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接到十二道金牌為什麼不反,如果反了,又是怎樣的結局呢?
隨著《精忠岳飛》的熱播,劇情也走到了趙構連發十二道金牌,岳飛被迫退兵。想問一下,當時岳飛為什麼不造反呢,民心所向啊!歷史也不會給一個罵名吧,反了之後又會是怎麼的結局呢
《岳家賊逆已反》
《賊子岳飛亂我大宋》
《叛軍連陷十餘城》
《岳軍攻入襄陽》
《鵬舉返京》
《元帥榮歸帝都》
「士兵們!我在流放中聽到了你們的聲音。現在我已經在廣南登陸了!
「你們的宣帥——被人民的呼聲並在你們的盾牌上被推登帥帳的宣帥,現在回來了,來同他聯合在一起吧,拋掉趙官家的旗幟吧,那面旗幟已經為我們民族所廢棄,而且廿五年來一直起著對金虜卑躬屈膝。展開那面在我們偉大勝利的日子裡你們舉著的岳字旗榜來取而代之吧。再次拿起你們在清水亭、襄陽、洞庭、偃城、穎昌、朱仙鎮所高舉著的岳字旗榜吧……
「士兵們,團結在你們宣帥的旗幟周圍吧,他的利益、他的榮譽和你們的相同,完全相同。勝利將快步前進。有著我們民族顏色的岳字旗榜,將從一個浮屠飛向另一個浮屠,一直飛到開封府大相國寺的鐵塔!
「隨後你們就可以光榮地展示你們的傷痕,於是可以再一次誇耀你們的成就。你們將成為國家的救星。在你們的晚年,你們將可以豪邁地說:"我把叛逆和金虜在東京的出現而使那裡沾染上的污垢給洗凈了。"……
「榮譽歸於勇敢的士兵們!歸於我們的祖國大宋!」
——————————————————————————————————————
以上是一本道,正經的我接下來更新
8/27,閹黨的良心已上線……
上面說過了,這個段子就是圈子裡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岳破侖設定,當然只是美好的希望,在歷史現實中卻很難做到。
主要原因是兩點:岳飛沒有這個主觀意願,客觀條件也不允許
先從主觀意願上來說
有人奇怪為什麼岳飛不抗旨,且不提岳飛忠於國家、大局為重這些大道理,事實上紹興十年岳飛最初出兵北伐就是一定程度上的抗旨。高宗原先的命令還是一以貫之的保守持重,而派去宣令的李若虛(靖康殉難的李若水的哥哥)因為受到岳飛感召,自己主動承擔違詔之罪,支持岳飛進兵。因此,對於岳飛來說,在已經抗旨過一次的情況下,如果再要抗旨則不得不承受被視作謀反的巨大風險。
這個事實證明了,岳飛既不是後世評書中宣揚的愚忠形象,也不是當代歷史發明家口中飛揚跋扈、尾大不掉的軍閥形象。而是既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與堅持,同時又能冷靜評估形勢的性格,也就是時人對他的評價——「沉鷙」。
即使如我們的美好設想讓岳飛Cos拿皇,以他的性格,沒有十分的把握,僅僅因為意外收到十二道金牌就臨時發動軍事政變……這可絕對不符合岳飛的行事風格。拿宋太祖來舉個例子,在他黃袍加身之前,上到宰相下到開封百姓,都已經對他上位有了心理準備,才有了陳橋驛的最後發動。而岳飛自述為了北伐準備了十年,這才有了數月間橫掃千軍的偉大戰果,在當時的他的心目中,除了北伐大業,恐怕也沒有其他事情能佔據的位置了吧。
再說客觀條件
首先說一下,什麼是十二道金牌。《三朝北盟會編》引用岳侯傳的記載如下——
「忽一日,詔書一十二道,令班師,赴闕奏事。」
金字牌是宋代最高等級的文書加急遞送的標誌,其次為青字牌、紅字牌。
此前的研究多認為一日連發十二道詔書,是為了強調撤兵的重要性,從而對岳飛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但是最近研究中又有另一種說法,即這十二道詔書不是發給岳飛的,而是直接發給其部下的指揮官的。(一個旁證是,宋高宗在此後命令川陝軍撤兵時,也採取了跳過宣撫使胡世將直接發詔書給前線大將郭浩、楊政、吳璘的方式。)
眾所周知,岳家軍(正式名稱為行營後護軍)共分十二軍,由王貴、張憲、牛皋等高級武官擔任各軍統制官。而根據岳飛的戰略,諸軍以分兵合擊方式,呈扇面分布在整個河南戰場。如果十二道詔書是直接下發到各軍統制,那麼這個行動中所強烈暗示的對岳飛的不信任意味暫且不論,仍要堅持進軍的統制將不得不面臨一個囚徒困境:如果側翼的友軍奉詔撤軍,那麼自軍就突出敵前、面臨被包圍的危險。
在這種情況下,岳飛原有的戰略部署難以再得到忠實的執行,也不用提在敵前重新集結殺回臨安云云,只能選擇撤軍到出發點後重整軍勢。而歷史上的事實也證明了,持續大勝的情況下突然撤軍,對於部隊的信心和士氣都產生了很大影響。我太祖武皇帝,神文聖武,天之驕子。南宋羸弱,無力興漢,奸佞當道,小人蒙蔽主上,國運為胡虜欺凌。上天不滅我中華,見神州沉淪乃降我太祖武皇帝諱岳飛與中原。身居湖北、京西南路宣撫使兼營田大使之位,勵精圖治,北伐逆寇,愛民如子。萬民傾心,共舉為帝,此非以權勢取之,而是天命所歸。遂命偽宋趙構退位讓賢,帝登基於臨安。國號為「鄂」。念舊情,我主寬仁,封趙構為蜀國公,遷蜀地,次年亡於傷寒。
又十年,中原大定,金賊俱滅。遼國舊臣復建遼,應我主聖恩,交還幽雲十六州之地。自前朝趙匡胤始,北地終回中國。我朝非偽宋鼠輩,不稱臣,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夏、遼皆服,歲歲來朝,進貢牛羊馬匹無數。
此後,西域各番邦等,萬國來朝,萬世留名。天降諱岳飛,實乃我大鄂之大幸!
————摘自《鄂史:太祖本紀》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
試想岳飛軍紀嚴明,屢破金兵,金尚可破,何懼宋軍;
但念身為宋臣,以伐虜之名背其主,是為不忠;
身受母恩,刺以報國之訓,不行,則為不孝;
天下未定,自立則宋、金兩家為敵,身陷四戰之地,必致連年兵禍,於百姓蒼生則為不仁;
戰功卓著,三軍、朝臣、百姓無不盼其滅金一吐惡氣,自立則盡失所望,是為不義;
岳飛起身行伍,官至樞密副使,屢立戰功,挾不賞之功,戴震主之威,蒙上猜忌。歸金,金人不信;還宋,宋人震恐;自立,則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只得一死明己志,潑血喚世人。天意啊!
不請自來,沒瀉藥~
這個話題咱家最喜歡了,咱家必須來答一個。
前面的紅茶魔術貓 、陳卡二位同志的回答都不錯,咱家來一個咱家的回答,綜合一下他們的內容。
深夜,篝火旁的主將仔細地看著地圖,手裡還攥著一把用來充當算籌的稻草,身後是成排的傳令軍官。
他一邊看著地圖,一邊把稻草在地上擺來擺去,隨後又陷入沉思。
片刻之後,他抬起泛了血絲的眼睛說到:
「傳令!」
一排傳令軍官走上前來。
「敵人在太平州附近的力量非常薄弱,他們主力不在這裡。當面的少數部隊將不得不獨立對抗我們的全力圍攻,他們的隊伍顯然不是以能經受住我們幾個時辰的圍攻的方式組織起來的,結果會毫無疑問。命令你們加緊進攻,如果明日上午,最遲不超過明日下午能夠得手,留下輔助部隊,主力要迅速往東向我們靠近,你們的側翼會有掩護。把執行情況向我彙報!」
三個軍官點頭之後退去,下一排軍官走上前來.
"和州的情況非常好,你們的調動竟然讓敵人無所覺察,這種軍事藝術不能不認為是太卓越了。命令輔助部隊就地轉入防禦,保持位置,清掃殘敵。主要力量要迅速向東靠攏我們,把執行情況向我彙報!「
又一排軍官走上前來,主將的語速則越來越快。
「建康方面遭遇的是敵人的主力,你們必須馬上後撤,向右翼靠攏。你們的兵力還沒有完全暴露,敵人對你們的判斷還不會很准,但時間是有限的。你們保持少量的接觸,不要遲於明天夜裡抵達目的地。你們的任務將非常繁重危險,希望你們保持住曾讓你們獲得過如許榮譽和成就的那種果然、堅毅和信心的那些東西。把執行情況向我彙報!」
「命令我們的左翼將所有兵力展開,戰略方向擺在建康,他們的前方會有掩護,必須不遲於後天上午抵達。告訴他們,我將不遲於後天下午抵達。把執行情況向我彙報!」
「對所有部隊的士兵傳達如下口頭命令:戰士們,你們從來沒有表現過這樣的勇氣,這樣的頑強意志和熱切心情,你們充滿了睥睨所有敵人的情感,即使在這樣困難的局面下,你們也沒有放棄過努力。去告訴你們遇見的每一個居民,告訴他們,我們在鄂州聽見了他們痛苦的哀嚎,我們深切的了解他們要向金人復仇的願望。現在我們來了,來和他們聯合在一起,把竊據在臨安的那頭只知道對敵退讓的肥豬給趕出去,為他們的命運討還一個公道!」
「戰士們,團結在你們的旗幟周圍,我們的軍旗將從一座門樓又飛向另一座門樓,一直飛到臨安,飛到東京,飛到幽州,那時候你們可以光榮的展示你們的傷痕,可以誇耀你們的成就,你們將成為人民的救星,在晚年你們就可以驕傲的對任何人講:『我把侵略者和叛逆在國土上沾染的膻腥給洗凈了!』」
「報告!有位軍官想見您!」
「怎麼回事?」
「報告,我們的營隊迷路了。」
「番號?」
「強勇第七指揮。」
主將眯了眯眼,說道:
「你們的軍今天在三十五里外的江寧鎮宿營,那裡是我們的前鋒。你們晚上可能趕不到。你明天下午直接到牛頭山一帶歸隊,那是你們的新宿營地。傳令官,帶他們去休息。」
在一切安頓下來之後,主將才坐下來,僕人上前給他披上一條毛毯,主將還在喃喃自語:
「一定要加速進軍,有必要的話可以丟掉輜重。篡位者從臨安出來了,這是機會。」
隨後,他就這麼伴著篝火沉沉睡去了。
~~~~~~~~~~~~~~~~~~~~~~~~~~~~~~~~~~~~~~~~~~~~~~~~~~~
臨安小報的消息數日一變,以下是部分標題:
《湯陰怪物在池州上岸,張俊太尉率軍鎮壓,不日捷報即來》
《太尉張俊不敵殺人魔鬼,魔王正向太平州進軍》
《篡位者佔領舒州,楊存中太尉布防建康,誓要建成東方斯大林格勒》
《岳將軍佔領建康》
《岳飛先生接近臨安》
《韓世忠太尉率部反正》
《皇帝陛下將於今日凱旋永遠忠誠於他的行在臨安府》明知九死一生,但為了心中的正義,他還是去了King"s Landing,後被權臣誣陷而死,長子也被殺害。
他的一生里多次作為Lord Commander與北方free folks作鬥爭,戰功卓著,始終對朝廷保持衷心。如果最後反了,他就是The King in the North了。
宋高宗:為什麼我的人要白白死在你的戰爭里?岳飛:Winter is coming.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
其實,我要說,樓上的各位你們都想多了。你們沒有發現宋朝三百年間根本就沒發生過將領擁兵自重,與朝廷分庭抗禮的事情嗎?這是宋朝以文制武的軍事體制決定的:
首先,宋太祖黃橋兵變奪位,所以上位後自然擔心將領奪權,所以杯酒釋兵權,解除武官的軍權,禁軍分別由殿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和馬軍都指揮使(三帥)統領。但是,三帥卻無發兵之權。
同時,在中央設立樞密院來負責軍務,直接對皇帝負責,其他任何官員都不得過問。而樞密院雖能發兵,卻不能直接統軍,這樣就導致統兵權與調兵權的分離。
另外,無論禁軍還是地方軍,統兵將領經常更換,以防止軍隊中出現個人勢力,戰時主官還常常以文官或太監擔任,而且改變戰略必須經過皇帝同意。
況其,當時禁軍人數是超過地方和邊防軍總數的,所以地方對抗中央是很難的。
這樣中央就牢牢把兵權抓在手中了,在這樣的體制下,岳飛想揭竿而起,我只能說,呵呵
岳副統帥摔死溫都爾汗,成千古逆賊……
《弩射元帥府——朕的一道大字旨》
《打倒宋奸、叛徒、農賊岳鵬舉》
我們假設岳飛是精忠報國的,那麼他會謀反這樣的思路本身就不太正常。
其次我們認為岳飛其實是有其他心思的,其實當時皇帝殺岳飛這件事本身也很不正常,自毀長城的舉動實在非常人所為,岳飛會不會抱有僥倖心理還不可知。
此外就算岳飛舉起反旗,想要成功是極其困難的。首先對於農耕民族來說打仗是在打後勤,岳飛一反面對南北兩面夾擊真心是走投無路,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岳飛不會得到任何武器及糧草支援,只能越打越少。宋朝軍制之下,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想要讓一大幫當兵的為了大義名分(還有待考證)跟著岳飛造反還是有難度的。兵都是百姓變的,試想百姓是重視大義還是安穩?重視尊嚴還是生活?如果岳飛叛亂,那麼對於宋朝百姓而言就是新的一股亂軍,對於兵而言是新的敵人。說起來宋朝百姓生活真沒那麼差,社會內部矛盾沒那麼尖銳,不像陳勝吳廣也不像太祖時期,岳飛想要得到任何一方的支持都是不太可能的。既然如此,何必身敗名裂呢?不如回去,若是皇帝心軟能留一命,若是皇帝真動殺心還能留取千古芳名。
能反,他是真能反,而且也有很大的勝算
瞧瞧南宋四大中興名將,除了岳飛韓世忠,剩下倆,呵呵呵呵呵
但是我想,他是不想反,我猜他的初衷是為了不讓已經很可憐的百姓遭受更多的苦難——很扯淡的理由
說別人因為這個不反我是不信,但是說他我信
因為他是岳飛
有的說禁軍多於邊軍的,那是北宋初期,那時宋朝是強幹弱枝
至於北宋末期所有禁軍的戰鬥力。。。他們在遠遠看到女真幾個哨探的時候就崩潰了
二月甲戌夜,漏盡,巨源、好義首率勇敢七十人斧門以入。李貴即曦室斬其首,裂其屍。丙分遣將士收其二子及叔父柄、弟卓、從弟見、賊黨姚淮源、李珪、郭仲、米修之、郭澄等皆誅之
《宋史·吳曦傳》
時偽宮門洞開,好義大呼而入曰:「奉朝廷密詔,安長史為宣撫,令我誅反賊,敢抗者夷其族。」曦護衛千兵皆棄梃而走,遂至偽殿東角小門,入世美堂,近曦寢室。……引眾擁曦首出偽宮,亟馳告丙宣詔,軍民拜舞,歡聲動天地,持曦首撫定城中,市不改肆。
《宋史·李好義傳》
吳家三代經營蜀地七十年,一朝叛宋,就是身死族滅,從稱王到身死,僅四十一天,最可怕的是,都不用朝廷派軍來平叛,幾名下屬(準確的說是下屬的下屬。。。的下屬?)振臂一呼,就能衝進「偽宮「砍掉他的腦袋。因為他是岳飛,如果反了,至多也就是個劉裕。
請問您知道劉裕嗎?
單純從知名度和歷史影響來說,請問幾人知岳武穆,又有幾人知劉裕呢?何必抬杠啊。
看了許多回答,難道你們真的不信真有大仁大義之人嗎?
首先,皇帝並無過錯,也沒有到被逼反的境地。僅以皇帝不順從戰局發展和「民心所向的理由」,或多或少缺少支撐。況且就算反了稱帝,江南也有一大批忠於宋帝的文臣,文官大部分是不會理解岳飛的戰略藍圖的,只要你反宋室,不管你有多大功績,也是謀逆。個人認為宋朝的文人較為迂腐,不像漢唐時期的文人識時務和活泛。
其次,前車之鑒那麼多。太祖陳橋兵變,雖說個人很有才能,也順應了歷史發展。但他「黃袍加身」時的虛偽以及欺凌婦孺都廣為後人詬病。曹操、司馬炎這些人不都被歷史判定成了「反面人物」了么?楊堅、李世民這些人歷史功績那麼多,但還是有污點的啊。岳飛可能是不願做有污點的臣吧。
個人性格。岳飛沒有反骨,也可以說志不在此。就像白起、韓信,畢生都從未染指政治。岳飛的「背上銘」精忠報國,還是突出忠,突出為皇帝盡忠,是服從。
時代風氣。宋代封建儒學發展到極盛時代,程朱理學的盛行,空前強調忠君。這也是為什麼宋代以後,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謀反的現象明顯減少,成功的更是沒有(農民起義另當別論),科舉制和忠君思想的不斷強化,以及官僚階層待遇的提高(明代雖然較宋代官僚待遇有所下降,但人身安全還是有保障)使得官吏更願意安分守己。而且當時相對還算是和平年代(終宋一代,民族矛盾始終居於階級矛盾之上,所以宋朝國土內相對安定),人人都比較老實本分,沒有多餘的想法。
古人有個詞兒叫【愛惜羽毛】,這是他們的三觀內容之一。我們現在很難理解這個心理。
岳飛他們那時候的人對體面的追求,不是我們現在寡廉鮮恥之輩能理解的。
他反了,好名聲就沒了。
如果他真的反了,一是他滅了大宋滅,建立岳朝。二是他被大宋和大金夾擊滅亡,三是他被宋軍或其他起義軍滅掉。不管哪一種,他都會永遠被掛在恥辱柱上。
對於趙匡胤來說可能不算事兒,但對岳飛來說就無法接受了。
南宋初年,岳飛的指揮才能無人能及,岳家軍也確實最牛,造反的基礎當然是有的,但是:
1、當金軍在北方虎視眈眈的時候,你回師江南搞內訌,金軍南下死的更快。
2、岳飛是靠著支持宋廷收復北方才得的人心,如果造反,北方義軍不幹,知識分子鄙夷,岳家軍不知為何而戰。
3、宋朝300年來未曾出現武將叛亂,可見在制度上也是有一定預防的,比如軍餉岳飛就很難完全自籌。
另外,岳飛是解除兵權以後過了一段時間才被害的,十二道金牌班師的時候,岳飛可能還有僥倖心理,僅僅以為回去最多被罷免什麼的,朝中又不是沒有支持者,等金軍再次南下,還是有復出的希望的。舉個極端的例子,假如宋高宗直接發聖旨到河南前線讓岳飛自盡,就算他不反,兒子和部下可能也要架著他反了。
今天剛好讀完《笑傲江湖》在後記里看到金老爺子寫的一段話感覺或許可以放在這裡
內地有若干文學批評家評論:岳夫人寧中則得知丈夫卑鄙下流,心灰意懶而自殺,不合人情,她大可不必自殺。也有人認為蕭峰自殺不合理,他掌擊阿朱不合理。當然,俄國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卡列羅娜」也大可不必自殺。對於人生的價值觀,人人不同。有的不同。有的是以現代人功利心代入武俠人物,有的是以「韋小寶價值觀」去評論蕭峰,寧中則。等於有人認為史可法,文天祥不投降,岳飛不抗命為十分「愚蠢」。香港有人評論北京佘氏子孫十幾代為袁崇煥守墓為「愚忠」,當然也有人以董存瑞,雷鋒為「不近情理」。以「市儈動機」去看歷史人物,只有昏君、奸臣、貪官污吏、卑鄙小人才是合理的。
不明白是在說電視劇還是歷史。
從歷史記載看,岳飛兵團在另外幾路退兵後,成為孤軍突出部,已經不具備維持已有戰線的實力,小商橋楊再興戰死就是金軍反攻的開始。如不退兵,很可能導致全軍覆沒。造反?
一是後勤沒了,二是下面的大將很快反正,
推薦閱讀:
※歷史上第一個為岳飛平反昭雪的人是誰?
※為什麼我會討厭說岳全傳中的岳飛?
※文天祥和岳飛等人被稱為愛國主義者是否準確?
※為什麼古時的將軍英雄們明知帝王昏庸,還不肯起義?(比如岳飛)?
※岳飛有哪些缺點?
TAG:岳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