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個故事是寫手虛構的還是來源於其真實經歷?
問題的緣起是@人魚池的答案:接觸人性陰暗面最多的是哪種職業?
@李松蔚老師認為這是編造的,並認定人魚池是寫手:接觸人性陰暗面最多的是哪種職業?
對於人魚池的身份,他是如何做出判定的呢?映射問題:在知乎上有可能編故事偽造身份嗎? - 生活
鏡像問題:知乎上有哪些著名答案是虛假的?
相關問題:如何分辨知乎上的那些沒有真才實學,假裝專業人士的人?
處女答。
先說一些與題目無關的問題。
我是一個抑鬱症患者,我自己抑鬱症已經有一年到兩年的時間了。 從一年前開始,我接受了正規的心理諮詢治療。半年前,我進行了一次轉診,轉到了一個新的心理諮詢師那裡。我的兩位心理諮詢師都是註冊心理系統裡面的督導(最高水平的那種)。其中第二位是行業當中排名相當靠前的一位醫生。第一位的價格是300元一個小時,第二位的價格1000元一個小時。在第一個醫生那裡,我做了大約50次,在第二個醫生那裡,我做了10多次了,而且現在還在繼續。
同時,在我的影響下,我母親也去做了心理諮詢。她也進行過一次轉診,第一次一個醫生是留洋回來的,不在註冊心理系統裡面,第二次的醫生也是行業當中相當靠前的一個醫生。第一位的價格是400元一個小時,第二位的價格是1000元一個小時。
同時,我自己也閱讀過心理學的一些專著,最難的一本書,叫做《邊緣性人格的移情焦點治療》...(類似於大學高級宏觀經濟學的概念)然而這本書我看得懂,而且對於我有很大的意義...因為我正在經歷著。
此外, @李松蔚 醫生我也曾經在轉診的時候聯繫過,那時候他是在沈東郁工作室裡面的一位心理醫生。
斷定一個人是不是寫手,外行看起來很難,但是只要在行業內經歷過的人(可以是顧客),或者對於這個行業比較留意(從知乎,豆瓣, 微博,博客上跟蹤調研一下他們的言論),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出來。尤其是當你研究過兩三個行業內比較頂級的學院派出身的人(他們一般是比較了解這個行業的現狀的)之後,基本上你就能夠對於這個行業有個全方位的了解了。
這種判斷,是需要練習和積累的。而且這種判斷力,適用於一切選擇,大到另一半的選擇,小到在淘寶上到底是買真貨還是買假貨。對於虛假的東西,要花費一些時間,慢慢的培養出一種敏感的洞察力,而這種洞察力,是一種日積月累的訓練才能培養出來的。
我第一開始尋找心理醫生的時候,首先是懷著審慎的心態,搜索了很多的網頁,把那些明顯是營銷的網站(百度比較靠前的基本上都有這個嫌疑,Google 才是真正的良心)直接跳過去。
然後我開始找到了一些心理學人的科普,最一開始的啟蒙是「簡里里」在豆瓣上的一系列文章,然後從簡里里的文章當中,我看到了一篇如何尋找靠譜諮詢師的文章。然後按圖索驥,看裡面的評論,找到了一個註冊心理系統,在研究了他們的註冊標準和倫理守則之後,然後按照裡面的名單,找到裡面的督導(導師級別),對他們的資歷一個個進行調查。選中幾個自己中意的,然後根據網上的信息調研。 最後給他們相關的所在機構打電話,或者微博發私信,或者郵箱發EMAIL , 聯繫上他們。
我就是這樣找到我的心理醫生的。而且也就是這些研究,讓我也認為人魚池是一個寫手。 @人魚池寫的,和我的治療體驗完全不符,而且很多東西是在正規的心理諮詢設置裡面完全不可能出現的。
我只拿出他建議的一部分,告訴大家這是如何分辨一個寫手的。
如果你一定要去接受心理諮詢,請牢記以下幾點:
1,在心理諮詢之前,一定要看到諮詢師的心理諮詢資格證,心理學相關學位證明,並且最好看到他在心理學期刊上面的發表的作品。
2,如果你是女性,心理諮詢過程中,如果遇到需要催眠的情況,最好還是在朋友在場的情況下進行。原因並不是你會說出你的銀行卡密碼,或者說出什麼隱私,其實很多時候催眠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如果諮詢師真的問了你需要你高度警惕的問題,正常情況下你很快會跳出催眠狀態。但是,記住。如果催眠者在你被催眠的時候進行了不好的心理暗示,可能會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後果。
3,正常情況下,心理諮詢不需要你和心理諮詢師發生肢體碰觸,請記住。任何要求接觸你身體敏感部位 ,需要你做出敏感姿勢的行為。都是不當行為。需要引起你的相關注意
4,如果你帶著你的孩子去參加心理諮詢,儘可能的在諮詢過程中全程陪伴。除非一些特定的環境需要和場景模擬,需要你的離開。不然,讓你的孩子處在你的觀察之內。(在美國。相關案例已經很多了,自己查詢,不在此做表述)
5,如果你正處在青春期,請你保護好自己的身體,無論諮詢師以任何要求,任何目的需要觸碰你的敏感部位。請引起注意,這點與第二點不重複,需要單獨表述。因為無論男女,都很有可能會被不良侵犯。
6,在心理諮詢過程中,儘可能的不要和心理諮詢師成為朋友關係。在心理治療中,就簡簡單單的他是醫生,你是患者。僅此而已,儘可能的不要把私人感情帶入治療中。這樣不僅對你的心理諮詢效果產生影響,並且有可能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7,諮詢過程中,每十個諮詢時間或者每二十個諮詢時間。最好能換一個諮詢師。
1. 心理諮詢裡面最重要的,除了學歷之外,其實是執業時間/自我體驗時間,具體可以翻看註冊標準一欄。期刊當中發表的作品,有些時候並不能完全證明這是一個良好的臨床心理醫生。
2. 據我所知,催眠療法是非常偏門的一種療法,現在的主要療法是精神分析,認知行為, 人本主義,以及家庭治療等...上次註冊心理大會當中,曾經對同一個「病人」(其實是業內的諮詢師扮演的),用三種不同的療法進行治療。用催眠治療心理問題,有點類似於吃冬蟲夏草抗癌症的感覺
3. 這就更可笑了...心理諮詢空間的設置,根本就沒有給肢體接觸以任何可能性。一般來說就是諮詢師與治療者在兩個相當距離沙發上,或者兩個椅子上,中間放著一個圓桌子。 更不用說我母親始終都是通過網路進行心理諮詢了。
4. 老實說,心理諮詢過程當中,除非配合治療,應該都是一對一談話的。 也就是說,患者和醫生單獨溝通。 我自己就這個事情糾結過很多次, 但是我的兩任醫生都指出, 病人是我,而非我母親。所以除非邀請,我母親是不能也不會出現在心理諮詢室裡面的。
5. 倫理手冊裡面清楚的寫到
3.6心理師不得利用專業地位獲取私利,如個人或所屬家庭成員的利益、性利益、不平等交易財物和服務等。也不得利用心理諮詢與治療、教學、培訓、督導的關係為自己獲取合理報酬之外的私利。
6. 這就更可笑了,醫生與患者的關係,只能是醫生與被治療者,如果摻雜了任何其他關係,治療效果都會大大降低,而且心理醫生也沒有能力承載這麼多感情,處理醫生和患者的關係,避免其他關係的出現,是心理醫生的基本功。 我曾經問過我的心理醫生,你每天接待這麼多客戶,接受這麼多負面情緒,你能否承受的了?
心理醫生回答我:我只要走出心理諮詢室的門,我就是生活當中的自己,我就不再是一個諮詢師。 這點是我的基本功。如果我自己讓治療當中的關係帶到我的生活中來,我自己就沒辦法做這份工作。(大意如此)所以,治療師和在治療過程中的患者做朋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7. 長程治療是絕對要超過這個時間的,換諮詢師的代價是非常高昂的, 要從頭熟悉,從頭認知,而且兩人的判斷也可能不太一致, 給出的方法也未必相同。 頻繁更換心理醫生,不利於建立信任。信任基礎不牢固,問題也就難以真正的解決。
老實說,心理醫生協助解決的問題,往往是困擾自己幾年,十幾年,甚至困擾一生的問題(我母親就是這個樣子)。 在生活當中, 很多人都會說「都這麼久了,算了吧」。 只有那些想要徹底解決問題的人,想要改變的人,才會主動走到心理醫生面前。 但是就算是走到了心理醫生面前,也只是解決問題的開始,徹底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的是時間和耐心。 我自己抑鬱症反覆發作,每一次都是幾天到一兩個月不等。 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沒有放棄服藥與治療。
我的兩任心理醫生,在我眼中,或多或少都有他們的問題,但是只要我指出,或者他們自己感悟到了,他們自己都會努力的解決掉這些問題,解決不掉,他們也會承認,並且處理這些問題。畢竟他們是人,不是神。 而我自己也一樣,是人,不是神,人生總會遇到起起落落,關鍵是有一個人,而不是神,陪伴著你,關注著你,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著你,除了諮詢費以外,無條件的。
這一點,除了諮詢師以外,相信不會有別人。(中國的婚姻關係裡面,夫妻都很少有能做到這一點的)
而 @人魚池分明是把心理諮詢師說成了神一樣的人物。 而且完全無視行業內已經出現的行業規範。以及眾多人員做出的科普努力,只是片面的選擇最驚悚的一些故事,來吸引眼球。
所以他是寫手。
——————————————第一次更新——————————————————
通過和評論的互動,我發現 @人魚池的文章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偷換概念,放地圖炮。
看看問題:接觸人性陰暗面最多的是哪種職業?
請注意,這裡面說的是職業。
其實題目當中想要問的,是你進入了這個行業之後,哪種行業相對要更多的接觸人性的陰暗面。
我們今天講的是行業的特點,而非個體的驚悚案例。 如果說,公務員本身收入不高,需要一定的灰色收入來給自身補貼,醫生挂號收入微薄,需要靠賣葯,做手術收紅包等補貼自身(人性陰暗參與者)。警察會經常處理變態的兇殺案(人性陰暗的見證者)。這種在行業內有一定普遍性的行為, 而且有現實基礎(雖然這種基礎往往是制度不合理/制度漏洞/社會發展),造成了不公平的行為。我們稱之為行業黑幕/人性陰暗。
如果我們今天說,某個婦科大夫有搜集患者體液的癖好,某個宿舍管理員,喜歡搜集異性的內褲。這種行為,我們要歸功於他個人,而非一個行業普遍現象。因為正常的在本行業工作的人,是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的。而這種有特殊癖好/犯罪動機的人,脫離開本行業,也存在這樣的癖好/犯罪動機。這時候,我們應該對於其個體進行分析,而非把其個體行為偷換成為整個行業(整個民族,某個地域,某種性別)的普遍行為。
如果看了以上不明白,可以把人魚池的文章重新搜出來,把所有心理諮詢的部分,替換成管理會計諮詢/家庭教師/性病治療/人力資源總監,把相關的案例稍微一改動,你會發現文章裡面的故事本身也是成立的。
(現在人力資源證也是可以買的,2012年之前,會計證也是能買的,至於家教和性病治療本身就更是重災區了...)
為什麼?
因為本身這些故事是沒有具體的,本行業現狀發展做支撐的所推導出來的,行業自身所存在的弊病以及改進方向。他利用人性的陰暗與驚悚故事(在文章中人性中」好色「和」好錢」,以及「欺騙」的手法),偷換成了行業的現狀...
所以讀者看完文章之後,並沒有能夠了解這個行業的具體現狀和發展情況,以及如何避免出現問題。讀者了解的只是人性的齷齪與陰暗(在文章中是」好色「和」好錢」以及「欺騙」的手法)。並且把這種齷齪和陰暗作為標籤,貼在了這個群體當中,永遠的拒絕這個行業。而這個標籤,今天貼在了「心理諮詢」這個行業,明天就可以貼在「家教「這個行業...
這叫做地圖炮,和說新疆人都是小偷沒有任何區別。
所以說,他是寫手,寫手就是,為了自己的目的,可以採取一定技巧,誤導觀眾的人。而這種技巧可能降臨給任何一個行業群體,所以我想站出來,反對他。
那個啥…自從匿名回答這個問題之後,一直陸陸續續收到贊同…但是覺得當初自己的回答態度挺糟糕的…所以把一些不當的措辭刪了。
以下為原回答:
對這個問題,很多人說看描述細節,看文風,看鋪墊,看情節是否過於曲折,看是否是客觀陳述…
我覺得這些跟當年方舟子質疑韓寒代筆一樣,毫無說服力。邏輯推理能力稍微好一點的人,很容易就能看出這些判斷依據,通通是概率問題,不能完全適用於所有人。
就比如說文風,或細節,一個熱愛文字的人,他往往會不由自主地在文章中加入抒情或細節補充等要素,我認為並不能因此就說他是寫手。也許他僅僅是對某種文體更偏愛罷了。
其它質疑也容易舉出反例。就比如說,看他編輯文章的動態,人家也許是有文字潔癖,或是事後又想起了什麼細節也說不定。
總之,上述這些推斷,從邏輯上說,都存在漏洞。至於看此人其它的回答,那也是知乎上才有的功能,如果是其它社區呢?或者,如果此人匿名了,或他只回答這一個問題呢?
結論:
我個人認為,對一些比較高級的寫手來說,只要他對某個行業有所涉獵,那麼憑藉他的敘述以及寫作能力,一般人是很難分辨的。這種情況下,最好是該行業的專家出來闢謠,才會有可信度。
從這個意義上說,行外人被欺騙很正常,不必以此苛責知乎眾的鑒別力——特別是許多行外人,動不動就說:「我從他某句話就看出他是寫手了…balabala」或者「大家連這種寫手都看不出來,知乎的水平真是…balabala」這類言論尤其令我不滿,你信不信如果李松蔚老師也加入寫手,一般人是根本分不清真假的?
所以,從這個事件上說,我個人還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像李老師這樣的專業人士站出來闢謠,而這也是分辨此人是寫手與否,最有可信度的依據。畢竟,不是每個寫手都會對他要寫的行業,認知極深。
最後還是希望大家在推理時,能夠嚴謹一點。及,不懂的盡量保持謙卑,不要隨意作答。這樣知乎才會更美好^_^昨天13號星期五有點暈頭轉向的,本來想回答這個問題的,結果回答到另一個問題下面去了,現在把回答覆制過來= =
一,
不明覺厲是件很危險的事情。
不明就不明了,不要覺厲,情願不點贊同和反對。
說實話,很多不了解的領域和社會階層,和看客一點點關係都沒有,比如超弦理論,時間旅行,青樓逸事,政治大佬的秘聞,這種事情我不明白,那我為何要去判斷對錯或者真實性,我就非要移動滑鼠去點個箭頭么?我就當看過了不行么?
舉個例子,要是有人在知乎上發了個「影子中的第八 常 委」,就算寫得再好,我看完之後拍案叫絕,這個「贊同」我是不會點下去的。
不點贊會死啊。
二,
我為了這件事情發了兩個專欄,第一個發了之後覺得自己說得不好,又發了一個,在第二篇專欄里我這麼說過:
其實,很多騙子說的事情,我知道是真的——當然不是指騙子說的是真的,而是我知道這個世界上必然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廢話,當然是發生過,就算不是這個學校的這個老師被強姦,世界上幾十億人了,還怕找不出一個被學生輪姦的老師。
太陽底下無新事。
然後評論里很多人說了「還好不是真的,難過了一天」啥的。
我就想說了你們沒看全我說了啥么?
全世界每天,有無數的女人被拐賣,被強姦,被輪姦,被虐待,被殺,被賣,比這個純潔無瑕的老師慘得多的女性多得是(其實我看到那人答案里強調「她還是處女」的時候都笑出來了,處女情結這個按鈕真是好梗啊),這是常理,也許你平時不會想到,但是你想一下就會知道,這是現實。
然後有個人繪聲繪色說了個故事,你難過死了。
然後有個人說「這個故事不是他親身經歷的,但是世界上總有這個事的」,你突然鬆了口氣,不難過了?
感同身受是人類的優點,但是有時候也是缺點。
三,
經常有人拿新聞的客觀性說事,比如下面這張圖。
其實這次的事情也很類似,重點不是事情真假,而是怎麼說的。
我覺得很多說『這些事情發生過啊』,真的是太和稀泥了。
警察殺人也發生過啊。
醫生殺人也發生過啊。
其實我自己也和醫生吵過架啊。
那我去寫一篇『我來告訴你們,中國的醫生都不是救人,而是殺人的,比如我就遇到過這麼一件事情,在魔都排名第三的醫院……』我說的東西可靠不可靠?
我要是這麼寫的時候還自稱是個醫生,我可靠不可靠?
真相,說法不同,區別大了去了。
不要說啥「類似的事情發生過」或者「總能學到點東西」。
這樣釣魚文還能替天行道呢(有人覺得讓人交智商稅也是替天行道XD)。
四,
關於這個事情,想說的比較多,每一點都能說很多,所以我本來真不想回答,總結一下,慎用自己點贊的權利,慎用自己寶貴的感情,個例不能代表全體。
-
一、
真實事件,總有一種「荒謬感」,而且總是沒頭沒腦,不大可能有啥布局。
太多真實的故事,都是說半天,沒有結局,你到評論串中就會看到一堆人追問「然後呢?」
真實的世界,小市民的生活,哪有什麼結局?
編故事,不但有結局,還總離不開布局。尤其假故事的布局,最是噁心。
說故事這事,你總得有布局,才能產生「前後參照」的意義。
理由很簡單,只因說故事的人,總愛在故事中夾雜一定的道理,尤其是中國人。
中國文化,幾千年來信奉韓愈的「文以載道」四字,長久的浸淫,深入基因。
弄得後代子孫編起故事時,沒有深刻的意涵,總覺得故事不過關。
要讓故事有高度,就一定得有結構,結構,就是布局。
所以,有頭有尾,有起承轉合的真實故事,八成就是假的。
當然,不排除知乎上的專家,比如像我這種編劇多年的,
屁大的事,我也能布出局來,那就又得另當別論了。
上述這第一點,不是絕對論,但對一般的非專業人士,有一定的「可檢驗性」。
二、
一般人,不愛把同一件事拿來一直說一直說。
說多了,不說看官膩了,自己也沒勁,尤其在知乎這種地方,沒人給你稿酬不是?
沒有稿酬,就沒有強大的推動力。
所以,當你看到一個人,明明只要一個故事,就可以說明白、講清楚的事。
他要並列幾個故事,一個不夠,來兩、來三、來四。
這種文字,八成就是假的。
不說剛好「那麼多真實事件」全叫他一人碰上的機率是零。
就是真碰上了,也不會有人會在一個答案中,全部寫出來。
打字,說故事,畢竟得花不少工夫。
誰有那麼大的精神頭?
還有一種,像知乎上某個自稱是「前夜場女子」的傢伙。
整天把「我是夜場女子」的事拿出來說個沒完沒了。
一寫幾十上百個答案,每個答案都以「前夜場女子」作開場白。
這樣的人,也必假無疑。同樣的理由,說多了,你也會膩味不是?
我是搞電影電視的人,我寫東西,真的遇上胡攪蠻纏的評論鬼,
真沒招了,才會搬出專業來壓人。
不然,誰會整天把「影視行業、從業人員」掛在每個答案前頭?
會那樣作的人,一定不是「影視行業、從業人員」。
看個電影,寫兩句屁話,也要加一句「影視行業、從業人員」?
說個家庭問題,寫兩句屁話,也要加一句「結婚多少年,幾個孩子的爹」?
想想其中道理,你一定能明白,只有假貨,才要強調自己的真實性。
三、
是的,但凡假故事,定有一個特色:就是字裡行間,一直不停地「強調真實性」。
愈是假的故事,說的人愈愛強調真實性。
不停地把自己往故事裡裝,隔幾句,就要強調「我的親眼見聞」六字不行。
其實呢,說真事的人,真的說起悲傷的真實事件,你會看到一個冷冷的旁觀者。
說的人,好像是第三人稱一樣,淡淡地說自己的苦境。
他愈說的輕描淡寫,你愈看來難受。那才是真的。
假的狗屎玩意兒,招蠅引蛆,非要用盡筆法,弄到全部人看到吐,他不會收手。
所以,一個平常人,若沒有經過長年的寫作訓練(相對於 @張佳瑋 或我,靠寫字養家活口的),一定抓不準寫作的「度」。寫起東西來,總會犯病。
所謂的「素人作家」,常犯什麼病?
「失之於過」,也就是寫的收不住手,寫過頭了。
真正的文字工作者,最忌諱從頭到尾一直不停地推高潮。
一定要有起有落,有時還要故意把段落寫平淡來,不然再好的故事,也是禁不起閱讀的。
(從頭打到尾的,不是武打片,而是 a 片。)
偏偏一般人在編故事時,就愛聲嘶力竭,明明是假,硬要說成真的。
那種「說來滿頭汗」的努力,若能叫讀者一眼瞧出,則必然離真實遠矣。
煽情之輩多是無情之人。
自己經歷過的事,有切膚之痛,無論別人如何安慰都只能是冷暖自知。有誰會忍心將傷疤撕開,掀出血肉給一群無謂的看客們欣賞,並指著自己的傷口說,「你們看!你們看!」只為了賺他兩滴鱷魚的眼淚么?
人魚池的那個學生強姦老師的回答下有一個評論
@葉天雄
如果是真實的,請刪除其中的大量的細節描寫和情節鋪墊。
如果是虛構的,請刪除答案。
大部分寫手的故事對我們來說不論真假都無關痛癢,放在互聯網上,免費的,又不收你一毛錢。但我還是喜歡較真,不是因為故事本身,而是想知道自己為此所付出的情感是否值得。就比如判斷了 @人魚池所說的學生強姦老師的故事是假的,便覺得十分的憤怒,憤怒自己的憐憫、悲情被人無端的操縱,實在叫人噁心。
「情感本身沒有錯,新聞不是無情的。真正煽情的報道都是無情的人做的,他對這個人沒有感情,所以他要利用你、消費你。他要煽動,用你來當做一個工具。眼淚掉下來,立刻特寫推上去。這是無情的人才能做得出來的。」
-----柴靜
照我的理解,知乎並非是一個樹洞,也非朋友圈這樣的私密社區,而是一個分享知識的公共問答社區。在公共的場所大講特講自己的悲情往事還不匿名,無論如何會讓人感到別有用心抑或反感。對我來說,不論故事真假,倘若作者一再在文中使用催淚彈、煙幕彈,排比反問,各種手法一起亂入,我都會本能保持警惕,至少不會輕易點贊。
故事的真假可能並不重要,有時候假的故事卻有真的性情,有時候真的故事被片面截取也會與真實相差萬里。
重要的是故事裡的情感是否為真,在這一點上,凡是作者要硬用自己的文筆故作煽情的,都可以先打個叉叉。
韓寒評價五毛黨
他們的言語是沒有根基的,他們的高潮是沒有前戲的。
就這兩點,我覺得差不多可以識破七成的寫手了。
我的答案是:去看他的另一個回答。
為了讓故事精彩,作者難免要在故事裡放一些誇張的情節,為了說明它的可信性,有時還要說成是自己的親身經歷。這時候只要去翻看他的另一篇答案,就不難發現,他年紀輕輕,就在某某行業排名前三的企業實習過,認識業內精英人士;又在另一行業做出過很牛的業績。 這一篇文章里,他大學畢業幾年,還在歷練,另一篇裡面,他叫別人「小姑娘」。
「回歸常識」,讀讀以下三個鏈接,(好吧,他改名人魚池了)
你做過哪些空手套白狼的項目?其中的關鍵點有什麼?
如何看待「山東招遠麥當勞女子被毆致死」事件?
接觸人性陰暗面最多的是哪種職業?
老話說:偏信則暗,兼聽則明。
以前看過一篇對一個美國作家的專訪,具體名字我忘了。
記者問他,你覺得你寫的小說跟現實生活中你的經歷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這個作家想了一會兒,回答說:「小說中的事情必須是合情合理的」。
這跟真花和假花一個道理,真事一般比較假,不會迎合受眾的理解能力,讓人感覺不可信。
也不是完全不會迎合,但總會有個側重,就像會計目標分為——決策有用觀和受託責任觀。前一種是為了給自己企業管理決策看的,後一種是給投資人和公眾看的。
雖然真事也會迎合受眾,但主要是形式上的,一些東西還是為了表達準確,不得不放棄一些受眾的。而假的東西,完全是為了迎合最廣大受眾的認知能力的。
當然不排除那些精通真事特點的牛逼寫手,故意把假花也做得凋零,故意在複製粘貼的文字里加錯別字。一個答案是「在真實事件的基礎上改編」,另一個則是「帶有明顯傾向性」。能成熟點兒嗎?別總是用真啊假啊對啊錯啊這種小孩子邏輯來理解世界。
另外,作為一個寫推理小說的,我多說一句——推理是靠不住的,別試圖把它用到生活里去。
我大學的時候,有次集體去某女同學校外租的公寓喝酒打牌,某好事男撒尿的時候發現她家馬桶圈是翻開的,此女同學又是著名的有潔癖——我們八卦了一個多月她的地下男友究竟是誰,結果當天她只是為了迎接我們自己刷了馬桶而已。
你猜我上面說的這個故事是真的還是假的?我來寫寫段子,大家看看就好:
【正常版】
去年我就聽我女朋友跟我講,她弟弟的一個同學去一個妹子家好像是做家教還是怎麼的,居然跟14歲的蘿莉好上了,最後還把小蘿莉弄的懷上了。當時我還哈哈大笑,說「看他怎麼去德國骨科」
昨晚跟女友打電話,給她說黃段子的時候突然想起了這件往事……然後被告知:孩子已經生下來了,女方家長很中意那個男孩,等到年齡就結婚。我當時就為自己跟女友出去旅遊住一間房半夜起來玩dota AI的行為感到無比羞愧。
【段子版】
你認為現實生活中的女生都很純潔嗎?
錯了!那是電影電視劇給你的錯覺!真實生活中哪有那麼多純真少女?
就不說別的,我有一個哥們,人不算很帥,也不算很有錢,靠做家教就騙到了一個十四歲的女孩。
沒錯,你沒有看錯,就是十四歲!人家女孩可水靈了,家境也不錯。
你可能說:「女生早熟罷了」
但這不是關鍵,關鍵是他還把女孩搞懷孕了。
你可能說:「女孩父親還不得打死他呀?」
不好意思,你又錯了。孩子不僅生了下來,而且女方家長還很中意我哥們,說是等到了結婚年齡就結婚。
是不是很不合常理?
但事實就是這樣。
當然這件事情是事實,我只是用段子手的腔調模仿一下。我覺得段子有以下特徵:
1.開篇用各種違反常識或者博人眼球的話快速切入。【不這麼做抓不住輕度閱讀者的眼球】
2.引用事件從不說明白是誰,反倒是細枝末節補充了一大堆。【因為說明白是誰很可能出紕漏,補充細枝末節是為了自證真實】
3.使用自問自答手法,或者斷句極短,語氣強烈。【為了維持閱讀者的閱讀節奏不中斷,很多時候用這種方式快速銜接前後情節】
4.場景鏡頭感極強,一個故事分好幾個鏡頭,有給自己和其他人的特寫鏡頭,看起來很有代入感。比如你做過哪些空手套白狼的項目?其中的關鍵點有什麼?【我自己寫同人的時候都都不敢說能寫出這麼強的鏡頭感,更不用說是上知乎講事實了】
5.作為目的,一般得出的都是陰謀論、暗黑論等等結果。【因為人們都有一個好的預期,所以一個壞的結局是最好衝擊閱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手段】
當然,我只是業餘寫手,半路出家,最多寫了幾篇同人,大家見笑了。
2014.6.13早上被亮醒後補充:這是我歷次回答中獲得贊最多的一個。看來還是大家對匿名用戶感到有影響力。【笑】
再開個玩笑一下,基本所有的敘述傳奇的課本文章都能或多或少看作是段子。只不過那時候我們還小罷了。
其實不需要判斷,直接看中心思想。
是真事還是故事壓根不是重點,李松蔚反駁人魚池並不是他講故事的技巧不夠好,而是因為在內行人看來人魚池是在給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抹黑。同理我反對人魚池那個女高中老師的答案也不是因為他故事講的不夠好,而是因為言之無物,用天涯文騙贊並沒有回答任何問題,與灌水無異,敗壞知乎風氣。
而且要判斷也根本判斷不出來。
打個比方,我去年復活節在西班牙被偷了護照,然後在歐洲逾期居留了一個月,最後安然無恙回英國。過去這一年我把這個故事翻來覆去講了無數遍,
從兄弟間裝逼到泡妞到用這個故事打動HR,讓他相信我是一個聰明穩重見多識廣的人。剛開始整個情節還是九成真相一成改編,現在已經走遠了,我自己都記不清我跟小偷在地鐵站negotiation那段有多少是真事多少是我後來加上去的了。
誰是乾淨的,誰是骯髒的,我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桿秤。
可笑的是,明明就是髒的,卻還要努力為自己洗白,結果越洗越臟。故事就是故事,非得說成是真事,真的有點幼稚了。簡單來說,我覺得單從一篇文章上很難判斷。
基本上一個接受過一定程度訓練或喜歡寫東西的人,可以輕鬆寫出95%的人無法分辨真假的文章。
所以別想著判斷了,基本這很難。
我個人是盡量做到保持善良,但也要保持警惕,善良是說看答案的時候預設回答者是真誠的。保持警惕就是你可以贊同他的觀點,但謹慎展開和他的進一步接觸——當然如果你自己有虛榮心那就另說。我有個收藏夾,叫《死都不相信的故事》
目前裡面只有兩個答案,一個收藏於4個月前,一個是1個月前。
我一般輕易不質疑任何故事的真實性,因為我個人就經歷過很多稀奇古怪的在別人看來像是「編造」的事件。於是,我知道,人生就是充滿「驚喜」的。
但是,這兩個,我死也不信!!!!!!!!!!!經濟學上講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各個行業的經濟利潤都為零。因此每當你看到有人講某一個非壟斷行業里的人有多麼叼,有多少多少好處時,不妨想一想,要是真有他說的那麼叼,別人為什麼不去干這行
也來湊湊熱鬧。
寫個我常用的質疑3步走:
Step001、所描述的事情,是否符合最基本的邏輯。
從利益分配的角度能否解釋得通?
從人情世故的角度能否解釋得通?
Step002、如果上面的Step001沒法解釋得通(除非是錯到離譜),不要急著下結論,追問一下細節。
1、串時間鏈條:
7歲到14歲,我總共賺了70萬人民幣? - 人間 - 知乎專欄
yolfilm先生的這篇專欄中,有個詳細的串時間鏈條的截圖。
該時間鏈條的分析者為「胡金濤」,已經改名,從專欄的鏈接中點進去,顯示為 @劉侃山 。估計是改名了。
(原文下的評論區不知為何我點不開,查證不到)。
這種分析應該由質疑著來完成,連這一步都不肯做的質疑者,我其實很願意認為你是個噴子。
2、串數據鏈條:
通常就是數據真實性的考證。
這一點通常配合時間鏈條來做,看其數據是否處在一個可以進行合理解釋的區間。
如果有大量的難以解釋的數據,那麼,再繼續下一步的懷疑。
3、了解當事人的收入、職位和家庭成員情況(不要涉及到人名、公司名稱等過於具體的)。
通常人在相同的收入,差不多的職位級別時,決策的方式基本上不會相差太多。這是由於社會競爭結構所決定的,所以具有廣泛的可對比性。
年收入20萬和50萬,相差一個職位級別,這種情況下,2種人考慮事情的角度、決策模式、生活模式是很少有共同點的。
而家庭情況,則是影響決策方式的重要一環,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短期決策。
我們只需要根據其所處的社會等級結構中的通用特徵,就可以判斷出其所做出的決策是否嚴重低於其應有的水平。如果水平太low,那麼通常就是假的。
p.s.我特別反感那種直接就問對方什麼名字,在什麼公司工作的考證法。別人能寫的話,原文就可以寫出來了。不寫出來,就是不想讓人知道太隱私的東西。
作者這麼做,要麼是為了保護隱私,要麼就是扯蛋,這種邏輯沒錯。
但質疑者讓作者在隱私和自證清白中,二選一的要求,簡直就是無腦的耍流氓。
要是只會這種證偽法,我覺得還是別質疑了,我為你的智商感到同情。
Step003、如果上面的Step002還是沒法解釋得通,煩請參考上面串時間鏈條的質疑方式,務必邏輯清晰,別開口就噴。
質疑者,應該先把自己的邏輯思路表述出來,然後,根據作者的原文,攤開自己認為邏輯不通的地方。耐心等作者回復。
基本上,到這一步,事情應該就差不多得結束了。
通常,更願意互動的作者,能展示更多非具體隱私細節的作者,其真實性會高非常多。
最後:
1、質疑,更多的是考驗質疑者自身的思維水平,而不是考驗作者文章的真實性。
2、我甘願在質疑的過程中,讓自己看待事務的能力更進一步,而不是把自己降格成噴子。
3、如果作者能夠毫無破綻的進行欺騙,那麼,被這種水平的人欺騙了,並不丟人。
這個問題根本沒有意義。
首先你要明白一點:所有的答案,對你來說都是虛構的。
你如何去確定別人是否美化?是否扭曲了經過?對於他自己來說,他就是經歷過,他的記憶都變形了。你如何確定,這到底是不是事實?再回頭去把羅生門看一遍。
即便推到極致:你們看的A片,A文還少么?那麼你去想想第一次做愛的感受,哪怕和你想像的有一點相似?
反過來,你認為任何虛構的東西,荒謬的東西,在現實中都完全有可能存在,甚至有可能更加不合理。
不要去想什麼判斷的標準了。沒有標準。你的心告訴你是真的,那就是真的。你若不信,就是假的。
更新
首先我是處女座。
但有的同學比我有潔癖多了。
一個職業,容不得中傷污衊。
一個網站,容不得虛構編造。
彷彿一直活在純潔的處女地,那裡的人兒不拉屎,那裡人兒從不吹牛逼。
一直覺得互聯網就是現實世界的縮影。
我見過工作中為了中傷同事的謠言是怎麼起來的。
我見過喜歡吹牛逼的朋友是如何添油加醋甚至把第三方的故事用第一人稱講出來。
我是不是該向警察叔叔舉報他們?
見過假的,才知道真的是什麼樣。
就像經歷過惡才知道什麼是善。
其次,人都有自己的判斷力,對於不同的事,或高或低。不管判斷對錯,都自有價值。
看到虛構的故事,誤以為全部的真實就是那樣,於是按照這個路子踏進去,跌跟頭了。沒關係,爬起來自然會反思。
我不相信所有假的故事沒有一丁點真實的影子。
知乎提供了一個經驗、素材的堆積地,為什麼要讓它去承擔辨別真假,指明方向的責任呢?
有人編故事,也有眼尖的專業人士指出其中謬誤,各位看官看左看右,能有自己判斷的自然有自己判斷,不能有的,一千個「專業人士」也拉不回來。
這就好像知乎是一個曠野,有人用故事修了一條路,有人用經歷修了另一條路,愛怎麼走,是行者的事,可不要因為這條路是你修的,就非得讓人走你這條,跟別以詆毀甚至謾罵的態度攻擊另一條路(當然詆毀和辱罵也是一條路)。
說到這你可能會覺得我沒底線。
其實我還是有的,就是希望大家有一些基本共識,也就是秦暉所說的「共同的底線」。
可能只用一點就夠了:
別在互聯網上做你死我活的鬥爭。
然後你看著一個論點不順眼,請毫不吝嗇地拋出你認為正確的東西以及對方的錯誤,別臆測別人動機進行人身攻擊就好。
另外,對於如果JK羅琳自稱哈利波特是真實的,有小朋友看了就去騎掃帚跳樓,JK羅琳要不要負責的問題,我覺得很有意思,建議提出這個觀點的@李煒同學可以作為一個問題提出,我也想聽聽大家是怎麼個看法。
謝謝 @Fred Chen 和 @商容與 讓我第一次想要更新答案。
———————————————————————————————————————————
原文:
好可怕,忽然感覺每個人都是方舟子。
@yolfilm 是, @李松蔚是,斬釘截鐵說「@人魚池 不是寫手。」的匿名用戶也是。
大家好像陷入了無窮的質疑、反質疑,舉證、反舉證的死循環。
怎麼定義寫手?寫手和作家有哪些區別?寫手會給知乎帶來什麼影響?
這些問題都沒有定論的時候,知乎的氛圍就已經把「寫手」定了貶義,寫手=假=騙子,於是要一竿子打死。
在我記憶中,關於寫手的討論,是從質疑 @女巫無無 開始。雖然我並不喜歡此人的回答風格,正如 @yolfilm所說,逢篇必提自己前夜場女身份,但我並不否認她的回答的價值。她以一種夜場女子的代入感,給予了知友們新的視角。
但有的人眼裡容不得渣滓。
拿這幾天很火百萬年薪的人都是怎麼過日子的?舉例,下面回答說是優衣庫的軟文(當然我猜答者是逗樂,且隨後也補充了很精彩的回答。)好像對有的人來說,一篇文章有了具體品牌的提及,成了「軟文」之後,文章就沒有價值了。
就好像一個故事是所謂的寫手所寫之後,就沒有了價值。
JK羅琳沒騎過掃帚飛在天上,吳承恩沒有看到石頭裡蹦出猴子,但我覺得他們寫的都挺好的。
我相信要幹掉寫手和軟文的人本心也是好的,只是他們太擔心廣大讀者缺乏判斷,被假故事騙走了。
我記得希特勒上台時也是心挺好的,要帶領德意志民族走出經濟低谷,要在歐洲大陸一吐一戰失敗的晦氣。
你要警惕那些想要替你做主的人,他們會把你的腦子當內褲洗,同時還會加入漂白劑。———斯大林 · 馬希諾夫
回到這個問題
我以為題主本意是為了找到一種判斷故事是否基於真實經歷的方法。
存在這種方法,但沒有絕對正確的方法。
因為世界是概率事件的集合。
概率中有規律,通過規律可以對事情的概率大小做出自己判斷,但不保證絕對正確。
真事里有小概率,故事裡有大概率。
玩殺人遊戲,看到殺手、警察、平民都會說自己是好人,我真的無法判斷,玩了幾百局以後,更是無法判斷。經驗越多,越不敢妄下定論。
況且,所有的故事,不都是基於真實經歷么?只不過經歷的可能是二道販子的故事,回本溯源,一定能找到真實的影子。肥皂劇遠比不上真實的生活狗血。
造一把尺子就去度量所有人和事,以為自己就是上帝。
stay hungry,stay foolish.做個吃貨,做個傻逼,不是比洗別人腦子更快樂么?
藝術本來就是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啊,比如路邊正發生一起因爭執而出車禍的交通事故,大家都湊過去圍觀,先去的人和後去的人可能看到的也是不同的版本,寫了這件事的作者可能只是人群里的一個,又或者只是路過的時候道聽途說聽了個覺得適合寫進故事的版本,自己稍加潤色就用了。因為真實不真實和他沒太大關係。
知乎這麼多個人經歷的答案,你不可能一一去研究他的真假吧。如果某個故事恰好感動了你,或者讓你有所啟發,哪怕只是讓你笑了下,它是假的又何妨?努力去相信你願意相信的事情就好了。
囧,廢話好多,好像扯遠了。手機打字累不忍心刪除,默默地學習去了
真事像冰火,意外總比算計到的多。
段子像三國,上帝視角一開,犯錯誤的都是傻逼。
推薦閱讀:
※如何練習托福的口語和寫作?
※寫小說有哪些技巧?
※《遇見最美的宋詞》是否評分過高?
※如果讓你寫《大魚海棠》的劇本,你會如何改寫?
※如果用《自殺小隊》的風格拍一部中國古裝電影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