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織田信長沒死,並且按照大陸侵攻計劃佔領了中國會怎麼樣???

織田信長臨死前一直有個大陸入侵計劃,他是有皇太極和忽必烈的野心或者雄心的。

假如沒有本能寺之變,他率領日本武士成功的佔領了中國,歷史會如何發展???

會不會日本中國成為一個國家,或者天天宣稱日本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電視上天天播神武大帝,明治大帝,織田信長?抗日戰爭和抗日神劇也沒有了吧


一首歌唱道:五十七個民族,五十七隻花,五十七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七種語言,匯成一句話,哈雷路亞,胡阿克巴,撒由那拉。


張國立主演戲說劇:《將軍微服私訪記》和《鐵齒銅牙林羅山》

楊冪主演穿越劇:《宮鎖大奧》

孫儷主演宮斗劇:《江—公主們的戰國》


周邊省份流行一句話:十個日本九個騙,尾張老哥是教練,總部設在愛知縣,全國都有連鎖店。

百度搜索「東北人」,會出現「東北人和日本人打架」或「東北人和日本人玩成語接龍」的搜索提示。


末代將軍織田信溥的名言:朕的大安土幕府都亡了,說這些又有什麼用?


孫殿英將軍為籌軍餉,怒炸歷代天皇墓。


在日本省生活的人,基本都不會說日語了。

———————————————————————————————————————

知乎生涯第一個千贊回答,感謝拉影老鐵們的激情助攻,抱拳了!

喜歡聽我胡說八道的同學,可以關注我的微博:Sina Visitor System

另有宣傳一下個人惡搞評書作品的有聲版,目前更新了三回:【長篇評書amp;amp;amp;<信長傳amp;amp;amp;>】在線收聽_mp3下載_ 喜馬拉雅官網


本身是個假設的問題,因此也不會有什麼標準的答案,知友們盡可發揮想像,大開腦洞。再加上豐臣秀吉的後車之鑒,所以回答中大部分也都是覺得信長蚍蜉撼大樹,不自量力而已。

信長不死,入侵了朝鮮、大明,姑且不論結果怎麼樣,大家可以無限去聯想。但題主首句提到信長的大陸侵攻計劃倒是史有明文,所以在下倒是想圍繞這個事兒說說。

關於入侵大明這事,不是空穴來風。西曆1582年11月5日,當時身在肥前口之津的傳教士路易斯·佛羅伊斯在給耶穌會總長的《1582年度日本年報》的追加內容《日本年報追信》中,特別提到了信長被襲殺之事,此時距本能寺之變僅過去了五個月。正因為佛羅伊斯是面見過信長的西方傳教士,而且此時距離本能寺之變過去的時間並不長,其記錄也是發給耶穌會總長的官方文案,因此這份記錄被認為有著相當的可信性。正是在這份《日本年報追信》中,佛羅伊斯明確提到信長為了支援正在與毛利家對峙的羽柴秀吉打算親自出陣,並放出狂言,在征服毛利家並成為日本六十六國的絕對領主後,將會為了武力征服支那而準備龐大的艦隊,並將子嗣們分封諸國。以上一直以來是學界認為信長有征服大明野心的第一手材料。

但這裡涉及到一些問題,一是以上材料雖是時人記錄時事,但卻是孤證;二是信長放出此狂言,到底是在什麼情境下呢?是內心的實際想法?還是單純的吹牛逼?抑或是佛羅伊斯單方面的認知?我們卻不得而知了。

但我們倒是可以藉助本話題,看看信長對西國及對外的外交政策。畢竟要是侵朝或入明,都必須以西國為跳板,綜合考慮整個東亞的局勢。

一直以來,西國的大友、毛利兩家就圍繞北九州而爭戰不休。足利義昭在被流放後託庇於毛利家,便致信與毛利家同與大友家敵對的島津家,許可進攻大友家(《島津家文書》)。島津家則借著以上口實大肆宣揚大友家是妨礙將軍歸京的「六國兇徒」,以示自己進攻大友、掌控九州的正當性。至天正六年(1578),織田、毛利兩家的爭鬥也愈演愈烈,被島津、毛利聯手壓制的大友宗麟趕緊與織田家建立聯繫,信長則認可大友宗麟領有實為毛利領的周防、長門(《大友家文書》),還推舉宗麟子義統就任從五位下左衛門督之官位。天正八年(1580)八月,信長向島津義久表明自己計劃次年進攻毛利家的本據安芸,希望大友、島津兩家和睦,屆時一同夾攻毛利家,此乃「天下之大忠」(《島津家文書》)。如果到時進攻毛利家時大友、島津兩家如敢因私仇而阻礙進攻毛利家的大計,那麼信長就會把拆台的那家當做本家的敵人(《大友家文書》)。天正九年(1581)六月,島津義久答應信長之要求,並以信長為「上樣」(《島津家文書》),可見已經服軟。天正十年(1582)三月,武田家被攻滅。在九州局勢逐漸趨於平靜、毛利家苟延殘喘的情況下,信長發出前面的狂言也並非不好理解。

雖然眼看信長就會征服西國這一入侵大明的必要跳板,但在前面的《日本年報追信》這一官方報告成形的同時,同日佛羅伊斯還給耶穌會總長付了一封信,裡面提到「信長征服全日本後,將會使這裡成為切支丹之國,繼而征服支那」云云。諸位知友看到這裡,估計就能體會到佛羅伊斯在給上級領導中恐怕加入了一些誇張的成分。而且在天正十四年(1586)耶穌會副管區長科愛琉拜訪豐臣秀吉時,佛羅伊斯充當的翻譯,秀吉曾也說過在支那的土地上建立教會的言語。因此從佛羅伊斯的角度來看,信長、秀吉征伐大明好像都是為了他們的布教而服務似的。包括秀吉後來的朝鮮征伐,其研究結果也只是偏向於意圖重開對明貿易等等,與布教恐怕沒什麼太大關係。

因此學者荒木和憲指出,不能排除佛羅伊斯的記錄中存在誇張的成分,而且即便信長說過此語,也無法斷定其內心真正的想法。


老王虛個毛啊,還能怎麼辦,信長早幾年打大明對大明有利好嗎!
假設信長一切順利,沒有二五仔造反,也就是1582年他過去了,秀吉收了毛利,柴田收了瞎子,那麼這時候九州比秀吉時還鬆散,1582年島津還沒打穿龍造寺,幫著大友龍造寺干爆島津讓九州繼續分裂,比秀吉那會好控制多了,這時候差不多也就1584年吧。
好嘛,秀吉91年才統一日本,信長不死早7年,假設信長像秀吉一樣搞什麼總無事令讓武士階級破產。那麼他就會在85年討伐大明。
這時候大明是怎麼回事呢,82年張居正死了,之後萬曆雄心勃勃,一天工作12小時,結果張居正雖然冚家鏟了,但是改革成果保留了下來,83年兩湖鬧災荒,萬曆還免了當年糧食稅,哪有91年那時候各種錢糧補給不足的樣子。何況海瑞85年還在嚷嚷要反腐呢。
而且,戚繼光87年死的,信長85年打明朝你們很有可能看到戚繼光李如松兩個選手玩混合雙打。
所以85年的明朝是中興之兆,精神著呢,想啥呢85年打明朝。怕不是給明朝東北練兵說不定皇太極以後就做不大了。


我覺得韓國會把日語申請為他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冒著可能被噴的風險回答一下這道題~因為本人最喜歡開腦洞了。理性討論即可,真的不要噴我,我真的很怕。

(所有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如果織田統一日本,日本會有什麼不一樣嗎?


哈哈,織田的日本真的會有很大的不一樣。

很顯然,織田信長當時擁有的軍事實力是遠遠超過後來豐臣的。這是因為當時本能寺之變後織田諸家臣內鬥折損了大量的兵力。強大的武力成了織田未來統一日本後貫徹其政治主張的有力保障。織田想要的不是當將軍——足利在被廢之前曾提議讓織田當「副將軍」,織田斷然拒絕。他後來甚至把天皇給的所有職位都辭掉了(雖然本來就沒卵用)。織田不僅僅不鳥天皇和將軍,還把當時魚肉百姓、亂佔耕地、濫收過路費的宗教勢力一把火給燒了,這就大大減輕了日本的經濟的負擔。看到這裡你就明白了,織田信長這廝是個要開天闢地的人,他想要建立一個全新的日本,一個超過將軍、大名、天皇甚至神佛勢力的日本。不知道是誰帶起來的風潮,老說人家是什麼村長縣長,這樣說真心不公允,因為織田這個人的境界在那個年代真的是很高。他一生中開創長子繼承製、兵農分離制,在征服天下三分之一省國後跳過大名家臣直接推行中央集權式管理,還修繕交通道路、統一稅收和度量衡——這對於中國來說當然不算什麼,但對當時處於亂世的日本來說卻是極富遠見的改革之舉。若你要說任何人統一天下後都會做這些事,那我就要直接擺出織田氣質最獨特的一點——他對商業和西洋文化的重視,來說明這貨的氣魄了。

這是最近日劇《真田丸》里的織田。仔細看看這衣著打扮——織田若非真正喜歡西洋文化,而是正如許多人說的那樣,利用火器和天主教幫自己穩固政權,他會把自己打扮成「蠻夷」的樣子嗎?這不是電視劇瞎扯,織田滅武田後召開表彰大會,戴著西洋禮帽、穿著式鎧甲隆重出場的壯舉有多處史料記載。當時織田對西洋文化十分寬容,他允諾了傳教士極大的自由,不僅送他們洋房寶馬,還跟教皇格里高利互贈禮物、談笑風生。這些都記錄在駐日傳教士弗洛伊斯所著的《日本史》里。

同樣來自《真田丸》的劇照。這裡面有個黑人,此人乃是西班牙傳教士送給織田的奴隸,後來織田為他取名「彌助」,讓他當自己侍衛,賜予刀劍、私宅。後來還有讓他當城主的打算,因為本能寺之變沒有實現。據說我國大唐年間就有所謂黑人「崑崙奴」,但因為黑人身強力壯就擢升為將的,又有幾個?

據說當時的日本仍認為世界是天圓地方的,於是傳教士們向信長等人解釋了「地球儀」為何物。聽完解釋,眾家臣一頭霧水,只有織田信長認為「合乎道理」。織田對於西方的鐘錶、地圖、繪畫等更是全盤接受 。在當時,織田是個特殊的存在,以至於後世甚至有人認為他是「穿越者」。除了織田外,有許多別的大名也開始接觸『「南蠻」文化,比較著名的就是九州大友宗麟,由佛教該宗天主教,並接受洗禮。

織田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對日軍火器推廣的貢獻。織田創新「三段射擊法」(就是三排輪射),利用三千火槍手干翻武田兩萬大軍。這是世界戰爭史上火槍對騎兵的一次重大勝利,許多西方史學家對此也評價很高。事實上,日本戰國時代曾開發出大量新式的火槍戰法,包括九州的野釣伏、猿叫等。當時戰國還有「早合」法,將火藥和子彈事先放到竹筒里,大大減少了火槍裝填時間,提升了作戰效率和威力。伊達政宗甚至還有鐵炮騎兵部隊「龍騎兵」。日本最早也是購買的「弗朗機」,跟明朝嘉靖年間繳獲的一樣,但明朝因為戰事少,最先進的火器因而沒有得到利用。這新式火器在日本卻被多次改良,造價更低、實用性更強。萬曆征朝時明朝有繳獲日軍火器,在與葡式火器對比後做出了以下的評價:

「鳥銃出自外夷……但不敢連發五、七銃,恐內熱起火,且慮其破,唯倭銃不妨」。

(日本戰國的薩摩銃)

「唯倭銃不妨」證明了日本國內也有能工巧匠。因為戰事頻繁,他們自然會重視軍事科技的研發。所以,在萬曆征朝期間,日軍不僅火槍先進,而且使用經驗豐富,這是不能抹殺的。當然,明軍在大炮上有很大優勢,這也是事實。從整體上來看,在當時,日軍火器(至少火槍)使用在實戰上要勝於明軍,說是稱霸亞洲一點不過,即使放在世界上也算非常先進的。而織田本人就是火器狂,若是他有朝一日上位,徹底將日軍火器化,完全改變日軍作戰方式,甚至動搖武家在日本的地位,也不是不可能。

(近處的是日軍)

最後我們再來談一下織田對商業的態度。織田家是靠商業發家的,他們家老巢尾張就是今天的愛知縣,日本本島就三塊平原,他們家算是佔了一份。看看地圖就可知道,這裡有天然的優良港灣,且地勢平坦、河網密布,自古以來商業就很發達。織田早期發展受益於商業頗多,因此非常重視商業開發。1577年5月織田對安土城發布了13條「樂市」「樂座」法令,堪稱日本近世初期城下町條例的規範。該令的基本內容是否定座的特權(最後直接廢除掉「座」。「座」對自由工商業限制眾多,搞壟斷、平均主義等),獎勵商人來此定居,一切商人可以自由貿易,免除土木工程的徭役負擔,消除對「德政」的不安,保障治安、免除房屋稅等等。 這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在財政、軍事方面給予了織田有力的支持。這算是推翻了「重農抑商」的傳統理念。

上圖是織田家的旗幟之一。喻意是「織田家軍將像永樂通寶一樣暢行無阻」。大家想想,這人有多愛錢,多麼實誠!

事實上,日本當時工商業經濟發達,城市化發展程度也很高。這裡就要提一下著名的自由都市「堺港」。堺港早在15世紀就宣布不效忠任何大名,成立商人自治的「議政會」決策城市事務。整整七萬市民就自成一國了。堺港來往客商繁密,南蠻商品琳琅滿目,乃是當時工商業發達、文化薈萃的國際性都市。可能有點誇張吧,我就這麼個意思。當時很多大名都想控制堺港,但因為互相看不慣,誰都沒控制成。後來織田第一次進京,就囑咐手下:先跟堺港的商人搞好關係!他們能送錢送炮!即使後來到了同樣閉關鎖國的江戶時代,首都江戶城市民人數也進逼100萬。要知道當時日本總人口也才一千來萬(世界前五),再加上大阪幾十萬人,這城市化率在古代社會算什麼水平?江戶末期日本資本主義萌芽比中國更明顯,紡織工場不計其數,豪商勢力強大,研究從荷蘭傳入的學問技術蔚然成風,江戶甚至成了世界第一個期貨市場。這就是「樂市樂座」的遺產——無論是江戶政府還是薩摩毛利等番,都把發展經濟、利用商人、壯大實力作為可取之道。

總之,或是由於戰亂的影響、或是由於織田政策的影響,安土桃山之時是日本空前商業繁盛、風氣開放的年代。有 今井宗久、納屋(呂宋)助左衛門 等大商人活躍在政圈內,也有豪商之子小西行長位居大名。那當真是一個不一樣的時代。著名遊戲《太閣立志傳》某種程度上定義了這個時代——秩序混亂,但一切皆有可能。

這個時代的主角,就是織田,織田誕生於這個時代,成長於這個時代,並讓這個時代走向輝煌。他的死同樣終結了這個年代。他就是一個「革命者」。此人的氣魄與才華,在日本當然是人傑鬼雄,即使放在我泱泱華夏,也不算俗類。


本題當然就是開腦洞的。歷史也談完了,下面就簡單來開開腦洞。

如果織田統一日本,日本會成為一個怎樣的國家?很難估量,變數太大。織田會不會晚年昏聵?他本就是嗜血之人,他的屬下能忠心多久?他的繼承人是傻逼怎麼辦?他的王國又會持續多久?好吧,按照題主的思路,我們假設,織田沒死,在1586年左右統一日本。假設他的屬下後來忠心耿耿,他的兒子英明神武(好像不能假設。。),他能活到70多歲並統治統一後的日本二十年,他的政策能夠在他死後也一直有效貫徹——那按照我們經常YY中國大宋或大明的思路,日本興許會成為一個這樣的國家:政治統一、商業繁盛、武力先進、 文化革新的資本主義強國。日本當時擁有一千多萬人口,如果國力也變得強盛,那就是世界一霸。有人有錢、有槍有炮,憑什麼不能像歐洲列強去搶別人的?憑什麼就做不得「日不落帝國」(這不是給我天皇子民量身打造的ID嗎哇)

一個人意志堅定、手段殘暴的統治者有時候真有這種力量。例子有很多,不舉了。總之,哈哈,腦洞不能開大點?憑實力開的腦洞,為啥要解釋? (^-^)V


回歸正題。

至於日本有沒有辦法統一中國,不是重點。題目是「已經佔領了中國」。但為了解答別的知友的疑問,也可以簡單說說。我認為日本是有可能的。 但要遵循以下步驟:1,勵精圖治三十年,大力對外開放貿易,整頓武備、恢復經濟。所以織田這一代人估計沒戲了。2,在明朝內憂外患、無力援助朝鮮之際,大舉進犯朝鮮,並在朝鮮站穩腳跟,大力經營,與明、滿形成三足鼎立之勢。3,利用朝鮮的物資兵源,聯明伐滿,採用火槍戰術對抗滿洲騎兵,並利用海軍優勢運兵到滿洲後方,爭取一舉殲滅滿洲。4,接下來就跟滿洲一樣,尋機入關。套路就差不多了。整個過程需要四十到五十年左右。

(至於兵力的問題我是這麼看的——兵力不是最總要的問題,戰鬥力才是。明末部隊雖多,但戰鬥力較弱,且動員能力不行。薩爾滸九萬明軍就花了十個月動員,清末鴉片戰爭也是因為調動能力差吃了大虧。而且按我說等三十年日本再打,那明朝面臨農民起義就更無力支援關外了。清軍入關雖具有偶然性,但十萬清軍打遍全國就不那麼偶然了,這是因為明朝腐爛了。滿洲人能做到的事,我相信日本人至少有這個可能性。日本一千多萬人口,怎麼也能弄出二十萬兵。他們打朝鮮就派了二十萬人,輸了之後爭權奪勢打關原合戰雙方加起來也有個十八萬人左右,可見兵源還是充足。就不細究數字可不可信的問題了,明朝方面數字同樣可能不可信。這個我也沒做過研究,見諒)

這腦洞實在開的有點太大,我有點hold不住了。侵略中國,實現難度很高,誰要試誰去試。但誰敢說真要按這幾步做不可能?憑什麼滿洲人就可以,日本人就不可以?只要時機把握得准,真不敢說完全沒戲。明朝衰落之後,國內亂成一鍋粥,日本人其實最大的敵人就是滿洲騎兵和蒙古騎兵。二十萬裝備火器的日軍跟兇悍的滿洲騎兵逐鹿中原,誰勝誰負真不好說。既然都是虎狼之國,那就搏一把吧!誰贏了吃香的喝辣的。反正對於我中國來說,滿洲人和日本人都是外國人,都是異族蠻夷。即使是現在也是苦大仇深的不行,不是嗎?

至於建政統治也是一個道理——滿洲人行,憑什麼日本人不行?日本人數上有優勢,文化上有優勢,以前孤懸海外,現在也有朝鮮根據地(當然這仍是最大的問題,但要是日本有制海權那麼逃回去也簡單,不比滿洲人跑回老家難),當然有機會。日本人尊重中國文化,也許會更快被「中國化」。他們也會重用漢人,大開科舉,吸納明朝的體制。滿洲人本身野蠻,他們會弄,日本人我相信也會。或是說,憑什麼不會?(我有同學指出,日本人對自己的文化也有點迷之自信,他們可能不會「中國化」,反而會搞的跟蒙古人一樣的結果,因為不調整統治思路最後讓起義軍趕下海,這也有可能)

我覺得有兩個情況可能會出現,讓日本人的中原王朝土崩瓦解。一個是日本人會不會把中國重新綁到戰車上,搞對外侵略,急功近利地打這打那,最後耗費了國力,讓中國人復了國,或是讓殘餘滿洲或蒙古人撿了簍子,無奈倉皇逃回日本。二個是日本人發揚內鬥精神——中原王朝的管理人和日本本土的管理人互相掐架、爭權奪位甚至分裂開來,無論如何在大陸上的日本王朝很有可能會因為失去本土支援而土崩瓦解。

我們假設這兩個情況都沒發生。和平時代的帝王生活腐蝕了滿洲貴族,也會腐蝕日本貴族。土地的充沛和擴張目標的消失也會讓日本人失去追逐商業的動力。所以我對這個日本王朝的未來,不是很抱期望。沒有對手的激勵,什麼發現新大陸、大航海時代、工業革命,可能都不會出現。等到西方列強東來,我們也許能更快地接受西方文化、學習西方技術,然後爆發革命,建立一個包括日本朝鮮在內的新中國。請注意,這個國家可能不會去侵略別人了,因為是中國人佔主導,中國人是和平的。這樣遠東也許不會捲入二戰,也許我們能發一筆戰爭財,也許我們能崛起,早早地成了蘇聯和美國之外的第三勢力。什麼破島鏈完全無視。當然這麼開腦洞就沒完了,大家可以自己去想。


先寫到這裡,有啥再補充。

好的好的,真的不要噴我,可以跟我理論,我真的很怕。只是一家之言,沒什麼乾貨,大家看看娛樂就是,覺得不高興了就不看了,咱和和氣氣的好伐?


仁慈的上帝要實現崇禎三個大願望。

崇禎說:「第一個願望,希望日本入侵中國。」

奇怪的願望,上帝閉眼想想,還是答應了。

崇禎又說:「第二個願望,讓日本人入侵中國。」

崇禎怎麼會有這麼奇怪的執念?上帝注視著崇禎殷切虔誠的眼神,長噓一口氣,最後終於點了頭。

那麼,第三個願望呢?「仍是日本入侵中國」。

上帝跳起來,喊道:「你到底哪根筋搭了啊?」

崇禎回答:「萬能的上帝啊!日本人要入侵中國,得先經過朝鮮、東北,這樣他們可以來回六次踏平滿洲。」


1.皇太極我忍了,別給忽必烈丟人,忽必烈繼位的時候大半個中原都握在手裡了,人家還背靠蒙古草原呢。

2.大明再爛,也是在關外團滅了好幾次副本才亡的,團滅的這幫人就是暴打猴子的那群人
我的意思就是吧……
要是真的打進東北了,你們可能看到統一了建州五部大明忠臣努爾哈赤

3.假設織田爺爺強行開掛征服了中國,然後拋棄日本天皇反客為主在中國稱帝建制。繼承中華帝統,祭祀大明先皇,遷都中原,把日本頭銜壓到了中華帝統之下,把日本海外諸省作為中華帝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那承認他是中原王朝又有啥不可的么?

那還有個屁的抗日戰爭啊,幕府都沒了,天皇說不定都死球了


題主腦洞開的夠大的
首先織田信長就算沒有死在本能寺,隨後統一日本東征朝鮮,下場也會和豐臣秀吉一樣。這不是豐臣秀吉和織田信長個人所能左右的,是國家之間力量上根本差距決定的。
退一萬步說,就算織田信長拿下了北京城,屠乾淨了明朝皇室,佔領了中國。就本子戰國時期那治國安民的水平…中國分分鐘農民起義教日本做人,之後的劇本差不多和元末一樣,再來一個X重八力挽狂瀾光復江山,統一漢地十八省之後再遠征日本列島以絕後患,最後中國可能就有了57個民族…


1576年(天正四年)一月,原本和信長交好的丹波豪族波多野秀治高舉反旗。加上本願寺再度舉兵,反信長勢力開始抬頭。四月,信長派遣大將原田直政、荒木村重、明智光秀率領三萬軍隊前往大坂。負責攻略三津寺的原田直政遭到本願寺的伏兵,連直政在內一千人以上戰死。織田軍在石山軍猛烈攻勢下困守於天王寺砦。五月五日,信長收到天王寺砦被包圍的消息,帶兵進入若江城。由於倉促間無法召集多數士兵,於五月七日早上信長親率約3,000人,向15,000人的石山軍進攻。信長本人雖然在激烈戰鬥中負傷,但最後成功擊退石山軍(天王寺之戰)。

你先看看他們有多少兵力。。。日本戰國時代的總兵力才多少。。。。

明朝軍工業極其發達,一營5000人的士兵中就裝備有霹靂炮一千挺,鳥槍二百枝以及大炮二十門,除此之外明軍還有鬼頭大刀,弓,弩,手雷和火箭等裝備。跟宋朝不一樣,明朝在每代皇帝執政期間,都會發生大規模戰事,所以明朝的軍工業為了應付戰爭所生產出來的武器數量是十分可觀的。就一個營就有5000人了。。。。就算日本在那個時代舉國來犯病。。。。光是關寧鐵騎就夠滅他們一半了。。。。


這破題…鉤直餌臭我tm還咬

織田信長1534年生人,年長豐臣秀吉大約5歲,1579年之後已經開始依靠其軍事分封體制的各路指揮官在前線作戰,並開始著力培養繼承人。不考慮因為人物衰老帶來的意志、能力下滑,假設1582~1585年織田氏內戰不發生,織田信長大約比豐臣秀吉快3年在名義上統一日本。那麼重視激勵的軍事分封體制會催生大量的新興諸侯,並因此激化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所以織田家族統治的依舊是一個新舊諸侯衝突此起彼伏、強藩口服心不服,摩拳擦掌伺機待發的政權極度不穩定的國家。在這種情況下用兵海外,二世而亡又有何奇?


村裡鬥毆,打一兩架就完了,非要去北京調薪(挑釁)公安部。


織田信長要想進攻中國並佔領中國,可以聯合蒙古人,先滅了朝鮮,以朝鮮為跳板然從東北進攻。戚繼光的戚家軍正好在長城等著呢,嘉靖皇帝,徐高張,嚴嵩等等都可能連眼皮都不眨一下。


工業時代都要靠南洋妹出賣xx湊軍餉的國家,農業時代憑什麼贏農業時代的全球霸主。。那時候psp已經出了?


問出這個問題還是有點前提偏差,不說無視當時中國朝鮮聯軍國力對日本具有較大的優勢。只不過現在知乎有些人啊,吹了日本現代和近代,怎麼還想證明你日爸古代也比中國強?古代日本真沒什麼好吹的,日本所謂的名將進行的戰爭,在古代中國戰爭史上和村長,縣長鬥毆沒啥區別(個人觀點,有錯誤請指正)


會被蘭馬鹿叫醒:主公,快醒醒,牆外面是水色桔梗旗幟!


壓切長谷部的心理陰影面積會增加960萬平方公里。

——

你看你這破問題問的,把我老公真劍必殺都給嚇出來了。


呃,十個信長也干不過吧?如果信長不死,死磕大明,那麼明恐怕不會亡於清,很可能會佔日本,匯入大航海時代,稱霸日不落。


題主第一句話就有問題,哪來的資料顯示織田信長有侵略中國(明朝)的計劃甚至想法?該不會題主分不清日本戰國時的中國地區和中國吧?


古代中國沒十萬人都不叫軍隊,叫某縣的的地方勢力。

或者說,他會開無雙嗎?


被打回去。大明延續至今。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最新發現的明智光秀在本能寺事變前寫的親筆信?
今川義元桶狹間是輸在信長的突襲還是輸在寄親寄子戰鬥力不如野武士上?
你如何評價織田秀信?
淺井長政為什麼要背叛信長?
織田信長為什麼要殺德川信康?明智光秀又為何要叛亂殺信長?

TAG:清朝 | 日本戰國 | 織田信長 | 剃髮易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