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輕輕就進入體制內精英部門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其實本人也是體制內的,雖然現在的工作很無聊,但是當年考上來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申論行測考的我是七竅冒煙。

但現在天天上班就是玩電腦,要不就是玩手機,再不然就是列印文檔,甚至掃地擦灰,這樣的情況已經五六年了,感覺要廢了。

最近加了一個群,裡面都是體制內精英,且年齡都在20~35歲之間。我一個高中玩的很好的學霸朋友拉我進去的,真的開了眼界,同樣是體制內,差距怎麼這麼大?我這個朋友比我小兩級,是北大經院畢業的,現在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作,平時都是參加國內外各種高大上的論壇和會議,真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都是什麼牛逼哄哄的著名經濟學者,高級別的官員,諾貝爾獎獲得者,企業家之類的。他在裡面年齡算是較小的,大的也不過比我大三五歲,有新華社央視的駐外記者,有省部級領導的秘書,有國某局在海外的統戰人員,這些人能量都大得很,要不然就是分析問題一針見血,要不然就是交際極為廣闊,要不然就是有很多內幕信息,總之長期這個群混,我是只敢潛水,不敢發聲,簡直是自慚形穢。

非常感興趣這類人群他們的工作狀態,以及這類人所具備怎樣的素質呢?

我閱歷有限,我所理解的體制內精英部門大概有:決策智庫部門(比如XX發展研究中心、發改委,國開行,XX政策研究室);喉舌宣傳(宣傳部、新華社、央視之類的),領導秘書(廳局級以上的),情報機要機構的心思慎密但雷厲風行的特勤人員等等。

當然,概括的未必全面,也希望其他年輕的體制內精英能夠指教,作為同齡人能夠找找差距,感謝。


本人top2高校碩士畢業,現就職於某直轄市市委組織部。

1、無休止地加班,周末加班是家常便飯,且工作強度極大。

2、紀律要求極嚴,市委組織部內,即使只是科員級別,也至少套用處級領導幹部的紀律標準來進行紀律約束。自由受限。

3、受尊重感強。其他單位廳局級領導在態度上對你十分尊重,並希望與你建立良好聯繫,其他單位的同級別幹部對你更是畢恭畢敬。其實自己心裡很清楚,這一切不過只是平台賦予的,與個人能力無關,離開了組織部門,你什麼也不是。

4、對工作標準的要求極高,對嚴謹性的要求已接近神經質的程度。周圍同事素質高,不管是接觸的本單位的組工幹部、還是接觸其他省的省委組織部同志,都是情商很高、工作精益、吃苦能力極強、紀律意識極強的人。
總之,體驗就是,年輕的自己,還有太多需要學習,學習的動力和壓力一以貫之。

5、前途的可預期性強。不犯錯誤,大概率能至少副廳局級以上退休。混的好副廳實職,混得差副廳虛職。

6、心理壓力大。由於組織部的工作性質太過敏感、特殊,也經常有人以各種目的接近你、想獲得一些利益或信息,所以一直都是以如履薄冰、小心謹慎的狀態在工作生活。部里的氛圍也是長期嚴肅、壓抑。

7、政府部門藏龍卧虎。由於自己在組織部門,有機會接觸各種廳局級以上領導幹部,感受就是,政府部門真的是藏龍卧虎,有非常多手腕、能力、情懷、思想兼具的領導幹部,他們中的很多人對中國許多社會問題看得極其透徹,甚至比很多專家學者都看得更加透徹,很多所謂的知乎大V的觀點,在他們眼裡就是呵呵。只是由於體制的束縛,不能表露想法或將想法完全付諸實施。我們國家的領導幹部,絕不是很多人以為的,都是一群只會拉關係往上爬、只會念稿子、能力有限的人。他們中的很多人,也在隱忍中前行,努力為這個社會奉獻力所能及的改良和貢獻。

8、對比在體制外動輒年薪數十萬的同學,生活確實清貧得多。但內心依然熱愛於自己的工作和追求,也被周圍組工幹部同事那種對黨的事業忠誠竭力、無怨無悔的精神所影響和感染著。對自己的工作認同感強。

有些評論里對於大概率能副廳級退休這一條有疑問,在這裡統一給大家解釋一下哈:
直轄市市委組織部長是副部級,多數副部長是正廳級,部務委員和少數副部長是副廳級,內設處室處長是正處級。(而且一些處長本身已經掛著副巡視員的級別了,即本身已經是副廳級了)
由於組織部幹部通常不在本單位里退休,處長當一段時間後基本都能提拔一級外放到別的單位,空出處長位置,所以後面的副處長就能跟進提拔成處長,主任科員跟進提拔成副處長,以此循環。因此最終部里多數人都能至少副廳退休(副巡視員退休或者副廳實職退休),少數混的差的正處退休。

先寫這些,想到了繼續補充。


謝邀,非精英,已離開體制。題主說的現象其實就是北京的圈子文化,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挺普遍的,但沒有題主說的那麼誇張,體制內25-35之間,大部分都還沒有到處級,「能量都大的很」就算了,「分析問題一針見血」可能是某次會議上領導或專家的觀點,「很多內幕消息」也大多是本單位的一些小道消息。
類似這種圈子,平時大家吃飯,都還會拉一個微信群,也就起一個聯絡感情的作用。當然,也會有人熱衷於建圈子,我偶爾也會被拉進幾百人的大群里,各行各業的人都有,也有一些人在其中尋找機會,這恐怕就是圈子的最大作用。
但是,真正的圈子,肯定不是一個好朋友學長拉你加入,就能進去的。而真正的消息,也不會有人傻到在微信群里發布。
所以回到題主的問題,年紀輕輕就進入體制內精英部門,只不過站在了權力的大門口而已。有時候因為身後的門很大,就覺得自己也很高大。公務員與碼農們不一樣,離開身後那扇門,自己可能什麼都不是。
至於什麼是精英部門?這裡面還存在著鄙視鏈嗎?組織部辦公廳高大上?發改委國土部有實權?大家各自負責一攤,就別說什麼誰看不起誰了。但題主的認定的精英部門多少有點虛,從實用出發,應該多結交政法系統(公檢法+交管局)、教委和衛計委系統的公務員,其他那些再高大上,也和我們普通人無關。


題主,我知道一個人,他的學歷肯定比你那些群里的朋友高一大截,他托福滿分,耶魯全額獎學金,回國後沒有選擇去部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作,沒有選擇參加你所謂的「高大上的各種會議」,而是去了最基層的鄉村擔任村官。

他叫秦玥飛,生於1985年,2001年考入重慶南開中學,畢業時,他考了SAT,獲得絕對高分,並且在托福考試中更是獲得讓人驚訝的120分滿分,最終順利考取美國耶魯大學,獲得該校一年46892美元的全額獎學金,享受學費、住宿、書費、旅行費等多項免費服務。當年,耶魯在中國只錄取了兩名高中畢業生。12年前和現在不一樣,那時候美國藤校在中國錄取人數極少,況且還是全額獎學金,足見他已經在智商上碾壓了眾人。

就在大家都一位這位美國名校畢業生會找個年薪百萬的工作,從今以後迎娶白富美的時候,他卻選擇來到中國農村,來到湖南省衡山縣福田鋪鄉白雲村,成為一名清貧的大學生村官。

這和一般人的預期相差太遠了!有人覺得:這貨一定像釋迦摩尼、鳩摩羅炎一樣,富貴日子過多了,想體驗體驗窮苦日子。很多人覺得現在中國階級已經開始分層了,這貨一定是從小生活在學術世家,五歲琴棋書畫,六歲就請洋外教,八歲出國遊學,十歲參加模聯。但事實並非如此,他的父母都是非常普通的工人,當年,他母親帶他去北京求學的時候還住北京的地下室。

來到農村這幾年,秦玥飛住的是簡陋的鄉村宿舍,乾的是粗雜的農活,惦記的是整個選區農民百姓的生活,每個月不到1500的工資,銳減的體重和勤勞的付出,換來的是他和村民們緊緊相連的心。

我和一個同學聊到秦玥飛,他對我說,他肯定是為自己的政治前途刷履歷。

好吧,那退一步說,如果他真的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刷履歷,換做你,你耶魯畢業,你會這麼做嗎?你會拿著那一千五百塊錢,走泥坑子,編起褲腿子下田幹活嗎?不要以為農村人都特別樸實,很多時候,農村的勾心鬥角遠遠勝於城市,你會耐心去解決嗎?不僅如此,我佩服的更是他對生活的熱情,對理想的執拗,在我們現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你名校畢業去農村工作有時候都可以成為一種錯誤,有的人嘲弄你投資收益不成正比,白瞎了國家對你這麼多年的培養,有人揣測你肯定是為了出名,為了積累政治履歷。而秦玥飛對這樣的批評似乎毫不在意,就像他不會刻意去宣傳自己一樣,只是踏踏實實地做著該做的一切。

很少能見到對於理想如此單純執著的人了。

即使他真的是在刷政治履歷,那這個政治履歷也值得我們佩服。

順便說一句,他用自己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和影響力正在做一些實事,創辦了一家叫做黑土麥田的機構,旨在培育傑出的鄉村創客,為中國農村創造可持續的影響。

他不是權力的核心,沒有談笑有鴻儒的高端論壇,只是用自己的膠鞋,認認真真地丈量著農村的每一寸土地,但他激勵著千千萬萬的人,有了他,有了這千千萬萬的追隨者,我們的國家才會有希望。

而年紀輕輕就去體制內的核心部門,太過接近權力,還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

你所描述的情況可能確實存在,但這和普通人真沒有太大關係。而秦玥飛這樣的人才是我們這些出生於普通家庭芸芸眾生的榜樣。年級輕輕,就應該像秦玥飛一樣,腳踏實地做一些實事,不應該把時間花在幻想和虛無中。


貌似某人9月21日被掛後修改答案,自稱「純屬虛構」,承認吹牛逼了。9月23日又修改答案刪掉被掛部分,羞答答抹掉「純屬虛構」,表示「如有雷同,巧合巧合」,裝到這個份上,也算是盡心儘力了~

另:部委里,「處長」是最低的領導,所以剛入職的所謂「高級公務員」可以歇了。

————————以下為9月21日原回答————————

看不下去了,掛一個人: @海闊天楓 ,以下是他的回答

知乎用戶:年紀輕輕就進入體制內精英部門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中央國家機關,新入職幾十人,清華北大人大教育背景佔40%以上,100%985211。10%博士,90%碩士,全是黨員。平均年齡,28.5歲。伯克利,倫敦政經,在我們這普普通通。

每年入職幾十個人的部委,除了發改委外,就是商務部。(外交部、公安部招人也多,不過學歷要求不高,多數職位本科就夠了。)然而這兩個部位擬錄用公示里顯示,沒有這麼多清北人大的,甚至某一年發改委還錄用了一三本同學。

平均年齡,28.5歲。
工作經歷,有金融機構精英,高級工程師,nb律師,來這裡工資只剩個零頭。

這兩條實際上是矛盾的,為什麼呢?因為無論是「金融機構精英,高級工程師,nb律師」,一般年紀都不會太輕。就拿這裡面含金量最低的高級工程師來說吧,24歲碩士畢業,一年後轉正定崗助理工程師,兩年的年限到了順利晉陞工程師,三年後才有資格評高級工程師,這樣算下來已經是30歲了。如果是讀了博士,算27歲畢業吧,也才定崗工程師而已。除非是博士後,否則不可能直接給高工。

我們領導對我們新人的標準是:5年內成為本業務領域的頂尖專家,對其他各大領域,都有正確的深入認識,不能說外行話。30歲入門,35歲跳槽,年薪百萬真的,不是什麼特別高的目標。

在體制內,不會有哪個領導主動和你談跳槽的事,原因你懂的。其實,部委里是有最低服務年限的,一般想走還走不了。之前商務部還有人因為走不了,鬧到被開除。為什麼,因為核心司局人力非常緊張,工作強度極大,甚至需要借調企業人員協助,某些部位借調人數能達到在編人數三分之一。

如果你了解中央部委繁瑣的辦事辦文辦會流程的話,就應該知道,進來經過兩年磨練,也才勉強能幹活而已。然後再過三年速成(科員主要工作還是事務性的,政策性建議多數由智庫提出),你就成了頂尖專家了?至於跳槽後年薪百萬,就更呵呵了。國家xx局科技裝備司司長,跳槽到某電動汽車公司,連一把手都沒混上。一行三會的處級以上幹部出去,混個百萬年薪還是有可能的。發改委就呵呵了。不過,就算是是一行三會,30歲進來,35歲也不會是處長以上。進來一年後轉正定主任科員,三年後才有資格提副處,還不一定成,你自己算算時間。

工作任務,大處需要縱覽全局,細微之處又不可出錯。

這話算對了一半,細微之處確實不可出錯。但是總攬全局的事,不是小科員能做的,甚至處長都做不到。為什麼呢?因為即使是在發改委,下屬的司是沒有權力對外正式發文的,更別提處了。涉及到全國的事情,一般由發改委牽頭,幾個司合作,司下屬的處做具體工作。在這裡面,處長是最小決策者,他的意見都要層層簽字,更何況是一科員?

這是真正年輕高級公務員的情懷。

最後吐槽一句,不知道這個「高級公務員」是指什麼。但是,中央部委國考招人,都是「主任科員及以下」,剛進去撐死了也就是科級幹部,還得是一年轉正以後。在部委裡面,處事最小機構,處長都算兵頭將尾,更可況是一主任科員?


我說實話,如果題主講的是真事,那麼在你群里的人還真算不上是精英。我很難想像一眾年齡跨越十歲,級別跨越四級的不同單位的「精英」們能在一個群里各种放內幕,曬能量,有時間去針砭時弊。

講一下我認識的在題主眼裡公職位置可以算精英的年輕人。

A君,時年34歲,top2畢業,前副省長秘書,後任省政府辦公廳某處副處長。為人性格內斂,謙虛低調。嘴很嚴,非工作場合不會透露領導的任何信息。人熱心,沒有什麼架子,下級機關請示報告流程不順時,會給很多的指點,在下級機關口碑很好。有合適機會的時候,也會給我們一些很好的職場建議。只是工作強度非常大,年紀輕輕的他已白髮叢生。

B君,時年30歲,軍轉幹部,某廳長秘書,酷愛健身,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健身,後來考上了教練資格證。有極強家國情懷,職場理想是任一方大員,造福一方百姓。但仕途並不順利,後來辭職回家繼承快要垂死的家族企業,目前有聲有色。「重要的是能力和想法,而不是體制內外。」這句話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C君,時年27歲,軍轉幹部,國安部門外勤。反恐抓捕行動中不顧安危的奪槍,左手掌被擊中形成貫穿傷,落下殘疾也不考慮病退,繼續要求改去內勤部門工作,這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其人性烈如火,膽大心細,考慮問題時非常注重細節,愛較真,可能跟他在隱蔽戰線工作有關。

D君,我的舊同事。時年25歲,公務員考試進單位,當年就兩個名額,印象人事處長說報考人就有2000多個,不知是不是真的,總之說個千里挑一應該不算過分。這哥們和A君幾乎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半年後不出意外,當了廳書記的秘書。

E君,比我大幾歲,國家部委某外聯性質司局工作,前駐外大使館武官轉業。頭腦靈活,十分注重儀錶,在國外我目睹了幾個外國妹子找他搭訕。人頗為健談,挺喜歡吐槽單位、領導和北京的房價。估計是因為這個,進步的不算快,但是一直是司里的業務大拿。

最後不要臉的說下自己,25歲軍轉到省政府某廳局,33歲辭職。期間主要在外聯和宣傳部門工作。題主所說的各種論壇,會議,各種大場面,大人物我都因工作關係組織過,接觸過,也沒有感覺有什麼特別,只是工作分內而已。工作八年(除卻報道那一年沒有正式轉關係,所以應該是七年),五次優秀公務員,一次優秀共產黨員,受表彰的行業里十二五期間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個人(應該是最年輕的),2013年全行業推選的省十大傑出青年候選人報送團省委,當然最後沒評上,不過自認這也是本行業年輕人能拿到的最高榮譽了。

不知道我這樣算不算題主眼中的精英,如果勉強算的話,那題主也看的出來我是個普通人,沒事也在知乎上編段子,寫小黃文,熬雞湯。

但是,以上ABCDE君加上我,還真沒有天天在群里嘚瑟的,沒那個時間,也沒那個膽量,你知道你今天說的什麼所謂內幕,將來會不會傳出去變成大新聞?這點政治覺悟都沒有,還怎麼混機關?

如果要說「精英們」有什麼不同,我認為什麼性格沉穩,心思縝密,高情商這些根本不是重點,重點只有一個,任何得到領導同事認可的「精英」,那都是在要害部門,核心位置上廢寢忘食、兢兢業業甚至不要命的干出來的。

群內裝逼瞎聊就能成精英,那這個精英的門檻還真比當知乎大V還要低。


看來滿足獵奇心理的題真就這麼受歡迎,這精不精英的問題還就天天在首頁上刷個沒完了。可看完題目描述我就震驚了。

在微信群里分享內幕信息還覺得自己很精英,炫耀完挺高興是么?
未經組織批准將工作考慮和情況以其明確的職位身份向他人明示是么?
說出口的話,定沒定級降沒降密心裡沒點嗶數是么?
沒學過三嚴三實不搞小圈子,不交小兄弟,不縱小愛好是么?
不知道黨員幹部網路行為規範是么?

來來來。
杏花射央濕人家事業單位,記者朋友沒規矩也都習慣了。省部領導秘書和國x局這後台忒硬,咱真心惹不起。就說說這個在國發的叫啥名吧,哪個所兒的或是哪個研究部的。

反正聽這描述,您這位朋友應該不在職能部門或者那幾個雜誌社。經院本碩畢業的一般也去不了宏觀或者戰略部,八成就在產經部或者市場部,要麼就是技經所這類。
30歲上下,男性,非京籍,您直接給個名字,省得還得查了,我去國發時直接報給他們人事局讓他們多多進行表彰這多好。

題主您覺得人家的工作高大上就先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牛成龐統那樣也得先把手頭兒上的活兒弄漂亮了,再懟張飛說些掌上觀文的漂亮話兒不是。再者說覺得崗位閑可以調去務實的崗位,不想調也可以加緊在本領域學習,多產出務虛調研不是。

真正的精英都是身懷理想和追求,嚴守規矩愛惜羽毛,絕不會因為見些什麼人當個什麼長就沾沾自喜廣而告之,只有沒經過場面的小孩,才愛這樣報團取暖從內部獲取貧瘠的榮譽感。
而且您記住了,搞搞小圈子,隨便透露自己工作領域內部信息,這樣缺乏政治意識和保密素養的人,跟精英這倆字,一點邊兒都不沾。


在報到完畢走出人民日報海外網辦公室後,我頗有點感慨人生的無常。暗想:我一個95後「深受美帝資產階級文化毒害」的少年,怎麼就一隻腳邁進了體制內的宣傳部門了呢?

然後就接到父親的電話:你還是太年輕,太浮躁,不接地氣。媒體的功夫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沉澱和積累。傳統媒體有它特有的深度,你還需要進去打磨一番。

與人民日報國內部門的職能範圍不同,人民日報在海外的機構不僅承擔著宣傳,也承擔著諸如輿情收集,外交和統戰的職能,基於這些方面,人民日報海外網的運作方式更偏向於企業機構,更加扁平化而富有效率。而海外網,相比於人民日報總社更加不那麼體制內一些,這也是我選擇加入這個媒體的主要原因。

見我初來乍到,社長又說:比如對於海外華人,人民日報的海外版是一個傳聲筒,既要傳播國內的聲音,同時也要考慮到用受眾易於接受的方式。其職能定位又決定了它需要融入到美國的本土環境,所以在運作上,有其獨立性,比如在商業化方面,比起人民日報的國內部門要更加開放些,與美國各界也要保持著密切的關係,這一方面是信息來源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外交或者統戰接觸的需要。

對他說我從來沒有想過接觸這麼嚴肅的事情,代理人民日報海外網在美的發展也是來自機緣巧合。他表示不必擔心,只需要發揮自己的特長就好。他對我之前在新媒體領域的履歷非常讚賞,說到人民日報海外網是非常典型的紙媒新媒體化的範本,但是有趣的現象是,就新媒體商業化的角度來說,國內似乎更加前衛,反倒是美國的傳統媒體在這方面需要借鑒一些經驗。

我表示贊同,就提到了關於我參與的美國的一個地產交易平台的國內平台搭建過程,就是很好地運用了國內新媒體的優勢,相當於架起了一道鏈接中美房產的信息橋樑。於是就提到了我創業過程,同時對我現在參與的Monolith Media 的商業化運作也非常感興趣,和我詳細地探討了一些傳媒定位和渠道建設的細節。

最後,社長問我,你的senior year剛剛開始,你現在還是一名大四的學生,關於未來有何打算?

我也實話實說,表示並不想畢業之後徹底離開校園,未來還是幾條戰線兼顧,一方面是我國內創業團隊的充實和完善,另一方面是我還想去哥倫比亞大學取一個碩士學位,當然在人民日報的這段經歷也將是我未來最為寶貴的經歷之一。知乎和其他社交媒體對我的意義,最主要還是結實一些志同道合併且願意低調共進的好朋友。

不可否認,我這次進入人民日報和我父親的關係很大。在我父親創業之初,他的一位摯友當年離開報社之後下海經商,是見證了事務所成長的大客戶。而這位忘年交,農夫山泉的創始人鍾老,當年也是紙媒記者出身。

儘管隨著時代的日新月異,紙媒頗有式微之勢,但是我父親那一代的60後們,仍舊每天只看《人民日報》《浙江日報》之類的紙媒。在他們看來,紙媒不僅是一種權威和主流,更是一種穩重的氣質,如同多年喝慣了的那個西湖龍井,永遠都是那個味道。

面對我在新媒體創業領域中取得的一些微小的成就,父親也並不以為然,總說我的內功還需要打磨,還是太浮躁。對紙媒我一向極有好感,最早源於我和騰訊大浙網教育頻道主編姐姐的一次對話。她和我提及了那次斷送了「網媒記者」這個行當的地震,感慨新媒體已經慢慢開始迷失其本質:「紙媒有一種厚重感,記者們寫下每個字時候心裡都會有一種自然而然的責任感。」在我進入公關行業的一年多不鮮有貴人相助,其中不少年輕的前輩都畢業於南都、浙報和官媒系統中,切身體會到了紙媒可以帶來的沉澱和專業素養提升。

於是,當有這樣一個機會來臨的時候,本來對商業更為感興趣的我考量再三還是選擇加入。當一個創業者成為一個新聞工作者的時候,我能感受到的是不一樣的責任。媒體部門所特有的社會職能與擔當是公司盈利所無法賦予的。在主業之餘,能在頭部媒體中沉澱自己,可以說是承蒙前輩照顧、十分幸運了。

外界人所能見到的是作為喉舌部門「精英屬性」的一面,但卻往往忽略了其背後的艱辛和壓力。但無論如何,既然選擇了這條路,便只顧風雨兼程,儘力在這條路上有所收穫罷。


真懷疑你加的是啥群,竟然還在群里當眾分析問題,表達自我觀點,有點不可思議,典型小屁孩的心態。


真正體制內的精英,很少甚至幾乎從不在社交群里發,帶有傾向性的言論。即使發了,也基本都是就事論事,謹慎克制,很少加上自己的主觀評論。他們實在憋不住想發表一下個人見解,一般也只敢匿名在網路上發,比如我


題主進的那不會是知乎裝*群吧

保密條例沒學嗎?
寫個會議記錄都還得想清楚哪句話能記哪裡句話要改,什麼事情不該說什麼事情不該問什麼事情不該知道什麼事情知道了也得不知道。
再說,這些個單位的人有時間抓個手機在上網聊天和你扯淡磨牙?最後,一個群這麼牛逼,群主是誰?討論這些個涉密內容,現在進去了沒有?


先寫一段,回頭再補,純粹胡寫啊,大家別當真

中央部委的公務員,大多名校畢業,能力那是沒得說,尤其文字功夫,和機關文化,還有一些專業知識,牛逼啊

更新:---------------

見過幾個,英語很棒,為人低調,但總能感覺到才氣逼人,還有點壓抑,這是機關文化造成的。因為他上面的那些人,也是這麼過來的,能力更強,人際關係更嫻熟,有那麼1-2個回合,大家上下就都知道了,還不算誰和誰關係好等盤根錯節的東西。

更新繼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但又非常謹慎,即使是同學,也有區別,

接下來就是工作中認識的人了,有同為部委的同僚,也有部委的業務合作對象。這方面,一般是按口來聯絡,比如大農口,一般涉及財政部農業司,發改委農經司,水利部,國土資源部,國家林業局,農業部,供銷總社,等等,有時候起草中央一號文件時,還會加一些這樣面的研究機構,比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務院研究室、中央政策研究室的相關司局,筆杆子們共同參加,

和廳局的半同事:一般是和同系統的省市領導打交道,比如農業部的,肯定聯繫多的是農業廳,農業局等,

說幾個案例吧:

見過一個農口的處長,但是感覺話很少。真正熟悉以及令人驚訝,是看他出國去聯合國某組織後。在那邊寫的散文,大概有十幾個,文筆好的不得了,當時的感覺,就是服氣的一塌糊塗。當然也不是我一個人的感覺,好多人這麼認為。還有一個感覺,就是感覺個性鮮明,這是深交之後的反差。

還有一個處長,英語相當的棒,由於工作事務是面向美國,經常半夜在單位加班,因為有時差。

一天寫一點

先貼一個延伸閱讀

中央部委掛職一年的感悟

從鄉鎮到中央部委掛職--我這八年


中央國家機關,新入職N人,清華北大人大教育背景佔40%以上,100%985211。10%博士,90%碩士,全是黨員。平均年齡,28.5歲。伯克利,倫敦政經,在我們也算不得出眾。
【我們不只是優秀,我們的目標是頂尖】
【本文你就當成是虛構,如有雷同,巧合巧合】


文藝體育愛好者眾多,也不乏支教支遍村官志願者經歷。工作經歷,有精英級金融機構從業者,工程師,律師。他們來這裡工資只剩個零頭。

這是一種震撼。我所在地方,某種意義上是最強,從這裡走出了三位數以上的中央大員,內閣宰相好多位。

我們領導對我們新人的標準是:5年內,認識水平要達到本領域的頂級,對其他各大領域,都要有正確的基本認識,不能說外行話。
30歲入門,35歲跳槽,年薪百萬真的不是什麼特別高的目標。(這不是知乎平均水平么??)

為啥?基礎硬素質好,平台高視野寬,工作多任務難,學習能力和學習勁頭超強,家國情懷和理想信念堅定。

基礎素質和學習勁頭,看入門條件就知道。
平台,可以說全國第二高。X裡面那是最高。
工作任務,大處需要縱覽全局,細微之處又不可出錯。任務多是急難險重,別的衙門都處理不了的任務,交給我們。

這份工作,私心雜念過重,過於關注自己的得失而不是國家人民的利益,可能在一段時間內還不錯,但最終要不出去,要不進去。
「天下為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些一般人不太需要,但公務員必不可少。

權力會腐蝕人,所以用權要格外注意。制度約束,有作用。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制度法律這些東西會有滯後,隨機應變中的「自由裁量權」永遠不會消失。怎麼辦?還得靠自律。

在工作中,我的革命同志,我的兄弟姐妹們,都是那麼的謙遜溫和,其實拎出來哪一個都是大神。說說我們現在的基本工作狀態:
朝8晚8 滿負荷。 我們領導,工作數量、難度、質量要求比我高一倍。
新人實習期月薪5000,在北京,轉正7000。
大家感受一下。

我們是為了啥?不同的領導同一句話語:
「國家的方向,重大的決斷,重要的調控,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你們參與其中」。
我們有人捨棄了高薪,有人捨棄了舒適的生活,有的年輕傑出學子就憑藉一份熱血和激情,
選擇了克己、奉公。
選擇「信仰堅定,為民服務,恪盡職守,勤政務實,清正廉潔」的工作信條。
選擇了「犧牲」——自由、金錢、時間、甚至是身體健康和家庭。

很多人在堅信,堅持,堅守,原因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兩句詩:
「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

這是真正中央部委年輕公務員的情懷。
但願自己能「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和大家一起共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關於bug的修正:
1、本文你就當成是虛構,如有雷同,巧合巧合。大家看看就好。我明確說,我是戰忽局的。
在這裡我尤其對局裡另一位同志的cover表示thx
2、之前我們一個領導說前幾年他都想辭職了,準備寫信給寶寶,核心一句話,「要讓公務員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現在呢 有尊嚴問題不大。單位有食堂,住宿也給解決方案。工資偶爾小清新一下也還行,但是想要「小資」是不太夠的。
3、我們轉正了月薪肯定不到8000,找老婆難呀,遠期空頭支票給人家,人家未必信呀。
「有房嗎,有車嗎,月薪過萬嗎」-3NO精英
4、「敬畏市場」「政府的作用也不可忽視」這倆是辯證的。同樣,社會治理宏觀調控靠政府,而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大多時候是靠市場激勵機制,靠企業。
5、為啥我要談情懷,因為我們這活兒,是公心還是私心,影響的不是幾個人,幾萬塊,幾天的事情。「天下為公,執政為民」須臾不敢忘。
6、看百家講台講張居正,結合自身感受,公務員是一個要求必須隱忍,自律,非常受約束的行業。當然,執掌公權力,也應當如此。

學者可以大方厥詞,企業家可以我行我素,大學生可以彰顯個性,高級點的白領可以用名包帶名表,去外國旅行,甚至普通人你出差間隙去參觀個景點,朋友吃喝玩樂,聊工作的內容,吹牛,這些都很平常。
但對於公務員,特別是「官」以上每一條,都可以當成新聞,是不是?
難受不難受?難受。應該不應該?不只是應該,是必須。「風清氣正」就是從對黨對政府機關的嚴格要求開始的。

每個行業都有他的光鮮,背後都有他的艱難。
大家所需的情懷也是不一樣的。
保家衛國、救死扶傷、教書育人、公平正義,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開拓創新的企業家精神,
堅持不懈的科研精神,為人民服務的公僕精神。
這些都值得尊敬,都值得敬佩。

知乎上年輕人比較多,大家都說是朋友。我在這瞎bb,其實就是想將我的情感傳遞給大家,祝福大家能夠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能夠發揮自己的力量,做出自己的業績,受到社會的肯定,這樣的成績必然利國利民。你說你在國外?那你也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來貢獻。

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距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目標都要近。這個目標,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需要我們年輕人有一點理想和感情。

唯有濃烈的情感,唯有胸中的一口氣,一團火,才能讓我們在艱難困苦面前不放棄,保持樂觀,繼續前行,將星星之火變成燎原之勢。

「所以我時常害怕,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魯迅


其實這個道理跟真正的有錢人,不會大聲嚷嚷自己有多少錢,每月賺多少,如何賺到的一樣,很多都是謹言慎行,盡量低調!

體制內對於個人言行看重幾乎到苛刻的地步,重要部門的人情商不會這麼低的,更不會群內隨意聊天,講很多話。

看下面有幾個匿名回答有話不能說,就幫他們說了吧,此問初步判定釣魚問。

不要隨便答,最起碼不要暴露自己。


我曾經去國務院某部門參加公務員面試。當時接待我們的職員剛工作半年,是清華大學剛畢業就被校招進來的。我問了一下他的生活情況,他說他每個月的工資只能領2500塊錢左右,然後每個月租房子需要花1500塊錢。我問他那你當公務員考慮過生活的問題嗎。然後他告訴我一句話,讓我記憶很深,他說,既然你從事了這一行,你就要相信,只要你好好乾,黨和政府是會給你解決你所有問題的。


昨天和我爸的朋友們吃飯,其中有個某局長和他夫人來晚了,人家一進門我和我老公作為晚輩馬上站起來喊「叔叔好!」然而下半句「阿姨好」卻噎在了喉嚨里,因為他夫人實在有點太年輕了,看上去與我同齡,我和老公只好微笑點頭把人家迎進來。席間吃飯才知道某局長是85年的,只比我老公大一歲,我看看我老公,再看看某局長,好了,不說了,吃飯!(?﹏?)


直轄市某轄區司法機關工作,後來通過關係借調最高檢工作,那裡比較忙,工作環境好,吃的也好,福利也好。半年以後回單位大概多了幾個月又被借調市司法機關,帶了一段時間還可以,也算比較忙,但是離家太遠。上下班不方便。在到後來,又借調到區里的組織部,卧槽,這裡是真忙,官僚主義比較嚴重,晚上下班基本沒點。工作很無聊,與法律無關,組織口,成天除了考察就是換屆,大概又過了一年考了最高法的遴選,考察階段二選一被刷掉了。現在回到原工作單位,今年六月份提了副主任科員。工資收入大概因為司法改革的原因。工資7300+公積金6200,其他收入幾乎沒有,不過工作真心不忙,房子很大,兩套,市值600/700萬之間,對象也是司法工作人員,家離單位較近。孩子現在一歲出頭,我不算精英。但是我從來沒有放棄對理想的追求,自己工作不忙,但是從來沒有閑著的時候,論文寫作一大堆,每天晚上加班看書學習。自己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學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單證的。現在馬上畢業,已經聯繫好導師考博,目前論文已經發表不少,獲獎也不少。總的來說正在朝著追求的目標而努力


沒有親身感受過,然而有個同學可以算是。

top2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畢業當年進入全國人大辦公廳工作,現於山東德州掛職鍛煉。

這個同學是我的高中前後桌,本身是高考超一本線僅僅個位數,在我們班大概倒數第三第四的樣子,押大小年成功進了北京林業,經管學院。大一下學期突然告訴我成了學院第一,自己也很意外,之後就開啟了學霸之路。

當初top2兩所學校挑了很久,最後挑了未名湖,居然還去了法學院。。。。

研究生畢業前又在猶豫去國家部委還是北京市。。。。

嗯,算是傳奇。

看朋友圈一如既往樂呵樂呵的,也不發跟工作相關的東西,確實,朋友圈其實就該是業餘生活嘛。

有次聊起來,就是覺得國家部委的工資比較低,在北京租房子住攢不下什麼錢。相對而言,公務員隊伍里上海、廣東、浙江待遇較高,縣市單位的比省直單位的待遇要高,同理,北京市單位待遇也就比國家部委高一些,當然,不同類型的單位肯定也不一樣,所以,具體比較要看具體情況了。

這麼高的平台,起碼能做到廳局級退休吧。

好吧,我不了解公務員體系,亂猜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某國有金融機構。

最新的辦公樓坐落於長安街上,門口曾有一斥資數百萬打造的牌坊。

上到鐵路局、地產集團、建工集團這類壟斷央企,下到阿里巴巴、華為、綠地這樣的民企龍頭,所有你能想到的牛逼企業都是它的客戶。

三峽水利工程、迪士尼樂園、軌道交通、鐵路建設、扶貧開發、助學貸款、全國各地的棚戶區改造都有它的參與。

總理海外出訪一定會帶上它的董事長,走出去、一帶一路、專項基金等等國家戰略計劃都與它息息相關。

內部員工的培訓,可能會請到世界各行業的合伙人、大佬、國內你能想到的最牛逼的經濟學家來上課。

它有一個海外實習生+管理培訓生項目,曾經號稱只招收哈佛、MIT、斯坦福、牛津、劍橋、帝國理工、清華、北大等零星幾所學校的研究生。

傳言xi公主曾在此實習。裡面的碩士生、博士生比例之高(遠高於本科學歷及以下),名牌大學之多,可以說嘆為觀止。紅N代、富二代、官二代數不勝數,水很深,副部級以上官員子女不少。開著寶馬保時捷拿著比公務員稍微多一點收入的人,也不勝枚舉。

它被global finance評為中國最安全的金融機構,擁有主權信用評級。

我所知道的就是這些,歡迎補充。


你用「精英部門」這個詞,就註定你得不到恰當符合您心中預期的答案。

我們通常語境下的「精英部門」應當去金融機構尋找。

————

我理解,在京機構可以分為「實權部門」、「實利部門」、「文書編纂部門」。其中自然是後二者,人數最為龐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三者的劃分並不明晰,同一單位內不同的組成部分之間,有時亦可如此做出區分。


在京機構中,其實「實利部門」最為龐大,從各省市地區、企業駐京、採購、接洽部門開始起算,一直到機關事務管理局……其實都是具有實利的單位。因為其具有後勤、服務的性質,我不把他們劃為「實權部門」,但須知權力與利益伴生……另外,如上述,就其內部而言,處理「文案」的人員也不在少數。

這麼講,不知您發覺「實權部門」是哪些了嗎?

就我個人而言,在京最苦的其實是一些搞規章制定的司局級單位,但其與地方、大型企業之間有無聯繫,這就不是我能了解的了。

若果還不明白,隨便找一個有駐軍、有央企礦廠的縣城研究一下,再放大一百倍,就是京城了。

—————

至於什麼體會?(以下是個人觀察。另外這個問題下好多是借調進京的,借調就是來幹活的哦~你不加班,誰加班?)

辦案就離京,駐京就處理文案、開會——自己選了……

能當上實職處長(非「文案編纂部門」)之後,也蠻爽吧~出國開個會,換樓開個會,去地方開個會;簽個字,碰個頭,見見地方巨頭;回家做個飯,溜溜彎,練練字;爭取去培訓下,陪各路廳長吃個飯……


我差不多能滿足題主描述的某一類:領導秘書。老闆的級別是地級市二把手。但精英真的是談不上。

其實我正沒啥突出的素質,從小到大成績都一般,也沒啥領導氣質,但學校老師就是讓我當班幹部,小學大隊長,中學團支書一路幹上來。也不奇怪,我爺爺是老革命,經常到我們學校做革命傳統教育的演講,經常舉例子,說到年輕一代,就順口提到「我孫子XXX怎麼樣怎麼樣」,一來二去的,大家都知道了這層關係,關鍵是我舅舅也是教育口的人(小學的時候是區團委書記,後來中學的時候調任教育局的主任),所以我小學和中學「仕途」都比較順。

其實我是無所謂的,我自己沒有想當幹部,是老師指定我讓我當幹部,我總不能辜負一片期望吧,我其實是個沒啥想法的人。然後我高三的時候就成了預備黨員,全校三個名額,我是其中一個。

後來高考,我超常發揮,本來我想填北京的985,被家裡人阻止了,就只是報了本省的一個關係戶密布的普通211,我爺爺和我外公還特別高興,說我的成績在那個學校的幹部子女中還算好的。專業特別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次稍微脫離了家庭,就比較自由,第一學期就談戀愛玩掉了,春節回家我外公就找我談話(不是我爺爺,是外公,小學那時候都是在外地,他那個時候正式退下來,回到干休所),說跟我說政治山不能放鬆,「須要求進步」,然後下學期我就進入了校團委、學生會。

其實,我家裡人對我的要求是:學習上,不掛科就行了,反正也不是搞學術,申請留學要看績點。關鍵是多參加各類社會之間活動,當然前提是要挂帥,這樣才能凸顯履歷的優勢。

於是我參加了數不清的活動,什麼扶貧三下鄉,支教,農村實踐活動,救災,黨員先進性教育,民辦企業調查....;有學校組織的,有教育部組織的,還有黨團組織的,我在裡面一般不是一把手就是二把手。

你要問,在這裡面學到了什麼,其實和主題的相關的東西真沒學到什麼,這種活動完了之後的總結報告,技術性的東西我一般都是交給下面的同學來寫,我一般寫的都是後面的套路的話,就是那種上升到思想認識高度的話。但也不是一無所獲,我覺得最大的鍛煉就是跟各種人打交道,尤其是基層的群眾,怎麼和他們交流,怎麼樣子顯得得體,這個是我的一個收穫。

畢業之前,我家就已經開始找我談話,先去下面的農村回爐鍛煉,「再聽組織的安排」。

就在農村待了兩年零八個月,後來就是回來跟了我現在的老闆。我爺爺對我現在的老闆有知遇之恩,當時見面談話他就提到了這一點,我也隱約想起來之前我家談過這個事情。

要說人在官場,沒有誘惑是不可能的,但我這個人不愛財,我從前就是有點對美女把持不住,我上小學的時候就開始談戀愛了,後來大學的時候分分合合的也換了兩位數的女朋友。工作之後自然是出席很多應酬,收到的錢物一律上繳,不過好像也沒人知道我的弱點。但是我家裡人估計也是顧忌這個事情,前年給我介紹了對象,是政法系統的,已經結婚了。

說道我對象這個事情呢,本來我是不願意的。總感覺結了婚不自由,但是走仕途這條路的,沒有一個穩定的家庭是絕對受影響的,因為這也是組織考量你的一個要素。好在我對象卻是挺符合我的標準,我當時跟我家裡人說,除非身高173以上,否則別被我介紹,本來是那段時間不想結婚的一個借口,想不到真的給他們找到了,人挺好的,性格一點也不作,是那種適合當妻子的類型。

再一個年齡也漸漸大了,奔三的年齡是要考慮要下一代了,尤其是我這樣的家庭,這方面還是非常傳統的。不出意外的話,未來肯定是要生二胎。

工作方面也日漸進入佳境,各種關係的處理越來越好。當然,我家裡人總是教育我做事「要對得起黨,對得起人民」,我一直恪守這個教誨。

當然,工作壓力也是越來越大,不到三十歲,感覺有點力不從心,白天有的時候萎靡不振,剛結婚的時候生龍活虎,有段時間性生活也基本就是一周一次,老丈人在美國做生意的,給我帶回一些西洋參,讓我上班的時候泡水喝;老婆是國家二級游泳運動員,帶我隔天去游泳。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恢復了不少。

總之,現在的生活就是有條不紊,穩步推進,我老婆經常說我得失心太重,我現在心態也漸漸平和,就是穩字當頭,懂大勢,不出事。至於其他的,就順其自然吧。


唉,差距太大,人比人得死。

我在信訪局工作,成天都是一群刁民上來告惡狀,很多完全就是無中生有的事情。

我成天和這幫人打交道,境界都Low得很,想想同樣是體制內的人,那些精英和我們真的不是一類人啊。

我爸媽還以我為榮,說我是吃皇糧的,他那裡知道這裡面的高下之分呢。


推薦閱讀:

在實習期間你享受過最高的待遇是什麼?
在華為 (Huawei) 工作是怎樣一番體驗?
在 Facebook 工作是怎樣一番體驗?

TAG:職場 | 公務員 | 精英 | 工作體驗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