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音樂學習生涯中,碰到過身邊哪些天賦異稟的人?
音樂專業可以說四分靠努力,六分天分的行業。希望知友都來分享一下接觸過的學音樂的同學老師朋友們(當然包括本人 ),有哪些天生的才華,可以具體的描述一下這些才華橫溢到各種程度。(注意本問題是自己親身接觸的,不要提歷史上的傳奇人物哦,一上來提莫扎特里赫特之類這就是離題了)
沈文裕。
以前在川音學琴的時候經常遇見他,11歲時只要一周時間能把拉三彈下來,只要這一條,就已經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其他簡介:
1986年10月13日 出生於重慶市6歲師從音樂教育家劉建平學習鋼琴;
7歲(1993年)師從鄭大昕教授,便能演奏《莫扎特協奏曲KV488》;
8歲(1994年)能演奏莫扎特的全部鋼琴「奏鳴曲」;
9歲(1995年)在四川音樂學院和重辦正式的鋼琴獨奏音樂會,
10歲(1996年)就演奏了肖邦的第一和第二鋼琴協奏曲及許多世界名家名曲,同年兩次受邀去南非巡迴演出,引起南非全國轟動,被一些音樂權威和媒體譽為「莫扎特第二」;
11歲(1997年)到德國卡爾斯魯厄國立音樂大學師從豪爾教;照譜自學了十幾個小時便能隨CD唱片的速度完整地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
12歲(1998年)在德國卡爾斯魯厄音樂學院的音樂會上整場演奏了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和勃拉姆斯《第二鋼琴協奏曲》;
13歲(1999年)能演奏貝多芬的全部「奏鳴曲」和多次演出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
14歲(2000年)與波蘭樂團合作僅一天時間就演出和錄製了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和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兩張CD專輯;
15歲(2001年)轉至德國漢諾威音樂戲劇大學師從凱默林教授,廣泛涉獵和演出了大量高難度的大型鋼琴作品;
16歲(2002年)在比利時伊麗莎白王后國際鋼琴大賽上,以令人驚嘆不已的精彩演奏奪得第二名;
17歲(2003年)由廖弟方編寫的紀實傳記《沈文裕:從貧民家庭通往鋼琴大師的奇蹟》一書公開出版面世;謝邀。
為保護個人隱私,我不說明 我與下面這個波蘭人的關係。
這個波蘭人從小學習鋼琴,獲得過若干獎項,而且還在一個教堂當琴師。
他在十七八歲的時候,由於一次意外事故導致右手二指 最中間的那個關節,嚴重骨折。
他找遍了波蘭各大醫院裡的頂尖醫生,所有人都告訴他:
你再也不能成為鋼琴家了。
他很崩潰,很絕望,但他是一個很堅強的人,他想:
我的右手不能彈了,但我還有左手。
於是,他就開始狂練左手,並且不停地練習《普羅科菲耶夫第四「左手」鋼琴協奏曲》。
由於他對於此曲的演奏非常優秀,當地的一個小型交響樂團與他合奏了此曲。
然後他把合奏的視頻發給了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獲得了全額獎學金。
他到了美國後,依然沒有放棄 想要徹底治好右手 的想法,他又找了很多頂尖醫生,最後終於找到了一個能夠治好他的人,但需要花費的治療過程無比漫長,
於是,他上午上課練琴,下午就去醫院治療,晚上再趕回學校。
這樣辛苦地折騰了大概一年,終於徹底治好了。
他現在用右手彈奏普通曲子已經毫無影響了。
儘管這個波蘭人在練習左手的過程中,一定少不了自身的努力,但我覺得,也一定少不了天賦。
他的經歷可以說 是非常勵志了。
天才挺多的,也有人認為我在某些方面有過人的能力,但我自己也沒覺著咋樣。就不敘述了.....說說我認識的,不說名字了,但我的同學應該有記得。
中學時我們班的視唱課,鋼琴弦樂分在一個班,差不多所有人都絕對音準,上的課最難到5聲部無調性鏈接,這裡面耳朵最好的哥們兒可以到什麼水平?....你可以一屁股坐鋼琴鍵上,然後別動,找另一個人來數都坐了哪幾個音,和他聽的基本無差,屢試不爽。至於雙手鋼琴上閉眼瞎拍胡按屬於常規項目,班裡好幾個人都可以輕鬆聽出。
大學樂隊課排新大陸也不什麼,被抽查,因為之前準備過,算是勉強應付了。抽到後面一哥們兒,嘩嘩嘩巨溜。後來我問他你準備得挺好啊?丫來句:沒呀,就視譜....不過也對,大學沒人看過他練琴,整天彈吉他寫流行歌。小提琴對他好像也沒什麼挑戰,反正每次考試最高分就對了。那時好多一天練十個鐘頭的同學,最多只能第二。
大學一年級宿舍對面是鋼琴系琴房,每天早上被練琴吵醒,有個姐妹兒(後來才知道是誰)彈老柴,我聽著她從第一天磕磕巴巴到全部捋順,十來天吧,全背下來開音樂會去了,也可能附中彈過.....但這也是機能過人。
留學時的一個同學,也是古典鋼琴,據說要啃一個什麼巨難的作品,頭天晚上在家鹵豬心,鹵到一半說想起來明天要回專業課,那會兒琴房都下班了。第二天碰到丫問回課怎麼樣.....他說回的不錯,老師誇他用功來著,這麼難都練下來不容易云云....我說你不是沒練么,他說他起了個早,上課前在琴房摸了一個鐘頭.....
大學時的作曲教授,各種奇葩調管樂器,中音次中音譜號啥的交響樂總譜,鋼琴視奏啪啪彈.......
最後一個是傳說,沒坐實。大學某位神人,考試彈巴赫賦格起錯調,老師都驚了。據說愣是讓他編完了。瀉藥。
只說身邊普通人,名人不算。
仔細想了一下,身邊音樂天賦不錯的人挺多的,有拿曲子特別快的,有記憶力特別好的,也有知識儲備特別豐富的,不過也都在「可想像,可解釋」的範圍內,特別bug級別的沒見過。
如果能在一定時間內(不需要很短,長一些也可以)把一首作品完成到一個驚為天人,甚至非他不可的深度,我覺得這種才是真正的天賦異稟,因為天賦一般的人彈到一定的深度就是極限了,可能練很久也無法達到那個深度。
講一個在美國讀書時鋼琴專業的同學,高一零基礎學琴,本科時基本還不太識譜,大學時跟著Ludmilla Lifson。
平均每天練八個小時的琴吧
畢業音樂會彈月光奏鳴曲,巴赫的平均律
德彪西的版畫集
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二鋼琴奏鳴曲
波士頓大學音樂學院
克利夫蘭音樂學院
曼尼斯音樂學院
全部通過,現在在紐約,回國前她來學校看我們,彈巴赫的Partita和肖邦的敘四。
有模有樣,感覺像是從附中學過來的....
參加一個茱莉亞的夏令營 有一個上音的男孩子 公開課彈得liszt sonata in b minor
彈的非常非常非常好 一首曲子那麼長所有人安靜聽完報以熱烈的掌聲 茱莉亞的系主任終於露出那麼多天為數不多的笑臉 然後問他 練了多久
「兩周 」
翻譯老師都震驚了 前後確認了兩遍從拿到譜子開始 到今天的演奏 確確實實是two weeks.
古典樂舞台行業的話 努力、教育資源、天賦 442比重吧 或者433之類的 很多或許有天賦的人限於前二者可能也接觸不到。很出名的那些基本都是三者都比較高的了
張昊辰蠻天才的
他當年但昭義弟子和深圳合作音樂會被選上主要是因為莫扎特彈的好 本來在但昭義老師那也不是特別受期待那種吧
還有個去Curtis的東方宅曹小朋友 他考級以後家長被評委找去聊天 覺得在地方可惜了,後來來北京 附中———Curtis這個路線了
還有個同學耳朵特好綜合素質也暴強 能按律制調樂隊音高 他鋼琴也特別好 記性也是,不過我覺得他和小時候啟蒙早+練的太狠了有關係;當年我學和聲彈唐豪瑟序曲 後面麻煩就沒彈 他接下去一直接到開幕 後來問下說前兩天剛看完演出,之前也沒聽過……………… 能記不少,經常聊到啥作品就開始彈了(精準的音和織體)
lbg老師也屬於天賦超強的 雖然他已經退嚴肅音樂坑了…………………
嗯 天賦我總覺得不是最重要的 運氣 心態 努力 資源背景(好老師啊 演出機會什麼的)人生經歷。這些都很重要 所以好多時候也很難說哪些是天賦影響到的
大家都各有各的天賦 在音樂上。也會因為各自天賦和認知的差異性發展出不同的表現 這正是魅力所在嘛~你在彈,她也在彈,他得了克萊本,你還在彈
在以前小時候同學家裡,看他原速視奏勃拉姆斯第二鋼琴協奏曲,而且是根據音樂第一第二跳著彈
我高中時候有一個神奇的人,他高一的時候學習很差很差,也不會任何樂器,也不認識五線譜,為了考個大學決定走藝考之路學鋼琴,高二的時候狂練悲愴和黑鍵(還是冬風來著?)一天練琴十幾個小時,高三的時候終於考上一個xx師範的音樂學院!他自己說一開始學曲子的時候都不是看譜,就是記鍵位!
再說一個,農村來的男生,大學生,不識譜,沒上過音樂課,說話聲音平平無奇,唱那個滾滾長江東逝水,極其像原唱!開口跪!
我是小城市出來的孩子,說實話,大概是受條件所限,也沒遇見過啥特別bug的神級人物……絕對音高啥的不算哈,我覺得挺厲害但也沒有到bug的地步,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我高中時的兩個同學,都是男孩,當時男孩子們一放學就會去練「鍵盤」,然後他是一放學就去練「鍵盤」,其中一個男孩彈壞了學校的一台琴,另一個男孩因為練習時間太長彈裂了小手指筋,當然也可能有方法不當的原因,畢竟我們那個地方也沒什麼名師,我也不是要鼓勵大家把琴彈爛把手彈裂啥的,但是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對鋼琴的熱愛,就是一個「痴」字呀。
有位老師和我說過,熱愛是最大的天賦,我深以為然,誠然,音樂作為一種感官享受,人人都愛音樂,但是大多數人愛的是聽音樂,是享受,真正練起琴來,一坐幾小時,相同的音列翻來覆去,可能還不太合審美,也可能練再久也比不上大師指導下天賦秉異的同齡人甚至是後輩,你會怎麼做?
有人說自己對鋼琴是真愛,然後又不練琴,說實話我是不信的。熱愛真是最大的天賦,在這天賦下,枯燥的練習也有趣,八小時轉眼就過,別人彈的更好?管他呢,練琴就是自己爽啊!
答完了感覺自己完全稱不上熱愛鋼琴(′°?????????°???????`)……先解釋一下,我的大學是師範類大學音樂系,我們班是音樂教育班,培養目的是為了中小學音樂基礎教育普及,並不是表演級大師班。所以我們的專業目的在於教育而不是表演,所以我們鋼琴的程度只要達到299以上就 OK。當然有剛上大一就彈李斯特的,但那都太少了,至於回復里說的音樂學院的大神們不好意思彈這些曲子也是真的,我們沒覺得什麼,我練我的琴,你炫你的技。學習音樂的目的可以通過炫技贏得別人的讚賞,也可以通過對音樂的態度給人以希望。功能和用處不一樣。還有就是出言不遜罵人的我已經舉報了。有人也說我文不對題,我沒覺得,起碼,對事情這麼專註的人我就看見過這麼一個,天生固定音高的也只見過一個,所以。。。就醬吧
—————————————————————————大家說的都是天生固定音高的,我來說一個。我的大學同學,她高中才開始學習音樂,因為文化課成績不足以上個好大學,高考的曲子是《牧童短笛》一個6級的曲子,上了一個省內二本院校很榮幸我成為了她的同學,從那以後,我們在吃零食,她在練琴,我們在談戀愛,她在練琴,我們在喝酒唱KTV,她在練琴,我們放寒假,她在練琴。。。
四年之後她開了自己的個人鋼琴獨奏音樂會,曲目有《悲愴》.《瀏陽河》雖然在知乎上這些曲子都是簡單級,但是她是我見過的最天賦異稟的孩子,她沒有天生的固定音高,更沒有傳說中藝術生的漂亮臉蛋,她只有一股子韌勁,她的大學只有練琴。我最服氣的就是她。
我通過聽、對比、思考?去學習音樂?
看到這問題,想到她:
CD就在我身邊,寫這段文字的時候,她的聲音再次響起?
一位失聰的打擊樂手: Evelyn Glennie
不管你是彈琴、拉琴的?從她身上,可以學會怎樣"聆聽"?
Evelyn Glennie生於蘇格蘭,在她12歲的時候就成了聾人。但是,從那時起,她毅然決定要做一名職業鼓手。
按理說,Evelyn真是一個固執的孩子了,可是她的老師卻更加固執。從她的老師那裡,Evelyn學會了通過感覺聲波振動的方法來學習演奏,並在老師的鼓勵下很快掌握了幾乎所有的打擊樂器。或許是因為這種不可動搖的信心與支持,Evelyn更表現出一種與眾不同的音樂才能和充沛的創作熱情。??
我們知道,打擊樂器不只是架子鼓那樣的節奏樂器,還包括眾多能夠表現豐富旋律的不同類型的樂器組成。如果不能聽見聲音,只能通過振動去觸摸與感覺聲音,那麼要表現出旋律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Evelyn Glennie卻證明了這種難以置信的事絕非不可能。
Evelyn藉助感覺聲音的振動來「聽」音樂,因為高音與低音是由不同頻率的振幅產生,為了區分這種微弱的振動,她就不得不以身體的不同部位來感受不同的聲音頻率——Evelyn用臉、脖子和胸部來接收高音,低音則由腿腳來體會。身體即耳朵的延伸。可以說,她是以全身心來感受音樂的,而她的一切都與音樂息息相關。
如果你認為打擊樂手只是一個樂隊的背景,或一個樂曲的節奏支架,那麼在Evelyn Glennie的敲敲打打中,你會徹底懷疑或推翻這種說法,並輕而易舉地就被她的音樂穿透。
她敲出的聲音,有令人驚訝的奇思妙想,呈現出一種戲劇化的景像,而且節奏和旋律的運用就如同印象派繪畫一樣異彩紛呈。
上帝關閉一扇門的同時也為你打開一扇窗,耳朵聽不到聲音的她,帶給我們的聲音,也非尋常?
這種音樂不僅能進入你的身體,而且能在你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一個耳朵聽不到聲音的人,用身體去感受音樂,我們耳朵健全,反而越來越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下面這段視頻,由她去講述:
"如何聆聽":
http://m.youku.com/video/id_XNDE2MDI1MTQw.html?sharefrom=iphonefavid=471source=
蝦米可以試聽:
https://h.xiami.com/artist_detail.html?id=112854f=from=
還有她的記錄片: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movie/1424486/dt_ref=02B380E3F459AA448E530105625086E9EBE4B6F67747FE1F67148785F30F5225DA7E7ABD79E90B4D69BDBA14D850A84Bdt_dapp=1
如果只刻苦訓練:有沒有錯音、對譜準確度如何?這點與未來的Al、機器人比賽,都不會有優勢?而上世紀初的大師們,他們優勝的地方,在於他們更會"聽",不止用耳?
Evelyn讓這個世界不再寂靜?大多在說專業人士,分享個非專業的娃娃:
不怎麼會說話時先會唱歌,且不走調。家裡沒人搞音樂,發燒友也木有,孩子也木有學過任何音樂和樂器,5歲第一次去鋼琴課學了一個中央c,然後回家自己打開從未用過的電子琴,彈起來幾首兒歌,指法不對但音對。慢慢就扒譜流行音樂了。現在8歲,學琴三年,彈不用功,一天磨磨蹭蹭練幾十分鐘。但彈起自己聽過的那些沒譜的曲子,一副陶醉。鋼琴塊280首曲子很快打通關,一大部分喜歡的曲子聽完就雙手彈起來了。自己喜歡上寫曲子,彈個自己寫的,我以為又是鋼琴塊,他說鋼琴塊里沒這個曲子,這是我自己寫的。聽音啥的就是毛毛雨,什麼三和弦七和弦以及非和弦的音塊,隨便按。一次一個專業院校研究生說在做扒譜的作業,有個地方死活聽不出來,轉他讓聽一下,他漫不經心地回復了,當然我也不知道他給的答案對不對。他曾經不解地問:媽媽你耳朵聾嗎?我說不聾。他問:不聾的人為什麼聽不出來音高?
身邊認識的天賦異稟就三位。何為天才?在看來練琴如吸大麻真是很天才....
1,我師父2,一個初中認識的朋友,我初三開始帶學生,這位朋友就是我的第一個學生,這貨就是練琴如吸大麻...現在在朱莉婭院本科,快畢業了,當然我只負責啟蒙,之後高中出國換的牛的老師指導。
3,我自己的老師,學歷就不吹了,幾乎沒有情商...平時呆萌,脾氣陰陽不定,手一碰琴你會感覺這tm就是世界上最美的生物。
高中同學 不愛學習 高二開始學某種樂器 想走藝術高考 原來一點都不會 最後考到了瀋陽音樂學院 我覺得很神奇
看了評論,所以認真思考了一下這個問題。天賦秉異,這個好像真的沒有辦法從某種角度或行為上去講。
我說視奏能力強是天賦,有的人會說這是長時間練琴且從小打下紮實的基本功就可以擁有。但是如果這樣說,還是會有說有著差不多的基本功的兩人,一個人的視奏能力要比另一個人更快更好,因為他的腦子反應更快,對音樂的感知也更加敏感。
我說固定音高好,鋼琴八十八個鍵隨便按就都可以聽出來是天賦,也有人會說,從小接受訓練,就會有固定耳。但這樣的話,還是會有快與更快。
我說反應能力快,對音樂的敏感度高是天賦,可這其實也是可以練出來的,一個人經多了場子,你看他的反應能力快不快。從小培養他的音感,長此以往,他對於音樂的感知就是會超出常人。
我說這個人手大,適合彈琴,可也會有人說,手大有手大的悲哀,手小的人中也有大家。再說,手的跨度大小,在小時候也是可以通過外界干預而發生一些改變的。
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去判斷「天賦秉異」到底是什麼樣的天賦,又是怎麼個秉義法。每一個人的認知和判斷,都不相同。
但當走到了這個金字塔的一定位置的時候,你會發現,天賦這個東西,其實並不重要,大家都有,也各有所長,也知道揚長補短。很多人會說,你爬的越高,越會知道這個圈子裡的天才太多太多。那麼這樣看大家其實又都是一樣的了,優秀與更優秀之間,天賦倒不是那麼重要了。
可能很多地方寫的不是那麼正確,僅代表我個人觀點。
以下是原答案—————————————————————
我覺得學校里隨便抓一個都是大神…
剛大一的時候,我以為,直接視奏一遍就上台好牛逼啊。後來,我看到了一拉小提琴的兄弟,在上場前10min,還不知道要拉啥,後來拿到了譜子,看了一遍,對!看了一遍,就上台了!
後來…後來我也就習慣了諸多大神的眾多牛逼行為。
對了,我們這裡的很多人都會實力告訴你,什麼叫開掛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還有啊,大神也有怕的!最怕的就是!曲子沒完就開始鼓掌!!真的會崩盤!上場前有人也會超緊張,上場以後你會覺得和剛剛在場下的不是一個人。
十幾年前的合唱課,指揮老師叫趙宗信,那時老爺子大概已經快70了,非常健談,愛開玩笑,精神矍鑠,還是個重度煙民。但腿腳不太好,據他說是那個年代留下的後遺症,耳朵還被大炮炸得有點聾,又不願戴助聽器,跟他說話確實比較費勁,不過為人親和力高,經常給我們講段子,偶爾還開個車,那時候沒手機,躲在宿舍里不如去聽段子,所以也基本沒人逃課。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一幫小崽子不服,一個半聾老頭就想糊弄我們合唱課,擺明欺負新手吧?在一個課間,眾目睽睽下有個膽大的同學要考考他,當年我們最愛玩的就是互相考聽音,就順手在鋼琴上摸了幾個音讓他聽,老爺子張口就說出了絕對音高,大夥不信,於是輪番上陣玩開了,印象中我一把按了十幾個音(單手能跨11度,中間還掛了幾個黑鍵),挨了老頭一巴掌,略思考了一下就從左向右一個不差的說了出來,滿屋同學臉上大寫的服字…老頭得意的在那繼續擺弄各種牌子的煙。從此一戰成名!
我們學的四聲部合唱,大概有三十人左右,誰沒張嘴誰跑調,妥妥的被老頭抓現行,我做錄音行業這麼多年一直沒弄明白其中原理,這得有多強的音色記憶力才行?而且還是個半聾老爺子!這可能是我見過最強的金耳朵了,當年還開玩笑說他去法拉利廠聽發動機准能發財。
很深的記憶,十多年了還清楚記得這個老師的音容相貌。--------------------------------------------
放張網上找到的圖吧,老爺子1961年開始擔任中央民族歌舞團指揮,至今育人無數,不過很久沒聯繫了,願一切安好。
這個問題是我本人提出的,再次強調一下要是自己接觸過的人物,當然更希望毛遂自薦!但是請不要提到歷史傳奇人物,不要偏題哈。希望各位樂友知友踴躍參加發言 謝謝你們
學法律,竹笛大師,抗美援朝,改造。享年78歲。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郎朗和BIGBANG的第一次合作?(160323QQ音樂巔峰盛典)
※在樓房裡彈鋼琴的人如何優雅地防止鄰居聽到鋼琴聲?
※4 歲多的女兒一直問我要鋼琴,怎麼辦?買電鋼琴代替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