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白的《聞王昌齡……此寄》中最後一句有兩個版本「隨風直到夜郎西」和「隨君直到夜郎西」,二者有何區別?

或者說是為什麼有兩個版本


隨風是文藝青年,隨君是詩人。
文藝青年重心在字面,他們覺得風比君美妙多了。
詩人則重生活,寫詩是寫生活,楊花落盡子規啼,是春末夏初,這時候是南風,五溪到夜郎是往南,而南風則往北吹。另外,夜郎西,西是月沒的地方,愁心搭著明月到夜郎西,是追著人去的。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名篇《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最後一句還有個版本是「隨風直到夜郎西。」在去年的中國詩詞大會上,有位選手選擇了前一個版本,結果被判錯誤而失分。在網上,大家也有爭論,到底哪個版本才是正確的。對此,除了直接從版本學的角度來考證,也可以從詩句的事理、情理和語理的角度來分析哪個寫法更合適。

王昌齡此行是被貶去蠻鄉瘴地,凄凄慘慘,孤孤單單,苦不堪言,自不必多說。「隨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就是,李白把自己的心寄託給了月亮。在去龍標的一路上,王昌齡晚上看到月亮就等於看到了友人的心一樣。鄧麗君姐姐就唱過,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嘛。月亮每天晚上都會按時出現,這是一個有規律的自然現象,人抬頭就會看見,就好像明月是在特意為自己在送行一樣。因此,這樣寫就顯得友人將愁心寄託給明月是那麼深情,每夜都跟明月在一起關注他陪伴他安慰他。如果是」隨風直到夜郎西「的話,風吹的受動方就不明確了。風吹明月嗎?極不合乎事理,明月又不是風能吹動的。風吹李白的心嗎?那麼前一句的明月夾在中間是做第三者電燈泡嗎?再說,風也不是每天每夜都吹,往龍標吹的東風(此時李白在長江中游兩湖一帶)更不是經常有。因此,「隨風直到夜郎西「這樣的寫法,首先在事理上不合,風不能吹動明月;其次在情理上不合,風不是每天每夜都在吹,體現不出在路上一直相伴友人的深情厚意;最後在語理上不合,如果是風吹李白的心,那麼明月夾在中間就極為尷尬,在第三句中顯得多餘,在第四句中就徹底沒有著落了。

那麼有沒有風吹李白心的詩句呢?當然有。在《金鄉送韋八之西京》中,李白是這樣寫的,「客自長安來,還歸長安去。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此情不可道,此別何時遇。望望不見君,連山起煙霧。」這裡就是明確了狂風吹我心,而不用明月來摻乎了。那麼,為什麼這一首是狂風吹我心的意思,而上一首隻能是將心寄明月呢?首先要搞清楚,這一首里友人是去什麼地方?人家是去京城長安那個天子腳下的榮華富貴溫柔鄉與搏鬥場了。對此,李白滿心是羨慕嫉妒恨呢。想當年,自己也曾經進京蒙受皇帝恩寵,不到兩年就被賜金放還,如今建功立業的心還沒死。眼見著友人踏上了一條金光大道富貴可期,李白五內騷動,心馳神往,一顆心等不及友人早就飛到長安去了。形諸筆下,就有了「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這樣的婉轉形象的句子。其實這一首全詩都是寫李白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如上一首那樣在體貼友人的感受。王昌齡去的是老少邊窮地區,人人都避之不及,李白一生都熱衷於建功立業,到處拍馬,干謁權門,會把自己的心寄到荒涼偏僻的龍標去嗎?李白在被流放期間,在白帝城遇赦,欣喜若狂,立馬就掉頭下江陵,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不同的去處,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字句,加以對比思考,讀者還不能體察太白老爺子的真實心情和意思嗎?


區別就是版本不同吧,上千年流傳下來,缺失錯漏實屬正常。據說「風」版是清代出現的。

明朝戲劇家屠隆的《彩毫記》第三十七出 《妻子哭別 》結尾有:

【尾聲】離亭尊酒還須醉。醉後分攜總不知。日落河橋去馬嘶。〔生下旦小生貼哭倒地介〕
  〔旦〕留君不住益凄其。    〔小生〕一片孤颿帶雨飛。
  〔貼〕我寄愁心與明月。    〔合〕隨君直到夜郞西。

所以,大概在明朝時這首詩還是「隨君」,之前之後就不清楚了。有人為此寫過論文,風與君都能說出道道來。

個人認為「君」似乎好一些,把「愁心」遙寄給明月,縱然關山遠隔,但只要你此刻抬頭望望明月,就曉得千里之外有人一樣在遙望著它,記掛你。王昌齡自己不就說過嘛:「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倘若這麼理解,「風」便多餘了。


想了一下,原詩應該是隨君。因為明月在什麼地方都能看見,不需要風的推動。


在中國詩詞大會2016.03.18最後的擂主爭霸賽中,上面答案是:隨風直到夜郎西,不過我記得上學的時候學的是隨君直到夜郎西。書上的注釋是說有兩種寫法,可是隨風直到夜郎西比較為大家所知。還是希望有專業人士解答。


隨風是李白
隨君是杜甫
一個瀟洒
一個gay

當玩笑看看就好了……


推薦閱讀:

琅琊榜的朝代到底是哪個?開頭說的大梁王蕭選是隋唐時期的蕭選嗎?
如何評價孫魯班?
為何當代人給曹操平反?
德川家光的政治才華如何?

TAG:李白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