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不過時(timeless)的設計嗎,哪些設計被公認不過時,它們有什麼相同的特點?

George Nelson -- Much of the house is designed in style not necessarily common in early modern design. This is evidence of Nelson"s philosophy that "good design is timeless." 喬治尼爾森:大部分房子的設計未必符合早期的現代設計風格。這就是尼爾森的哲學的證據,「好設計是永恆的。」 [1]

Alan J. Smith -- The essential mantra of work produced by Smith is that "good design will always be good design", steering away from fashion and trends in order to produce buildings of timeless quality. 阿蘭 J·史密斯:史密斯工作時的信條是「好設計將永遠是好設計」。這種設計遠離時尚與潮流,旨在建造具有永恆價值的建築。[2]

Dieter Rams -- Good design Is long-lasting - It avoids being fashionable and therefore never appears antiquated. Unlike fashionable design, it lasts many years – even in today"s throwaway society. 迪特·拉姆斯:優秀的設計是長盛不衰的。它不同於當下流行的時尚,因而也不會過時。哪怕在今天這樣的一次性社會,這種優秀且時尚的設計將經久不衰。[3]

1. George Nelson (designer)
2. Alan J. Smith (architect)
3. Dieter Rams


謝邀。

我想在語意上,驟眼看問者說的永恆設計跟沒過時的設計好像是同一樣東西,但在設計界裡,兩者卻有明顯分別。

談永恆設計,通常系指筷子、湯匙、椅子等經過多代人類共同琢磨、下苦工製作,由於此工具完全適合特定用途,又該用途永遠存在於人類的生活與文化當中,其形態已是終極,這一類可稱為永恆設計。所以我覺得問者的翻譯對答題者稍有誤導。

至於問者題目所問到的所謂沒過時設計(timeless design),則多指個別設計師希望用不會過時代的物料,或沒有嘗試指向、或代表某個年代的設計方法去設計產品,稱為不會過時的設計。然而這是一廂情願的說法:即如Dieter Rams的作品,其外觀和操作,甚至該工具本身就己經是屬於某一時代的產物。反之其背後的設計概念則歷久常新,Jonathan Ive則很成功將這道理放進蘋果的產品上,延續這精神。

所以我覺得,說timeless design基本上自我欺騙,因為「你想設計timeless design」就已經是屬於現在的時代精神。反之timeless的,是背後對好設計的定義和設計精神,外型則難以控制。


Great design is timeless 只不過是一種說辭或者偶爾作為感慨,並不是觀點,或者可供秉持的信條,說辭的意思就是一句話總結,「我不想展開說了,Great design is timeless。」

如果要展開說,這句話里的「設計」(design)到底指的是什麼,是那個物品,物品的功能性,物品的形象,經年累月締造的形象,在你個人的認知系統中預先確立的形象,被書籍媒體蒙蔽而構築的形象,物品上設計師的智力體現,物品上設計師的簽名……還是,「我不想展開說了,就是指一切。」

或許我們說,回形針、筷子、碗等等,那些看似不能被再發明的東西,那些看似已經觸及 Archetype 核心的東西,就可以稱「好設計不過時」了?問題是,這些東西類似標準化的物件,用來說明「好設計不過時」已經不可能了,因為「設計」在它們身上幾乎被標準形象給擠掉了。另外一方面,或許你感覺上這些物品都沒變化,但是具體到某件實際的物品,隨著科技、經濟和社會的變化,它的加工以及市場流通,被消費的形式一直在變,也就是它被人認知到的物質形象還是非物質形象都一直在變。

那些已經被符號化的經典設計,當人們用「好設計不過時」去稱讚的時候,只不過是一種符號崇拜,而且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符號經過層層的包裹,到他那隻需要識別這個包裹就是,不必去層層揭開,那麼在此時說「好設計不過時」,他的「設計」指的是什麼呢?

並不是說這種符號的生產不好,要知道要生產這樣的符號並不容易,需要最初的設計上的突破,對市場的把握,以及持續構造這個符號,就像 Porsche 911,看著可以說「好設計不過時」,但是一代代的進化是何其複雜,那麼回過頭來這個「好設計」到底指的是什麼?它就是一個符號包裹。

單單就說一個產品生產,比如很多被市場接受的已經符號化了的產品,比如這些品牌都有一個經典的產品,Thonet No.14,Tolix,Emeco 1006 等等,它們的地位很難被新生代撼動,那是因為整個符號運作系統都工作,而不是設計這一部分,這個系統從生產到人們對這個物品的談論。

如果簡單回答這個問題,Great design is timeless 這句話並沒有意義,我在《一種新的設計構造思維》這篇文章中也有討論。

這是不是可以反對任何人說這句話,不是,看語境。

但是我要說的是,設計最具魅力的地方就是現時性,引用 Gevork Hartoonian 《Crisis of the Object》開頭的引語,來自Romano Guardini:


斗膽回答一下,前面回答了幾個問題,有些累了,就簡單戲謔些好了

另外我說的是建築上的 別的領域我涉獵不深,就不瞎說了

1.timeless design確實存在,而且你們還都知道,比如金字塔,萬神廟,羅馬斗獸場,近代可以算得上的,暫不發表評論

2.任何涉及到形式,時代的設計風格,都會毫無保留的過時,哥特經典么,巴洛克經典么,國際風格經典么,且不說後一個,前兩個你建造一個試試,分分鐘送你上最丑建築排行,啥,你是高迪真傳,當我沒說,我得走。

3.timeless design對現在的啟發,決不能用形式,就算10年100年不過時,1000年後的時代精神絕對干爆你,參見第二點,但是古典精神是可以繼承的。

4.很多情況下,這種timeless design可能看起來有點丑

5.那麼,扯了這麼多,何為timeless design。 重頭戲來了,請搬好小馬扎,或者準備好臭雞蛋和爛西紅柿。

很簡單 當你親身體驗這個建築時,你會感受到某種震撼,那麼ok,這種就是了

別扔。。哎說了別扔還有呢

何為震撼 美有兩種,如果歸類到形式(shape/form),我們會用beautiful這個詞,oh such a petty girl, what a beautiful building

當然,一切關於形式的美毋庸置疑終將過時,紅顏易老,年華如是。時代精神也因人類發展會被不斷推著向前,可能會踟躕甚至倒退,但是不會停止。代表時代精神的設計會有大量屬於那個時代的形式,但是同樣有超越時代的存在。

某種體現人類意志力的存在

而這種美,稱之為SUBLIME


好吧 巴拉巴拉這麼多 不上圖還是不行

Beautiful? 鬧太套
但是為何每年還有那麼多人去看?

史前人類的力量確實完美體現了 心血的累積 沉澱在不列顛北部蒼茫的大地之上

也許很多人要說Timeless Design要承載記憶,是可以,不過並不是完全絕對
王澍的很多設計可以稱得上是鄉土,地域,但不等於是Timeless Design
but有一個肯定是 那就是瓦園

寧波美術館瓦片很多確實很震撼 但是瓦園具有雙重震撼
一個是多,一個是記憶
承載記憶並不震撼,震撼的是記憶的具現,並被物質化的累計

同樣震撼的也有熊叔這個 比瓦園少了記憶 多了對材料的理解與精緻

也許你要說你說的我都懂 可是要麼古代要麼現代 也沒有哪個貫穿時代啊
別急別急 客官 咱們繼續上菜

金字塔 嗯 很震撼 人類意志力的體現
那麼 嗯 來看看這個

都是正四面體吧 嗯
啥 我又扯到形式上去了? 不是 真的不是

客官您請看

金字塔的剖面圖

有必要說一下prototype這個詞,這個詞我繼承自伊東豊雄,但是我個人又加入了自己的一些理解

金字塔是一個非常巨大震撼宏偉的體量,但是相對外部的正四面體,內部的墓道有如迷宮一般

實體與迷宮 這是金字塔的prototype 而不僅僅是正四面體

再看盧浮宮增建

穿過水麵到達入口,隨著旋轉樓梯下來,來到藝術品陳列的『迷宮』

同樣的prototype建構

盧浮宮的增建震撼來源於對古典真正的繼承 以及對時代 歷史 對城市的回應
這種美同樣也兼顧了形式美 但是可以超越時代並不可複製

看看老貝 看看盧浮宮增建法國佬嘴上說著不要不要建完之後不是一樣喜歡到爆
再去copy個國會大圓頂cos個天門 (⊙o⊙)… low啊

再舉個例子

羅馬斗獸場
建築歷史考試+考研必考內容之一
是時候來點新認識了
震撼就不說了 否則上面就白扯了

咦 好像看出點什麼
扎嬸熊叔撕逼什麼的 最討厭了 不都是斗獸場原型嘛

嗯 啥 這次你知道了?
不不不 你以為我要說都是現代體育館啊?
當然不是

柱式咱們都認識 從下往上 Doric Ionic Corinthian...
九斗麻帶 為毛頂部變實牆了
說好的柱式呢 咦 變到內部去了
這節奏不對啊

沒什麼不對 斗獸場就存在這種翻轉
因為什麼?
因為功能

功能是神佛,甲方有要求,考研考註冊要研究,功能也是彪子,SANAA 伊東啥的直接給你來個大空間,標上room1 room2 room3 room4 room5 room6 room7 room8 room9 room10 room11 room12 room13 room14 room15 room16 room17 room18 room19 room20 room21 room22room23 room24 room25 room26 room27 room28 room29 room30 room31 room32 room33 room34room35 room36 (啥 知乎字數不算錢?啥 沒稿費? 停停停別寫了),學生們基本都愛學他們的設計,美其名曰公共活動空間,有辯解說畢竟千年後建築本身功能早已失去,只留下紀念性,想想還真是這樣

但是功能畢竟是功能

大劇場下面考慮人進入 所以Doric要開場,以後逐級而上,因為內部劇場座位的變動,柱式也在變,到了頂部直接轉到內部 來張刨面

這下看明白了吧 柱式背後是有空間的 而到最頂端只剩下坐席 所以直接是實牆了

再看下平面

打包票很多人認識這平面 但是絕對沒細看

這是四個四分之一平面疊成的一張圖

我嘗試吧這種prototype歸納為

1.從建築表面穿越輔助性功能後進入建築主體功能,主體功能與外部形式相關,但是並不是直接反應
2.在這裡,功能被升華成為某種強烈震撼的存在,成為精神層面巨大的量體

柱廊亦或是羅馬建築都是當時的時代精神體現
現代肯定是用現代的材料了 ok 黑喂狗

看立面 底層人進入 開口是小,一圈柱廊,逐級而上因為要做個人閱覽空間空間 大的公共閱覽空間 ,屋頂層。

啥 不認識這是啥 看這個

認識了吧

同樣 我覺得外部窗戶只是小的形式繼承而已,真正的精神量體在這個內部的四個圓

試想 當你沿著小小的樓梯進入Exeter Library 突然看到巨大尺度的四個圓形,以及透過圓拱看到的書架,配合屋頂天光,何等的震撼

在這裡 圖書館成為知識的教堂(不是海洋),你可以很直觀體會到人類智慧的累計的樣貌 就像你在羅馬斗獸場廢墟中似乎仍舊可以聽到喊殺喝彩以及帝國昔日的榮光

羅馬斗獸場是功能從上往下向內翻轉 而Kahn的翻轉有兩個,外部那個和羅馬斗獸場類似,內部這個才是最主要最精彩的,因為它產生了功能的震撼

所以真以為Kahn去了趟歐洲看了點建築學個形式就開竅了,還是被某個義大利醉鬼用酒瓶敲了腦袋?
Sometimes naive

嗯 你說Kahn過時? 好 繼續
同樣的prototype 再來一遍

啊 又不認識? Koolhaas哭暈在廁所 人家能得普利策獎的力作啊

啥 丑? 我開頭說的第四條是啥來著?

好了 好好講吧
很多情況下康的那種大空間並不適合業主 或者其他公共建築 商場倒是合適,但是,來買東西的還是讓他們被店鋪本身震撼吧,混凝土肯定是不行了,也得考慮考慮甲方接受能力

那麼 Koolhaas的方式請看下圖

對 把功能聚集起來再拆開 中間的空間開放 普適性更高一些

這棟建築是對應城市的 但是很多人似乎沒搞明白怎麼對應
城市功能延伸到建築內是老生常談了 關鍵怎麼做到震撼
來看剖面

其他部分不明顯 看中間它那個主閱覽區傾斜的坡道與連續的樓梯
Koolhaas最精彩的地方在於流線設計,當你被顯而易見的連續樓梯從開場區域引導進入相對封閉主要功能區域,沿著傾斜的步道閱覽每一排書架,走著走著突然走到了盡頭又看到了開場空間,又找到了顯而易見的連續樓梯,又...(停停停,我知道字數不算錢)

在這裡 功能空間的封閉與活動空間的開放是翻轉的 這種震撼來自於在建築內部複雜穿行時所產生的空間變換,同時開場空間兼顧城市廣場的功能,又可以從透亮的玻璃外皮看到Seattle的城市景觀,讓城市的樣貌震撼你一把

在這裡原本羅馬競技場外部的變換被轉移到內部,與主功能區混合,新建築外皮則採用透明的玻璃,與城市產生視覺聯通(因為這個圖書館不要向心,而要和整個城市掛上鉤),同時,原本鏈接內外之間的功能區域被壓縮成為視覺可見的連續交通流線,鏈接不同功能區,併產生視覺衝擊效果

不過從辯證來看 Koolhaas震撼性沒有羅馬競技場和Kahn來的更直接,但是時代精神體現的更為直接

同理 他把改prototype應用到了大褲衩和台北演藝中心等建築中
這兩個建築都有遊客線路 就是不花錢就能進去

當然央視你進不去,嗯,萬一沒經允許進去也有可能被crab掉,台北演藝中心還沒建成

Koolhaas的建築說時代精神是文藝,通俗點就叫『有范兒』『時髦值高』
所以容易中標這句適用於扎嬸 BIG MVRDV
連Herzog De Meuron都開始刷時髦值了

嗯大概講完了
所以聖誕老人,阿不,Timeless Design之於建築學是存在的
古典精神和時代精神,紀念性與時代性也不能單純的流於形式
當然這也不是說形式不重要
只是為設計保持一個強有力的思考邏輯

我覺得,是時候洗白水煮蛋了
等下有快遞我去開個門


經久不衰的設計,個人認為有如下特徵的一種或幾種:

1.這個設計在人們看來是必然的,你一看到就知道該怎麼用,它就應該是這樣的,還能怎樣?你不覺得它是設計過的,比如說按鈕;

2.這個設計並不是一時潮流的產物,它是基於某種或某些基本設計原則的產物,比如各種刊物中的文本對齊;

3.這個設計是簡單且巧妙的,否則總會有愛偷懶的人去改進它,這樣它就會在更好的設計的衝擊下過時了,許多數學公式的證明都是如此;

4.這種設計能很好的解決人的原始需求,它會隨著人們的需求的長久而長久,如衣服;

5.這種設計最終應該是廉價可複製的,廉價在於可推廣,可複製在於能傳承,沒有這些再好的設計都有可能會後繼無人,這種例子就比較多了。

非專業人士的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根據羅馬時代的建築家維特魯威所著的現存最早的建築理論書《建築十書》的記載,建築包含的要素應兼備用(utilitas,實用)、強(firmitas,堅固)、美(venustas,美觀)的特點。一個優秀的建築需要同時滿足這三個要求。有所謂不過時的建築,通常是滿足以上三個要求的簡潔的建築,往深層次看,也就是建築原型是不過時的建築,其它建築是以滿足業主同時兼顧其它來設計,而來自業主的條件是不能很精確的量化的,很難具備所謂的不過時的比較條件。這樣來判斷,各種建築思潮的原型建築也可以被看作是不過時的。


被自我介紹為知乎互動率最高的大哥追魂點名,榮幸。Timeless這個關鍵詞下,已在一個自己專業內的問題——建築的timeless——中分享了自己的想法(若有興趣:為什麼被認為不過時(timeless)的設計通常都是建築作品?),而對於這個話題,我乾脆就堅持我的這個觀點用來輔佐hi-id和鄭紫陽的說法。我的觀點是:事物(產品)被使用是造就timeless的前提。在此處想引用一個詞來擴充上一帖中的觀點,那就是』用世』。 這個詞最早可能出處是戴叔倫的《寄孟郊》,但是我覺得恰恰有一個切合這個話題的文獻可以在這提一提,就是鄭淑雲(明代女作家)的一封予兒短簡。整個引用太麻煩也會偏題,就單說信中鄭淑雲吐槽自己孩子所抱怨的三大悲催的第一條:用世頗殷,乃窮於遇。可以理解為她娃抱怨自己明明有才華,但是卻沒人能夠賞識。而用世,意指為世所用或見用於世。這也許是漢文化千錘百鍊或者是冷酷的地方,用世其實是很物質的一個詞表達著這樣的意思:有用的是才。

2010年去荷蘭看梵高博物館,黑川紀章的新館地下一層用大尺度投影展示顯微鏡下梵高的繪畫的筆觸,潛台詞就是這樣的視角仍可見大師的偉大(他的timeless),很惡趣味的想顯微鏡就這麼一邊膜拜一邊前行會不會就無端端蹦出一根毛髮纖維冷冷的指出曾經圍過豬圈的這段往事呢?有意無意,深諳經商的荷蘭人更是建造了巨型的藝術品倉庫(鹿特丹)派出買家收購新銳畫家手頭的作品存檔(現在貌似達到幾十萬幅了)以備『萬一火了呢』。藝術品如此,設計同樣,是不是有很多設計師一邊琢磨大師經典一邊抱怨自己的作品明明優秀卻沒有應得的回報?timeless或者一干褒義詞好像都是來自外界的指名。假設我們可以篩選掉炒作,腦殘粉,小圈子,我們是否就能得到關於不過時產品的正確定義?又或者我們需要屏蔽掉那些嗎?用世頗殷,仍可窮於遇,什麼造就不光『脫穎而出』而且『恆久留傳』?

這是個大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我願意返還到很小的一個點上堅持一個原則。因為我接受多種參數將影響結果的這個事實,但是回去篤信一個前提:如果產品有所用它就有timeless的可能,而當它長久的有所用(也許這個用的過程中已近變化了功能,替換了人群,更新了形象)它就實現了timeless,只是你也許不是那樣看待它那種timeless。 那是一種廁紙一樣的不過時,平平淡淡,意義非凡,大度到允許你去挑戰,但是又暗示它自身優化的超然。

這個回答只是為了銜接hi-id和鄭紫陽的回答。


謝邀。這個話題很大。不過時,多久不過時?怎麼不過時?是功能、價值、審美?
上面這幾個問題是我本能的計較反應。
說說我的理解。所謂的不過時。我覺得我們常說的那些不過時的東西,往往是代表著人類思想進步的標杆。大凡作為這種里程碑式的思想突破的載體,會被說成是不過時的設計。原因也是很簡單。沒法過時。接下來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發展都是要基於對此的肯定才能發展下去。樓上的這些回答中的例子,都是在技術上,或者思想進步上帶有里程碑性質的。無論小到筷子雨傘,還是保時捷或者吉薩金字塔。都是一個時代變遷典範的象徵。
我這裡還可以說一個。鍋子,我雖然沒做過調研,但是我相信鍋具的發明是很改變人類的。因為沒有鍋子之前。我們之前幾萬年基本上要麼是生的,要麼就是BBQ(愛吃這個是基因里的聲音啊。)。這麼一個可以放在火上燒的器皿,應該也可以算作一個不過時的設計吧?


窘迫的是,沒有什麼設計是經久不衰。

如果真有那樣的東西,只能說明——這個領域我們基本沒有再進步過。或者說這個領域的「可設計空間」很少。(如筷子,調羹,碗)

這類設計空間很少的東西里,有個共性,就是和人的基本需求息息相關而因為人的基本需求屬於不變的性質,所以他們的藝術和實用需求也就此停止了。

古老技術的東西,或者新品設計會一直不變的東西,這類「審美完成」的物品。

這類「審美完成」的物品,我認為它是timeless的設計。而它們並不是因為不衰,而是因為它似乎沒有「再好的可能」了。


筷子用了這麼多年也沒過時~

至於規律,不過時的設計可以說是最簡單,或者說最膚淺,或者說最基礎的設計,只有簡單的東西兼容性才強,就像訓教人的那些大道理一樣,無論你做什麼事兒,都能套上這些大道理~


timeless的設計 在我看來有兩種
1/具有強烈的時代特點並且蘊含歷史價值的設計
2/絲毫沒有時代特點的極簡設計 具有極強的功能性
一種被看作是具有回憶和信息的藝術設計
一種被看作是所有時代都可以被使用的實用性設計


功能單一,且越不受技術影響的設計越永恆。


箱子,剪子,輪子,筷子,抽屜,杯子,抽屜,手錶,膠囊,枕頭,抽屜,利樂包,旋轉瓶蓋,耳機。

一言以蔽之:凡是可以輕易複製,對材料要求低,功能單調精確的東西,就是跨時代的設計。


演化到了接近最優的設計


她建於上個世紀60年代,今天看來仍時尚無比;
她是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符號,令他們驕傲不已;


簡潔,實用,無明顯的時代特徵


繁複用心的工藝不會過時,刷了幾十層的漆、一點點鏤刻出來的花紋、仔細打磨出的鏡片、無出其右的主板排列

而外形所謂極簡的,價格低廉容易複製銷量極佳的,卻也容易被換代和淘汰。


如果把這種設計的範圍縮小到建築的範圍,我認為有些經典的設計是可以不過時(timeless)
我並不認為古埃及金字塔、埃及神廟、中國故宮這些建築在不過時的建築範圍內,因為這些建築的功能並沒有被人們沿用至今。fuction對於這些建築來說已經是不存在了,它們的價值更多的是在精神層面。
我認為經典的不過時的建築設計所具備的幾個要素是功能,形式,細節,環境都能協調至一個比較完美的狀態。記得當時聽大師講座的時候提到了路易斯康,他的設計屬於悶騷型,初略一看好像沒啥感覺,但是走進去品味的時候會感受到設計的用心,尤其是細節方面,比如路易斯康的耶魯大學美術館。由於跨度要求比較大,設計師做了一個拱券型的屋頂,並在屋頂上留出了縫隙,保證室內的採光。我沒去過這個美術館,但是大師今年去美國遊學的時候說他去這個地方的時候,是深深的被折服了,因為路易斯康能很多很簡單很精妙的手法來解決空間上的問題,而且室內空間讓人覺得非常舒服。(下圖引用百度)而且比較重要的一點是這個建築的功能還一直被人使用至今。
還有路易斯康的愛塞特圖書館也是這類型設計,相關資料比較少。
ps:我覺得趙州橋也是經典中的經典啊,隋朝建造,form follow fuction的完美體現,力學方面的結構設計也是無懈可擊。好像現在不能通車,不知道人能不能上去走。
以上就是一點點拙見,謝謝邀請。


感謝邀請,不怎麼看知乎。
「真正優秀的設計一定是永恆的」,我贊成這個說法。
好的設計總是經得起歲月,它不再只屬於人類,也屬於自然。
當然,誰都曉得建築都有使用年限,真的永恆恐怕還得考究建築材料。
先說這些。


先要確定一下這兩個限定語,如果是純粹的「設計」品,一般意義上,比重是偏向「審美」的,如果是「功能」的(很顯然也是設計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這個不過時就難以滿足,因為沒有什麼「功能」可以永遠不被新的「載體」取代。比如回形針,假如電子無紙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不能說回形針這個「不過時的設計」就沒有被淘汰的可能。
如果是純粹審美的,不過時就更不可能了,時裝三個月一換,難道是因為設計的不好嗎?還有一種情況是「不過時的設計」本身還是一種「發明」,還比如回形針,他不僅僅有「功能」,幾乎可以說是定義了一種功能,那麼這就是格羅彼烏茲對「包豪斯」的悲觀的「先知」設計的未來是「發明」。
而從物質的角度,你能保證什麼物質能永不過時嗎?
哲學上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不過,優秀的設計,承載著人們的智慧,從人們會利用工具,設計就一直記錄著人們面對世界,解決問題的方式,當設計具有這樣一層的意義的時候,大概就是你口中的「不過時的設計的相同點」。


設計時代性取決於產品本身的使用價值。


推薦閱讀:

想要學習品牌設計,該看什麼書?
簡潔,清爽,乾淨的網站有哪些?
我們為什麼做現代主義建築?
用 PS 畫插畫有哪些好的學習教程?

TAG:設計 | 人生的抉擇 | Timeless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