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為什麼也要過頭七?天主教中國化有什麼具體內容?

整個家庭都信天主教,嗯,是天主教,不是新教,最近家中親人去世,也會有守夜,頭七,三七,五七這些東西,我對中國傳統的喪葬習俗不太懂,但我覺得,天主教為什麼也要有這些習俗?雖然不燒紙錢,不過聽我媽說,三七五七都要念經?我很好奇天主教的中國化這個話題。


紀念先人,又不是敬拜鬼神。

這屬於本地特色,而非教會主張。

就好像諸聖節的南瓜燈、聖誕節的聖誕老人一樣,屬於西方的本地特色,跟基督的信仰沒啥關係。我們不會照做,也沒資格攔著人家。

這是一種在世俗中的延伸與共融,天主教會在不同民族或國家傳播時都會出現「本地特色」。只要不違背信仰、或整的太過,教會一般不管。


以聖道禮儀代替異教習俗是聖教會在化外之地開教的通行做法。
主後597年,坎特伯雷的聖奧斯丁主教在英格蘭之地廣揚聖教,聖師大額我略第一聖座頒賜訓諭,囑其推展教務,建立聖統制;然異教的神廟,不必全部拆毀,將偶像崇拜之物移除後,建築物可以保存,改為教會敬禮處所;地方習慣,在與教會無抵觸的範圍內,應予保持;異教節日,應以殉道聖人的瞻禮予以代替。


天主教的中國化,我以前有一個答案說明這個問題,你可以參閱。
如果舉個例子,你應該能理解。春節的時候很多堂區都要舉行感恩彌撒,按理說春節並不是天主教的節日,但是每當春節時我們都會在感恩祭上感謝天主給予我們一年的平安和健康,感謝天主讓家人團聚等等。然而作為天主教教友,什麼雞年狗年就是個記年的符號而已,而不是相信什麼屬雞的和屬狗的在一起雞犬不寧。
就喪葬習俗而言,中國很多地方都有不同,並不是全中國都要過頭七,也有些地方是不過頭七的。如果是把守夜當作一種懷念親人的方式,或是通過守夜的方式為親人祈禱的話,以及把「頭七」「三七」等日子看作是家人一起追思故者的日子,本身並沒有問題。只要不信什麼「守夜是為了讓親人的魂魄過奈何橋」,「頭七送得好子孫興旺」之類的就行了。


加爾文表示你們這些異端


天主教最早傳入中國是明代,距今都四百多年了,而且明代那些傳教士主張也是積極中國本土化的,這個中國化的進程一直到了清末才告一段落。

在河北有很多天主教村,跟內地的回民村類似,全村信天主教,村裡有上百年的教堂,教堂樣式是傳統中式磚瓦起脊式建築,這些村最晚信天主教也是從清初開始的。
除了天主教的節日以外,漢族的所有節日一個都不少,毫無意外,所有節日都是吃餃子,過春節,貼對聯,一個都不少 。

喪葬習俗有點像回族和漢族混合,土葬,裹屍布,不用棺材,立墳,子女守孝,上墳但不燒紙(有的村燒紙)。

總之,這些村除了信的東西不一樣以外,很容易讓人誤認成回民村。

新教在中國比天主教少了很多年文化的磨合,比起來還是圖樣,照現在他們現在這麼搞文化排斥的路線繼續下去,早晚得出事。


天主教徒又不是個民族。
漢族人還是漢族人。
風俗習慣生活習慣價值觀等等方面和你沒什麼不同。
不要覺得入個教就和其他中國人不一樣了。


推薦閱讀:

西遊記里地府里是不是出現的重大變革?
沒有宗教信仰是否是現在很多中國人感到不幸福的原因?
積德行善是如何改善命運的?

TAG:習俗 | 天主教 | 宗教 | 喪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