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視劇《貞觀之治》?
如何評價電視劇《貞觀之治》,聽說口碑不錯,比《貞觀長歌》好多了。
本人隋唐史迷,看了這兩部電視劇,覺得《貞觀長歌》更勝一籌,我指的是電視劇的精彩程度。當然,《貞觀長歌》有架空歷史的成分,但是,起碼,李世民打的是突厥。而不是所謂的「草原十八部」。還有,明明打的是高句麗,在貞觀之治中成了「漠北」,李世民親征的是「高句麗」,不是「漠北」。《貞觀之治》總感覺粗製濫造,拍的太簡陋了,很多大型戰役一筆帶過,虎牢關滅竇建德、李靖滅東突厥、太宗征高麗,等等,讓人不能忍。一些重要史實名字都對不上號,你讓一個不了解隋唐史的人看這部電視劇,還真以為有個草原十八部呢,還真以為有個漠北什麼胡話呢,還真以為武則天和太子李治在成為太子之前就開始勾勾搭搭了。
而且李世民的演員總是翻白眼,愛瞪人,形象刻畫和唐國強版的差距比較大,僅僅是個人之見。我自己喜歡唐國強版。希望聽聽不同的意見。當然《貞觀之治》比較符合歷史,服裝,屏風,書卷,道具運用的比較嚴謹,有唐風。
但是,我是作為電視劇的標準來評價的,不是說,一部電視劇,只要符合史實,就是好的。還要好看啊,貞觀之治真的好看嗎?
所以希望不要從符合史實這個角度評價,從電視劇角度來說,不是問哪個更符合史實。
———————————————————————————————————————————把我自己的回答貼上來。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唐史學會會長張國剛說,一個劇本最重要的是要有創作,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要有戲劇衝突。首先,它必須感人,其次,它應該從主體上符合歷史的真實性。作為一名唐朝歷史研究者,張國剛認為,《貞觀長歌》的有些情節是創作的,但它主體上是符合歷史真實的,這是近幾年最好的歷史劇之一。
研究隋唐史的朋友應該知道張國剛先生在隋唐史學界的地位吧,《貞觀長歌》中塑造的李靖、侯君集、吳王李恪、長孫無忌、岑文本等形象何其精彩!我說貞觀長歌好看,這是我自身感受,兩部電視劇都看過,《貞觀之治》真的拍的不行,不是說他不尊重史實,就是因為太尊重史實了,所以顯得平述史料,過於平淡,服飾道具符合歷史,這些我知道,我要了解歷史我自己不會看專業史料嗎?而且,拍的竟然還不如《資治通鑒》中寫的精彩,收視率那麼低,難道不該反省嗎。
本人《舊唐書》、《資治通鑒》隋紀、唐紀部分、陳寅恪《兩論稿》都讀完了,而且讀的是中華書局點校本,繁體豎排版,樓上那些說我不懂隋唐史的,有幾個把這幾本書讀完的?有沒有資格說這句話!
從電視劇的角度來看,《貞觀長歌》確實比《貞觀之治》精彩,戲劇衝突,有張力,藝術的再創造。看看《貞觀之治》中那幾個皇子,胖子魏王李泰,歷史是那樣的嗎?一個編纂中國古代重要的地理叢書《括地誌》的才華橫溢的王子,會是個小胖子?《括地誌》後來影響了《元和郡縣圖志》的編纂體例,李泰,在歷史地理學界也是重量級人物。
《貞觀之治》中李靖塑造的真不如《貞觀長歌》中精彩形象生動。史料記載李世民確實稱呼李靖為靖兄,《長歌》表現出來了,編劇是懂歷史的。樓上自以為牛逼的知道這是出自哪本史料嗎?
為什麼把太子們年齡提前,都說了是劇情需要!三歲孩子你讓他們怎麼演?電視劇圍繞三子奪嫡展開的,劇情需要。新出土李承乾墓誌記載,他是死於貞觀十七年,就是被廢太子那年。可是,史料記載他卻是貞觀十九年死的,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有時候正史未必就是正確的。
歷史劇是對歷史的再創造,你以為照搬史料就是好電視劇了?不好意思,我的評價標準並非如此。
-----------------------------這兩天開始重溫的分割線--------------------------
我收回對前面幾集「相對平淡」的簡單定義,應該從兩方面看。如果你期望的是隋唐英雄傳那樣的波瀾壯闊金戈鐵馬(當然我表示充分理解大家想看這段的心情(╯▽╰)),那就的確是平淡,李淵和眾臣、和三個兒子圍一堆發議論的戲份絕對多過戰事;但如果你想看到的是史料中對大事件、對政治制度、對禮儀風貌等的影像表達,那麼前幾集就足以讓你激動感嘆。
雖然第一集台詞真的糟糕(關鍵點並非不夠古雅,而是車軲轆話來回說好幾遍,像是剪輯後根本沒人審過一遍。)再往後看其實就正常多了,儘管沒有某些古裝劇台詞聽起來富麗堂皇,但也不至於令人齣戲,反而顯得質樸明確,很多時候感覺編劇是希望藉此讓我們了解那個時代的方方面面。舉個例子,前七集的某集里,李淵因為張婕妤吹枕頭風質問李世民:我的命令是敕,你的是教。敕大還是教大?(非原話,片子里是兩個人的對話)那麼看劇的人就會因此懂得皇帝敕令、太子和親王教令的區別。這是我唯一一次在電視劇中見過有如此詳細的解釋,一般也就是來個君臣父子誰大誰小就得了吧。以及,朝堂上的監禮官,屏風後執卷記錄的史官,長孫皇后口中的海獸葡萄紋鏡……太多細節,在電視劇這個層面簡直都是空前絕後的。(現在的小朋友們只把服飾當做影視劇的細節講究,簡直是捨本逐末啊,其實,服飾真的只是表象。)
光影太美,斜射入木質建築的陽光,灑在各色屏風上斑駁的樹影。我似乎還看到了李淵身後有一張屏風的圖案類似於奈良正倉院藏的木臈纈屏風!可惜家裡只有DVD機能放碟了,沒法截圖。不過還看到一扇書法屏風用的是顏楷哈哈哈怎麼放著虞世南和歐陽詢不用呢(╯▽╰)
因為總看到有人問正版碟,我拍了自己手頭的放在這個答案的最後了。
-----------------------------以下原答案------------------------------
原本不想回答這個問題,一是覺得自己夠不上各位大大的專業,二是懶,尤其是兩個高票答案(註:寫這個答案時候的兩個最高票是孔鯉Sarah Li)也基本概括得不錯了。(儘管最高票的被摺疊,這是為什麼?不懂知乎的規則╮(╯_╰)╭)但是看到某些答案實在太不負責,所以還是稍稍勤快一點,搬寫在另外一個問題下的答案過來吧。不算特別符合題目,只是想從某些細節方面說明一點問題。
補充幾點:
- 記得當年看訪談,身為電影導演,張建亞拍這部片子的理念就是追求電影的自然光效,而非電視劇白亮的影棚打光,所以整個片子的光影效果很美好,然而片源質量不高的話肯定就是昏暗的感覺了。
- 有點必須強調,這個片子雖然極其有誠意,但是不代表沒有歷史錯誤,還是不少的,只是相對於其它電視劇來講,這裡的問題大多不屬於那種很小兒科的。(圓領袍其實還是宋代的樣式,少用榻而多席地基本就是照搬日劇,女裝披髮之類的就不用吐槽了,這個我記得當時主創人員的回答是,為了不顯得過於日式。。。╯﹏╰)
- 以前看過編劇的訪談,就提到有些細節的地方有修改,為了突出主要矛盾吧,比如片中杜如晦被打事件,給了戲份主要的張婕妤,而歷史上記載的是尹德妃她爹尹阿鼠家的人。還有後面的魏徵妻喝醋,眾所周知這是房玄齡家的事。再有魏徵吃菠菜,史料有提到魏徵愛吃醋芹,這裡用菠菜來代,是為了反映菠菜差不多是那個時代傳入中國的。
- 除了細節外,這片子最讓人愛的是態度,著重表現的是初唐的政治制度,關鍵在於如何「治世」而非僅僅是一般歷史古裝劇的「權謀」(把這些東西當主題的所謂歷史、古裝劇,再怎樣的看起來貌似精緻我都不喜歡,何況只是「貌似」),比如重修《氏族志》的那些內容。
- 前幾集的確相對平淡,其實只要能看得進去,後面的情節是越來越抓人噠。
原問題在此:
一部正兒八經(服裝,化妝,道具被大家認為靠譜或是考究)的唐朝的影視作品(電影或電視劇)需要花多少錢? - 服裝設計
以下是我的回答(既然重新搬了一遍,就又順手加了一些圖):
看到前面答主 印的齡聲 給出的博文提到了《貞觀之治》劇中的屏風:
屏風是我們《貞觀之治》美術設計組合空間的最大亮點之一,劇本階段阿老曾經提過,初唐時屋內阻隔空間方式就是屏風,我覺得這一依據是我們美術空間造型的非常好的手段,並且也出效果,拍完片子道具部門合計近二百付屏風,很是壯觀,它是我們這部片子的造型功臣。
作為06年追劇的老粉,這段甚得我心。大愛這片子里的屏風,各種卷草紋、團花,紋樣基本都是典型的唐樣,而非一般唐代劇中動不動就擺一個簪花仕女圖或者牡丹圖之類的來敷衍,僅從這點上看就絕對不是其它劇可以企及的精緻用心。一直想專門做一個屏風截圖的集子來呢,就是太懶了沒能完成(╯▽╰)
翻翻手邊,居然還能找出當年在天涯上的帖子里收的一些圖,可惜數量不多,離二百差好遠哪!而且有的圖也是網路片源,畫質就次了點(順便看看與正版的差距——簡體字幕的是正版碟)。什麼時候有時間了去專心整理一下,好歹也是有正版碟在手的呀(≧▽≦)/
以下為宮廷用,華麗精緻(順便花痴一下李二的鬍子,太有唐人范了~)
宴會場所用(中間的是太子建成,左邊魏徵)
以下為尚書省,算不得屏風了,只是剛好有這個圖,就看看格局吧
以下場景我記得是魏徵去河北安撫民心的那段吧,屬於州府的陳設,相對簡樸很多。「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終於在電視劇中看到「服緋」,「服青」是什麼樣的了;而上面那個尚書省的圖裡,則看到的是「滿朝朱紫貴」。
好像記得是攻打竇建德時候的行軍帳,也有這樣的屏風,道具組真是奢侈啊
裴寂這個老狐狸家的屏風,畢竟是僕射,素雅又不失精緻
附送軍神李衛公家的大貓,及半個屏風╮(╯_╰)╭
剛好有張初唐使用的兵符——魚形符(而非一般概念里的虎符)的特寫,這些細節在影視劇里簡直是空前絕後的
請叫「陛下」,而不是什麼亂七八糟的「皇上」
初唐人寫字是執卷,而不是現在這樣鋪在桌上(記錯請糾正我)
那個,私心上一張李二的定妝照吧。這片子還沒開播的時候有人在天涯里發的組圖之一,第一眼就覺得這劇追定了!鬍子太秒人~~
經常看到有人問關於正版的問題,剛好這幾天又拿出來重看,就隨手拍個封面給大家參考吧。06年剛出的時候在書城買的,簡裝八碟,記得當時還有更多碟數的(忘了具體數量是不是二十四碟?)那會窮沒捨得買,現在要後悔死啦,應該畫質會更好一些。八碟的版本以前在電腦上看還是可以的,但是拿到大電視屏幕上解析度就不太夠了。淘寶上我看到有各種各樣的,難說真假。不過什麼台灣版個人覺得沒必要,並不認為台版會有更多內容。
其一,不知道所謂八十集這個謠言怎麼就如此甚囂塵上了,導演一直說的是八十集的「素材」,這和八十集的成品是兩個概念,沒必要什麼東西都賴到廣電頭上。這裡面最大的問題應該是當年央一播了那部毫無任何唐風的口水古裝劇,居然放任劇組不要臉的高調宣稱自己是「歷史劇」。說實話央一電視劇的水準正常情況下都還不差,至少不會很爛,而且還號稱有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所以那個劇背後的原因大家現在也都懂了。
其二,不要高估灣灣的水準,此劇當年雖然在那邊播過,但也是小眾得不得了,有意思的是播的電視台給這片子配了講解,然而內容是給企業管理者當教材的。還真是合適啊啊啊~o(╯□╰)o
可謂近十幾年最正的歷史劇。各方面都嚴謹到沒話說,隨便哪個劇照截下來都能當唐代壁畫。在如今還能有這麼用心還原歷史細節的電視劇真是令人感動。比如軍士並排在河邊用嫩楊柳枝刷牙,宮中的孔雀,李靖的白虎青銅面具,李世民的髯套,魚符,群臣擊笏讚歎,魏徵吃菠菜,生動反映出了初唐的政治風貌與社會文化風采。唯一不合史實之處是房玄齡夫人吃醋的故事跑到了魏徵夫人的頭上。
是可忍孰不可忍!
半夜給這樣的問題給氣醒,我也是夠夠的!
不用上圖!姐姐來教你算算數!
唐太宗出生於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說599年1月23日】,登基時間公元626年9月4日。
也就是說李世民當皇帝的年齡是28歲,虛歲29歲!
你丫告訴我上面這貨是29歲!?
人家李世民大大一個高等貴族,一個將軍,一個年輕後生,一個標準高富帥,變成了一個大肚腩的中年頹廢老男人,你丫還告訴我貞觀長歌的糖果強演得更好!
不能忍啊!你當我眼瞎嗎?!!!!!!!
本來李世民一個十六歲就跟著隋煬帝跑到雁門關去尋找人生刺激的帥小伙。
一個十八歲就開始鬧革命的有志小青年。
一個二十歲就裂土封侯的青年將軍。
一個二十二歲,你還剛大學畢業,人家已經是天策將軍的天才將領。長安城裡大街小巷唱著《秦王破陣樂》(等同《嫁人就嫁秦王那樣的人》)的全民偶像。
他會連自家臣子那點破事都搞不定嗎?還把自己兒子送出去?他沒把別人兒子抓回來,就已經是阿彌陀佛,對方燒了高香啦!
可憐人家李承乾那時還是一個10歲萌萌噠的正太,青雀還是一個兩腮都是肉肉的8歲小胖墩。別說出去做人質了。你敢碰他們兩個一根手指頭試試?李世民准能把你手指頭都給射下來!
李世民人生某種程度是相當完美:嬌妻,賢友和忠心手下。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兩個人是相親相愛。貞觀長歌非得給人家整別離了,缺不缺德啊?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兩個人是發小基友。貞觀長歌非得給人家整生疏了,缺不缺德啊?
李世民比自己手下要年輕很多很多,全天然開掛外帶黃金氣場,貞觀長歌非得給人家整蒼老了,缺不缺德啊?
貞觀長歌完全就是一部編劇自己YY的狗血劇。我不知道他寫的是誰,反正不可能是李世民!
貞觀之治才真正地體現了歷史上那個豪氣衝天,無法無天卻又不失原則的李世民。
李世民的正常狀態實際上應該是這樣的:
李世民人生最喜歡的東西就是馬!他對於馬的喜歡已經到達了一種令人髮指的地步,比如在戰場上看到了還在敵人屁股下的好馬也要搶過來!
李世民和老婆的相處方式應該是這樣的!
長孫皇后嫁給李世民的時候13歲,李世民自己才16歲。少年夫妻,兩人感情非常好。
李世民和好基友長孫無忌的相處方式應該是這樣的。
長孫無忌比李世民大三歲,兩人也是發小。即使在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後,兩人還一起合謀整蠱過魏徵,喂他吃醋芹。
玄武門之變應該是這樣的。
玄武門之變應該是一群憤青的群情激奮,而不是幾個半殘老頭的幾度夕陽紅。
最後,李承乾在他爸登基的時候應該是這樣的。
這麼萌的孩子被送去做人質!?我覺得貞觀長歌的編劇應該出來和觀眾聊聊人生了!
——————————————————————————
然後我也是一名編劇,在我看來,李世民是一個那麼有戲,那麼多萌點,那麼適合做傑克蘇的人物。貞觀長歌卻選擇用他寫了一部坑爹的老年不知所謂企圖奮起卻疲軟家常倫理婆婆媽媽三國亂燉劇。喂!這叫暴殄天物!
更別說,李世民手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各個極具個性。還有十八學士,一干猛將。還有各種與突厥、還有周圍小國的逗趣斗勇。還有一個GAY兒子,一個肥胖症兒子,一個戀母癖兒子,一部美劇都能拍好幾季了!
貞觀之治只是寫了魏徵一人,還有好多沒寫啦!但至少比貞觀亂燉來得味道正,營養足,看完不會犯噁心!
當然《貞觀之治》比較符合歷史一點,但是我是學隋唐歷史的,並不見得有多符合。
你確定是 「比較」符合歷史「一點」?
要論電視劇,對於初唐風貌的還原,至今無出其右者。你真的是「學」隋唐史的?
當得起歷史劇情片的概念,真正的藝術製作,從不刻意營造情節的懸疑性,更不會拖沓,只還原歷史應有的節奏,那個時代軍、政、商、人文、甚至宗教的全景圖,這和《戰爭與和平》、《唐頓莊園》,甚至BBC的紀錄片這一類作品的意圖是接近的:展示更人文、更豐滿的歷史畫卷。
而這樣的東西本來就不適合大眾,小眾更應該竊喜於這樣的奢侈——這個年代、我們國家還能拍這樣的片子。願意欣賞這裡面深層價值的人自然會喜歡,不喜歡的就算了,爭辯無益,畢竟唯上智與下愚不移。我說個稍微扯淡的。這個團伙作品的人物化妝(包括走向共和),但凡歷史上有人物畫像的,我都對照過。多能做到至少六分形似。很做功課。
另外,李世民這種關隴武人出身的帝王,去他媽的唐國強。這個劇有良心有誠意尊重歷史,但是作為一部電視劇並不能算精彩。這樣類型的劇不只這一部,我們不妨想一想,這些劇為什麼容易叫好不叫座?
電視劇歸根結底是大眾的藝術形式,觀賞性和趣味性並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更不是嚴謹客觀、尊重歷史這些優點能夠補償的。大眾選擇看電視劇,大部分還是為了消遣娛樂。一部電視劇如果能在基本尊重歷史的前提下拍的生動有趣,使得一部分觀眾對這段歷史產生興趣,從而去閱讀相關史料,那這部劇就是優秀的。貞觀之治可能做到了,但是我覺得還可以做得更好。
這個時代人們接受信息的速度非常快,而且耐心極其有限,節奏緩慢還可以勉強當作文藝片來裝一裝,沒有高潮就太讓觀眾絕望了。我當然能夠理解各位稱讚貞觀之治的心情,畢竟現在的影視劇早已沒什麼節操可言,偶爾有一部節操在線的還是要支持的。但是作為觀眾,我們不能就止步於此,簡單的把影視劇分成精彩熱鬧胡編亂造型,和嚴肅認真朗讀史書型,然後一邊追捧後一種,一邊鄙視熱愛前一種的人。
當過老師的人應當理解,把東西講的複雜難懂最容易,講的深入淺出卻很難,而要做到生動有趣最難,最考驗功力。我認為影視作品的導演也是如此。尊重歷史,客觀公正,不臉譜化人物,有個人的思考,這些都是難得的。但是能在這個基礎上,把戲拍的聲情並茂,有笑有淚,張弛有度,讓觀眾充分入戲,牽著觀眾的鼻子走,讓觀眾一秒都不捨得眨眼,這是頂級導演的功力。我希望這些優秀的歷史劇能夠更上一個台階,面對更廣的受眾,既叫好,更叫座。沒有必要覺得大眾不懂欣賞,而是應該好好思考,如何更好的平衡商業性和藝術性。
知乎不是有個問題討論大眾是否愚蠢嗎?嘲諷鄙視實在很沒意思。我們的終極目的應當是提高大眾的認知水平,在這之前,我們首先得理解各式各樣「愚蠢」的行為,然後才能有針對性的引導教育。這算是行為經濟學研究的範疇,我覺得影視劇的相關從業人員和觀眾的品味之間,也是這個關係。貞觀長歌諂媚之作,無需多言,威武支持有希望了。
貞觀長歌無論從劇情到道具而言,都是架空神劇。你把它跟《武媚娘傳奇》放一起比我都覺得不為過。貞觀之治是從史實到道具場景還原的相當不錯的劇,當然不可能完全跟歷史符合,但是貞觀之治比貞觀長歌實在高出太多了
這是隋唐史迷在知乎上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兩部劇其實我都不是很看好,但貞觀之治我覺得更勝一籌。還有貞觀之治一直傳有海外80集版,一直很期待!!
雖然我不研究隋唐史,但是張國剛我還是很欽佩的。我覺得樓主發的不像他會說的。然後去科普了下,哈哈。替老張辟個謠,人家也是被迫無奈的 5年之後才敢吐槽。如果可以題主還是希望題主把張國剛那段刪了,當然不願意也無所謂。
另外孟憲實是貞觀之治的的主要編劇!那個更好,自有公論
說比較符合歷史一點這個無所謂,畢竟嚴謹考據是件很難的事情。
但題主拿「貞觀長歌」來作比,我就真的只能呵呵了。
原來如此
貞觀之治是迄今為止最喜歡的國產電視劇,可媲美the wire的存在
幫@李小喵補一個圖。
李世民剛登基的狀態應該這樣比較符合:
作為一個隋唐史迷,能覺得長歌比之治好,也是醉了
樓主自稱是學隋唐史的,敢問您是哪個學校的。。。容我先竊笑三聲
這片子我只看過一點就關上了,李世民打竇建德那一段,應該講服裝道具可以的,有歷史感,可與98水滸傳有一比,但我為什麼果斷右上呢?台詞台詞台詞,比現代劇還要白開水,看著李世民和眾大人物一口「通俗」到極點的對白太齣戲了,好像怕觀眾都是文肓,不這麼說話怕人家聽不懂一樣,編劇的語言功力之爛可見一斑,此劇台詞有老水滸一半水準就完美了。這種台詞無回味的白開水歷史劇打死不看,反正我覺著台詞是靈魂,尤其歷史劇
題主,你真的是隋唐史迷?你真的是隋唐史迷?你真的是隋唐史迷?
重要的事情問三遍。
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學隋唐歷史?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還有什麼叫粗製濫造,你貞觀長歌才叫粗製濫造,垃圾導演垃圾劇本
推薦閱讀:
※為什麼法國國王可以憑藉法蘭西島統一法國。東周天子不能借畿洛之地統一中國?
※周瑜之死,孫權是否可能涉案?
※你對非主流歷史作家寫的書怎麼看?
※陝西神木縣石峁遺址皇城台遺迹現在考古研究進展得如何了?
※如何評價唐朝宰相李林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