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減速帶車開的越快越穩,真的嗎?

如題。


真的沒有人提到簧上/簧下質量比的影響?沒有人提到彈簧勁度係數?沒有人提到減震器的阻尼係數?沒有人提到車身固有頻率?沒有人提到輪胎彈性的影響?

目前其他所有答主僅僅只是討論如何安全駕駛,或者各種腦補飛天場面,實則對這個問題沒有絲毫幫助嘛。。。

地面不平度單點激勵這個問題往大里說可以講一本書,無奈我也只是略懂皮毛,只知道幾個影響的變數,並不了解具體影響方式,還在慢慢啃書中。

讓我們一起期待真正大神的回答。

ps麻煩別再給我評論說「減速帶就是為了減速的,你咋想著加速呢」這種沒營養的說法了,我當然也知道減速帶的作用,我自己開車也是從來減速通過的,之所以這麼回答僅僅是為了學術討論。難道知乎的意義不正是如此么?啥時候用戶群體變成和貼吧一般了?


謝邀。根據以前看到過的模擬和實驗結果,大致關係是過減速帶你屁股受衝擊的程度(顛簸不穩定的程度)和你車速的平方成正比。
即除去極端情況不完全嚴謹地說,車速增加,你在減速帶上感受到的縱向加速度最大值,以及加速度波動程度=不穩定程度是以平方的級數增加的。題主自己可以輕鬆做驗證,根據你是大眾派還是學術派,下面告訴你怎麼驗證。

==================================================
大眾派:
1. 假設你有智能手機且手機有重力加速度感測器(這個早都是標配了吧),那麼去下載一個免費的加速度感測器記錄應用,例如谷歌商店裡有個叫做G-sensor Logger。

2. 然後固定手機在車上,現在都是三軸感測器,基本隨你怎麼固定。當然最好是水平或者垂直放置,方便讀取數據。

3. 打開應用,開始記錄數據,然後用不同的穩定車速開過減速帶,例如5km/h, 10km/h, 15km/h (請遵守限速,注意安全)。那麼你可以得到類似下面的結果,截屏自手機中G-sensor Logger一組隨機採得的數據。
可以看到不同顏色代表的不同軸的加速度變化,統計中有最大和最小值。那麼加速度變化越大,你感受的顛簸也會越大,舒適感和穩定感也就越低。自己比較下不同車速下的加速度大小就知道結論啦。

============================================
再說如果你是學術派,那麼:
1. 幫你找了個參考資料:http://www.npl.co.uk/upload/pdf/hessling_1.pdf

2. 自己在Matlab/Simulink下面建立懸掛+座椅的數學模型,還可以用GUIDE做一個界面,方便你以後隨時模擬不同車型不同懸掛哈。例如下面這個,截取自上面列出的參考資料第12頁。那麼你需要知道你的車重,自己的體重,懸架質量,不同懸架和車輛重心的距離,座椅和車輛重心的距離,懸架本身的彈性阻尼參數,還有懸架的共振頻率。數學模型本身倒不是很複雜。

3. 自己去測量你要過的減速帶的尺寸,然後和設定車速例如5km/h, 10km/h, 20km/h一起在Simulink中做為輸入提供給上面的數學模型。

4. 運行模擬,得到模擬後的縱向加速度。上面提到的參考資料對大巴做研究後得到的結果如下,截取自第16頁。可以看到速度為30km/h過減速帶(圖中淡虛線)測量到的縱向加速度波動大概是10km/h過減速帶(圖中實線)的9倍左右,這也從一定程度上驗證了縱向衝擊及縱向不穩定性大概和車速平方成正比的結論。

兩種驗證玩法,總有一款適合你。


要看你自身車的車重了。


這種說法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是會出現的——減速帶高度比較小,車懸掛足夠長且軟。

車速低時,車身會有起伏。當車速高時,懸掛會被壓縮,然後快速釋放,車身的起伏反而會小。


媽的 還是國內減速帶太低 過過國外的小區自砌減速帶就知道啦 尼瑪將近30公分高的減速帶 小區有輛brz每天都是挪著過


對於速騰車主來說,應該是越快越穩。


轉自 what if ,版權為原作者所有。url:Niagara Straw
=========
提問:

最快能以多快的速度衝過減速帶並倖存下來?

—— Myrlin Barber

回答:

非常非常快。

(不好意思先生,儀器顯示您的酒精含量已經超標)

首先,先說明下免責條款:在閱讀完本文後,請不要駕車以高速通過減速帶,原因如下:

? 你會害死別人

? 輪胎、懸掛甚至整輛車都會受到損害或損毀

? 你難道沒讀過本博客其他的文章么?!

如果這還不夠,那我引用幾條醫學期刊上因為減速帶而造成的脊髓損傷的案例:

腰胸部X光以及計算機斷層掃面結果顯示四位患者有壓縮性骨折……已進行後融合植入物固定手術……所有患者都恢復良好,除了一位頸椎骨折的患者。[1]

一號腰椎骨(L1)是最常發生骨折的脊椎骨(23/52, 44.2%)[2]

具有真實屬性的臀部植入物能夠將人體第一豎直自然頻率從12赫茲降到5.5赫茲,與文獻相符。[3]

(最後一條其實並沒有和減速帶損傷直接相關,但我還是想把它包括進來。)

普通的小型減速帶應該害不死你

設計減速帶的目的就是要讓駕駛員把車速降下來。以每小時5英里的速度(約每小時8千米)[4,Like anyone with a physics background, I do all my calculations in SI units, but I"ve gotten too many US speeding tickets to write this article in anything but miles per hour; it"s just been burned into my brain. Sorry!]


通過一個普通的減速帶只會造成很輕微的彈跳,而以每小時20英里(約每小時32千米)的速度通過減速帶就會造成相當大的顛簸。也許你會由此認為以每小時60英里的速度通過減速帶也會按比例造成更大的顛簸,但其實並不是那樣。

正如之前引用的那些材料所展示的那樣,確實有些倒霉的人類會因為減速帶而受傷,但幾乎所有這些受傷案例都只限於很特殊的一群人——那些人坐在公交車後排硬硬的椅子上,車子又在年久失修的路上開。

當你在開車時,主要有兩樣東西保護你不受減速帶傷害,輪胎和懸掛。無論你以多快的速度(除非減速帶特別巨型)通過減速帶,輪胎和懸掛這兩個系統都能夠吸收足夠的顛簸,使你不受傷害。

但對於那兩個系統來說,吸收衝擊並不一定是好事。就拿輪胎來說吧,它可能以爆胎的形式吸收衝擊。[5 Citation: Just Google "hit a curb at 60".]如果減速帶夠大,就有可能對你車輛的重要部分造成永久性損害。

一般的減速帶高度在3到4英寸(約8到10厘米)之間,一個普通的輪胎的胎墊(輪轂與地面之間那部分)也就這麼厚。[6,Citation: There are cars everywhere. Go outside with a ruler and check.]這意味著如果汽車壓過一個小的減速帶,輪轂是不會碰到減速帶的,輪胎只是會被壓縮一下而已。

一般的四門轎車的最高時速在120英里(約193千米)上下,而以這樣的高速通過減速帶幾乎必定會造成車輛失控撞毀。[7,At high speeds, you can easily lose control even without hitting a bump. Joey Huneycutt"s 220 mph crash left his Camaro a burned-out hulk.]但是由此產生的顛簸(也許應該是衝擊)本身並不致命。

如果你壓過一些大型減速帶——比如駝峰路面或平頂駝峰路面——你的愛車可能就要死翹翹了。[8]

要多快才能確保死翹翹?

讓我們考慮下如果汽車比它的最快時速還快會發生什麼。

現代的車一般最高時速限定在120英里上下,一些跑車可以達到200英里。[9]

雖然絕大部分轎車的引擎計算機都會有意地限制最高速度,但汽車最高時速的終極物理限制在於空氣阻力。這種阻力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在某個速度下,再怎麼踩油門汽車也不會再加速了。

但如果你真的迫使一輛小轎車——比如通過使用相對論棒球中出現的魔力加速器——以高於其最高時速的速度行駛,那麼減速帶已經稱不上是你所要面對的問題了。

為什麼?

因為汽車會產生升力,流經汽車表面的空氣會對其施加各種各樣的力。

升力在普通的高速公路時速下相對來說微不足道,但在極高的速度下它們就會成為主角。

在裝有擾流板的F1賽車上,這股力將賽車往賽道上壓,使賽車保持在賽道上。而在普通的轎車上,這股力會將汽車抬起來。[10]

在全國運動汽車競賽協會(NASCAR)的粉絲中,每小時200英里被普遍認為是汽車的「起飛速度」。[11]在其他種類的賽車比賽中,我們看到過壯觀的[12]後空翻式車禍[13],這是因為汽車的空氣動力學特性並沒有像預想的那樣發揮作用。

我覺得最低在每小時150英里到300英里這個區間內,一輛普通的小轎車就會騰空而起,華麗麗地開始空翻,然後撞毀……在此之前你甚至連減速帶都還沒撞上呢。

(令人心痛的消息:一騎著自行車的外星人被車撞死)

如果你竭力保持車子不飛起來,在這種速度下,風力將掀開引擎蓋、車體側面以及車窗。在更高的速度下,車子本身會解體,或者像重返大氣層的太空飛船那樣直接燒毀。

那終極時速是多少?

在賓夕法尼亞州,如果你超速吃了罰單,時速每超過限速一英里就要多交2美元罰金。

因此,如果你駕車以90%的光速壓過費城的減速帶,除了會毀了整座城市之外……

……你還會收到一張11.4億美元的罰單。 :)


速騰很認真的說:你們聽窩縮啊,千萬使不得哇...前幾天我的一個兄弟就是過減速帶不小心,就癱辣!


謝邀。
扯淡。
回答完畢


這事兒取決於車重和底盤調教,不同的車感受完全不同。車得夠重,懸掛得夠軟。我自己的Equinox(典型美式SUV,大,懸掛軟,行程長)就是這樣不假,但是坐同學的思域就被顛飛了。
所以真的不明白很多煞有介事算這個算那個的,還有騰空而起的……美帝路上的減速帶都是瀝青鋪的一米寬的大傢伙,都沒搞懂人家說的是啥數據也不全就開始胡說八道了……


謝邀!

「減速帶」顧名思義,就是在路上用來減低車輛速度的構造。
一般來說,設置這種構造的道路,其環境要求大家盡量低速通過。
而題主竟然想「越快」?
可以說,這是作死的節奏有木有?
誰這麼告訴題主的?
應該查一下他的三代,是不是和題主有什麼「黑歷史」!

從車輛構造上看,如果是防震較好的越野車,或者題主是off load的大咔,那也沒什麼過不去的坎。
提高速度確實可以充分發揮減震裝置的作用,在震動還沒有來得及傳過來就過去了。問題是有沒有必要這種在設置減速代的道路上踩地板油?
題主那麼著急奔ICU?

答主開車這麼多年,很討厭那種當前方100多米為紅燈時,不踩油門僅用自動檔車不踩油門時那種速度向前溜的駕駛員,但也不喜歡那種在車流中間穿來穿去畫龍超車的人。要知道,紅燈時慢慢溜也省不了多少油,在車流中拚命超車也節省不了多少時間。
對每個人來說命都只有一條,在飈車上消耗掉自己的生命,實際上是一種對自己、對家人不負責任,同時也給道路上其他車輛帶來危險的做法。

在國外曾經看到這樣一條交通標語令人印象深刻:
提前一秒,殘廢一生!」
記得當時看到時曾和友人笑談:標語中只提到「殘廢」,怎麼不提到「死亡」?
友人說:「死亡的人,沒有一生了!」

以此標語與所有的駕駛員共勉。


你非常非常非常緩慢的過減速帶,避震和彈簧都幾乎沒有被壓縮,車身自然跟著路面起伏上下動,如果不快不慢,可能車輪達到避震帶上面的時候,彈簧已經開始回彈,車身晃動更大。
你很快的通過,瞬間彈簧和避震被壓縮,車身是有慣性的,不會被瞬間彈起,壓縮的越快,車身越來不及被彈起。相比於緩慢通過,彈簧被壓縮的大很多,那是不是會很大力的把車彈起,導致更大的起伏?
不會。在彈簧回彈之前車輪過了減速帶,因為重力和慣性的作用,彈簧的回彈更多的是向下壓車輪,而不是向上彈車身,而且回彈的力就只有彈簧的力量,彈簧的力量還要被避震拉住,不會來回彈,所以車子瞬間又恢復穩定。同樣,輪胎、坐墊,所有具有彈性的的吸收震動的東西都是類似彈簧的效果,只不過他們沒有避震桶。

你可能會聽到較大的聲音,而且身體也會有明顯的但是短暫的多的衝擊感,但是車身的起伏感並不大,而且很快結束。但是這種大力的衝擊避震桶,以及懸掛系統,長期這麼開,必然有損傷。

當然以上推理只限於普通的減速帶,有的減速帶比較大,甚至減速帶的高度搜快超過彈簧行程了,彈簧壓縮的太大,且減速帶寬度也會大,那彈力足以把車彈起來了,速度太快,車會飛起來的。


這得看車。


對的速度越快減震越硬的車過減速帶感受越好
速度越快對減震衝擊越大減震壽命越短


一車友,走個50米都要地板油。

有一次,在很短的距離地板油過減速帶。

前面兩個輪胎全爆了,把前杠跟車頭蓋都炸傷了。

輪胎尺寸是245/45R19的。


減速帶引起的震動是信息,根據車速快慢會有不同頻率的信息。懸掛系統可以看作為濾波器,不同調校和硬體有其特定的濾波特性。
也許有的車會調校成越快越穩,但一般來說,懸掛都會在一定區間內過濾掉震動。


假設你的車開的像光一樣快,就可以直接忽略減速帶了


100公里每小時以上時速通過減速帶,你會覺得剛剛壓了個什麼?完全沒有震動


減震越硬影響越小,感受過某款b級車飛起來狗吃屎的!


對於舒適性上來說還是越慢越好啦!減速帶就是讓你減速的安全第一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不把汽車做得小一點?
為什麼側方位停車時倒車入位比較方便?如何從物理學角度分析解釋該現象?
如何看待汽車設計的套娃現象?
汽車加油沒加滿就跳槍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TAG:汽車 | 汽車行業 | 汽車設計 | 舒適性 | 汽車養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