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存在電影院在播放 3D 電影時,因節約成本,不把所有燈泡打開導致畫面非常昏暗的現象?

寧財神曾經發過一條微博,大意是讓大家舉報節約成本而導致3D效果非常差的電影院

昨天我去北京五棵松耀萊影院觀看蜘蛛俠3,畫面非常昏暗,銀幕里的藍天,永遠是灰濛濛的,像是重度污染,晚上的畫面更是沒法看,一些細節都看不清了。我曾在看馬達加斯加的時候,當面質疑影院經理,得到「這是片源問題」的回復,耀萊影城的主頁君也曾回復我,說他們的影院絕無問題。
我的朋友幫我轉發微博,得到萬達一個市場總監的回復

想請問一下資深人士,到底應該相信誰?
另外,發生了這種問題,應該要向誰投訴?


影院工作人員回答:那個你們說的燈泡,是以時間來計算壽命的,不是以亮度計算的.即使是開到最亮,使用時間也不會縮短多少的.到燈泡使用壽命後期,我們都是盡量調高亮度來保證放映質量.所以調低亮度不會省錢噠!


我在影院工作,且負責放映。數字影院需要放映機和伺服器兩部分(音箱省略)。
伺服器負責片源(片源都是用移動硬碟拷,當然是Windows無法識別的格式,且需要去中影官網下載有有效期的密鑰,不然你以為中影怎麼控制影片的放映時間)。
放映機負責圖像。具體就是放映機里的氙燈負責圖像(一般都是進口,價格6000-10000左右,壽命1000-1500不等),氙燈的壽命和亮度完全沒關係,所以沒必要調低亮度。
之所以感覺影片畫面暗淡,基本是因為放映機長時間不維護導致,放映機長時間使用自然會產生灰塵,不要小看灰塵,你把手機攝像頭抹點灰試試就知道了。
為何不維護呢,因為維護只能在夜間進行,需要等氙燈冷卻,拆開放映機用特製抹布擦拭,整個過程持續1,2個小時,這是一個廳。如果影院有7,8個廳的話,肯定是通宵了,也不一定能幹完。通宵幹活不僅累,消耗大量體力,而且容易犯困,問題就在於不能犯困,必須時刻精神高度集中(氙燈爆炸可不是小事,如果不小心掉地上,腿就沒了)。
所以這是個既累又危險的活,而且基本不會有雙倍工資,所以一般沒人願意干,當然大影院會有專門的維護人員,所以大影院一般亮度還可以,完全不是因為他們設備好。就像是市區比郊區乾淨不是因為他們垃圾少一樣。


= =拜託各位,沒有了解電影院就不要亂說好吧。
3D帶眼鏡偏暗是事實之一。
但是本質上是成本問題。
而且這個成本問題不是調暗解決的,很多人都想當然的往這方面去想。
雙機放映問題:一台放映機幾十萬,只有土豪投資的影院會選擇雙機。

說明:
感謝 @放映袁 指出的問題,因為我本身並不是搞電影院放映技術的,只不過工作和電影院相關,有一些問題確實不夠嚴謹。放映機使用的燈泡是需要根據幕布的大小,與幕布的距離來決定的,是有專門的衡量指標的。
我在答案中所舉的例子是以我工作過的影院座位參考的,其中一個廳259個座位、幕寬14米,高度我記不清了,4000W和6000W的燈當時都是在這個影廳使用的。

先說一下調節亮度的問題。
放映機是有一個電流調節設置的,為了保證氙燈在使用壽命內的亮度都是均勻沒有太大變化的,電流是伴隨使用壽命逐漸加大的,也就是伴隨著氙燈使用損耗調高電流。而在初期調高電流,超過設計亮度,要是炸燈了,放映機報銷,難道是看電影的人出維修費么。

最後談成本問題。
對於大多數影院來說,基本上票房收入涵蓋日常所有支出,每年的利潤就跟著賣品走,能買多少可樂和爆米花就能有多少利潤。在營運方面的考量就會有節省成本的傾向。
一般影廳放映2D電影3000W-4000W的氙燈就可以滿足亮度需要。而放3D呢?4000W根本沒法看,起碼需要6000W的燈。你知道成本多少?
4200W的燈8000元左右一個,使用壽命1200小時。
6500W的燈10000元左右一個,使用壽命500小時。
各位你要是開影院你覺得你用那個?
雖然這是客觀因素,但確實影院應該保證放映的基本質量。但是絕大多數影院基本不要指望。為什麼?1、3D片子數量越來越多,為了保證放映亮度的話成本增加會更明顯。2、平均票價上漲慢,可以理解降價容易漲價難。
一邊是成本增加,一邊是收入沒有什麼變化,影院經營人員會理性選擇的。

相對來說,如果一家影院的平均票價能夠保持比較高的水平的話,放映質量基本有保證。在帝都的話體驗一下UME的就能明白了,UME的機房我沒去過,但看3D的話亮度是足夠的。但UME全年平均票價在50元以上。所以想要好效果就需要多花錢。
又要低票價、又要放映質量。。。

ps.
上面的答案內容提到了燈泡價格的問題,其他知友認為燈泡價格不是問題。簡單算一下吧。
假設一個六個廳的影城,每天平均放映十小時。
全部使用6500w燈泡,使用壽命500小時,平均使用50天,一年使用7.3個燈泡,六個廳就是43.8個燈泡,一個燈泡一萬就是44萬。
全部使用4200w燈泡,使用壽命1200小時,平均使用120天,一年使用3.05個燈泡,六個廳就是18.3個燈泡,一個燈泡8000就是14萬6。
一年成本能差了30萬。
我之前工作過的影城,9個廳,一年2000萬票房,全國排名200-300之間。開業第三年。你猜猜全年利潤多少?
200萬不到,如果一年可以節省30萬,就佔了利潤的15%,燈泡成本影響不大,你逗我嗎?

ps2.
評論裡面有知友問到燈的價格為什麼會這麼貴的問題。
把評論裡面回答的內容放到答案來。
現在的數字放映機使用的光源都是氙燈,不太好理解的話就是超級加強版的白熾燈。
鹵素燈的一個特點就是熱量大,平常家庭用的40W的燈長時間開了之後都會燙手不能碰,大家可以想像一下3、4千W的燈的熱量是怎麼樣的了。
保證高溫下燈泡能夠正常使用就是商用級別鹵素燈的賣點。
並且與日常照明使用目的不同,日常照明只要照亮就可以了,放映機要求光源必須穩定,也就是不能讓投放出的畫面忽明忽暗。這又是賣點了。
以上這兩點也就註定了這玩意兒便宜不了,而且為了保證不經常出現事故的話,都是優先採用進口燈。而在進口燈面前國產就是渣渣。售價便宜一半、實際壽命能有進口燈的7成-8成,但問題是國產燈每個燈體質差異大,壽命是浮動的。你只要看過到達使用壽命的進口燈和國產燈就知道了。
進口燈到了使用壽命之後,只是點不亮,燈本身跟新的差不多。國產燈的話就已經是一團黑了。

ps3.
在其它答案里,看到有人在糾結單機能否放偏振3D的問題。也把我知道的告訴大家吧。
最早接觸影院這一塊的時候我也以為偏振是需要雙機放映的,為什麼?
因為當時培訓課件裡面是這麼說的:
主動式3D眼鏡貴、設備便宜。
被動式3D眼鏡便宜、設備貴。
當時就往雙機上理解了。
我原本工作的電影院一直用的是主動式也沒有在意這個問題,之後換偏振3D了,我也就看了一下。忘了買的是哪個牌子了。直接是在放映機鏡頭前加了一塊玻璃一樣的設備。除此以外沒看見什麼特別明顯的設備了。原理應該就是將畫面分為左旋和右旋,然後分別被眼鏡篩選進入眼睛裡。
而關於被動與主動相比哪個效果更好的問題。其實這個也是有定論的,那就是主動的效果會更好。主動式的透光率其實會更高,但現在3D眼鏡透光率再高也會有30%左右的衰減。
之所以被動式會成為主流也還是成本的問題。
主動式3D的眼鏡成本在早期高達五六百,這也是早期看3D還需要交押金的原因,到09年的時候,眼鏡的進貨成本降了不少,但也要200左右,13年的時候降到了100左右。大家要知道3D眼鏡是損耗品,尤其用的時間長了特別容易損壞,那麼問題來了,眼鏡壞了是顧客賠還是影院賠。
在影院工作的時候,處理3D眼鏡損壞問題是最頭疼的。
其實對於影院的問題思考很簡單。
這是一個純市場化的行業,投入產出決定了一切。划算的話影院都會幹,不划算打死也不會幹的。


目前的放映設備,正常放映2D亮度為14FL,而3D亮度只有4.5FL,亮度不僅僅是燈泡的問題,和銀幕品質、投影距離都有關係,剛剛開業的據稱全球最大銀幕的電影城(我就不說名字了),使用了某品牌最先進的放映機,24M的投影距離大概或許可以達到7FL,超過30米就會減少,這是我所知道的範圍里最大的亮度了。


不過,五棵松耀萊影城我去看過巨幕廳的《猩球崛起3D》,確實亮度低,瞄了一眼是雙機放映,沒有關閉一檯燈泡,但是畫質比一些單機放映的影城還差點,當然他們更不會故意調低放映亮度來降低放映質量,那才省幾張票的錢?那可是全國票房排名前三的影院,有最好的技術員解決問題,所以,應該是設備問題,放映設備不能滿足這麼個大廳的需要。


另外,降低燈泡亮度的影城確實有,但是已經嚴重影響觀影質量的情況,他們不會這麼做的。


怒答,大家都冤枉電影院了啊!!!降低亮度能給電影院省幾個錢啊。哎~

大家到電影院看的3D電影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偏振式3D,一種是主動快門式3D。
而主動快門式3D一般用的少,除了家用及小型電影院使用外(眼鏡成本高,主動快門式眼鏡的鏡片是液晶片,需要使用電池,價格在百元以上)

大家以後去電影院稍加留意一下會發現,面積大一點電影院裡面看的3D電影通常都是用兩台投影機做的偏振式3D,就是兩台投影機(放映機)前面放一塊玻璃偏振片(一台水平偏振,一台垂直偏振或者是一台左旋偏振,一台右旋偏振),同時投影一個畫面,左右兩台投影機的畫面光線經過幕布反射以後再穿過我們佩戴的偏振式3D眼鏡在視網膜上成像,因為這中間過程中光的損耗較大,所以亮度會降低一大半以上是很正常的。

具體過程:光——&>投影機前的偏振片,如下圖(理論上損失一半)——&>幕布反射(損失多少,具體取決幕布材質)——&>3D偏光眼鏡(光已經偏振過,理論上無損失,實際略有),當然,由於是兩台機器,所有最終的亮度大概是單台機器的80%左右。舉個粒子,兩台10000流明(亮度單位)的投影機這樣一折騰以後最終能有8000多流明的亮度就不錯啦。

另外,畫面光線經過偏振片以後,不僅亮度會降低,畫面的解析度也會相應減半,所以,在又降低亮度又降低解析度的情況下,觀眾覺得比平時看2D影片亮度低,畫面模糊是很正常的,瞎子才會覺得和平時沒區別。╮(╯_╰)╭

想和看2D一樣的亮度和效果看3D?呵呵,臣妾做不到啊!~~~

————————2014-12-5更新————————
降低亮度不是省電,是
解析度減半的確是說錯了。把液晶電視的偏振3D與投影機的偏振3D搞混了。多謝一些朋友的指出。
同樣一步片子,在不同的影院觀看效果不一樣,影響的因素很多,放映機型號,使用壽命時間,屏幕等。多去幾家不同的院線去看看,選你覺得最好的。
我個人的習慣是每次看完電影以後會去窗口看下影院用的哪家廠商的放映機及型號。每次掃地阿姨都以為我要幹嘛。。。


不是少開一個,一個可能是採用便宜的低流明投影,卻投更大的幕,投影機輸出的光通量恆定,畫面亮度與畫面面積成反比
另一個是時間長了燈泡亮度衰減了,卻不肯換新的,如果投影可以選擇內置光源的功率,自然也可以降低亮度輸出來減少燈泡更換成本,寧財神說的也沒錯


由於行業關係,對投影機略知一二,不邀自答。 根據樓主的問題,首先要說的是,一般的商用投影機(就是電影院用的那種,流明度從6000到35000不等)不存在不把所有燈泡打開的可能——因為絕大多數商用投影機只有一個燈泡。 是的,沒錯,除了極少數最高端的機型是用兩個燈泡的,其餘基本都是一個。 看到這裡你肯定會想兄弟你TM是在逗我?一個燈泡怎麼夠用。 但事實就是這樣,燈泡少不代表功率小,高亮度的商用投影機基本用的都是高功耗的氙氣大燈,功率之高令人髮指,比如巴可的6500流明款功耗可以達到1500w,35000流明的型號甚至無法側立放置——這樣在下方的燈泡放出的熱量無法及時排走,會把上面的燈泡烤化…(相比之下一般會議室里用的1200-2500流明的小傢伙真是tooyoung)
而一般影院里的投影機亮度一般在10000流明左右,35000的那種除非imax或者大尺寸穹頂球幕完全用不上。
好了,現在我們可以得知影院不可能不把所有燈泡打開了,因為一台投影機有且只有一個燈泡,所以不存在這種可能。
那麼為什麼有的影院在播放影片的時候畫面會顯得十分昏暗呢?
首先如樓上所說被動式3D會影響亮度,其次,不排除某些影院由於節約成本的目的降低投影機的亮度或者沒有及時更換到壽命的燈泡。
要知道燈泡是個消耗品,主流品牌的商用投影機光源壽命多在1000到1500小時之間,實用時亮度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而降低,雖然在壽命期內的亮度下降不會讓人無法接受,但到設計壽命的光源往往仍然能夠工作,只是亮度會進一步下降,而光源的價格往往是整台機器價格的三到四分之一,這個損耗是相當高的,動輒幾萬的燈泡哪能說扔就扔,商家完全可能讓光源超時服役。
那麼有沒有辦法讓光源的壽命長延長一些呢?
有的,就是人為的將投影亮度調低,這樣就可以延長光源的使用時間,不過帶來的問題就是畫面黯淡。
綜上所述,問題中所問到的影院不可能關閉部分燈泡以降低成本,但可能調低亮度或使用超壽命光源,完畢。


確實如此,有的是兩個投影機只開一個,或者將燈泡亮度調暗,節約使用壽命。


不能從技術上回答這個問題,但是第一次在美國電影院看電影的時候真的是被畫面質量震撼到了。不管從亮度還是色彩都是完爆任何一家在國內看過的電影院。如果不是可以調低亮度,那可能是放映設備本身的問題。


幾年前的微博了,當時我就呵呵了,現在我還是呵呵。


一個投影儀能產生倆偏正光,能產生立體效果?開玩笑的吧


偏振片把60%的亮度給過濾了。再加上電影院的低增益漫反射幕布,亮度當然低了。


不是所有影院都用兩台機器播放3D好么~兩台機器的,必須兩台全開才有3D效果。但是呢,放映機用燈,可以買進口的,也可以買國產的;6KW的機器呢,是可以用4KW的燈的~但是呢,主動式3D眼鏡就是會扣除很大一部分光;偏振的呢,也會減弱光線。

Barco放映機DP2K-12C,奇葩某寶竟然有售

RealD設備,反光的玻璃就是廳里回頭看到的小窗口,光學玻璃,具體不清楚。

RealD設備前視,很簡單的可以看出來原理了吧

再上兩張圖,以做對比

馬達的企鵝,3D

某廣告,2D

可以簡單對比出,亮度的確有損失。不過我手頭這兩台機器是新的,放映機氙燈為進口(名字隱掉),不減氙燈輸入電流,廳內銀幕為金屬幕,影片實際觀影效果還算不錯。

很多影院由於影廳容座量大,影廳縱深長,3D設備技術不一、且機器保養老化,氙燈型號及價格等原因,的確有的影廳效果不好。

總體來說,這個行業(放映員)還屬冷僻,幾乎所有數字放映機均為進口,型號多樣,操作不一,技術規格要求也不一致,出現的問題,也非故意為之。而且我們也一直在努力。至於那誰誰要求拉黑名單,可能也是出於誤會吧。


家用投影儀有標準和經濟模式,燈泡壽命差了50%以上,亮度減少的還是可見的;
燈泡的成本在家用設備中佔10%以上。

3D不論偏振還是快門,都會損失亮度,再加上屏幕的因素等等

因此3D本來就要比2D暗;
電影院運營期間,靠調低亮度延長燈泡壽命難以大規模獲利,而且影響口碑,應該不是有意為之


說一個自身的經歷
第一次刷超體是萬達普通廳,反正看的挺爽
二刷跑去保利 摩根弗里曼的鼻子不再反光 整個畫面暗下去了 具體是什麼原因我也不好說
反正以後是不會再去保利了


肯定有的,有一次我在上海某影院看的蜘蛛俠,根本暗到看不見,後來再看一遍,感覺不像同一部電影。上次賣拷貝不是寫信給各大影院經理,說放變形金剛時調亮放映機亮度。這種現象肯定有的,不過現在這種情況應該很少了。得不償失。


所以去看3D電影的時候必然選擇某影院的雙機3D,亮度差太多了,看著舒服多了!


放映機燈泡有嚴格使用時間限制,一般1000——1200小時,超期使用發生爆燈損壞機器廠家不賠損失,比如燈後面的反光瓦據說好幾萬塊,所以到時間影院就換燈,會不會調暗延長壽命就不是問題了.3d電影畫面比2d暗是絕對的,雙放映機3D方式亮度能達到正常亮度80%樣子,基本不會有畫面暗的感覺.記住選擇那種很輕很廉價,一看就不值錢3D眼鏡的電影院,你會改變看法的,相信我.


不懂具體技術問題,但是我也認為五棵松耀萊的3D電影畫面特別暗,因為哈7上映的時候我分別在三個不同的影院看過3三場,我選的座位位置跟屏幕的距離和角度基本都一致,其中耀萊的體驗是最差的,天黑的場景根本就是一片模糊,什麼都看不清,這個應該不是片源問題


從事放映快一年了,目前影院放映質量不高的因素有很多。單從大家說的亮度來說,目前很少有影院的硬體是不達標的,問題大多出在了人身上。

首先大家記住這句話:亮度絕對不是越高越好。

因為電影院上映的90%的3D版本影片都是以4.5FL進行配色的,目前我知道的以6FL亮度配光的影片只有兩部,其中一部是近期上映的《尋夢環遊記》

在其次就是:熒光粉激光(或單色激光)的效果要比氙燈差很多,激光的優勢是亮度高光衰慢。但是這也是偽命題,除去前面配色不說,激光有散斑問題,必須要降低幕布增益。

激光分為原廠激光和改造激光兩種,多數影院的激光屬於改造激光,是為了省錢降低運營成本的。

RGB三色激光才是真的指標碾壓,而且RGB三色激光有特有的裸眼3D技術這是單色激光做不到的。但是RGB三色激光太貴了,一台6P的放映機要150萬元,9P的要200多萬元。(一台普通2K放映機價格在20萬到50萬不等,4K的在40萬到60萬)

現在影院大規模裁剪放映員也沒什麼不合理,但是目前放映中人能影響的因素還是太多了,比如銀幕亮度均勻性會影響3D偏振比。

其次就是:這個影院先天設計也決定了不少因素,在此不想談了因為挺多的而且我也不是很懂。


推薦閱讀:

愛樂之城和生化危機6哪個更值得去電影院看?
放映 120 幀 4K 電影,需要怎樣的放映技術?
院線管理公司和影院投資管理公司是一回事嗎?
北京哪兒有放映已過檔期的電影的電影院?
如何在放映京城81號2的影院中存活?

TAG:電影 | 電影院 | 3D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