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會將周瑜氣死么?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周瑜被諸葛亮氣死也不是簡單的幾件事就造成的。所以,當初的諸葛亮是有意為之想氣死周瑜么?


請將三國話題換成三國演義話題,謝謝!


周瑜是被羅貫中寫死的。

小說家不尊重史實,意淫出來的東西,真心不知道怎麼回答你才好。


周瑜看了一眼,然後,被這個問題給氣死了…………


首先你先證明
周瑜是被氣死的。。。。。

而不是吃湯圓掖死。。。

不知道這個是屬於歷史範疇還是小說,如果是歷史,則拿證據

如果是小說,怎麼寫都行

回答完畢


轉一個,和氣周瑜這個有關係。

周瑜是為了小喬抗曹嗎?

攬江東之二喬,是諸葛進東吳後一個並不太有技術含量的小計。需要注意的原因是,這是諸葛與周瑜的第一次交鋒。同樣需要注意的是,這次較量是孔明勝了,但卻並不是智力的輸贏。

周瑜真的沒有肯定態度嗎?從這個人物的後來言論,以及他的身份、經歷,他始終是堅定的主戰派。如何解釋周瑜初登場時的深藏不露呢?從敘事手法說,這是一種聰明的懸念設置,讓沒有太大內部矛盾的東吳水面生出波瀾。東吳內部,不是沒有衝突,比如文武戰和意見的衝突。然而這沒有形成矛盾。我們可以看到,一旦周瑜、吳侯決策,下面同意或不同意的臣子,都只能乖乖閉嘴,抖不出半個屁。《三國演義》作為初期歷史題材小說,人性構造是比較單純的,按國家發展理想的狀態寫,不太揭露政治鬥爭的混亂。小說刻畫的東吳上下基本團結,能夠步調一致,周瑜又有抉擇外事的崇高地位(所以文武官員有想法都來求他),不擔心會有實力更強大的異見分子。他揣著一顆定心,在臣僚面前裝糊塗,大戰又迫在眉睫,這就讓故事變得很好玩。

就敘事來講是這樣,就人物的深刻性而言,同樣是骨力深邃的一筆。《三國演義》是黑周的作品,它的成功不是在於把周瑜的智力拉低到孔明之下,而是從氣質上貶損了周瑜,寫成了一個有官僚氣的人。

孔明用計,大多是由實事而發的,雖然不乏陰損,但有實效擺在面前,還是值得欽佩。《演義》周瑜甫登場,用得心術就不正。他對著文臣輩大談「早想議和」、對著武將說「決心抗擊」,他的兩面派,並不是應付強者時的無奈,而是面對實力不如他的下屬,有種將眾人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味道。

這種情形生活中時常有。上面的人,已經在各方面資源上碾壓我們,看足了下面戰慄的笑臉,還覺得這臉不夠窘迫、不夠低賤。周瑜的笑而不語,就不怎麼讓人舒服。他自己拿定主意,戰或和,朝中必有一方利益受損,他等著看這些人惴惴不安,放下身段,跑到他面前,掏心窩子把心裡話全部講出來。別忘了,他們也都頗有地位,大部分還比周瑜資歷老,但是壓力下面顧不得了。周瑜這一招玩得很高興,自己什麼線索也不給,別人把底牌都揭了,可憐兮兮等他的話,順帶著驗證了一下自己的權力。

大概是玩得順手,所以,面對弱小劉備軍派來的諸葛亮,周瑜繼續裝。這次裝傻對諸葛亮的傷害值,絕對大於對東吳文武官員自尊心的傷害值,因為別人只不過是擔心一下前途,諸葛亮是生死存亡。劉備軍孤身奮戰,沒有東吳相助的話,那就是一個滅。很明白,如果周瑜本來是主戰派,此時非要裝投降臉,沒有別的,就是看穿諸葛亮的來意,要戲弄戲弄他。看他急眼,看他絕望,然後只得被迫答應周瑜想要的各種要求。

論外交策略,這還是很棒的。論領導藝術,周瑜也深諳其道。誰沒有一點私心,沒有算計過別人呢?只是,周瑜不止是自利,而是自我膨脹。他太喜歡操縱別人了。他的謀略,老是用在弱勢群體身上。下屬、使臣,本來都是看他臉色辦事的,也都給予他足夠尊敬,他還要趁機刁難一番,享受擺布他人的快感,實在不算大丈夫。潰敗的劉備軍,慘不忍睹,換了一個使臣,絕對被周瑜這話搞哭了,抱大腿、耍無賴,為了援兵,什麼醜態估計都有。不過誰讓周瑜遇上了諸葛亮呢?諸葛亮獻二喬這一計,反擊得漂亮,虐周瑜這種人虐得爽。

周瑜的官腔,人人聽得懂真意,只是為了檯面上過得去,你也不能當面拆穿。諸葛亮不傻,一聽周瑜的話,就知道他沒啥充分理由議和,卻故意對自己說議和。我大孔明的機智練達,此時充分彰顯出來。玩我?好,我也玩,看咱們誰會玩。對著周瑜,大讚和議的好處。讓周瑜這個內心裡主戰的人,聽一堆曹孫百年好合的話,簡直比吃了蒼蠅還噁心,卻還得忍住不發怒!——雖然周瑜此時依然笑得出來,估計內傷已不輕。下一出更好玩了,獻計送二喬。名揚天下的美女,諸葛亮不知道她們的歸宿?是個男人能忍?周瑜此時罵了,就顯得心理素質太弱,失了外交風度。所以,他還問:「有何憑據?」雖然掩飾過去,畢竟漏氣了。然後等諸葛亮背誦完所謂的《銅雀台賦》,他必須怒了。不僅是情感上必須!——他是個男人,再不做出維護尊嚴的姿態,魯肅和其他在場的人,都要笑他不算大丈夫。既然全漏了,已經裝不下去,周瑜總算說了真話,和諸葛亮魯肅倆戰友開心玩耍起來。

諸葛亮以反擊者的姿態高調取勝,這一筆真是酣暢。最爽的在於,周瑜滿以為能操縱弱小的他,卻反被他給操縱。對周瑜這樣一個控制力很強的人,諸葛逼他失控了,而且很可能周瑜是在相當理性的狀態下,不得不放棄假臉,表達情緒。二喬的問題,周瑜不表態不是男人,表態了就等於吐露真心。對這種老奸巨猾的敵手,只有兩重以上夾擊,才能叫他束手就擒。諸葛做到了。

周瑜喜歡偽,諸葛亮逼他真誠。這是一則格調明快的故事,坦率一點,總是更可愛。但周瑜的心理陰影絕對不會小。他回過頭來,就會越想越氣。不錯,他原本就要抗曹。可是,他沒有自主說出來,提前被諸葛亮逼出來。諸葛亮同時挑戰了他的威權、智謀、控制力,對他的自信心自尊心造成毀滅性打擊。後來他對孔明那麼恨,我很理解。讓爽慣了的領導大人那麼狼狽的屌絲,一定是要殺掉的。對於這種人,我只能說,你不把別人當人看,也別怪人家給你下絆子。弱者的反擊都很大快人心,何況反擊得如此聰明。

總的來說,《演義》周瑜有點奸,這奸寫得確實有力度,覺得窮形盡相。周瑜很喜歡皮裡陽秋,諸葛亮呢,有時候太愛算計,但總體來說光明磊落。他算計過驕傲而位尊的下屬關羽,算計過強大的對手們,贏得精彩,沒有仗勢欺人的劣病。

因此,就《演義》看,老三國的周瑜演得最好。正要臉面上那種官僚氣味。我也佩服羅灌水捏合虛實的功夫。歷史上,周瑜少年掌重權,到赤壁的時候,他善於駕馭下屬,是符合情理的。而赤壁時,諸葛亮出山不久,劉備又落魄,他沒有沾染官僚習氣,仙風道骨的,也挺可信。經典文學,總是既能挑起感官衝動,又保證每一關節入情入理。


有前後兩個相反證據,題主你挑一個信吧……
第五十六回:

玄德問孔明曰:「此是何意?」孔明大笑曰:「周瑜死日近矣!這等計策,小兒也瞞不過!」玄德又問如何,孔明曰:「此乃假途滅虢之計也。虛名牧川,實取荊州。等主公出城勞軍,乘勢拿下,殺入城來,攻其不備,出其不意也。」玄德曰:「如之奈何?」孔明曰:「主公寬心,只顧準備窩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餌以釣鰲魚。等周瑜到來,他便不死,也九分無氣。」

從這來看是有意的。
第五十七回:

孔明教設祭物於靈前,親自奠酒,跪於地下,讀祭文曰:

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君其有靈,享我烝嘗!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財,讓舍以民。吊君弱冠,萬里鵬摶;定建霸業,割據江南。吊君壯力,遠鎮巴丘;景升懷慮,討逆無憂。吊君丰度,佳配小喬;漢臣之婿,不愧當朝。吊君氣概,諫阻納質;始不垂翅,終能奮翼。吊君鄱陽,蔣干來說;揮灑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籌略;火攻破敵,挽強為弱。想君當年,雄姿英發。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義之心,英靈之氣。命終三紀,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腸千結。惟我肝膽,悲無斷絕。昊天昏暗,三軍愴然。主為哀泣,友為淚漣。亮也不才,丐計求謀;助吳拒曹,輔漢安劉。掎角之援,首尾相儔。若存若亡,何慮何憂?嗚呼公瑾,生死永別!朴守其貞,冥冥滅滅。魂如有靈,以鑒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也是實話。嗚呼痛哉!伏惟尚饗。

孔明祭畢,伏地大哭,淚如湧泉,哀慟不已。哭其不能助我以攻曹,乃真哭,非假哭也。

斜體字是毛宗崗批註,鑒於老毛基本是「二作者」的身份,可以認為他的話是權威的。所以孔明這時的方針是「助吳拒曹,輔漢安劉。掎角之援,首尾相儔。」,而要對抗曹操,顯然一個活著的周瑜比死了的有用,也就是「哭其不能助我以攻曹」。以此來看他沒有想氣死周瑜的必要。


歷史上的周瑜其實氣量是很大的,何來三氣周瑜,這只不過是羅貫中自己yy出來的。


這話題就放在歷史下面了,三國演義是經過人為加工過的小說,不能當正史來看到。歷史上周瑜是病死的,不僅如此,周瑜心胸也很寬廣。他跟孔明估計都沒見過幾面,更不用說被他氣死了。


所以說,常凱申就是共軍的卧底,所以放任共軍的【高達】大開殺戒,迅速丟掉大陸跑去台灣。

所以說,李玄霸就是想做「手撕鬼子」這一傳統技能的祖師爺,所以活撕了宇文成都。


推薦閱讀:

TAG:諸葛亮 | 三國演義書籍 | 陰謀 | 周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