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是否局限了一部分人的想像力?
本答案主體內容在評論區,請點開評論觀看。
——————————————————————————————————————————
瀉藥。
沒有什麼科幻小說會局限人的想像力,相反,還會激發人的想像力。
《三體》的問題,和《紅樓夢》的問題一樣。
中國大多數人有一種狹隘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權威崇拜心理,比如你跟別人聊一本書,他會說「這本書有《紅樓夢》寫得好嗎」,正如你聊一本你喜歡的科幻小說,他會說「這本書比得過《三體》嗎」一樣。
《三體》本身沒什麼問題,問題在於這本書被很多人神格化了。
它就變成了後續所有的科幻作品的絆腳石,變成了這個圈子的毒瘤。
就像有些人說中國古往今來沒有一本書比得上《紅樓夢》,事實上,倘若有那麼一本書比《紅樓夢》強到不知道哪裡去,他們也不會承認。
可見他們是何等自卑的存在。
有些人為什麼討厭《三體》,不是因為《三體》的問題,而是讀者的問題,他們實在是太討厭了。
就像腐女動不動就以為自己是個男的瞎逼逼一樣討厭。
所以《三體》不是局限了一部分人的想像力,而是局限了中國科幻的發展。《三體》實在是太現象級了,現象級得毫無代表性,大多數人知道《三體》但不會知道其他科幻小說,更遑論中國的科幻小說。
它就像一堵牆那樣堵在那裡,讓其他的本土科幻作品只能活在它巨大的陰影底下。謝邀
首先舉個可能不是特別搭的例子
一天,有一群孩子受邀參觀愛因斯坦的家,在聊天中孩子們問他:「您是不是懂得很多知識呢?」愛因斯坦說:「不,有很多我不懂的。」「那是為什麼呢,您不是科學家嗎?」
愛因斯坦笑了笑,拿一隻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圈。然後對孩子們說:「在這個圓圈內是我已經掌握的知識,圓圈外則是我未知的世界,當我掌握的知識越多,那麼這個圓圈的周長就越大,和外圍未知世界接觸的範圍就越廣,所以其實我不懂的東西還很多。」
在這裡,不妨將劉慈欣描述的世界歸於這個圓之內。
那麼,圓的邊界就是你所說的「局限」。
但真的局限了嗎?
當然不是
他可以作為一個想像力的節點
在此基礎上讓後來人獲得更多的思考靈感
畫出更大的圓
這也意味著我們的未探索未能想像的領域會更多
創作空間也會進一步加大
題主說是不是局限了「一部分人」的想像力
姑且幾句話說明我的感受
三體所描述的「科學原理」
讓我竟深信不疑,暫時找不到說服自己他是假的的理由
可能是的確「局限了」我的想像力了
畢竟我還沒從那個虛構的世界走出來
思考我是不是被「局限了」
不過
最起碼看來
你沒有被「局限」
如果能被局限,說明三體本來就與他們的想像力持平,或者高於他們的想像力。
不,局限的是創作者本身。
謝邀,不會。
只有讀書少的人才會被某一本書局限住想像力,這怎麼也不是這本書本身的錯。
瀉藥
想像力和閱讀量成正比吧。
完畢別人的想像力,永遠是別人的,多數人看了之後,只有模仿
局限了那部分之前沒有看過什麼科幻小說卻在三體火了之後為了順應潮流找談資而看了三體的人的想像力。對於他們來說三體描述的就是整個宇宙,黑暗森林法則就是宇宙的至高準則,二向箔就是宇宙中威力最強大的武器。
這裡說得很好,不過後半段我不太贊同。其實這種威權崇拜心理不光作用於三體至上,在科幻小說愛好者界,要是你不喜歡某個「大師」的作品風格或者不喜歡某篇得了星雲獎或者雨果獎(銀河獎在某些高冷的據稱只看外國科幻作品的人的眼中連屁都不是)的科幻小說,你就是沒有鑒賞能力的渣渣,這種調調我看到過也遇到過,導致我很少在網路上跟別人交流對於科幻的愛好。一種科幻概念被提出來,大熱之後,總有些人不由自主地把這些概念神化,對任何異議者進行人格上的鄙視,比如一談機器人就三句不離XXX。
這樣的,是挺可悲的。
三體不幸地也成為這樣的對象。但是中國科幻小說發展得不好,這個鍋大劉不背。
大劉為什麼在中國科幻界這樣鶴立雞群,主要還是在於他的作品中有獨到的視角和中國特色的人文情懷,在我看科幻世界的很多時候,的確有不少結構和風格非常不錯的作品,但是味道總是似曾相識,套路和人物設定什麼的西方科幻小說的即視感非常強。更別提大部分小說連裡面的人物角色全是外國人了(但對話又特別中式)。。。。但是大劉的作品總能讓感到特別的土氣,同是科幻卻有著中國近代史的味道。在三體以前中國科幻界的威權崇拜對象是西方科幻小說作家,大部分人都在比誰的模擬度高,現在可能有一部分人要模仿大劉了。
邁不開步子的怎麼能怪正常走道的呢。我覺得科幻小說最大的假說就是有外星人的存在。我個人覺得不一定有外星人,宇宙很可能是空的。
米飯是不是局限了一部分人的發育?
看了三體以後自己的科幻點子確實感覺都有一些三體的影子
可是這當然不是三體局限了我的想像力,只是我想像力不夠豐富罷了,慚愧
而那些談到科幻就是三體,談到外星人就是黑暗森林,把科幻小說當成百科全書看的人,可能不是想像力的問題,而是世界觀的問題吧
我也認為三體是神作,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品味欣賞其他科幻作品,想像力這種東西,連真理都禁錮不住,三體算什麼仁見智啦這問題,可以束縛你思想的只有你自己,我倒是覺得看完三體倒是開發點我腦子了。
以大多數人的想像力水平 根本輪不到被一部優秀小說限制
相對於之前的中國科幻來說,劉慈欣和三體大大開闊了中國科幻的想像力
但是如果把劉慈欣和三體排除掉,中國科幻剩下的東西就會變小不少
這可能是你覺得三體局限想像力的原因
我們是責怪三體太牛,還是中國科幻太貧瘠呢?
想像力到什麼沒禁錮。但我發現一個悲哀的事情,除了三體,其他的科幻小說還是鮮有人知,哪怕是劉之前的作品也少有人看
那些言必稱三體的人,不是因為三體局限了他們的想像力,而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沒有想像力。
所以,只能拿別人的想法來填充。如果恰好這方面除了三體就沒有其他想法了,那麼自然就只知道三體了。
家裡某長輩文化水平不高,某日電視里科教節目中出現古生物相關內容。長輩曰:都是扯淡忽悠老百姓的,我就納悶科學家推測幾千年幾萬年前還行,幾百萬年幾千萬年怎麼算出來的。
我們高中物理都學過同位素,並且作為拓展了解過利用碳放射性同位素測定古生物年代的科普。但是我不知道怎麼和他解釋,只能說科學家是有辦法的,你不知道而已。但是長輩堅持認為科學家就是在扯雞巴蛋。
而他如果不願意看書,永遠也想像不到科學家是如何得知古生物生活在幾百萬年前的,只能歸結於科學家在扯淡。
這個例子是想說明:想像力的拓展來自於知識的豐富。某些東西我們聽都沒聽說過自然根本想不出來。朝鮮人永遠想像不到中國人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因為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被嚴格把控。而屌絲如我永遠想像不出貴族生活的具體樣子,因為生活環境使然。
我們總是說小孩子的想像力豐富,然而其實小孩子能夠想像的東西很局限,無非是他們童年看到聽到的那一點東西的延伸。成年人不是沒有想像力,而是生活所迫,很少有想像的時間和動力。但是想像力就在那裡,等著你去啟動。如果能夠開放思維,成年人的想像空間要比孩子廣闊得多。
能夠夠限制想像力的只有無知。
三體局限的只是一部分沒有想像力的人,能寫出好作品的人只會通過想像力,超越三體,或者說想像出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如果能被局限,那那本即將出世卻被"局限"的書也沒有必要再寫出來了。看了三體的人不會再去看一本想像力不如三體的書。
當然以我個人而言,我覺得想像力不會被局限。人的潛質是不可預測,你以為三體的想像力已經夠了,可是你不能保證,未來會不會出現能超越三體的。
不過,三體被過分誇大也確實是一個現象。但是中國一直存在這種現象。在莫言得諾貝爾獎前,有多少人知道他,他的新書籤售會竟然是因為小四去了,才顯得有人氣。在屠呦呦得獎前,誰又知道他對中國,對科技的貢獻。在老劉得雨果獎前,三體同樣沒這麼高人氣。
這可以說是名人效應吧,更應該說是名獎效應。在得獎後,他們被廣為人知,名聲大噪或是書籍大賣等等。
這些對他們本人可能造成困擾,但不會形成影響。
雖然這樣的名獎效應,有時候過分誇張,但也讓更多的成果得到尊重。
首先這個問題是說的哪個人群,如果是作家群體,那麼它可能確實對作家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請注意,作為一名作家,而且是科幻小說作家,如果失去了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並且這麼容易被他人思維所影響,那麼恐怕他離作家之路已經很遠了。
如果針對的是讀者群體,那麼三體無疑為讀者打開了一個更具想像力的世界與空間,他利用現有知識體系的組合,和自己想像力,寫出了一個非常具有寓言性的科幻故事。甚至一名普通讀者會在他故事上,想像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未來世界。
所謂限制限制想像力,不過是《三體》無意間製造出了一個中國科幻小說的新高峰,新的標準,讓我們讀者一下子有了對科幻小說的新的標準。對後進或者同時代的科幻小說有了更高的審美要求。也是對科幻小說作家群體一次新的挑戰。讓許多以前只要拿出一些普通科技噱頭,來糊弄讀者的科幻作家更難混飯吃了而已。
但《三體》是讓人超越的,而不是讓人朝拜的。如果作為一名作家不思進取,無論什麼小說出現都會禁錮他的思維。作為一名挑戰者,那麼《三體》的成功讓後來者更加具有動力去衝擊科幻小說新的高度。
推薦閱讀:
※加繆作品《局外人》媽媽死了默爾索為什麼不哭?
※如何評價白鹿原(電視劇)中鹿子霖這個人物?
※有沒有那種主角實際很強但很低調,看似普通的動漫,漫畫,小說?
※如何看待郭敬明和乙一?
※說說古龍讓你哭過、笑過、感慨過的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