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教育中,「標準化」和「個性化」的界限在哪?

在使用電子產品的時候,我們通常要求例如充電器等物品介面的標準化,方便使用,可是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時候往往強調個性化,那麼究竟什麼需要標準化什麼需要個性化?道德是該標準化的東西嗎?


標準化,讓他成為一個人。
個性化,讓他成才。


標準化是為了讓他理解和適應這個世界,而個性化是讓他在此基礎上能夠創造自己的世界。
道德代表著大眾的價值取向,但不同群體的價值取嚮往往是有差異的,因此道德本身就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可言。我的觀點是讓他了解各種價值取向繼而形成一個屬於自己的道德觀。


標準化,讓他成才。
個性化,讓他成為一個人。


囧 寫的不清楚啊 - -『』『』

我們每個人都接觸,生理,存在、子宮、誕生、成長……
心理,父母基因性情、撫養方式等影響
社會,父母其實也屬於社會部分,親人,老師等等等

哪些怎樣標準化,怎樣是個性化呢?!

儘管多虧柯林頓花那10億美元研究出了我們99.5%基因是一樣的 - 算不算標準化?!
0.5%基因個體差異……

這麼幾百萬年來,大部分(幾乎所有孩子)都是從母親或者重要他人的餵養,玩耍,到長大……


我想到點心理學和歷史上發生的,近百年來比較特別的轉變。

在Freud的精神分析等等風靡了之後,三十年代到二戰有些家長特意在孩子面前做愛,讓孩子知道性器官等等,企圖避免孩子患上神經症類心理問題。 (因為Freud老大認為性壓抑和扭曲還有早期創傷等是問題來源。)
行為主義(說起來和精神分析分析相對的,但是明顯有相互借鑒)的鼻祖之一華生在和第二任外遇的女人結婚後生的兒子一出生就教性器官發音…… 企圖早期性教育。 可惜後來這個大兒子是自殺的。 (華生除了這壞事外也幹了不少好的事情,比如我們現在流行的嬰兒床上的床鈴什麼,是基於他提出的)
那個時候不少(中產)家長發現那些接受早期性教育的孩子之後還是有問題…… (因為主要是情感上面的滿足,讓一個人有安全感,信任感等等,性只是問題表現得一部分)

我想這個就是子女教育中標準化和個性化結合。


現在再在嬰兒期預先告訴孩子性器官名稱……方面的內容(其實講白了這是成年人自身的性無知,過度焦慮等導致的)就是個性化而不是標準化了。

但是如果等孩子大了上幼兒園之類焦慮性生殖器名字,人是怎麼來的,爸爸精子媽媽卵子之類會成為(不閉塞地區)標準化。

要感謝的是,如果當初沒有那麼多人的以身試法等等,我們現在何來積累如此多的信息可以更好選擇呢?!


……

給嬰兒奶喝或者說基本食物的給予,給孩子必要的教育是標準化。
個性化就是有的人認為母乳好,有的人認為沒有必要甚至母乳有毒…… 基於個體的認識。


上周末發生了件讓我有點觸動的事情,部落,原始人,那種一群原始人對孩子的吸引,那種天性上的吸引。
我家旁邊有紐西蘭航空來做宣傳,請了幾位毛利人和羊駝。 我兒子馬上很受吸引地上去了。

(圖又不見了 - -』 想像下是一群毛利人圍著唱歌跳舞,坐著,我兒子上去一起唱歌跳舞和坐在偏好的男性腿上……)

潛意識,或者是溝通的氛圍,這些是標準化的,是即使學習可以改善,注意了可以營造但是某些還是根深蒂固比較本能的那些天性,這些我們長久以來遺傳下來的『標準』,會讓人自然而然受到吸引。

不過每個家長在養育孩子的時候考慮下自己的標準-概念;和個性-真實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應該會比較有利。

剛好在看犯罪心理 第九季
"父親和母親把你弄的一團糟,或許並非本意,但事實如此,用自己的錯誤填充你的身心,還為你增添獨有的錯誤"。 ——英國詩人 菲利普 拉金


個性化:功能重複的模塊是沒有意義的,至少沒有多大的價值。具體到子女教育上,就是希望他能在這個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所謂「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標準化:再優秀的人,也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標準化體現在介面方面,也就是說,為了建立必要的社會關係,必須遵循普適的社交習慣與行為約定,不要與這個世界(其他人)格格不入。


推薦閱讀:

學校的教育算是一種對知識的買賣嗎?
悔恨當初輟學的決定,是否能重來?
如何評價《My little pony》S7E7中雲寶父母的教育方式?
如何反駁「讀書人一般都不幸福,而幸福的人恰恰是沒讀過書的人」?

TAG:個性 | 教育 | 道德 | 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