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為何頻繁給兒子們改名?

卷二百一十二·唐紀二十八·玄宗開元七年·6882
  三月,甲午,太子嗣謙更名鴻;徙郯王嗣直為慶王,更名潭;陝王嗣昇為忠王,更名浚;鄫王嗣真為棣王,更名洽;鄂王嗣初更名涓;鄄王嗣玄為榮王,更名滉。又立子涺為光王,濰為儀王,澐為潁王,澤為永王,清為壽王,洄為延王,沭為盛王,溢為濟王。
【統一改為從「水」】

卷二百一十四·唐紀三十·玄宗開元二十四年·6933
  庚午,更皇子名:鴻曰瑛,潭曰琮,浚曰璵,洽曰琰,涓曰瑤,滉曰琬,涺曰琚,濰曰璲,澐曰璬,澤曰璘,清曰瑁,洄曰玢,沭曰琦,溢曰環,沔曰理,泚曰玼,漼曰珪,澄曰珙,潓曰瑱,漎曰璿,滔曰璥。
【從「水」改為統一從「玉」】

開元二十六年,六月,庚子,立璵為太子。
九月,太子更名紹。
天寶二年,辛卯,太子更名亨。

有說法是:名者,命也。似乎是在為兒子們改命。
未知何如


很多同學猜測說因為開元時有旱災,所以李隆基給孩子改成三點水。其實多慮了,像這種事,看李隆基簽署的《皇太子諸王改名敕》就能直接找到答案:

古之名子,必由象類,人道之大,可無慎乎。皇太子鴻及慶王潭以下,往所制名,或亦未當。今以德命,悉宜更之。太子鴻為瑛,慶王潭為琮,忠王浚為玙,棣王洽為琰,鄂王渭為瑤,榮王滉為琬,光王涺為琚,儀王濰為璲,潁王沄為璬,永王澤為璘,壽王清為瑁……及惠寧太子惠宣太子之子,皆改從玉。

總結起來,無非「德命」。

想想李白吧,他為什麼要修道?
因為李白走的是一條從官的捷徑,即通過玉真公主的引薦步入朝堂,事實上玉真公主的確有這種能力和作為,朝堂上的權貴,亦多通過玉真得到皇帝賞識。而玉真公主是個道士,道號「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師」。

眾所周知,李隆基本人也是忠誠的道教分子。像改名這種事,自然要從道家的角度考慮。起初太子叫李嗣謙,後來改名李鴻,這樣叫了十多年,漸漸意識到,用「水」當名,實在是太失誤了,總感覺事事不順,仔細一想,才曉得改成「玉」旁。因為經過唐初的討論,唐朝已經確立了自己的五行屬性,它屬「土」。水土相剋,如脾土惡濕,如我愛羅的沙子厭惡水遁一般。

因此,皇子名字中再用三點水是十分不恰當的。敕書中說,「往所制名,或亦未當」,坦然承認老子以前給你們起的名不恰當,現在全都改掉。玉為土中王——所以全都從「玉」了。

後來的唐武宗李瀍,臨死前也改名,改成了李炎,也是這個原因。他說,「敬順五行,理宜避於勝伏」。所謂「勝伏」,就是「壓制」,你身為皇族,名字帶水,把國家的德行壓住了。

這是文雅的說法,通俗的說法是「趙日天」。


家族習慣~
想想他那剽悍的爺爺奶奶~
先說李九郎
李忠和李孝,李上金和李下玉,李賢和李哲,李旭輪和李令月……
生的孩子起名必須兩兩一組,不然不舒服斯基。
好像只有李弘是單獨的,不過給兒子起名叫「太上老君轉世的救世主」真的好嗎?按照民間說法李弘屬於被這個名字「壓死了」。
再說武二娘
孫萬斬李盡滅發來賀電
沒完沒了被廢了立立了廢然後名字改來改去的六味地黃丸(李哲——李顯——李哲——李顯)發來賀電
沒完沒了被廢了立立了廢然後名字改來改去的另一位六味地黃丸(李旭輪——李輪——李旦)發來賀電
在中國皇帝年號數量排行榜上,第一名是武二娘,十八個;李九郎以十四個緊隨其後。
不過考慮到武二娘的年號里有五個屬於他兩個兒子,仲裁委員會表示應當剔除,於是李九郎又重登榜首。
他們夫婦合計使用年號三十二個,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故人稱「改元狂魔」。
明清兩朝合計使用年號才三十一個。
至於謚號和尊號是如何被他們夫婦玩壞的我就不說了。


難道沒發現後面改的,名字都是玉字旁么?
這個心機婊,估計那時就看上玉環了。


其實改名最重要的是中間那個字 日 ! 他已經把他的兒子們要 日 誰 從名字上給確定下來了!


可能是愛好顛倒啊、、


推薦閱讀:

安祿山拿下長安後,為什麼不去追擊唐玄宗?
玄宗朝名將如雲,安祿山為何還敢起兵作亂?

TAG:姓名 | 取名 | 資治通鑒書籍 | 二十四史書籍 | 唐玄宗李隆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