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的鄉土意識很濃,身在外地的廣東人很團結,廣東老鄉會之於其它省、地區組織更龐大,為什麼?
12-13
就以哈爾濱高校的老鄉會為例,辦得最如火如荼的就是廣東,而且廣東老鄉見面,那種熱情和親切感不是一般。
個人感覺,廣東歷史上長期遠離權力中心,因此宗族自治的傳統保持得較好。
你看的都是潮汕的吧
個人認為,廣東的傳統文化還是保存得比較好的(相對於內地其它地區),聽同事說,他們家鄉所在的省份,都不是很重視傳統節日的,還有你所說的外地廣東人很團結,可是大部分都是潮汕地區的吧,潮汕地區比廣東其它地區都團結,其它地區的話,不知道算不算團結,因為沒有參照物。
粵語
我覺得應該是粵語吧,一個文化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肯定是語言
我就認識很多外省人,跟他們說到童年的回憶時很多話題都切不上來,因為我們一般看的香港TVB的動畫,而他們一般看的是國語版的,很多翻譯的名字不一樣,有時候甚至連放映動畫都不一樣,所以骨子裡的文化認同就不一樣
再加上粵語跟普通話相差很大,當然聽到粵語就很親切很習慣....
當然也有廣東經濟發展比較好,對外省比較排斥,認為外省都是"撈頭"當然就會自已成堆,,,,,
1840年鴉片戰爭,1843年上海開埠,至今已有168年的歷史,上海也從一個小漁村發展至今天的國際化大都市。回顧這段歷史,除了外國人,哪個省的人對上海的貢獻最大呢?
首推廣東人,尤其是廣東香山人(今天的中山),當年上海灘幾個最大的買辦,如太古洋行的鄭觀應、怡和洋行的唐廷樞,還有寶順洋行的徐潤等,無一不是廣東人。還有就是四大百貨公司的老闆,先施百貨的馬應彪、永安百貨的郭樂、新新百貨的郭泉和大新百貨的老闆,都是廣東人,所以二、三十年代上海灘的百貨公司裡面的售貨員都是以廣東人為主。再看當年上海灘的電影業,兩大電影公司的老闆都是廣東人,所以阮玲玉和蝴蝶等明星也是廣東人就不奇怪了。還有所謂四大家族中的宋氏家族宋慶齡也是廣東人
廣府的話,會比較獨立跟低調一些。各做各的東西比較多。
潮汕那邊會喜歡包團一些。
客家的話也會,但是沒潮汕那麼嚴重。
我也不曉得為什麼會這樣,自己也很奇怪。廣東的廣府民系(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和粵西以及桂南)的話其實並不團結,民國還是清末的時候就有人(忘了是誰了)批評過在外的廣東商人都各干各的,沒有凝聚力。
自己非常有體會的一點是:口音。在外省的時候,我經常很容易分辨出帶著廣東口音的普通話,從而辨認出廣東人。然後大家就會說起粵語來……我覺得所謂團結是基於文化認同的。
但是,在廣東省內部,我並沒有覺得外省人眼中的說粵語的廣東人(即廣府人)很團結,實際上我們大多情況下各干各的。倒是覺得說潮汕話的粵東人比較團結,要知道,不過是我學校的潮汕同鄉會,人數都多達1萬人,他們還經常組織活動啊比賽什麼的。這也是基於文化背景不一樣:潮汕文化、飲食、語言都跟我們廣府人很不一樣。想必大家都會傾向於與和自己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吧。然後是潮汕人大多有龐大的家族, 他們習慣於在族群裡面生活。
廣東除了廣義上的廣東人/廣府人,狹義上還有潮汕人、客家人、鶴佬人等說不同方言的民系,雖然同於一省,但是文化可以大相逕庭,難以一言概之。你說的廣東人是指哪個民系?
落葉歸根
古代廣府人和客家人是爭亂不休的,不過現代來看已經融合得很好了。。我是一個說粵語的客家人
我就是廣東人,我覺得粵語的確是維繫廣東團結的重要紐帶
語言相通 而且廣東人出省讀書普遍不太適應 生活習慣和共同的話題比較多 都和其他省份的同學不太一樣習慣上所以更喜歡和習慣相同的人說話
推薦閱讀:
※國內外有哪些有趣的社交習俗和肢體語言?
※為什麼中元節(盂蘭盆節),寒食節,上巳節,花朝節都沒了?
※如何看待易中天被大四學生懟其"刷存在感"一事?
※手寫漢字的能力有多重要?
※如何看待清華大學校長推薦《平凡的世界》給新生?國內外是否有這樣的先例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