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秦惠文王嬴駟?
謝邀。秦惠文王堪稱是治國能手,秦國崛起的關鍵人物甚至是決定性人物之一(其他分別是秦孝公、秦昭襄王和秦始皇)。
「惠」字的基本意思是「仁愛」,如:惠,仁也。(說文解字),愛民好與曰惠。柔質慈民曰惠。(周書·謚法)。單從謚號的角度來說這位秦王以民為本。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誅殺衛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並改元為更元元年,成為秦國第一王。秦惠文王當政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如此雄才大略的秦王為秦國極大地拓寬了戰略空間和經濟、軍事腹地,成就了秦國東出的道路基礎。我們分別簡單來看看惠文王的貢獻。
河西指的就是黃河西岸的今陝西戰國初期,最先變法革新的魏國成為戰國列強中的強者,開始了四處擴張,於公元前408年佔據了秦國的河西(今陝西省河套地區南部黃河以西之地),秦國知恥而後勇,開始了各國中最為徹底深遠的變法,走向了富國強兵之路,並於公元前330年在雕陰(今陝西甘泉以南富縣以北)大敗魏軍,俘魏主將龍賈,迫使魏國將河西之地全部歸還秦國,河西之地的爭奪以秦國的勝利告終,宣告魏國霸業的終結和秦國的崛起。
河西的奪取收復是關係秦國國運的大事業。
公元前330年,秦國大良造公孫衍破魏軍於雕陰(今陝西甘泉縣南),魏以河西地予秦。公元前329年,秦軍攻魏,取河東的汾陽(今山西萬榮縣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縣)及焦(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曲沃(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南)。次年秦軍乘勝攻魏,取魏蒲陽(今山西隰縣)。魏國在秦軍數次強大攻勢之下,又被迫割讓上郡15縣(今陝西東北部地區)給秦。從此,秦國不僅把魏國黃河以西的地盤全部吞併,而且在黃河的東岸建立了東進的前進陣地。
其二:南下奪取巴蜀,聽從司馬錯的建議
公元前318年,魏、趙、韓、燕、楚五國聯合攻秦,秦惠文王派庶長樗里疾破魏、趙、韓軍於修魚,斬首八萬。暫時抵擋住東方聯軍的進攻。但西方的義渠又發兵襲破秦軍於李帛。在東西夾攻之下,秦惠文王及時改變戰略,於公元前316年,用司馬錯之策攻蜀,破蜀軍於葭萌關,滅蜀。公元前313年,遣張儀自秦赴楚,陰行反間,誘使楚國絕齊。然後又設計激怒楚懷王,誘使楚國冒險出兵攻秦,使秦軍在丹陽(指今陝西、河南二省間丹江以北地區)大敗楚軍,得楚地漢中。解除了楚國對秦國本土和巴蜀的威脅。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這樣,秦國的關中、漢中、巴蜀連成一片,秦國對六國形成了居高臨下的壓迫形勢。秦惠文王不僅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擴大了疆域,而且針對犀首並相六國,發動東方諸國合縱攻秦的形勢,採用了張儀的連橫之策,實行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打退了六國的進攻,取得了政治外交上的勝利。為後來秦王贏政掃滅六國創造了有利態勢。
巴蜀、漢中的征服佔有意義巨大,使得秦國國土擴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解除了楚國從南方和東南方威脅秦國本土的態勢,反而獲得了未來進攻楚國的絕佳前進基地;此外巴蜀、漢中的佔領從經濟上是對關中的補充、支持,有利於秦國後來連年征戰的補給。
其三: 攻伐義渠
義渠佔有今天的陝西北部、甘肅中北部和寧夏等地。義渠憑藉騎兵特有的機動性對秦國的邊境進行劫掠,甚至曾經侵入到秦國的洛河流域。正是義渠的巨大危害性和破壞性,才使公孫衍能夠說動秦惠王暫停攻魏而轉為攻義渠。秦國對付義渠這些游牧民族的辦法主要是燒荒,很有效果。游牧民族不敢靠近牧草被燒光的秦國邊境,以避免大批馬牛羊被餓死。秦惠王七年,義渠發生內亂,秦派庶長操趁其自相殘殺,平定了義渠。義渠的力量遭到了很大的削弱。秦惠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秦國在義渠設縣,義渠稱臣。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公元前315年),秦伐取義渠二十五城。秦國在西北地區佔有了大片的優良牧場。攻伐義渠意義不言自明,解除了六國合縱聯絡義渠從北側和西北威脅秦國的戰略意圖;此外使得秦國在西北地區開疆拓土,擁有了大量優質放牧的牧場能夠儲備蓄養戰馬,同時俘虜和投降的義渠等各部游牧民族也成為秦軍中優秀的衝鋒騎兵,威震山東六國。其戰略意義也不亞於南下征服巴蜀、從楚國手中奪下漢中地區。堪稱大手筆。
秦惠文王重用張儀連橫破合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點。對張儀,贏駟求之,試之,任之,信之。在秦與到列國間複雜的邦交鬥爭中,多次逆轉危勢,擊潰五國滅秦之兵。繼孝公用商鞅之後譜寫了又一頁君臣合璧華彩篇章。自此,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秦國用士「不唯秦人」成為不變的路線。用張儀。又不唯采張儀之策。當張儀與司馬錯對是否平蜀發生激烈辯論時,贏駟毅然委任司馬錯領軍平蜀,展現了贏駟審時度勢,高屋建瓴的王者風範。
任用司馬錯更是一招妙棋。巴蜀良田沃土的取的意義顯著。
參考資料: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05.htm
資料:《大秦2》人物小傳之贏駟--秦惠文王_娛樂_騰訊網
我覺得秦國的幾代王中惠文王是做的最好的。雖然執政時間不是很長,但是每一步都走的極其關鍵。巴蜀,漢中,義渠,商於每一個對秦國都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可以說在戰略取勢上是戰國第一人。
私以為春秋戰國堪稱完美的君主唯有他和魏文侯。
一代雄主。
秦惠文王首先繼承並鞏固了商鞅變法確立的成果。商鞅變法時期創立的制度到秦惠文王即位的時候,已經推行了十幾年,但是仍舊存在被推翻的風險。秦惠文王繼位之後,成功化解了貴族的反攻倒算,堅持繼續按照商鞅變法確立的制度推行國政,使得商鞅變法的成果得以保持,新制度持續發力,極大地發展了秦國的國力,極大地調動了秦人蔘軍立功的積極性,為秦國以後的發展和擴張打下了制度基礎。
其次,秦惠文王當政期間,全力開疆拓土,擴大秦國的版圖,為秦國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惠文王在權力穩定之後,發兵攻打魏國,奪取了富饒的河西地區,並在黃河東岸建立了向東發展的基地。而後秦惠文王大敗六國聯軍,穩定了邊境情勢。之後,又吞併了巴蜀之地,還奪去了楚國的漢中,在地理上對楚國形成了壓制形勢。而巴蜀之地成為秦國的第二個糧倉,成為秦國進攻楚國的基地。惠文王還趁義渠內亂的時機,攻佔了義渠十五座城池,為秦國取得了大片優質的牧場。此地成為秦國戰馬的重要來源。
可以說,秦惠文王在當政期間,既繼承和保留了商鞅變法的成果,使之成為秦國做大的制度保障,還極大地擴大了秦國的版圖,極大地增加了秦國的實力。可以說秦惠文王的功績實同開創。
離開韓國,張儀火速趕回咸陽。然而,路上噩耗已然傳來:秦王薨了。老邁的張儀頓時老淚縱橫。他讓人停下馬車,就地面向咸陽的方向祭拜秦王。
這個知人善任的秦王沒了。雖然應公子虔、公孫賈等要求誅滅商鞅,卻並未大肆啟用權貴宗室。在其執政的二十七年里始終堅持「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貴無所芬華」的原則,用人不唯秦人亦不避秦人,即有官拜嚴君的異母弟弟樗里疾、司馬錯,更有六國人張儀、魏章、公孫衍、陳軫、甘茂等人,真正做到了采天下之石以為秦之寶玉。
這位雄心勃勃的秦王沒了。即位時誅滅商鞅飽受爭議,卻能韜光隱晦、按部就班的繼續執行秦法,扎紮實實、穩紮穩打的拓展秦國疆土,不慕虛名不搏意氣,一切以秦國需要為重,當去王則去王,當稱王則稱王,存秦而求王霸,退敵而壯民心。
哭罷秦王,張儀深深的陷入沉思:沒了老秦王,自己該何去何從?
--《秦國創業史》第二章 成長的煩惱——從秦惠文君到秦惠文王 紛披燦爛,戈矛縱橫
承上啟下
四字足以
我是來學習的,收穫頗豐,很喜歡秦國第一位王。
推薦閱讀:
※三七分用來評價李鴻章公正嗎?
※陸遊和唐婉的愛情故事是怎麼樣的?
※姜維寫給後主的密信,可使漢室幽而復明的信,明明是密信那是怎麼知道的?還是說歷史是錯誤的,姜維是真降呢?
※為什麼漢武帝讓《史記》流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