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分期有多大市場空間?


哎呀好多年沒有憤青的感覺了!
我認為給大學生放高利貸是死全家的行為。
這不是市場不市場的問題,是根本的死線。
以當代家長對孩子的態度,買點小數碼並不至於逼到最終借高利貸(學生中多數算不靈清的)的份上。我大學同學就有做大學生分期的風控,其中的慘烈令人難以置信。大學生對於徵信和契約精神根本就沒有概念,從助學貸款的壞賬率就能看出來。有這個概念的人不會去做這種分期,分期的利率要double算有幾個外行人知道?帳要不回來了找到學生家長(你找得到的前提下)都是被家長噴到死!多少學生是幫同學辦的?多少校園代理根本就是兩頭騙?我就說一個大學,集美大學,內行懂得就懂了。再說了,學生一旦踏入社會,第一波收割他們的絕逼是信用卡!
我也是從銀行系統一路亂竄到現在做高利貸的審批,我是小人,我死要錢,我底線低的幾乎看不見,我很不要臉,但我終究也有所不賣的。
如有冒犯,我他媽就是來冒犯你們的!大家都談不上高尚,我死了下十八層,你們還得再加個坑!╮(╯▽╰)╭
噴人是不好的,歡迎來杭州找我面對面噴!
我的中二病又複發啦⊙▽⊙


我有一個看法,懷疑校園長期是政治維穩的重點,原因大家都懂,然後這種帶有淺色高利貸影子的東西在校園橫行,實際上很容易誘導沒足夠經濟財富管理經驗學生變成債奴,很容易形成一定面積壞賬(學生會覺得被騙或你訛我的感覺),學生又是僅次於計程車司機產業工人一樣容易團結而且很衝動的,衝動起來是很可怕的,這錢在學校你想靠找小流氓等追債公司暴力要回是有「擾亂學校穩定風險」的,逼死學生或者把女學生逼到脫衣這種搞大了,維穩上一巴掌就把趣分期拍死了。看電信詐騙,年年有但今年爆點就是兩個入學大學生猝死,如果兩農民猝死有這麼大衝擊力么,學生很敏感的,搞出校園風波趣分期頭頭小心坐牢


謝邀,

本來沒想回答的,因為我無法給出具體數據,但看到問題下的回答這都哪跟哪啊?

社會責任感和市場空間有關係?
產品定價和市場空間有關係?

整個大學生網購消費量有多大,趣分期的天花板就有多大。2500萬大學生,假設每50人(一個班)中有一人分期購買了一台iphone,就是25億的存量需求;每年600萬新生入學,就是6億的年增量需求。況且和我們看到的不同,越是二三本小學校,或許分期需求越大,遠不止1/50。

趣分期是2014年中期開始做的,要注意,那個時候還沒有「阿里花唄」也沒有「京東白條」,趣分期據此搶佔了大量市場份額。到如今,大學生分期市場形成了趣分期、愛學貸、分期樂三足鼎立。

學生分期市場的模式太簡單了,地推、校代、直銷進行持續不斷地宣傳;當地負責人審核材料簽單;逾期不還電話催收,再不還上門找。沒有多麼牛逼的風控模型,純粹只依賴學歷授信。

校園分期的核心競爭力只有一個——如何進行持續有效的地面推廣?對於這一點,我認為羅敏做得非常出色。趣分期在三家分期平台中發展最早,羅敏不斷招兵買馬,大量的學生以兼職/實習/全職的形式加入趣分期團隊。趣分期已經佔據這個市場1/3以上的份額,而且若是沒有其他的變動,趣分期的份額還會越來越大。

然而,我們回歸到用戶的常見的購買場景:網購——分期——支付,我們就能發現趣分期並無護城河,上下游都能輕易地在分期的領域圈地。趣分期可能面臨的威脅如下:

  1. 國家允許大學生信用卡
  2. 京東和天貓開通分期功能(已開通
  3. 競爭對手獲得了上下游的競爭力(分期樂獲京東戰略投資

(這裡要額外提一下,根據之前對一些線下團隊的訪談,選擇分期的大學生其實並不那麼能分析利率。因此京東和天貓未必能因為低利率而獲得過多好處,更多的是入口層面的優勢。)

趣分期無奈,只能自建商城拓展更多需求,並且牢牢把握地推優勢不動搖。但在我看來,商城巨頭進入這個市場,在同質化競爭下,趣分期背後的資金實力和渠道優勢是難以抗衡的。趣分期希望藉助不斷擴充團隊來趕緊跑馬圈地,快魚吃慢魚,但做慣了校園市場的團隊未必能在白領市場吃香,白領市場本身也未必有多少需求。

對於趣分期的市場空間,我也無定論。我只能說,若趣分期不思變,則一定會被超越;如何在校園地推中建立壁壘?如何縱橫捭闔讓自己在商城端能夠抵禦京東分期樂的聯手?如何面對不同地區進行差異化,把握當地的線下消費?我期待羅敏能拿出解決方案


哈哈哈, 看來這哥們兒一定是沒有自己去做過他們的兼職。

1、分期公司的屬性偏好問題
分期公司有三個方向:電商屬性,金融屬性,產品屬性。 如果定位自己是電商類,基本上不會發展太大, 如果是產品屬性主導會出現很多細分領域的分期。 比如培訓、比如美容。但是、但是 如果定位的金融屬性主導,真正核心的在於風險控制。 風控的核心是在於數據量積累和一手數據源的開拓, 一手數據源的開拓必須有線下強力地推。說市場空間有多大我們必須要從市場的實際發展階段出發,拋開市場背景談空間多大都是扯淡。另外還有一個就是要限定發展的模式才能確認這個體量。從題目上看是講趣分期模式(全國性布局的線上線下結合的大學生分期購物平台) 理論上所有的大小額度都能算,這個額度幾乎是萬億元級別都不過分。我相信市場的前三名已經是看到了真正的未來前景,就目前來講還真的不算拉開差距,彎道超車的可能性還非常大。

2、分期公司發展模式與市場所處階段性
我們可以看下這個發展路勁:首先是成立分期購物平台,資金自有。 第二步是學生債權流轉到第三方的P2P平台。 第三步 成為自己的理財平台進行內部的債權流轉,吸收市場便宜的資金,最大利潤和最大的話語權都留在自己的體系內。 統計一下已經做到這一步的有多少家呢? 起碼趣分期和分期樂都做了,那麼可以推測接下來能進入市場前十的玩家都會遵循這樣的路勁在走,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因為市場發展初期 空間足夠大,進行戰略跟隨就夠了。(這裡我提出一個假設:既然大的分期公司更傾向建立自己的P2P平台,那麼現在市場上前30名P2P公司中有沒有可能逆向化操作,進軍分期購物市場)

3、做學生分期到底是為了什麼?
這些市場大哥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成為大學生信用數據的標準制定者和權威中心。簡單說就是大學生生的徵信體系的控制者。要成為這一步就必須要足夠的數據積累,商品的返利基本可以忽略。圍繞大學生消費為主題的金融服務,讓學生多次在一個體系內進行消費才是他們的目標 。 順延著這個思路下去遵循的規律會是怎麼樣的呢?

當然是 標準品類--服務品類--然後是定製式的個人消費計劃。 (參考在線旅遊行業的模式)要從你做規劃設計開始切入, 看到這裡你明白什麼嗎? 這裡還有一個很大的市場空白期 趣分期和分期樂 、愛學貸可以再購物分期這個行為發生之前需要做的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信再扒扒這個。參考《攜程最近三年的投資 收購的公司名單》

4、大膽推測一下:市場的博弈會是怎麼樣,
1)市場最終走向寡頭市場--壟斷市場。相信我吧!具有全國性布局的公司至少是前5合併才有可能是學生徵信數據基礎。但是考慮到互聯網競爭無邊界的特性,以佰仟 捷信 北銀消費金融等等為代表的強大線下人員和低廉的資金成本會以純線下模式向線上線下的方向進行演變。滲透到學生市場去。(低成本資金是極為重要的核心競爭力,能持續獲得低成本資金是核武)

2)當市場對於學生違約率高的印象得到改觀的時候, 就是地方小額信貸公司赤膊上場的時候了。分期購物會變成一種非常日常的消費習慣,類似現在社會人士使用信用卡習慣。地方公司產生的學生數據,會通過收購,地下倒賣等等方式被大的巨頭進行吸收。(當大量的地方小額公司參與進來也會催生另外一種模式的構想,大的巨頭公司開始線下收縮,線下市場開拓和後期的催收下放,只進行資料的二次審核和資金的發放)這真正平台級別的公司會產生。

就此:P2P+O2O=大中央機構資金+地方性公司執行的格局形成+學生日常生活消費
P2P公司+垂直細分領域分期=行業領先巨頭。(旅遊-培訓)

5、分期市場所在的硬傷和局限
在這裡我再提出一個假設疑問:為什麼現在的分期公司的宣傳沒有出現像百團大戰或者是純互聯網金融那樣轟炸式宣傳推廣?(不要讓我猜中啊,大佬之間都是有默契的)參考CCTV2的專題高校分期購物的陷進。行業性的漏洞是存在的,裡面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線下審核。對手之間相互扔炸彈的事情時有發生。

凡是沒有做到這一點的,估值絕對不高。 至於說是阿里巴巴、京東白條,你Y的敢跟我賭嗎,隨機抽一個高校做樣本調查,百人學生裡面有多少人知道這兩個產品,鬆鬆輸掉你的底褲。在市場的初級階段,還不足以讓巨頭進行戰略級的調整,要等下面的進行一番廝殺,老大的老大會讓老大出去先收拾一到兩個馬仔獨角獸,等市場中後期看著開始考慮收購成本太高才會加碼投資。只少是方向比較確定的情況下。在這裡說下人人分期,陳老闆三思哈。

6、學生分期市場到底大不大
回答你的問題:分期市場很大,利潤極高。小三線一個團隊15人規模,以年息百分之三十六的服務費收單,月收能達600萬左右。注意這裡是等額本息還法,從第二個月回收的資金又可以重新投入下去使用,真實的年華利率鬆鬆過了百分之五十了。

是不是他媽想罵娘了,學生有這麼傻嗎? 有這種提問的人一般是有兩個原因:第一他不是一個生意人,誰告訴你分期的玩法就是簡單你選產品我放款,中間能疊加的環節和手法還非常多。學生的消費心理其實是很簡單的。第二:那些講道德文藝的。今天我只談生意,不談道德。

7、學生分期市場的用戶分類
學生分期裡面有幾個典型的類別:第一種是不太差錢,但是還會去分期。(此類用戶屬於改善型,產品突出就能吸引過來)第二種是差錢,想分期消費。此類是剛需型客戶。 第三種差錢,但是不想消費。(此類是扶貧型用戶)給出的市場策略就是對症下藥。很多需求是被刺激,被覺醒的。
貧農轉變中農需要改變的是思想,中農想要改善生活,需要改變的是消費行為的指導。給更多的選擇,更多的小利誘導。富農適合消費特色大額產品,比如旅遊,比如微整形,輕奢類產品。

從這幾類用戶可以推測得出一個結論:只要宣傳推廣的方式還是停留在線下發單的模式,真正的平台牌品影響力無從談起。因為不能做到有針對性開發用戶,不能從單一的平台獲得更多樣化的,系列化的產品服務。

由此得出目前市場都是在搶奪電子數碼類為代表的標準化產品當中。市場還在初級階段。

8、學生分期市場的一點個人看法。
當然我旗幟鮮明地反對那些無良的高利貸,給學生造成嚴重的傷害。市場就是那麼真實的地躺在那裡,經過長時間的需求壓抑和灰色層面的轉型陣痛,那些用誘導,誤導學生進行高額消費的公司像螞蝗一樣消耗的是一個行業的生態養分,終將會被唾棄。

高校分期作為大學生金融服務市場的一部分,僅僅是一部分。比如面向團體為對象的理財還沒有出現(你能說得出你大學期間你班的班費是怎麼樣的一個支出情況嗎?)為什麼中國的大學同班同學之間的凝聚力,社團成員之間的信任感差,出現很多噁心競爭。(這個是另外的話題可以私信再聊 liandaokeji007)

9、高校分期能長大嗎?
高校分期作為大學生金融服務市場的一部分,僅僅是一部分。購物分期絕不等於借款消費。能不能認識到這裡面的微妙差異是左右平台發展的根本原因。

一個事物發展的的路勁是曲折的,但又是有前途光明的。真理都很簡單,不要被表面迷惑了。

10、另外說一句:某分期真的別再在知乎上刷了


先看看整個校園分期的市場空間:2016年有望突破200億元,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據教育部發布的《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2015年中國大學生在校人數達到3700萬,居世界首位,各類高校達到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大學生消費市場規模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預計未來中國大學生消費市場還將保持每年4%至5%的同比增長率,按此增速計算,2016年大學生消費市場規模預計可達4400億元

根據以上數據,我們可以得出計算出大學生年均消費金額約1萬元,若假設大學生的消費均來自於可支配的生活費,即大學生年可支配生活費為1萬元。對於理性分期的大學生而言,其互聯網分期金額必然小於其可支配生活費,大學生消費類型主要為餐飲、娛樂和購物,以線下為主,線上分期以3C產品為主,因此本報告假定參與互聯網消費分期的大學生人均分期金額為3000元(一部高端國產手機或舊款蘋果手機的價格,與蘇寧校花2300元的客單價接近),並據此進行市場空間的測算。

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規模為34.7億元,同比增長201.7%,而同期大學生互聯網消費分期規模達到32億元,同比增長190.9%。另據新快報記者調查顯示,使用過分期支付的大學生數量約在100萬-200萬人之間,以人均分期金額3000元的中位數計算,市場規模約30-60億元,與艾瑞數據大致吻合。

按照2014年200%的增速計算,2015年大學生互聯網消費分期的規模將接近100億元,意味著校園分期人數達到333萬(人均3000元)。2016年增速若達到100%,則交易規模將達到200億元,意味著校園分期人數達到667萬人,滲透率達到18%,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再看趣分期的市場空間


在校園貸市場中,螞蟻花唄、校園白條仍然是主要的產品,然後是分期樂,趣分期的市場份額不足10%,意味著趣分期2016年校園市場交易規模約為20億元左右。對一家創業企業而言,已經是不錯的水平。

不過,鑒於校園信貸市場亂象頻出,監管機構加強了整頓,整個校園市場基本再無發展空間。前不久,校園貸趣店集團(更名前為趣分期)宣布,已暫停了校園地推業務,將隨著當前校園用戶的畢業更替徹底退出校園分期市場,未來將專註於非信用卡人群的消費金融業務。

非校園市場業務空間自然很大,但也面臨更多、更強勁的競爭對手,趣分期能取得多大的成功,還是未知之數。


在了解了趣分期、分期樂、99分期、人人分期、仁仁分期、貓貸、豪斯分期、分期管家、支付寶花唄、金豆分期、先花、閃錢包、閃銀、U族之後。談談對大學生金融消費(我隨便定義的)的認識。

雖說趣分期是屬於消費款分期付的一種金融消費方式,但究其本身,就是向人借錢,而後慢慢還。不管是衝動消費想要快點享受超前消費,還是因為生活窘境迫不得已借錢(打胎、開房、請客吃飯)。

所以只要是能夠借錢給大學生,那麼他們就應該是屬於同一個競爭市場。分期的差別就是不用一次性還,而是分幾次還。但鄙人觀點,出發點都是一樣的,差別並不影響。

在這些大學生金融消費平台或商城中,重要是分為兩種,一是為分期,二是為信用借貸。

信用借貸比較簡單,主要是通過驗證綁定使用者的可以賬號,如淘寶。以此分析用戶的信用額度,這方面螞蟻金服的花唄是最爽的,而後進行授信信用借貸給大學生一定的額度。

分期現在已經出現了很多的變種,但主要形式還是以「分期商城+信用借款「,用螞蟻金服的業務來說,應該就是」花唄+借唄"(很接地氣啊)。不同的平台稍有差異,各有特色,以下來說說我所知道的。

  1. 分期管家。這不是一個分期商城或信用借款平台,而是一個像「hao123或團800」這樣的分期信息匯總與個人分期情況的管理工具。可以查看幾個平台分分期商品,以及導入用戶個人的不同分期平台賬號,進行分期管理。
  2. 仁仁分期。加入了一點小特色,就是「兼職還款」。這其實是對大學生本身無經濟能力,但是有智力體力,通過賣身還款的一種機制。避免出現壞賬,那就給大學生一個出路,吃了霸王餐,那就來洗兩個月的碗再走吧~
  3. 貓貸。接入了020消費,分期不再是電子產品,而可以是吃喝玩樂。其實就是把分期分應用範圍擴大了,不再是商城裡的一些東西,同時也可以是線下合作的商家。
  4. 金豆分期、分期樂、趣分期、先花。就是典型的「分期商城+信用借款」形式的平台,不但提供可接入淘寶、天貓等電商,自身也進行自營,同時提供白條之類的現金信用借款。
  5. 分期商城、豪斯分期、人人分期、99分期。單純的就是一個分期商城,只提供自營商品的分期或合作電商的分期。
  6. 花唄。螞蟻金服駐紮在支付寶裡面的分期付款方式,它不是一個商城,因為商城就是天貓。這樣的一個先天優勢就可以碾壓太多的分期商城,真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但是會依據個人信用進行額度授信,一般都沒有趣分期、分期樂這種專職的高。

接下來說說我的個人想法。

個人認為今後能夠活下來的是兩種分期平台。一種是背靠大電商,在支付的時候就直接讓你使用,其他分期平台自然是沒得機會染指。一種是佔據線下人和額度大兼具信用借貸的平台。

個人認為分期模式想要在激烈競爭中活下來,對於趣分期而言,可能需要這麼做。

  1. 擴大消費場景。即使得分期不再是貴重的電子產品,而是可以像貓貸一樣,可以接入線下消費,真正的接地氣,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將分期付款與全款都變成用戶普遍的消費方式。(讓分期付款不置於變成異類,這裡說的分期付款,是相對於使用者,商戶自然是一次性收到錢)
  2. 成為一種支付方式。就是要變成像支付寶、微信支付一樣,成為一張可以使用的銀行卡。當用戶消費的時候即想到用其來支付:分期付款。那麼這時候就無敵啦,因為就像老羅說的那樣「回不去了!」
  3. 佔領線下終端。要在線下設立終端,就像趣分期現在有在做的,通過借款給大學生做一些校園相關的創業。我覺得這本質就是想要將大學生創業的項目引入到趣分期的平台,這樣子他就形成一個好的平台生態,有人支持,有人消費,在校園形成閉環。當然佔領線下終端的意義還是形成人和,佔據地利。有以下幾個原因。
  • 物流站:通過這個終端作為物流的最後一公里。大學生當今的電商消費有目共睹,至少宿舍門口之前一到點就是快遞小哥和改裝三輪車的身影。隨著像菜鳥驛站之類的高校直通車入駐,則是通過直通車統一收取,而後統一通知,學生自取。物流站的意義就在於當這個「直通車」,可以送貨上門覆蓋全校,而統一發貨到同一個學校物流成本剩下,校內送貨則可以帶來好的用戶體驗,至少不用特地出去一趟,而且有時候還不知道到底是放在哪裡。比如我們學校就有好幾個直通車。
  • 接地氣:這就是走群眾路線,送貨上門不僅可以與用戶形成認識,而且一旦出現問題還能上門拜訪(聘請學生),同學之間也會知根知底,能夠實時發現問題,解決風控問題。
  • 打壓競爭對手:你入駐校園,便能關注競爭對手的狀況,也便於實時反映,維護市場。
  • 校園口碑:這個我想不用說,本身就是一個半封閉的圈子,信息更容易圈子內擴散,以形成口碑。
  • 校園營銷:通過在校園設立終端,聘請學生。就像那些營銷大賽一樣,這就是一種低廉的營銷方式。要知道願意乾的大學生,會很有執行力的。

(要像運營一個社團那樣運營終端,想想那遍布全國的聯想idea精英匯)

校園分期市場,感覺該是回像團購網那樣進行一場大戰,不過現在來看,投資界並沒有很狂熱,那麼各大分期平台也不敢進行瘋狂的擴張打廣告。但是至少會形成少數寡頭進行中原涿鹿的境況,最後鹿死誰手,我覺得應該好好學習一下美團網的崛起方式,慢慢累積用戶,穩住資金鏈,這樣才不會太快死去。

目前來看分期平台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靠分期的利息和分期商品的返點。但覺得還應該是有更好一點的盈利模式,向C端收費,早晚是會降低活躍的,畢竟這種高利貸的模式很傷人。應該可以形成免費,而後向B端或第三方進行收費,以此盈利。(一家之言,請輕噴)

謝謝。

---------------------------------------------------------------------------------------------------------
為什麼我研究這些東西?因為我投了趣分期和分期樂的校招,沒offer很苦惱的。

不過隱隱覺得這是個坑,校招也是營銷啊。


趣分期除去通過線上刷屏、水軍、軟文,線下刷樓、貼海報等瘋狂透支自己信用的腦殘式營銷之外,我認為對於趣分期更致命的是當京東天貓等電商著力推廣自身的分期的同時使得趣分期與學生的信息鴻溝被一步步的填滿,此時通過信息不對稱所獲取的信息紅利即將被大幅壓榨或者是陷入無止境的低息價格戰,否則在利息與平台雙重劣勢的情況下,趣分期不可能撐的下去。
趣分期主要的客戶毫無疑問的都是一些對於數碼產品需求大但是沒有穩定的收入以及無法申請信用卡的大學生們。通過大批採購來降低產品渠道成本,然後再利用大學生這種迫切渴望炫耀的心理來獲取高額利息。而此時他的信息不確定優勢就是大部分大學生獲取信息能力極為有限,無法通過一些公開或者半公開的渠道去獲得低息消費貸款,在這樣一種模式以及沒有強大的對手的情況下至少可以說在短期能夠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可是在2015年的現在,京東有了校園白條,天貓有了門檻極低的天貓分期和花唄時,趣分期在校園市場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追溯到趣分期野蠻生長的去年4-8月,當時京東白條還正在起步階段基本上是僅僅支持信用卡綁定以及小範圍內測用戶的借記卡綁定,而天貓花唄更是誕生在去年年末,學生很難通過公開的途徑去了解如何申請白條和天貓分期、花唄。而當京東推出校園白條以及天貓大力推廣自家分期付款彌補了學生在這個方面的信息不對稱的同時,大幅降低利息和增加免息期,而趣分期如今還是一副高利貸的姿態,以及更為愚蠢的去涉及白領借貸(分期消費需求最大的蘋果商品工行招行12期免息當白領不知道?),我對於趣分期市場空間拓廣上實在是毫無信心。下面的圖片是趣分期與天貓京東利息的對比。
以LG的g3為例,京東白條月供為256.08,並且京東還有經常性針對某產品的12期免息的服務。相當於只要250不到.

而趣分期是272.1一個月

我通過全網分期的話更是要275.66

3000的手機一年下來利息幾乎比京東貴了300以上。由於天貓沒有g3行貨,再以mate7為例與天貓分期比較下。天貓分期9期需要353

而趣分期需要379.56,差不多又貴了300以上。

對於現在這種情況下,當大學生信息劣勢被彌補、變的都不傻的時候,還會有什麼理由去選擇一個無良的高利貸平台。
另外還有一個就是風控的問題,就像京東這樣的大公司,他的白條壞賬率都控制的不是很好,而對於趣分期這樣的公司來看,學生本身的償還能力就差並且加上高昂的利息使得違約率會非常高。事實上就連助學貸款這種違約率都高達百分之十以上,這類校園消費貸款只可能會更高,在這麼高的壞賬率之下,除了燒錢虧損之外就是飲鴆止渴的提高利息。由於大部分借款都是在12月以及24個月這個時間段,而趣分期大範圍擴張也不過離現在9個月的時間,當今年7月份暑假開始,大量違約壞賬出現,追償難度將會進一步的增加,情況也將變得更加危險。


只上一張圖,新鄉市趣分期十月壞賬,一共六頁。別問我怎麼知道的,大家都懂


校招進的趣分期,實習了兩個月退出來了。
個人認為,大學生分期這塊市場很大,在幾家分期網站中,趣分期的風控模式比較好,對學生資質的篩選、簽約的方式,比起其他幾家好得太多了,因為這些都親自去做過,所以非常了解。儘管有學生會抱怨趣分期程序繁瑣,但大多數還是會理解。

趣分期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內部人員管理,玩吐司的應該知道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趣分期霸屏的情況,非常熱鬧,內部有很多問題,包括我們這些羅敏現場親自招的「管培生」也沒給兌現他的承諾,吐槽是應該的。還有其他很多內部才知道的消息就不說了。聽說今年三月開始公司高層對這塊兒在改革,不知道怎樣,沒有去了解。反正過個年是跑了好多人。

但是從網站發展的角度,除去外部的因素比如政策、電商自身業務的推進等等,內部來講,地推、宣傳還是最具決定性的,畢竟每年學生接茬來去,有多少學生知道是非常重要的,在工作的那兩個月也主要就是負責這塊兒和簽約,其實等於是個校園大使。不過在我工作的那段時間,自認為公司的一些政策並不利於網站的推廣,對於推廣人員的待遇及推廣方式卡得非常死,很不理解。看吧,反正我不是很看好這塊市場,信用卡政策的放寬和電商分期業務的陸續出台會壓縮他們的生存空間。

當然羅敏心很大,趣分期只是他的一個跳板。


大學生分期購物平台市場有多大?作為大學在校生的本人還真想算算。當然,算的結果是不樂觀。


網上的文章講起大學生分期購物平台,總說中國目前有3000萬大學在校生。好,其中有多少會成為這些平台的用戶呢?來估算下。


根據二八法則,20%學生的家庭掌握著大比例的社會財富,他們不需要。也許有人認為這個比例算的太高。就本人所在的學校來說吧。有這麼一批學校,上來的學生高考時考得不算太差,但還遠算不上考得好,他們交著最昂貴的本科學費。這裡的學生,開著賓士、寶馬、奧迪、路虎來上學的有不少,偶爾會有人開來GT-R或者瑪莎拉蒂炫。那iPhone剛出了新代,上代就不用了。有些學生就不玩iPhone,用著別的品牌的旗艦機。在本人的學校,雖有一些人被大學生分期購物平台的校園代理開通了業務(以我了解的人群作為抽樣樣本來算,不超過10%),但沒聽說過有人用。這一批學校如此,其他的學校也有一些這樣的學生,20%不算太過分吧。


好,那剩下80%,有2400萬。但這其中又有多少差錢?有多少有衝動消費的可能?

本科的獎學金、助學金是很豐厚的,研究生還有助研費,而一些學生對這些資金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本人還沒讀研,就說說本科吧。我會把拿到這些資金的學生比例按小些算。10%拿到獎學金,10%拿到助學金。每學年,獎學金兩三千常有,多則一萬。助學金就是兩千左右的樣子吧。拿獎學金的學生有多少會有入部新代iPhone的短期物質需求?不好說。拿助學金的學生,有多少家裡會讓他把助學金交學費,或是少給發生活費?不好說。


買部iPhone,要等一年才能領到的2000助學金不夠哈。但是這兩類學生的消費觀必然使得他們選擇分期購物的可能性小。考慮到拿獎學金的學生中有一些是繼承著社會財富的那20%。就按10%除去這兩類學生,還有2160萬。


大學生的消費觀沒有那麼不堪,我們不都是被慾望鉗制的蠢貨。有多少大學生的消費慾望會超出自己的消費能力?而我可見的是很多大學生的消費慾望是相對理智的。買iPhone有困難又對其嗤之以鼻的也大有人在。少數有事業心且有事業的學生可以自費買iPhone。那本人給他假設:這餘下的學生中,有一半會使用這些平台又能成為忠實用戶(可能嗎?),夠給情面了吧。


有數據顯示大學生分期購物平台超過60%的用戶購買電子產品,而電子產品又有一定的消費周期。

再做些假設。按照估計的平均水平(實際是較高水平),假設這1080萬用戶都分期買6000元的某型iPhone 6s,都緊隨摩爾定律,18個月就換新。那麼一個大學生四年(都按四年算)分期購買近3部同價位的iPhone。再假設,用戶都無腦地分最長的24期買,每期服務費1%(實際不足1%),那平台每年賺取服務費116億多。


算完感覺還不少啊,但本人的演算法很是寬容了。按受眾大學生的一半算;忽略專科和享有助研費的研究生一般只有三年(甚至兩年);又相信他們那強勢的地推團隊可以讓大一新生立馬成為忠實用戶;還讓學生們都買了高配的iPhone 6s。


再者說,就算將來這一市場形成雙巨頭壟斷,兩家每年平分近120億的市場,其處境如何,值得考量。面向全國高校,需要地推人員,還得僱人討賬。每年新生入學,需要代理上門校驗信息,簽紙面協議。就算將來儘可能把業務做到線上,但60億的年銷售收入對於他們是什麼意義,本人也沒法妄言。

大學生分期購物平台的創業者之前肯定是算清楚了。不過,時間會告訴我們結果。


天天有學生宿舍發傳單。空間刷屏。。總感覺這種類似網上刷單的傳銷方式讓我不太喜歡。學生代理大體等同於坑。這是我在大學讀了兩年後的出的結論。
學生還是好好讀書,好好玩。總有一群做了點事就以為創業了的學生。不說趣分期本身如何,讓大學生在自己的圈子裡進行刷屏式宣傳的我都不看好。沒有未來的。


有了這個代扣,趣分期可以不用密碼就扣我支付寶的錢。所以我想取消~~
呵呵,趣分期就這屌樣


沒有多大,宿舍有一個先花花代理,和趣分期差不多。每天就是一個個宿舍發傳單,掃微信,下載app,有時候任務下來還要做假的訂單,就是弄一個訂單然後任務完成了就取消,實際上這麼久就賣出了兩部蘋果六。
趣分期,喵貸,先花花。這是我們學校最活躍的三個。
但是一般大學生有這方面需求都是京東白條,花壩。對這個也不是很感興趣。

註冊一個新用戶並實名驗證,校園代理得到10塊,微信關注3個五塊,每個月固定350工資+50話費,有提成。所以特別瘋狂,天天有人來,挺煩人的。


比較了解學生市場,避免被同事看到就匿名了
首先,我承認信用卡的優勢(大學金融分期實際就是變相的信用卡,應該沒人反對吧),我個人也一直使用信用卡,但我認為信用卡是一種工具,用的好的,會讓生活更美好,但若是交給不適合的人使用,會讓其遍體鱗傷。而學生市場,用的不好的比率,遠遠大於社會平均值,造成的因素主要是以下3點:1.學生自身的慾望掌控能力較弱2.學生的信用防控意識很差3.校園的特殊情況。因此,我認為,校園金融市場永遠是個偽命題,只能撐起一時的市場。
1.學生自身的慾望控制能力較弱
其實這個問題整個社會都有(我一個死黨的父親因為賭博,把南京路的店鋪都賭輸了,最後弄得妻離子散),但無疑,學生的慾望掌控能力尤其的弱,原因是因為他們沒賺錢,不知道賺錢的辛苦。(當然,這些都是一個比率的問題,但學生自控能力弱的比率,遠大於社會平均值,順帶說個我了解的數字,在金融平台出現前,校園也是有借貸業務的,那時候的壞賬率高達8%)
2.學生的信用防控意識很差
近期不止一次了解到,某個學校學生賭博,結果不僅自己借了錢,還借用或者盜用室友,同學的信息問金融平台借錢了。之後資金鏈斷裂,結果同學們遭了殃。這樣的事情,絕非個案。比如我室友也是賭博,問我借了6K(那時候3K工資),當時校園金融平台還未出現,若當時已經出現,那麼必然會出現借我們身份證貸款的事情。
以上情況的出現主要因為學生信用防控很差,室友問你借個手機,借個身份證,問下銀行卡,雖然室友會懷疑,但是給的概率也非常高,若放到社會上?誰會給你?
3.學校的特殊情況
學校不希望有不良的信息發生,所以會有學校命令禁止,尤其是該學校出現過惡劣一些的事件,就會使得該學校無法推廣。
綜上所述,這3個問題是永遠無法逾越的問題,這就會使得校園金融平台的必然死亡

後面特地去了解行業之後發現:
md,所有的金融都只是靠大學生賺名聲,然後就出去幹了,出去幹了。所以,我對我之前的言辭,額,有些抱歉,是對市場不夠了解,不過確實,校園市場沒得玩


其實這一塊市場規模肯定是超過百億的。當然,市場大,不代表趣分期就能做好。趣分期並不像是一家市場導向的公司,缺乏市場調研和細化操作的能力。怎麼說,像是一個光禿禿的樹樁,主幹部分有了,但是缺乏滲透市場的枝繁葉茂的生命力。

了解了下這家公司的創業歷程和ceo羅大餅,在此列有幾個可能會導致走向失敗的因素。假以時日,再來看是否言之有物。純粹個人娛樂。

1.片面追求擴張速度。由此猜測其人才和業務質量應該不高。基石是否鋪好,這往往是成敗的關鍵點。
2.公司風氣太浮躁,不夠冷靜客觀。似乎沉不住氣去做市場調研等基礎工作再推廣新項目。可以預料的是趣分期可能會推出一系列失敗的產品和業務。
3.資金鏈條斷裂。趣分期的資金黑洞鬧得有點大啊!
4.人才問題。初觀這家創業公司人才問題是很嚴重的。畢竟金融不好做,一群有識之士也不一定能做好。
5.同行競爭。當然了,這個行業洗牌快,就看公司今年做得怎麼樣,有沒有解決上述的問題了,並鞏固核心競爭力了。
6.最最關鍵的,用戶體驗不及格。我有充分理由相信趣分期並不注重這一塊兒。我個人觀點是趣分期用戶粘度可能小的可憐,用戶數量我不知道,但80%的真實用戶可能不會在趣分期下第二個訂單吧。當然了除去刷單。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關於這個公司的前景,50對50吧,問題很多,就看人為了。


趣分期、分期樂、愛學貸、人人分期、京東白條、天貓分期……
競爭對手還挺多……
我上次打算用趣分期買個八百的平板,他告訴我首單必須過1000……我覺得畢竟小公司,還是干不過幾塊錢都能分的天貓啥的……


基層管理很差,我之前做過學校的代理後來不幹了 給同學幹了,同學幹了幾個月還讓去省會開會,自費買的車票,結果地區總管一直扣工資不給,問了下好幾個學校的代理都是這樣,不給工資,被他一個人貪了,上面也不管。。算是落後於時代的一個辣雞公司吧。


yibyttyfxjhùybt


分期平台其實也為不少人提供了方便,只是針對大學生這一群體,多少讓人有些異議,畢竟大學生的還款能力無法評估,因為大學生的錢大多來自家裡。


趣分期理念是蠻不錯的。只是具體實施下來,有些東西沒有切實落實到位,上下級對接不上的問題很嚴重。


推薦閱讀:

TAG:互聯網金融 | 分期付款 | 趣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