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分侍三國?

這是無意的巧合,還是某種政治安排?


三個諸葛確實都姓諸葛,但是要搞清楚這三個人的出仕順序,出仕時機,以及出仕時的背景,然後才能對這三個人的聯繫做出適當的評價。

最先出仕的是諸葛瑾,諸葛瑾是走的很普通的舉薦之路,自曹操在徐州大屠殺之際,諸葛瑾和叔父諸葛玄走散,諸葛玄帶著未成年的諸葛亮和諸葛均逃往廬江,諸葛瑾自己則逃亡到了江東,這時的諸葛瑾舉目無親,諸葛瑾在江東自己混了五年,終於得到了孫權姐夫弘咨的賞識,推薦給孫權,之後才逐漸吃開。

順帶一說,這個時候是200年,曹操正在和袁紹進行官渡之戰,中原霸主還沒有角逐出結果。

然後是諸葛亮出仕,諸葛亮跟隨叔父諸葛玄到達荊州後,沒兩年叔父也去世了,去世的時候諸葛亮十六歲,雖然由於諸葛玄的關係網,荊州的士族都知道有諸葛亮這麼一號人物,但是實在不太看得上,一個大齡宅男,在鄉下種田,喜歡自比管仲樂毅,也不出來做事,整天和一群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徐庶,崔鈞),時人莫之許也就是這個意思。諸葛亮這一宅宅了十年,從十六宅到了二十六,身上還是沒有一官半職,他哥在他這個年齡好歹也混到孫權面前了。

然後左將軍劉備來拜見他,還是徐庶給推薦的,壓根不是從什麼士族清議聽來的,這時候劉備名頭算是不小了,但是這時候已經207年了,曹操已經統一了中原,關中一群菜還沒有玩出個結果,數得上的勢力就是張魯孫權劉表劉璋,劉備作為劉表手下一個客將,能夠實際掌握的地盤就是新野縣,跑過來求問如何一統天下,然後諸葛亮一揮手就是三分天下的策劃書,兩人金風玉露一相逢。

最後則是諸葛誕,諸葛誕跟諸葛亮他們一家是同族關係,出生年月不曉得,但肯定是比諸葛亮要晚得多,這位走得才是正統的士族晉陞路線,大族之間相互幫襯,名滿京都,這時已經三國鼎立到了曹叡時期。

那麼問題來了,他們出仕勢力不同是有預謀有計劃的嗎?


真是夠了 什麼東西都能扯到儒家 黑也要有個限度 真的 恕我直言 @荒木飛呂彥 同學怕是連《三國志》 都沒讀過
先分析再總結
諸葛瑾 諸葛亮 諸葛誕
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珪,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郡丞。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硃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
諸葛瑾字子瑜,琅邪陽都人也。漢末避亂江東。
諸葛誕字公休,琅邪陽都人,諸葛豐後也。
上面三段表示的很清楚了 諸葛家大本營在琅邪郡陽都縣 諸葛亮是跟著叔父去了荊州 遇見了劉大耳朵 於是有了隆中對 諸葛瑾是避亂去了江東
emmm

三國時代 不是現代。沒有高速給你浪 沒有WIFI給你嗨 更沒有那麼多知乎大神在這吹 諸葛亮在荊州除了投靠劉表和劉備外還有第三個選擇? @荒木飛呂彥 同學口口聲聲說儒家傳統 儒家傳統 那麼按照儒家來 為什麼諸葛亮投靠的是漂泊半生的新野縣縣長劉大耳朵而不是看起來贏面更大的荊州牧劉表?
諸葛瑾逃到江東被孫權姐夫弘咨推薦給孫權 在江東 除了這樣 他還有更好的選擇?乖乖入仕吧
至於諸葛誕 :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
可以確定的是諸葛誕是諸葛瑾 諸葛亮的族弟 出仕已經是魏明帝曹叡時期 @荒木飛呂彥 知道琅邪郡在哪嗎?山東! 那麼這事也就解開了 諸葛誕一個魏國人 在曹魏的地盤當曹魏的官 天經地義 哪裡有錯?
總結下來 這就是一個巧合 只是恰巧諸葛瑾逃到了江東 只是恰巧諸葛玄帶著諸葛亮諸葛均去了荊州 而諸葛誕沒挪窩。儒家傳統個友善度。


我個人更傾向於是無意的巧合

首先諸葛瑾兄弟有所聯絡,但諸葛瑾、諸葛亮和諸葛誕有聯繫的可能性很小。

因為前者是兄弟關係,而後者只是遠親關係

雖然諸葛誕也是諸葛豐的後代,但過了兩百多年,鬼知道出現了多少分支。

諸葛瑾一支和諸葛誕一支關係與否,史書沒有記載,很大可能就是因為他們本身交集就不多,所以史書也沒什麼好記載的。

諸葛誕一支是留在了徐州,而諸葛瑾選擇避亂江東,諸葛亮則因為還小只能跟著叔父諸葛玄。

諸葛亮自然是沒什麼選擇的餘地(因為是小孩),而諸葛瑾當時也是隨著南渡潮流,畢竟不避亂江東還能去哪裡呢?

對於當時徐州百姓來說,避亂地點首選江東

【漢末大亂,徐方士民多避難揚土,昭皆南渡江。】出自張昭傳

諸葛玄離開徐州後則被袁術舉薦為豫章太守,不過後來中央派人來取代他,他沒辦法只好帶著諸葛亮去荊州依附有交情的劉表。由此可見諸葛玄的行動也是很被動的,如果中央不派人取代他,他沒準就一直留在豫章了。

不久後諸葛玄去世,諸葛亮只好靠種地為生。

而諸葛瑾這邊生活一般,孫策當政時期對他根本不感冒,所以他一直沒被任用。然後孫策自己把自己作死了,孫權繼位,諸葛瑾被孫權妹婿舉薦,成為孫權親信。這也是挺巧的,畢竟諸葛瑾不能決定孫策是否作死,如果孫策不死,諸葛瑾會不會被任用都不好說,即使被任用,也不太可能成為孫策的親信。

再說諸葛亮,諸葛亮能遇到劉備,那就更巧合了。試想要是劉備在北方作戰的時候被一箭射死,哪來後來的三顧茅廬和隆中對啊?

諸葛亮自己也說過「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我諸葛亮本來就想種種田,結果遇到了劉備…………

個人以為這還真不是諸葛亮謙虛,畢竟即使諸葛亮胸中有十萬甲兵,若沒有劉備,那劉琮直接投降曹操,就算諸葛亮有出仕的打算,也只能在曹魏集團打醬油了。

因此可以說諸葛瑾和諸葛亮能成為孫權、劉備的親信,確實有很多巧合因素。

之後三人分別在三國出人頭地,用的手段也不同。同樣三人在三國的成就、品行也並不一樣

大體來說,諸葛亮最好,諸葛瑾其次,諸葛誕為劣。三人分別在蜀漢集團,孫吳集團,以及司馬家集團顯名。

至於說諸葛家是在搞分散投資的人不妨想想,如果分散投資那麼高明,為啥司馬八達共侍曹魏?一定是司馬家蠢,對不對?


當年政協開會,周總理直接罵張東蓀壓四寶,就是蘇美共台一邊一個
還有大名鼎鼎的馬寅初,台灣大陸香港日本美帝七八個孩子一邊一個,自己在大陸享受省部級領導待遇養活兒子……

儒家傳統罷了,很正常

當然國際上就不行了,當年美帝獨立戰爭,五大湖七大印第安部落冥冥中感覺到儒家的召喚,一邊支持英國一邊支持美帝,最後美帝贏了,支持美帝的以為該榮華富貴了,結果七大部落沒了,美帝直接翻臉把他們都滅了

當初南洋,華人支持炮黨的也覺得殺光支持共的自己實力就上升了,結果華人總體實力下滑了,於是……

至於哥哥當國民黨弟弟當土共的……
開始以為和以前一樣,是吧,屌絲們被殺的一個縣裡沒有姓徐的,高富帥們一邊一個也沒人敢殺,就等著改朝換代接著榮華富貴呢……
結果張麻子…………


某些答案就是打著黑儒家的幌子黑諸葛亮,如果說是為了多方投資,你是不是太小看諸葛亮了?以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之將傾為己任的諸葛亮就為了宗族幾十幾百人的利益出仕劉備?合著管仲,樂毅就是為了自己家那幾十幾百個人奮鬥的?
諸葛亮在蜀漢是亞父,丞相,實際的一把手,算是人臣的頂峰了吧,他為家族帶來的利益呢?十五頃田,能養活宗族幾口人?又有哪個他宗族靠他提攜當了將軍,權臣?
再者,諸葛亮如果為了宗族利益,舉國投降魏國,他的家族會有什麼地位?何必喊著什麼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為了萬一的機會鞠躬盡瘁,操勞而死?自己家還差點絕後!
最後,像趙儼這種舉族投一家的是大多數,像李典這種為了投曹操還擺了呂布一道納個投名狀的算比較厲害了,像諸葛家分列三國兩個位極人臣的,這種你翻遍史書也就這一家。

諸葛大名垂宇宙,千載誰堪伯仲間
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


在知乎黑儒家大概是政治正確,於是中國歷史上不管出現什麼問題都可以問題都歸結到儒家,不管出現什麼樣無恥的小人都可以歸結儒學洗腦,確確實實是一把萬能鑰匙,作用應該僅次於「體制問題」了。其實哪怕稍稍讀一點史料,比如陳壽為作《三國志諸葛亮傳》所作評語,也不會得出這樣一種可笑的想法,評云: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鍊,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大概某些人覺得不管哪個時代的人,只要會寫字、會喘氣,那就是儒家,那就個頂個都是曲阜孔氏那種見風使舵的小人。


所謂「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比起當時一些有名的世家,比如江東陸家,潁川陳家,諸葛家其實並不能算是名族。

但諸葛家通過出仕和聯姻成為了影響三國鼎立的一族,龍虎狗三兄弟以及他們的直系後代都一度位極人臣,他們的自我奮鬥歷程可謂是史詩級的教科書。

捋一捋諸葛家的仕官史,可以發現諸葛家幾乎和當時的各大勢力都有所牽涉。

並且到最後,諸葛家的後人,甚至成為了東晉的開國皇帝。

早逝的諸葛珪曾經任職東漢郡丞,有三子兩女。

其弟諸葛玄先仕於袁術再投奔劉表。

長子諸葛瑾與寡母去往江東避難,後成為吳國大將軍,兒子諸葛恪為孫權的太子太傅。

次子諸葛亮,幼子諸葛均與兩個姐姐被叔父諸葛玄收養。

諸葛亮,夫人為才女月英,月英之父黃承彥是荊州劉表的姻親。

諸葛均,原擬「躬耕田地,不使荒廢,以待孔明歸隱「,後入蜀輔佐二哥諸葛亮。

兩個小女兒都嫁給了荊州名士。

另有一位不出名的諸葛族人,諸葛緒,在滅蜀戰役中作為鍾會的手下,與一族的同門戰鬥。

諸葛緒之子諸葛沖仕於西晉,官至廷尉。

諸葛瑾之子諸葛喬被諸葛亮收養,但英年早逝。

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娶蜀國公主為妻,官至後將軍,為國戰死沙場。

諸葛亮之孫諸葛京出仕西晉,官至江州刺史。

龍與虎的族弟,諸葛誕出仕曹魏,後至司空。

諸葛誕的兩個女兒,一個嫁了琅邪王司馬伷(司馬師/司馬昭之弟),一個嫁了王允的侄孫。

諸葛誕的曾外孫名為司馬睿,東晉開國皇帝。


巧合!純屬巧合!真的是巧合~~
當時沒有什麼民族主義,國家就如同現在的企業…
誰給的待遇好,工資高,前景好就跟著誰。
曹和孫無疑是當時地方最大的兩個仕族,繼而吸收周邊潁川吳地方其他仕族的人才,形成聯合體,劉備更糾結點…皇叔真不真不知道,隊伍又是荊州集團,又是益州集團,例如馬超…封個五虎上將算是降級了。
說到底所謂三國就是三個大中型仕族聯合體。
曹孫劉三家很多內政重心就是在平衡各個仕族。
說回諸葛家…
祖上入仕?要追到西漢的諸葛豐了…
月旦評?沒有…
錢?沒有…
諸葛家根本沒有三方下注的政治資本,嚴格說諸葛家更不是一派的,諸葛亮一系算是荊州蔡氏的侄女婿,諸葛瑾一系算是流亡北士,諸葛誕不好定…硬歸算是曹魏的外戚夏侯家一派。
論資歷諸葛家之前根本都談不上仕族,跟誰打工無非混口飯吃,誰給的職位高,誰給的工資高就跟誰,最後能混到三家拜相只能說是非常爭氣了。
東漢末年就是大家各個開公司創業,最終兼并重組孫曹最先成型,最後幾個不怎麼的企業又報團取暖,有的為了被劉備收購忽悠老闆(張松,法正),有的申請破產保護了,只能廉價賣給劉備(馬超),而諸葛家就是一群普通的優秀打工仔…


我是來看分散投資神論的。
還有雞蛋神論,以劉備當時那種情況,諸葛亮投奔他,就不怕蛋碎一地么?


亂世兄弟流離身不由己,只好各自拼出一片天地,這是亂世的悲劇和浪漫


琅琊諸葛氏的故鄉在魏國境內,


諸葛誕作為諸葛氏的族弟,出仕魏國其實是最「平凡」的事件。
和流亡江東與荊楚的亮、 瑾實在難說有什麼串聯

頂多只能說諸葛亮不選擇吳國, 有一點點點諸葛瑾方面的考慮


應該說當時很正常的選擇。

比如:荀諶投靠袁紹,荀彧投靠曹操,荀攸先在朝廷,後去巴蜀、荊州。最後投靠曹操。

其實比較有趣的事,諸葛亮才能大於諸葛瑾,諸葛瑾才能大於諸葛誕;但是蜀國弱於吳國,吳國弱於魏國。看來想要成功還是需要抱最有可能成功的人大腿,不然智如諸葛亮也沒有什麼卵用。

看來智商高,不如背景硬啊!


瀉藥。
首先說明,不了解諸葛誕——他出場有點兒晚了,結局也慘兮兮的。 而且他跟諸葛瑾和諸葛亮是堂兄弟。這裡還是就瑾和亮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理想化一點,士為知己者死。子瑜看中的是江東孫氏,孔明看中了劉皇叔。孔明和劉皇叔自然是不必說了,子瑜和孫權,在他屢次被懷疑有通劉嫌疑的時候,孫權都是選擇相信他的。(肯定有人會拿渣權噴我,所以我補充?甭管是不是真心的)這種信任,就好比孫策當年堅信太史慈會回來一樣。東漢的士人階層還是很容易被感動的……
《三國演義》,周瑜讓諸葛瑾勸說諸葛亮來吳的時候,不是有這麼一段話么?

然後從實際來看,瑾和亮幼年喪父,然後被叔伯分開撫養了,子瑜在曲阿遇到了孫氏,孔明被叔叔帶著弟弟一起投靠了劉表。兩個人都不在一起,自然日後投靠不同君主的可能性就大。從小一起的話,這種可能性就小,比如司馬家。
這就好比,民國時期,親兄弟甲乙兩人,甲被民族企業家舅舅帶去美國,系統學習了資產階級文化,回國後加入了國民黨,成為了國民黨軍官;乙被思想進步的年輕叔叔帶去了蘇聯,在蘇聯的大學裡系統學習、入黨,回國後成為了光榮的共產主義戰士,是不是就好理解一點?

再實際一點,兄弟倆共侍一主,也確實有不易被主上懷疑打壓、方便大家各自發揮的作用。或許也有防止一家倒台整個家族賠進去的考慮,不過控制三國嘛,emmmmmmm,主張超過常理是要有證據的。
以上。


這和當代企業家搞投資一個道理,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規避風險,創造更多的機會。

你把錢存幾家銀行,買幾個理財,基金,存個餘額寶、蘇寧金融零錢寶之類吧。

這是古代世家大族一以貫之的做派,當然了,這種三方、四方、乃至於五方押寶的水平,也不是普通人家能做到的,首先,普通人家沒那麼多兄弟孩子,其次,普通人家的子弟也沒法都成才,所以,這還是士族豪門玩的遊戲。

看似力量分散,各事其主,但到了分勝負存亡的關鍵時刻,反而有機會保護家族的血脈,這倒不是儒家的學問,而是中國人的傳統智慧,老農民也知道雞蛋不能放一個籃子里,幾塊地得種點不同的作物,左右鄰居都得有一定人情來往。

這是多方考慮,趨利避害,不賭博,不押寶,不極端,下閑旗、燒冷灶的中庸哲學。


不吃瀉藥。
我傾向於是巧合,諸葛瑾是年少自己避亂江東在江東紮根的,諸葛亮和諸葛均可能因為年紀比較小跟隨叔父討生活,隨後隨諸葛玄接受袁術任命去豫章赴任不久被朝廷選拔的朱皓給擠掉了,於是隨諸葛玄投奔舊友劉表,不久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帶著諸葛均在南陽郡隱居,隨後被三顧茅廬請出山效命於劉備集團。諸葛家族其他成員不明,或有遷居未見記錄,或留在家鄉琅琊陽都都有可能。
諸葛亮出山後始終是跟隨劉備的,諸葛瑾在江東被孫權姐夫賞識舉薦給孫權,諸葛誕則有可能作為家鄉望族通過一些途徑做到了魏國將軍,三人的軌跡大概就是這樣,諸葛瑾和諸葛亮之間或因國事有過一些交集,但二人跟諸葛誕都沒有什麼交流記錄。所以,命運這東西誰說的清楚呢,有些巧合即便再難以置信,你也要相信這個世界有種叫「玄學」的學問存在不是?


說諸葛謹諸葛亮諸葛均也就算了。

諸葛誕與前面有關係嗎?那諸葛緒表示不服,諸葛緒還親自參加滅蜀大戰獨領一路大軍呢


謝邀(第一次寫這倆字兒,誠惶誠恐)
簡單回答的話:

不是先有「三國」再有「分居」,而是先有「分居」再有「三國」。
——————————————————————

這種把二選一搞成二選二的也不是沒有,但當選項超過「二」的時候就基本無效了——不夠選了。

多了再想搞分散投資也搞不了了,真田家能在西軍東軍之間二選二,早個二十年,他能在織田德川武田北條上杉裡面五選五嗎……

按孔明出仕的時間,曹操剛平袁紹,劉錶盤踞荊襄,劉璋西川為主,十萬江東稱王,這都是獨據(至少)一州的真諸侯。區區大耳賊,轄不過一縣,將只關張諸人而已,這種縣級渣渣都要諸葛家投一波資,那大漢幾百個縣,勢力比大耳強的用腳趾頭都不夠數,諸葛家再能生也生不出這麼多「資」啊……


說個笑話啊,有個導師教出了三個優秀的學生,打算在娛樂傳媒行業一展手腳。

最優秀的那個被派去娛樂信報做主編,把紙媒搞的風生水起,市場佔有率從不到1/100升到近1/3。
其次那個去了江蘇衛視當了娛樂播報節目總策劃,多年來不過不失,保持著基本收視率不動搖。
最次的那個去了新浪在苦熬多年後,總算成了娛樂網頁版的運營總管。

然後三家一起被手機等新媒體一鍋端,紙媒電視電腦網頁都沒人看,三人全部下崗。

媒體評價這個導師懂得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筐子里,實在是高瞻遠矚,睿智非凡。

求問這個笑話是在笑話三個學生呢,還是在笑話導師,亦或是在笑話媒體?


看到這個,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某家人,有人化名姓黃,家族後代遍布兩岸高官,這種家庭,風雲變幻又如何。。。


諸葛三兄弟:嘿嘿嘿,咱哥兒仨至少有一個能光宗耀祖的吧?

司馬祖孫仨:mdzz


推薦閱讀:

馬鐙南北朝發明,但為啥公孫瓚有弓騎兵,漢朝有大量騎兵戰略配置封狼居胥不會是7萬輕騎斥候打出來的吧?求解
為何老是有人說曹丕導致了曹魏政權的滅亡,曹丕沒出什麼大錯呀?
如何看待知乎對諸葛亮的評價?

TAG:三國 | 諸葛亮 | 中國古代歷史 | 魏晉南北朝 | 古代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