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劇、美劇在中國是如何傳播並發展起來的?


美劇在國內發展已有 30 多年,估計比此樓里大部分回答者都要年長。樓里眾多答案都圍繞著美劇特點回答,但我以為回答「如何發展」還是得從傳播和接受角度入手。

1979 中美建交,1980 就引進了《大西洋底來的人》《加里森敢死隊》。與現在不同的是,80 年代引進方很正規很官方,中央電視台譯制部承擔這一職責。全國擁有電視機的人少之又少,要知道, 1980年 10 月 22 日,中國第一條彩色電視機生產線才在天津無線電廠建成。

1984年,英語正式成為高考的一門主科。之後各大英語教材《許國璋英語》《新概念英語》風靡全國 ,那時的教材還不流行隨配磁帶,想聽英語,就找 VOA,還有就是看《成長的煩惱》等美劇。

到了 90 年代,不僅電視機大為普及,DVD 也開始流行,《老友記》又火了,成為 sitcom 標杆。熱愛此劇的觀眾不僅從中學習英語,分析劇情,還真的把六人視為老友,養成了追劇習慣,保持同步性。與此同時,美劇的高成長性、分季播放也開始深入人心,有了最早的一批美劇死忠。F6 論壇就是那個年代的產物,應該是中國最早的美劇論壇之一。論壇慢慢發展,同好越來越多,就有了字幕組。

進入大字幕組時代後,得益於網路下載和盜版 DVD,觀眾增長數直線上升。 2005 年《越獄》在美開播,此劇的懸疑風格、緊湊劇情和製作精良度直接甩國產電視劇幾條街,於是在 2006 年左右國內紅的發紫,不看就跟不上潮流。《越獄》真正開啟了(網路)全民美劇的風潮,豆瓣上標記看過的人超過 8 萬 5,僅比《老友記》低 2 千人次,而除了某部劇作,其他美劇無論在其前後,都沒有超過這一數字。《越獄》是典型的牆裡開花牆外香,美國本土對於此劇熱情遠不及中國觀眾,中國的傳統媒體大肆討論美劇現象,主演 Wentworth Miller 也開創了美劇演員來中國吸金的先河。

之後的事,大家都知道。網路時代大家都想展示高逼格,力求站在鄙視鏈上游,觀看美劇的似乎真多了些智商上的優越感,這也許是《生活大爆炸》為何打分人數如此誇張的原因(上段說的某劇就是 TBBT啦)。豆瓣超過 14 萬人看過,不僅傲視全體美劇,而且可能把其他電視劇全滅了,其中包括我國的經典電視劇《紅樓夢》《西遊記》《還珠格格》《走向共和》《黎明之前》和其他國家的熱門電視劇。美劇的力量,可見一斑。

至於英劇,在我國的發展則是字幕組以後的事,破爛熊對此有大力貢獻。英劇短,劇情更緊湊,製作同樣精良甚至更精良,還避免了美劇的拖拉爛尾習慣和談戀愛就喜歡排列組合的毛病,於是也火了。雖然不及美劇火,但是逼格高,追著不費勁。英劇經常走極端,秉承「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路線,腐、毒舌、古典、奢華、政治、性愛、重口……同樣的元素,英劇運用得更為得法且過分,讓觀眾過目不忘,可以說追過英劇,其他劇就是浮雲。以每季僅有三集的《神探夏洛克》為例,在豆瓣超過 12 萬人看過,主演缺爺更是紅遍全球,接片不斷,缺爺新片在國內上映甚至還講出「我是你們的卷福,大家能在《星際迷航:暗黑無界》中看到我的演出,希望你們能喜歡」這種話,果然和粉絲一樣無節操啊。

隨手附贈挖到的學位論文: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劇在中國傳播現象研究


作為半資深美劇迷以及菜鳥級英劇迷,我覺得主要是受不了內地電視劇的主旋律,且風格單一,要麼抗戰諜戰要麼家長里短80後結婚生子婆媳狗血的。包括泰劇印度劇日劇韓劇,主要都是親情愛情,製作成本低無法衝擊眼球。英美的劇集風格多樣特效好,本子也寫得好,一年追十幾部就算一周只出一集也覺得很滿足。更重要的是,我比較喜歡重口味……


早期的國外電視劇比如《成長的煩惱》《大西洋底來的人》都是國內引進翻譯配音在電視台播出,觀眾沒有什麼其他收看國外電視劇的渠道,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觀眾開始從電視屏幕轉向電腦屏幕,發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而片源的獲取也相對容易,不存在審查什麼的,再就是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的字幕組,讓美劇英劇迅速擴散到非學習英語的人群中,而各個視頻網站後來也購買了版權提供在線觀看,進一步加速了普及。美劇英劇涉及的題材和內容遠比國產劇廣泛,迎合了年輕觀眾們越來越高的觀看標準,流行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美劇英劇對年輕觀眾自國產劇的分流已經相當明顯,數來數去就那幾個題材的國產劇面對的收視觀眾大都是與互聯網聯繫並不太緊密的人群,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定會不斷流失,所以國產劇遲早要為自己的不思進取和人為的條條框框的限制付出慘重的代價。


一集《權力的遊戲》的成本可以拍41集《甄嬛傳》

而後者是國內最頂尖的電視劇之一了

你們感受一下吧~

-------------------------7月11日更新---------------------------------------------------------------------
看到評論里有人質疑,我就把出處找來了,參見《權力的遊戲--幕後花絮》
我記錯了,之前答的44集,實際上是41集
如圖在第四欄,《權力的遊戲》前兩季的預算是6000萬和6900萬美元,還不包括每集1500萬+的宣傳費用
由此可見,這是一部多麼燒錢的電視劇
只從製作成本來比較的話,國產劇根本就是戰5渣

(圖片很長刷屏了,大夥但待一下啊)
FYI 其中最燒錢的的部分之一,就是片頭了。據說拍黑水河大戰的時候沒拍出場面來,是因為劇組把錢挪在了片頭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感覺身邊很多人看美劇是被Prison Break啟蒙的吧?
有美色、有計謀、有懸念、有暴力、沒有黨的領導。怎能不令人心嚮往之。
電驢、BT和各種字幕組功不可沒,其普及也是寬頻和p2p時代的必然產物。


《大西洋底來的人》、《俠膽雄獅》、《超人》這些,比較老了,那些時候在念書,也沒有系統的看過,但是對部分劇情、畫面,還是有深刻印象的;

後來真正系統開始看,還是從《越獄》開始,邁克展示身上紋身地圖的那一刻我心裡想的是『卧槽這劇情太牛逼!』

然後開始看《LOST》、《實習醫生格蕾》、《CSI》等幾部經典劇。再後來慢慢鋪開,知道公共台和收費台之間的區別,各種重口味的和黃暴的片子也開始看了……


啟蒙劇是《越獄》,喜歡美劇的主要原因是實在看不下去國產劇。個人比較喜歡對邏輯較真,即使電視劇再精彩,如果裡面有邏輯缺陷都會讓我比較憤怒,然後影響心情,然後就看不下去了。
很多美劇都很重視邏輯,在某個特定的環境下都會讓邏輯可以說的通,不像國產劇,什麼地道戰、手撕敵軍的,一點兒都看不下去。
後來看了《行屍走肉》,這部劇讓我真正開始瘋狂迷起了美劇,然後又看了一系列還可以的,比如《滅世》、《綠箭俠》、《國土安全》、《基本演繹法》、《邪惡力量》、《尼基塔》、《美女與野獸》、《隕落星辰》等等。
當然,也有特別讓我不喜歡的,比如《吸血鬼日記》,感覺導演很弱智,很2B,很爛,這個片子應該算我看過的所有美劇里最爛最爛的了,邏輯、情理各種各種根本說不過去,人物、情節各種矛盾。


美劇和英劇總能出現三觀重塑的力量。。。有時候是下墜的三觀,有時候也是上升的三觀。


因為有偉大的字幕組。


感覺美劇火併沒有很確鑿的因果關係,好的文化產品總會吸引受眾,我們試著並慢慢樂於觀看美劇的過程,就和當年我們的父輩們試著並慢慢樂於觀看歐美電影一個邏輯、一個套路。都是潛移默化,順其自然的。眾所周知美國主要的電視台(網)就這麼幾個CBS、NBC、ABC、FOX,他們對自製劇的質量和收視率要求都極高。以至於最近Netflix精明到通過大數據計算出:大衛·芬奇導演、老戲骨凱文·史派西和90年代的英劇《紙牌屋》,這三者的粉絲有很高的重合度,於是2012年誕生了很火的《紙牌屋》。沒記錯的話搜狐視頻光買2012年《紙牌屋》的播出版權就花了3000萬。

如果硬生生要找個理由的話,勉強羅列幾個:

①.近20年耳熟能詳的美劇:這幾部製作精良的老牌美劇奠定了觀劇風的基礎,口口相傳

1994年9月《Friends》(老友記)
1998年6月《Sex and the City》(慾望都市)
2000年9月《CSI》(犯罪現場調查)
2001年8月《24 Hours》(24小時)
2001年9月《Band of Brothers》(兄弟連)
2004年9月《Lost》(迷失)
2004年10月《Desperate Housewives》(絕望的主婦)
2004年11月《House M.D》(豪斯醫生)
2005年8月《Prison Break》(越獄)
2007年8月《Gossip Girl》(緋聞女孩)
2007年9月《Big Bang》(生活大爆炸)
2009年1月《Lie to me》(別對我撒謊)
2009年9月《The Vampire Diaries》(吸血鬼日記)
美劇的播出特點:以每年9月中旬到下年4月下旬為一個播出季,新季以「艾美獎」頒獎典禮為序幕。

②.功不可沒的偉大字幕組er們:各種首發良性競爭
YYets人人影視、YDY伊甸園、 1000fr風軟、 Ragbear破爛熊、SCG聖城家園

③.80後和90後觀影需求的爆發性成長


④.SNS、微博、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普及

⑤.對美劇製作工藝的認同感和尊重


美劇其實在國內一直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受眾群。當年最早被禁播的《加里森敢死隊》就是其代表作。後來到了80、90年代,《神探亨特》《成長的煩惱》《霹靂遊俠》《黑暗的公正》《閃電俠》《海狼》《俠膽雄獅》等一大批美劇的引進,其實已經培養了一大批忠實的觀眾,為二十一世紀在中國的美劇大熱已經奠定了深厚的價值基礎以及審美習慣。和這些劇集所創造的成功相比,《Prison Break》以及後來等劇集所創造的網路新一輪美劇熱潮,其受眾面實在是小太多了。


friends開始純粹是為了練習聽力口語。但從越獄開始,追美劇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了。當韓劇和台灣偶像劇的內容漸為人厭棄,大家想要有故事、滿足不同愛好的、它就開始大行其道了。有喜歡律政劇的,可以看律政狂鯊、波士頓法律;喜歡破案的,可以看csi;喜歡心理的,可以看犯罪心理;喜歡看時尚的,可以慾望都市、緋聞女孩;喜歡看家庭劇、怪咖劇、甚至吸血鬼、科幻的,總有一款適合你。然後發現原來生活可以更美的。廣電x局不給我們拍,但我們可以用電腦投票么…


我覺得對於很大部分人會是Prison Break吧
Prison Break第一季出的時候多火啊,多少人從此入坑美劇...
記得那時候我才初中,英語課老師跟我們講起PB裡面的情節,當時就覺得超棒
回家百度了就開始追...那時候第一季才連載了五六集哦


無聊且沒電視


首先是好看,種類和尺度比國產、港台的豐富寬鬆。
第二是大學生需要學外語。
然後是個機遇,在不久以前,什麼iptv、國產劇上映視頻網站都還很少,大學生在互聯網上能找到的基本只有美劇。


正劇劇情精彩跌宕起伏又不失邏輯,情景喜劇畫風不定,有顏值又有大尺度→_→


啟蒙劇《越獄》《24小時》唐家屯三小姐卷福黑鏡犯罪心理絕望的主婦新聞編輯室生活大爆炸邪惡力量都有看 但是。。。。真的是好長好長 。。。好多劇想看啊啊啊時間請你慢一些!!!


與很多人一樣,因為 Prison Break。


啟蒙劇是csi 記得國內電視台買過第一季第二季的版權 貌似還有中文配音 初中的時候看過之後就迷上美劇了
比較偏愛犯罪劇和科幻劇


最早是正大劇場播出的「超人」和「俠膽雄獅」,以及」霹靂遊俠「。開始意識到這東西就是美劇是在看」偽裝者「的時候,而正是成為美劇迷則是因為『Friends』和"24"了。所以央視應該還是先行者。互聯網和盜版碟則為優質內容的普及鋪平了道路。


推薦閱讀:

如果知乎放到《神探夏洛克》中會被提出什麼問題?
你心目中最好的英劇是哪部?推薦理由是什麼?
《神探夏洛克》中,夏洛克和麥考夫誰智商更高?
英劇 Sherlock 的出現是否讓電影和電視劇的界限更加模糊?

TAG:美劇 | 電視劇 | 英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