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國粉中蜀派的這麼多?特別是諸葛亮粉?

十個三國粉,八個是蜀粉;八個蜀粉里,7個是諸葛亮粉
我說的不是大眾向的演義黨,三國演義誇大蜀國誇大諸葛亮是一回事,這我知道,我說的是對三國歷史比較有了解的,根本不談演義的這部分歷史愛好者。


諸葛亮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是催人奮進的一生。他始終代表著社會的公平與正義,代表著蜀國的光榮與夢想。

對他來說,皇位唾手可得,但他選擇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生長在官宦家庭,又少年得志,對於勞動人民談不上多少感情,但他愛民如子,安撫百姓。

對待李嚴這樣的政敵,他堅持走司法程序,僅僅把他免官為民,並且繼續任用李嚴的兒子。如果看看魏、吳兩國的權力鬥爭,動不動就剜眼、剝皮、滿門抄斬、夷滅三族,就能對比出諸葛亮的管理是多麼的人性化。

對待外敵,諸葛亮領兵從不燒殺擄掠,只消滅敵方軍隊,與百姓秋毫無犯。在國力、兵力、運輸能力都遠遠不及魏國的情況下,在糧草難以為繼的困境中,卻能與「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的司馬懿、曹真、張郃等當世之名將在相鬥之中屢佔上風。不僅如此,諸葛亮「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卻能夠在敵國境內,來去自如、想攻就攻、想退就退。以蜀軍徒步之士卒讓曹魏飛馳之鐵騎聞風喪膽!

面對歷史車輪的無情碾壓,諸葛亮憑藉超卓的個人能力將蜀漢國祚延長了四十年,並且經濟上富強、軍事上主動、外交上平等,最終天不假年,沒能逆轉乾坤。好在不以成敗論英雄、不崇拜強者,只崇拜仁義的中國人一直,並將永遠讚頌他、愛戴他、懷念他。誠然他的事業以失敗告終,但卻贏在了後人心中,川民為他戴孝達千年之久,各地的武侯祠至今香火不絕,這一切,不僅僅是因為他是智慧的化身,更多的是因為這個人,集公、忠、廉、能於一身、又兼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他,有著真正偉大的人格。


看三國演義,諸葛亮簡直像個妖怪,我小時候看演義其實就不太喜歡他和劉大耳,覺得太假……
不看演義看歷史,諸葛亮不愧千古人臣典範。外交、內政一流,軍事雖然奇謀為短但也當得上天下奇才,私德無虧,自己可以算是因公殉職(累死了)兒子也殉國了。唯一可以指責他的就是攬權架空皇帝了吧,不過人家攬權要麼是為了奪權要麼是貪財要麼是給子孫留權位,諸葛亮攬權除了為了實現政治理想之外真看不出別的可能,總不能是為了累死自己吧……
看真實的歷史,劉大耳也確實是一世之人傑,折而不撓終不居於人下,有幾個人做得到啊。


【聊聊諸葛君為何受人推崇】

歷觀古代名相名將,但凡職高權重的,都面臨著【功高震主】的困惑

在和平期間,你恪守盡職,落得了一身好名聲,但和平年代能有什麼大新聞?放到歷史滄海中,只是一抹浪花而已,縱然有些詩歌記載,那也只是當代堂前燕

在全力更迭的期間,老東家撒手人寰,來了個新天子。新天子敬你名聲,也要防你權威。運氣不好的直接被新主咔嚓,或者直接一個裸辭,歸隱山林,後面有心無力,政治名聲都和你無關,稍微用盡過了,當時沒人敢當面反對,後代卻遭了秧,落得個悲慘收場

亂世之中,你威猛無比,任何舉動都有可能刷新一段歷史。所有行為都可記錄在冊,這時名聲越大,越難收手,即時頭上還頂個主公,難道就不想脫掉這一切限制,為何要一人之下?於是乎想更進一步,然後成與不成在天命,成的得了天下,得了當代名聲,私德蓋不住,任由人評說;不成的,後代緬懷你時歌頌你的無比驍勇,在當代就別指望再翻身了。

這些只是行為上的要求,等你有了能力,有了地位,有了名聲,有了粉絲,就要面對所有對你個人品德的360度攻擊,有沒有尋花問柳,有沒有中飽私囊,甚至有沒有說過某些有損道德的話。。。。。
通通下來,所謂的【完人】還能剩幾個?

對諸葛的推崇更多因為一句話,就書中一句話

【及卒,如其所言】


印象之中,《三國志》里,除去皇室,單獨立傳的有兩人,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陸遜。

正史裡面一般會把相似的人物安排在一個傳記裡面,單獨立傳往往說明他們有獨特的功績,無人能比。

我不是三國粉,也不是蜀粉,只是一個歷史愛好者,廿四史目前只讀完了隋唐之前。我個人認為,《三國演義》雖然神化了諸葛亮,但是除去那些戲劇化情節還有法術,歷史上的諸葛亮只怕要比演義中的還要厲害些。

我們來看跟諸葛亮有一點個人恩怨的、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諸葛亮傳最後寫的評語。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 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且不論陳壽本人惜字如金,我們即使把這段評語放在其他史書裡面,與各朝各代的人物相比,能有這種評價的人,也是極少。

先說政治方面。人是非常複雜的動物,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個人的想法做法三觀都不同,有很多人一輩子都完全不能理解另一個人的某種行為究竟是因為什麼。所以無論在學校,職場,政界,一條規定、政策、命令下達之後,每個人的理解程度不一樣,涉及每個人的利益也不一樣,每個人應對的方法也不一樣,執行的程度也不一樣,所以對於領導者來說,他們看到的反饋未必是他們想要的結果。我們經常看到的是,一條政策出台,結果卻是相反的(比如房價越控越高,看病難看病貴…………開個玩笑,哈哈)。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我們常看到的是,諸葛亮行政乾淨利落,有條不紊,效果極好。安撫百姓,制定禮儀,安排官職的權力分配,懂得權變,而且最重要的開誠心布公道,賞罰合理,這些事無論哪一項,一個政治家能做的好,就足以讓他進史書了,諸葛亮是樣樣做的好。

蜀漢的行政環境不是一般糟糕,演義根本寫不出來這些。蜀漢實際控制的區域看似很大,但是有很多東西是地圖上顯示不出來的。當時北方的經濟條件發達,人口眾多,雖然經歷戰亂,瘟疫等影響,中國的經濟文化重心實際上還在黃河流域,蜀漢真正富庶的地方只有四川盆地,且人口密度根本無法與北方相比,憑藉這些與曹魏相抗,能憑藉天險自保已屬不易。蜀漢控制的今四川西部,貴州,雲南等區域人口稀少,少數民族居多,與漢人有積怨,時常爆發衝突。即使漢族人之間還有問題,土著的漢人和外遷進來的漢人之間的矛盾,官吏裡面派系也很多,本地的士人,原屬劉璋的士人,還有劉備帶來的人。黨派紛爭危害巨大,亡於黨爭的大一統朝代都有(比如明)。這都是難題,哪個行政者碰上一個都夠他喝一壺的,諸葛亮在世的時候,這些問題處理都非常不錯。

最重要的是,諸葛亮竟然還有餘力北伐,而且有時還形式一片大好,歷代割據四川盆地的政治勢力,沒有這麼牛的。

同時,老百姓竟然對他感恩戴德。連年北伐,諸葛亮自己都說「益州疲弊」,東吳的使臣也回報,蜀漢百姓面有菜色,但是陳壽記載「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將近1800年了,諸葛亮的祠堂至今香火不斷,百姓至今懷念,試問,有幾個人做得到。

軍事方面。曹魏對付諸葛亮,一般都是守城跟諸葛亮對耗。因為曹魏方面知道蜀國國力不強,而且補給從四川盆地運出來得廢很大勁,諸葛亮耗不起,所以諸葛亮也很鬱悶。但是真正的野戰,諸葛亮的軍隊實力很強,對付曹魏騎兵很有一套,所以曹魏方面一直奉行不要與漢軍爭鋒的政策,可見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之強。諸葛亮死後,久經戰陣的司馬懿參觀蜀漢的營盤,評語是「天下奇才」。後世唐太宗和李靖也很推崇諸葛亮,杜甫也寫過「名成八陣圖」的詩句。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可見一斑。

其他方面,比如文學的造詣,就不多提了。

還有,諸葛亮並不屬於敏感人物,不是高大上的民族英雄(即使今天客觀的談岳飛只怕也有不少人罵你漢奸),不是不能批評的高祖(司馬遷也許就吃了這個虧),蜀漢滅亡的快,諸葛亮跟後世也沒有利益相關,在這種情況下,黑諸葛亮的人極少,就算是黑,也就是拿幾個政敵說事,再說說祁山沒出去這事,但是說到最後也會說諸葛亮很優秀。歷史上的名人當中好像只有北魏崔浩談及諸葛亮的時候負面評價居多,當然崔浩這個人很自負,能力雖然很強但是各種不服,而且北魏當時與曹魏地位相似,不方便讚美諸葛亮,考慮到這些,崔浩的負面評價看看就好了。至於讚美之詞則難以計數,可見諸葛亮的道德之高尚,魅力之強大。後世宋齊梁陳的開國之君都是羽翼豐滿篡位,春秋時孔聖人剛執政就殺了少正卯,這樣一對比,諸葛亮是不是就高尚了不止一點半點。

所以諸葛亮粉多,難道不是正常現象嗎。


諸葛亮的粉絲其實數量不一定多,只是歷史上喜愛他並且留了名的人比較多而已。作為位極人臣中的能臣垂範,歷史上基本上除了周公不見其比,周公還是姬性同宗同族。
忠武侯的成就和昭烈帝的性格關係密切,比孔明少走了一步的,往往被老闆殺死了,比孔明多走了一步的,往往把老闆殺死了。只有他一個,能夠做到克己復禮,沒有像某些家族動不動就想做出個大新聞什麼,所以尤為小概率。
武侯的歷史地位並非一成不變,意味深長的是,其興衰起落每與中華民族的命運休戚相關。然而不幸的是,一直籠罩在華夏烝民心頭的陰影從未消失,東晉南宋南明,武侯的地位也愈發隆重。三顧茅廬南陽間,羽扇綸巾定北邊,出師未捷身先死,人間尚遺採薇篇。武鄉侯從此走上神壇,其實比起大名垂宇宙,孔明所想的可能只是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而已。
很多年後,一個年過三十的將軍辭別了含辛茹苦的老母親,路經南陽時揮毫而就前後出師表,繼承了諸葛武侯的遺志,他就要北伐了,去拯救這個危急存亡破碎山河。


三國明星粉都沒有素質,粉周瑜、陸遜多是花痴,又英俊又無敵,你看過他們照片?粉蜀漢多是道德優越感爆棚,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殉道精神,穆斯林也這麼想像自己的正統性。魏粉多信奉力量既絕對,曹公屠城都是可以理解的。無一例外逮誰黑誰,只有我司馬家才是王者。
--------------------------------------------------------
看完評論說讀史觀,我認為讀三國歷史的許多人根本就不是什麼「歷史愛好者」,只是偶像愛好者。崇拜歷史人物,甚至將其事迹憑著幻想再塑造,成為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東西。包括許多評論歷史人物的詩人,也是借著古人來舒展自己的情懷,實際上歷史人物怎麼想,我們都不知道。

蜀粉痴迷的就是劉備、諸葛亮等人對漢室正統的執著,以及千古託孤、桃園結義、千里走單騎、長坂喝曹兵、跨江奪阿斗這些故事都是有跡可循。忠孝仁義的故事應有盡有,就連蜀漢滅亡的悲情都可以賺得大量粉絲同情,粉蜀正因為其故事與渲染符合了大眾的價值觀。

另一方面也就是葉公好龍,沉迷於名臣猛將的事迹,無視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設定,殺敵數萬在這些人眼中就只是寥寥數語的戰績,並不是一條條士兵的性命,有時將軍敗得壯烈還能有加分。論謀士時多不論及治理的才能,只論其軍陣上的謀略,那個叫郭嘉的人只在戰略和戰鬥中出過計策,並未如荀彧、陳群、鍾繇這類人能滲透各項領域,都能吹為頂級謀士。

有些東西戳破就不那麼美,論功績,曹操平定華北恢復中原經濟比蜀漢更有價值,論清官能吏,魏國有梁習、張既、毛玠、涼茂、杜畿、蘇則一大堆數不清的好官為百姓造福一方。反倒諸葛亮數次擾亂敵國邊境,擄掠百姓歸蜀,被曹魏視為與軻比能並列的賊寇。姜維北伐則勞民傷財,被蜀中百姓罵得狗血淋頭。然而就因為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崇高精神,一切都可以理解了。

諸葛亮治蜀的時候法律很嚴厲,在三個國家國當中也是諸葛亮時期政權最穩定。同時期的孫權正在血洗世族,曹叡則在擴建宮殿。以文化發展而論孫權則是一大功臣,而且他還開拓了漢代時一直沒開發的南方大片土地。

我不止說過一次,歷史人物跟普通人一樣,既有高尚的情操也有私慾,要客觀評價一個人物尚且很難。更何況是一個政權的利弊呢?不以史料細節論三國各時期行政利弊,談其軍事意義,那些人都只是如上所言葉公好龍的三國明星粉。我看的是三國整個故事,不是哪一家哪一姓的成功史。


因為題主你的主觀調查數據不準。憑我的印象,日本人喜歡司馬家,國人里蘿莉喜歡東吳,直男喜歡魏蜀,魏國男女通吃。我蔬果村很久沒有女性粉了ˊ_&>ˋ
喜歡蜀國的原因?
因為蜀國承載了我們兒時的幻想,而的確他也是那麼浪漫,一時腦熱的夷陵也好,像個掛b一樣的葛亮關羽也好,最後的悲劇也好,一開始就是三個傻小子闖天下,最後竟真的得了一角,蜀國就是一股蠻勁,知不可為而為的蠻勁,知道不該打卻打的仗,全是漢子的固執和宣洩。不管是後來人作品的改編,《火鳳燎原》和《蒼天航路》對蜀國都有不用的理解,唯一相同的是對蜀國浪漫的刻化。葛亮是蜀國隱忍的一面,劉關張就是浪漫的一面。
我有一個朋友說諸葛亮是完美士族精神的體現,雖然他這一生可能都不會接觸到這類精神,但是這不妨礙他對此的嚮往。

蜀粉表示都喜歡,都喜歡


葛公能力強,道德水準又高,從古至今沒看過演義的那麼多人也崇敬葛公,有那麼多粉絲很奇怪嗎?


作為低端蜀粉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如果沒有三國演義及它的各種衍生品,是不會有這麼多的三國粉的;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先接觸三國演義,再接觸三國志。問題來了,你覺得三國志和三國演義里的人物哪個更討人喜歡?當然,三國志是客觀描述一個人一生的經歷,更接近真實,但三國志里只有冷冰冰的歷史事件,三國演義則有活生生的歷史人物。
正面典型就是蜀漢,志里陳壽對諸葛亮也是頗多溢美之詞,但是,「 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猶在耳」 「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等遠遠比不上一句「吾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曷此其極!」來得震撼,這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為了蜀漢復興而奉獻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偉大的人,志是沒有這種表達能力的。
同時,曹操,周瑜,關羽等角色也可圈可點,很多人喊著演義黑曹,殊不知演義給曹操帶來了多少粉絲!演義里的曹操,奸詐殘忍而不失霸氣,「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氣勢豈是「操悲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能比的?直斥何進,行刺董卓哪一件事沒有表現曹操指點江山,有膽有識的氣魄?平袁術,滅呂布,北破袁紹,西逆馬超,哪一出沒有體現曹操的「用兵如神,仿若孫吳」?有人說,可曹操人品都被黑成碳了啊,我的回答是, 畢竟演義連屠城都給你省了,還想咋滴? 你看看現在的網路小說,人氣最高的是誰?絕對是那種實力逆天,個性霸道,又帶點兒邪氣的角色,而曹操就是這麼個角色。我相信在品三國出現之前,曹操的粉絲也不會少。
其實很多人說羅貫中黑曹魏,他確實黑了,但黑不是最殘忍的,最殘忍的對待是雪藏。曹魏官職的巔峰夏侯惇做了什麼?我看過好幾遍三國演義,只能回憶起吞眼珠子的那個二杆子。但如果我看過三國志,我就能了解到他還被人綁架過(=_=),也曾「身自負土」開展屯田事業,還有曹操對他「特見親重」的待遇。但現在,惇粉有嗎?有嗎?連黑都沒有,這才是最可憐的。
補個綜上所述,由於三國演義的巨大影響力,讓很多先接觸演義的童鞋透過歷史對這些人物產生了好感,尤其是諸葛亮這個核心人物,而當他們找來三國志進一步了解這段歷史時,他們會發現歷史上的諸葛亮也是一個能人,是被人讚歎的偉人,錦上添花。


蜀漢粉怎麼了!諸葛粉怎麼了!

我葛公長相帥氣(身長八尺,英霸之器),
我葛公行軍打仗(隴西震動,反殺數旅),
我葛公治國有方(開誠撫民,賞罰分明),
我葛公發明專利(八陣連弩,木牛流馬),
我葛公能文能歌(躬歌梁父,情表出師),
我葛公書畫全能(篆隸八分,南中譜圖),
我葛公鞠躬盡瘁(兩朝開濟,星隕兵營)。

我粉我家葛公,諸葛粉,蜀漢粉怎麼了!

發明專利見《魏氏春秋》與《諸葛亮集》

書畫全能見:

蜀主劉備,以章武元年,歲次辛丑,採金牛山鐵,鑄八劍,各長三尺六寸。一備自服,一與太子禪,一與梁王理,一與魯王永,一與諸葛亮,一與關羽,一與張飛,一與趙雲。並是亮書,皆作風角,處所有令,稱元造刀五萬口,皆連環及刃口,列七十二煉柄中,通之兼有二字。
——南朝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

南中,其俗征巫鬼,好詛盟,投石結草,官常以詛盟要之。諸葛亮乃為夷作圖譜,先畫天地日月君長城府,次畫神龍,龍生夷及牛馬駝羊。後畫部主吏,乘馬幡蓋,巡行安恤。又畫夷牽牛負酒齎金寶詣之之象,以賜夷,夷甚重之。」
——東晉?常璩《華陽國志》

諸葛亮殺王雙,還定軍山,鑄一鼎,埋於漢川,其文曰:定軍鼎。又作八陣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書。
先主章武二年,於漢川鑄一鼎,名克漢鼎,置丙穴中,八分書又鑄一鼎於成都武擔山,名受禪鼎;又鑄一鼎於劍山口,名劍山鼎。並小篆書,皆武侯跡。」「
章武三年又作二鼎,一與魯王,文曰:『富貴昌,宜侯王。』;一與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並古隸書,高三尺,皆武侯跡。」
——南朝梁·虞荔《古鼎錄》


劉玄德轉戰全國三十餘年,百折不撓,不為人下。「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是不是仁的典範?
關羽,張飛陪伴兄長曆盡劫波,至死不渝,不忘初心。是不是忠的典範?
諸葛亮本一介書生,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而後被劉備三顧茅廬。劉備臨死託孤諸葛於危難之間,心神不二。為了北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傳統知識分子全部的光榮和夢想也不過如此。軍事上瞬間平定南中地區,政治上剿扶並用使得少數民族歸心,祭祀諸葛至今。諸葛與劉備成就了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是不是智的典範?
=========================================
三國中的蜀國,滿足了大部分男人內心深處的情懷。反正總有一款適合你,這就是原因。


因為粉葛公(這一類人物)才是常態。
粉賈詡的人我是一百個不願意和他做朋友,要麼智商有問題,要麼人品沒保障。


君臣合祀也就這一位了。
嚮往著如丞相一般被信任,並且不曾辜負這樣的信任。


1. 正統的雍容華貴不及草根來的勵志;一個已經擁有很多最後擁有更多的人似乎不比一個從什麼都沒有到擁有一些的人更顯眼
2. 推諉的藝術,低調而又高調的調和
3. 權謀的頂端是通過和平的外交達成利益的分配,但戰爭卻可以讓歷史銘記傷痛過後的一個個偉大的犧牲品,孔明兩樣都佔了
4. 三國演義固然重要,但是戲劇性的本身需要本身更賦戲劇性的人生的支撐
5. 難以挑剔的符合中國傳統文化所有價值取向的好男人


因為諸葛亮就是優秀啊,就是比賈詡光明磊落啊,就是比司馬懿正直高尚啊,事迹也比郭嘉多得多啊,粉諸葛亮有什麼不對的嗎?


魏粉在此。我小時候看《演義》的時候覺得蜀派比較裝逼,而且吹得太邪乎了。

後來想想可能這就是傳說中的一粉頂十黑(羅灌水啊羅灌水,讓我說你什麼好)。

大學時看了三國志,發現真實的劉備要比演義中的愛哭鬼強得多了。


大家都忘了,三國演義是明朝才有,可是諸葛粉早已有之


最大程度滿足了大家對美好人格的想像吧。三國演義又把蜀國君臣的形象塑造那麼豐滿,深入人心。

劉備:唯賢唯德,能服於人;禮賢下士;厚德載物,自強不息;人君典範
關羽:忠勇無敵,義薄雲天,人臣典範
張飛:萬人敵,忠誠,直率,兄弟情深,人臣典範
諸葛亮:睿智,私德完美,鞠躬盡瘁,人臣典範
趙云:單挑無敵,忠誠,帥

相較而言,吳國角色太單薄;而曹丞相反面角色陰影太強,連累手下謀臣武將了。
沒錯,我也是蜀粉,尤其不玩三國殺的時候。這個遊戲是魏粉贊助的嗎?!蜀將弱爆了有沒有?!


小鮮肉都一堆一堆的腦殘粉,我丞相千百年受人崇拜有什麼奇怪。


其實並沒有,也許是你身邊的亮粉太多了。

有亮粉,就有嘉黑,曹黑,瑜黑;
有嘉吹,就有亮黑,曹黑,瑜黑;
有曹迷,就有亮黑,嘉黑,瑜黑。

等等……這怎麼這麼像加法交換律::&>_&<::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萌風史記:諸葛亮死前6年與死後46年的世界》?
為什麼諸葛亮常年拿一羽毛扇?

TAG:歷史 | 三國 | 諸葛亮 | 季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