造反不謹慎。
從《三國志》里看,司馬懿和夏侯玄對話過,而且對的頭頭是道,然後夏侯玄就被陞官了。「頃之,為征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州諸軍事。與曹爽共興駱谷之役,時人譏之。」然後也就是這次戰役使他積累下的威名也大打折扣。
對於夏侯玄,對他主要的影響是他是夏後氏,是曹氏宗家。可能是少時成長的環境太安逸了,當他的父親間接被司馬氏殺死,他的姐姐直接被司馬氏殺死之後,他仍然覺得能在曹魏混下去,好吧,那時候曹爽還在。可是,當曹爽被殺之後,政治形勢貌似很清晰的時候,他還是決定留下來。我們在上帝視角上來看,走勢已定。夏侯玄身在其中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政治嗅覺也太遲鈍了吧。
【你看人魏延,都知道諸葛亮死了之後,回蜀國必死。 】失勢之後又心有不甘,打算反起,以致殺身。如果不反的話,就算鬱郁不得志,應該也能善終的吧。
·······································
司馬師說:長得帥沒用,還得靠腦子。


有木有夏侯玄相關禮制方面的觀點


連夏侯玄的軍事能力都要洗白?呵呵


姑涼對夏侯太初肉刑感興趣?雖然知道的不多,還是回答一下吧!
其實夏侯太初和李勝等人關於肉刑的辯論,虛話比較多了,你來我往的寫了好幾篇文。最有實質性的還是鍾繇和王朗等老臣的激辯。當然這兩人在有魏一代口水仗打了好幾次,也沒啥定論。
夏侯太初是不支持肉刑的,那篇文《通典》里有,還引用了孔少府的話,對噠!孔融曾激烈反對肉刑,你懂的,但凡曹操支持的,他都要堅決反對!太初的意思就是靠啪啪打臉毀容然並卵,你要以德服人哈!我們就是要靠高大上的情操來感染你不要犯罪哪!李勝君立馬跳出來說你真是圖樣圖森破呀!就有了《難夏侯太初肉刑論》!話說這幾人在正始年間真的很有閑情……
當然,最後在南北朝後期,肉刑基本就廢棄了。所謂儒釋道合流,尊重生命吧啦吧啦,死刑大為減少,肉刑不能死灰復燃。


夏侯玄這個人眼光獨到,擔任吏部尚書時候選拔的官員都是才盡所能,為朝堂好評


長得帥,玄學領域的創世紀大神,死的早


推薦閱讀:

如果孫權少活三十年早早死,東吳還會這麼衰么?
武田信玄的軍事才能和謀略智慧比得過諸葛亮嗎?
張郃死於木門道之戰,是被司馬懿暗算嗎?

TAG:歷史 | 三國 | 歷史人物評價 | 如何看待評價X | 夏侯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