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陳冠希的紀錄片《觸手可及》?

很感謝幫我添加紀錄片鏈接的人們 可我真的不想再看見有某公司的水軍刻意在問題上做文章打廣告 請自重

觸手可及 | 一部關於陳冠希的紀錄片(第1集):嘻哈生意

觸手可及 | 一部關於陳冠希的紀錄片(第2集):回到原點

觸手可及 | 一部關於陳冠希的紀錄片(第3集):成為陳冠希


2007年,我站在學校的操場上,身上穿著荊棘,下半身的長壽牛王褲襠快拖到地上,腳上的死亡之吻閃閃發光,在大多數學生還以穿阿迪達斯和nike為王的時代,一身CLOT的我覺得我自己就是整個學校的潮流教父。

荊棘

長壽

死亡之吻


所謂穿上龍袍也不像太子,我雖然因為自己從小就另闢蹊徑的性格知道了CLOT,但是我畢竟不是那個老天賞飯吃的陳冠希。毫無疑問,陳冠希就是那時候我和一幫朋友心中的時尚ICON,我們瘋狂的買clot所有款式的A貨,在鏡子前翹首弄姿擺各種pose模仿他,甚至從來不會粵語的我,居然還tm把《戰爭》唱得比誰還溜,我可以模仿陳冠希說著拗口的普通話,我可以學他一樣左搖右晃的走路,可以學他永遠who the hell you are的態度,雖然我始終成不了陳冠希。

因為陳冠希穿過,所以我們通過各種渠道從德國買回的正品birkenstock


但是毫無疑問,陳冠希是我以及很多人開始接觸潮流文化和街頭文化的啟蒙導師。除了完成一個屌絲學生向潮流達人的身份演變,我們開始三五成群的在街頭聚集,接觸西岸HIP HOP和匪幫音樂,開始玩滑板、BMX、攀爬、塗鴉等街頭運動,開始聽聞來自日本里原宿的各種大神——藤原浩、倉石一樹、中村世紀、NIGO......開始張口閉口Mastermind、VISVIM、numbernine、fragment、neighborhood.......對於當時年少的我們來說,這些就是我們吹噓自己,鄙視別人的資本,也是在求同不存異的成長環境中我們可以和別人劃清界限的唯一資本。


2008年,艷照門事件爆發,一時間陳冠希從全民偶像墜落地獄,所有人都對他呲之以鼻。而對於已經被街頭文化「荼毒」的我們,艷照門事件恰恰讓冠希哥封神,我們沉醉於那些我們認為代表著街頭文化的生活方式——極限運動、粗口、軟性毒品、煙酒和女人。當所有人對著張柏芝的照片一邊擼管一邊罵陳冠希時,我們只會說:this is fucking cool,man。


青春彈指一揮,轉瞬即逝。陳冠希離開了中國,我們也慢慢長大,不再像是無腦的少年,每天肆意揮霍著自己過剩的荷爾蒙。我們開始接受高等教育,或者因為荒廢學業無奈地提前走進社會,開始接受主義的訓導和規則的教誨。我們開始學會接受主流價值觀和普世價值觀,我們開始反思自己的荒誕與不羈,我們開始理性的面對自己的生活和未來,開始試圖勸服自己和世界和解——接受一份穩定的工作,接受一份安排好的生活,接受一份微薄但足以糊口的薪水,接受一成不變但是未來可期的生活。我們剪去雜亂的頭髮,修得整整齊齊,脫下牛仔褲和T恤,穿上襯衣和皮鞋,甚至看到那些標新立異的小孩,還會報以輕笑——好像忘了幾年以前我們也像這些傻屌一樣。


這很正確,人類的幸福來自於穩定和可控。只是很奇怪,每一個正確生活的正常人,似乎都不是那麼快樂。他們總在抱怨,他們總在懷念,他們總說如果可以回到過去就好了,我會怎樣怎樣......問他:如果放棄現在回到過去的生活,你願意嗎?十個有九個都會說願意,但是前提是他知道這不可能發生。


我認為之所以人會懷念過去,無非是懷念過去的那個驕傲的自己。只是不知不覺間,我們快忘了,自己曾經對待生活和世界的態度。

然而,7年之後,陳冠希回來了。用一個紀錄片的形式,在社交網路掀起一陣颶風。VICE推出三集連播紀錄片《觸手可及》,一共一個多小時的短片,已經擁有超過1000萬的點擊量。他還是那麼屌的告訴你他的答案: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我什麼都不改變。


卑微的屌絲們羞愧的無地自容,只能流著淚說:看到你還是這麼屌,我就放心了。


7年之後再回來,一切都變了,陳冠希變老了,中國人不拍片子不用相機了,看片子也不用電腦了,中國人的性觀念越來越開放,明星吸毒出軌一抓一大把,陳冠希7年前犯天下之大不違的事兒好像不再是事兒了。7年前陳冠希說退出香港娛樂圈,indefinitely。7年後,他說「我是中國人,我的未來在中國。」

然而不變的是鏡頭裡展現的那個真實的陳冠希,依然屌的無邊無界。

事實上,陳冠希有他屌的資本,在世俗的偏見眼光之外,他有太多沒有被看到的光芒:除了早已用無數作品證明的演技之外,他的音樂一直被低估。

當年離開英皇娛樂之後,陳冠希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HIP HOP音樂,客觀的說,近些年這些由他自己主導的專輯或EP《confusion》、《三角度》、《幾點》、《super brohers》均可算是中國hip hop音樂的頂尖之作。陳冠希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合作的都是國內HIP HOP界的大牛,糅合多種音樂風格,無論是電子編曲還是純HIP HOP音樂都令人賞心悅目。


無數人看完紀錄片才去聽他的音樂,驚呼:原來陳冠希的音樂這麼屌!

這時候我們開始拋卻偏見去重新審視陳冠希這個人:他年少成名,卻又在最巔峰時遭遇重大挫折,被萬人唾罵。他退出娛樂圈頭也不回,遠走美國,他不再做人們眼中的所謂明星,他成了一個只想掙點錢的潮牌老闆。他開始潛心做自己喜歡的音樂,經營自己的生意,我們這才發現,原來他的音樂這麼牛逼,我們這才發現,如果沒有他的CLOT和juice,中國的潮流文化直到現在仍然是一篇空白,我們這才發現,他依然是那個Fuck it,I"ll show you的陳冠希。

和往常一樣,網路上的聲音立即分成了兩派:一派跪舔冠希,一派質疑這是一次商業炒作,為冠希復出鋪路。然而是與不是是否真的那麼重要?我們只需要知道的是,以他的身價條件,他原本可以走一條更一帆風順的路。但是他沒有在艷照門之後哭著道歉然後又繼續招搖撞騙,他沒有在經濟公司為他安排好一切之後放棄自己的堅持,他沒有在飽受罵名中放棄自己的潮流品牌。他為了追求自己想要生活,他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但是他卻咬緊牙關不說後悔並樂觀的面對未來

而且依然保持驕傲

生活的態度?這不就是嗎?經歷過多少挫折,都可以從頭再來,犯過多少錯誤,都可以倔犟的不說後悔,然後驕傲的告訴那些看不起你的人:I dont give a shit。樂觀的面對自己的生活,知足常樂,遵從內心,不忘初心。這個世界上唯一的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我們永遠不可能像陳冠希一樣屌,但也許我們可以做一個更屌的自己。


還是和『艷照門』事件出來的時候一樣,網民依然那麼容易被煽動。

酷斃了,碉堡了,偶像,男神。

陳冠希彷彿一夜之間又扳回了不計其數的認同。

與瞬間點燃的狂熱對立的,是對於陳冠希『天生的』斜視——這一切都讓人飄在雲端,不落實處。

但是在中國,紀錄片、宣傳片、真人秀、廣告,當觀眾再也無法準確地分辨這些媒體,當媒體再也無法清晰地代表權威與正義,我們在對事情做出評判時,理應更慎重一些。

直接討論幾個大家關心的問題吧。

1、《觸手可及》這組紀錄片出發點是否在於為陳冠希洗白?
——不是。

稍微對鏡頭語言有點概念的朋友都知道,特寫鏡頭煽情,中全景鏡頭客觀(因為會造成一些距離感)。《觸手可及》三集紀錄片中對陳冠希的特寫鏡頭集中在訪談的中部和尾部,另外就是在開車時有些近景,其餘敘述都盡量採取展示鏡頭。

一般我們所謂的『洗白』往往有混淆視聽、引導輿論的意味。從事紀錄片的工作者常希望自己的作品視角上可以盡量客觀,思考上盡量具有啟發性,以便留給觀眾更多思考的空間。很顯然,《觸手可及》的創作人員在創作手法上希望呈現更客觀、更可信的陳冠希。

但是這並不等同著《觸手可及》的表達完全客觀中立,一個有表達的紀錄片絕對不可能掙脫創作者的主觀認識。VICE這三集片子要傳達的意旨很清晰:陳冠希是一個很酷的人,陳冠希是一個普通人,普通人也可以很酷。

之所以大家看完會對陳冠希好感大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創作者自身對陳冠希的認同和理解, 並且擁有恰如其分的表達能力。

2、VICE製作《觸手可及》的出發點是什麼?
——搞點大新聞。

唔,我沒有開玩笑。VICE不是一家慈善機構,相反他們一直在探索著非常新潮的商業模式,並且很成功。我之前曾經簡單分析過VICE與Buzzfeed的『原生廣告』(鏈接:Buzzfeed 和 VICE 等媒體推行的「原生廣告」有什麼值得借鑒之處? - 過兒的回答)。對於一家商業媒體來說,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們的行為背後有商業目的。

陳冠希近十年來,一直都非常有話題性,這倒並不見得是因為大眾真的很了解他本人,而是『艷照門』事件的火熱正好與中國第一、第二代互聯網網民的成長與成熟有著一定程度的重合,明星效益強化了這件事的影響,而真正造成如此巨大轟動的原因確是『飛速的傳播』。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認為,艷照門事件的爆炸,是中國互聯網作為一隻剛出生的雄獅的第一次試吼。

不過我相信VICE做《觸手可及》並非沖著錢來的。誰都知道,陳冠希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和鮮明妖嬈的個性在大眾心中是一個符號性的存在,這很正常,明星往往都有這樣的身份特徵。不同的是,VICE在描摹陳冠希的時候,搭建了一個文化,不管你說這個文化是嘻哈也好,叛逆也好,瘋狂也好,總之它拒絕『循規蹈矩』,拒絕『被世俗的眼光判刑』。

又恰恰好,陳冠希hold得住。

這就是有智慧的品牌。當你吃一個甜筒,會不經意把甜筒外面的脆皮一起吃下去——當你讚美一個由VICE製作的關於陳冠希的紀錄片,你也在讚美VICE。一樣的道理。

3、陳冠希為什麼要接受VICE的拍攝?《觸手可及》中陳冠希呈現的他自己真實性有多高?
——因為不服。真實性比你們所看到的明星訪談一定要高。

關於『艷照門』事件相信近十年的沉澱過去,大家都有了更加理性的判斷:艷照流出,陳冠希對於當事人(被暴露的女性)有所虧欠,但是他沒有殺人,他有權利在當事人同意、不違反法律的情況下拍攝他想拍的照片。

公眾的窺探與公眾的譴責有時候像發脾氣的女朋友一樣理直氣壯得讓人毛骨悚然。

陳冠希作為公眾人物進行了道歉,但他不服。

沉默呵,沉默。不再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七八年來,陳冠希做自己的服裝,做自己的音樂,去各種城市與他的粉絲見面,在社交網站上宣傳他的作品。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比以前還要努力十倍。

我相信這不是煽情的語言,而是對於事實的陳述。這就好像為什麼馬雲不管說什麼話,喬布斯不管說什麼話都會有擁躉一樣——他們的生命經歷支撐著他們的發言,對於你是雞湯,但是我手中的確有勺子。這個勺子就是我所經歷的一切苦難。

我覺得真的用心的話,有一個細節對於陳冠希在這組紀錄片中的表現的真實性,具有非常有力的論證。

——那就是陳冠希沒有鏡頭感。一個可以無視鏡頭的人,即使是演,觀眾也有理由相信那種情感或者情緒的真實。(情感的真實度畢竟沒法用精確的科學指標衡量)

我知道我知道,陳冠希看起來老了一些,但依然很帥,怎麼可以說他沒有鏡頭感呢。

我所謂的陳冠希沒有鏡頭感,是說他在房間中接受採訪的時候(尤其第一集),有非常明顯的左顧右盼的動作,對於鏡頭非常陌生。而打開任何明星的訪談,他們不管說什麼,都一定會看向鏡頭。這種區別,我想大概就是陳冠希這個符號的獨特性所在吧。

4、我們可以從《觸手可及》中獲得什麼?

我覺得這個問題每個看完紀錄片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隨著這些年的成長,也隨著我自己生命經驗的豐富,我最大的收穫之一就是學會用更溫和地眼光去看待世界。這種溫和的內涵是:保持好奇和感性,去理解和接納所有出現在你眼前的『可能性』,並且儘可能學習更理性地做出真正給生命帶來實感的事情。

知易行難,知難行易。

我不知道陳冠希接下來會不會有機會接到新的電影,也不知道人們把這個作品當做過眼雲煙的談資之後生活會不會有一點不同。但是我發自內心地認為陳冠希和他所代表的群體很酷,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這種酷,我想最恰當的是曾經當年明月說過的一句話:

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感謝閱讀。

----------------------
無利益相關,絕不是軟文,唔,可以算是公眾號硬廣:likejokes,歡迎關注和討論更多話題,嫌二維碼丑就不貼了。


半年前我曾寫過一個關於陳冠希演技的回答(如何評價陳冠希的演技? - Kaliya的回答),那是一篇客觀評價,現在看來也是一封告白信。

那時候我說,希望能再進電影院看到陳冠希的電影。現在看完紀錄片,我卻想說,希望陳冠希不要再回來娛樂圈了

題目問如何評價紀錄片《觸手可及》?會出現這個問題,包括現在這個問題有了熱度,無非是因為這個紀錄片在微博引起了熱潮,一瞬間成了爆炸新聞被網民津津樂道,而這之中絕大多數竟然是正面的反響。

可是,陳冠希曾經是個怎樣的人?「脾氣火爆」、「爆粗口打人」、「流連夜場」、「濫情」、「艷照門」、「過氣」,這裡全部都是這些年媒體用在他身上的標籤,統統都是負面的評價。

所以這一次,他陳冠希竟然得到了那麼多支持和膜拜,甚至還帶來了「正能量」?那些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或者想要表現自己擁有獨立思維能力與凡人不同的人們,自然會產生質疑:不就是想要洗白嗎?不就是為了回來拍電影造勢炒作嗎?

其實產生這些想法無可厚非,大眾這些年來已經被我們的媒體利用出了條件反射。我也不會否認這一點:任何形式的宣傳都一定帶有商業目的。VICE市場部當然不可能浪費時間金錢在一部他們根本不想獲利的紀錄片上,而事實證明他們的企劃和項目最終的成果也是非常成功的。

至於陳冠希自己,他就真的沒有商業目的?他從未掩飾,在這個紀錄片里他真的重複了很多遍:我就想賺錢,I"ve been working the money。但他的商業目的,和那些還在娛樂圈摸爬滾打佔有高曝光度的藝人明星們又顯然是不同的。

你可以說他是為了自己的潮牌生意擴張,作為商人,他當然清楚這部紀錄片可以帶來這方面的獲益。但我想,他真正要「賣」的「商品」,其實是「The Real EDC」,真正的陳冠希。所以他這次最大的目的,就是——表達,Express himself。

自出道以來,他就受到了太多的非議和誤解,無論是艷照門之前還是之後。從一開始賣身英皇,唱著他自己都不知道在唱什麼的口水情歌,他從來都沒有機會真正表達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興趣、自己的喜怒哀樂,以及告訴大家:我陳冠希究竟是誰。直到2007年他自己製作的首張專輯《讓我再次介紹我自己》問世,他才第一次有這個機會。即使是這張專輯的名字都毫不掩飾地在告訴大家——他真的一直迫切地想要表達自己。

只可惜,幾個月後就發生了那件事。這之後的種種謾罵、侮辱和攻擊,哪怕是在那個沒有微博的年代,我們都飛速地接收到了各種訊息。到現在七年後的今天,大眾的接受度越來越高,文章陳赫出軌、房祖名柯震東吸毒,比起「只是愛約炮」的陳冠希惡劣數倍的行為都得到了大眾的原諒,大家也都開始調侃地尊稱他一聲「陳老師」。但無論這七年間大眾的態度如何轉變,他陳冠希是怎麼從最艱難的時候熬過來的,怎麼forgive自己的,怎麼又重新積極地開始生活的,他又成長為更好的陳冠希了,大家一概不知。他想要表達的東西也越積越多。他在紀錄片里就這樣說:其實我沒有那麼壞啊。

包括他做音樂,做他自己喜歡的東西,他也同樣是在表達自己。很多人一定也會說,這個紀錄片也可能是為了他的新專輯造勢炒作。是的,它就是。因為他確實希望有很多很多很多的人聽到他唱的歌,聽到他喜歡的HIP HOP音樂,聽到他陳冠希有很多話想說。

除去這些潛在的商業目的,這個紀錄片這次爆火的真正原因,也是我在這裡面看到的最多的東西,就是——它足夠真實。

為什麼安妮·海瑟薇會被美國全民討厭?原因就是大家都認為她太假、太做作。為什麼現在真人秀節目這麼火熱?因為大家都想要看到明星鎂光燈下更真實的一面。在這個浮躁虛榮的娛樂圈,大眾已經被媒體愚弄地足夠久,不再願意相信那些用公關通稿堆砌的新聞,就連微博八卦主也一個個都是營銷狗。

所以,這個紀錄片也是剛好契合了大眾目前的訴求。它所講述的,是一個真真切切的陳冠希,而不是一個完美的陳冠希。他沒有為過去的自己辯解,好的與不好的,都最真誠地呈現了出來。而這份真誠與現在的娛樂圈顯得格格不入。

我相信陳冠希也根本沒有必要偽裝,因為只有企圖讓所有人都喜歡自己、接受自己的人才需要這麼做。而陳冠希一直以來的態度都沒有改變——我就是我啊,我就是存在這世界的理由。如果他去偽裝、去迎合大眾,他自己又會不開心,又要如何堅持地做自己?

也正是這一份堅持做自己,才得到了這麼多人的支持和關注。因為恰恰是這一份堅持,正是現在很多為了房子車子票子的年輕人在逐漸失去的,他們大多向生活妥協了。所以,與其說大家看完紀錄片是對陳冠希的個人崇拜,不如說,更多的是對自己現狀的不滿,對他這種自由狀態的嚮往。

最後,退一萬步說,哪怕這部紀錄片就是為了洗白、為了電影造勢、為了種種利益原因,只要它曾鼓舞了一個將要向現實低頭的北漂青年繼續追夢,阻止了一個快要妥協的大齡未婚女青年草率結婚,曾讓在逆境中的你我又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它就是一部無比積極正能量的好片。來,讓我們幹了這碗雞湯。

每個人都會在這部紀錄片里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東西。

至於我?看完紀錄片,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曾經會那麼喜歡陳冠希。原來啊,我也和他一樣,一直在堅持努力地做一個自由意志、真正誠實面對自己的人。

誠實地面對自己,才是這世間最珍貴的品質。

還好愛過你,Edison。

————————

P.S. 其實前幾天看到這題本不想答的,大概高冷的答主我並不想被貼上追星的標籤(攤手),也可能是那時候剛看完第一集情緒比較激動,寫不出來冷靜的文章(笑)。但,還是來寫了這第二個與陳冠希有關的回答。( ̄▽ ̄)

以及,依然不愛截圖的答主手機敲完全文,而且是兩遍!!!兩遍!!!第一遍寫完被知乎草稿箱吞了!!!半夜哭著寫了第二遍,看完不點贊的對得起美少女戰士我嗎!!!


七八年的時間過去了,令人感動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相信,陳冠希,他其實並沒有做錯什麼。


當年的事件,他也許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在最前途無限的時候選擇無限期的離開娛樂圈,即使到現在都不得不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而最可怕的是,這份壓力並不僅僅來自輿論,甚至更多的,是來自於整個中國社會的深深的歧視,因為你當年做錯了,所以你要永遠地背負上陳冠希這個名字,無論做什麼都會引來非議,無論怎麼走,都是艱難。


好巧不巧,你偏偏桀驁不馴,我行我素。


娛樂圈裡的人們,都太害怕being
different(不同)了,構築一個完美的假象,成為粉絲們心中努力奮進,認真敬業的好歌手好演員,演最流行的劇,唱最洗腦的歌。而明星的團隊,每天想破了頭的寫微博,就為了構築你們眼裡那個完美的偶像。

就像《全美超模大賽》里,泰雅對被淘汰了的選美女孩說,perfect is boring(完美很無聊)。

陳冠希也一定覺得,不做自己想做的事,想做的人,是很無聊的事情吧。所以,在經過了那件事情所帶來的風浪以後,他選擇的,是尋找到真實的自我,而不是單純地做一個偶像。所以那個倔強而獨特的陳冠希,回來了。

或者說,他一直都在,在做自己的那條路上固執己見絕不退縮,只是他離開了我們的視線,僅此而已。

曾經我也和粉絲們一樣,對edison是心疼的,可看完這部紀錄片,我忽然覺得這個人,是不需要別人心疼抑或同情的,他經歷了這一切,他成為了獨一無二的陳冠希,尋到了自我,尋到了生命的意義,努力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而這一切,將是那個一帆風順的陳冠希所無法擁有的。


相比之下,我更可憐我們自己。

對生活做種種設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設置動物,也設置自己。我們知道,在古希臘有個斯巴達,那裡的生活被設置得了無生趣,其目的就是要使男人成為亡命戰士,使女人成為生育機器,前者像些鬥雞,後者像些母豬。這兩類動物是很特別的,但我以為,它們肯定不喜歡自己的生活。但不喜歡又能怎麼樣?人也好,動物也罷,都很難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已經四十歲了,除了這隻豬,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為這個原故,我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我就是我啊,我就是存在這世界的理由。


他一直沒有變,我們卻在妥協,卻在設置或被設置著生活,如何能不羨慕自由自在,瀟瀟洒灑的陳冠希。我們在追逐著普世價值觀下的成功時,我們尋求一個安穩平靜的生活時,失去的恰恰是他視若瑰寶的自由態度。

他曾飽受苦難,他長出鋒利的爪子和牙齒,一朝高樓起,一朝高樓塌,他沒有跌倒,也沒有迷失,沒有父母的庇護,沒有經紀公司的支撐,沒有在鏡頭前落淚懺悔,搖尾乞憐。無論攻擊或是謾罵,他都默默承受著,是因為艷照門三個字,並不能定義他的一生。

我不知道,有些人的恐慌究竟來自何處,如此強烈,才養成明星們千篇一律的公關辭令,無聊又虛偽,他們喜歡所有人只發出一種聲音,你戳穿了他們構築的虛妄,是比竊鉤竊國更大的罪過。

此片一出,輿論兩邊,涇渭分明。


他一夜之間扳回無數認同,又一夜之間炸出無數質疑。


無需否認,這的確是一次成功的炒作,VICE不是慈善機構,陳冠希也必然想要藉此宣傳。但在此背後,我看到的,是一部優秀、真實的紀錄片。

經過風浪打磨的陳冠希,不再需要靠拙劣的手段和乍眼的新聞來博取眼球,他最需要的是一個能讓他好好說話,表達真實的自我的平台。而VICE也不僅僅是一個想掙快錢的媒體,相反,他極富野心,想要做出有影響力,真實客觀,卻能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人物價值觀,搭建起一種文化的紀錄片。

輿論的譴責,比真正的暴行更令人毛骨悚然,此刻人人都是正義的勇士,人人都有兩套道德準則,對著艷照擼完就當上了鍵盤俠。但我所一直堅信的是,只要留給輿論足夠的時間,他總會走向正確的方向。

他沉淪,他跌倒。你們一再嘲笑,須知,他跌倒在高於你們的上方。他樂極生悲,可他的強光緊接你們的黑暗。——尼采


你們贊我也要粉我啊!!!只贊不粉好憂傷啊啊啊!
不邀自來…多圖預警
今晚剛好又重新認真的看了一遍…就著這股勁回答下問題。
首先,表明立場,反對排名第一蘇先生的看法。
應該是這樣:不想看的,直接繞道最後一張圖,最後一句話。
不管是回答知乎問題還是做任何事都是,人在做,天在看。

  • 我不覺得視頻是在洗白或是在包裝…edc不需要。如果edc需要靠這個洗白的話,以前就可以洗白了,沒必要等到今天靠vice現在這個視頻。因為他已經不當自己是明星,也不需要洗白!他也從來不會覺得自己在艷照門那件事上有大是大非。

  • edc讓人覺得輕浮膚淺?他自己在視頻中已經承認他就是一個商人,他就是為了努力掙錢給那些看不起他的人看。他說他就是這樣的人,你說他輕浮也好,膚淺也好,他承認,並且表現的很真實。比偽君子好,該抽煙該烤串,該幹嘛幹嘛。

他自己不停地為Clot努力就是想不停地證明自己,他不是那麼壞,他自己也有能力活得很好,即使不活在娛樂圈。
他其實真的不壞,他一不是嫖娼,二不是強姦,比文章、滿文軍、尹相傑之流好太多。年輕那會他太帥,女性主動靠近他不是很正常?

太多的話他說不出來,但是他內心的那份真誠瞎子都能看出來吧?
小時候父母常說那個孩子好痞,但是沒人說他壞,只要沒犯法,沒走上邪路,他都是一個好孩子。

他做這麼多,無非是想證明給那些瞧不起他的人看,包括他父親!所以第一的答案不要老是扯他是一個富二代好嘛?

  • edc的clot真心不爛。你覺得什麼都不算潮流。可以。因為edc也不知道什麼是潮流。曾經有過採訪視頻,問他潮流是什麼。他說他也不知道,如果非要有個答案的話就是穿著舒服,穿出自己。

他喜歡自己的clot事業,所以他為之不停奔波奮鬥。這難道有問題么?人家明星靠脫靠陪靠潛規則,他靠自己實力掙錢不行么。非得所有人都是梁朝偉,所有人都是成龍么。
Stussy 也是美國街頭潮牌的代表了。華人明星開的潮牌店不少,真的能在國際上和這些牌子比肩的恐怕只有Clot了吧!

而且人家大大方方承認自己就是要賺錢,排名第一你看過視頻沒有?

最重要的是在edc看來,這是他喜歡的事業,是他的愛好,一個人能為自己的愛好奮鬥並且變成一個事業,我覺得他不失敗呀~倒是很成功!

  • edc整個採訪其實我覺得只是想表達一個核心思想:活出自己。

他不想成為任何人,哪怕可以從頭來過他還是會那樣。他討厭亞洲文化圈子裡的虛情假意,落井下石,他在香港的演藝圈朋友用手加腳都數的完。還有人在出事之後說不認識他,這些才是更噁心的吧。其實我相信這種情況下他很孤獨,那時候他才20多歲,就經歷人心險惡,何況他還是在父母之間不停的流轉缺乏安全感的一個人。

他之所以這樣選擇,只是想表明他是個real的人。不做作,按照自己的想法活。

  • edc心態挺好,現在已經學會自己嘲諷自己,也不會在意很多過去,更重要的是還很努力!這點難道不是比很多演藝圈的渣渣們好多了么?

在美國他不停地吸收不一樣的文化知識,嘗試把歐美的街頭文化傳入華人圈,做文化交流的橋樑。

心態好,不會像某國領導被下屬舉報就是各種威脅。人家edc這種心態,友善,懂得自我反思。並且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一直過得很開心,自己對自己好。

自己搬東西!!!!!!!!!!!!

沒有讓其他人干啊 !!

吾日三省吾身,他做到了!對自己負責,過好每一天!!有憂患意識!

人家edc難道沒有活出自己的權力么…
反正人家又不是你國公民…

最後,以視頻中edc的一句話共勉所有人,

人在做,天在看!

從大流,開了個公眾號,更新極其不規律,慎重關注(*  ̄3)(ε ̄ *)
BAIT

http://weixin.qq.com/r/W0Pawq7EofPereqh9xZJ (二維碼自動識別)


說起這個話題,我想從這一對好基友來做一個對比。

周杰倫

生日:1979-01-18
星座:魔羯座

陳冠希

生日:1980年10月7日
星座:天秤座

1980——Jay將近一歲的時候,Edc出生了。

1990—1999 兩個人的青春期

離異家庭的周杰倫因叛逆、貪玩而耽誤了學業最終與大學失之交臂,為了生計,他到一家餐館去打工。 打工期間,周杰倫經常為餐館裡的客人彈奏鋼琴,客人給了他陣陣的掌聲。

像大多數離異家庭的孩子一樣,陳冠希在13至19歲期間非常反叛,不理父母、不上課,經常凌晨5時才回家。而父母便在金錢上不斷對他進行補償,每天陳冠希的錢包里至少裝1000美金,如果錢不夠,他就會去偷父母的錢。

1999——Jay二十歲的時候,Edc十九歲。

在這個時間線前後,兩個人一前一後進入了娛樂圈 此時Jay還沒有公開亮相
1997年9月,在父親的鼓勵下,周杰倫參加《超級新人王》演出。後來,主持人吳宗憲找到周杰倫,邀請他到「阿爾發音樂公司」做音樂助理。

1999年陳冠希回港度假首次觸及熒屏,由於他的父親與黎明是朋友,黎明執導一部英文信用卡廣告,需要一個英文流利,陽光帥氣的大男孩來參與拍攝,這時黎明發現了陳冠希,邀請其參演,於是陳冠希開始對演藝工作產生興趣,由此開啟了他作為演員和歌手職業的大門。

2000——Jay21歲,Edc20歲。
在音樂上已經積累許久的Jay終於在22歲,驚艷出場,才華碾軋華語歌壇。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與此相對比,被命運之手安排下誤打誤撞進入電影圈兒的Edc參演電影表現是一個正常新人的表現。

2001年初,周杰倫發行首張專輯《Jay》,獲得台灣當年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專輯、最佳製作人和最佳作曲人三項獎項,專輯《Jay》的成功讓台灣的歌星們大跌眼鏡,在人們還沒有完全記住周杰倫這個名字的時候,9月20日他帶來了個更為天馬行空的專輯《范特西》,

2000年6月8日,陳冠希參演的香港電影《特警新人類2》上映,被香港人認識[10] 。加入電影圈初時,發展一般,其後獲劉偉強賞識,2002年飾演《無間道》中少年劉健明一角而嶄露頭角

2003年——Jay24歲,Edc23歲。

2003年《東風破》發行,周杰倫被華語音樂傳媒大賞評為最佳作曲人。[32] 同年,榮登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面人物」。周杰倫是繼王菲、張惠妹之後,第3位出現在《時代》雜誌封面的華人歌手。
2003年陳冠希在電影《無間道Ⅱ》中飾演劉建明;同年主演動作片《千機變》,飾演吸血王子Kazaf。

2005年——Jay26歲,Edc25歲。
在這個時間線前後
Edc開始進軍Hiphop音樂
Jay正式跨界電影(除去前面那部尋找周杰倫)Edc

2005年6月23日Jay主演處女作《頭文字D》上映,同年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人獎;
2005年Edc主演動作片《頭文字D》,飾演群馬Project D隊長高橋涼介

2004年,陳冠希與前 LMF成員MC yan、陳奐仁等合作,推出大碟《Please Steal This Album (192)》,代表作有《香港地》 。2004年陳冠希舉行「903陳冠希香港地夠膽死音樂會」 ,全場只設企位及沒有年齡限制,吸引逾千名觀眾入場。
2005年Edc推出另一hip hop大碟《HAZY》,其中歌曲《嘥氣》,講述他遇襲經過,其他多首歌曲亦表達他對社會文化的看法。陳冠希希望將HIP HOP與流行曲融合成為的流行曲風,引起市場的共鳴。

2006年——Jay27歲,Edc26歲。

2007年4月,杰威爾音樂有限公司成立。自導自演《不能說的秘密》電影。

2006年9月陳冠希主演電影《狗咬狗》,該片在第九屆多維爾亞洲電影節獲得電影節亞洲動作單元最佳影片獎, 併入圍東京電影節。10月13日參演的好萊塢電影《不死咒怨2》上映,在北美上映的第一個周末就收穫了2200萬美元票房的成績。

2008年——Jay29歲,Edc28歲。

2008年,Jay繼藝人王力宏、張惠妹、金城武、F4後,成為美國新聞網第5位CNN Talk Asia採訪的對象。
2008年陳冠希因不雅照事件絕處逢生 ,離港後Edison紐約、洛杉磯兩地跑,除了不斷試鏡外,同時為他的時裝店找合作夥伴。

2010年——Jay31歲,Edc30歲。

2010年,美國古柏第奴(Cupertino)市長黃少雄,為了紀念周杰倫對華人音樂的貢獻,定於本世紀第一個十年的最後一天為古柏蒂奴的「周杰倫日」 ;某手機製造商調查「全球歌曲下載量最高歌手」(2008年年初至2010年8月10日),周杰倫的全球歌曲下載量排名第三,僅次於Lady Gaga、邁克爾·傑克遜 ;美國《Fast Company》雜誌評選「全球百大創意人物」,他與Lady Gaga、Jay-Z成為三位入選的藝人,並且成為首位入榜的華人男歌手; 12月,國際小行星命名中心批准,正式將編號為257248的小行星命名為周杰倫星,這顆小行星是由兩岸天文愛好者於2009年合作發現的,周杰倫創作以這顆小行星為題材的歌曲《愛的飛行日記》 ;導演電視劇《熊貓人》上映 。

2010年4月6日下午他現身北京三里屯某品牌活動,而這也是他自「艷照門」後首次在北京公開現身。10月7日,陳冠希推出了自己的單曲《MR.SANDMAN》正式宣告復出歌壇[5] 。

十年時間,含著金湯勺出身的Edc,普通家庭長大的Jay。
這裡只對比了最廣為人知的兩位做的一些事,一些成就。
對比下來,自己都覺得非常的感慨。

這大概也是不同背景成長的孩子的一個路線:
Edc非常的天秤座,追求自由,天生的好顏就可以輕易收到萬眾矚目,但似乎前十年總顯得蒼白。
Jay非常的摩羯者,務實奮進,步步為營的現實世界的強者,真刀真槍打下來娛樂圈的每一寸。
天生好牌總是可以任性一些
物質更自在的Edc一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拍電影,一邊搞搞音樂,搞搞潮牌。
Jay一直以來都背負著要給媽媽給外婆創造好的生活的責任,他一直說堅持自我,其實只有在他真正成功以後,他才會放開去拍一部不在乎成績的《熊貓人》。
兩個人共同點有兩個,其中又有微妙的不同

  1. Diao 兩個人都堅持自我的風格 都露著一種拽拽范兒 但內涵又是有差別的 Edc的diao是無所謂 我就是愛自由我就是喜歡攪三攪四 Jay的diao是我是最有才最臭屁的我就是不鳥你們
  2. 事業心 兩個人都是專註於事情本身的人

還有一個對比就是——關於愛和家庭
Jay成長在有媽媽外婆愛和呵護的環境下,所以一直塑造一種強大的Family First的男人形象。
Edc成長在缺乏保護的環境下,所以一直塑造一種I do not care的浪子形象。然而當Edc在片子最後說夢想是幸福婚姻的時候,其實一點都不驚訝。這個就是他,不需要逞強的他。

此外,Edc說公司不買他音樂賬的時候,我就想起Jay,同樣是一個相當有性格的藝人,為什麼Jay總是可以按照自己意志步步為營,而Edc卻做不到呢。這大概就是最初的開始,Jay在出道前其實已經證明了他的音樂才華,為許多人寫了許多曲子,那個關於一周一百首的段子就不用多講了。

Edc出道是因為被砸中了知道可以賺錢,後來發現是喜歡,做音樂也是因為他喜歡。實在是他天生一副太好的牌。然而在現實世界,沒有人因為你喜歡給你讓路,只有人看到你的成績才會給你尊重。這就是為什麼Edc做潮牌,我相信他會做好,因為他已經完全以生意人的專業精神去為這件事付出。

突然想到之前一篇熱文《我努力了28年,才能跟你喝一杯咖啡》大概是這個意思,用到這裡並不恰當,但是這大概也是關於出身的一些反映。

可是人生所有的智慧在於——等待和希望。
所以,只有實力才能撐得起自由。

現在Jay已經有了自己美滿的家庭。
Edc正在自己真正開始一步步穩紮穩打的路上去開創自己真正的幸福。
祝福這兩位35、36的男神。
我敬佩一切能夠做自己的人。最後Edc的這幾句話,簡單卻打動人心,我想所有和我一樣二十多歲在外漂泊的青年人都是這樣的狀態。看到Edc笑著有點無奈卻又平和的不失希望的說出這幾句話,我突然覺得,嗯,加油!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周杰倫,但或許我們每個人曾經都是陳冠希,迷茫徘徊憤怒倔強放縱,我們的成長曲折一些亂糟糟一些,但總有一天我們會釐清人生纏繞的線索,找到自己,實現自己。


圈錢也好洗白也罷,我不懂我也不評價。
我只是覺得愧疚。
我們之前理所當然的踏進明星的生活,肆無忌憚的侵犯與評價,我們不曾想過這些對他們的深深的傷害。
就好比知乎某個人攻擊了我,我也會難過的落淚。但我也曾一本正經的說著有些明星的壞話,還正義感滿滿。比如老被黑的屋裡滔滔啥的。
我在反思,其實明星到底怎樣,我們怎麼可能知道?媒體只是讓我們知道了,他們想讓我們知道的。

我也曾是劊子手,我在反思。
我希望你們也是。


昨天看完了三集《觸手可及》,我想用另一個角度來說一下這個紀錄片。
即不討論陳冠希本身的是非與過,而是由這個紀錄片反映出來的價值觀的碰撞。

看了這個紀錄片,我發現艷照門的本質就在於美式價值觀和中式價值觀的碰撞
陳冠希雖然堅稱他是中國人,但他骨子裡帶著的是美式價值觀,崇尚自由、平等、尊重
當他回到香港後,來到娛樂圈後,這一切都和中式價值觀格格不入。
中式價值觀強調的是趨同、逐利、避險。
在中國混,你最好是隨大流,成為非主流是要付很大風險的。
所以陳冠希回到香港,發現大家都不喜歡他。作為一個「外星人」,他的行事太囂張,看著就很痞呀!

陳冠希有談到回到香港,他不喜歡香港人的工作方式,和香港人完全沒辦法一起工作,因為他們不需要你提想法,他只需要你當個傀儡,照著他的話做。
這一段太感同身受了。我相信有過工作經驗的童鞋應該有共鳴。

公司不喜歡他的音樂想法,覺得不是流行音樂,不能賺錢。陳冠希於是自己搞了一張,結果登上了排行榜第一。
這裡體現了中式價值觀的另一個問題,唯利是圖,故步自封,一味迎合觀眾口味,不創新。
這是一種很取巧的思路,大眾都喜歡情呀愛呀的流行音樂,那就做那個撒。你搞你這麼小眾的hip hop,風險這麼大,誰要試啊!
現在的娛樂圈瀰漫著這種思路。
前段時間的知乎熱議阿里要找網路小說作者改IP成劇本,正是這種思路下的產物。
我不評價陳冠希的音樂好不好,音樂的事兒我不懂,我只是覺得如果大家都是抱著「大眾喜歡啥我們就給啥賺錢快」的思路搞,娛樂業會媚俗地慘不忍睹。

通過這個紀錄片,我發現陳冠希是個活得挺明白的人,對於艷照門事件,他沒有屈從於壓力,始終有個主心骨,將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看的很明白。正是因為看明白了,他才沒有倒下去。
人,有的時候,一定要有自己的精神力量。
引用一句讓我受益匪淺的精神雞湯,來自《相約星期二》

我們的文化並不讓人心安理得,你需要十分堅強,如果這種文化沒有用,就別去接受它,建立你自己的文化。

陳冠希暴露出來的問題是,他還是在較勁。他始終在和不認同他的人較勁。
這也正來自於他的文化,他堅定地認為自己沒有錯,自己很好,那麼為什麼你還是不認同我?好,你不認同我,我就做給你看!
陳冠希不知道的是,他是一個人,在和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文化在較勁。
所以,他,很關注中國青少年的成長。他大概是想知道,我們這幫青少年到底有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化,還是說仍然人云亦云,連自己說的話到底什麼意思都不知道!

而我們看完紀錄片,是不是應該思考一下,我們到底有沒有這種文化?強大到在我們發生如陳冠希之類的事件時,能支撐我們活下去。
譬如說,能不能支撐我們不順從三姑六姨的逼婚壓力,不盲目走進婚姻?
譬如說,能不能支撐我們反抗父母,不進一家國企機關低眉順眼地委屈度日?
譬如說,能不能支撐我們不再糾結男女朋友是否是第一次,能真心問問自己,我愛TA嗎?
……


覺得…中國的「觀眾」


姑且就叫做「觀眾」吧。

人云亦云,完全就是在形容中國的「觀眾」

張國榮的電影都沒完整的看完過。「永遠的哥哥…,還想再叫你一聲哥哥…」


沒看過科比哪怕一場球。「一個時代結束了,我的青春也結束了」


連陳赫是誰都不 知道。「人渣,滾出娛樂圈,從此一生黑」


連MJ的性別膚色都搞不懂。「世界從此暗淡無光,從此再無流行樂」

……

好了,現在冠希哥哥回來了。「他出軌了嗎?沒有。他吸毒了嗎?沒有。他勾搭有夫之婦了嗎?沒有。他強迫那些女星了嗎?沒有。他發布照片了嗎?沒有。那尼瑪當年你們憑什麼把他罵得狗血淋頭還逼得他退出娛樂圈!他為了當時的女友已經刪掉了電腦里的照片,但有次電腦壞了叫助理拿去修,是修電腦的把照片復原了發布的。他到底哪裡錯了!明明是別人看了他的隱私,卻讓他為此道歉…」

真的看哭了…,感覺都不是真人在打字。

我始終覺得,有一個人愛你,就一定有一個人討厭你。有一個人恨你,也一定會有一個人選擇去理解你。

現在鋪天蓋地的跟風換來的只不過是另一場鋪天蓋地的是非。

「觀眾」以為他離開後回來了。

其實他哪也沒去。

————


唔,其實到現在我都蠻疑惑的:究竟陳冠希到底犯下了一個多麼大型的錯誤,而要被封殺至今啊。(是權勢階層嫉妒他對異性的超強吸引力嗎)

Why?

這個答案也貼在我的微信公眾號里,原文鏈接:

這不是一篇陳冠希的洗白文——說不好,陳冠希

陳冠希在紀錄片里幾個坐著採訪的鏡頭有點像劉德華。

紀錄片中的幾個比較好玩的點是:

1、陳冠希突然對鏡頭說,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女人,嘿嘿嘿(嗯,也是,你說對不對)

2、對網友留言「又去約炮」的反應

3、紀錄片里透露其實艷照曝光前他自己有「收到風」,還自比「香港paris」。

片子拍得舉重若輕,蠻有型的。「陳冠希身上具備一切精彩故事的必要元素」,這個紀錄片的製片人也說,早該有個陳冠希的紀錄片了不是嗎。

大家都看過陳冠希的照片,但是好像沒看過他正兒八經地接受過(中文的、嚴肅的)採訪。他以前曾接受過CNN的訪問,但並沒有像這次在內地大面積傳播。事實上陳冠希的主要市場在華語圈——靠西方媒體,哪怕是西方主流媒體都不容易重新洗刷他在華語市場的口碑。

陳冠希的負面新聞總是很能撩撥公眾神經的,近期他在機場和插隊大叔撕,都引發了微博「中國人素質就是不行到底是不是大叔插隊」的大討論。艷照門的影響能那麼久,我還是感慨陳冠希因顏值帶來的存在感太強了,如果他長成黃海波這樣,爆再多艷照都不會引起那麼強烈的反響吧。

看完這個紀錄片,我還是對他的潮牌、音樂和電影很難感興趣,也無法認同他在rap方面的才華,you know...但是他本人真的很容易引起我的興趣(每次他出新聞都蠻有話題的嘿嘿嘿)。

和其他乖乖聽話的明星不一樣,陳冠希又想當明星賺錢,又不想任由公司擺布。老實說,看完這個紀錄片,感覺就是:陳冠希他就是一老!外!啊!他的長相是亞洲人的長相,但是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完全是西方的。老外在華人圈裡混,不乖不扮低調不圓滑地融入圈子是會被教訓的。

陳冠希上過幾次《康熙來了》,在《康熙來了》的狀態和他在紀錄片中呈現的陳冠希完全不一樣。上康熙來了他的狀態還是很防備的,節目組也是把他當作一個話題人物來做節目效果。這麼多年來,論壇上出現的「陳冠希」、「冠希」、「冠希哥」等字眼,都是充滿諷刺和戲謔意味的。「陳冠希」三個字在論壇里就是大寫的笑柄本身啊。

但是紀錄片中他的態度和心態就很放鬆,而且用英文自我表達的時候一點都不惹人厭。也不知道為什麼,英文這種語言大概本來就比較中性優雅吧,用英語說話就莫名比用中文誠懇和樸素了三分。

片中有些話真的很實在:

1、關於社交網路

(嘿嘿嘿,其實大家心裡也都會問,那麼多粉絲都誰啊打哪兒來啊,但聽大V本人說這種話還是第一次。)

2、關於外形和整容

陳冠希還是很自信的哈哈

3、關於中國人的工作方式是

他講在中國一旦有創意是這樣:

在洛杉磯是:

4、不適應香港娛樂公司的風氣和文化

出道時候公司是想讓他走這樣的路線的:↓↓

誰知道小哥內心是嘻哈少年:↓↓

陳冠希對公司不滿意,做明星做得很不開心,其實處處是文化差異。他就是這樣一個老外啊,華人圈的獨有的潛規則不是這交易那交易,是聽話。

然而現在的陳冠希已經是一個精明的生意人,意識到未來的市場在中國。↓↓

哪怕我不是他的粉絲,也發自內心地覺得他長得好看。有句話叫做「天生星相」,和一些莫名的偶像不一樣,陳冠希就是天生有明星氣質,長成陳冠希這樣不當明星才怪咧。所以艷照門事件發生的時候,我真的不太意外啊,除了在網上追著看事件進展和照片,心裡還感慨:啊,他真的一點不浪費自己的吸引力啊,長成這樣,又身處娛樂圈,私生活這樣搞真的很容易理解啊哈哈哈。當然2008年的我想法可沒那麼中立,當年的我應該是【玩弄女星的渣男活該被抓包】的立場。回想起來,「玩弄」這種詞,在男女關係里本來就很難界定。

艷照門事件發生前,陳冠希的口碑也很一般,香港媒體覺得他坐沒坐像站沒站像,叫他猴子,演出被噓,負面新聞也很多。艷照門事件發生以前他的公眾形象算不上渣男,但是媒體也是把他往「bad boy」、「花花公子」、「爛仔」方向上定位。他自己都說,我不知道為什麼大家好像都不喜歡我。(這其中當然不包括女粉絲。)

這個紀錄片談不上洗白吧,但陳冠希的公眾形象因此在內地改觀很多。幾年前,港媒爆他和張柏芝大玩SM的圖片也有人信——以前他的公眾形象就有那麼差。後來證明這些圖片只是一個小短片《狗仔戰俘》的截圖。

時過境遷,陳冠希公眾形象的重塑到了一個好時機。七八年前一邊下載艷照一邊在網上幸災樂禍的網民都長大了,比以前理性包容很多。何況,這麼多年來,網路渣男淫亂派對出軌男星大傢伙兒都見多了;加上陌陌之類的社交軟體出現,國內還沒有發育出正常的dating文化,但「約炮」一詞早就普及,很多年輕人嘲諷桃色新聞中的主人公,一邊踐行著更活躍的情愛生活。先現在回想起來,「艷照門」這件事好像錯不在陳冠希啊——照片不是他自己曝,他也沒有拿艷照來賣錢。

二是微博普及那麼多年,一定程度上開啟了民智。關於微博是不是開啟民智有很多爭議,微博的熱門話題的確很低幼、趣味不高,但是很多次公眾事件的發生,微博都一定程度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民眾一方面被營銷帳號操弄,一方面又很會質疑官方渠道和權威消息。不管現在大家多麼從眾,多麼人云亦云地使用網路辭彙,多麼愛推定「陰謀論」,總是有不同的聲音和觀點出現,輿論不像以前那麼容易被操縱了。現在看了紀錄片贊幾句陳冠希的人也不容易被徹底否定了。

看完這個紀錄片即便沒變成陳冠希的粉絲,也對他好感倍增,但是看到微博上的博主「艷光四射性冷淡」說陳冠希這段,唔,好像也有點道理哦。

↓↓↓↓↓

無論怎麼洗白,我不喜歡陳冠希。除了知道一些其他八卦之外,本質的原因是因為他太肆無忌憚,是一個任性的法外之人。這種反抗和叛逆姿態沒有足夠強大並且正確的動機作為支撐。和他親近的人,永遠不知道他可以給你造成什麼樣的風險,因為他除了自身其餘都不在乎。一個人沒有投鼠忌器之處,不可交。

其實陳冠希本人才不在乎洗不洗白呢。↓↓

可以關注我的公眾微信號:全智甜


「如果你可以回去改變,你會改變什麼?」


鏡頭前,陳冠希說:


「我什麼都不改變。」


看到你還是這麼屌,我就放心了。


七八年前,艷照門事件伊始,我的身邊有這樣兩類人。


一類是嘻嘻哈哈看熱鬧的,抱著看毛片兒的獵奇心理,電驢電騾,BT哇嘎,四處找種子,全套下載,聚眾觀摩,一時間那些女星成為了他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和話題。坦率的說,我就是這類人。


另一類比較有趣,他們和前者一樣,電驢電騾,BT哇嘎,四處找種子,全套下載,聚眾觀摩。重點是,他們自己爽完之後,開始破口大罵,赤裸女星是不知廉恥的騷浪賤,陳冠希是禽獸不如的港人敗類。注意!這時候一定會竄出來一個滿眼通紅的雞血君,跳著腳的痛心疾首:「老子當初看走了眼,竟然特么粉了這幾個婊子!


在那個年代,我的道德判斷依據還相對模糊,我只是隱隱的覺得這些「正義哥」如此理直氣壯的佔據一個道德制高點的行為,多少顯得有些可疑。


而數年後,這些當年痛心疾首譴責艷照門主角並嚴令他們對公眾道歉的傢伙,紛紛被我拉入了一個名為「大傻逼」的黑名單。


當年陳冠希的道歉視頻我從頭看到尾,在向事件當事人和其家人致歉後,他說,我要向全體香港人道歉。


除了這一句,整個過程中他都表現的非常得體。


而這一句,在數年後他接受CNN採訪和這次的VICE紀錄片中,被他反擊回來了。


我相信,這句話如果加上一個語氣助詞,會更加傳神。


「去你媽的,我什麼都不會改變。」


後來,我們在日漸熱鬧的互聯網大秀中,又見識了文章和陳赫的出軌。看著他們對著屏幕痛哭流涕,講了一堆「對不起公眾,對不起支持我的粉絲」的這樣的屁話,我雖然理解他們的初衷,但也真心的瞧不上他們。


中國的藝人,一旦出現了類似醜聞的時候,即刻就會跳出來痛心疾首的對公眾道歉,這是因為他們是靠個人品牌吃飯的,一旦民意坍塌,他們將失去商業價值,徹徹底底的成為一個棄兒。


所以,這些軟骨頭的「醜聞」主角,為了能夠在聚光燈和輿論恩寵中繼續存活下去,不得不裝一個100分的孫子,為這個社會落後的道德觀來買單。


如果你是陳冠希,爆出了艷照,那麼你只要對當事人和當事人的家人等直接利益共同體道歉。

如果你是文章、陳赫之流,你只要對你的老婆和岳母岳母道歉。


這些通通和公眾沒有半毛錢關係,你們從來不欠公眾任何一句道歉。


坦白說,我認為民意一個特別噁心的東西。


在這類型事件中,所謂的「民意」最擅長的事情,就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一手抄起一桿道德的槍口,一手揮著道德的鎖鏈,用一束道德的聖光,把你踩在腳下。


他們的箴言只有兩句:「別怪我用道德當武器,我自己爽了才最重要。」


而民意另外一個可疑之處在於,庸眾會為了追求一種「正確」而刻奇。


老羅之前講過一個故事,說在他的少年時代,社會主流的對日本的態度是:「中國和日本,自古以來就是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只是到了近代,由於一小撮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搗亂,才出了一點問題,長遠的看,還是會友好且相互幫扶的走下去的。」這個時候老羅就會和他們講,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中日之間的仇恨並不能這麼簡單的一筆帶過,而且長遠看也是要時刻警惕的。


然後那些傢伙就會對老羅說,你這小子心胸太狹隘了,都是過去的事情了,就讓他過去了,不要這麼偏激了。


後來這幾年,仇日的民族主義情緒沉渣泛起,這些傢伙一提到日本就恨不得掏刀子殺人,砸日本車,燒日貨店,還總意淫著搞一場「東京大屠殺」。這個時候老羅就會和他們講,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日本人也不都是壞人,何必這麼盲目的仇視呢?


然後這些傢伙就會對老羅說,你這個小子太他媽慫了,怎麼可以為這麼禽獸說好話,還有沒有一點民族血性了?


而最讓人不能接受的是,在數年間持有這兩種觀點的,竟然是一撥人。


坦率的說,民意在我眼中,就是一坨散發著濃濃惡臭的排泄物。


對於陳冠希,我是一個路人的身份,我沒怎麼看過他的電影,也不了解他的潮牌。


在這個被落後的道德觀念綁架的社會裡,到處都是蠢氣驚人的笨蛋,絕大部分藝人在「醜聞」中都會綳著民意的臭腳含淚猛舔。


在這樣的傻逼大環境中,我很高興看到,陳冠希給了這些笨蛋一個耳光。


看到你還是這麼屌,我就放心了。


陳冠希艷照門事件發生後所有人都在譴責這個看似邪惡的被害者。艷照是經過雙方同意且合法的東西放在自己電腦上,是別人泄漏出去的。說白了,人家拍什麼樣的照片關你屁事?人家又沒拿出去,是別人泄漏出去。無論是從法律還是什麼角度看,陳冠希都是被害者。我以前就不是陳冠希的粉,也對艷照門事件不感冒。自從看了這個記錄片後才路人轉粉的,片中所表達的思想很明確,盡你所能的努力活出最優秀的自己。

很多人都說他是想借這個記錄片洗白,呵呵。我就不再說什麼要洗白就早洗白這個觀點了。他沒有犯法,沒有做任何道德上的違背,相比現在眾多明星吸毒、嫖娼、出軌、械鬥……陳冠希真的犯了什麼錯誤嗎?其實並沒有任何錯誤,只是人們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批判他,所謂善良正直的人痛打本來受傷的人的惡劣行徑。從法從理上看,他都沒做錯任何一件事。他做錯的唯一一件事就是長的比你們帥,比你們有錢,睡到了你做夢都睡不到的明星......

經歷了那麼多事後他沒有一蹶不振而是反思自己的失誤重新開始活出自己,他活的比那些所有鄙視過他的人都要精彩都要成功。如果你曾經鄙視過他現在還鄙視他,只能說這麼多年來你還是以前的你,原地踏步。

最後,如果你看我的回答覺得不爽,我送你一句話:瘋狗只會亂吼亂叫(附加中指送給你)


利益相關:認識導演。本片導演Billy Starman老師是鼓樓搖滾圈子的老人兒,曾經荔芙娛樂(萬青、腦濁、Joyside和後鯊等樂隊的經紀公司)和School Bar的三子之一,後來做了DJ,和我在另一篇關於校園樂隊的回答里提到過的Howie Lee老師等一起組建了派對組織廠牌Do Hits(如今也是中國非常有代表性的電音廠牌,已經製作推出了三張廠牌合輯)。離開荔芙娛樂後,Billy老師投奔前摩登天空現VICE中國的孟金輝。具體都幹啥了我也說不清楚,反正就是在VICE繼續鼓搗青年文化。

具體評價懶得了,扯點閑篇。

1.VICE中國和VICE美國還是有那麼點不一樣的。主要是因為VICE中國的團隊主要都是Cool Kids,大多來自京滬兩地的媒體、搖滾樂、生活方式的圈子,VICE美國的核心也是這路子,但是除了這些在你們看來「文藝」的內容和偏好,還有一些社會化的話題。這個媒體和生活方式為主的圈子和貴乎的主流(也就是屌絲、不酷的學生仔、普通小市民等,包括很多所謂寫字兒的,總之就是理工仔和土鱉們)還是差距很大的,這個圈子的人認同的事情,甚至和很多看了VICE的一些更世俗化社會化的視頻內容的人對VICE的認知還是不太一樣的。實際上這種差別只能說明在中國「先酷再擴大到主流」是不被認同的。好像只有先「大眾」再「酷炫」才是你們能接受的。

因此,才會出現那麼多說什麼冠希的CLOT主要就是賣給富二代云云的。然後這麼說的這些貨們根本沒看到冠希在介紹和他合作的藝術家的時候提到的那些名字和作品。

沒辦法,貴乎就是個沒文化的地方嘛。

2.所以那些特別主流的,比如冠希演不了電影這些事情我就不聊了,反正也不是我最關心的部分。說點我關心或者說我之前不知道的。

首先是他的收藏collection,啊好多好東西,而且有青年該有的good taste,不是國內那些就知道買經典名畫的土豪能比的(對,我說的就是萬達,保利還有王中軍這些缺的)。他說都是留給他兒子的,但是哎呀我感覺他很有可能都未必能有兒子。也算是一件聽起來有點悲從中來的事情。說實在的,作為一個有那麼大能力的人,他的朋友們肯定也不希望他進入到他描述的那種不愛工作就和女人膩著的狀態。

然後是CLOT。我雖然是個喜歡黑炮文化的人,但是對潮牌也曾經有過偏見。真正理解潮牌,包括理解黑炮和街頭文化,是需要虛心的。這種東西雖然看起來不是你們熟悉的那些經典的藝術形式,但創作者的表達是非常真誠的。本質上街頭文化和後現代、當代藝術在象徵主義層面有相似的內核。CLOT的理念(哪怕就是只說設計理念)真的不是某些說他只是賣給富二代的蠢貨能夠理解的。至於說賣得貴不貴的,好像有的人就覺得衣服就是個實用的東西,所以只按照T恤應該多少錢去衡量,沒錯,肯定是比優衣庫那些大品牌合作的印花貴。但是人家可是有設計師個人創作的。

最後是他的音樂。音樂啊,可以說是真正定義陳冠希和其他所謂香港明星的原因。前面一群土鱉拿他和什麼周杰倫、余文樂甚至謝霆鋒對比,在世俗層面沒準對於這些土鱉來說,他們就是一樣的所謂明星。可其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在紀錄片里他沒有直接點出楊受成這些人的名字(倒是提到了成龍和陳自強)。最開始EDC就是在英皇被按照英皇那套方式用的,本質上和Twins沒啥區別。沒表現出來的事情當然也就沒人知道,所以在他沒有搞黑炮專輯之前,我也覺得他和余文樂謝霆鋒Twins是一路貨。但是後來發生的他自己說到的事情實在太神奇了。陳冠希的黑炮專輯根本不是周杰倫《雙截棍》那種狗屁,雖然未必比陰三兒或者小老虎更好,但是起碼是一個檔次的東西。整個紀錄片里出現過的他的幾首歌我都很熟,看的時候就跟著唱了一下,就像他自己說的一樣,和陳奕迅那些唱情歌的人不一樣(粵語歌號稱比國語的更怎樣怎樣,其實就是辭藻華麗些,情緒更充沛),他的粵語歌就是胡扯淡,類似老美黑炮的炫耀文化那些口水歌詞,聊聊他每天的外在狀態,還會有一些奇怪的奇思妙想,就是他有趣的一面。而他的國語黑炮歌歌詞要比「台灣饒舌」更有表達欲一些,像是老美東海岸那些傢伙試圖體現點藝術成就和個人野心時的歌詞,更多體現的是對世人對他的看法的反饋,以及內里的思考,還會有一些希望影響到更多人的企圖心(畢竟大陸小孩聽不懂粵語),也就是他嚴肅的一面。

他不是某些土鱉所謂的三流歌手,謝霆鋒更不配碾壓他。

3.貴乎的土鱉們再不了解也沒用,在你們(熟悉的屌絲化的)世界之外,VICE代表的青年文化,而不是B站或貴乎代表的猥瑣化的亞文化,才是真正的方向。有人說這種東西不接地氣,是青年文化中的金字塔尖,那些喜歡手游和SNH48的才是主流的青年人,可我們如果聊文化的時候根本無視這種文化到底代表什麼,而只看到了消費背後的鈔票,那麼我們還是什麼東西。


用謝霆鋒余文樂劉德華成龍等人作對比的答案,我明白你希望用別人對比陳老師是富二代的心情,但是你舉得例子真的讓人懷疑你在黑。。。謝霆鋒他老子沒錢可不代表他全靠自己好么。我在謝剛進圈時曾經是他死忠粉,人家一出生乾媽就是汪明荃,不提他爹媽,他去日本留學前你最後點題的成龍大哥就和四哥保證過在圈兒里罩他了,而且因為四哥理財觀有大問題沒錢,謝在日本混的學費成龍都掏了。。。後來他一進圈,哥哥和梅姐從一開始就對他力挺。。。爹媽都曾經甚至現在都在港娛樂圈有一定地位,打小兒照片上娛樂版,你說全靠自己,這個。。。當然謝曾經在音樂上的成就確實是比冠希高太多,如果用專輯銷量對比,而且我個人到現在都認為謝唱歌比演戲水平高多了。。。但是說謝全靠自己打拚,這個就呵呵了。。。余文樂這個例子也不好,哎,你不如舉例李燦森呢,余那張幾百年不變的面癱臉,就是把他爹也整成大富豪,他演技照陳冠希也差著十個馮小剛。。(個人意見余粉當沒看見)。
冠希確實是靠老子,他之所以沒招人煩,我覺得是兩點。一是他比較真。到目前為止,他從沒避諱過自己老爹具有錢,沒說過自己能力以外資本為零這麼霸氣的話,大家覺得他比較真。他明顯表現出自己就是個商人為了銀子混,沒那麼多情懷,這點在現在這個講究賣情懷的娛樂圈算是少見。第二呢,他是真的有點兒本事的,起碼演技上,排名第一這位這舉得例子,排除唱歌的周杰倫和不單靠演技的成龍大哥,個人認為演技上沒一個干過冠希的。。。總之,說得沒啥大問題,例子本人認為有問題。


其實我覺得挺奇怪的。這半年來的風向一直都挺奇怪的。

他發生某個事件到現在七八年,好像從某段時間開始,網上的新聞關於什麼「他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啊,當時出了事用於承擔責任,不像現在某某某(就這段時間發生事件的一堆藝人),說退出娛樂圈就退出娛樂圈。真男人」之類的話處處都能見到。就很奇怪,當年出事的時候,就沒有那麼多人善解人意。

我就當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觀念漸漸的開放,慢慢的隔著時間也能認識這件事是公眾對隱私的侵犯。這是好事。問題是,最奇怪的是,這半年一年來,公眾覺悟提升的特別快。就七八年來,忽然就加快了觀念建設的進程。感悟出來的東西還都滿一樣的。

某個事件,我當然不覺得是藝人的錯。他們沒有對不起公眾。edc無限期退出這些事情和當年被那樣吊打都是很可憐的。作為一個初中就很喜歡香港娛樂圈的人,我和那一票人都覺得非常可惜的。起初見到這樣的風向,也是蠻開心的。

但edc不欠公眾的,不代表他不欠那些當年出事的女藝人的。修電腦不謹慎沒有保護好自己和別人的隱私也不能說他對女藝人們沒有一點點責任吧?出事之後躲到加拿大,出事女藝人聯繫不到他,等到有人回應才出來回應,這些事情也不是不存在。這些事情我開始的時候不反感的,因為這麼大的事情,人一時的軟弱逃避是近乎本能的表現。沒必要過分苛責。但現在又這種造神姿態,又被眾人捧著,說著自己不後悔啊之類的……沒想過對別人的傷害嗎?這個「不後悔」由他來講,合適嗎?

大約半年前,三月底的樣子我搜了一下,就沒前沒後的蹦出一條新聞說阿嬌飛機上接受陳冠希的道歉信,原諒了對方。當時我室友還很奇怪的對我說,為什麼阿嬌會自己莫名其妙提起這個事情,難道又要炒作?我也覺得挺不可思議的,畢竟曾經說過不提這個事情,而且重提這種事情對自己沒有好處啊。但是很詭異的是,這條新聞網上、電視上很多,但卻沒有指出阿嬌在什麼場合上說這話,說是台灣媒體,可是哪個活動說明媒體都查不到。而且 前後她活動接受訪問的時候,也似乎沒有這件事存在。我當時覺得很奇怪。但現在好像有點明白了。

哇好大一盤棋哈~

也難怪最近人們的觀念在網路上出奇的一致呢。

然後出了這樣一個視頻。然後看評論,我的感想是,捧殺都是這樣運作間的事情,哪哪都好複雜。跟風歌頌的人,未必當時沒有踩一腳。然而一夕間,風向一引導,彷彿許多人都愛愛愛不離不棄好多年的感覺。

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那麼忿忿不平,消費社會嘛~~


艷照門後,只剩下一件事能擊敗三十五歲的陳冠希

十一月三十號,VICE 拍攝的陳冠希紀錄片《觸手可及》終於上線,向大眾揭示了已經三十五歲的陳冠希,是如何在「艷照門」之後真正找到了自我,以及他對未來的期待。


一、『 Hip-Hop 是我爸』

陳冠希出生於溫哥華,有八分之一的葡萄牙血統。他的父親陳澤民(據傳是雙性戀),常年活躍於香港娛樂圈,與多位大佬和演藝明星是好友。他的家庭條件,十分優渥。而這種優渥,並沒有給陳冠希帶來安定的發展環境。由於一開始父母對家庭分崩的隱瞞,最終知道真相的他受到了巨大的打擊。這種打擊帶來的不單是一個精神創傷,也使得他在現實中,需要在溫哥華和香港兩地不停切換。而地域切換帶來的是兩種不同文化的精神衝擊。這種家庭環境不理想與文化環境的切換,不斷地衝擊著陳冠希。在他的世界裡,家庭並不是一個穩定、連貫的存在。這種不穩定導致了家庭的缺位,讓家庭的父子關係產生了一種對抗與疏離感。而在這中複雜情緒下,Hip Hop 幾近成為陳冠希顛簸不定的生活中,唯一能夠延續的要素,而這個要素,滲透進了他今天生活中的一切,鑄就了他對主流文化反叛的根基。

Hip-Hop是我爸,它教我很多東西。

伴隨著與生活的對抗,陳冠希在十九歲,進入了公共視野。超一流外貌和獨有氣質,讓他在娛樂圈裡有著與眾不同的吸引力。與其說,是他自身「壞孩子」的氣息吸引人,不如說,陳冠希的青春期,成了公眾視野里的一件誘人的消費品。要知道,「美麗」和「叛逆」,可是身處主流文化的人群最缺乏,也最渴望的兩個元素。


二、『這可能是你唯一能掙錢的機會』

錢與安全感,這二者在陳冠希面前,因其經歷而變得十分複雜。


陳冠希是個富家公子,詞典里不存在「缺錢」二字。他在學生時代,每天身上都會有很多錢。錢,一方面是他和家人的中介。另一方面,也是他通向外部世界的通行證。錢成為了聯繫他和世界、家庭兩端的紐帶。但他依舊沒有足夠的安全感。同時,也是因為金錢充裕的,他迷失了自己,書讀不下去,也找不到新目標。此時,一個拍電影的機會擺在他的面前,他的母親告訴他:

去做,這可能是你唯一能掙錢的機會了。

然後他去了香港。開始了依舊迷失、卻更加禁錮的生活。


出道伊始,陳冠希的明星生活,是開著法拉利,混跡於各種明星模特之間。工作有經紀公司保駕護航,不愁唱片製作和片約。可能這種聲色犬馬的生活讓人會覺得足夠刺激和羨艷,甚至不少人說「他過上了所有男人想要的生活」。但是不久後,陳冠希發現這一切依然不是他想要的。用陳冠希話說:

開始做一個奴隸。

而一個叛逆、好看、有錢又無束縛的男孩,聽起來就有翻天的本領,怎麼可能允許自己是奴隸。他終究要尋求別的突破口去釋放。而這種釋放,最後對主流文化帶來了巨大衝擊,也就是「艷照門」。「艷照門」爆出後,大量的合約被撤回取消。陳冠希宣布無限期地退出香港娛樂圈,前往美國避風頭。而「艷照門」這件事也象徵著,他的青春期,作為一件大眾消費品,從市場下架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件事對我的確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也同時給我提供了新的動力和對生活的全新看法。我覺得這是我人生的新篇章。我不在乎你是愛我還是恨我,他們終究會變成一個消費者,變成我的消費者

其實陳冠希的內心裡,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在公眾的心裡是什麼樣子。


媒體不斷地挖掘、爆料甚至詆毀,不斷地引爆著公眾的眼球。陳冠希周圍的「幾千個朋友」也如同樹倒獼猴散,「在中國、香港,真正的朋友,用手腳就能數出來,別人都說從來不認識我之類的鬼話」。在此之前,陳冠希的身外一直有著諸如家庭和經紀公司這樣有力的保護傘。而」艷照門「之後,用眾叛親離來形容他當時的處境,一點都不為過。主流文化在受到這樣巨大的衝擊之後,將他遠遠地推了出去。他背離主流的那一面,顯然並不為社會接受。


陳冠希只剩下他自己了。在原來,陳冠希面臨家庭過分裂,自己因此失去了安全感,但他也依然有著經濟來源和家人支持。而艷照門後的陳冠希,失去了大量合約。個人經濟情況,也陷入危機。因此」安全感「在這個時候,成為了他一生中最奢侈的階段。而對於當時的陳冠希,掙錢成為了安全感的重要來源。


在陳冠希看來,CLOT 是他最明智的行動之一。而他做 CLOT 的初衷,也和後來 CLOT 拯救他的原因相呼應:「剛開始做 CLOT,是因為自己的生命被人控制。」CLOT 成為在陳冠希自己陷入孤立的境地的時候的那根救命稻草。


三 『現在我們的年收入超過一千萬美元。』

掙錢現在成為陳冠希真正需要操心的正經事。


陳冠希自己建立的品牌 CLOT,到現在已經十一年了。名人的身份和良好的品味,是陳冠希的天然優勢。「陳老師親自上身」,是潮牌最好的溢價標籤。凡是他設計或是上身的衣鞋,都會受到人們的熱烈追捧。同時,得益於之前經紀公司安排陳冠希在日本的六個月培訓,那裡的潮流文化,給他帶來了很深的影響,也使他在之後被賣掉公司合約,賭氣之下來到東京,認識了諸如藤原浩這樣的知名設計師。因此,CLOT 雖在香港創立,品牌的精神內核實則根植於日本潮流文化。


陳冠希在潮流文化的作用,也絕非是一個有名的潮人這麼簡單。他對自己的品牌形象十分重視,從創意設計到運營,環環都有他的深入參與。最典型的例證,就是他在自己的品牌大受好評之後,並不急於擴張自己 Juice(潮流門店)的數量,也不分銷找人代理。而是以類似 Apple Store 這樣的品牌直營的方式,控制 Juice 的體驗。「不是別人不要,是我們不給。」控制所有環節的體驗,再加上適當地營銷策略。為 CLOT 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也因此,陳冠希創立的 CLOT,在中國潮流界的地位無人能出其右。沒有哪個品牌能像 CLOT 那樣,和大量真正有國際影響力的大牌聯名合作。只要隨便去各種潮流微博、網站看一看,你就會發現有 Nike、Adidas、Vans、Converse、HBA、Levi』s、EVISU 甚至還有 Disney 都曾和 CLOT 進行聯名合作。而陳冠希個人,也和藤原浩、倉石一樹等等這些知名度極高的潮流設計師有著密切的聯繫。陳冠希和CLOT所擁有的這些資源,完全不是國內的其他名人打理的潮牌(如李晨的 NPC,還是阿信的 STAY REAL ) 所能比擬的。


在「艷照門」爆出後,來到洛杉磯安家的陳冠希,才把生活的重心真正轉移到了對 CLOT 的經營上。此時遠離主流娛樂圈的他,有更多時間思考自己的喜好。比如他開始對藝術品感興趣。藝術對他的影響非常大,他周圍的那些藝術家也在 CLOT 的產品上,給了他相當大的靈感,比如CLOT還和藝術家 Madasak i合作的 Alienegra 系列,以及推出紀念 Jean-Michel Basquiat 的 CLOT x BASQUIAT Artist Capsule 系列。對藝術的興趣,也使他產生了許多,關乎自己人生的想法:他開始在意,自己作為一個獨特的人,存在於世界上的原因是什麼?到底什麼能夠定義他?他又需要做什麼,才能夠證明自己。當然,起碼在生意場上,陳冠希證明了自己。

現在我們的年收入超過一千萬美元。

我希望有一天 CLOT 可以變成在中國,能有五十到一百家JUICE吧。

四 『我每天早上起來,就是為了證明他們是錯的』

我爸說,如果我走大明星的路線,我可以賺到很多錢啊。不過我沒有『自己』,不開心啊,沒有自由。

「艷照門」後,陳冠希以一個「壞」形象迅速淡出了大眾的視野。他很痛苦,但卻使他有了大量屬於自己的時間。而在這些時間裡,在他精心打理下,生意獲得了極大的進展。他找到了自我和安全感。他和父親的關係,也因生意順利而得到了緩解。雖然開心,但這對陳冠希來說,遠不是結束。

在他艷照門之後,他的生意和音樂依舊在繼續。他每天都很開心,因為有自己的娛樂公司, CLOT MEDIA DIVISION 可以為他和自己的朋友(如 MC 仁、chef 廚房仔)製作 Hip-Hop唱片。雖然出現過類似與 YOHO 網合作不順的波折,但 CLOT 總體而言,都在有條不紊的擴張。這一切都是他愛做的。而他能把自己喜愛的事情做得這麼好,多少和 Edison 的性格相關。可以說,凡是他自己想做的,外界,甚至他自己的父親,都時常不看好。而外界越不看好,他就越要求自己做得好。對主流陳見的「反擊」,成為了陳冠希事業的一個動力。

更重要的是,他成功了,在他三十五歲的時候。


或許除了「事業成功」這個標籤之外,你很難從他的外貌或者對青年文化和藝術的偏好看出他的真實年齡。但現實是,他比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三十五歲的人都活得更明白。他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有自己的空間,而且能夠成功。他甚至清楚地明白,自己對這個社會的貢獻點在哪——一個北美青年文化的引介人。這種自覺,根植於他的成長經歷之中,又一貫的,以他的夢想展現出來:

我的夢想,幸福的婚姻,住在自己的島上。島在美洲和亞洲之間,夏威夷旁邊,兩邊的衛星都能收到,所以我能同事看到亞洲的電視和每周的電視。美食都在我眼前,有一間錄音室,這樣我的朋友能和我住在一起,這就是我的夢想。

如果問,陳冠希有什麼遺憾。唯一的答案,可能就是他不能演戲吧。

I want to f**king act. It』s like my therapy.

這是我唯一的激情,而他們把它拿走了。

他們沒有任何事情能擊敗我,而不讓我演戲,確實讓我覺得受挫了。

凡是有他戲份的劇本,不能在大陸上映,甚至不能再大陸拍攝。《神槍手》和《鐵拳》都經受了這樣的遭遇。(《鐵拳》因此也換掉了陳冠希。)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等著他真正在娛樂圈完全回歸,重返大熒幕。但我想,他終究會回歸的。畢竟,在現在這個犬儒主義盛行的社會裡,陳冠希是少有的,能給主流文化帶來真正衝擊和改變的人。更何況,很少人能在面對自己的過去時,展現出如此的肯定。這種肯定,並非是他不覺得自己過去做錯了,而是過去那些錯誤,把今天的他送上了自己自己認為最正確軌道上。這樣的豁達不禁讓我感慨,大眾是否因為過於關注他的外貌,而忽略了他,如此聰明的事實。

我想他會這條路上一直堅持下去,因為這才是真正的陳冠希。

最後,附上VICE中國拍攝的紀錄片的鏈接。不論你是討厭他還是喜歡他,你絕對都應該看一看。


觸手可及 | 一部關於陳冠希的紀錄片(第1集):嘻哈生意

觸手可及 | 一部關於陳冠希的紀錄片(第2集):回到原點

觸手可及 | 一部關於陳冠希的紀錄片(第3集):成為陳冠希


曾經風光無限所有人追捧的星星,隕落後是光芒依舊還是灰頭土臉讓人好奇不已,這些年關於他的各種猜測和新聞一直層出不窮,這個紀錄片給了所以人一個肯定的回答。

2008年,香港明星陳冠希突破了娛樂圈最後一道底線,往常光鮮亮麗、完美高雅的明星麗人赤裸裸地展現著各自最真實的一面,美醜畢現,舉世嘩然。

由此被謔稱為「陳老師」的Edison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他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無限期退出娛樂圈,由此為這場鬧劇畫上了一個句號。

轉眼七年過去,禮崩樂壞的年代,人們習慣了各種無下限信息的狂轟亂炸,轉眼望向娛樂圈,Edison的事件似乎已經不算是什麼了。

而今陳冠希移民美國,創立了自己的時裝品牌,創意不斷,隨喜所欲製作喜歡的hip-hop

他的生意取得成功,音樂也讓他感到快樂,率性自我活出一片新天地。

憎恨陳冠希的人還是不少,喜歡他的人也越來越多。

究竟是Edison發生了變化,還是世人改變了自己?

由VICE紀錄跟拍呈現的《觸手可及》三集已完整圖解,也許看完你會有對這個「人不在江湖,但江湖一直有他傳說」的陳冠希Edc,有所改觀,有所保留。

觸手可及 圖解電影搜索

Part No.1

嘻哈帝國

開篇是08年陳冠希的道歉視頻:

視頻最後定格在那句話:「我將無限期地退出香港娛樂圈,沒有期限。」

接下來是一個固定的採訪鏡頭一直貫穿全片。

很多人問過陳冠希:」如果你可以回去改變,你會改變什麼?」

倔強のboy回答道:

他從那個事情中學到:

「我自己在家,做菜,洗衣服…我覺得很不爽。不過在那個過程中,我找到我自己是什麼人,然後找到真正生命的意義。」

接下來,紀錄片跟隨到陳冠希在洛杉磯的工作領域,呈現了一個「嘻哈生意人」。

第一集的尾聲當中,介紹了陳冠希光顧北京三里屯某店所引發的騷亂及後果.....

Part No.2

回到原點

第二集從陳冠希的幼年開始介紹:

從小就是個在外國長大的帥氣のboy

中學時回到香港的偶然機會,被人拉去拍廣告,從此踏入演藝圈。


錢來得很快,但是久而久之他覺得自己並不快樂。

後來他在音樂的道路上逐漸找到了自己。

時隔多年,他沒有機會拍電影,但是對於歌曲的創作仍不放棄。

Part No.3

成為陳冠希

《智族GQ》在2011年也曾專訪陳冠希,他說:

「如果沒有那件事,我35歲會變成個自大狂,根本不知道外面在發生什麼,不懂得生活。不要貪婪、不要自大。」

無論是他最鮮嫩,如日中天的幾年,還是最失意,千夫所指的日子裡,他的面目都是「壞男孩」。

很多年後他才想明白,「沒有人能夠代替我,如果我不先原諒我自己的話沒有人可以原諒我。」

第三集的場景是陳冠希在錄製新歌的MV。

突然他很無奈地問鏡頭:」非得我整容你們才高興嗎?「

這三年間,老有人跟說他沒有以前帥氣了。

不過他很自信,不會去整容,他是純天然的。

畫面為在為MV拍攝準備做,「我很關心中國朋友的看法,因為我是中國人。」

他認為:」我們就是未來,中國就是未來!所以他們的想法很重要。「

談到對婚姻的看法,他希望:寧願現在已經結婚生子。

接下來,他帶著鏡頭參觀了他的家和一些有趣的藏品。


粉絲常問他,為什麼不拍電影了?雖然陳冠希也很落寞,但他堅信自己的春天還會回來的。

近兩年社交網路飛速發展,身在國外的潮人陳老師自然不會錯過Instagram。

然而他一方面享受與粉絲的互動,一方面也在迴避互動中的負能量。

還記得前段時間發生的【插隊大叔】事件嗎?曾經很多人一度以為是他的炒作事件,但透過紀錄片的鏡頭也可以看到,錯過了商業演出的他,很多時候真的是率性而活。

「看完這部片之後,喜歡的人可能會更喜歡他,討厭他的人可能會更討厭他。」——本片製片人Billy Starman


期待了很久的陳冠希紀錄片終於在優酷上線了,二十多分鐘的長度,陳冠希在裡面操著熟練的英語和蹩腳的國語大談他的時尚王國。
截至到現在,艷照門事件已經過去了七年。這些年,他飽受冷眼,經歷過的苦痛只有他自己清楚。很開心的是,他還是那副屌樣,一副無所謂的表情,攤開手,對著鏡頭,說,如果能夠從來,我什麼也不改變。
時間改變了很多事情,卻從不曾磨平他的稜角。

我知道陳冠希這個名字是因為一部叫做《千機變》的香港電影。那時候我還在念小學,瘋狂的熱愛港產殭屍片,機緣巧合,看到了這部電影,當時對他印象也不怎麼深刻,只是覺得,這個男的怎麼那麼帥。
在我念初中的時候,艷照門事件嘩的一下發生了。從此,陳冠希在我眼裡的身份由
演員變成了一位出色的攝影師。和很多人一樣,我將他作為調侃的對象,戲謔著告訴周圍的朋友們,我的偶像是陳冠希。
如此一直到我上了高中,有一次情緒特別低落。一個人聽著歌,播放器突然切換到他的《戰爭》。他在裡面聲嘶力竭的怒吼:「 我問我,我既戰友系咪就系我一個,我為我,既生命戰鬥要我保衛我,我話我,進一步退一步,我都難過 」聽著聽著,我開始激動起來,接著熱淚盈眶。此後的日子裡,悲傷難過的時候,我常常會聽一聽這首歌。
作為一名港片愛好者,陳冠希的很多電影我初中就看過,但是當時年幼,只在意情節,不懂得欣賞演技。出於好奇,我把他的很多電影又看了一遍,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狗咬狗》,整部電影里,他幾乎沒有一句台詞,單憑肢體動作就將一個野性卻又帶有一絲人性的殺手演繹得無比完美。看完以後,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悲傷。像他這樣的美貌與實力兼得的演員實在太難得了,如果沒有那件事,我真的覺得他會為港片撐起一片天。
之後,我開始漸漸了解這個男人。越來越感覺不可思議,他的為人處世實在太美式了,簡直是中國這個論資排輩的娛樂圈裡的異類。我後來看了他的一些採訪,作為一位當紅炸子雞,他居然毫不避諱的在節目里坦誠自己有過一夜情,這讓我差一點嚇掉了下巴。
所以,陳冠希最吸引我的特質並不是他的演技和長相,而是他的真。
他雖然在演藝圈裡生活,但是他從來不表演。他和我喜歡的周杰倫一樣,是天然的,個性鮮明,基本上沒有什麼包裝。在如今這個娛樂圈,我就不說那些藝人了,你看那些選秀節目的選手,總是以夢想來掩飾自己的慾望。真誠的表達,成為中國娛樂圈的稀缺物。
我真心覺得,娛樂圈有陳冠希這麼一個愛說髒話不做假的倔犟小子,真的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情。 他永遠是那麼的血氣方剛,那麼的真誠不羈。
所以當我看到紀錄片里,他依舊那麼坦率,臉上的表情依舊是那麼痞痞的時候,開心的不得了。

不是很多人都能夠堅守本心的。
我以前特別崇拜韓寒。
他從新概念比賽中脫穎而出。在那個閉塞保守的年代,憑一張嘴一支筆就敢跟整個中國教育對罵,狂放不羈,哪管你們冷眼相待。
接著,他開始玩博客。在上面指點江山,向整個中國體制開炮,憑一己之力硬生生的把中國的言論管制制度撕開了一條口子。他說,我們可以一個一個的撞南牆,但不可以一個一個的失去理想。
後來,代筆事件出來了。
韓寒沉寂了很久,再次出現的他,開始化身為微博段子手,化身為國民岳父,上綜藝節目,為各個娛樂圈人士站台,為無數電影發微博賣力宣傳,儼然一個精明的商人。
現在的他,油光滿面,挺著小肚子,在娛樂圈裡混得如魚得水,剛剛擔任了《萬萬沒想到》的藝術指導,現在又要做鍾漢良導演的《沙漏》的監製,在發布會上跟鍾漢良大秀基情。現在的韓寒已經很清楚媒體想要的是什麼了。
截至到現在,他已經有五六年沒有作品了。

那麼多年過去了,縱然時間改變了很很多人,很多事,幸好,陳冠希依舊是那個拽拽的年輕人,依舊像個少年。


冠希哥真的是性情中人


既然是如何評價,那我就先評價一下吧

很好
非常好

撇開vice運營狀況和商業因素,單純從片子本身的人物紀錄片的角度我給70分
這是一個只花了19天拍攝的紀錄片,所以更像是一個訪談
但是從內容上講應該是90分的,你當然可以把當作一個娛樂片一笑而過,但是我已經能夠反覆看了很多遍,給高分的原因主要是在選題,傳播的精神

選擇一個曾經飽受爭議的人物來看看他的現在生活是很好的,太多人在風口浪尖以後被人遺忘,那麼那些人現在過的怎麼樣呢?李天一現在還好嗎?所以拍攝EDC這個曾經視為香港娛樂圈未來的天子,一下子被打到地下,自己帶著5萬美金獨自去往LA生活的這麼一個人,所以選題很好
這個片子在傳播一種什麼精神呢?我們可以發現在對話見,這個依然放蕩不羈而又不再年少的人,他的脫口而出裡面包涵了很多他對生活的理解感悟,和對年輕新生代的寄望,因為08年一個accident,這個在加拿大長大,在中國生活工作,最後又回到美國,現在生意主要在整個東北亞地區的這麼一個人。感受著強烈的中西文化衝突的EDC,給我傳達什麼樣一個精神?那就是:「不是說潮流是什麼就去做什麼,而是做什麼就要做成潮流」
作品的誕生就是為了交流和分享,音樂、電影、服裝都是為了更好的交流。
內容主要分了三個板塊 嘻哈生意、回到原點、 成為陳冠希
也就是從生意,音樂,和生活這三個角度來詮釋陳冠希
下面我們具體來說說著三部分:

  • 嘻哈生意

得票第一的答案說「冠希哥的產品目標消費群很明確,不差錢又喜歡追星、追潮流的年輕富二代們」,這麼說是不正確的。作為中國的潮流教父級人物,clot的一開始成立只是為了表達和傳播,只不過在08年之後他才把工作重心轉移到了生意上。同事clot的價格定位也並不貴,合作款正常發行基本都是原價,只不過被黃牛抬高了虛價而已,這隻能說是中國市場特色。至於普通款,tee也就是兩件nike的價錢,那麼在現在這個市場環境下,穿兩件nike價值的衣服就是富二代嗎?同時為了更好的做clot服飾推廣,13年也是推出了clottee這個更加平價的支線,只不過後來被yoho做砸了,這個扯遠了。
說回clot產品本身,絕對的頂尖水平。現在的國潮都是在模仿日潮和美潮,madness,也不例外真正能堅持自己中國情懷中國風格的只有clot,EDC是在用美國嘻哈的方式來詮釋中國文化。
我們來看看他的產品

店鋪叫做juice,北京上海長沙都有,之前最早的大陸第一家店鋪叫做acu(針灸)的意思,好好體會
再看看他和nike合作的兩雙airmax

中國文化一覽無餘,把經絡針灸,一些傳統的東西以一種獨特的視角展示出來,就業內看來這兩款聯名都是絕對上乘

衣服呢?不管是長壽還是吧中國風和潮流結合的最恰到好處的,綢緞和印花還有水洗工藝都是一流,那麼這樣的產品定價在2-3K其實是很合理的。

而他的荊棘系列更是在眾多迷彩當中能夠拿得出手的,現在大家都是去做wtaps,NBHD這樣的迷彩改進,而clot則是EDC和倉石一樹的原創。
所以第一集嘻哈生意,EDC絕對是一個滿分的生意人和設計師。

  • 回到原點

很多人絕對這一集來講EDC的音樂真的是沒有什麼必要,就連片子當中他自己都說:「我知道自己的音樂不是主流」他也知道很多人說他唱歌不好聽。可是這就是紀錄片的特點,需要真是的反映出被記錄者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片中談到,最開始唱情歌6、7個人寫歌,6、7個人寫詞,你只用唱就好了,不懂得普通話也沒關係,給你拼音標註好。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藝人就是傀儡,可是英皇萬萬沒想到EDC不玩了,自己成立公司做唱片,做嘻哈音樂,然後一舉拿下歌曲冠軍榜單。很多都以為他是不是不會唱歌是不是在玩玩而已,其實不是的,包括08年之後發行的每一首單曲都是極好的,他是有很認真很努力的在對待他的音樂,儘管大家可能不理解。他也想教會現在的年輕人,對於你在意的事情,全力以赴不要關注別人的眼光請堅持下來。所以我建議大家去聽聽EDC後期的單曲《running》《讓我再次介紹我自己》《拳頭》、、、
同時影片中沒有反應出來,他也是一個人好的跑者,10K是在45分左右的水平。

  • 成為陳冠希

他們當我是明星,我不過是想掙點錢
這個部分EDC在給我展示他的態度,對待生活對待工作還有未來。
我們可以看見他在裡面反嗆狗仔,在機場維持正義滯留然後耽誤了演出,這就是一個率真而又真實的EDC,同時他也表示會看ins的評論,但是很煩別人打擾他的私人空間,在下面互粉或者是打廣告。但是他說到最多的就像這部片子要傳達的,不要把《觸手可及》當作是一個商業片或者娛樂片,從裡面學習一些東西,借鑒一些經歷,或許對你有幫助,他很關心大陸的年輕人有沒有正在的成長,真正的思考問題,而不是跟著潮流跑,盲目從眾,人與亦云

所以,有冠希沒關係
整個片子在傳達什麼是真正的潮流
潮流就是:「我們不僅僅看上去很酷,我們真的很酷,全力以赴對待工作,充滿激情對待生活,敢愛敢恨率真自我,我們是真的很酷,我是認真的。

更多潮流資訊公眾號:鄉村鐵匠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部分賣麻辣燙者月入數萬,高於高材生平均的月收入?
如何評價櫻井翔的演技?
如何評價陳忠建老師的書法教學視頻?
如何評價魔都bronyonly?

TAG:紀錄片 | 陳冠希 | 如何看待評價X | V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