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出土的水晶杯真的是戰國文物嗎?

資料來源: 水晶杯_百度百科

此杯1990年出土於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戰國墓。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一級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名單。

形態特徵:
杯高15.4厘米,口徑7.8厘米、底徑5.4厘米。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狀,底圓,圈足外撇,酷似今天我們使用的玻璃杯。杯身通體平素簡潔,透明無紋飾,整器略帶淡琥珀色,器表經拋光處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綿體狀自然結晶。

此杯是用整塊優質天然水晶製成的寶用器皿,國內罕見。它不僅是迄今為止我國出土的早期水晶製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就其製作技巧與工藝水平而論,實令人驚嘆,堪為無與倫比的珍品。

所屬博物館
此杯現珍藏於杭州歷史博物館。


以下為引用:
寶物檔案 
公元前475~前221年 戰國時期
高15.4厘米 口徑7.8厘米 底徑5.4厘米  
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狀,底圓,圈足外撇,酷似今天我們使用的玻璃杯  1990年杭州半山鎮石橋村出土  這是迄今為止我國出土的早期水晶製品中最大的一件,是國寶級文物。
戰國水晶杯,應該是杭州博物館名氣最大的一件寶貝。很多人去杭博,都是慕它的名而來。
它是那樣的特別,靜靜地佇
立在博物館展櫃里,透明、閃亮,叫人神思恍惚——這多像自己家裡的玻璃杯啊。真是難以想像啊,戰國時已經有了外形如此現代的器物!
2002年, 國家文物局公布了64件(組)珍貴文物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名錄,這隻戰國水晶杯,就是其中之一。
1990年10月,這隻水晶素光杯從杭州半山鎮石塘村工農磚瓦廠的一座戰國土墩墓里現世。
那一天,當考古人員挖到離地面一米多深之際,泥土裡閃出一點晶瑩來。
半個多小時小心翼翼的清理後,它,就這樣出現人們的面前——
通體平素、簡潔、透明,沒有任何紋飾。略帶一點點淡琥珀色,杯子表面經過拋光處理,中部和底部有絮狀體,那是水晶的自然結晶。
杯子是用整塊優質天然水晶製成的,製作技巧與工藝水平令人驚嘆。
當年,它被送到北京作鑒定時,中國考古學界泰斗蘇秉琦先生捧在手裡讚歎:「國寶!絕對的國寶!」
如今,它的圖片不時在網上流傳。網友驚呼:穿越!一定是穿越!還有網友開玩笑:「這是我家的牛奶杯,昨天穿越到戰國不小心遺失的。」
戰國時期已經有水晶製品了么?古代工匠,能夠製造出工藝如此高的水晶製品嗎?
我們採訪了專家。專家的解釋是:中國使用水晶的歷史非常悠久。
作為世界主要水晶產地的中國,使用水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6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和墓葬中也曾多次伴有水晶製品出土。商周以後,水晶製品的製作更加精細生動,春秋時期已有水晶生肖雕件出土。這些器物採用圓雕的加工手法,技術上較之僅為鑽孔和弧面打磨的工藝難度更高。
到了戰國時期,玉器的生產進入鼎盛階段,隨著玉器工藝和加工工具的不斷進步,玉器碾琢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所以,水晶杯的製作工藝水平是可能達到這個高度的。
它的器型確實很罕見,在已出土的戰國文物中幾乎找不到這種器型的,而且這個造型非常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要求——手感舒適,使用方便。
其實,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不要認為今人一定勝過古代。我們的先民在生活實踐中早已會運用「人體工程學」的原理了。譬如,有些石器時代的陶杯,已經有了手柄,跟我們今天用的漱口杯很接近。
專家分析:這隻杯子在當時應該不會用來喝水。水晶在當時是非常貴重的物品,水晶杯應該是財富的象徵。
除了這件珍貴的水晶杯,那座戰國墓里還出土了整套的原始瓷編鐘、陶權及包括玉磺、玉虎等玉件在內的成組佩飾。依照墓葬的規模和陪葬器物來看,墓主人的身份顯貴,應該是當時駐守杭州一帶的行政長官或軍事首領。也有專家推測,這隻杯子可能還帶有某種信仰寄託,是一件禮器或祭祀用品。


上周去吳山仔細端詳了一下,雖然說難以置信,但是沒有能夠反駁的有力證據。
因為它是出土物。
http://epub.cnki.net/grid2008/detail.aspx?QueryID=14CurRec=1 1990年10月,杭州文物考古所在杭州市半山區石橋鄉一座編號為90-1戰國土墩墓中發現。當然我沒有找到發掘報告甚至簡報,只能說不排除後世的擾亂。

認真的圍著看了兩圈,器壁較厚,雜質也不少,絕對不是現代工藝,但是要我去聯想任何一個相似的器物,我也想不出來。所以從一個明確的發掘記錄出發,我們不能依靠風格、技術來否定。還沒有見到熱釋光的測試報告,可能是無法取樣。
-------------------------
發現鏈接失效,把引用文章做個題錄吧
李海:《戰國水晶杯》,《東方博物》2004年第1期。
文章最後提到,90-1號墓除了這件水晶杯,還出土了整套原始瓷編鐘、陶權及玉璜、玉虎等成組玉配飾。等級可見一斑


以前聽馬未都老師說到過,雖然看起來非常具有現代感,但的的確確是真的。這也是通過考古發掘來改變我們認知的一則實例。


說戰國沒有這種器型的看這件文物
▼ 藍釉陶杯(戰國晚期,2006年甘肅馬家源墓地M1出土,張家川博物館藏)

陶杯和水晶杯器型幾乎一樣,陶杯還有七層連珠紋,專家認為該類器物是受西亞文化影響。水晶杯素麵無紋,是因為水晶的材質堅硬易碎,工藝所限,難以雕琢精細花紋而已。


水晶古董實在太不佔便宜了,玉石放久了,成為古玉,蜜蠟放久了,稱為老蠟,都身價倍增。
水晶放久了,幾乎沒啥變化。
你不老,怎說好?
用水沖沖,好光滑
現代工藝加工的天然水晶杯


這是阿富汗出土的公元一世紀的水晶杯,其精美程度不亞於現代的藝術品,所以,戰國水晶杯是真的也沒啥稀奇的
圖片出處見水印 微博 羅勒葉子


有時候沒文化的人真可怕,杭州出土的水晶杯是否是戰國文物不去說它,我們來想一下:

1、中國出產水晶嗎?產,在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

2、當時的人有這種工藝沒有?有,看看現在出土同時代的玉琮和玉杯就知道了,玉可比水晶硬度高。

所以有句話說得好,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只要沒有超越時代的技術限制都有可能發生,所以除開技術手段,現在人類社會發生的任何事情都在古代發生過。


前幾日剛剛去的杭博。
這個水晶杯是杭博鎮館之寶,也是一個謎一樣的存在。
我們暑期課堂領隊剛好是孫慶偉副院長(? ˙o˙)?在他的努力下,杭博的杜正賢館長給我們做了場報告。杜館長可以說是田野考古大神了,在一線工作的時候超級牛掰,中國每年都評的考古十大發現,他曾經拿到過五個。。。(〃?〃)他自己說如果不退居二線的話他還能拿。。。
這個戰國水晶杯就是杜館長挖出來的,當地要修公路,在進行搶救性發掘時,杜館長執意繼續挖掘。雖然是他自己挖出來的,但這玩意到底是啥他也沒有頭緒。杜館長給我們展示了他當時的發掘現場,據說這個當時還髒兮兮的杯子,在考古學大家蘇秉琦先生的手裡足足呆了四十多分鐘!它確是戰國時期的東西,雖然杜館長向地學家求證過,現在我國並不產這麼高純度的水晶,但千年前的中國的地質也未可知。而且這麼一整塊水晶如何被打磨成壁厚均勻的極具現代感的杯子,也是一個謎題。杜館長最後笑著說,永遠充滿未知與新奇,這就是考古的魅力所在吧!
。。。。在杭博自由活動的時間我又去仔細看了下這個戰國水晶杯。。。真的挺現代的。。。
上圖啦(?′?`?)*??*
噹噹噹噹~

圓圓的可愛的杜館長

當時現場的照片,圖片中左半邊有一個白白的筒狀的就是水晶杯


雖然從形態上來看很像家裡用的玻璃杯,但請注意這是天然的水晶(相信考古工作者已經做過各種的鑒定),是晶體,同常見的玻璃杯;這種人造的非晶質體有質的區別。
天然的大塊水晶即使是現在也有很多,相信以當時的製做工藝,打磨成玻璃杯形態應該不是難事。
另外前面有人說可能是盜墓者遺留,我說能不能別搞笑,你去盜墓隨身會帶個水晶杯?


我不懂,這個形狀好不戰國啊!戰國欸!就是那個你殺我我殺你,哥哥妹妹搞到一被子裡去的戰國欸!
這個杯子的形狀!看不出用途啊!那會兒杯子好像沒有在追求高度啊!除非是禮器,可是木有禮器範兒啊……
不過戰國時期出點啥神妙的東東也都不奇怪,當時的工藝水平已經能夠車個圓圓的洞和打磨出光滑平整的弧面了。以前不是有個玉琮工藝水平也好高的。
那這麼大塊這麼透明的天然水晶做個玻璃杯,這麼大的排場這麼不愛惜東西,倒是很像古人幹得出來的,他們那會兒做事情倒是有這種只問能不能,能就開整的風範。


我只能給出這樣很像個樣子的解釋,有點荒唐,

具體參考地方縣誌,和走訪調研民間宗族,在軍閥混戰的年代,當地有一位土紳是外國留學,牛奶水晶杯可能在外國留學時定製帶回來的,可能某種原因躲避某種事情,挖坑埋了,或者遺失掉落。。。。。。。。。。。。。。。。。。。。。。。。。。。。某種推斷,可能更多是噱頭,畢竟是禁止出國展覽,是不是怕打臉?(猜)


看過一期考古節目,一次明代墓出土一條布狀東西,材質好生奇怪,既不像棉也不是麻,送去研究最後發現是古墓抽水時從縫隙流進去的一條毛巾。


戰漢豪傑修萬里長城,一個水晶杯算什麼,坨工而已。戰漢工藝不解之處在於遊絲毛雕,一條若隱若現的遊絲碾壓二千年。

最亮處之右邊,一道細絲,看見的就是緣分。此為戰漢高手所刻,細是我手紋十分之一。遊絲刻於險邊,作為臉形輪廓。
下圖這個粗十倍,是戰漢時期學徒刻於和田玉,此玉摩氏硬度6.8,那時沒有錳鋼,即便有也刻不動,因為錳鋼硬度6.5,是以何物所刻,並且準確若此(一筆而下)?


我很好奇,如果不是出土的,比如說是誰家家傳的,拿出來求鑒定,這個水晶杯能鑒定出年代嗎?用什麼方法確定的年代?


如圖

咱們來分析下水晶杯:

材料:天然水晶。無法測年代,對比世界各地水晶產地的材料也不能,禁止出境。

工藝:工藝細節上確實能作為佐證,但沒有公開這方面的資料,贗品會模仿工藝。

發現:只說挖了1米發現的,並沒有其他細節,比如發現時,跟其他墓葬品在不在一起陳列。

風格:跟已知戰國時代其他水晶製品差異太大。孤例。換句話說:不符合當時審美。是墓主人審美清奇超然時代嗎?但他的其他陪葬品必須能證明此點。

所以,呵呵哈,很完美。

金屬、水晶、獸骨、琥珀……哈哈都是容易偽造年份的材質。

空口無憑,甚至是不入流的贗品。

記住,官方承認的古董,不代表是真的古董。水晶頭顱。。。哈哈哈


沒看到挖掘紀錄。發現杯子的位置是否處於墓室?是否與其它陪葬品在一個層面或者它只是孤立存在?


這造型也太現代了!我不相信是戰國的!


整塊水晶雕成的水晶杯
還有在這個時候已經有玻璃了。什麼蜻蜓眼,琉璃人頭,都是鉛鋇玻璃,還是中亞那邊傳來的。古人還是很了不起的,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落後


我認為是真的,第一看原料,國內主要的水晶產地還有江蘇雲南、新疆、青海、山西、內蒙古等。天然水晶我們國家不缺少,真正缺少的是白水晶這類高透明的!第二看工藝,春秋戰國時期,玉文化已經很發達了,工藝成熟!水晶打磨比玉加工難一定,但是差距不大,所以水晶加工沒問題!第三看保存,水晶穩定性和玉石差不多……所以,真的,碳14應該測過!穿越者就算了,有穿越就沒秦始皇什麼事了……


我認為不是戰國的文物,水晶杯的造型只是實用而不美觀,至少不符合那時候的審美。真有這麼珍貴的水晶,怎麼會用來雕刻一個辣么丑的杯子呢,至少要雕成一個禮器的樣子吧


這個水晶,通過分析中國沒有這礦產,其來路不明,戰國時期就有此工藝,難以置信,如果斷定是戰國國寶,沒有第二個,很難服眾,萬一有第二個,更難服眾。所以只能留個美好的遐想,也不能出國。


不相信。出土不是充分證據。盜墓者也有可能遺留。同一個地點,不同的土層也有可能。除非是沒有盜洞的未曾開啟的棺槨里拿出來的。根據描述來看

那一天,當考古人員挖到離地面一米多深之際,泥土裡閃出一點晶瑩來。
半個多小時小心翼翼的清理後,它,就這樣出現人們的面前——

好像不是這樣的出土情況。


推薦閱讀:

國家博物館展出的晉代騎馬俑手拿的是什麼?
挖出文物歸為己有為什麼不可行?
有哪些原本絕跡後又通過類似盜墓等手段意外重現的古書?

TAG:杭州 | 考古 | 文物 | 春秋戰國東周 | 水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