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浦澤直樹最接近神?他的漫畫好在哪裡?
相關問題:為什麼有人說富堅義博有著殿堂級的畫功?他的畫功體現在哪兒呢?
昨天在虎撲和某JR討論火鳥
我說以前我好多新奇的點子準備放進自己漫畫里。看過火鳥後發現手塚治虫早已用過。
而且,全用了!
吐血三升。
他說他也有好多點子,很多漫畫動畫也沒用過。一一列出。
是一些很多科幻類後宮類作品(不限於漫畫)早已用了很多次的橋段。
這裡就能看出,手塚治虫被稱為神,是因為他在當年那個環境下超越時代的故事和情懷,橫跨幾十年經久不衰。這類作品,明顯和市面上流行元素不符。不知道浦澤被稱為最接近神是誰提出來的,但他能被人說最接近神,大概也是這個原因吧。更不要說他還執筆畫了冥王。我第一次看冥王,直接跳到最後一本。在那個滿是漫畫書的角落裡,當時膝蓋就碎掉了。這還只是一本,是後來完整看了下來。我是看過阿童木原版漫畫的,包括重拍的01版動畫,只說在人物刻畫細節、分鏡和劇情的處理上,浦澤可以說盡全力做到了完美。他的敘事風格與pluto這個略顯哀傷的故事結合得天衣無縫,因為有手塚治虫的原版故事,也算是唯一不是很爛尾的漫畫(爛尾這個問題後面再說)。
這裡再說點題外話,浦澤的漫畫,包括井上的real等,這類漫畫是挑讀者的。舉個例子:我看完《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激動得不能自已。但是有的人看電影就奔著大場面大爆炸去,絕對是看不進這電影的。他們的漫畫也是。我到現在還記得,高中有天和同學一起回家,我們說起少兒頻道那時放的阿童木,同班的一個女同學說她看不進去。我腦子裡飛快轉過以下想法:真的嗎?看不進去嗎?機器人和人類之間的爭鬥難道不是在影射現實中各種族之間的矛盾和社會階層間的矛盾嗎?機器人搶了飯碗?我大天朝留學生還搶了美帝大學入學名額呢!阿童木最後那聲「不要再打了」的對戰爭的控訴難道不是很正能量嗎還有環境問題等等等等.......
所以可以看出前兩年那部阿童木電影到底有多爛了...
我一個評價二十世紀少年的草稿還扔在那不知道怎麼寫...
知乎里在其他問題下有人提到過浦澤的分鏡,不過點到為止。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很多兩人對話的片段,都是一個角度的機位,通過切換人物,逐漸推鏡頭,人物表情細微的變化,或者壓根不變,但配合台詞你完全可以感受到那個人物的心理變化和內心的煎熬。這種方法看似簡單,但是越簡單的事物,越難。浦澤就靠這些簡單的方法刻畫了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還有他會糾結在一些細節上。一個人站在墓碑前,準備邁步走開。這時的劇情是他要做一個選擇,究竟是邁大步子還是膝蓋微微彎曲更能表現人物此刻的內心活動?浦澤會糾結好半天(給跪)...
並不是通過熱血的畫面,勁爆的劇情去引燃讀者的心,而是靠一個個細節,人物表情、台詞猶如潺潺細流一般掠過讀者的心,逐漸喚醒讀者沉睡的情感。
(類似的還有安達充,但兩人涉獵題材不同)
如何評價井上雄彥?我在這個回答里貼了有關浦澤直樹的節目。
至於漫畫的深度和看法。
回到昨晚浦澤直樹的片子。他拿出一本手塚治虫的《火鳥》,笑著對記者說:
「我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畫出這樣有文學性的作品」
這個節目里,有一段著重記錄了浦澤在連載二十世紀少年結尾時的想法。那時它已經停刊大半年,讀者們都熱切期盼揭露「朋友」的身份,但浦澤沒這麼干,他執意描繪了主角歸來後的那份心境……
他這種人,說白了就是倔強得令人髮指,天王老子來了也不會改變他的想法
「你們想看這個?不行這不是老子的想法,老子就這麼畫愛看看不看滾」……
說得難聽點就是這樣了……說好聽點:
每逢長篇,他的劇情一旦鋪開,世界觀之龐大往往令讀者深入其中無法自拔。經過了無數文藝作品的洗禮,我們都習慣了如此宏大的劇情與之匹配的應該是那種充滿了爆發力和荷爾蒙的火爆結局。「你世界觀都這麼屌了好意思拿個這麼平淡無奇的結局來糊弄我們嗎?」
「好意思」
………………
是的……浦澤真的好意思,而且一直不停地好意思
因為浦澤恢弘的劇情和背景,不像其他作品那樣是在不停地刺激我們的眼球荷爾蒙大呼「我草」,而是在畫面的每一處細節和人物的對白當中展開,像上面說得那樣,有如一股清流緩緩掠過心房,拋去題材方面,這種手法很像《蟲師》給人的感覺。那如果結局勁爆呢?
來個栗子:
銀谷拿出自己的口袋
「就決定是你了,XX蟲!上吧!百萬伏特電擊!」
「啊?難道這就是傳說中吸收生命之源的XX蟲!」
……………………
我糊你一臉好嗎作者…………
平淡地展開故事,偶爾給讀者驚喜,細膩刻畫人物和劇情,最後再平淡地結尾,這是浦澤一貫的做法,始終保持風格的統一。
浦澤的漫畫通讀下來,即使漫畫里多麼陰謀論,但我們總能感覺到漫畫里的故事就像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樣,而我們身邊,就是充斥著平淡。
那些陰謀,黑暗,都躲在平淡的背後,沒有被表現出來。
也沒有必要表現。
呃,謝葯。先吐槽下,把富奸「殿堂級畫工」作為相關問題真的不是在黑嗎……
雖然我挺喜歡浦澤這個爛尾狂的,不過,在我的印象里,「最接近神」這個稱號好像是當初他被授權重製手冢的《PLUTO》時弄出來的宣傳口號(而且從《PLUTO》看,他和手冢這種「漫畫神」差別還是挺大的)。
就我個人喜歡他的幾個點來說(只是個人看法,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兩遍):
1、擁有頂尖級別的長篇敘事能力(當然這裡面有原作的功勞)
日本漫畫作為連載作品來說,很多作家能以「話」為單元講出精彩的故事,但是拉長到「卷」的時候就跪了一地(說極端點,JUMP系的膝蓋都是中過箭的)。浦澤屬於能用寥寥幾話講出一個煽到你淚流滿面的故事,又能用讓人慾罷不能的長線劇情把這些故事流暢而合理地串聯起來的極少數強者,不過相對的,他在收尾方面就弱了很多——《終極傭兵》和《危險調查員》這種單元劇都能爛尾,丫的這已經是習慣了……
2、擅長的分鏡、畫風和他的故事劇情能完美結合
他筆下的人物偏寫實,不會有太多誇張的表情動作,但是表情心理仍然可以讓人「一看就懂」。在這個基礎上他畫出的人物有很真實的感染力,煽的時候溫暖人心,黑的時候寒入骨髓,這和他擅長的陰謀熱血漫堪稱絕配——作為對比可以看看他的老朋友長崎尚志和伊藤潤二合作的《憂國的拉斯普欽》,伊藤的恐怖風畫起政治陰謀人物來怎麼看怎麼彆扭,充滿了一種「大哥,一看你的畫風就知道你不是好人了,求你別裝了」的違和感
分鏡方面他就是「標準」的代言人、「流暢」的教科書,我這種外行人沒法描述,只能請你自己拿《怪物》《20世紀少年》《PLUTO》這幾本去看了(《蝙蝠俠搞比利》這部沒完結的我沒入坑)。
不過他的分鏡屬於偏「文」類型的,在激烈的競技、格鬥方面表現一般,《怪物》《終極傭兵》《PLUTO》《20世紀少年》《危險調查員》這幾部都是遠距離槍戰為主,繞開了這個問題(《終極傭兵》里對「山嵐」這麼有名的必殺技的描繪居然還出了BUG……);他早年獨力了兩部運動題材:《網壇小魔女》里對網球對打的場面我看過就忘,跟裡面的文戲完全不能比、《以柔克剛》我看到一半沒撐下去,印象最深的只有「你個濃眉大眼的居然也是胖次黨」這一點了……
3、其實漫畫能說的也就畫風劇情了,不過這年頭不湊個「內涵」出來你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他的代表作是《怪物》《20世紀少年》這類的陰謀熱血漫畫,其實說的直白一點,他的「內涵」就是「傷痕文學」,大致都是在這個危險的地球,大叔們的心裡都有各種傷口,有的人因為傷口昂然奮起成為主角,有的人就一蹶不振去跑龍套了,喜歡這一型的會對他愛不釋手,不喜歡的這一型的估計就不怎麼感冒了。就我來說,當年最喜歡的故事就是《怪物》里,反一號為了對付追查他的警察,找出了警察當年心中最愧疚悔恨的一個傷口,慢慢引誘他因為內疚而自殺;最不喜歡的故事也是同一型——《20世界少年》里的「一根冰棍引發的血案」
本人算浦澤粉,雖然這貨的習慣性爛尾讓人吐槽無力……《MONSTER》之前的只看過《危險調查員》,《MONSTER》、《20少》和《PLUTO》都看過多遍,《Billy Bat》只看了前面十話,以上為本人相關背景介紹。
從《MONSTER》開始,浦澤奠定了自己懸疑熱血流的風格。劇情扣人心弦,分鏡電影化,以「關鍵時刻切場景」一招勾住讀者的好奇心,節奏把握能力一流。每處展開基本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讀起來令人慾罷不能(所以十分不適合追連載……)。這傢伙劇情的爆發力很強,要知道他的漫畫里可沒有什麼惡魔果實啊忍術啊變身啊之類的,上面也說了這貨動作戲無能,但就是這樣的人和這樣的設定,照樣能在一話里燃到爆、煽到死,不得不說,在「靠故事吸引讀者」方面而言,浦澤的水平相當高超。
從故事格局來說,近作一部比一部格局大(《PLUTO》這部除外),《20少》好歹還只是把日本從70年代畫到2000年後,《Billy Bat》是上至耶穌基督下至現代社會了,號稱有挑戰手冢神作《火鳥》的野心。但是隨著格局的擴大,浦澤的對故事掌控力的弱點就越發凸顯,爛尾程度越來越兇殘,許多前文埋的伏筆要麼不知所蹤要麼草草了解。《MONSTER》勉強看得過去,《20少》賢知彈吉他拯救世界就有點扯了(雖然我知道他是想表明搖滾的力量可以點燃反抗的火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什麼的,但還是過於逗比……此外有人解讀這個結尾為「賢知和朋友一樣,愚蠢的人民用新的神替代舊的神」,來說明浦澤這個結尾其實很深刻,我只能攤手)。《PLUTO》更是呵呵,埋了半天伏筆的機器(?)熊,最後不明所以。《Billy Bat》不知道會不會好點,不過前段時間上貼吧瞅了一眼似乎早就無力回天了……
黑浦澤的人其實不少,比如:
說他掛青漫羊頭賣少年漫狗肉的。(《PLUTO》我感覺其實並不是很少年漫……)
說他故事內核和煽情點重複看多了麻木的。(的確用老人和小孩子來煽情的多,但也不全是如此)說他人物刻畫單薄且主角和大boss自帶光環的。(比如我見過有人批評浦澤說《MONSTER》里的約翰動動嘴皮子就能讓人崩潰錯亂,《20少》里朋友莫名其妙就讓所有人都聽他的了,但我覺得一方面浦澤是想以略帶誇張的手法表示對人心的蠱惑比直白的暴力更強大,另一方面現實生活中邪教頭子傳銷頭子忽悠人的能力確實挺強,雖然不至於達到朋友那種級別,也不能說完全就是光環加成)。
說他故事沒內涵的。(這點確實是,浦澤還是在情節和人物的設計方面下力氣更多,內涵方面頂多也就強調一下人性中善的力量罷了)
……
不一而足。
至於「最接近神」的說法,就當個噱頭吧。
我看浦澤直樹
CMJ
愛看漫畫的朋友應該都有一種經驗,當你想回顧某部長篇漫畫的時候,通常你不會從頭至尾把它全部重看一遍,而是有選擇的、有目的地挑那些讓你記憶深刻的段落重溫一下。拿我自己來說,我重讀比如《幽白》、《灌籃高手》、《銃夢》、《劍風傳奇》、《乒乓》、《庸才》、《地雷震》、《無限之住人》等作品的時候,我能馬上找出那些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第幾卷至第幾卷,甚至是某一卷的前三分之一、中間還是後三分之一。雖然精確不到每一話每一頁,但大概的位置是沒問題的,我很快就能翻出來,因為那裡曾經打動了我的心。
奇怪的是,我的這種經驗放在浦澤直樹的作品上卻不能成立。關注浦澤也有些年頭了,我發現無論他的東西看上多少遍,我總是記不住。每當我出於參考的需要想要找浦澤直樹作品裡的某個段落的時候,我發現我根本不記得在哪裡。就這個事我甚至還問過不少身邊喜歡浦澤的朋友,他們的情況跟我沒有什麼兩樣。那就是——每當你拿起浦澤的書,無論你當時是在馬桶上還是在地鐵里,無論翻開哪一段,你都可以興緻勃勃地讀下去。他的東西十分有代入感,你很容易陷進去,哪怕像我這樣以研究他技術力為目的的同行也經常不知不覺被他的劇情帶著走...浦澤就是有這樣的魔力。但是當你讀完了出來,又會發現沒剩下什麼。他有著那麼多的人物形象,可他們的名字你八成都不記得。當別人問你這是什麼樣的故事的時候,你甚至連完整的劇情都無法複述。你只記得一條,那就是好看,至於哪裡好看你卻說不出個所以然。沒有痛徹心扉的地方,也沒有激情澎湃的地方,甚至連彆扭的地方都沒有,它是那麼地無懈可擊就像一個渾然天成的整體,但它又好像什麼都沒有。
以上就是浦澤直樹給我留下的印象,這到底怎麼一回事?
我嘗試著概括了一下浦澤直樹的故事,一般來說他的套路是這樣的:
———主角永遠是一個弱勢的、擁有全世界最主流的觀念的平民,他永遠很有行動力……,而且相當有原則?也許是的,但一定沒有強烈的個性,正如作者本人以及大部分讀者一樣;緊接著他捲入一場陰謀,出來一個絕對強勢的、擁有全世界最不主流觀念的大反派,這個反派很神秘很牛B尤其擅長損人不利己,他害得主角不能過日子,害主角不要緊,主角畢竟是好人啊,打不起咱還躲不起嗎?關鍵是那個反派想害全世界,這樣就士可忍孰不可忍了,於公於私、於情於理都要幹掉丫的,還不心疼。於是主角義無反顧、責無旁貸地踏上了揭開大反派面紗、阻止他毀滅世界的漫漫征途。在這個過程中,他會遇到很多配角,男女老少都有,無一例外,都被主角的人畜無害感化得一塌糊塗,紛紛加入主角的隊伍,個別沒有被收編的都死了。當然,為了煽情的需要,收編的也要死幾個——追蹤惡勢力拯救地球嘛,畢竟不是兒戲,付出的代價那是必須的。終於,謎底層層揭開線索漸漸逼近,真相就要昭然若揭了反派就要浮出水面了!打住,先別急,先切到其他的分線劇情,用其他的配角把上述的流程再走一遍。重複若干次,把每一個蝦蝦米米用干用盡,直到扯不下去——大反派才勉為其難地露出了他的真面目。啊!結果我們驚奇地發現,原來大反派也是個可憐人,原來大反派也很痛苦,原來大反派也沒有媳婦!大反派之所以反,多半是因為有童年陰影,小時候被同學擠兌啦、媽媽不愛我等等,總之一定是有人對不起他,無論這些破事在別人是多麼地雞毛蒜皮和無足輕重,但正是這些破事兒,成為他為非作歹報復社會的原始驅動力。好了,在這個主角直面大反派的最後關頭,主角猶豫了。眼前這個大反派雖然壞事做盡,但人家不利己啊! 而且不但不利己,甚至他自己連活都不想活,就等你來殺他呢。那到底是殺還是不殺?不殺全人類就完了,可真要是殺了主角也完了,前面說過了,主角是好人吶,好人怎麼能殺人呢?殺人是犯法的。所以得出的結論是——殺,但不是主角殺。說時遲那時快,NPC出現了,炮灰出現了,冤大頭出現了。反正總有個人突然冒出來陰差陽錯地替主角下了手,幹了臟活背了黑鍋坐了大牢…..儘管匪夷所思,但至少皆大歡喜。總之那是在一種偶然的情況下完成了一個必然的結局——人類得到了拯救,壞人受到了懲罰,好人純潔依舊,從此帶著他的道德優越感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倘若你看過浦澤的作品越多,你就越明白上述梗概不是我信口開河。我措辭拙劣只是想請大家看清楚,儘管浦澤的題材經常涉及各種青年向的話題:例如政治,黑幫,宗教,非法團體,法律,犯罪,心理學等等;儘管浦澤的畫風相當寫實,尤其是對於一些素材參考、道具場景資料以及年代特徵上的考證幾近苛刻,但仍然掩飾不了他所有的故事都有一個主流少年漫畫的骨幹的事實。浦澤是那種作者,就是你剛看他的東西你會非常興奮和震撼,但隨著你越看越多,你會漸漸感到麻木和疲勞。我長期在各種漫迷論壇觀察過,對他有意見、感到不滿的讀者,無一例外全都是他的鐵杆老讀者。他給了我們青年漫畫的預期,但最後給我們的是少年漫畫的內涵。你實際得到的要比你看到的要少,我想這大概是問題所在。
起初我認為這是因為他沒有塑造出鮮明的人物形象造成的。浦澤筆下的男女主角十分單薄。他的作品有點像懸疑小說或者偵探小說,人物想改變的不是自己的什麼,而是為了去證明個什麼,推動事件的多半是些外部事件的刺激,比如誰誰誰不明不白地死了,誰誰誰有個詭異的道具,比如牆上幾行蚯蚓文或者一幅畫一個字條一個看不懂的符號等等。他筆下的角色看上去總是過於主動,因為他把矛盾一致推向外部,角色的動機往往是探究一個謎團或者阻止一個陰謀而不是完善自己的靈魂。他的角色不是發展成長中的人,而是概念化類型化的——好人很好,壞人很壞,好人很痛苦壞人也不舒服,偶爾來一兩個亦正亦邪地串串場…..浦澤的人物是已經完備的人物,從他們登場之初到最後故事結束都幾乎沒有變化,沒有發展和蛻變,這是他致命的缺點。當然,倘若以這種標準來要求的話,能塑造飽滿深刻的人物形象的漫畫家也沒有幾個,但井上雄彥做到了,古谷實做到了,松本大洋做到了,木城雪戶和三浦建太郎也做到了,甚至連沙村廣明和高橋努都做到了,可是有著「神的接班人」之稱的浦澤直樹卻沒有做到。
是不是沒有深刻的人物形象就不是好漫畫?當然不是,強如手塚治虫的《火鳥》也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不盡人意,可是手冢的世界觀十分完整,對人對事善意憐憫的立場也非常明確,而且他的視點之高實屬罕見,再加上想像力豐富,所以一度彌補了「觀念過強,人物刻畫不夠深入」的不足。事實上,手塚治虫的大部分作品的角色刻畫都不夠豐滿生動,但這一點也不妨礙我們一再重讀他的作品。這證明了只要作品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足夠獨立和完整,也能夠成就經典(其實從某個角度來說這三者根本就是同一個東西的不同形式)。真正的作家都有一種立場,這種立場未必直接投射在他筆下的角色身上,但一定貫穿他的整個故事結構之中,例如木城雪戶的《銃夢》中廢鐵鎮與哈雷姆的設計,與其說是天馬行空的科幻倒不如說是對現實社會中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關係的一種比喻。三浦建太郎的《劍風傳奇》的主角津的矛盾和悲劇在於:在他反抗命運操控的同時恰恰又承認了命運的存在。即便是在藤子F不二雄的不到40頁的短篇《坎比西斯之簽》當中,你都能看出「人多的時候死亡是一種犧牲,人少的時候活著反而是一種犧牲。」的態度。而浦澤的作品裡卻幾乎沒有這種深層次的討論,他始終給人一種為情節而情節、為設計而設計的印象。他的習慣性「爛尾」便是證據。浦澤一而再、再而三地晚節不保其實有必然性,有人說他是前面的懸念堆太高的緣故,但我想真正的問題在於他沒有提出、或者根本就提不出強有力的觀點,他的立場要麼太爛大街(正義終究戰勝邪惡?),要麼總是似是而非、曖昧不清,他習慣使用的開放式結局與其說是為了獨樹一幟倒不如說是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好人一生平安」等土鱉大團圓結局的一種迴避。浦澤的提出的唯一的有價值的觀點就是:「一個成年人的所作所為,很大程度上是源自於他童年的一些遭遇和經歷。」但歸根結底這只不過是一句陳詞濫調,帶一筆覺得有趣,大書特書就顯得立不住腳了。
那麼是不是沒有深度的作品就沒有價值呢?也不盡然。比如富堅義博,你很難說他有什麼思想,但其作品中流露出來的作者個人(惡)趣味和想像力以及人情味都相當有魅力。又以中國搖滾為例,唐朝樂隊要說詞不如崔健有深度,曲不如竇唯有靈性,但他們的作品裡面有一種飛揚的激情,一種轉瞬即逝的精神面貌(這些東西在他們自己後期的作品裡也不復存在),這就是藝術創作另一層意義所在——跟思想深度無關,跟觀念立場無關,只跟你是誰、你當時的狀態有關。那就是呈現一種與生俱來的生命力,一種無法量化又不能複製的精神氣質。 當我們看到任何一個有強烈個性的漫畫作品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你會有這麼一個印象,你可以在他的筆下的角色里找到一張接近作者本人的臉,這就是他們的精神氣質。比如看富堅義博&
又或者是這樣的:
............................
浦澤的東西你看得越多,你越不了解他。就像上面那兩張神秘的造型一樣,你不知道他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你不知道他的性情如何,也不知道他有些什麼樣的原則和立場,你甚至不能夠同意他,因為你壓根就不知道他真正的想法。除了一些簡單的、對親情和友情的理解之外,你看不到更多的東西。但浦澤畢竟是聰明的,他總是工於心計,在懸念設置以及散點敘事的運用上簡直如火純青,他用足了一切可以運用的手段驅動他的故事,除了他自己的情感。沒有情感,我相信這是讓我們覺得不夠了解他的根本原因所在。不過我同時相信他絕對不是拒絕流露情感,他也有流露感情的時候,但這種流露主要體現在童年,事實上他理解比較深、感觸比較大的地方也就是童年而已。這其實很好理解,因為他只有童年。他十幾歲就走上職業化的漫畫道路,在他近三十年的職業生涯中,依次推出了以下作品:
YAWARA! 《以柔克剛》(全29冊)(小學館)
PINAPPLE ARMY《終極雇兵》(全8冊)(小學館)
MASTER KEATON《危險調查員》(全18冊)(小學館)
跳舞警官!(全1冊)(小學館)
HAPPY!《網壇小魔女》(全23冊)(小學館)
JIGORO(浦澤直樹短篇集)《柔道爺爺》(全1冊)(小學館)
N.A.S.A(全1冊)(小學館)
KEATON動物記(全1冊)(小學館)
MONSTER(全18冊)(小學館)
20世紀少年(全22冊)21世紀少年(全2冊)(小學館)
PLUTO (全8冊)(小學館)
BILLY BAT (連載中)
上述列表中值得注意的不是他作品的標題,而是標題背後的卷數。高產是他周刊連載幾十年筆耕不輟的回報。浦澤的畫風寫實,這樣數量下的寫實風格的漫畫背後所要付出多少艱辛勞動是可想而知的,在這種前提下你很難要求他有什麼生活閱歷、很難要求他在意識形態上有什麼太大的飛躍。(這一點不得不佩服手塚治虫,同樣是筆耕不輟,但他一直在反思和進步。不過他有個優勢,就是畫風簡單,例如手冢可以很輕鬆地一天畫上個20張以上的原稿。)浦澤喜歡民謠,喜歡搖滾樂,喜歡鮑勃﹒迪倫,懷念理想主義盛行的70年代。但這大都是青少年時期就已經形成的東西,和他筆下的角色一樣,他自己也沒有什麼發展,除了日漸精進的畫功和敘事技巧之外,他仍然是一個活在理想之中的浪漫主義者。
浦澤直樹對社會和人性的理解是膚淺而又概念化的。《20世紀少年》中,除了童年部分,其他的很多設定都毫無真實感,完全是作者一廂情願的「想當然」。例如邪教是為什麼能吸引那麼多人?朋友的魅力究竟何在?為他賣命的人目的為何?聯合國那麼多不同政體、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意識形態的國家會憑什麼會一起崇拜日本的某個宗教領袖為救世主?《MONSTER》中也是如此,約翰動動嘴皮子吹吹牛逼,一幫孫子就自殺的自殺,錯亂的錯亂,崩潰的崩潰,傀儡的傀儡,可他幾乎從來沒有正面描寫約翰到底是怎麼做到的(牆上寫幾個大字?別開玩笑了)。當然這些只是吹毛求疵罷了,真正讓他的作品顯得單薄的是他對人性的討論僅僅停留在道德層面上。他筆下數量繁多的配角其實並沒有本質的區別,他們的困擾分別是「誰相信誰不相信」 、「誰後悔誰不後悔」、「誰看見了誰沒看見」、「誰有罪誰沒有罪」、「誤會了不該誤會的」、 「沒珍惜應該珍惜的」、「不是親生卻勝似親生」、「看似不幸福其實很幸福」等等,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他們各自的發展的話,那個詞就是「良心發現」。 浦澤直樹的感動和感傷是套路化的。他老愛拿孩子和老頭說事兒,需要一點美好的時候,就安排一個嬰兒出生或者一個彆扭的小孩敞開心扉;需要傷感的時候,就安排某個長輩約好去見感情一直不睦的女兒或者孫女(後者已經嘗試原諒他),然而無一例外的是見面之前這個角色必須被壞人害死……類似的套路任何一個熟讀浦澤的讀者都可以舉出一大堆,這種程式化的設計由於他自己的批量炮製更顯得廉價,看一兩次還行,多來幾遍基本上他一抬屁股你就知道他要拉什麼屎…..
說到這裡浦澤直樹的粉絲們估計要生我的氣了,不過相信你們也能看出來,能把浦澤批評得如此具體的人本身就是一個鐵杆的浦澤粉絲。不可否認,雖然浦澤有著這麼多的缺點,我依舊很喜歡他。和他的缺點一樣,浦澤直樹的長處也非常明顯:他很大程度上模糊了青年漫畫和少年漫畫的界限,儘管他的作品經常涉及各種青年向的話題,但由於根深蒂固的浪漫主義傾向,這就讓浦澤爭取到了青年漫畫以外的大量的少年漫畫讀者。他取得驚人的銷量、有著相當的市場號召力和影響力是因為他同時擁有青年漫畫的外衣和少年漫畫的內核,畢竟這二者在同一個漫畫家出現的情況是相當罕見的。浦澤直樹是個不折不扣的懸念大師,他幾乎把峰迴路轉、弔死人胃口不償命的懸疑風格發揮到極致。他對漫畫這種表現形式的理解相當到位——在人物造型以及表情的描繪上盡量生動簡練,而對於場景道具的刻畫卻非常嚴謹、寫實,這樣既能發揮漫畫誇張概括的優勢又能營造出一種真實可信的敘事氛圍。浦澤總是很注意角色的肢體表演,他的這種表演一點也沒有漫畫里慣有的舞台化戲劇化的處理,而是從細節入手,充分利用每一個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小動作,通過一點一滴地積累,使他筆下的角色看上去就像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普通人,充滿了人情味。浦澤的分鏡和分格即便是在日本也難有出其右者,他在對閱讀順序的引導與暗示上幾乎無懈可擊,鏡頭語言和漫畫語言的結合也十分完美,對於作品整體的情緒與節奏的把握更是堪稱教科書級別……毫無疑問,浦澤極大地豐富了漫畫的表現手段,對漫畫藝術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受他影響的人很多,包括我自己。直到最近我仍在竭力模仿他,如果可能的話,在技術上我甚至希望跟他一模一樣。
儘管如此,我仍然覺得他未免被追捧地太過分了。毛姆曾經說過:「沒有一個作家是盡善盡美的,看到一個作家的長處而讚賞他固然不錯,但看不到他的短處,甚至對他的短處也一味地讚美,最終只會損害他的名譽。」你說浦澤的東西很精彩很吸引人,大家都愛看,這都沒什麼問題;但你若是非要在他頭上冠以「深刻」二字、硬說他的東西多有人性多有內涵,那就屬於扯淡的範疇了。至於「手冢接班人」、「最接近神的人」的稱號與其說是在贊他不如說是在坑他。用「雲中漫步」論壇的一位資深漫迷瑟爾穆的話來說就是:「浦澤雖然風格看似寫實,但其實他骨子裡是不可救藥的浪漫。而手冢的作品無論想像力多麼瑰麗,題材多麼異想天開,骨子裡卻是完全的寫實。浦澤自有其魅力,但稱他為神的接班人(話說是誰最先這麼說的?)實在牛頭不對馬嘴。他們兩個根本就是相反的。」
現實與浪漫就好比黑暗與光明,只有經歷過黑暗才能懂得光明的意義,這看似對立的二者其實是辯證統一的。不去正視現實,根本描繪不出真正的浪漫。同樣的,如果沒有浪漫作為升華,那麼我們所描繪的現實也多半是些枯燥無味的老生常談。浦澤直樹的矛盾在於:他既沒有畫出真正的現實,也沒有畫出真正的浪漫。的確,他是因為勇於討論比較嚴肅的話題才顯得與眾不同,然而正是因為這種討論深入不下去,又決定了他始終不能走得更遠。對於那些看膩了無限升級的熱血少年漫畫的小朋友們來說,浦澤的漫畫無疑是一片新天地——它能很好地帶你進入成人的世界同時又保留青春年少時的美好與感動。但僅此而已,倘若你想認識真正的成人世界,浦澤直樹肯定無法滿足你。就像那位瑟爾穆老兄所說:「只有向現實中挖掘,才能得到真正的深度。」如果浦澤滿足現狀,始終不能從他自身濃郁的浪漫主義情懷之中解放出來,對現實的關注和描寫總是止於表面而不能更進一步的話,那麼之前被他的深度所吸引的讀者,終歸會離他而去。
2010年1月5日
(刊登於《24格》雜誌2010年3月號 總53期)
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最好的時光是「你想和她上床,她也想和你上床,你們都知道總有一天你們會上床」
浦澤直樹能讓你享受無數的好時光,然後在最後10話褲子脫掉,還真的沒法上床,sigh浦澤直樹的漫畫,就像是為人類支起了一面鏡子,直直地指給你說:「看,這就是人性」。
《在日本賣出一億本漫畫的男人,浦澤直樹的神來之筆是如何煉成的?|大師大作 - 三文娛》
當荒木飛呂彥在譜寫一曲「人類的讚歌」的時候,與他同歲的浦澤直樹,卻向人性擲出了一道「反詰」。
和日本諸多大名鼎鼎的漫畫家比起來,國內知道浦澤直樹的可能不多。他的漫改動畫作品《MONSTER》,也被列為極其冷門的經典神作。
《MONSTER》動畫海報
但在日本,浦澤直樹是「賣出了一億本漫畫的男人」,也是日本漫畫史上唯一一個兩次獲得手塚治虫文化大獎的漫畫家。
浦澤直樹生於1960年,東京,自幼喜愛漫畫。1990年憑藉柔道漫畫《柔之道》獲得第三十五回小學館漫畫賞正式出道,這才被日本漫壇所熟知。深受手塚治虫漫畫作品《火之鳥》的影響,繼推出運動題材漫畫《網壇小魔女》後,浦澤直樹的畫風題材開始變化,並將注意力轉向了社會現象,《終極傭兵》和《危險調查員》是他的第一批轉型之作。
直到漫畫《MONSTER》的問世,浦澤直樹的風格和思想更加成熟,也正式奠定了他的作品基調,其內容也越發具有文學性,涉及歷史、心理學、犯罪學、科幻等方向。《MONSTER》刻畫了內心陰暗、性格冷酷的殺人魔與追殺他的日本醫生,直面描寫了人類善惡的兩面性,並成為銷量超過2000萬冊的暢銷作品。
【NHK紀錄片】創作的秘密-浦澤直樹_紀錄片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
視頻
三文娛大師大作欄目,每期為大家推薦一個名家的成長之路或一個名作的創作歷程。上期回顧:富堅義博《全職獵人》休刊超500次,為什麼我們還是要追?
用簡潔的漫畫筆觸描繪複雜的人類心理
9月的東京還在夏季里意猶未盡,人們都在期盼殘暑趕快過去。而浦澤直樹的漫畫工作室即將迎來這個月的截稿日期。
浦澤的工作室坐落於東京目黑區,桌子上堆滿的作圖工具和畫稿,使房間看起來有些雜亂。即便面臨截稿的壓力,工作室內卻仍舊呈現出和平的氛圍,不時響起大家說笑的聲音。
浦澤擰開音樂播放器的旋鈕
浦澤一邊不緊不慢地詢問著背景助手的工作進度,一邊從自己的工作台上起身轉進一扇玻璃門裡,輕輕擰開音樂播放器的旋鈕,音響里傳來了鮑勃·迪倫的《Like a Rolling Stone》。
浦澤留著一頭中長黑髮,鮑勃·迪倫是他心中的搖滾樂傳說。他滿意地嘟噥著,「這BGM真不錯啊」,又繞回到座位上,拿起了那支從出道起一直用到現在的蘸水筆,繼續為畫紙上的一個中年男子描線。
像這樣的截稿日,浦澤的工作室每月會迎來5次。而在截稿前期的衝刺階段,浦澤一天可以持續作畫10小時以上。20多年堅持下來,巨大的工作量也給浦澤的身體帶來了負擔,浦澤染上了左肩脫臼的舊疾,但他無暇在意,只是專註地一筆筆勾勒眼前這張畫稿,這是正在連載的《20世紀少年》中的一格。
浦澤正在畫主人公目擊某重要登場人物去世時的表情,他對這一環節的刻畫尤為細緻。在畫稿右手邊位置放著一張小圓鏡,浦澤看向鏡子里自己默然的表情,又恍然大悟般繼續埋頭作畫。
「人性並不單純」
「究竟是悲傷,還是鬆了口氣,亦或是痛苦呢?這樣可以做出各種解釋的表情再適合不過了。畢竟人類並不是那麼單純的生物。」
浦澤討厭簡單易懂的表現,他經常在作品中刻畫人類複雜的心理。在代表作懸疑漫畫《MONSTER》中,主人公是一個內心極為陰暗的青年,浦澤通過這個角色直接刻畫了人類的兩面性。而曾被改編成電視劇的《網壇小魔女》中,浦澤甚至將充滿嫉妒、憎惡等負面情緒的情節引入了這部體育漫畫。
浦澤說,歸根結底,畫漫畫的人自己也必須是一個演員。於是自己也帶著和筆下人物同樣的表情在作畫。
用簡潔的漫畫筆觸去描繪複雜的人類心理,這是浦澤漫畫的魅力之一。就像是為人類支起了一面鏡子,直直地指給你說:「看,這就是人性。「
「借我漫畫之神的手」
浦澤每完成1話連載大約需要1周的時間,整個創作流程始於編輯的碰頭會,浦澤會在這裡與這些編輯確定漫畫的劇情走向,之後便迎來對他來說最煎熬的兩天。
浦澤把自己關在工作室里,一個人悶頭打著草稿,此時不會有他最愛的搖滾,也沒有助手們說笑的聲音,凌亂擁擠的工作室顯得有些偌大。在漫畫創作的草稿階段,需要決定畫面布局、分格、角度以及台詞的分配,草稿是最能考驗一個漫畫家創作力的工作。
阿童木續作《PLUTO》由浦澤執筆
而浦澤正為新作漫畫《PLUTO》的開頭絞盡腦汁。一天過去,卻只畫好了4頁。「我最開始想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是想畫一部空前絕後的傑作。之後隨著企劃逐漸成型,故事的魄力卻越來越小了,不得不促使我不停努力地畫下去。」為了度過創作的瓶頸期,浦澤不斷獨自打磨著。
經過數十個小時的掙扎和奮鬥,原本潔白的畫紙已布滿粗淺不一的黑色輪廓。草稿初步完成,浦澤第一時間將其傳真到編輯手中。然後在第二天,隨即與助手一起投入接下來的創作流程:他們要在5天內完成24頁的描線工作,時間很緊,任務很重。
然而在描線開始的第三天,浦澤在一個漫畫場景前躊躇不已。「不斷逃避自己過去的男人,決心要面對現實並邁出前進步伐」,這也是一話中的高潮場面。要如何繪製男人的步伐,讓浦澤十分頭疼,他想把這個男人的決心表現到極致。接連打了好幾頁草稿之後,最終,畫面定格在了男人邁出左腳的瞬間。
很快,距離截稿只剩下30小時,浦澤接到了一通來自擔當編輯的電話。編輯指出,希望浦澤能夠修正原稿中的一個場景。雖然是業已完成的原稿,浦澤仍舊開始著手修改。
「就算是用盡自己百分百的努力,也只能停留在個人水平。為了做出讓我自己也感到震驚的作品,當然需要藉助大家的力量。」浦澤打趣說,自己在作畫時,常常在心裡默念:「漫畫之神請給予我力量吧。」
截稿當日晚,編輯來取原稿。可是原稿還沒有完成,最後的作業正在高速進行著。1小時後,24頁原稿終於完成了。此時,浦澤這才露出放心的笑容。「然而內心就像經歷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嚎哭,悲壯的餘味卻是暢快的感覺」。
原稿完成,浦澤這才露出放心的笑容
搖滾的漫畫人生
時間回溯到浦澤5歲的時候。由於父母經常不在家,所以家裡通常只有他和祖母二人。沒有玩伴的浦澤,每天靠著模仿各類廣告傳單上手塚治虫的漫畫打發時間。升入小學後,浦澤開始熱衷於自己創作漫畫。當時他的畫技已經達到令大人驚訝的水平。而初中時的兩場邂逅,徹底決定了浦澤的命運。
其一便是手塚治虫的漫畫《火之鳥》。《火之鳥》描繪了一個宏大的故事,人們為了生存而暴露出愚蠢和骯髒,浦澤深受觸動,從此決心自己也要畫出如此「具有文學性的漫畫」。
22歲時,浦澤的漫畫偶然被雜誌社的編輯發現,隨後便以職業漫畫家出道了。對於剛剛踏入漫畫界的浦澤來說,如果不能成為暢銷漫畫家,就意味著不能畫自己想畫的漫畫。於是浦澤在其第一部連載作品《柔之道》的創作中,想盡了各種方法來吸引讀者的關注,不覺之間《柔之道》成為了銷量超過3000萬冊的暢銷作品。
結束了長達7年的連載後,浦澤終於有信心畫自己想畫的作品了。他想創作一部像《火之鳥》那樣描繪人類本質的漫畫,然而出版社卻提出了相反的要求:再畫一部體育題材漫畫吧。
迫於出版社和粉絲的請求,浦澤開始了《網壇小魔女》的連載,但這一次,他決定在體育漫畫中實現自己的想法。在這部作品中,浦澤積極地把嫉妒等人類骯髒的一面融入進去,但要描繪人類複雜的內心,對於初出茅廬的浦澤來說還有相當的難度:他現有的繪畫表現力還不足以承載他想要表現的情節。
在他苦思冥想的同時,浦澤開始失去了讀者的支持,每一卷單行本的銷量也逐漸下降。人們所期待的是一部像《柔之道》那樣的故事,並且開始流傳,「這是浦澤一個人的漫畫」。即便沒有人站在身邊,浦澤還是孤獨地奮鬥著,而他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反戰民謠之神——鮑勃·迪倫那孤高的生活態度。
鮑勃·迪倫
20世紀60年代,在民謠界受到追捧的鮑勃·迪倫將創作中心轉向搖滾樂,並因此引發了歌迷的強烈抗議。觀眾的噓聲響徹整個演唱會的現場,迪倫在一片謾罵聲中高唱著搖滾歌曲《Like a Rolling Stone》。
面對別人的質疑和不理解,浦澤也選擇了堅持自己的志向創作漫畫。隨著不斷的觀察、揣摩和刻畫,浦澤的畫技日益豐滿起來,並最終掌握了刻畫人類各種消極情緒的漫畫筆法。而接下來的系列連載作品《MONSTER》《20世紀少年》《PLUTO》更是將他的漫畫生涯推向高峰。
《20世紀少年》主人公幼年期
其中這部《20世紀少年》與20世紀70年代搖滾樂名曲同名,也是浦澤直樹的作品中最具自傳性質的一作。在這部SF漫畫中20世紀與21世紀、過去與未來複雜交錯。作品的主人公是支配世界的宗教教主與想要阻止他實現野心的搖滾歌手,迷霧重重的劇情令許多讀者對這部作品愛不釋手。《20世紀少年》從1999年開始連載,漫畫單行本已經超過了1800萬冊,還一度被改編成電影。
所以說,人類的初心到底能發揮多大的潛力?浦澤直樹的神來之筆,來自他不倦的努力,更是一份堅持本意的初心。就像迪倫的歌里,浦澤最喜歡的一段歌詞這樣寫道:隨心而行,最後一切都會好起來。
東京一家浦澤小時候經常光顧的玩具店
來到童年時代經常光顧的玩具小店,忽而意識到,人生已經走過了很長一段旅程。浦澤直樹說,他正在努力回到40年前童年的自己,回到所有篇章開始的地方。
歡迎關注三文娛專欄:三文娛
媒體一廂情願的炒作,他自己證明了自己完全不配接班
不說闌尾的問題,浦沢直樹講故事的能力是一流的。
我只看完了怪物,其他的不好評價,因為坑太深,沒怎麼入。
浦沢直樹被稱為手冢的接班人這個……我只能說是各界對他太高估了,而且不排除日本在他接手畫手冢的續集漫畫的時候搞出來的商業運作,看過就好,別真的當回事了,就說作品的多寡也是手冢完勝啊。
他的畫風非常樸實,談不上華麗,但是那種分鏡和怪物的冷暗氣氛相得益彰,要是太華麗的畫風就不適合演繹這個故事了。一翻開就是那種冷戰時代的凝重感,從頭到尾都是那種非常乾淨利落的分鏡。至於分鏡好不好,讓更專業的來說,門外漢看上去就是這樣的。
一般的漫畫人物性格都很平面,只要抓住一兩個點就很好理解,打個比方,火影死神之類的男豬都是熱血,相對青年漫來說,性格比較單一。
但是浦沢直樹下面的人物性格是多元的,在不同的狀態上會表現出更多層次豐富的性格。這一點,他對人物性格的把握就遠遠甩一般的漫畫家好幾條街了。
怪物里的那個記者,天馬的未婚妻,還有天馬賢三本人,在不同的狀態下呈現出來的人物性格並不是單一的,是多遠複雜而且相對豐滿的。
這也是他比別人出色的原因。
我個人覺得他的故事很治癒,即使是怪物這樣陰暗晦澀的故事,最後也能峰迴路轉。
而且他埋伏筆,在小細節上摳人物這點上也是別人比不上的,比如三隻青蛙的暗示,還有倫克那個警察的時不時的小動作,看完讓人覺得印象深刻。
最重要的是,看完了一遍漫畫後有些懸念還是沒解決,回頭在認真仔細看一遍會發現他在很細小的地方到處都給你提示,多看幾遍才恍然大悟。
另外,就是對人性的思考和探索,說的深點就是人文關懷和哲學思索,尤其是是關於怪物的那個童話故事,簡單,深刻,細思極恐。
在微博看到這個問題,恰好最近看完monster,也過來回答一下。
不過要澄清一點的是有關浦澤的漫畫我只看過二十世紀少年,二十一世紀少年,Pluto,monster和在連載的Billy bat。以柔克剛和危險調查員都沒看過,有錯漏之處萬望告知。
題主的問題是浦澤為何被稱為手冢接班人,就我個人看法,這個問題完全不成立。
手冢被稱為漫畫界的神主要有三個主要成就。
1, 把當時並不興旺的漫畫產業以成本低廉化為代價搬上屏幕使其電影化。(事到如今在業界依然是件毀譽參半的事)
2, 其作品數量以及題材多樣化,開創眾多先河。
3, 承接上一點的,其作品以多角度隱喻明喻人與自然的聯繫。
綜上所述,目前日本業界無法找出任何一個可以和手冢相比擬的人物。因而不存在另一個漫畫之神。
至於浦澤,他的高評價來自於他是一個與主流連載漫畫家相反的漫畫家。
如樓上幾位所述,浦澤是難得的擅長用漫畫講長篇故事的漫畫家。而當前無論周刊月刊甚至單行本連載的漫畫,主流是設定一個不變的大背景以單元為手段串聯一個故事。除了為了省事,壓力和個人能力所限,考慮到漫畫本身的第一目的是為了吸引雜誌讀者。單回的做法更加容易吸引中途閱讀的讀者,也較容易轉型。當然也會讓作者減輕許多壓力,至於浦澤,BB連載了6年120話不到。真是給跪。綜上所述,不能認為浦澤的實力高於別的漫畫家,只不過他是屬於現代漫畫家中的小數派。就正在連載的漫畫而言,三億日元事件有其同樣的表現。
又及,浦澤的寫實畫風相當符合他的作品風格。而且有個小細節是個人認為可以加以補充到前面幾個有談論浦澤畫風的回答的。浦澤的畫風個人認為和村田雄介老師一樣屬於畫風前後基本沒有變化的類型,卷與卷之間連接流暢。對於他所擅長的黑暗懸疑(這個形容詞真是恰到好處,大讚樓上)類漫畫再適合不過。
最後想談一下浦澤的爛尾,我個人認為他不存在爛尾的問題。浦澤的漫畫風格亦屬小眾。如果說漫畫本身的世界分為:漫畫、童話界(火之鳥、海賊),寫實、介紹(孤獨的美食家、百姓貴族)。Monster和二十世紀少年屬於它們的中間,有可能成真的幻想。如果說作者在一部漫畫裡面給予的思想分為三派,那麼在可能成真的現實漫畫中,M和二有別於爆炸遊戲(完全沒有給予思想),自。殺島(明喻),它們屬於暗喻。換而言之,浦澤的漫畫給予讀者一種先揚後抑的感覺,給了一個開放的開頭,卻讓它往一個穩定的結尾延續。而這樣的設定理所當然的導向了讀者很容易被開頭吸引,但是到掀開謎底的時候覺得不外如是。朋友黨的真相,約翰從暗走向明都預示著讀者腦里自我構建的幻想世界崩潰。再及,就個人觀點,我認為浦澤是屬於先想好大綱才動筆的漫畫家,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卷之間肯定存在過度性的數話。一家之言。
謝謝。題目明明是「有人說」啊,為什麼進來一看答案,板子都打在浦澤直樹身上了?
就我個人而言,優秀的漫畫(或者說別的文藝形式也好)分成兩類。一類是「我是他」,能讓讀者產生共鳴;一類是「如果我是他」,能引起讀者的思考。
毫無疑問,浦澤直樹的漫畫屬於後一類。
PLUTO是我覺得尤其優秀的一作。
PLUTO身上的影子太多,手塚治虫的阿童木,伊拉克戰爭……但是撥開這一切,PLUTO描繪的依舊是漫畫界中絕少有人涉及的一個領域:人工智慧。從人工智慧的角度,浦澤直樹思考和引領讀者思考了人工智慧和人類的關係,人工智慧對生命的重新定義和思考(當然也包括了戰爭)。
說的不客氣點,PLUTO的最佳讀者應該是人工智慧。如果幾百年之後人工智慧真的統治世界,他們也許會覺得PLUTO才是能引起他們共鳴的漫畫,而別的描寫人類的漫畫在他們看來都是滿嘴開火車。
記得PLUTO裡面說,最完美的人工智慧,能說謊。讓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圖靈測試。而浦澤直樹可以說是用自己的語言又闡述了一遍。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至於他有沒有責任在故事裡解開讀者的所有疑惑,我想是沒有的。
也許是有意為之,也許是能力所限,也許他提出了一個自己都不能給出解答的疑問。
這都不要緊。能證明一個定理的人很偉大,能提出一個有價值的猜想的人,也很了不起。
如果非要在漫畫中拒絕思考、直接要求給出答案……我覺得還是去看看後宮漫好了。
浦澤直樹,我喜歡他的特點在於,漫畫中表情最豐富,最細緻的。人物情感也是豐滿而不極端的。無論是主見和配角,都具有與之年齡,指責,身材,容貌,家庭環境,社會閱歷和深刻經歷相印的情感和選擇。絕不是那種標籤式的人物形象。每個人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會不斷地有閱歷,有成長,有沉澱。他們都在運用各種不同,而有與之相稱的「思維方式」在思考,這都是浦澤直樹的思考,但是你又完全看不出來哪個才是真正的他。他的哪種理解力,絕非學識膚淺的人所能做到的。也正是因為這種淵博的「學識」禁錮了他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畢竟事物都是有利弊的。浦澤直樹最擅長的問題「如果我是天馬,如果我是天馬,天馬,約翰,約翰約翰,我會做什麼?……」「學富五車禁錮創造性,孤陋寡聞,或能天馬行空」以上為個人私見,孤陋寡聞了
不好意思,說句個人觀點,我覺得浦澤過於注重細節,劇情沒有整體性,人物刻畫也過於單一集中在少數幾個主角身上,而對其他人物的描寫沒有多面性和宏觀性可言。他作品中的所有角色都像是同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
總是鋪墊過度的爛尾王怎麼就成神了。。。
懸疑爽一時,文戲恆久遠
看了前面幾位批評浦澤直樹的故事看過即忘,忍不住出來說兩句。
我只看過monster,所以也只能對這部作品做一些評論,不涉及他的其餘作品。
monster其中我只想點出人物塑造,幾乎每個出場人物都有其不同的形象。很多人在回復里說「看的時候很熱血,看完後很失望」,我只能說他塑造出這麼多在生活中彷徨的人,沒有一個和你生活相貼。
忘了在哪裡看見的一句話:「一個人讓你印象深刻,不是你記得他做了什麼、說了什麼,而是他給你的那種感覺。」
沒有相似的體驗,只是一味追求劇情爽快,monster不合口味也是很正常的。你若是期待浦澤直樹搬出空之境界那樣,長達半個小時的理論去研究人的起源,會感到失望也是正常的。
從monster里我只能看到人被人玩弄,被環境玩弄,被自己玩弄的無奈。
如果boss約翰被醫生一槍斃了,那他早就能在圖書館就開槍了。雖然那一段我也看的急的不行,但人物性格沒有崩壞也讓人欣慰。
關於約翰的來歷,很多人覺得爛尾、洗白。洗個什麼白啦!知乎上多少問題都在研究人的童年對性格有多大影響,他的遭遇很悲慘那是事實,他殺了無數人那也是事實。
說爛尾的是想怎麼樣啦,約翰原地起跳,一腳勾起地上的手槍,打空彈夾殺光所有人,然後揚長而去?還是醫生一怒之下連開數槍把約翰打成篩子,然後去警局蹲完下半輩子?還是其實約翰是人心底最深的惡意的具現化,殺完一個還有一個代代無窮盡?
看到自己很喜歡的作品被罵的一無是處,也是很難過,如果言語過激還請見諒啦!只看過他的出道作Yawara(柔之道)的路過,話說這部作品在國內冷門的真是連這裡的回答者都沒幾個人看過的樣子。。。看了以後,就在大學開始練柔道了,哈哈哈
松本大洋,松本大洋,松本大洋
這個作者怎麼說呢,各種技巧基本都是滿分,就是除了技巧其他啥都沒有,畫漫畫就是為了裝逼炫技接近神(手冢),有一分故事硬是想憑著技巧畫出10分故事,不是很誠實的一個漫畫家。他的典型作品可以都改成一個名字,《漫畫家如何裝逼》。
最近剛看完Billy Bat,作為浦澤的真愛迷妹來答一記。
Monster、PLUTO、20世紀少年、Billy Bat,尤其後兩部我讀著實話說也有爛尾感,(蝙蝠就是個雲圖敘事的老套正邪漫畫狂想故事,本作劇情不知浦澤有多少控制權,反正已經顯得有點魔怔了。西藏那段簡直不知道在幹嘛,我朝毫無必要中槍,最後二十幾話好亂看得好氣。為了強行灌一波日美希望不惜得罪全世界,萬一蝙蝠繼承人是我可咋整。)但我還是經常不爭氣地看得老淚縱橫。
評價一部漫畫的角度/層次可以有很多:畫工、畫風、劇情、背後的創作意圖,等等。評價一個作者的角度也是:才能、努力、人品、顏?,等等。傑作一定是起碼某角度的突出,或者是多層次的統一。(請自行回想一些只有畫技沒有劇情的作者...)
說浦澤的作品爛尾,其實是因為他的創作意圖沒有很好的銜接進劇情:在蝙蝠里尤其明顯,意圖簡直直白得令人髮指-- 就是表達對漫畫的追求、愛與掙扎,漫畫是拯救世界的希望,漫畫是他的奉獻與救贖。但這種意圖太抽象了,需要一個實實在在的載體,需要讓角色們去用生命詮釋這個主題。所以就有了東拼西湊的陰謀論感的歷史演義故事,其實為了追求交響樂般的傳承感。
但是浦澤就是我心目中接近漫畫之神,或者說漫畫的佈道者的存在。按照手冢被封神的標準,漫畫之神並不是僅僅要畫技創新,劇情新穎,著作數量突破天際,帶有社會思考和人文關懷,還有一個重要的參考點是:有沒有推進「漫畫」本身-- 有沒有新的表達技法,有沒有拓展漫畫的受眾,有沒有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有沒有影響更多的後來人愛上漫畫甚至投身漫畫事業從中感悟人生和啟迪後人。我也很喜歡尾田,但個人認為尾田在最後這點還是不比浦澤,理由是我看了One Piece會熱血沸騰想去偉大航路(這些故事倡導的可以概括為:海賊王,忍者王,偵探王,小發明王等等),在現實生活也會鼓足勇氣,但我看浦澤的漫畫會想去做一個漫畫家,雖然怯懦,但仍然希望面對蝙蝠們,用有限的一生去欣賞漫畫的美,通過漫畫去理解人生。
看回答里有人引了CMJ老師的文章,提到了看多了浦澤覺得他重複自我。沒錯,他的很多作品其實在反反覆復描繪著一個意圖:對漫畫本身的愛,而非對用漫畫描繪的某個具體故事或角色的愛。還有某種記不住和空虛感,那應該是因為,所以設計,角色,劇情,在他手裡都是服務於那個抽象的創作意圖的道具,他本身應該對大部分的角色並沒有塑造豐滿的執著,點到為止,說多了味兒就變了不是?叔就是如此活兒好還不黏人。換個說法吧,看機器貓我會希望嫁給藍胖子,看海賊我想成為尋找歷史正文的人,看浦澤的作品呢?饒了我吧,角色個頂個的慘,伸張個內心正義簡直要把命搭上,看個漫畫要這麼殘酷嗎?有幾個漫畫家敢這麼掉粉也要畫?
還有一點,通過這種陰謀論也好,裝神弄鬼也好,浦澤通過這個故事裡的主角和善惡的傾向已經給出了他個人的答案了:漫畫的責任,和如何讓漫畫傳承,和該畫什麼樣的漫畫。
「希望」之所以為人嚮往,
是因為它不是「現實」。
不是「現實」的念頭,
既可以是對「現實」走向的美好期望,
也可以是對殘酷「現實」的粉飾。
對於一些人的善可以是對於另一些人的惡,
愛因斯坦能分清嗎?
是不是謊言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存續。
懷疑不要緊,
重要的是拿起筆畫下去。
漫畫繼承人,接近神的人,多多益善!
另:這一系列的專欄文章寫得特別好。手動傳播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094037
以及,他有一系列[漫勉]的訪談式紀錄片,我心愛的作者們紛紛出鏡,品味真好。每部作品都有靈魂,都有哲學思想融入,看完了他的漫畫心情沉重,對自己的內心也是一次探索,感謝大神!推薦《怪物》
沒高潮是他漫畫的一個大問題
荒木飛呂彥能打10個浦澤直樹,歐拉歐拉歐拉歐拉歐拉!!!!!!!!
推薦閱讀:
※《JoJo 奇妙冒險》二十五周年慶典,其他畫家的賀詞都寫的是什麼?
※如何評價已經完結的《死神BLEACH》及其結局?
※如何評價富堅義博全職獵人再次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