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債券是不是一個好的理財手段?該不該買一些國內的債券?


曾經無數次有朋友來問過我這個問題,與@Alex的觀點不同,我無數次地規勸個人投資者不要輕易參與債券市場。

首先,目前以及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個人投資者只能參與交易所債券市場,也就是像買賣股票一樣買賣債券,然而投資者經常會發現許多債券既沒有買一也沒有賣一,而且K線圖也完全不起作用。實際上主流債券投資者都集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個人無法參與。因此,在類似2011年信用債券大熊市的時候,交易所債券會出現無價也無市的情況。這個時候如果小孩要交學費了,債券可能打個8折都賣不掉哦。

其次,債券波段投資需要個人對宏觀經濟基本面有深入的把握,這一點,大多數股票基金經理都做不到,遑論個人投資者了。首先問你自己一個問題,你預期下個月CPI和PPI大概在什麼水平?如果每次誤差不超過0.5%,連續10次以上,那麼恭喜你,也許你是個人投資者中的張無忌了。當我沒說這條。

第三,即使採取@Alex提到的持有到期策略,實際上就相當於寄希望於自己對公司基本面的判斷了。問題是:個人投資者的判斷往往是不可靠的。比如知名的11超日債,相信許多大叔大媽都在60-70元之間出手了,這個價格對應的行權收益率大概是50%-35%左右,當時的剩餘行權期限應該是2年不到。可問題是,現在它退市了。不好意思,在未來的2年中,投資者將無法變現。。。債券到了行權日,即使行權,光看財報,現金是沒有的。用什麼來還債呢?實際上這種投資的最壞結果就是血本無歸。這種投資的風險其實跟買*ST股票差不多,但是別人重組以後,股票可能翻個2-3倍,你最高的回報率也不過50%,最壞的結果,倒反而是一樣的。真心要冒險,我個人推薦還是去炒*ST股票。當然,我贊同@Alex提到的11蘇中能沒有違約風險這一點。但是,這是我作為機構投資者的一名投資經理所作出的專業判斷。債券跟股票不一樣,股票賭的是消息面,炒的是概念;債券是需要投資者準確地判斷公司能否拿出真金白銀來兌付。大多數個人投資者可能連資產負債表都不會看,根本不能為自己對基本面的判斷負責,鼓動他們去賭垃圾債,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第四,也許大家覺得股票基金是很坑爹的東西,但是債券基金真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基民別打我,我不是基金經理),個人投資者完全沒有必要自己去打理債券組合。以上說的所有個人投資者的劣勢,都可以通過一個資深的債券基金經理和一堆資深交易員來戰勝。而且最重要的是,除了垃圾債以外,債券的個券之間差異不是非常大,所以阿爾法策略在債券市場的價值遠遠小於股票市場。一個中庸的債券基金經理的回報率可能比最好的債券基金經理差不了太多;而股票就可以有天壤之別了。而且債券的波動率小,買債基還虧的概率,實在是小之又小。舉個例子來說,即使經過了6月錢荒這種破天荒的操蛋行情之後,今年所有中長期純債基金的YTD收益率基本還沒有負的——請主動忽略倒數第一名「華夏亞債中國」,這個債基是投資香港債券的,由於該市場比較奇葩,垃圾債佔比很高,每天都跟股票一樣上躥下跳。

第五,個人可以炒可轉債。粗暴點說,(帶我入門的老師不要打我)這個東西當股票炒,聽消息、炒概念,漲得高了就拋,跌也有個債底,基本上80-90就可以看著K線抄了。以此循環往複,民間技術派高手興許可以掙到錢。

總結一下我的建議:個人應該配置固定收益類投資品,但是建議通過申購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產品和債券基金的形式;反對個人直接買債,唯一一個例外是可轉債。


對於任何想學習投資、想穩健理財的朋友,我覺得都有必要來了解一個被我們忽略的重要理財工具:債券。
其實我們平時再熟悉不過的貨幣基金,投資方向就是債券。買貨幣基金的本質就是買了一攬子短期債券,只是這個一攬子債券是由基金經理替自己挑選的。

債券,說白了就是一個欠條,是一種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並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其實銀行存款,本質上也是一種債券:銀行承諾你按照一定利率支付利息並最終歸還本金。 我們平時比較熟悉的債券主要是國債,目前5年期的儲蓄式國債收益率為5.41%,這意味著如果你買了100元債券,那麼未來的五年,每年年末可以獲得5.41元利息收入,同時第五年還會歸還你本金(當然還有最後一筆利息)。除了國債,企業也會發行債券獲得融資。在國內現階段來說,發行國債的條件是比較苛刻的,因此很多年來,國內的債券沒有發生過一起違約事件,即所有債券最終都實現了還本付息,雖然有延期兌付的情況。 不過隨著近幾年經濟下行,已經出現了不少債券違約的情況,剛性兌付已經被打破。而交易所為了控制違約風險對於中小投資者的衝擊,已經大幅提高了信用評級比較低的債券的投資門檻:評級低的一些債券投資門檻500萬起。

關於債券的收益率可能讓人蒙圈,解釋一下: 以某還有3年到期的債券為例,現價91元,到期收益率YTM=10%,票面利率7.05% 。假如你現在已91元買入,一直持有到三年後,那麼你這個三年中每年的年化收益率為10%,這個10%的收益率是這麼來的(不考慮稅負):91元買入的債券,最終到期時發行人會按照100元面值兌付,而這三年中每年你還可以獲得7.05元。 這裡的7.05%,其實對於發行人是很關鍵的,因為他不管發行出去的債券在市場上如何被買賣,也不管自己發的這個債券後來交易過程中價格怎麼波動,反正到了每年付息那一天,隨拿著債券,我就按照面值100元的7.05%支付利息。 因此,到期收益率就是你買入債券那一天後假如你一直持有到期的年收益率,而票面利息是你從發行人中獲得的利息支付。 顯然,如果你不是持有到期,比如你就持有1年,那麼你的收益率是不確定的:各種情況的可能性都存在,甚至可能虧損。假設你就持有255天,那麼你這一年的收益情況主要有兩方面決定:1、票面利息。 這個已經定了按照年化7.05%,你持有幾天算幾天利息,現在是255天,則利息收入=100*7.05%*255/365=4.93元。2、債券價格的變化。 假如價格從91.4元漲到92.4元,那麼你的總回報就是5.93元,年化收益率為8.49%;如果你的債券價格從91.4元跌到85元,那麼總回報是-1.47元,年化收益率為-2.3%。

所以,債券按日計息的方式是非常特別的,也正是債券巨大魅力之一。股票幾乎完全靠價格波動賺錢,但是債券卻可以在價格沒有任何波動的情況下獲得固定的收益,而且如果價格朝不利方向變動時,我們也可以利用每天的利息收入來一定程度上對沖價格的損失。

評級比較高的債券,投資門檻很低,相比5萬起的銀行理財要親民很多 。 1000元就可以買一手債券,T+0交易。只需要開個股票賬戶就可以買賣債券了。而評估債券的風險,大家可以簡單看兩個指標:債券評級和主體評級。一般來說,如果這兩個評級都為AA或以上,那麼應該來說安全等級比較高了。 通過到期期限、票面利率、到期收益率、風險評級,小白們也可以組建自己的債券組合。當然,投資時機的選擇沒那麼簡單,需要考慮利率走勢、資金面情況、公司基本面等宏觀和微觀因素來選擇買入時機。

最後補充三點債券的不利因素:1、違約風險正在上升。目前的債券中已經發送且仍將發生不少地雷,普通投資者如果不是特別了解所投資的企業,,一定要謹慎;2、國內交易所債券流動性較差。 需要選擇流動性相對較好的債券,防止買不到賣不出去的情況。3、債券的利息需要交20%的利息稅。比如幾年前的蘇中能債,稅前到期收益率為10.47%,稅後為8.43%。當然,個人投資是可以有避稅方法的:在付息前賣出,付息後再買入即可。當然這個做法會在價格上略有損失,但是也好於支付20%的利息稅。

------------------------------------分割線---------------------------------------
對於@尹小二 首先是贊同,然後再說說我的看法。流動性問題是交易所的一個硬傷,但是現實的情況是還是有部分債券提供了一定的流動性,並非全部是殭屍債。如果日均成交量在300萬以上且較低成交量也在50萬以上的債券,對於只買個一兩萬的小散戶來說流動性不是問題——本身知乎這個平台受眾還是小散多,因此我覺得對大家還是有可操作性。其次,債券波段真不適合小白,所以我覺得對於小白們買入並持有是一個不錯的策略。而買入並持有策略,你提及的11朝日屬於特例了,我建議小白如果沒有專業投資者幫助自己選擇,那麼盡量選擇評級較高的債券,對到期收益率特別高的迴避即可,同時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做一個組合:有1萬就可以做個10個債券的組合,對於降低風險是有幫助的。如果自己對某個行業比較了解,那做一下基本面分析再買就更好了。 當然,國內的債券評級有時候不太靠譜,這也應該是尹小二強調個人投資者不要直接投資債券的重要原因吧。

而債券型基金,我舉雙手贊同。歷史業績優異的純債基金對於小白門是個很不錯的選擇,省去了自己組合債券的麻煩,而且間接免利息稅了。當然,買債基要注意時機的選擇,在加息周期啟動前買中長期債就不太合適了。

而可轉債我基本是個痴迷者了,但是小白們可能怕風險,所以這裡講普通債券就不展開了,但是對於追求相對較高收益的投資者,當可轉債出現有保底收益的時候,或許就是投資良機到來,但他的波動很大。可轉債相比普通債的投資門檻更高,在沒有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建議還是慎之又慎。

微信公號:價值發現者(jzfx01),發現投資價值,分享投資機會。


徐前輩的答案非常清晰,以下部分是憑我自己那點兒經驗得出的看法,可能帶有偏見,權當另一種提醒吧。
是一個理財手段,也是一個常被忽視的理財手段。君不見大爺大媽們去搶著認購國債,然後持有至到期,這幾乎是最不具有風險的理財了,我們號稱"傻乎乎吃利息",當然,你得一大早去排隊……
如果是想像買賣股票那樣賺取交易差價,個人其實不是特別推薦,就像我不推薦散戶去炒股票一樣,作出合理的投資決策需要的背景知識和技巧的學習成本比較高,而且,既然是投機交易,債券風險也不見得特別小,何況還有違約風險(請自行搜索"城投債 違約"),債市的交易門檻還比A股市場高,真不如去買基金和銀行理財,讓專業人士代你做決策。
當然,肯定有人覺得基金經理和銀行的交易員不靠譜,對自己能在這上面花的時間和學習能力有自信,那買股票和買債券都行,也不是賺不到錢。
對了,友情提醒,最好購買3A和AA+級別的債券,2A以下的還是不要選了。

Disclamier:曾參與定向銀行理財產品設計(不對公),現已離開銀行跳入另一個大坑:)


觀點比較偏激一點
反正是匿了, @Alex 和 @尹小二 都講出了目前交易所債券交易市場的現狀。 仔細看了看並沒有什麼衝突之處。 當然銀行間債券市場個人投資者還不能進入。
債券市場當然是一個好的理財手段
1、這個市場還是比較理性的,了解了一些之後說是低風險也不為過。
2、國內投資者的投資渠道並不多。
3、關於了解債券市場學習門檻不算很高和學習內容不算太多。(僅對理財需求)
4、對@尹小二 前輩所說的可能出現流動性問題。這個是市場特性不是嗎? 在購買的時候意識到這些可能情況。有這些個預期就好。

在這裡還是對有理財理念 的理財產品選擇做出提醒。理財不是炒,不一定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但是常識還是要有的。 理財並不是不承擔風險,而是合理的去承擔風險。理財作為一種技能是需要不斷學習成長的。不了解一些常識,專業人士給你的一些建議你都是聽不懂的。
債券市場的低風險特性真的是個很好的開始。


謝邀~
並感謝投資管理三部兄弟姐妹提供支持~

根據我們對上一問題的回答(為什麼在降息周期內債券基金是值得長期配置的品種?這個判斷合理嗎?),在降息周期當中,債券總體而言是表現較好的資產類別。但是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如何參與其中,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國內的債券市場,從品種來看,可以分為「利率債」和「信用債」兩類,前者主要是國債、地方政府債、以及幾乎沒有違約風險的政策性銀行債,後者則是企業發行的債券。

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投資單一債券的門檻非常高。首先是大部分債券都是在銀行間市場進行交易,即金融機構相互進行的「批發市場」,而小部分在交易所內進行交易的債券,也需要個人投資者滿足相關經驗、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等多重約束。其次,「信用債」的種類、個券差異均較大,個人投資者很難做出清晰準備的分析,進而對潛在的投資風險難以把握,這是一個更為隱型的門檻。
因此,在做出投資決策的時候,「該買」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則是需要藉助於債券型基金的力量參與進來。與個人投資者不同,債券型基金本身作為機構投資者,參與銀行間與交易所市場的路數早已成熟,並且背後更為專業的研究團隊使其對個券的把握更為精準,而基金最低申購份額的要求往往較小(比如10元),也使得投資債券市場更為容易。


我個人覺得交易所債市的流動性確實是個問題。如果個人要投資交易所債市,必須做好持有到期的準備。問題是能不能做得到。很多人一開始覺得自己能做到,但真的到了需要錢的時候又耐不住。我有時候看到交易所有些匪夷所思的價格小散單成交,就會覺得,是不是又有些小散受忽悠買了債券,然後忍不住剁了~~~


過去一年的話,國債是很好的選擇。從現在看未來一年的話,國債比銀行存款好。同時,也有比國債更好的投資策略選擇。因為在加息背景下,國債已經成為雞肋了。
例如,可以適當的換些美元存為定期,再如,選擇大藍籌股(如銀行股)買入+用該市值打新股策略等,這些都明顯好於國債。
當然,如果你認為未來一年很可能發生大的金融危機,那麼持有國債當然最好。我相對偏樂觀點。


@Alex 和 @尹小二兩位不虧是專業人士,道理都很到位。

我作為一個二線城市的券商理財銷售人員介紹一下我所面臨的情況:
多數投資者都不懂……看重的是期限和預期收益,其他的都不管!這一類人占多數。
先不說債券,就是說接觸面最廣的股票,也有相當大比例的人依靠所謂的內幕消息操作,就不要指望他們能認真研讀債券了。
對於一線人員來講,告訴產品期限與收益,略微培訓一下風險來源與收益就足夠了。


看樓下那個alex寫的答案真的是很dan疼,上來對債券概念性的科普介紹直接把我拉回尷尬的大學時代。

這種全能型的微信爆款文營銷號,既不懂科班原理,又沒被市場艹過,誰信誰young(dai)且naive(bi)。

債市名義上三個前台,實際上交易所是陪襯、上清是擺設,銀行間是唯一主板。

個人能不能參與銀行間?過去是嚴格地不能直接參与,現在櫃檯債開了一個小口子。

雖然政策上具備可行性,但從實際操作層面來看,銀行間主要是銀行和保險的舞台。

2014年剛兌被打破以後投信用債,個人投資者的抵禦風險能力需要拎拎清。

至於利率債,賺考評賠賬面的勞什子,個人投資者真的會投?


國內債券分幾種的,比如國債、企業債、城投債、可轉債等等...

國債收益率低的可憐,一般要去銀行網點購買,利率比定存高那麼一點點,現在某些貨基都能完爆國債收益率了,一般不建議小資金投資者參與;

企業債和城投債,目前市場上很多債券年化收益基本都有7~9%左右,年中鬧錢荒時候,11華銳債年化收益率更是達到30%,但目前隨著債券價格上漲,很多債券的年化收益率都已收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暫時沒有發生過債券違約事件,同樣地,企業也不想做出頭鳥,即使是某家企業發了債券(如超日、華銳風電等等)後,連年虧損,債券也頂多被暫停交易,但依然可以付息和到期進行回售。

個人偏向於可轉債,可轉債即擁有股性和債券性質,進可攻退可守,一般低於面值以下(100元)買入並持有,基本保本,同時,如果遇上股市行情好的時候,還能轉為股票享受行情上漲帶來的資本增值~

PS:購買企業債、城投債和可轉債等等,去證券公司開個賬戶就可以了


如果是14年和15年回答這個問題,我會說,買債券基金吧。下圖是去年純債基金的收益排名。

2013年錢荒過後,債券市場經歷了13年下半年的大幅度調整。十年國債收益率到5%,企業債收益率上行到8%(債券市場中收益率代表價格,收益率越高,債券價格越低),正是這一波調整為今後兩年的債市大牛市奠定了一個基礎。
14、15年純債基金基本收益都做到了10%以上,15%以上的更是比比皆是。悔恨當初沒買債券基金,感覺錯過了好幾個億的樣子!、TT如果現在追進去呢?那就像股市5000點的時候加槓桿,鐵礦石天天漲停的時候開期貨賬戶,只有等著被收割的份了。
總結幾個債券上漲的必要因素,下次同學們觀察到這些現象,就可以考慮關注債券型基金。
1、央行放水(例如降息降准,本輪降息周期從14年11月開始,15年連續6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從3%下降到1.5%,目前已經到了降息周期的末端。)
2、經濟下行(與股票相反,債券作為避險品種,經濟下行,投資者風險偏好降低,追捧具有避險屬性的國債等等,於是常有股債蹺蹺板的俗語。)
3、利率處於高位(當十年國債利率在5%的時候,就等於大盤在1000點,是一個相對非常安全的位置,下跌空間有限。)
如果大家想關注債券市場走勢,建議自選股中添加國債期貨(T1606、T1609等等),這也是專業的機構投資者每天關注的指標,非常準確的反應了債券市場的漲跌情況。


儲蓄式國債對於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畢竟五年期的YTM能到5.5好像。
至於在交易所內交易的債券來講,個人認為做逆回購都比那個強,特別是近期遇到申購新股前,利率不要太高。
而且,我認為個人投資者投資債券最大的障礙是嚴重缺乏相關知識,有相當一部分股民是知道交易軟體上顯示的PE、PB、EPS是幹嘛的,但又有多少債券投資者知道久期和凸性這些概念呢?


國內債券主要有國債,公司債但公司募集資金一般都發行股票而非債券,因此債券買的話主要也是國債,國債安全性高,期限一年到五年不等,利息較銀行同期利息高。投資如果單純為取得高收益,不推薦國債,可考慮基金,銀行理財,股票


個人的話還是不建議買債券理財,當然如果只是純買國債到期保本付息的就無所謂了,如果想要流動性和收益還是去市面上選取一些較好的債基和貨幣基金吧,年收益基本也是4-5%左右,比較好的工銀睿信和天弘基金的都還不錯,另還有私募和資管公司也都發些債類理財產品,當然如果說絕對收益的話那當然是不走信託等通道的直接賬戶管理委託管理的形式,其實很多方式,只是看你的資金量和你覺得走信託等通道或者是通過銀行等渠道去購買比較放心還是直接和資管公司那合作比較放心而已,當然走了通道就會有些費用佔用你的利潤了,呵呵,當然還有債類結構化產品的劣後收益也是很客觀的.


國內債券是很複雜的一種投資,如果你不持有到期的話,如果你持有到期,那就是一種很簡單的投資方法。不持有到期,你需要有很強的經濟金融知識來分析經濟周期,做出投資決策。我的意見是干中學,先小倉位玩票一把。一旦入門,債券是相對較好的投資品種,買入睡的安心,下跌時不會嚇出心臟病,走勢不會像股票那樣一步到位,被套過個幾年,憑利息和經濟周期波動就一定能解套。當然,以上說的是高等級債或是國債,低等級債,有違約風險,監管已經補了漏洞,普通人也買不了了,但也不要作死去借錢開許可權。


我想問問什麼投資是沒風險的?錢放在儲蓄上還有通脹一說,人民幣還會貶值!對於普通我們百姓來說,哪有什麼容易,只不過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罷了。


債券,風險在股票和基金之下,通常是以一定的票面利率計算收益,深受穩健投資者的喜愛,那麼在面對多種債券的時候,投資者應該如何選擇?而又是哪些要素影響著債券的價格?
其實早在1962年(Burton Malkiel)在對價格、債券利息率、到期年限以及之間進行了研究後,提出了債券定價的五個定理。至今,這五個定理仍被視為債券定價理論的經典。面對多種債券該如何選擇?(附債券價格變化的5大定理)


說實話,國內好公司現在真的不多,債券也是良莠不齊。債券本身有投資價值,但能否買到好的,到期能實現兌付的很難。

現在爆出許多的不能兌付的新聞,這類新聞很頻繁。也是前幾年,國家經濟大刺激,大量的基建投資上馬,企業也打了雞血擴張產能,比如寶鋼搞的廣東湛江項目,武鋼搞得廣西防城港項目,都是千萬噸鋼產品項目,現在呢?不也黃了,項目怎麼建設的呢?銀行貸款等等債務類借款!這類的很多很多,尤其是國企一類。銀行貸款本身就是它的巨額負債,能不能還上還是大問題,國家現在還在做鋼鐵去產能呢。
現在也是用新債換舊債,寬限幾年,什麼債轉股。現在這幾年正是危險時候,債務危機會不斷爆發。當初許多產業都是圍繞著以房地產基建等為中心,鋼筋,水泥,玻璃產能過剩一個一個的。

說實話,有可靠的債券可投嗎?我覺得很懷疑。現在有哪些好公司的債券可投?金融類企業的債券,可以考慮考慮但也不看好,實業公司等的債券,目前並不看好,很多企業都是負債纍纍,也不適宜參與。

還是給你自己買點合適的重疾險,意外險,自己買點股票,長期分散的投下去。其他的多存點存款,後面經濟怎麼走難說的很。
我傾向於進退自如的安排,也就是進可攻退可守那種,不至於驚慌失措是最好的。


超日債今年還能派息嗎?


個人覺得直接參与債券的買賣,不如購買債券型基金。依據風險等級的從高到低有二級債基、一級債基和純債基金。風險相對小,贖回到賬時間快。


推薦閱讀:

信用債的發債融資方總成本包括哪幾個部分?
歷史上關於債券都有哪些傳奇人物?他們的貢獻都有什麼?
債券的即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遠期收益率有什麼區別?
CDS 的機制具體是怎樣的?有何利弊?
《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TAG:生活 | 理財 | 債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