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總要不遠萬里回家過年?


中國人鄉關情結由來已久,儒家提倡「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統治階級希望將人口束縛在土地上,以保證生產力和維持社會秩序。人口頻繁流動,給檢括戶口帶來困難,隱性人口逃稅、逃避徭役,使國家蒙受損失。上千年漫長發酵,禮與法共同作用下,把鄉情烙印到民族文化基因里。提到中國人往往要提儒家精神,說儒就要說孝,回家過年是貫徹傳統孝道的行為代表,似乎是傳統文化賦予國人的責任,以示不忘本,作為對老人的尊重,或者還有平日歉疚的補償。

狐死首丘,向家是天性。

至於 考了多少分啊、相親任務、二胎阻擊戰云云,畢竟既然是年關,有個守關BOSS才正常吧。

每次回家都是場冒險,當然這話並非總是玩笑。

——————————————————— 故事 ————————————————————

公元860年,咸通元年,唐懿宗即位才一年。深冬,僻處西南的南詔(宋代時的大理國前身)入侵唐境,攻陷交趾,次年再克邕州(廣西南寧)。當時大唐帝國已然風燭殘年,藩鎮跋扈於外,宦官擅權於內,唐懿宗本人就是得宦官神策軍中尉王宗實矯詔扶立為帝的。內外交煎之下,懿宗游宴無度,首開擢升樂師為左威衛將軍(禁軍南衙十六衛之一)先河,藝術家領授軍銜這事固然是天朝傳統,可左威衛並不是什麼文工團,人家手上是有兵權的。又不是朝中無將才,而以戲子挂帥,足見荒唐。「咸通時代物情奢」,武宗會昌中興、宣宗大中之治苦心孤詣攢下點人品,到懿宗時揮霍一空。

邊疆,吐蕃雖落,南詔獨強。唐歷來在西南地區委任的長官普遍極端,要麼敗事有餘,要麼相當精悍。早在唐玄宗天寶年間,南詔尚稱臣於唐,兩國交好,共御吐蕃。時,新嗣位的南詔王閣邏鳳照例來華謁見都督府都督,攜眷屬過雲南。雲南太守張虔陀私下索賄,閣邏鳳不應。張虔陀懷恨,侮辱閣邏鳳妻子,並向朝廷誣謗閣邏鳳有反意,閣邏鳳大怒,興兵入寇,殺張虔陀。自此兩國反目,南詔改附吐蕃,吐蕃約為兄弟之邦,吐蕃兄,南詔弟。

平白無故給國家去了個強援,豎了個強敵。張虔陀一番倒行逆施,不但斷送兩國友好邦交,戰端一啟,幾百年間無數你我一般活生生的性命就葬送在殺伐里。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唐詔攻伐不斷,西南連年戰事,朝廷不得不全國抽調援軍增防。唐朝中後期有從外地調兵駐守本地的規定,尤其邊防重鎮,由各道府兵輪番承役。駐防有一定年限,屆時期滿回鄉,其他地區發兵交接。這樣減輕了邊境當地人民兵役負擔,同時避免武將專權。

863年,咸通四年。朝廷以邊患,募集徐泗地區兩千子弟兵赴援,其中八百人分戍桂林。徵兵入伍協議上約定,此去西南,服役三年可以回鄉,自有下一批新兵輪替。

徐州兵出了名的不服管教,尤其銀刀七軍,驕橫聞名天下:大約四十年前,節制徐州地區的武寧軍節度使王智興一手建立起兩千人精銳衛隊,號銀刀七軍,橫行軍里,只遵王智興一人號令。王智興調任後,歷任節度使多出身文官,不能彈壓這支精兵衛隊,反而屢遭銀刀軍凌犯。長官到任,如同被衛隊軟禁,舉動皆逃不出銀刀軍耳目,更遑論行使職權。

銀刀軍連續驅逐多屆節度使,朝廷意識到姑息下去終非了局。咸通三年,擢升正在戰場上鎮壓裘甫農民起義的浙東觀察使王式為武寧軍節度使。有別於前任們孤身赴任,王式手上忠武、昭義兩鎮雄兵尚未移交,銀刀軍不能近身。到任三天後,設宴犒勞隨征舊部,因為忠武、昭義兩軍本隸屬河南,要打道回府,這番宴飲是為餞別。銀刀軍暗喜,遂不設防。兩鎮軍衣不解甲,就從宴席上猝然發難,將銀刀七軍數千人聚而盡殲。

此事才過去不滿一年,朝野不免風聲鶴唳,對徐州兵另眼相待,特別甄選了以嚴酷著稱的崔彥曾帶著自己領導班子空降徐州觀察使,統御這伙駐桂林的徐州兵。軍內登時怨聲一片,然而離家千里,誰都打算著熬過三年安穩還鄉,唯有忍氣吞聲。邊庭節物與華異,桂林風土人情自然與徐泗迥然不同,時時提醒戍卒們這處絕非故土。枕戈待旦三年間,受盡領導苛責欺壓,終於盼到三年期滿,準備收拾行囊,領導命令下來了:……(省略若干理由)經研究決定,暫緩桂林戍兵撤防事宜,具體時間另行議定。

反正當我平時遇到假期取消時,心情是這樣的

以及這樣的

可以想見戍卒聞知朝廷出爾反爾的忿怒。然而或者震懾於幾年前發生在身邊的銀刀七軍慘案,或者平素在崔彥曾積威下,隱忍成了習慣。畢竟父母妻兒倚門倚閭,只盼平安歸來,除了妥協領命也沒別的辦法。長風蕭蕭,歸雁連連,這一熬又是三年。期間戍卒不斷懇求,請領導想辦法安排輪戍,早日替了咱們回家,領導但諾諾而已。三年期滿,軍中一根弦綳到了極處。領導們又要開會商議了,崔彥曾的班子算了一筆賬,倘若組織戍卒返鄉,千里迢迢,吃喝拉撒的,所需路費著實不菲,朝廷撥款向來不多,哪有這許多錢資給他們作盤纏?任職之前被告知徐州兵驕狂,但這六年下來,眼見傳說中的驕兵刀俎魚肉一樣,但憑宰割爾,哪裡有什麼脾氣,於是傳令不許,要求再留一年。是可忍,孰不可忍!泥人尚有火氣,何況昂藏男兒!戍卒暴怒,群起殺了監軍,共推糧料判官龐勛為首,拔營回家。

回家!

時868年,咸通九年,七月。

去你大爺的不放假!老子殺回去!

這已經是唐王朝第三次大規模兵變,前兩次都在戰亂期間。玄宗朝,安史之亂,長安失守,唐玄宗奔蜀,行至馬嵬驛,禁軍嘩變,圍御營請皇上殺楊國忠、楊玉環;德宗朝,四王一帝之亂,李希烈圍困襄城猛攻,德宗急調甘肅涇原軍赴襄城解圍。軍隊路經長安,大雨滂沱,軍卒泥濘跋涉,苦不堪言。而朝廷一無所賜,僅粗米鹹菜犒師。軍中忿怨「我們此去襄城九死一生,朝廷這般涼薄待遇,何必為其效死!」轉而攻打長安搶掠國庫。唐代幾次兵變,雖其中不免有人慫恿,主要還是作領導的苛待部屬,尤其本次徐州兵變。有唐一朝,外患實不足畏,偌大一個帝國最後分崩離析,完全是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說回桂林戍卒返鄉。八月,長安敕令下達,赦免其擅歸罪。桂林戍卒已抵湖南,領導層開會,認為當年銀刀七軍不過趕走了幾任節度使,尚不免全軍皆斬,咱們這罪狀豈不比銀刀軍大的多?朝廷安肯這樣息事寧人?眼下這道敕令,無非是緩兵之計,使這支無人管束的野兵安心,不四處劫掠擴大事態而已,等回到徐州,只怕旋即斫為醯醢。朝廷最能出爾反爾,又不是一次兩次了。戍卒們意識到必須武裝起來,乃自費購置兵甲,沿途各鎮未得朝廷征討令,本著獨善其身的主意也沒人出兵干預,居然一路無虞。

行至徐城,龐勛發表了徐城講話:「丈夫與其自投羅網,為天下笑,何如同心戮力、赴湯蹈火,豈徒脫禍,兼富貴可求!」走到當前這步,除了徹底造反,別無生路。坐鎮徐州的崔彥曾知道自己深為戍卒懷恨,分別發徐州、泗州、宿州兵迎擊,務要這支回家兵團不得生還。戍卒避開官軍主力,乘虛拿下宿州,開倉放糧,百姓聞知,遠近畢集,義軍擴充到數千人。官軍急來奪,當夜義軍乘船破城而出,官軍狼狽窮追,士卒皆未食,迨追及,飢疲不已。義軍伏千人於船中,其餘疾走奔逃,官軍見其散亂,縱兵追殺,船上伏兵突出,前軍翻身殺回,兩下夾攻,官軍大敗盡墨。從降兵口中得知徐州無備,於是龐勛揮軍北渡濉水,擊徐州,守軍聽聞宿州全軍覆沒,內外震恐,士氣沮喪。義軍臨城下,匕鬯不驚,得群眾支持,民眾自發相助攻城,不移時,城破,擒獲崔彥曾及其團隊,全部剖肚剜心,銼成粉碎,滅其族。

義軍終於重返故里。經此兩戰,越發得民心,至於父遣其子、妻勉其夫,將農具磨得尖利了競相投軍,聚攏逾萬人(《舊唐書》說五萬人)。這樣的場面簡直異象,開元盛世時,目睹徵兵的杜甫尚且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一派凄風苦雨。

龐勛覺得官軍實不足道,請人擬奏章照會長安,求賜節度使旌節,否則揮戈曳戟,直取皇城。倘若朝廷准允,詔令一下,反賊立時脫罪,成為官方承認的合法大吏。這種結果無疑是龐勛和麾下將士最渴求的理想。而且此前不乏藩鎮作亂,朝廷無力絞平,不得已姑息授命的例子。龐勛心中由是存了些希望,企盼丹墀上那位天下之主肯應允了這事——我又不要你的江山,又不要你的龍椅,只求一地安頓部屬家人。然而以往藩鎮抗命,擅自廢立長官者,莫不連結鄰道,或者勾結朝臣,請其代為關說。藩鎮彼此唇齒相依,利益關係千絲萬縷,今日你替我向朝廷爭取,明日朝廷為難你時,我自然作你強援回報。龐勛此時勢單力孤,一介反賊而已,哪有人肯替他說話?果然詔令傳下,僅是追責崔彥曾失職的貶官文件而已,一句不提龐勛招安要求。龐勛覺得恐怕是鬧騰的還不夠,朝廷不肯重視。於是囚禁敕使為人質,猛攻泗州。

泗州當江、淮之控,是唐廷錢糧輸送大動脈。唐王朝在安史之亂後,北方生產力受損嚴重,原本豐饒沃衍的河北河南落到藩鎮手中,賦稅難以保障,經濟大半賴於江淮供應。泗州得失,直接影響國庫收入。泗州刺史杜慆是史學巨著《通典》編撰者杜佑的孫子,此時嬰城固守,義軍急切不能攻下。這日杜慆在城內悶坐,聞報說故交辛讜至。辛讜將門之後,唐德宗曾為中唐宰相、武將作排名,辛讜的曾祖辛雲京高居第二。辛讜紹承門風,生平任俠重義,年屆五十,卻從沒憑門蔭領過一官半職。杜慆素知好友之能,當下延入。兩人論及眼前形勢,辛讜勸諭老友:「賊兵勢大,不如攜家人離城避之。」杜慆變色斥之:「安平享其祿位,危難棄其城池,無不為也!且人各有家,誰不愛之?我獨求生,何以安眾!誓與將士共死此城耳!」辛讜肅然起敬,願附驥效命,當時回家訣別親人,毅然從戎。路上但見難民扶老攜幼,奔涌如潮,有好心人見辛讜逆行,提醒說:「泗州在打仗!人皆往南逃,子獨向北,豈不是自投死路?」

辛讜不應,雖千萬人吾往矣。


泗州告急,長安方面終於坐不住了。詔,右金吾大將軍康承訓為義成節度使、徐州行營都招討使,神武大將軍王晏權為徐州北面行營招討使,羽林將軍戴可師為徐州南面行營招討使,大發諸道兵以隸三帥。同時,借兵沙陀、吐谷渾、韃靼、契苾等番邦胡族,組成中外聯軍,浩浩蕩蕩殺奔徐州。

大軍一時未到,泗州城越發岌岌可危,辛讜兩番突圍往洪澤求救於奉命支援的郭厚本。郭畏,躊躇不敢進。郭厚本麾下都尉袁公弁陰惻惻地說道:「反賊勢大,咱們自保都夠嗆,哪有功夫救旁人!」辛讜拔劍暴起,怒斥道:「賊百道攻城,陷在朝夕。公受詔救援而逗留不進,豈惟上負國恩!泗州失守,淮南不日盡入賊掌,你又焉能獨存!我先殺你這懦夫!」挺劍就刺,郭厚本趕忙抱住。辛讜自是每每回望泗州方向,痛哭流涕,三軍見之動容。郭厚本不堪這般,給了五百士卒,給之前還特意問這五百人願去打仗還是願意留下,心裡琢磨「哪有傻X願意跟你去送死,人家不肯去,別怪我不肯給」。何期士卒們天天看這個五十多的老頭哭哭啼啼,都動了惻隱之心,紛紛表示願往,辛讜跪倒叩謝士卒。於是引兵回師,城內早就望眼欲穿,兩下夾擊,義軍合圍被沖開缺口,援軍入城。

龐勛憂心於泗州久攻不克,不斷走馬換將,又加派精兵。不久後,部將王弘立逆擊於淮南,兩破官兵,奪下都梁城,生擒郭厚本、袁公弁。朝廷的招討使康承訓終於趕到,然而諸路兵馬未齊,康承訓兵少,不敢交鋒,退屯宋州自守。龐勛眼見官軍風風火火來了,又躲進宋州城蝸起來,尋思這幫酒囊飯袋不足為患,渾沒放在心上,於是繼續擴大地盤。先據淮口,掐斷了大唐帝國錢糧輸送命脈。自京杭大運河開通,成為溝通南北主要運漕。安史之亂時一度中斷,南方物資不得不繞遠路避開敵占區。這些路線往往崎嶇,水運陸運反覆切換,陸運依賴牛馬騾隊,草料就是一大筆開支,費時費力,運輸成本大大上漲,沿途損耗也增加。可見,龐勛斷淮口意義重大,同時也真正觸痛了朝廷利益。此外,沭陽、下蔡、烏江、巢縣,滁州、和州紛紛擊破。

正當義軍擴張至頂峰時,諸路官軍陸續就位。羽林將軍戴可師向淮南,杜審權向泗州,泰寧節度使曹翔取代王晏權出滕、沛。戴可師三萬兵馬,先輕鬆奪回了都梁,以為義軍烏合之眾,不堪一擊,遂守備鬆散。次日大霧,忽然殺聲震野,濃霧中,先前拿下都梁的王弘立捲土重來,戴可師宿醉未醒,單馬歪歪斜斜衝出城,立時被殺。官軍陣不成列,瞬間義軍搶進城裡,殺得三萬人僅存數百,器械、資糧、車馬全數被王弘立繳獲。斬戴可師首級,傳示徐州軍民。

義軍聲勢大震,繼任的徐州南面招討使令狐綯想出權宜的辦法,假說將為龐勛向朝廷申請節度使節鉞,請龐暫且息兵,龐勛同意,官軍得以喘息休整。時值年關,雙方罷兵,安靜的過了個年。


869年,唐懿宗咸通十年。官軍越聚越多,朝廷的加封授命遲遲不到,龐勛醒悟到作官的這幫人又在出爾反爾。此時義軍卻禍起蕭牆,等龐勛設計平定叛亂,派出去攻打壽州、海州兩路軍已悉數覆滅。泗州仍然攻不下來,牽制了義軍不少兵力。圍城良久,城內已然糧絕,堪堪將攻破時,浙西官軍支援攜糧而來。義軍鐵索橫江,攔擋官軍戰船。城內與援軍一在江頭,一在江尾,思君不見君,又無可奈何。又是老將辛讜請纓,領數十死士,駕著運鹽運米的船,硬是衝到鐵索處,兩岸箭如雨下,辛讜冒死砍斷鐵索,將援軍迎進城。

另一邊,官軍總指揮康承訓得胡族相助,尤其沙陀族首領朱邪赤心所部三千驍騎極其悍勇,龐勛視作勁敵。王弘立剛剛大破戴可師,願攜勝勢阻擊康承訓,龐勛准允。王弘立領兵三萬,夜襲官軍大寨,黎明時分已經四面圍定,進攻開始,王弘立與諸將領登高臨望,見官軍已入重圍,這場仗大概又是十拿九穩了。驀然,一彪軍從寨中強行突出,正是朱邪赤心,義軍竟攔阻不住。沙陀騎兵往複衝擊,義軍漸漸亂了,寨內主力俟機發難,義軍大敗,伏屍五十里,王弘立死命逃脫,僅以身免。康承訓乘勢直進,迫近徐州。事已至此,龐勛終於不再作招安打算,決意親自出馬。臨行前先砍了郭厚本手足。

遣王弘立取泗州以將功折罪,自己北上,解豐縣之圍。豐縣官軍聞知龐勛親臨,各種關於他恐怖的傳說紛紛演生出來,未戰先怯,自行潰退。參與圍泗州的王弘立遇到官軍強援,王戰死,指揮泗州攻堅的義軍將領吳迥退保徐城,泗州之圍七個月之久,始終沒能拿下,城內守軍因長期營養不良、缺乏睡眠,大批面容潰爛。義軍領地日蹙,龐勛深知,爭取轉圜餘地的關鍵在於能不能擊敗康承訓的主力軍,決定突襲柳子鎮。當時龐勛陣中不乏投降的官軍,消息不嚴,有降卒探得,逃往柳子鎮,將龐勛行軍計劃報知康承訓。官軍設伏以待,義軍大敗。朝廷各路兵馬並進,義軍城寨接連失守。

部下獻計,不如趁朝廷主力在此,繞道去取宋州、亳州,效仿圍魏救趙,待官軍回師時沿途伏擊,一鼔可破。形勢惡劣,龐勛別無良策,於是舍卻徐州根本之地,遠赴宋州亳州。然而既要繞過敵守備,又要謹慎行軍免遭中途阻截,何等困難。等抵達宋州城下,城防嚴密,難以速克。康承訓知悉,使朱邪赤心為前鋒,引軍來追。龐勛焦躁,打不下宋州,轉攻亳州,沙陀騎兵已至。龐勛糧少,不敢交鋒,往徐州撤退。但在此之前,義軍將領張玄稔叛變,與康承訓內外呼應,已獻了徐州,城內原桂林戍卒和親屬全數屠戮。龐勛無處可去,被迫在蘄縣迎戰康承訓,義軍累日輾轉疲乏至極,戰前未及飲食,近萬人戰死,余部大多投水自盡,降者十不滿一,龐勛陣亡。

義軍只剩濠州孤城,吳迥堅守不降。官軍死圍,吳迥從夏守到冬,城中糧絕,不得已吃人肉,絕望之下,吳迥突圍失敗全軍覆沒。

逝者此去千年,但這般壯懷激烈的返鄉壯舉實在值得書寫。他們像候鳥一樣循著家鄉指引的方向,衝破重重關卡,殺出一條血路,埋好戰友同袍屍骨,在朝廷重兵阻撓鎮壓下越打越堅韌。穿過修羅城、血與火,相扶相攜,同心戮力,浴血披靡,終於抵達故里。即使不免全軍盡墨,究竟死在家鄉左近的土地。這是一次自由意志聲嘶力竭的怒吼,唐王朝在這吼聲中頹塌了半壁江山。

《新唐書》論及唐亡原因時說,「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八百戍卒千里還鄉,一刀劃破專制嘴臉。十年後,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黃巢起義瘋狂補刀,大唐終於咽氣。因為不讓回家,亡了一個帝國。敦勸有關部門/機構——比如12306,以史為鑒,改弦更張,莫要處處同民意齟齬,多些便利,少點刁難。


附:龐勛起義形勢圖(來源:地之圖)、869年亞洲地圖(來源:追學網)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推薦鳳凰網的這個專題 春運何年告別「囧途」?


回家過年都是家裡逼的


中國文化的一個關鍵詞就是「自我貶抑」。比如「喝酒這麼傷身我還幹了,說明我多麼尊敬你」的酒桌文化、通過自損來取悅他人。過年回家這麼麻煩但大家年年樂此不彼,「自我貶抑」也在其中佔了不小份額。「正因為我回家這麼辛苦,越發顯得我愛家,是個重感情的人」。


因為那是我的「家」啊,別的地方只能叫「住的地方」。


因為沒有遷徙自由,不是所有人都能把家搬到工作的城市。如果可以搬到工作的城市就不用不遠萬里了,樓主的疑問就不存在了。
中國人要的是回家過年,不是不遠萬里。


不遠萬里和回家過年要分開看。

不遠萬里是因為很多人漂泊在外。一方面,便捷的現代交通工具允許人們在幾十小時內就到達萬里之外;另一方面,具體到我國,不平衡的區域經濟發展使得數億人口不得不外出務工。後者是形成春運大軍的主要原因,不消多說。

回家過年則是因為中國人注重親緣和家庭,合家團圓是最能觸動中國人內心中柔軟處的事情之一。這種情愫並不限於春節,王維重陽時就曾吟「每逢佳節倍思親」,而春節則分外強烈。漂久了人會累,回家過個年,喘口氣,來年整裝再發。家,不是房子、不是居住地,是每個人心中的根,此心安處是吾鄉,無可替代。很多親朋平日鮮有機會聯繫,唯有春節見一面,其中甚至包括爺爺奶奶這些至親,乃至於父母雙親。這裡說的合家團圓,不是父母子女的小家庭,而是整個大家庭,常見的是三代同堂,四世同堂也不少,我一個朋友家裡甚至五世同堂,太爺爺已經年過百歲,他下面還有侄子侄女,能夠把這麼大一家人聚到一起的機會,一年中就只有春節。


過年,回家,沒什麼特別矯情的原因,就是骨子裡認為故鄉在哪兒,家就在哪兒,靈魂就在哪兒。回家的路,雖有諸多不便,雖是短暫的停留,權當一場旅行,但這旅行意義非凡,可以親親故鄉泥土的芬芳。一年365天,回家一次,也就是讓靈魂守舍一次。
年將近,回家的心更迫切了。


1月24日,2016年春運正式開始。

每年的這天,都是千萬在外漂泊的人們的歸鄉日,無論彼時身在何處,前方多大的風雪險阻,無論過去的一年受了多少委屈、吃了多少苦,回家都是春節永恆的主題。

一如《鄉愁》里說: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而今,對我們來說,鄉愁是每年春運的火車票,一次次刷新網上的購票信息,甚至不惜刷超手機流量、連續排隊七八個小時,就是為了一張回家的車票。

一年365天,8760個小時,525600分鐘,31536000秒,沒有家,沒有親人陪伴,多少人在獨自奮鬥著,只為了年底回到家能給爸媽帶上一份像樣的禮物,給孩子買上一身漂亮的新衣,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覆。

「不回家不行嗎?」

「不行。」

過年之於每個中國人意味著回歸,回歸故里,回歸家庭,回歸內心。雖然在中國,過年也意味著身心疲憊:一個人帶著大包小包擠上好不容易買到票的綠皮車,沒有座就在角落裡站上十幾個小時,閉上眼睛聽到火車「轟隆隆」的聲音,彷彿下一刻就能見到親人朋友,嘴角不經意地上揚,動動肩膀繼續靠著鐵皮牆半醒半睡著;

回到家與親人擁抱,看著眼前的一切,感慨「終於到家了」,一刻也停不下來給家人紛發禮物,幫著爸媽張羅飯菜,一家人其樂融融,恍惚間你甚至覺得不真實;

親戚聚會時的互相寒暄,七大姑八大姨對你的連番圍堵,「有對象了嗎?什麼時候結婚?工資漲了多少?北京天氣怎麼樣?」這大概是你最頭疼的事情,和朋友抱怨,「回家煩心事一樣多!」於是上網查各種應對攻略,看著看著就忍不住笑了,看來每個人都遭遇過這些事,想來這些親戚也挺可愛的;

臨回公司前便是同窗聚會,每個人都穿的光鮮亮麗,生怕被比了下去。你一言他一語說起校園裡的那些年,誰喝多了說著說著就哭了;

好似心滿意足了,過年雖然累著煩心著,但也充實不似職場勾心鬥角。收拾行李準備返程,老媽進屋給你一條新的棉褲,一邊幫你收拾一邊說「別捨不得吃穿,一個人在外面對自己好點兒……」你嘴上應付似的答應著,卻不經意間看到她全白的髮根,什麼時候父母老了,你卻從沒有發現過,還是他們「隱藏」得太好,只為了讓你安心工作?

你才醒悟,折騰了一整個年,卻唯獨沒有陪陪父母。

一年365天,我們按小時過,爸媽按秒過,他們和我們一樣想要抓住時間,但我們抓住時間是去實踐夢想,他們是為了多些時間等我們回家。


不回家會被罵的


中國人在瑞士怎麼過年?

中國人在瑞士怎麼過年。使勁想了好幾天,這些年在瑞士都怎麼過得年,可是滿腦子都是從小到大在家過年的那些情景。我才發現,年,不是在哪過都叫過年,不是跟誰過都叫過年。

小時候過年的記憶里,媽媽永遠坐在靠窗的縫紉機前,年前多少天就開始,從早到晚,沒日沒夜的踩著縫紉機,嘎達嘎噠,嘎達嘎噠,給我和舅舅家的弟弟妹妹們做衣服。不管怎麼點燈熬油,一定會讓全家的孩子在新年那天穿上一身新衣服。

用深淺咖啡色的布頭拼出的小西服,下面一條小喇叭褲,褲子上縫著布制的小貓和小鹿。西服裡面穿上姥姥給做的花棉襖,脖子上圍一條粉紗巾,打上一個蝴蝶結,頭上一個發卡,上面同樣用紗巾系個蝴蝶結。到了初一就這麼打扮上,跟著媽媽出去串門。雖然自己日子過得緊巴,可是上誰家都拎著大包小裹的。

這就是媽媽。


和媽媽的每一個年都是在倒數

除夕的飯總是在姥姥家。一大家人圍著個大圓桌子包餃子,媽媽在廚房大汗淋漓的炒菜,廚房的大鐵鍋里是姥姥早早燉上的小雞蘑菇燉粉條。我和比我大一輪的老姨,每年都得為誰吃雞心眼斗一回。那時我們都還是孩子。

小學一年級時,媽媽在人大進修,我在京寄讀,除夕是在媽媽的老師家過的。一大家子人,歡聲笑語。電視上,郭頌老師正在唱歌,我突然嚎啕大哭起來。問我怎麼了,我說,你們倒是高興,知道我是什麼心情嗎?大人們就問,你是什麼心情啊。我說,我想我姥姥,我要回家。然後啊啊啊啊啊,繼續大哭。是啊,有誰知道我是什麼心情呢。

長大點了,就不怎麼願意跟著媽媽到處串門拜年了。要是期末考得不理想,就更是如此。但是媽媽就我這麼一個寶貝,到哪都現寶一樣的帶著我,我對此很是抗拒,卻敢怒而不敢言。也不喜歡因為壓歲錢,大人之間的推推搡搡。那些年過得有點彆扭。

要是能回到那時,不管媽媽走到哪,我都會高高興興的跟著;不管誰給壓歲錢,我都會高高興興的拿著。拿著這些壓歲錢,媽媽的生活應該也能輕鬆一點吧。如果是好意,欣然的接受,默默的感激,再慢慢找機會報答就好了,有什麼好彆扭的呢。

再長大點,就離開家了。念書的城市離家只有兩個小時的火車,近得似乎都不夠資格說想家。那個年齡,比起想家和家人,更多的時間是在想念遠方的戀人。

放了寒假也不想回家,在學校等著在更遠的地方讀書的他回來時,一起回家。早一天見到,一起多坐兩個小時的火車。過年,自然也不想在家呆著。盼著趕緊捱過初一到初五,好和天南海北回來的小夥伴們出去瘋,和一年只有兩個假期才能見面的他多呆一會。

那時還不懂得,當媽的想念孩子的苦和盼著孩子回家的那種心情。也沒意識到一件事,和小夥伴們一起的時間還長著呢,而和媽媽的每一個年都是在倒數。


家遠了,但和媽媽的心近了

畢了業,到了我心心嚮往的北京。離家遠了,卻變得開始有點戀家了。不自己嘗嘗生活的苦,怎麼知道家和媽的好呢。

工作第一年回家過年,把參加工作後幾個月攢的錢統統花光,給全家從老到小都買了禮物。給姥姥家換了一個29寸大彩電,電視送來那天,被節儉了一輩子的姥爺臭罵了一頓。

過年,我又開始跟著媽媽四處串門了,聽媽媽跟人家顯擺,我姑娘在北京的哪哪上班,這是她給我在北京買的啥啥。我甚至開始覺得,我所做的一切,唯一的目的,就是能讓我媽像這樣出去顯擺一下,而我一點都不介意。

每次過完年,從家走的時候,媽媽都要給我準備一大堆的土特產,讓我帶回北京送給同事領導,大概也希冀著,她那獨自在外的女兒能因此多得到一點關照和庇護吧。這份心情也是現在才終於明白了。


媽在,家就還在

再後來,從北京來到了瑞士。出國後,好幾年沒有回家,因為好像總有比回家更急著花錢和花時間的事情。 直到媽媽病重,我才忽然驚醒,自己在給很多事情的排序上面犯了多大的錯誤,於是每年都會想盡辦法回家過年。

媽媽過本命年,我給她織了一件紅色的毛背心,媽媽不管穿什麼衣服,外面都要套上這件紅背心,我感覺很慚愧,是不是我為她做的太少了,所以做的每一件事都顯得這麼珍貴。我開始在心裡拉單子,還有什麼想和媽媽一起做的事,還有什麼媽媽想和我一起做的事。然後帶著她看電影,逛商場,下館子,給她做我的拿手菜,對她撒嬌。

可是單子上的事剛開了個頭,媽媽就倒下了,而這一倒下就再也沒有起來。我織的紅背心並沒有像我期望的那樣為她驅災辟邪。

那一年的年,是在醫院過的,媽媽在病床上昏迷不醒。 媽媽的生日就在年前,我去買了一束她最喜歡的粉色康乃馨。回來的路上,一直都沒有哭的我,一個人在冰天雪地里大哭了一場。想著那可能是給媽媽過的最後一個生日和最後一個年。

媽媽奇蹟般的挺了過來。雖然喪失了一切活動能力,但是她有一口氣,我就有個媽。媽在,家就還在。

之後的這幾年,每逢春節回家,我就給保姆放假。剩下我和媽媽兩個人難得的獨處的一段時光。到了除夕,早上起來給媽媽喂葯,喂飯,然後洗頭,擦身,剪指甲。

都弄好了,就開始趴她耳朵上大聲喊話。我自己的高興事,鬧心事,寶寶的趣事,糗事;告訴她,她惦記的這個那個老師朋友我都代她去看過了;誰家的孩子結婚了,誰家的孫子上大學了……

有時說曹操,曹操就來了。媽媽不能串門了,還總是有人想著到我們家來串門。我奇怪也不奇怪,什麼樣的人交什麼樣的朋友。有的時候跟客人聊得高興,人走了才想起來,連杯水也沒給人倒。媽媽幸好躺那不知道,不然要怪我不懂待客之禮。

過年,即使只有我一個人,也會包點餃子,媽媽愛吃的酸菜餡,再拌個她愛吃的東北冷盤。

有一年過年,爐子上做著東西,我就睡著了,猛然醒來,發現廚房濃煙滾滾。大半夜的,開著門散煙,一個人裹著毯子,坐在大敞四開的家裡坐了半宿。想起小時候的冬天,媽媽也是這樣開著門,守著夜,等著爐子里的煙散盡了才敢睡覺。一夜又一夜,一年又一年。

媽媽總是跟我說,孩子,有你的地方就是媽媽的家。

而我想說,媽媽,有你的地方才是我的家。


因為那裡是家,因為那裡有最親、最愛的親人,所以即使是不遠萬里也要回去,思念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由心而發的想回去,不論在什麼時候,而春節更是給了我們一個有契機,有足夠的時間、理由、和情感,所以非常感謝有這種傳統節日。


family.
為了一張破卡N年回不了家的人路過.


因為,回家後 爹媽就不用這個樣子了

讓愛回家——一汽奔騰感人廣告


金窩銀窩不如家中狗窩,但在狗窩又不能賺錢養家,回家看一下吧,因為那樣,很多人會更加堅定地離開家鄉,走四方創天下。


我認為根源在於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要不然誰願意奔波萬里去外地上班、不願意呆在自己家裡。


因為那是家


一年的勞累辛苦,一年的付出,一年的成功需要在家這樣的地方去傾訴,把酒話桑麻。


我覺得是地理上經濟結構不均衡,經濟資源太集中,又因為戶口制度,無法拋棄老家的一切,所以打工者必須往返過年。


傳統


推薦閱讀:

有哪些酒有「喜慶」的感覺,適合節日飲用?

TAG:生活 | 習俗 | 春節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