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我無法接受別人的稱讚和表揚?


其實很久之前我就意識到,我不是一個喜歡別人表揚的人。每當我聽到我的老師、長輩、領導跟我說:「XXX,這件事你做得不錯」時,我就會感覺到害羞、不自在、 「忸怩」不安。

(因為我沒對老闆的表揚行為及時強化,現在我的老闆只會批評我了,阿門。)


後來我發現,對表揚不自在的人其實挺多的。越是在青春期需要自我確認的時候,對表揚的這種不自在就越強烈。比如題主的這種感覺產生在高考後,那正是你在走向自我獨立和自我確認的時候。


最開始的時候,我以為自己對表揚的不自在是因為我的「自卑」,覺得自己配不上這些表揚,或者「內向」,覺得被表揚了不好意思。直到最近我讀一本叫《獎勵的懲罰》的書,才明白表揚的問題所在。


這本書講到,很多時候,表揚會變成一件壞事。

比如,如果我完成了一件對我來說不那麼困難的事,我的老闆表揚我,她好像是在告訴我,在她眼裡,我只能做到這種程度了。可是我自己覺得我完全能做得更好。這時候,表揚其實是一種貶低,我當然不爽。


再比如,我真的做得很好了,老闆表揚了我,通常還再加上句「再接再厲」。表揚變成了一種壓力,如果我下回沒做那麼好,就擔心會辜負了老闆的期望。所以我的一部分注意力就被分散到怎麼不讓老闆失望上去了。


再再比如,我為了我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做出了一個產品,現在老闆來表揚我了,弄得我好像為了老闆的表揚才做這件事的。如果我在乎老闆的表揚,逐漸地,我的內在動機就被損害了。我不再依據興趣和愛好行事,而更多考慮做這件事老闆會不會表揚,會表揚就多做一點,不會表揚就不懶得去做了。我變成了老闆表揚的附庸品,明明我自己想做的事,現在變成了一種討好。

就像在知乎答題,贊得多、關注得多的,我多答點,贊得少我就不答了,明明是我的興趣,現在變成了「贊」的附庸品。


最最關鍵的是,憑什麼是你表揚我,而不是我表揚你呢?


要知道,在職場,如果你在公開場合表揚領導(誇他領帶漂亮不算),不僅不會讓他開心,反而可能讓他覺得你不懂規矩。


為什麼?這是因為表揚背後蘊含著權力結構。表揚意味著,表揚的人有權力和能力判斷你做得好不好,(而你可能沒有),表揚的人有權力和能力通過表揚來控制你,(同樣你可能沒有)。表揚的背後,可能會是控制的企圖,是因為,我既然今天能夠表揚你,明天也能批評你。


所以你沒法表揚老闆,你只能感激他,這才是適合你的姿態。


題主你說害怕表揚的背後是自卑,這可能是對的。越是自卑的人,越需要確認自己的存在,就越會對獎勵背後所蘊含的權力結構敏感。這時候他可能滑下兩端:要麼尋找一個強有力的人(通常他們是能表揚和讚美你的人),成為他的依附者,變得特別的順從和討好,從來自權威的獎勵中確認自己的存在,要麼變得非常叛逆,不想依附於任何權力結構。這其中有防禦的姿態:要避免明天可能的懲罰,就從避免今天的獎勵開始。


對表揚過度的叛逆和順從,都是我們需要確認和肯定自我的表現。

怎麼才能更好地接受表揚?

要知道,我們努力工作,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別人。我們的價值,不需要別人通過批評或表揚來確認。只有我們不需要表揚了,我們才會對別人的表揚,安之若素地說聲,謝謝。


P.S.我們不喜歡錶揚,常常是因為我們不喜歡錶揚背後控制的企圖,被評價的焦慮,或者我們不認同表揚我們的那個人。當然也有可能是更簡單的原因,我不願意與別人建立起更好的人際關係,我害怕別人失望。

不是所有的表揚都讓人厭煩,那些帶著愛和讚賞的表揚是我們人間的瑰寶。我特別珍視來自我敬重的師長的肯定,也為得到同伴的讚賞而得意。


所以,請大家表揚我。我受得住。


我相信我對這個問題也很有發言權,因為這是我的博士論文研究的題目XD

@動機在杭州 老師提到了表揚所附帶的貶低、壓力,和權力地位,都很對。但都是從表揚行為的角度出發,對於接受表揚的心態,至少對本題題主來說,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部分叫做:
恐懼正性評價(fear of positive evaluation)。

恐懼正性評價是一種認知風格,是指對正性評價表現出迴避、否認、難堪,不願意接受等特點。一般來說,人們比較熟悉的是與它相反的一面,即,恐懼負性評價(害怕接受批評),並發現這種特點與社交焦慮有高度的相關。換句話說,那些在社交場合羞怯,不自信,比較退縮和內向的人,他們在心裡害怕被別人批評和看不起,這一點,我在如何看待這種當下越來越普遍的「沉默」人格?這個問題的答案里提到過,是社交焦慮領域近乎於常識的觀點,就不再展開多說了。
不自信的人既然害怕被別人批評,邏輯上的推論是,他們應該追求被別人表揚嘍?——好玩的是,近十年來,很多研究者驚訝地發現,「正性評價」同樣是這些人害怕和迴避的!例如,社交焦慮個體在識別正性的面孔表情時,會比對照組的被試更慢(Silvia, Allan, Beauchamp,
Maschauer, Workman, 2006);他們在實驗室演講任務中會選擇性地忽視正性的觀眾線索(Perowne Mansell, 2002; Veljaca
Rapee, 1998),即使受到了正性社交線索的啟動,對正性結果的期待也比對照組更低(Garner, Mogg, Bradley, 2006),等等……【自己抄自己的論文真是愉快呀】
後來,有研究者開發出《恐懼正性評價量表》,發現量表得分可以顯著預測社交焦慮的癥狀,這表明對表揚的恐懼也是社交焦慮者的重要認知特徵(Weeks et al., 2008a; 2008b)。

對於這種現象的常見解釋包括:Gilbert(2001)的進化論解釋,他認為社交焦慮是一種具有進化意義的自我保護機制,目的是降低與他人衝突的風險。而正性評價可能提升個體的社交地位,增加個體與更具權力的人發生衝突的可能性,因此社交焦慮中的個體,為了自我保護起見,傾向於將正性評價看作威脅(Barkow, 1989)。作為對該假說的一個支持,Alden等人(2008)測量了社交焦慮個體對正性事件的解釋傾向,結果顯示,社交焦慮個體更傾向於對正性社交事件做威脅性的解釋。

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社交焦慮的人經常不把表揚當表揚,而是當成一種變相的,威脅性的,人際中的衝突隱患。這個觀點在動機老師的答案中,已經闡釋得淋漓盡致了。


另一種解釋是來自於Wallace和Alden(1995,1997):被表揚之後,會提高他人對自己社交表現的期待和標準,而自己的真實能力又不足以撐起這樣的期待,這樣,最初的正性評價終將導致未來的負性評價(今天你們把我看得越牛,以後你們就會對我越失望)。換言之,不自信的社交焦慮者會把正性評價看作「未來」被負性評價的一個「預兆」。有研究發現,社交焦慮個體認為正性評價並非是對自己個人能力或品質的肯定,而是因為對方不了解自己,出於客氣或是偽裝,因此就算此次獲得稱讚,並不會削弱他們心裡或今後被負面評價的可能(Vassilopoulos
Banerjee, 2010)。

(看問題描述,這不就是題主的內心寫照嗎)


還有一種解釋試圖把正性評價和負性評價統一起來,認為只要是「評價」,就會讓社交焦慮的人不舒服。這是Weeks等人(2008)在用問卷研究計算了兩種評價恐懼對社交焦慮障礙的預測方差之後提出的:社交焦慮個體追求的並非只是被褒獎,而是盡量保持一種不起眼(inconspicuous)的狀態,不願受到別人關注。只要他們受到評價——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並引起關注,對他們就具有威脅意味。也就是說,怕表揚和怕批評一樣,都是社交焦慮總體的「評價恐懼」中的一部分。

——最後介紹一下我本人的研究成果,跟本題有關的,大概有以下幾條:

1,對於正性評價的恐懼程度,並不如對負性評價那麼深。甚至,說恐懼都是不準確的。因為,它並不會提前讓人感到焦慮,擔心。很多人見老闆之前都會憂心忡忡「等一下被罵怎麼辦」,這個叫做恐懼。但是從來不會有人擔心「等一下被稱讚該如何是好」,「一想到這個答案發出來就會被點贊我就好抓狂啊」,「怎麼辦,該用什麼表情面對一百分的考卷呢」……所以,即使是最不自信的人,也不曾對表揚如臨大敵。頂多是,被表揚的同時或者被表揚之後,有一點淡淡的不舒服罷了。說得更準確一些,最好把恐懼(提前的擔心)這個詞換成「抗拒」,叫「抗拒正性評價」。

2,對正性評價的抗拒,並不是社交焦慮的人所獨有,在正常人身上也很常見。
3,大部分人真正抗拒的,並不是別人心裡對自己有正面的印象,而是把正面的印象當面說出口,也就是題目里所說的「表揚」。當面的表揚,並且是在公眾場合,人越多,就讓我們越抗拒。——所以,我們其實蠻享受別人心裡欣賞,認可,崇拜我們的。如果他們在背地裡議論:「李老師真的很牛」,「是啊是啊,我也覺得」,那隨便大家說好了,我心裡美滋滋的。但是當著我的面講出來,就不妙!假如旁邊還有別人盯著我,啊呀,我更是會緊張死。為什麼呢?因為這已經不只是正性評價本身,這已經成了一種社交行為。在這個行為里,正如 @動機在杭州 老師所說,可能有貶低,有施壓,有不切實際的期望……也可能是隨意的敷衍,或者促狹,面對這些不同的可能,我要怎麼反應才好?更不用說還有別人的眼睛盯著我,他們會在心裡怎麼想?他們會不會覺得我特別笨?會不會覺得我反應不得體?會不會嫉妒我?會不會想我特好騙,一聽好話就飄飄然?這都是讓我緊張的。——考慮到這麼多亂七八糟的事情,倒不如直接說:「不不不,我沒有那麼好」,最是省心且不露破綻。

所以總結起來說,對表揚的抗拒,要看看有沒有內容和行為上的分離。你是在抗拒表揚的內容(我就是不願意被別人喜歡!),還是抗拒表揚的形式?前面這種情況,其實是很少見的,也許跟抑鬱或者低自尊有關。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應該還是後者為主。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把「表揚」當成一道社交場合上的挑戰,學會如何自信地,瀟洒地,在社交舞台上從容應對這樣的挑戰。


每個人都渴望被表揚,特別是在小的時候。孩子會驕傲把某個作品拿到媽媽面前展示,目的是獲得媽媽的讚賞,當得到媽媽的讚賞時,孩子會感到自豪並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

那麼,為什麼題主在面對表揚時會「但是心裡一直不停的有一個聲音說,這些都是假的,他們只是客氣,或者他們只是安慰你。「 這是一種帶有理智化色彩的否認的心理防禦,通過否認別人的讚賞來防禦被表揚時的自戀滿足。而之所以要防禦自戀滿足,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去體驗自戀受挫的痛苦。也許題主曾經有過強烈的自戀受挫的經歷,所以習得了這種防禦,正如一個在親密關係中經常被拒絕的孩子會選擇迴避親密關係以保護自己不去體驗被拒絕的痛苦。防禦行為背後潛藏著強烈的渴望,所以題主並非真的不喜歡被表揚,而是害怕去體驗被表揚時的滿足,因為後者會激起受挫的記憶。

下面談一談另一個話題。

同意 @動機在杭州 的觀點,表揚的下面蘊含著一種權力結構。一般而言,表揚是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所做出的行為。所以表揚既有愛的一面,又有控制的一面,確實有些家長或領導,以表揚的方式去控制別人。

生活中會有一些人,對於表揚會有一種本能的迴避或反抗。他們倒並非出於對於表揚所帶來的自戀滿足的排斥,而是對於表揚下面所蘊含的權力結構,即被控制感的排斥。

」是的......但是.......「是這些人的口頭禪,當別人肯定他們時,他們會條件反射式地以這種句式來反抗。為什麼他們那麼地排斥被控制?這不得不追溯到他們幼時與父母的關係。這些人的父母往往是過度控制的,但又不至於過分暴力的控制,他們對孩子的行為規範控制得非常嚴格,比如定時的作息、排便、講禮貌、做作業等,孩子在習得這些行為時,是帶著不滿與反抗的。由於這些人的父母是帶著愛去要求孩子的,所以孩子能夠直接表達反抗,並能得到父母一定程度的尊重。相反,如果是暴力控制色彩的父母,孩子的反抗往往會導致更嚴厲的懲罰,最終形成由於攻擊性過度壓抑而產生的過度服從或謙遜的性格。

人類社會便是一個帶有控制色彩的等級結構,平等只是一種願望而非現實,所以有些對於控制過度敏感的人,往往會抵制主流社會的價值觀,他們不願意進入這套等級結構中,既不想成為控制者,也不想被人所控制。但作為社會中的一員,無時不在受到這套等級結構的影響,所以」服從相對於控制「永遠是這些人的核心衝突。


我最討厭在公交車上讓座了, 就是因為每次讓座被謝謝的話都會覺得特別彆扭. 所以我坐公交車就乾脆只站著, 空座再多我也不坐.

=====

我在小區里遛狗, 如果周圍沒人的話, 會扶一下被吹倒的自行車, 還會撿一撿草坪上的塑料袋. 有人的話, 就得跟大家一樣, 裝沒看見了.


看到題目之後,本打算條分縷析地用潛意識、神經鏈這些東西來回答你這個「為什麼」,但是——


采銅老師說過,知乎上許多回答的可貴之處,就在於「答非所問」。我覺得這個問題的題主,並不只是希望得到一個「為什麼」,我也並不想只回答一個「為什麼」。


為什麼呢?


因為,許多時候,這個「為什麼」,正是造成你煩惱的根源


想想看,假如不是在知乎,沒有一群洞察世事的大牛來為你指引方向,而是你每日苦苦在自己內心思索這個問題「為什麼我無法接受別人的稱讚和表揚」,那麼你會得到什麼答案呢?


請回想一下。


內心的對話很可能是這樣的:

——因為我不值得這些稱讚和表揚。

——為什麼不值得呢?

——因為我丑,我笨,我邋遢,我一無是處……

有位心理學家說過,我們的潛意識是一座巨大的寶藏,只要你問,就一定會得到答案。


你總問自己這樣的問題,你就一定會得到能解釋它的回答,而這些回答無一例外都是打擊否定你的。神經科學研究發現,當你持續不斷地強化一個信念,會帶來累積性的不可思議的結果。每天用自我否定來強化潛意識中的信念,就會讓你越來越確信自己不夠好,並調整自己的行為與其相匹配。


前面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說:不要再問「Why」。


要問「How」。


「怎麼樣才能值得更多的稱讚和表揚?」「怎麼樣才能面對別人的稱讚更坦然和自信?」「怎麼樣的舉止能讓別人在稱讚自己的時候彼此都很愉悅?」……多問這樣的問題。只要你問,就一定會得到答案。


-----------------------------------------------------------------------------------------------------------------------------------------------


我好像完全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實在不想自己認認真真答的題被點了「沒有幫助」而摺疊。那我就姑且違反初衷正面回答一下題主吧。


我的初步回答,和「你」的潛意識一樣:因為你認為你不值得這些稱讚和表揚。


第二步其實也差不多:你認為你丑,你笨,你邋遢,你一無是處。


微小的差別在於「你認為」,而這也是「怎麼辦」的契機。

從小的家庭教育、學生時代的經歷、書籍影視輸入給自己的價值觀等等都對你今日的想法起到一定作用,而以6歲前的家庭教育為最(6歲時兒童的神經網路已發展99%)。我不能妄加猜測題主的經歷,只能對一般情況加以陳述。如果父母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就不斷地以否定的方式來督促他成長,那麼他更可能會成長為一個自卑的孩子。因為他的頭腦中並沒有建立起【做事情→做得好→因為做得好而受到稱讚】的神經鏈,而只有【做事情→做不好→因為做不好而受到批評】的模式。長此以往,【做事情】直接與【受批評】聯繫在一起,那誰還願意做事情呢?


所以你看到,之所以你出現現在這樣的困惑,並非是你有什麼【問題】,而正是你的心智系統在正常工作的信號。我們自祖先遺傳下來的自我保護機制,依然完美地在你身上運轉。


當然我不是說你保持現狀就可以了,畢竟你還痛苦著呢不是嗎?上面說了,「怎麼辦」的契機在於「你認為」。簡單地說,只要從現在開始,你開始認為自己很好很好就可以了。


但是我知道這樣一句話根本沒有任何可操作性,因此還是把李中瑩老師的解決方法分享給你。這是我目前所知的,最根本也最易實踐的方法:


感覺→嘗試→經驗→能力→自信

(需要注意的是能力不會自動轉化為自信,經過肯定的能力才會讓你獲得自信)


也有一個簡化版:

多做→多做到→多因做到而得到肯定


加油!方法總比問題多~


不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差,而是太知道現在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之間的差距,清楚自己這裡那裡還有那裡這裡都差得遠呢。
「明明差很遠,你居然還誇我,你誇的是不是有點太膚淺,我認同不了。」
「你是在敷衍我吧,我就知道。你一定是逮誰誇誰的那種人,你的誇獎真沒什麼分量,但你可能是個好人。「
」謝謝你誇獎我,你好善良好有禮貌,但我更希望得到真實客觀的評價,那樣才對我更有幫助。「
內心對自己要求很高,實際上對別人要求也很高,但又可以接受各種類型各種檔次的人存在。就是看似矛盾但很自然地狀態。
不想降低自己的標準,也沒有付出太多實際行動去努力成為心目中的自己,想起這事偶爾會有點焦慮。
平時喜歡告訴自己做點什麼總好過什麼也不做,哪怕只是細微的進步也很有成就感和自我認同感,這種感覺只有付出努力了才能獲得,不咸不淡的被誇一句壓根不是一回事。
要是你和我同步率很高,很多觀點和想法都很接近,或者你看到了我的努力,那你誇我一句我還是很感激的,並且會加倍努力。
我並不是一無是處,只是對自己要求很高而已,俗稱和自己較勁,樂在其中。
好吧,我是在說我自己。


因為不想被人關注,因為不想受人指指點點


我讀三年級的女兒也經常不喜歡別人表揚。有回老師在全班表揚她積极參加運動,而運動正是她的弱項。她回家很憤怒。我問她原因, 她說:「她把我當成一個脆弱的人」。我感覺只有她自己認可的長處,她才接受別人的表揚,這種鼓勵式的表揚會讓孩子有屈辱感。另一方面也說明,正是因為孩子在這方面的不自信和對自己的不認可,對別人的表揚才格外敏感。


題主別太糾結,大多數讚揚確實是假的,或者至少是廉價的。只有升職加薪才是真的。


兩種情況:
1、對自己的要求高於一般人。在做某件事時,你雖然認真對待,卻沒達到你自己的高標準,別人卻用普通標準衡量你,覺得你很棒。因而當別人稱讚你時,你會覺得,你不值得被表揚,因為根本沒達到你自己的標準。
若是此種情況,建議是:親,你做的真的很棒!你值得表揚!請繼續對自己嚴格要求,心安理得的接受別人的表揚把!

2、無法自我認同,渴望被認同。因為某些原因導致缺乏自信,無法自我肯定,因而渴望通過別人的肯定來自我肯定。也正是因為無法自我肯定,容易疑神疑鬼,別人表揚了,你覺得動機可疑;別人不表揚,你又覺得別人沒眼光。
若是此種情況,建議是:親,別人的肯定很重要嗎?他們足夠認識你嗎?算了吧!讓最了解你的自己,欣賞你把!


受不了別人的稱讚和表揚的根本原因是:你的心理邊界不夠完善。

心理邊界不完善通常會體現在這幾個地方:害怕被拒絕,缺少自己對事物的偏好,對不受自己控制的事情過分執著,情緒易於被外人影響(包括受不了他人稱讚,也很有可能受不了他人批評)。

基本上,所有讓你感覺「心裡不舒服」,但又模稜兩可,說不上來到底哪裡不舒服的事情,都可以認定和心理邊界有關。

什麼是心理邊界呢?

簡單來講,心理邊界就是我們的「臉皮」。一個大學畢業的職場新人,從最初和陌生人說話都會臉紅的「薄臉皮」,到經過一段時間磨鍊後,面對客戶刁難也能輕鬆化解的「厚臉皮」,真的是因為臉部角質層變厚了嗎?

當然不是啦。

「臉皮變厚」正是心理邊界得到完善的意思,在這個有些痛苦的過程中,你開始學會將自己與外部世界區分開,明確哪些事情由自己掌控,需要百分百對其負責;而哪些事情不受自己控制,因此不多做糾纏,當斷則斷。

心理邊界就是這樣明確並設立的。

用圖形來進一步說明心理邊界。

這是一個孩子的心理邊界。把孩子的心理邊界畫得像一個問號,不僅因為孩子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這個形狀沒有閉合的地方,這意味著:

一、孩子有無限多的可能性。
每個心理邊界圍成的形狀都代表一個人格。對孩子而言,長大想做什麼,喜歡男生還是女生,有什麼興趣愛好,任何一個細微的,獨特的想法上的不同,最終都可能形成一個完全獨一無二的心理邊界。

二、孩子的心理是完全不成熟的。
心理邊界的完善程度,相當於一個人的心理成熟程度。孩子的心理邊界上有大段大段的空缺,任何一個微小的外部事件都能暢通無阻地穿過這些門戶大開的邊界,給孩子的心理成長帶來影響。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都有一段完全依賴父母的時期。在這個階段,我們所有對世界的認知,對他人的情感,以及對處事的自由都來源於父母。正如上圖所畫的那樣,這是一段父母完完全全「罩著」我們的時期,使得我們在庇護之下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心理邊界。父母的心理邊界越完善,給予我們的成長環境就越穩定;反之,父母自己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即圖中心理邊界的缺口,往往會讓我們也跟著受到影響,直到我們學會長出屬於自己的心理邊界,來堵住這些缺口。

成長到一定階段,我們便會試著脫離父母的心理邊界,擁有自己獨立的世界。從上鎖的日記本開始,到屬於自己的房間,再到自己上學,談戀愛,找工作,直到完全自我獨立。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心理獨立前,我們雖然已經擁有了一部分屬於自己的心理領土,但實際上還是借用了一段父母的心理邊界來保護自己;而獨立之後,這部分缺口,便完全暴露在外部,成為自己不安全感的來源。

我們要做的,便是意識到自己的心理缺口,然後堵上它們,拒絕讓外部事物影響到自己。所有那些自己無法控制,但又總讓自己煩心的事情,都是我們可以讓自己變得更成熟的機會。

一個心理邊界完善,懂得拒絕的人,並不代表ta是冷漠的,成熟的心理邊界就像一道城門,既能明確自己的領土延伸到哪裡為止,不受外部事物的負面影響,又能在合適的時候打開,讓與外界的合作得以進行。

這個圓代表最完美的心理邊界。這個人清楚地知道,心理邊界之內的資源由自己全權負責,而邊界之外的世界與自己無關。因此,此人不會因為任何外部世界的變化而感到不安。同時,圖左上方大白的眼睛也代表此人也擁有自省力,即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擁有什麼,處於什麼環境,當心理邊界出現缺口時能第一時間面對並改善它。

幸好,這樣完美的人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


因為這是真的。同輩之間互稱牛逼。一般不會有什麼感覺或者壓力。

長輩或者領導或者家長之類的稱讚。

例如:這小夥子不錯。在叉叉叉上學。學叉叉叉。在叉叉叉工作。做叉叉叉。

或者。不錯啊。你的叉叉叉做的不錯。繼續努力加油啊。我很看好你。

這類型的話。本身就是一種控制。

假設。這個年輕人。如果是馬化騰。或者是facebook的創始人。那麼不知道從哪裡竄出來的長輩。會這麼說么?

就算退一步。如果這個年輕人。是什麼科研領軍人。什麼不到三十歲的博導。一個不熟悉的長輩也不會這麼說。

為什麼。

因為這種所謂的稱讚。表面上是稱讚。其內涵。還是他人在社會中顯示自我權威的工具。

雖然他可能沒有任何權威。無非是輩分高點。虛長几歲而已。

但是他可以通過這種所謂的善意的讚揚。表現出來一種所謂的威嚴。

而面對真正的牛人的時候。

他可能就不會說這些沒有意義的讚揚。而是謹小慎微唯唯諾諾了。

倘若牛人能平等對待之。或者與之合影留念。那簡直是八輩子修來的榮光。

以上。


------------------------

我個人認為人類是非常敏感的。很多稱讚是能夠判斷的。

例如。莫言拿了諾貝爾獎。若是某大大來見他。也許是握握手說:言言啊。你的書我看了。確實寫的不錯。繼續努力。為國爭光啊!

那麼你們說這種稱讚是什麼類型的稱讚???

言言也許表面上受寵若驚。內心暗罵。你算個什麼東西!!


今天剛好想到這個問題,整理下思路(答非所問)
在一般社交行為中,對他人發表稱讚和表揚,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像動機老師說的權力地位問題,對方需不需要你的認可,如果你的認可無足輕重,過譽或是話沒說到點子上都會讓人不舒服。
另外,在生活中表達的更多是一種情緒,或是思路,僅僅是為了抒發,不需要裁判。就好像孩子告訴你他很高興,你卻對他說哪裡做得好哪裡做得不好。


我默默地裝逼一下,前天心理治療學剛考的。這是有說法的,森田療法的基本理論有個叫精神拮抗作用,森田認為,人的精神活動也存在一種類似屈伸肌相互調節拮抗作用。當我們發生恐怖時,又出現不要害怕的自我暗示;受到表揚時會出現內疚心理,覺得自己配不上這些稱讚。這就是所謂的相對觀念。這種對應作用是精神領域中的一種自然現象,可以保證人的生命安全和精神安全。
所以,這些都是正常的,順其自然即可。晚安~


人只在需要表揚的時候才能感受表揚帶來的好處


我能說我也這樣么。全都是心理陰影啊。被貶了無數次,突然來這麼一個表揚,不心驚肉跳才怪呢。這都象處決手下,老大一拍肩膀,說你行啊,然後一刀就下去了。能說我不行別殺我么?


LZ從小是個沒什麼自信的人,基本上可以劃為自卑者。但是從小在學校里都算是活躍份子,那個時候也許也有自備情緒但是體現的不那麼明顯。

能否多說說這個部分呢?那麼具體是什麼時候,什麼行為,讓你明確的認定自己是自卑者,是沒有自信者呢?至於後面說到不確定別人的關心和讚揚,或許是內在對自己不確定的一種表現吧,那麼問題就在於,高考之後才這樣?那麼高考發生了什麼?給你帶來了什麼?


為啥大家都批評你,我覺得你這樣很正常啊。

1.很多誇獎的確不是真心的,和「新年快樂恭喜發財」意思差不多。再者,很多人情商很高的,即便是想批評你說話也特別委婉,本來是罵你,但聽不懂的還真會以為在誇你呢……(比如我碩士導師)
2.反之,有些人情商低不會講話,能把夸人話說出罵人的效果。
3.很多人是真心誇你的,但他們不理解你,所誇的並不是你真正驕傲的那個點。
4.同一句話,從不同的人嘴裡說出來的說服力不一樣。一個清華的學霸誇你成績好,和一個考不上大學的人誇你成績好,哪個更開心?

題主應該年齡不大,等你年齡更大些就懂了,這個社會,能真心實意誇你的人越來越少了,有時候,一句虛偽的讚美,真不如誠心誠意的罵你一頓讓自己更受用。


擦,編了半天的答案往上一滑沒了,悲了個摧的,再來!
看題主的貼,忍不住分享一個自己的經歷,高四那年(不知道高四為何物的學霸自己百度啊)下大雪,下課跟同學去打雪仗,完事回教室上課,走到一個拐角處,兩面都是三階台階連著教室的走廊,一面是老師辦公室,一面走廊直接通向樓外面,我是從外面回來,忽然一聲尖叫,一個萌妹子身體微側,以大約60度的傾斜角向我摔來,我下意識的就伸出雙手,準備英雄救美,妹子一看有帥哥接,頓時也放心了不少,故事到這本來該是個喜劇,妹子很萌,本人當時也是單身,說不定能成就一番傳奇姻緣,可下一秒本人竟然腦殘的把手縮了一下,妹子直挺挺的摔到了地上,更悲劇的是那裡地勢很低,還有一灘污水,妹子背部棉襖上慘不忍睹。 當時辦公室正好出來一個老師,另一邊還有個mm向我們走來,我同學也一直在伸手,可惜被我擋住了,因為大家都很尷尬,一時間都沒反應過來,只有另一個個mm快速走來的呼喝聲和地上的妹子的呻吟,那個mm邊扶還邊罵我怎麼也不說扶一下,我跟同學神馬也沒說,低頭快速走掉了。

說到這可能有人沒看懂,我事後想了很久為什麼會發生,說下自己的分析大家就知道幹嘛要放在這說了。
我想大家肯定奇怪我為什麼要縮手,經過後來反覆論證,我覺得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就是害羞,害怕別人誤會我趁人之危,占人家的便宜,如果沒有其他人,或許結局會不一樣吧。
第二,跟題主一樣,害怕幫助別人以後,周圍人的關注和讚揚,這會讓我很不適。

所以當時零點幾秒的反應時間過後,竟然發生了這樣的悲劇,而且這樣的事情在我身上多如牛毛。樓主想要的答案一樓二樓兩位老師說的很系統很全面,我也跟著受益匪淺,其實到現在我也沒有完全克服,不過有一些鬥爭的經驗可以分享,以期同和我們有一樣阻礙的人共勉。

我的方法就是找到自己的內心。反觀這件事,可以分拆成幾點:
1.我想幫助別人
2.別人需要幫助
3.沒有幫助別人源於內心的恐懼
4.沒有幫助別人在良心上帶來長期的愧疚和後悔
5.恐懼咬咬牙其實可以克服
6.良心的譴責和後悔有可能要背一輩子

認清內心以後,在面對這種舉手之勞的助人為樂上,無論情況強迫自己出手幫助別人,而後會發現,就像毛爺爺說的,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恐懼就是最低級的反動派,如果你害怕什麼,不妨克服恐懼,主動的強迫自己去擁抱他,慢慢的就會在這方面有很大的進步。當然,我一直認為這東西源於性格,是天生的,遇到新的問題或許依然會有困惑,不過只要心理上放鬆,對此不用過於緊張,抱著我天賦低但我努力的態度,像嬰兒牙牙學語一樣的態度,一定能慢慢的克服恐懼,聽從內心,擁抱淡定!

PS:希望越來越濃,恐懼就會越來越淡


在那還只會用鳥語花香形容春天的青澀學生時代,放學回家的路上總有一群姑娘把我圍住說我帥,我低著頭說我不帥。直到有一天,當我說出同樣的回答之後,那群女生就打我,還說我虛偽。

不知道是不是差不多的意思。
(以上純屬扯淡)

-----------
題主的問題我想很多人都有,包括我自己,雖然很多時候都能得瑟得感覺整個世界都在繞著自己運行,但自己的脆弱只有自己知道。很多時候走路不想抬頭,人群面前手足無措。慢慢發現讚揚褒獎往往沒有批評來的有用,殊不知不知不覺之中自己已經不是那個被老師在額頭上貼個小紅花或者紅蘋果就能開心一禮拜的少年。
我也不是很明白這到底是什麼原因,也許是事情變的不是那麼簡單了,一切的表揚後面,看不清是不是有那麼些企圖想法,當我們充滿懷疑,表揚不再是一個強力的buff,它只是一層糖衣,裡面是什麼不敢知道,所以對於表揚我們總是淺嘗輒止甚至直接丟棄。
時刻保持警惕保持懷疑,向著最無懈可擊的自己去發展這也無可非議,但,本屌還是覺得,自信這種東西或多或少一定要有,不要求時時刻刻爆棚,但一定要有底界,你要相信,在你面前的世界都不懷好意對你嘲諷冷笑或者媚笑著接近的時候,至少總有一個人會在你看不到得角落裡偷偷愛著你。你可能是他們得信仰一角,所以我們要抬起頭,讓世界看到我們得不屑,你們的讚揚我照單全收,真真假假我自己明白,你們的批評全都是放屁,我的世界怎麼轉動不是你們看得到的(當然這些只是應用於一些泛泛之交,或者那些連泛泛之交都稱不上的人)。
讚揚,永遠是別人給你認識自己的一個參考,參考嘛,聽聽看看信信也無妨,自己來判斷;關於批評,我只想說,當看到一個人言辭銳利,尖酸狠毒的時候,我會不自覺的開心,因為當一個人進攻的時候,玩玩是為了掩飾自己的脆弱,最尖銳的地方就是最脆弱的地方。至少這樣對我很有效,在很多時候,都能夠逆轉自己的心境。
自卑不大好,自信總得要有那麼一些吧,相信總有人在你背後給你無限的力量。


於是在那個鳥語花香的下午,我勇敢的回答「長得帥不是我的錯」,然後那群姑娘把我暴打了一頓,還罵我不要臉……


推薦閱讀:

如何克服太在意別人態度這一問題?
如何優雅的表達出對一個人的厭惡?
因為算命先生一句話!我白白荒廢了五年最寶貴的時間。怎麼破?
為什麼人會害怕深海恐懼症bathophobia?
得知女友有墮胎歷,應如何調節心情?

TAG:心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