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口脫險》為什麼被認為是經典影片?

這個題目有點為抗日神劇辯解的嫌疑,強調下,從來不看抗日神劇,也欣賞不了《舉起手來》這種電影。

問題是,一直覺得《虎口脫險》就是挺一般一喜劇電影(對比下劉別謙的《你逃我也逃》),加上YY成分多了點,一直欣賞不來啊。


因為這部片子是一部徹徹底底的喜劇片,而不是法國」抗戰片「。它諷刺的是戰爭,而不是」德國鬼子「。大家可以注意到影片接近結尾的一個細節:德國人錯誤而搞笑的將自己人的偵察機擊落了,接下來影片畫面並不是飛機墜毀爆炸」大快人心「的橋段,而是在下一個畫面中獨具匠心的在遠景里」不經意「的拍到了一個降落傘緩緩下降的畫面,自然的交代出德國飛行員成功跳傘逃生。 對於影片人物編排而言德軍飛行員最多只算個」路人甲「,但真正的喜劇是沒有死亡的,是不會用」敵人「的暴斃來換取觀眾的笑聲的,哪怕只是一個」路人甲「。

話說記得我上一次看這部片子的時候還是讀中學,現在我都35+了。前兩天我在電影頻道上偶然看見重播,很多情節都記不清了,但是我卻還是一直在等待著影片的結束,無比期待重溫飛行員跳傘的畫面。因為我一直認為,這個畫面絕對是法國人喜劇精神的完美體現。


前幾天看了這部無數次的法國經典喜劇,讓我想起來查找這位心目中最美的法國女演員的現狀,可惜的是2014年底,因病去世了,而就在這一年的夏天我第一次去了法國,如果下次再去的話,我會在她的墓碑前獻上自己的尊敬。


因為布爾維爾和路易·德菲奈斯這兩位喜劇大師。
名人效應是很厲害的,而且他們的演技確實登峰造極。相信這部電影如果沒有這兩人的話評價絕不會這麼高。

還有,既然題主提到抗日劇,我還是想說兩句,(即使你說這話題和此無關)
和抗日劇比?現在的抗日劇如果有一個敢打出「搞笑劇」的名頭上映,那不管是手撕鬼子還是北京打到呼和浩特的子彈,還是新四軍手裡的的AK47,還是轉管機槍上摩托掃鬼子,現代複合弓殺鬼子都可以接受,因為那是搞笑劇的範疇內的,是可以接受的元素,但你問上面能過審嗎?底下看這些神劇的腦殘們能接受喜愛的抗戰史被打上「搞笑劇」的標籤嗎?(即使平時看的就是這些東西,只不過少了個名頭。)
《虎口脫險》的定義就是搞笑劇,與抗戰劇的定義是分開的,你讓他們在《兄弟連》里加入那些混賬表演的鏡頭,人家國民絕對不認賬。可惜我們國家的觀眾總是在奇怪的小地方挑毛病,殊不知自己已經在大方向錯得一塌糊塗,再怎麼錙銖必較都是無用功。


喜劇對本土化的要求很高,熟悉的語言(方言)、熟悉的文化背景,

觀眾馬上心領神會,笑的前仰後合。

但對於外國的喜劇電影來說,觀眾要看完字幕才明白劇情。

這個語言的障礙,會讓喜劇效果打折扣嗎?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如果是結構型的喜劇,人物有著清晰的故事線,觀眾跟著情節走,

喜劇效果是結構里的衝突,自然而然生成的,笑果幾乎不會打折扣。

但如果喜劇效果靠的是台詞,則會繞一些理解層面的彎,效果會打折扣。

有人會說,我們看美劇《生活大爆炸》、《破產姐妹》一樣笑的合不攏嘴啊。

這個很簡單,你把罐頭笑聲去掉再看一遍,就知道區別了。

還有人會說《摩登家庭》沒有罐頭笑聲啊,

而這正是《摩登家庭》高級的地方——它的搞笑靠的不是台詞。

那麼,把台詞重新配音會怎麼樣?

答案是笑果的折扣會更多!

因為配音本身就是對原汁原味的破壞。

很多譯製片的配音,普通話說的字正腔圓,節奏流暢,唯獨缺少了聲音的個性。

不過這裡面也有例外,

比如石班瑜對周星馳的配音,絕對是加分的,甚至完全提升了電影的喜劇氣質。

不懂粵語的人,應該不會覺得原版周星馳電影有多搞笑,甚至完全get不到笑點。

但石班瑜的配音,語速快,情緒准,尤其那標誌性的笑聲,讓內地觀眾看的那叫一個痛快。

所以說,石班瑜的配音很大程度上強化了周星馳喜劇形象。

《虎口脫險》的經典,也是這個道理。

從電影角度,《虎口脫險》配得上經典二字。

但如果內地觀眾只能看到原音版,它也只能是一個比較小眾的喜劇電影(畢竟是60年代的作品)。

幸運的是,上海電影譯制廠的配音前輩們,對這部電影進行了本土化改良。

屏幕上是外國人的面孔,聽上去卻感覺特別親切。

交流的方式、語氣、節奏都是觀眾熟悉的感覺。

而且,還有「英國人可真哏兒」這樣的神來之筆。

好萊塢是有《to be or not to be》等一大批優秀喜劇,

但在很多中國觀眾心目中,都沒有《虎口脫險》經典。

原因大抵如此。


難得有一部只看國語配音的外國電影,上譯老一輩配音演員的經典作品,不管過多少年再看都好看


法國式的輕喜劇風格,法國人一定很有共鳴,有代入感,但顯然中國人的接受度不是很高,但總算在那個資訊匱乏的年代,這部電影在中國的地位還可以。要知道這片子在法國國內的票房非常高,高居頭名幾十年,直到《泰坦尼克》的出現才打破了它在法國國內的票房紀錄。片中的德國人並非蠢得一塌糊塗,而其中的幾個主角也並非飛檐走壁無所不能的特工式英雄,但就是憑著小人物的小智慧,機靈的逃脫各種危險。這一點與天朝抗日神劇是完全不同的。片中各色不同人物巧妙的被「跳傘」這個情節聯繫到了一起。居中油漆匠、樂隊指揮、布偶戲演員、德國軍隊、修道院、酒販子、旅店老闆娘等各種設定的角色在平時是沒有交集的,他們之所以機緣湊巧碰到一起就是因為幾個跳傘的英國空軍,把一些不同職業的角色串了起來。不同的職業背景產生的碰撞自然難免驢唇不對馬嘴,產生出強烈但又合理的喜劇效果。幾個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遭遇,所以電影中途是幾條敘事線並行的,每條線的效果又各個不同,最終又在結尾處幾條線又合併到了一起。很難說電影到了哪裡算是高潮,因為從頭到尾一直有喜劇效果。按我們國人的理解,故事一定要有高潮然後結尾,那就只能說是大家凳上滑翔機那一段,既是高潮又是結尾。故事當然要大團圓。劇中並沒有血腥殘酷的場面,但人人都能感到,戰爭不是好玩兒的。在這種不好玩兒的大環境下,法國人的日子過得並不輕鬆,但他們一直保持著輕鬆幽默的心態,這才是電影最大的風格所在。


就本問題來說
因為他就是一部很好很精彩的喜劇啊

至於哪裡精彩,那是另外的問題了,就事論事來講,上面那句話已經夠了


看了評分才看的,但是講真,我並不覺得有多好。


經典就是10年沒看了吧 依然記得
土耳其浴室鴛鴦茶片段
指揮家劇院逃跑幕間休息
扔南瓜砸只會看線直行的德軍
狗跑了油漆匠要買各種刷子片段
麥金托什扮女人片段
以及女主角的乾淨又純結的眼神


最近看了很多以二戰納粹為題材的電影,終於看到這部以幽默輕鬆為基調的電影。這部電影雖然是很多年前拍攝的,技術當然比不上現代,但我較為欣賞本片的是幽默台詞設計和人物特點突出。至於緊張感方面,片子一開始德軍抓捕4個英國空軍的那段還讓我覺得挺好的,但越到後面緊張感營造得越來越差。後面的情節沒有前面的有趣緊湊,結局勝利的方式也強差人意,為什麼偵察機被擊落後救不再繼續射擊英軍的滑翔機了呢?可以說結局這種方式設計得有些漏洞吧(可能是本人過於嚴謹),也缺乏新意(或許這片子在當時來說是極具創意的)

這部片子講述的是兩個法國平民幫助三名英國士兵逃脫的故事,最初登場的是英國士兵,但看到後面,便會發覺這兩名法國平民才是主角:油漆匠和指揮家。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油漆匠自己也提到:一開始是借鞋,然後是換單車,後來是騎在頭上。指揮家似乎一直在欺負油漆匠,但當油漆匠想要放棄回巴黎時,指揮家卻又是激勵著他。他們的關係也可以說是難兄難弟。正因為有這對活寶,幽默點才能慢慢,最經典的莫過於睡錯房間那段了

另外,我很驚訝地發現當警局著火後,德國高官想要抓捕人卻發現所有人都帶了放毒面罩,這不就是跟《LEON》中男主逃出大廈的方法一樣嗎?

總之,本片是學習幽默台詞設計和抓捕情節的經典之作,可惜就在情節略缺緊湊緊張和略顯幼稚。

PS:最近在看《救貓咪之電影編劇寶典》,個人認為本片屬於「麻煩傢伙型」和「夥伴之情型」,求有識之士判斷下我這樣歸類是否正確,真心感謝!


我兒子八歲,從七歲第一次看這片子到現在已經看了三四遍,每次看都很歡樂,五十年前拍的能讓一中國05後小屁孩不停想著看的電影,您說是不是經典?我們那些抗日劇抗日電影,只能呵呵


它很經典,製作在當時來看也是精良的
然而其實它和《舉起手來》是同等檔次的影片
很少有人敢說自己是嚴肅臉看完潘長江的
同理,《虎口脫險》當然會給觀眾帶來歡樂
至於為什麼我認為它檔次不夠呢
一部佳片,會用貶低敵人的方式抬高自己嗎
誇張、巧合乃至於荒誕可以表達喜劇精神
可作為一部涉及侵略戰爭的影片
無下限的貶低對手真的只是為了所謂的喜劇精神而不是所謂的阿Q心態嗎
《虎口脫險》是一部有水準的喜劇電影,但如果像我乎最近那篇文章所說是最偉大的喜劇片
那就真沒有啥可討論的了
很顯然,有這種心態的人一定是立於不敗之地的


裡面的主題音樂叫&<鴛鴦茶&>, 英文原名是&, 你想一想就能感受到翻譯的巧妙了,我記得當時看一個對上譯廠的訪談,裡面有說道他們想了很久要怎麼翻譯怎麼配音的巧妙


經典也不一定就是佳片啊,經典和它出現的那個時代是有很大關係的。


其實虎口脫險和舉起手來我都看過不少遍,畢竟兩部片子都是各電視頻道影視檔放映的常客。當然近幾年似乎很少播放了。

我沒有能力做影視的專業分析,只想從自身角度對比一下。如果回憶兩部片子的幽默情節,虎口脫險我能馬上想起浴室鴛鴦茶、客店騎凳子、半夜睡錯房、南瓜砸追兵、對眼打飛機等不少片段。而舉起手來,有印象的是潘長江鬼子吞蛤蟆和騎豬吧。

所以我覺得喜劇經典就在於,它的幽默是情節性的,能使人至少保持好奇和快樂心情持續觀看幾分鐘以上的喜劇片段,而且這種設計巧妙的片段在劇情中多處出現,支撐起整部作品的整體喜劇效果。而普通喜劇,幽默可樂之處往往只停留幾秒鐘過於碎片化。


95後


記得有一期非誠勿擾,來了一位男嘉賓,30歲左右,聊到電影,問現場女嘉賓有沒有看過虎口脫險這部喜劇的,我本以為這麼著名的電影一定會很多人看過,沒想到大家搖頭,沒有一個人舉手。然後主持人和情感嘉賓黃磊打開了話匣子般談了起來,說這部電影對於他們來說很有意義,, 最後男嘉賓也很失望,獨自離開。


看完沒什麼波動,可能是我不懂欣賞吧,可我還是不明白,為什麼對於虎口脫險和舉起手來這2部電影的態度差別那麼大,有那麼大差距嗎?豆瓣一個8.9一個6.3。


我小時候唯一記得的法國電影就是我爸說的「鬥雞眼打飛機」

你怎麼看


夠幽默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金凱瑞?
《家有兒女》有什麼細思極恐的細節?
有什麼特別【搞笑的國產華語電影】?
幽默和逗比的區別是什麼?
方言為什麼有時能起到喜劇效果?

TAG:電影 | 喜劇 | 虎口脫險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