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趙王為什麼信任毫無實戰經驗的趙括?


這個問題其實值得大書特書
簡單來說 有以下原因
1.秦人的反間計作用。秦相范雎看到前線戰局焦灼,於是花重金派遣大量間諜深入趙國境內,遊說說廉頗膽小。直接導致趙王換將。
2.趙孝成王本就不是英明君主。種種方面都能看出他是一個自大驕傲,不聽勸告,任用親信,欺軟怕硬的人。他並不了解國家的實際情況,甚至很多局勢都看不清楚。他看到前線的焦灼,作為防守方,竟然產生了和進攻方同樣的恐懼心理。戰役中主客倒置,直接導致戰役失敗。
同時,趙孝稱王的剛愎自用很可能有一定原因。他父親惠文王在位時,是趙國的鼎盛時期,也就是熟知的將相和時期。那時期趙國的主要人才有廉頗,藺相如,趙奢等。
他上位後,趙奢很快去世,藺相如身體漸衰,廉頗則仍然老當益壯。
我猜測 趙孝稱王可能是個權力欲,而一步步幫助他滿足這個慾望的正是他的親叔叔,平原君趙勝。
趙勝在趙惠文王時期似乎只是掛著一個相國的名號,而沒有參與過什麼實際的行動。趙惠文王的策略大概是依靠重臣廉頗藺相如樂乘等人,架空自己這個養了數千門客,甚至可以為了門客殺掉自己的美人的弟弟。事實證明,這樣做對提高趙國國力很有幫助。趙國的國力在那段時間達到頂峰。
而惠文王的去世給了平原君機會。太子丹從外國回歸,其中很可能有平原君在其中作用。從很多記載來看,平原君有極其廣闊的國際人脈。而從國外扶立孝成王是有可能的。
如果假設成立,趙孝稱王就是一個需要依靠平原君趙勝在國家統治的君王。他是有可能為了討好趙勝而排擠廉頗藺相如樂乘等人。藺相如在孝成王時期沒有什麼表現,樂乘廉頗同樣沒有。唯一一次軍事危機被老臣觸龍搞定。
相反,有表現的是趙奢,還有平原君。
趙奢與田單在趙國論兵,是趙奢的出彩。
趙奢是誰舉薦的?
就是平原君趙勝。
當初趙奢管稅收,收租子收到平原君家,平原君仗著自己是公子哥不交租子,結果趙奢也不好惹,殺了平原君家幾口子違法亂紀的人。這把平原君惹怒,他去找趙奢理論,結果被趙奢的高深言論忽悠了。
於是,他把趙奢推薦給了趙惠文王。
這是平原君的策略。趙惠文王是一個任人唯賢的國君,面對趙奢這種人才,他自然不會放過。經過一場瘀與之戰,趙奢建功立業,位列上卿,和廉頗藺相如平起平坐,平原君成功地在趙國執政集團核心放下了一顆釘子。
而韓國馮亭的來訪,進獻上黨高地。趙孝成王立排眾議,聽取平原君趙勝的意見,接受了。
於是才有了長平之戰。
那麼趙括是誰呢?
他是趙奢的兒子,平原君的黨羽。趙括的任用,和平原君有極大的關係,有明文記載平原君趙勝支持趙括到前線指揮,這直接導致臨陣換將。
那麼趙括可以么?
趙括,似乎是趙國唯一一個不靠著軍功成為將的人。其他將領如武靈王時期的牛翦趙固信期,惠文王時期的廉頗樂乘田單趙奢,乃至後面的龐煖李牧,無一沒有赫赫戰功,或者沒有任何出身背景,而出現在趙國政壇,必定是憑藉著他們士兵時期的打拚得到的地位。
趙括呢?
根據趙括的母親的話,我們對趙括勾勒出了一個形象
貪財,沒有遠大報復,自大,理想主義,熟讀兵書。
典型的一個官二代富二代,在家閑著沒事光看書看成了理論高手。現在也不乏有這種人。不過人家趙括好歹還能看點兵書,理論水平也是國際一流,官二代到這個程度也可以了。
但是,理論家不是實戰家。趙括本人不懂,趙孝稱王也不懂,平原君趙勝應該懂,但是卻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雙眼。藺相如懂這個道理,秦國人也懂這個道理。
平原君趙勝是一個有水平的人,卻不是一個第一時間表現水平的人。他需要時時刻刻有人在旁邊指點他,他才能知錯就改。例如向他獻言殺美人的門客,例如毛遂,例如公孫龍,例如魯仲連,例如趙奢,例如…………
這個時候沒人提醒他。這個趙帝國最有發言權的人,做出了錯誤的決定。

原因3.前線的焦灼。
前線廉頗在秦國銳士的猛烈進攻下接連丟失陣地,不得不退守,戰爭從野戰變為了攻防戰。
實際上,廉頗並不以野戰聞名,他之前的戰役,都是以攻城拔寨為主的攻城戰。唯一一場野戰魏幾之戰,也是以城池為中心展開的。同樣,後面邯鄲之戰的出色表現可以證明,廉頗同樣擅長防守戰。
那麼戰術很好布置,對方的將領,王齕擅長攻城戰,而白起擅長野戰和攻城戰,尤其擅長野戰。伊闕之戰斬首韓魏精銳24萬的戰績,是前無古人的。
廉頗擅長攻城戰,比較擅長防守戰,並不擅長野戰。
那麼廉頗的戰術有問題么?
沒有問題。王齕水平畢竟不是太高,縱使之前有功績,也是建立在秦國虎狼之師的基礎上。而白起,才是廉頗最終要面對的對手。近百萬士兵的決戰,秦國不派白起出戰,廉頗絕不相信。和白起打,絕對不能靠野戰分勝負。
等待戰機,或者等待對方不戰自退。遠征軍絕對打不過以逸待勞的防守軍隊。況且,趙國的精銳士兵也是讓秦國人害怕的。這支部隊打敗秦國人太多次了。
但是,廉頗和許多古今名將一樣,犯了錯誤。
不通天。
趙孝稱王不了解他的戰術和想法,而只看見了國力的消耗,今天吃一堆糧,明天又吃一堆糧,你倒是給我打贏啊!

於是,趙孝成王對廉頗開始了不信任。
但是他不知道,比他還著急的,是秦國人,因為秦國軍隊不光要吃糧,還要運糧。
就算秦國農業系統發達,也不夠45萬軍隊前線天天耗,況且還是從關中平原,途徑函谷關,大老遠送來,運糧的人又要吃糧,途中又有損耗,還特別耽誤事。
而種種跡象表明,秦國人有發達的間諜系統。
范雎了解到了趙國上層的坐立不安,他抽准了時機,散步造謠。
於是,平原君推薦自己的黨羽,趙孝稱王也看好這個可以為國家帶來明天的國際理論高手。
國內還是有明白人的,例如,藺相如。
病塌上的藺相如勉強支撐起身體,寫了一封給趙王的信,裡面力陳,趙括不可用。
沒有被採納。
如此,催生了一個歷史上空前的帝國,而滅亡了一個與她有同樣的機會建立空前帝國的王國。


趙王和諸葛亮犯了同樣的錯誤
這個錯誤就是
怎麼使用參謀型人才的問題
總的來說,
趙括和馬謖一樣
不是沒有能力
但是沒有統帥的能力

秦王,趙奢,藺相如,趙括他媽為什麼不看好趙括
因為趙括缺乏統帥的能力
比如,統帥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分錢
而趙括把錢都拿到自己家裡
這種貪財的態度怎麼會有人賣命呢
這就是趙括他媽看人準的地方

當然,趙括也是有能力的
否則也不可能繼承趙奢的位置
因為趙奢作為一個貴族
肯定不止趙括一個兒子
最後決定讓趙括來繼承自己的位置
這說明趙括的能力還是得到大家認可的

只是趙括不善於領兵打仗而已

這也是趙括老媽反對趙括出任主帥的原因

要知道在戰國這樣的亂世

不打仗立軍功幾乎沒有出頭之日

趙括他媽即使腦子短路

也不可能阻止自己兒子去立軍功

唯一的解釋就是

他兒子的確沒有統帥大軍的才能


戰爭統帥和戰爭參謀的要求是不同。
統帥的能力可以沒有長板,但不能有短板
一旦有短板很容易造成速敗
戰爭參謀可以有短板,最重要有長板。
一個參謀提100個建議
只要有一個能用且取得良好效果
這個人就可以是優秀的參謀

一個統帥打一百場仗

九十九次都取得小的勝利
但是最後一次全軍覆沒
這就是不是好的軍事統帥


所以
趙括和馬謖在沒有領兵打仗的時候

都有一段被眾人看好的蜜月時期。
但是個性上有明顯的短板

一旦碰到強大對手

一戰就敗,改變大好局面
很多人說趙括馬謖有才華

只是生不逢時,戰場時機不對

問題的核心在於

打仗不要求大勝

要求的是不能大敗

這兩位根本做不到

不是所有的參謀都當不了統帥

但是,好的參謀不等於好的統帥

曹操不會讓郭嘉帶兵打仗

因為郭嘉有明顯的短板

秦王明白這個道理

當然諸葛亮開始也不明白

不過後來明白了而已


趙括作為一個優秀的參謀人員

參與了幾次戰爭都取得了較好的結果

再加上廉頗的確沒有取得多少勝利

估計趙括也沒有少要求上戰場

在加上趙括的社交圈子也不小

這也是趙王看上他的原因

趙王顯然搞不清楚優秀參謀和優秀統帥的區別

即使秦國有所謂的反間計

也只不過是把一種建議放在趙王面前而已

趙王眼裡不僅當時不明白

後來也估計沒有明白

其實在長平被圍的時候

就應該果斷撤銷趙括的職位

而不是等趙括被亂箭射死的時候導致群龍無首的局面出現


趙王想用趙括的原因,希望他能再現其父親創造過的奇蹟。

趙奢與趙括被任命前的場景相似

戰爭危機時刻,趙國其他將領的表現都不能讓趙王父子倆滿意,所以趙王父子倆選中了表示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其他將領所不能完成任務的趙奢趙括父子倆。

趙奢

秦伐韓,軍於閼與。王召廉頗而問曰:「可救不?」對曰:「道遠險狹,難救。」又召樂乘而問焉,樂乘對如廉頗言。又召問趙奢,奢對曰:「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於穴中,將勇者勝。」王乃令趙奢將,救之。

趙括

趙使廉頗將。趙軍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斬趙裨將茄。六月,陷趙軍,取二鄣四尉。七月,趙軍築壘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壘,取二尉,敗其陣,奪西壘壁。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趙王數以為讓。而秦相應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趙為反間,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趙王既怒廉頗軍多失亡,軍數敗,又反堅壁不敢戰,而又聞秦反間之言,因使趙括代廉頗將以擊秦。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

記載中雖然沒有趙括本人說過有信心完成任務,不過趙王應該是問過趙括的,趙括應該是像他父親那樣,表示過有信心有能力完成領導交待的任務,如果當時他表示沒信心沒能力,趙王也不可能強行讓趙括領軍。


藺相如會說:「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這話明面一層意思是說趙括不如他爹,暗裡一層意思是趙孝成王你和趙括一樣,也不如爹,統統是虎父犬子


趙孝成王和趙括都不信藺相如的看法,兩人都堅信自己是父之肖子。認為是老子英雄兒好漢,甚至是雛鳳清於老鳳聲


因為圈子有限,認識的的人有限,在認識的人中,趙括紙上談兵很厲害,屢敗富有盛名的父親趙奢,很顯然會得到趙王的注意。
基業比趙王雄厚的漢武帝,祖母竇太后的侄子竇嬰很不錯,母親王太后的兄弟田昐就不怎麼樣了;重用衛皇后親屬衛青霍去病,成功反擊匈奴,屢戰屢勝,重用李妃的親屬李廣利,屢戰屢敗!


因為趙括想要主動出擊的戰術,暗合了趙王急於結束這場戰爭的心態。

長平之戰對於秦趙兩國來說,完全就是一場遭遇戰。兩國對於這場影響國運的關鍵戰役,事先都沒有充分的準備。

因此,兩軍在長平形成對峙以後,就很要命了:兩國都是傾其全力的,這對整個國家來說,都是巨大的負擔。

你可能會問,那反正不打仗,不能少放點人在前線嗎?當然不能。假如趙國放四十萬,你秦國就放二十萬,那兩軍對決之時,人家的籌碼就比你多得多。或許又有人會問,那我們的歷史上不是有那麼多以少勝多的戰役嗎?是,但那都是以有心算無心,想想赤壁之戰也好,淝水之戰也好,打的都是出其不意。可這時候呢,廉頗就沒想和你打,甘心做烏龜。他的目的很簡單,我就是要拖死你

在這種情況下,秦國遠道而來,補給線長,所以他們急於改變局面,打破僵持。他們具體的做法,史書上記載的比較簡略,就兩條——但卻是極其厲害的兩條:一是瞞過趙國人,偷偷把白起派到了前線。二是用反間計,誘騙趙國起用「紙上談兵」的趙括,替換下了經驗老道的廉頗。

而趙國這邊呢,雖然我們在事後知道廉頗的拖字訣是對的,但在當時,趙王心裡是著急的,他急於結束這場消耗極大的戰爭。所以他才會在各種外部因素的推波助瀾下,選中暗合自己心意的趙括。

當然結局我們已經知道了:四十五萬趙軍被坑殺,趙國國本重傷,從此永遠失去了爭天下的能力。

註:以上,節選自個人原創文章:跟著司馬光混職場∣我本將心向明月--從起翦頗牧說開去,主要是從長平之戰說四大名將的,因為與主題無關,就不粘過來了,歡迎戳。


少年君主喜歡用少年郎


趙侯丹對大臣和戰略情況缺乏清醒認識,有點挫折就慌,是缺乏堅持精神,急於賺回來那種人。初戰不利就想求和,未遂反而更加孤立。於是趙丹這個廢品又急於翻盤,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趙丹看廉頗初戰失利,又在這耗,瞅著不爽,想找個出擊的。所以撤掉廉頗很正常。準確說應該是不滿意廉頗,這個不叫有多信任趙括。


1、趙括是趙奢之子,將門之後,學識過人,見解不凡,有獲得信任的自身素質基礎。趙奢曾在廉頗、樂盛等名將都認為不能破秦救韓的時候,獨自帶少數兵馬在閼與大破秦軍。作為趙國財政官員,這種卓越的軍事見識和能力以及解閼與之圍時顯出的謀略,顯然給趙括增分不少。大家都擔心趙括沒有實際領兵經驗,但人家他爹就是個活生生的沒有經驗但十分善戰的例子。
2、趙國情報機關失職,將秦國離間計當做重要信息加以認定,免去了廉頗的職位,暫時無人替代(其他將領都有自己的職守,無法分身),情報同時顯示秦人對趙奢以往的戰績非常懼怕,認為趙括也像他爹一樣會成為秦軍的剋星,於是趙王對趙括的信任度有了進一步提高。
3、趙國近年積弱,處於齊楚秦三大強國環伺之下,急於扳回勝局提高地位,而趙括對此局面的分析和謀劃正好合乎趙王的心思。

於是,官二代趙括同學就上位了,然後杯具了。


已刪除


趙王自己就是個傻逼,惹是生非還不做準備,結果被人揍了,急著想找回場子,但是敵強我弱正面又懟不過;想要求人幫助,又恥為人笑。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牛逼簍子登場了,和趙王一拍即合,聯手上演了這場戰國史上最大的軍事災難。


趙奢閼與之前也沒有,想賭一把唄


都是趙家人


推薦閱讀:

春秋末期旳吳越兩國皆地處東南地區,爲何吳王夫差矛和越王勾踐劍會在湖廣地區旳楚國出土?
如何看待北京師範大學張國安博士說古史層累說存在邏輯謬誤?
先秦時期人們祭祀什麼?
為什麼帝堯的名字不像漢人?

TAG:歷史 | 史記書籍 | 先秦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