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捉孫策,有一小將曰:「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眾將皆笑。寫這名小將有何用意?
12-13
文學寫作方法與表現方式
主要目的是反襯太史慈的孤獨。
次要目的是正襯太史慈的英勇。
在網友的戲謔中,此小將是一個人單挑十二名將,勇冠三國的隱藏BOSS。大家感興趣可自行搜索原因。
網友之所以這樣演繹,因為小將的言語雖少,人物形象卻比較生動。
可是這個英姿勃發的小將,並不是作者寫這一段的主要表現人物。
他和太史慈的英勇,如前所說,也只是這一段的次要目的。
這一段主要刻畫的人物,是旁邊的眾人:
太史慈踴躍曰:「此時不捉孫策,更待何時!」遂不候劉繇將令,竟自披掛上馬,綽槍出營,大叫曰:「有膽氣者,都跟我來!」諸將不動。
惟有一小將曰:「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拍馬同行。眾將皆笑。
太史慈英氣勃發,諸將不理他;小將惺惺相惜,眾將嘲笑他。
英雄是孤獨的,因為井蛙不可語于海,夏蟲不可語於冰。
太史慈上馬,諸將不動。我們也許還有猜測:眾人也許是不敢動?
小將出場,哄堂大笑。我們明白了:眾人是不願動。
眾人不敢動,太史慈僅僅在戰場上孤獨;眾人不願動,太史慈徹底在精神上孤獨了。
感受到寫小將的用意了嗎?
「你問我資瓷不資瓷,我當然資瓷。」
「可偌大軍中,只有我資瓷。」
小將的作用很簡單,就是負責對上孫策手下的將領,好把孫策留給太史慈單挑。
再開個腦洞,後來東吳出了個馬忠,活捉關羽,射死黃忠,大概就是這位小將吧
傳說中的神亭嶺小將?應該是顯示劉繇這班手下的無能,孫策虎名確實不是虛言,用這個順水推舟寫出太史慈獨會孫策軍諸大將(如果算上小將應該是雙匯……雙會)
其實哪有上面寫的那樣,我也感覺作者是隨便寫了這一出。
不懂這位「小將」對情節發現有什麼影響。
可能就隨手那麼一寫
三國志中說「慈獨與一騎遇策,策從騎十三……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那個「一騎」就是曲阿小將的歷史原型。羅貫中這樣寫一是遵從了史實(如果陳壽記錄得比較靠譜),二從文學手法上來說有襯托子義的孤勇與豪俠,也反襯了「劉繇蠢輩」這個主觀形象。
因為三國志里寫的是倆人
推薦閱讀:
※當初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時候,為啥曹操不放「火箭」防禦霧中的敵船而只是放「干箭」呢?
※如何正確地為曹丞相蓋被子?
※腐草之螢光,真的不及及天心之皓月嗎?
※如果入川時死的不是龐統, 而是諸葛亮,三國歷史將如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