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又到了高考結束,許多高考黨要選專業的時候,學醫是條不歸路,希望各位曾經學醫和現在正在學醫的同學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就在幾天前,為了課題的事情,我時隔五年多,又一次去到了自己本科時期的母校。回憶里的格桑花尚未開放,我站在略顯空蕩蕩的大門前,迎著清晨時分便已經有些晃眼的陽光,眼中不斷閃過當年那個初來大學報道的我的影子。

在我踏入醫學院大門的那一刻,我也曾擔憂,將來的自己,會是一個好醫生嗎?將來的自己,是否對得起身上的這件工作服和心中的那份責任?

從中醫到西醫,從本科到碩博,到學校到臨床,時間過得真快。

我記得,我的解剖老師告訴我,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的金匱老師告訴我,大醫精誠。

我記得,我的中國醫學史老師狠狠的撕掉了兩位學生雷同的卷子,咆哮道:「不是中醫不行,是學中醫的人不行!」

我記得,我的西醫內科學老師面對我們劃考試重點的要求憤怒的拍著桌子吼道:「臨床不是考試!醫學沒有重點!」

我記得,我在做實驗時,因為修改了一個數據被我的導師狠狠地訓斥,「就算失敗一百次,也不可以有哪怕萬分之一的造假!」

我記得,讀研期間第一次獨立管床收治病人時,我的導師站在我的旁邊,他的眼神里即有些忐忑,也有無限的期望。

於是,我知道了,做一個醫生,醫道要精,醫德要誠。縱時光已過多載,先賢與老師們的教誨卻猶似餘音繞梁,不敢忘卻!

我記得,在兒科輪轉時每一張天真的笑臉,每一雙可愛的眼睛,每一次聽他們喊著我「叔叔」,總有一種心裡開出了一朵花的感覺。

我記得,在產科輪轉時,每當聽到新生嬰兒的哭聲,總覺得置身於最美妙的人間仙境,那一聲啼哭,如此美妙與動人。

我記得,在急診科輪轉時,經過連續幾個小時的奮鬥,將心跳驟停的患者從鬼門關拉回來之後,他的孩子幾近發狂般的,雙腳狠狠地跺著地感謝我們。

我記得,那年冬天,上門診上到很晚的我剛走出診室門,在昏暗的燈光下,一個與我差不多大的男孩捧著「瑞可爺爺的蛋糕」迎面走來,說道:「X醫生,你還沒吃晚飯吧,剛才擔心你忙就沒進去,一直等你到現在。」我幾乎哽咽著接過了蛋糕,並且,很用力的擁抱了他。

我記得,連續的手術過後回到值班時,一個個就像霜打了的茄子癱在床上,突然聽到房門被推開,是我們可愛的護士長用鹽水泡了楊梅給我們送來。

太多的人,太多的事,讓我知道,自己的每一滴汗水,每一絲辛勞,每一份付出,都是那麼的值得!!

醫院,是一個近距離觀察人性的地方,是一個迎來了無數新生,又送走了多少無奈的地方。然而,不忘初心,放得始終!人命之重,有貴千金!

懸壺濟世,是我們畢生追求的信念!
救死扶傷,是我們一生踐行的諾言!

學醫,學的不僅是技術,也是在學怎麼做人。

先學做人,再學行醫
先有仁心,方有仁術


不要再問我中轉西的事情啦,現在已經全面禁止了,我們當時似乎就是最後幾屆,而且只能選擇內科,不能選擇外科,所以毅然選擇了心內科,因為有機會上手術。捂臉。


我的其他回答
聽說醫院是最容易暴露人性的地方,你知道的故事有哪些?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451561/answer/175354385
中國為什麼不能有先看病後付錢的醫院?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998156/answer/175171664
有哪些第一眼就感到震撼的醫學圖片?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178765/answer/173103726


謝邀,學醫馬上第八年開始了。
大四那年,同齡的高中同學本科畢業,他們考上了公務員,考進了銀行,進了體制內,當了老師等等等。。。
大五那年,學醫的本科同學有的棄醫從商,開了教育培訓機構,有的進了醫藥公司,做了醫藥代表,賣起了醫療器械。。。
研二那年,同齡的讀研的同學也畢業了,他們有的進了世界五百強,有的進了投行,進了四大,聽上去都高大上。。。
這幾年,他們畢業走入社會,陸陸續續地不停地有人結婚,生孩子,工作生活都趨於穩定。
今晚,我從實驗室走出來的時候已經十一點,刷朋友圈的時候,看見他們有的在準備婚禮,發了一堆婚紗照;辦培訓機構的同學,準備跟老公去度假;進了投行的同學借著出差的機會順便跟老友聚會。。。我處理完最後一組實驗數據,發現實驗結果趨勢還是不對,這意味著我又要捲土重來。收拾好東西,一個人默默地走在回寢室的路上,我想起了他們,大家好像都沿著自己的生活軌跡有條不紊的往前走,漸漸趨向穩定。而自己呢,在這個特別渴望穩定的年齡,卻因為自己還是學生,而開始誠惶誠恐。
到底在彷徨什麼呢,是糾結於每次失敗的實驗結果,還是羨慕同齡人已為人妻為人母做到了「什麼年紀做什麼年紀該做的事兒」,還是迷茫於未來不知道會紮根哪個城市以及會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其實就是這種未來的不確定性和同齡人趨於穩定的鮮明的對比,讓人有些心急。對,是沉不住氣了,心裡有些急。
我想說的是,學醫苦,學醫累,學醫最大的體驗是要想走到最後,一定要學會沉住氣,因為學醫耗時久,別人暫時擁有的,你可能還要等一等。
慢慢來,會比較快。
所以,沉住氣,沉住氣,沉住氣。
如果真的熱愛,一定要不遺餘力。


已經第三年主治醫了,當年用可以上光華的分上的北醫第一屆八年制,這個學科還是比較適合我這種比較笨的人,研究生又選了比較喜歡的專業,除了很反感寫文章弄課題以外,整體工作狀態還是可以的,看很多在讀的小朋友說書多考試多神馬的,你們以後開始出門診了的話一下午要被四十幾個考官輪,每個都要在十分鐘內完成病史採集查體檢查檢驗回顧和治療決策選擇也是很鍛煉人的,但是每次被輪都會讓你對自己的溝通自己的耐心自己的協調能力和知識邊際有所拓展,自己沒事就把經典專業書籍過一遍經常也會讓你在門診中對於很多不常見不典型的病症有很好地把握,很多邊際知識的豐富也能讓你在對患者治療決策的制定上遊刃有餘。特別要提到的,今年帶了比我小整整十屆的小娃娃們的教學,體會到了什麼叫教學相長,把你爛熟於心的內容教給別人原來是這麼一種感覺。
不可否認,在國內做大夫在收入和社會地位方面確實比在國外天差地遠,但是患者對於你診療過程和結果的稱讚,特別是有人慕名而來時的成就感,主任看了你的手術過程稱讚你乾淨利落時的自豪感,是你在這一行繼續進取的最大動力。
確實我們無法改變自己身處的現狀,但是我一直認為能夠在這種環境下能夠做好一個大夫的人,以他的堅忍和勤奮頭腦與耐心,在任何地方任何領域都能取得成功。
最後讓我們忠於理想讓我們面對現實,向在這個領域堅守的各位兄弟姐妹的理想主義致敬!


來講故事說說自己,大二在讀臨床。
和很多理科生一樣,高考選志願時其實不太懂這些專業,隨大流選了理工科專業如化學工程與工藝,自動化,過控...
從小心裡想:打死也不當醫生。
因為對我而言,這個職業讓我以後只能待在非常固定的工作場所。而作為一個剛成年不久的人,我是真的很想看看更大的世界。
可惜分數不夠被調劑到臨床,當時我的內心是崩潰的。甚至覺得自己一輩子就只能坐在房間里給人開藥方了。
這導致大一剛進入學校的我抱著一種消極怠工的心態:反正命運安排如此,我就這樣將就吧。
但是轉折來了。慢慢地隨解剖課程開設我發現,其實我是對人體的構造十分感興趣的!
前方腦洞大開。。。
【學醫讓我知道】
1.左心和右心並不相通,而是要繞一大圈血液循環。(就好比我暗戀你但是你並不知道我離你那麼近,等你繞了一大圈,你會發現我其實一直在你身邊)
2.人張口的話只要一塊肌肉,而閉口這個動作卻更費力需要三塊肌肉。(所以大概我們有時管不住自己的嘴輕易地開口而失言)
3.當你失戀的時候,心痛到無法呼吸是為什麼?(其實就是兒茶酚胺分泌多了導致的短暫心肌絞痛,放心沒有後遺症啦~)
4.為什麼說「感冒吃藥七天好,不吃藥一周好」?(因為人的呼吸道粘膜一周就會脫落一次的,無論多少病菌都會一起犧牲的)
當然還有很多我不一一列舉,不過我是真的體會到有人說【你覺得無趣是因為你不懂,你從未深入了解一門專業的魅力】
我從一個從小對醫學非常抵觸的人轉變到十分喜歡並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它的人。
並且我現在十分相信一句話:一個人的成就真的不會因為所學專業而被限制。
儘管我還是不太喜歡當醫生,但是我喜歡上了醫學,我還很喜歡英語和市場經濟。我希望憑藉各種努力以後能去輝瑞,強生這樣的國際企業工作。
大學時光是一個人為數不多的選擇自己興趣和塑造自己的過程。有的時候像我這樣被調劑的人也誤打誤撞地找到了自己喜歡的方向。
到現在我再也沒有抱怨而是感謝。
並且,我將知乎首答獻都給這裡啦。所以學醫的體驗自在人心哦(?? . ??)


因為題主問題是,學醫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我就來談談體驗吧。

本人上海知名大學醫學院八年制第七年在讀,算是半隻腳踏入這個圈子,不是學神,也不算學霸,估計學渣也不能算上,一直都是普通人。
我爸爸媽媽都是經濟圈的人,我爸當年是人大的研究生,我媽媽更是從護士行業跳槽到財務。

高中因為運氣好,保送了現在的大學,可以任選專業。08年的時候經濟學大熱,現在大學的經濟學專業也多出成功人士,選經濟學,加上爸媽幫助,大概隨便可以混口飯吃。我奶也對我說:「你當年抓周抓的是算盤。」

可我偏不。

我媽媽剛轉行的時候,以前的很多醫學書捨不得扔,而剛轉行的時候我4、5歲,正是如饑似渴要看書要人陪著玩兒的時候,結果那時候爸媽忙著創業太忙,陪我玩兒的只有那些醫學書。那時候最喜歡的書就是外科學和婦產科的課本,畸胎瘤的模樣給我留下了深重的心理陰影(誤)。結果我還是選了婦產科。。。

總之就是差點跟我爸吵起來非要學醫,直到今天我爸爸還在問我「能轉專業嗎」。。。

醫學院讀書的日子其實過的很幸福,我可以拍著胸脯說,選擇學醫的話,你不會覺得時光虛度你一無所獲。
很多感觸和體驗,都因為時過境遷而變得模糊,像閃爍的光點,深刻,卻又無法準確描述。
只有幾個場景一直閃回在我的腦海里。
一個是學系統解剖帶那個學期,是個冬天,我穿著棉衣在解剖室里凍的冒鼻涕泡泡,前臂和手的骨頭肌肉背一遍忘一遍,懊惱的要死的時候一抬頭,窗外飄起了漂亮的雪花。
另一個,是在實驗室,大半夜按規定時間給新生的大鼠打葯,小傢伙突然睜開了眼睛看著我,晶瑩單純的眼神,竟然讓我晃了神,一時母愛爆棚竟不忍下手。
還有是進醫院的前一天晚上,竟然激動得睡不著,和室友們一直聊聊聊聊該選什麼科好。
還有就是最後一個在學校的學期,我們期末有13門聯考,考的人形銷骨立怨聲載道,考最後一門前卻生出些不舍,夏天的考場,風扇吱吱悠悠的,我坐在階梯教室的最後一排,看著即將到各個科室各奔東西的「戰友」,突然無比感慨,讓我無悔認識這些才情至臻的人,這些充滿赤子心的同僚,這些戰友。我從那時起無悔進入這個行業。

跑題了。其實我想說的是,學醫,跟學其他任何一個專業一樣,去學習,去make friends,去收穫一些除了專業以外的東西。對,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我第一個CPR救回了的病人,不是第一次縫皮,不是第一次病人的感謝,就像旅途上你印象深刻的永遠不是目的地。真正對於你來說有價值的,是這一路,除開專業技能外你還收穫了什麼。 no one is born to be a doctor, we just choose to be one.
選擇當醫生的人,大概都有些個人英雄主義和浪漫情懷,這正是我愛這個並願意為之受苦的原因吧。

實際上,醫學回饋我的,比什麼都多 。少年,加油吧,我不說你可能懷揣著懸壺濟世的偉大夢想,但是請不要被媒體或者這個行業滿滿的負能量嚇到,如果你不想虛度,請學醫吧。


學醫第二年,母親被檢查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我休學半年在家照顧,不幸的是,家母體質太差,承受不了任何化療。所幸運的是,在成都中醫藥大學張新渝老師那裡開了中藥,緩解了一些痛苦。但是,兩個月以後,母親還是過世了。

那時的我只有一個體驗。醫學到底有什麼用。面對癌症,實在是微乎其微。

醫學畢業第二年,外公由於卧床十六年。全身器官開始衰竭,我在家和醫院照顧半年,盡到一個孫女所能做的全部。之後外公離世,走之前用所剩的力氣給我說:對不起我母親、但是沒有辦法。

對於我來說,越學越覺得人的能力有限。面對很多疾病,你真心無能為力。

那麼久的時間,我穿梭於癌症、臨終關懷的病房裡。絕望了好長一段時間。

我也努力了很長一段時間,面對自己最親的人的死亡。面對我作為一個醫生的無能為力。面對一些無所謂的指責:為什麼救不了他們。我知道,但是我無奈。

學醫,是一條不歸路。因為之後要承擔的不僅是生活掙錢的壓力,還有心理的壓力。

會明白「總是關懷,常常幫助,有時治癒」的意義。 對面對一些指責之後,擁有強大的內心。

在明白自己「有所不能」,盡心做好自己的力所能及。

順帶一些細節的事情。例如某親戚問挂號掛哪個科、感冒了該怎麼辦……對身邊的人,或多或少有那麼點幫助。

-----------------------------------------------

希望高三學子勿以「掙錢」為目的來學醫。要不以後有得你受的。

學醫是有幫助的,不是有一句話說得好嗎?「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無論學什麼,學有所得最重要。所以,珍惜一些不用為了掙錢養家的日子,勿把父母對你付諸的苦心視之不理。

至今為止我從未覺得學醫累,辛苦。我愛這份事業。也希望你愛將來的事業。

————————

最近分數線出來,又有不少妹妹們在諮詢。想起當年選學校和專業的時候也是很迷茫的。所以給大家幾點建議:

學醫和從醫不同。學醫不一定從醫,我大學不少同學轉行成功、在其他行業也混得不錯。學醫不累,真的不累…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我不是學霸,算是學渣了,也從未覺得學醫累。但是從醫不一樣,有心理壓力、也有大環境的壓力。

但是。親愛的,出入社會都會有壓力的。不單是從醫這一塊。所以如果有妹妹們問我,我還是會毫不猶豫的建議:學醫有好處,想學就學!不磨嘰!

不匿了。諮詢可私信。


昨天在手術台上幹得天昏地暗,下台一掏手機,凌晨一點,附帶幾條未讀簡訊,點開一看:收到工資xxxx元。
體驗就是思考人生的頻率有點兒高。例如今天我就花了一天時間思考要不要去醫院門口掛個牌子求包養(微笑之中透露出我是吸口涼風就飽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兼未開先凋的祖國花骨朵和黃梅天八九點鐘的太陽)。


給題主看一段一個臨床醫學學姐的話,是當年填寫志願的時候在學校的本科招生網上看到的,直到今天每當感覺累的時候,這段話都能帶給我無限的動力
原文如下: 
當初選擇學醫的理由,現在想來還是有些奇怪。那時的我非常喜歡一部叫《鋼之鍊金術師》的日漫,核心觀點是只要等價,一切都可以被合成,但唯有生命是禁忌。這讓我開始對生命好奇。所以最初,我的理想是做生命科學研究。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我意識到,做研究也許可以接近生命的真相,可是遠不及醫學實踐來得現實。所以,家裡沒有任何親戚朋友做醫生的我,帶著對醫學極高的期望,來到了這裡。學醫之路永遠不能用美好來形容吧。課本是各個專業中最多最厚的,考試是各個專業中最多最難的,壓力是各個專業中最多最重的。可即使是這樣,在我作為一名實習醫生站在病人面前的時候,所有的苦都像夾著濃濃的蜜味。雖然不懂的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時間還有很長,但當我可以為患者解開一些疑惑,可以為患者減輕一些痛苦,甚至僅僅是為患者舒緩一下心情的時候,那種成就感可以支撐我熬過幾個夜班,更不用說看到患者因為自己的努力可以痊癒回家的時候。當然,工作中的煩惱也有很多。來自患者和家屬的質疑甚至無理取鬧是最傷心的。可是你知道嗎?不看媒體的誇大和渲染,現實中的情況要好很多,曾經有一位奶奶說「你先去吃飯,別餓著」,曾經有一位大伯說「按照你們想的做,我信你們」,曾經有一位患兒家屬說「太謝謝了,多虧了你們」,很多很多,都是溫暖。而且即使偶爾傷了心,不想為不相干的人浪費心血,做醫生也有更多其他的價值。當遠在山東老家的爺爺莫名卧床,被家人當作臨終老人對待的時候,有了一點點臨床知識的我在電話里聽到癥狀描述,就可以判斷他可能的疾病,可以在過年回家的時候看到他漸漸康復。當外婆血壓控制不佳,又不喜歡經常跑醫院的時候,我可以在假期的時候守在她身邊,像「專屬醫生」一樣調整用藥,直到血壓維持滿意。這種時候,真正覺得慶幸,自己學醫了。也許平時,你是個內向的女孩兒,你是個粗魯的男生,你是個依賴父母的孩子,可當你穿上白大褂,就像超人變身一樣,可以果斷、細緻、獨立地盡職盡責,這種體驗,是不學醫的人永遠無法理解的,是離開醫生崗位的人永遠懷念和不舍的。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他人的健康,為了親朋的幸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選擇了這條荊棘之路並且越走越遠。不需要名揚天下,不需要感恩歌頌,我想要的,只是做一個問心無愧的醫生,只是當自己永遠脫下白大褂的那天,可以面帶微笑地想起,那年高考填寫的志願書。
——06級學生周靜怡


醫學院的期末,你們自己感受一下。

@施田力,相中人。


題主,或者任何人,能夠告訴我們什麼專業又是一條可歸的路呢?在讀大學前(乃至於今後一輩子),很少有人能奢侈得擁有真正的興趣,所以,好多人稀里糊塗地選了專業、讀了專業、順著專業就了職,然後慢慢地繼續生活下去。

我就是這種情況,學醫應該非我所願,不過長輩的意思是,醫生好啊,工作穩定,越老越吃香。

為什麼要穩定?又什麼要越老才越吃香呢?

如果我足夠優秀,為什麼要害怕會隨波逐流?也許我衝風破浪好不自在呢?如果我足夠有幹勁,為什麼要讓人家以我的一張老臉以為我技術高超呢?

學醫的那個時候,我一直有在思考這個問題,但是始終沒有很好的答案,因為學醫期間,可沒有那麼多時間來思考哲學命題,要背的東西太多了。

我不覺得背書有什麼好辛苦的!你們想想,還有什麼專業的考試只要背個書、無需理解就能搞定的(甚至有同學突擊2個月拿了全班最高分的)?此外,大家都應該承認,背書顯然是一種極為低端的學習模式,很容易被人所厭惡。一樣東西,本身沒什麼樂趣可言,又缺乏可以探索的內容,以之為「苦」也就很好理解了。樓上那麼多同學說苦,大約如此吧。

所以啊,我的很多同學,大凡沒有堅韌毅力和使命感的(絕大多數),平時並不怎麼用功,雖然如此,考試也不難通過,剩下的時間就玩遊戲吧!我不洗白自己,除了入學時醫學生誓言讓我體會到了久違的澎湃感(上次大概是入「兒童團」的時候),在實習之前,我始終沒有培養出什麼使命感,於是那會兒就看閑書了,我向來討厭背書,所以書面成績並不理想。

除了這種無聊的學習模式以外,醫學院授課的老師們也很區別於其他專業的老師。基本上,我們大多數的授課老師都沒有什麼講課技巧,唯「灌輸」而已!有幾個倒是印象深刻,不過主要是覺得他們說的醫院奇聞異事,聽起來有趣,但是實在和書本上的東西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直到工作了,我終於明白,所有那麼醫學院的名師和教授,要麼是善於靠前透露題目和劃重點,要麼就是能寫研究論文的,高大上的名號和教學技巧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專業課的老師之外,還剩一下行政或者做思想輔導工作的老師。這些老師吧,估計也是醫學院畢業由於形象「乖乖」而留下的,說白了,我覺得是挺無趣的一群人。

我們那時候有醫學院刊物,終於找到了我的一畝三分田了。這個刊物吧,其實是雞肋,倒也沒什麼人願意寫——「好學生們」忙著背書,「差學生們」想著去網吧玩遊戲,那麼就擱著我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寫點東西也算不會那麼無聊了。

可是我的稿子給那幫無趣的老師們槍斃了至少20回。要麼是主題不夠活潑,要麼是發表議論不妥、要麼是我們學醫的評論詩詞有啥意思……恩,寫一些春遊日記,去孤老院打掃衛生是肯定不會被槍斃的。這整個就是我的學院作者生涯了…對了,我還擔任過攝影協會的會長,光桿司令水平,沒什麼人對這種東西有興趣,醫學院畢竟小且女生多,大家都很用功,似乎大家沒什麼「讓生活有趣」的想法,推之其他社團,也差不了太多。

既然說到了學生,我也不吝多說兩句。、

醫學院的學生,隨著年級的升高,無趣的人也會升高。這其中大約是學業繁重的原因。但是從我的經歷來看,我一直覺得醫學院的同學們缺少一種探索精神,模仿形態太重,以至於缺乏追求/提升的能力了。此話並不假,我有作證。在我離開醫院和很多醫學出生去了企業的人共事過以後,深有感觸,這些人學歷有餘,但是思維方式卻多顯古板和單線程化——絕非醫療行業致人保守(甚至保守更好?),而是這麼保守之人造成了行業的保守。

所以大家看到了說話不利索、態度置人以千里之外的醫生,也不要覺得是對方如何如何高攀不起。實在是因為醫學院的生活註定了這個人要是沒有什麼想法話,必然是「索然無味」、缺乏生活樂趣的。那些發牢騷抱怨的人,就拿知乎作為樣本吧,他們是不是這種人,昭然若揭吧!而且結合我剛剛說的學習模式,人的邏輯判斷能力/說理能力會有很大程度地削弱——不信,你們看哪些反對「中醫」的醫學人士,他們作為醫學院的學生,都是要學中醫的,但是他們對中醫的反駁,你們能看出來半點受過教育的樣子?

醫學院實習是一個轉折。雖然我屬於沉默寡言,不善言辭的人(你們看,我這麼有才情,竟然沒有在醫學院找過女朋友!?),但是在實習上,並不含糊。我記得有個血液科的老師非常喜歡我,甚至要求我去給她抄方。原因是什麼?因為我善於和患者溝通啊,有一次模擬查房(真患者配合我們),問病史,驚艷到了所有人。課後,同學問我,看你平時不說話,這個表現不錯啊……能錯么?因為我是順著患者口吻問,引導他說話,不是和你們一樣,甲乙丙丁,讓患者跟著自己背下的瑣碎知識來探索他的疾病好么?

所以,實習使我的一個轉折,我剛才說了,我成績屬於不太理想的,但是實習的時候,那個血液科老師告訴我,你像一個真正的醫生,而不是醫學生。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開始自學課程。我的醫學學習方法迥異於其他同學。我先去並不好好學,考試更是差強人意,但是你們肯定不知道,夜班實習的我,在其他同學可能睡覺玩電腦的時候,挑燈看起了基礎的病理生理學;也肯定不知道,為了搞清楚為什麼紅霉素可以用來增加胃動力,自己跑去醫院圖書館借高階藥理學的書(然並卵用…被轟了出來,最後不得已自己買了書);當然肯定不知道,我跑去基礎醫學院要求重修解剖課(追後磨了半天,允許我旁觀…)。

實習是我比較開心的一段時間,當然充滿了艱辛,因為畢竟是學習的階段么,經歷過各種原因的批評和諄諄教誨,不一一表述,這些教誨第一次讓我體會到「大醫精誠」的深層內涵——唯精,救人於危難;僅誠,待人如肱股。

不過好在我不算笨,也沒有患得患失,一路順利走下來…如果說,我以後在醫院的生涯問心無愧的話,那肯定是實習而不是背書的功勞。

轉眼就到了畢業課題設計的時間了。正好,我那時候在為「中國漸凍人協會」做志願工作,所以我的首選畢業設計就選了這個課題(資源也充分)。現在想想,我覺得我是領先於其他同學的,很簡單,因為我的題目不脫離我們本科生能夠做好的實際——《上海5區漸凍人生活現狀調查,附二級醫院神經科專科醫生漸凍人類疾病認知情況調查》,這樣一個課題並不高大上,似乎還更加偏向於社會調查。我當時立題的理由,和小組同學說的是,我們做的東西要有現實意義,避免諸如「2型糖尿病最新藥物機制探討」這種看似高大上,實際根本沒有意義的課題。

我們所有同學都是花了大精力去做這個事情的,跑醫院跑社區跑患者家,真正拿到了第一手的數據,你們想想現在漸凍人才真有了一些關注,我們是領先的。

就這麼個課題,拿了個不痛不癢所有人都有的三等獎,只能呵呵了。

然後報銷費用的時候,據理力爭,因為我們確實花了很多錢(還不算精力),報銷老太婆說,「學校規定的,只能報那麼點錢。」

「之前沒說過啊,而且我們確實跑了很多地方,付了那麼多錢,都有發票」(可憐我們這麼認真對待發票,想想現在各種報銷手段…)

「你們這麼認真做啥,真的一樣!!」

呵呵,真的一樣。

我們當然是真的一樣,我們課題當然是很出色的。到現在,我一點都不懷疑,如果有更多錢、設計更精美,這個設計絕對有資格發核心。

只可惜我們只有掛牌實則無用的導師、400塊錢和自己的一腔熱血。那一年,第1名的課題是:《簡論腦卒中患者的最新介入技術》

去他娘!

這一年,我告別了醫學院,去醫院上班,然後繼續讀書。

幾年後,我告別醫院,頭也不回離開了醫院。

謹以此文,紀念我和醫學交錯的頭10年。


只談學醫(特指臨床醫學),希望對考生的選擇有所幫助。這一行過的日子沒外人想像中好,也沒外人想像中壞;單位有好有壞,個人水平也參差不齊。醫生也跟其他行業一樣是混口飯吃而已。學習一個專業,各位考生還是根據自己喜好選擇吧。人的一生,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機會,實在比買房買車重要太多了。

學醫這件事,最大的體驗是能感受到知識的實在感,切身體會到知識的具體作用,以及知識永遠都不夠用。進入醫院後的學習跟進入醫院前的相比簡直就像兩個世界。在大學校園裡的課程,即使是外人看起來有些神秘的人體解剖、動物實驗,醫學生也難免沉浸於「這有什麼鳥用」「這又有什麼鳥用」的疑惑中。而正式進入臨床的時候,最大的衝擊就是發現以前學的那麼一大堆東西,居然沒什麼多餘而無用的內容。偏偏又發現到以前的學習是如此地不足,充滿知識跟不上需要的挫折感。這種不斷發現新的內容要學習又同時發現已有知識體系的不足的狀態下,要想跟上工作的需要,學習的節奏可以說是「根本停不下來」。此外,不僅之前成績平平甚至不佳的學生會有這種感覺,很多人口中的「學霸」對這種知識的迫切感只會更甚。
這種學習的節奏從進入醫院接觸臨床就會開始,大約必須到退休之時才會結束。如果連這種感覺都沒有或者說沒有這種學習的覺悟的話,很難說是一個好醫生。

至於學醫苦不苦?
先說考試。很老實地說,醫學考試的難度並不高,對課本的理解以及記憶對天賦沒有太多的要求,雖然考試成績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出題人有沒有心開殺戒。在進入醫院之前,我每個學期除了需要操作的課程外,出現在課堂並保持全程清醒的次數屈指可數,自習室是從來都沒去過,靠自學和看書基本上GPA沒什麼可擔憂的,自學專業課的難度比起做高數和力學的題簡直輕鬆愉快。臨床醫學系的考試成績分布都是很密集的,足以說明天賦甚至努力對於考試成績的影響都不大,這也造成了諸多大學裡醫學院的獎學金評選都不靠考試成績靠撕逼的風氣。
那學習累不累?願意的話,可以很充實,但累不累則全看個人了進入臨床之後因為發現知識總是不夠用,問題總是找不到答案,在自己病人的床邊被提問答不上來,工作中各種失誤,基本上每天都難免要去查閱資料,這還沒算科研的部分。而對於教學認真的醫院,再加上各種學習活動的資料準備就更是需要大量的精力。有心的話,以前的知識還得重新溫習,我自己的《內科學》整本看完的次數,大約只有GRE紅寶書能與之相比,而且在看完各種新臨床指南以及國外教材之後再回頭髮現裡面的過時和錯漏的地方,更是充滿樂趣。
看起來並不是很苦。

沒錯,學醫苦,但苦的地方真的不在考試、學習這些方面。考試簡單,學習充實,那是學醫的好處才對。

學醫的苦,是在綜合院校裡面更能體會到的,都是跟同齡的其他院系相比才能感受到。

臨床醫學學生對學習內容和時間安排缺乏自由選擇的空間。現在國內的醫學教育還在漫長的改革摸索期,但大多數院校的五年制、七年制及八年制都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基本不考慮到學生的自主選擇空間,專門的醫學院校自不必說沒什麼選修課可言,綜合院校里的醫學生因為專業課程安排的課時及學分已經極多,幾乎沒有太多選修其他課程的空間。據我所見,醫學生修本科雙學位德比例以及選修與自身專業無關的課程的數量相對同一大學裡的其他院系(無論文理)都要低一截。而且近年因為有臨床比例延長的要求,以及在規培要求下不少院校爭取「畢業前完成一階段培訓」,留給醫學以及相關基礎學科以外的選修空間更是越發地被擠壓。的確,同樣是有追求的大學生比較,只算空閑時間的話,除了文科學生以外,的確誰都不會明顯比醫學生閑多少。但理工科院系還有自己選擇什麼時候去實驗室搬磚堆文章、是否準備出國、是否選修雙學位甚至去混學生會/社團的自由,而國內醫學生的苦在於基本上課程的選擇、學習內容已經被醫學院校一手包,難以有太多自己發揮的空間。無論是各個學期當中還是假期,醫學生可支配的時間都比其他專業的學生要少得多,基本上都是按照學校的課程安排按部就班。

此外,醫學生的想法的確更為保守、封閉甚至粗暴單一。這一點其實 @洪嘉君 回答中也有提及,但這並非出來工作後由行業導致的差異,而是在高校學習的過程中已經如此了。一個很典型的狀況是,我有很多信息學讀到博士卻去四大當審計、本科是中文後來卻讀理科的研究生、物理和哲學修雙學位等等跨學科的朋友,他們甚至於嘗試幾個學科後從事的工作跟大學專業毫無關係;而對於臨床醫學,首先轉行率之低是可以看到的,並且很多別人和自己都覺得不適合當醫生的人卻堅信「我除了當醫生還能有什麼選擇」。甚至,醫學生出國率一直都不是很高,即使在USMLE的培訓行業都漸趨成熟的現在。其他專業當中比較常見的跨專業出國讀研,在醫學生當中也相當少見。依我個人愚見,和現在醫學教育對課程的「一手包辦」不無關係。既缺乏深入了解其他學科的機會,也缺少和其他學科同齡人接觸的機會,個人的視野和想法難免隨之變得封閉。
不得不說,在醫學同行中,有趣的人真的很少,能走出自己的路的更是鳳毛麟角。

當然,學醫最苦的還是剛開始臨床工作的時候,工作雖繁重、自由時間少卻並沒有像樣的收入,而這些最主要的負面影響還是在心理上。雖然進入臨床後的學習可以說是充實而快樂,是不折不扣的「痛並快樂著」,但學醫階段的臨床生活真的就是純粹的苦了。雖然在國內很多臨床醫學研究生已經開始干著和住院醫差不多的活兒,但收入卻還是研究生的收入,單是看工作量和月收入的比例,絕對可以說是諸多行業中的底層。甚至正式畢業之後還有數年住院醫師規培,那段時間的收入也是相當寒酸。與收入不相稱的是,工作時間長、值班多、文書工作繁重、工作容錯率極低。在進入這樣的高強度工作狀態前偏偏又缺乏一個緩衝,國內的臨床實習及研究生科研多是比較輕鬆的,無異於從天堂直接摔進地獄。這時候再看身邊學其他專業的人,跟四大、鵝廠等單位的同齡人比,工作強度沒小多少,收入較之卻完全不能看;甚至,跟工作相對清閑不少的公務員比,收入也要低一截。同樣是剛開始工作,同樣是還沒開始能獨當一面卻要承擔大量的基本工作,在這一階段醫學生的待遇的確比其他行業都要差一大截, 這是怎麼偷換概念都無法否認的事實。並且,這是國際共有的問題,在不少紀錄片里可以看到,即使美國的低年資臨床醫師也同樣覺得自己的工作並沒有得到相應的經濟回報,在中國也只能說是「不能倖免」。
回想在那段日子裡,在路上看到招聘大排檔服務員、洗碗工的收入都比自己的高一點,但自己又要熬夜學習又要認真對待臨床工作,真的除了心酸就是無奈。幸而,畢業後領到正常收入時,發現住院醫師的平均收入還是能在所在地區的人均收入線的,根據科室和醫院的不同可能還會高一些。對於還在這個階段的醫學生,沒必要對未來的經濟太缺乏信心,雖然在全國整理醫療收入來看也沒什麼可樂觀的。

總體而言,學醫並不是一件痛苦得難以忍受的事情,沒必要對此過度妖魔化。但是,真要學醫的話,惟望切記幾件事:
1、雖然剛開始學習專業知識時很多東西看起來並沒什麼卵用,但臨床工作會教你做人的。
2、不要眼光太過於狹窄單一,出國、跨專業就業、轉行這些其他大學生能做的事情,醫學生照樣能做。要相信學醫的經歷對個人素質的歷練,如果真的有好好學的話。
3、學醫過程中難免要過上住院醫的日子,無論有沒有正式的名分。剛開始臨床工作時又忙又窮是國際慣例,行業環境糟糕是社會現實,不爽不要玩,不承認就是不客觀。

高中畢業的人也該有自己的判斷力了,具體是否該選,還是自己決定是否合適吧。

PS:本人在還算可以的綜合大學的臨床醫學系畢業,曾著手準備出國及轉行未果。有師姐畢業後即到外企從事管理工作,也有同寢哥們臨床博士畢業後到德國重新從本科學起醫療器械,他們都是我相當佩服的明智而勇敢地選擇了自己前途的人。如果有興趣但對行業現狀實在沒信心,不妨忠於自己的興趣去選擇,學醫的決定即使不是完美的,也總有許多可以修正的機會。


轉眼高三畢業,轉眼六月底了。
報志願,我翻開專業列表開始琢磨。
感覺對物理實在沒太大興趣,
默默劃掉所有工科專業。
想起數學在上初中以來就一直渣,
默默劃掉所有理科商科專業。
農學?沒興趣。文科?不感冒。

那就學醫吧!
(關鍵是好像也沒什麼其他選擇了…)

總之,當你決定開始學醫的那一剎那,
你就要明白你所踏上的是一個怎樣的征程。
不再是自己曾經所幻想的執劍的少年、登塔的先鋒,也不是屠龍的勇士,你的前方沒有公主困在城堡里等著你。
手中劍化為手術刀,倒在你必經之路上的不是惡龍而是家兔、白鼠、蟾蜍以及其他實驗動物,在遙遠的前方等著你的也許是亟需救治的病人。
你要經歷五年本科生涯的打怪升級,不斷發育積累經驗值,
然後在三年研究生和三年博士階段選擇你的擅長打的位置進行相應的技能強化和天賦加點,
最後才能算正式開啟醫院這個大副本開始一路過關斬將完成自己的使命。

所以說
當周圍人聽到你的專業後默默投來同情的眼光時,
你可以驕傲地和他們說
雖然我們學成狗,
但是我們學制長啊!
當別人問我們說同學你哪個系的呀
我們苦笑著說我們是治癒系的!

轉眼間我就已經成了大二下馬上升大三的老人了。
想起剛來的時候,
大一在最大也最綜合性的主校區里,
學一些數理化等公共基礎課,
享受著親兒子校區優越的生活條件
也認識了不少其他專業的同學,
生活雖不至於夜夜笙歌但也算有滋有味。
浪得太多以至於期末不得不拚命抱佛腳。

大一下學期開了人體解剖學以及組織胚胎學兩門課,
心想著總算開始和醫學沾邊了,
比如看到別的班的女生穿白大褂好制服誘惑啊。
課上摸摸玩玩顱骨椎骨了解人體構造,
為泡在福爾馬林里的器官標本感到新鮮。
或者顯微鏡下觀察病理切片看各種細胞形態,
為發現了難找的細胞還會興奮不已。
有機化學實驗從茶葉中提煉出了咖啡因,
想像著以後期末熬夜複習當別人沖著一包包咖啡濃茶卻還是哈欠不斷時,
我默默拿出一罐高純度實驗成果,
小綴一口,深藏功與名。
不曾料到的是還有一本本大磚頭等著我們背背背 考前背得天昏地暗日夜不分,恨不得用書拍死自己然後文科生之魂附體。

大二搬家回到醫學部校區,
歷史感簡直太厚重。
同學的母親是校友,
送兒子來上學在宿舍還能找到當年自己的床位。
實驗樓和行政樓是當年偽滿洲國政府的國務院和司法部,
國家重點文物單位。
在這裡上課要是換個古裝簡直都能集體穿越,
偶見抗日神劇劇組借用場地拍攝。

上的基本全是醫學專業課了,
心想著53門專業課這學期又能幹掉幾門
醫學部代代相傳著前人留下的語錄
生理生化 必有一掛,
病理病生 九死一生,
分生細生 兩門大坑
系解局解 不求甚解,
寄生蟲 何生人。

朋友圈裡翻著其他同學各種浪的照片,
然後看看自己排滿的課表繼續低頭複習。
逐漸養成了沒事就去教室上自習的思想覺悟。
當然…還只是覺悟階段。

生理實驗要給兔子做氣管插管動脈插管。
高風險,高收益。
有時候不小心弄破了頸總動脈或是動脈插管沒插緊,
被血濺一臉也不奇怪。
如果兔子因為失血過多休剋死亡
接下來要面對的更是那種圍繞著整個小組的挫敗感。
為自己的技術不熟練而自責,
為實驗動物的白白死去而難過。
有時候給兔子耳緣靜脈打麻醉過量直接過去了。
從給兔子一點一點地做心臟復甦,
到最後心律成功恢復實驗得以繼續,
我們一方面感嘆生命的頑強和神奇,
另一方面那種成就感,
真的是蠻爽。

有些女生比男生還要主動百倍。
看那見著兔子兩眼放綠光的神態,
那粗獷的手術刀法,
心想平時溫婉的形象都丟地上讓狗吃了嗎?!
平時也沒有吧。

笨拙地模仿著老師的打結手法,
感覺離那種藝術感縈繞的指間舞蹈境界還隔了一個世紀。
上周實驗課打碎一個培養皿,
還好裡面裝的不是致病菌。
老師說你不用賠錢了今天值日你做吧,
結果今天又打碎了一支試管。

轉眼間又到期末我們一邊刷著夜一邊吐槽專業選得好年年像高考,
哦不現在看來高考實在是太輕鬆了。
學習解剖時感嘆大腦真的是個造物主奇蹟般的傑作,
複習時又開始懷疑自己的腦子是不是真的進水了。
與高中同學聊得多了漸漸發現其實苦逼的並不是只有我們醫學狗,
無論國內國外無論哪個專業沒有學霸學渣呢。
有句雞湯叫別在最該奮鬥的日子裡選擇了安逸,
雖然爛俗但還是蠻有道理。
寫到此順便反省了下自己。
心術里扮演神經外科醫生的吳秀波說:我有兩把刀,一把用來拯救病人的生命,一把用來剖析自己的靈魂。
雖還沒有拯救生命也不至於到剖析靈魂,但寫了這麼多的同時,它也讓我反思了上大學這兩年的意義,也許幫我看清了點方向,也許幫我堅定了點信念,也許幫我打了點雞血,也許什麼用都沒有。
希望能給到師弟師妹一點幫助!


——————————————————————


原先是發表於廣州二中公眾號 故元新願
之前寫給高考完的學弟學妹的專業介紹 看到這個問題就轉載過來啦

——————————————————————

大三開始上局解啦!開始了和大體老師相愛相殺的一學期。晚點更!


學醫苦不苦有沒有前途這個我就不說了,畢竟專業這個事情,我們外人說多少都不如你自己的切身感受來得深。
我就說一點體會比較深的,現在很多醫學院雖然併入了綜合性大學,但是校區還是獨立在主校區之外,身在醫學院中你會發現整個環境其實是很封閉的,醫學生大部分都比較…單純吧。整個學校的氛圍都是考試和實習,你不知不覺就成為這些人中的一員了,走著大多數人走的路,可是最後卻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走。
所以如果高考畢業後你報了臨床醫學專業,在你本科階段請保持一個寬闊的眼界,除了醫學專業外多培養其他技能,要記住醫學生今後可不一定就是要進醫院的。


自己挖了個坑跳下去 然後挖深了繼續跳 跳著跳著就有樂趣了


上完夜班心情不好來開一記地圖炮,玻璃心醫學生別往下看,請關注頂樓正能量。

我一直很不喜歡網上喊苦喊累的醫學生。
事實上,學醫苦嗎?真不苦。90%以上的專業課程都是不需要什麼思考單純死記硬背就可以搞定的東西,大多數人平時該幹嘛幹嘛,籃球dota擼啊擼打的也沒見比人家少,韓劇美劇綜藝節目都是集集不落,考試月苦點累點背背書考個80+也就熬過去了。平時說是整天看書,人是坐到圖書館了,60%的時間說不定都用來刷朋友圈/看劇/睡覺/玩遊戲了。這還是不錯的醫學院的生活狀況,你要說協和個個都是學霸我信,但中國大多數還是普通一本和二三本的醫學院,真說的醫學生人人都是每天跟高三似的拚命學習12+小時的學霸?哦呵呵。

曬自己多苦多累的,真的,內外科加起來幾千頁,輪難度,理工科隨便拉幾門高端課程出來都是輕鬆爆,我們學校的實驗班的天才們時不時被理科那幫變態教授玩出均分40+的慘案,數學系各種解析幾何複變函數,工科各種力學,如果你們有興趣去學學就會覺得只要背書的生活時多麼幸福了。更不用說建築系那幫動不動熬夜畫圖的苦逼。
就算背書,法律系各種理工科乃至於部分商學院系大概上課上得少了?背書背的比你少了?除了文科,哪個系又不是一周35+課時?就你醫學院課多?
你說工資少,有沒有看過那麼多純文科純理科院系連個對口工作都找不到?除了it金融,剩下的院系大多是半斤八兩,醫學專業再怎麼次也是個中等偏上水平。非要那這種成長曲線長的後期職業和別的起點高成長性低的職業比起薪,大概不是閑的蛋疼?


好多人天天羨慕國外醫生有錢,罵政府,罵體制,usmle都跟gre一樣各種攻略流程化備考了,你要真考過step2去match了我敬你是條漢子,整天跟風喊我要努力我要奮鬥我要考usmle,連step1教科書都啃不下來就放棄了,回過頭又罵政府罵體制,就你這點水平毅力也配在國外做醫生拿高薪?國外醫學生們大概不是分分鐘把你爆到生活不能自理。

再來,好多低年級醫學生沒進過臨床或者只是見習了幾個禮拜,聽了一點老師學長們吹的牛逼,就覺得如今社會上醫生最苦最累,從來不收紅包不拿回扣,上門診天天被砍,患者全是刁民,然後往往會產生一種莫名的抱團因素,看到熱門事件自然而然地站在醫方,不論對錯只論立場總之把患者方先噴了。要是患者錯誤還好,要是事後慘遭反轉發現是醫生錯誤……我看著都疼。
固然國內醫患關係不好,但是很多醫學生在網上本身就帶著嚴重的戾氣,也無視或者不願正視醫生方面存在的問題,很不喜歡。

最後,醫學生大多念書時間長,處於象牙塔中,尤其是很多人還紮根實驗室,時間久了,往往有一種典型的書生意氣,心比天高,卻視野狹窄,還不擅長與人接觸,這也是與社會脫節的產物。很多人都有一種「我讀書了就一定要有收穫blabla」「老子是博士你們這種本科畢業的渣渣憑什麼年薪二十萬」的「讀書一定有用論」的情節。
當然這種事情不是醫學院獨有,純理科都有類似毛病,但問題是人家是正兒八經搞研究的,你未來是要接觸社會三教九流的,尤其是國內接觸的很多都是沒文化的農村患者,或者市井底層大媽,也就是你們眼中難纏的患者。
早點想辦法走出象牙塔,多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曾經我後悔過沒有去湘雅華西之類的獨立醫學院讀書(致評論:上完基礎課就不在一個校區的就別說自己是綜合大學了),這樣能找到更好的導師接受更好的醫學教育,但是現在我很慶幸自己成長在一個綜合大學,能接觸到了各個不同專業的朋友,也能明白這個社會每個成功的人光鮮背後都有著不同的心酸和血淚。
說句難聽點的,就網上喊苦喊累的99%的醫學生,讓你們去學其他專業,大概就能走上人生巔峰了?

偶爾喊苦喊累發泄下也就罷了,天天喊月月喊,喊得自己都當真了,真當全世界就你最努力,感動中國哪?
當然,我讀的是垃圾醫學院,坐等各位大神來教育我。

愛聽就聽,不聽就把我拉黑落個清靜。
謝絕轉載


如果親戚朋友有攔著你學醫的,日後不管你靠什麼發達了都不要忘了他們,他們是真的愛你


當別人對死亡充滿著恐懼和不安時你已經學會坦然接受。當別人對死亡麻木和屈服時,你仍對他充滿敬畏。


從醫的道路漫長而艱辛,但是也有其他職業難以感受到的榮譽和欣慰。我現在已經進入臨床工作多年,對醫生這個工作,更多的領悟是責任,還有一份執著的熱愛。我有許多學醫和從醫的有趣故事,希望和你一起分享。(以下臨床和教學故事都是以湖南為背景,或者有外地求醫的患者案例。)

(上圖是醫學生的部分課本,每一個醫學生都要經過漫長的基礎課程學習)

剛開始進入醫學院是充滿新奇、激動的,學習人體解剖、生理、病理、病理生理、寄生蟲、微生物等等知識,都饒有趣味。尤其在學習過程中,老師會結合他/她曾經見過的繁雜病例,你會覺得什麼課程都這麼有趣。

比如:一位寄生蟲老師饒有興趣講到他診斷一位轉診多家醫院都沒有確診的患者,神采飛揚。「誰還能想到,都這個時代了,哪裡還有人會感染寄生蟲?可是這個輾轉了好幾家三甲醫院的年輕人都沒有診斷出來怎麼回事。全院大會診,我就看了患者病歷,一看是湘西的,我就問患者,你有沒有去河裡小溪里摸魚捉蝦,生吃蝲蛄、螃蟹這一類的?他回憶了一下說,是有過,不過都是少年時期小夥伴一起玩。我就說,那就做個化驗,說不定就是感染了寄生蟲。結果報告出來,就是一種生吃河蟹導致的寄生蟲。」我們坐在台下都連連讚歎老師技術高超。

「我們小時候,大人小孩都有蛔蟲,一吃寶塔糖(一種驅蟲葯,現在已經見不到了),那蛔蟲都跟麵條似的出來了。」台下學生們一陣唏噓。「我們當年學醫的時候,要去鄉里服務。你看一個個大男人怎麼肚子比十月懷胎的孕婦都大?那可不是吃得胖,你看他們胳膊大腿都細得跟竹竿一樣,整個人就像扎在竹竿上的粑粑。山裡人吃野菜竹筍米面,一天天要下地幹活的,吃不胖的。這是感染血吸蟲,導致的嚴重肝硬化,那肚子里都是腹水!這樣的病,讓多少鄉里年輕人都失去勞動力,怎麼養家?歸根結底都是這小小的血吸蟲搞的鬼!」說完,老師給我們放出一張張感染血吸蟲的患者照片,底下又是一陣議論。

我至今還記得寄生蟲課上,老師講到一個笑話:做人願做血吸蟲,雌雄合抱不離分!(因為血吸蟲成蟲總是雌雄合抱,一對一對的,就算是用鑷子夾著分開,也是不容易的。怎麼樣?血吸蟲都不願做單身狗!)

又比如我們學習病理知識,需要在病理標本室對著大大小小泡在福爾馬林的標本鞏固課本知識。「同學們,你們說,為什麼脾梗死、腎梗死標本,梗死區域都是圓錐形分布呢?為什麼不是圓形的?為什麼不是地圖樣的?為什麼偏偏是圓錐形的?」老師看著我們一圈,學生們七嘴八舌回答:「老師,因為脾腎的供應血管都是一級一級,像是撒網那樣,血管分布是圓錐體那樣。如果一個血管梗塞,那麼下極血管失去供血,組織梗死區域就像圓錐形。」老師點點頭,「你們說,脾腎梗死、腦梗死、心臟梗死,都有哪些原因呢?」同學們又趕緊抱出相應的標本,仔細琢磨。「你們說說,腦梗死、腦囊腫、腦積血、腦積水形成的腦組織破壞都是怎麼從標本上區分出來的?」我們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有時候一節課(兩小時)已經結束,卻還覺得沒有學夠。

還有解剖課,我們學校的教學條件好一些,這要感謝那些志願捐出遺體供醫學教學和科研的所有志願者,我們尊敬地稱呼他們「大體老師」,因為他們雖然不會說話,但是沉默的他們用身體教會我們解剖知識。學會操刀、學習不同系統的骨骼/肌肉/血管/神經/淋巴等解剖知識、學會分析個體變異,這是每一個醫生走向臨床必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解剖知識也在步入臨床工作,遇到疑難病症最需要回顧的基礎知識。每一節解剖課,老師都要求我們課前預習,課上要先看一遍專家解剖教學視頻,對大體老師鞠躬致謝,開始解剖操作。「你們不能認為這是一節可以供你玩鬧就混過去的課,你可以在這裡說話嬉戲,調皮搗蛋,但是你所有的行為都不能對大體老師不尊重。這裡躺的是你不認識的人,但是你要像對待一個老師,一個朋友,一個家人那樣對待他/她。」這是我聽到老師對我們說的最多的話。所以,解剖課總是歡笑很多,大家也會出點笑話,但是對大體老師保持尊重和愛護是最基本的修養。

(上圖是我在赫爾辛基中心醫院實習)

後來,我們從這些基礎課,就進入了臨床課程,內科、外科、神經病學、精神病學、口腔學、耳鼻喉、眼科等等各種各樣的臨床課程。這些課程都是在學習完課本知識以後,要參加見習的,也就是去臨床接觸相關疾病的患者。經過老師提前尋求,如果患者願意提供教學幫助,那我們就可以去床邊或者檢查室接觸患者,大多數患者都是樂意讓見習的「毛頭小子」去詢問、觸摸、查看的,但是有的患者認為這是自己的隱私,不願意接受見習生學習的請求,那就只能感謝她/他,然後等待下一個患者。有時候,一種疾病不那麼容易看到,老師們就要提前好些天甚至幾個月前拍好照片、錄下視頻,或者搜尋患者檢查單(個人信息都處理掉)讓我們去學習。

我們在學習皮膚性病學的時候,臨床見習機會是最多的,因為患有皮膚病的人還是很多的,我們常常三五結伴去教授的門診跟著學習。每次屋裡只允許進一個患者,為了保障患者隱私。

有一個青年人,背上有塊指甲蓋大的黑痣,他總覺得不好看,想了很多辦法,液氮、激光,來來回回在外邊搞了好幾次,這次好像還長得越來越大,他頭天晚上覺得癢,第二天就來我院門診。教授拉上帘子幫他檢查,我們也跟著看,教授看了一眼就說「你這要趕緊做病理檢查了,好像狀況不太好。我給你開了單子你趕緊住院吧!」年輕人很生氣「我就是點個痣,還要住院嗎?你就是想坑我錢!」教授看他生氣了,就嚴肅起來了,安撫半天年輕人才嘟嘟囔囔去做病理活檢。年輕人走了,教授才跟我們分析:「激光點痣,又是黑痣,現在病灶滲血、周圍有黑色凸起組織,你們懷疑是什麼?」我們也不肯定地回答:「可能是黑色素瘤吧?」教授看了我們一眼,「這個病例高度懷疑是黑色素瘤,現在病灶範圍還小,但是這個惡性腫瘤轉移迅速,預後極差,也沒有很好的治療方式。」後來他又說了一些這個疾病的最新治療,不過代價非常昂貴,患者普遍難以接受。我沒有繼續跟蹤那個患者的後續情況,祝福那個年輕人能夠幸運躲過一劫吧。

還有一次見習性病,這個真是患者也難堪,我們也不好意思過多要求患者,而且我們學醫的女生多一些,男孩子們就看著我們拘束的臉一直壞笑。一個年輕男性,在外邊小診所隨便開了點葯治療生殖器皰疹(一種性病),但是越治越壞,只好住院治療了,他已經不方便穿褲子,只好用被子捂著,窩在病床上打遊戲。我們老師請他做一下臨床教學配合,他非常大方地請我們進病房,還很熱情叫我們幾個女學生到床邊近點看(我們本來以為這位男患者不方便,就離得很遠,他突然熱情召喚我們,這讓我們幾個都很臉紅)。老師卻安慰我們說,你們不要覺得患者不好意思,其實這樣配合的患者很難得,要好好珍惜學習的機會。我們這才畏畏縮縮走到床邊,順便幫患者拉好隔離的帘子。這位患者滔滔不絕講起自己患病的過程,還囑託我們千萬不要在外胡來,要做好安全措施,還問我們要不要看病灶。我們望著老師,老師都覺得患者是實在太配合了,笑著說讓我們好好觀察一下。然後患者非常爽快拉下被子,還自己拿著手機打開手電筒讓我們看,我們都圍上去... ...(細節就不說了)。非常感謝這位患者提供的教學機會,也感謝他現身說法告誡我們要潔身自好。

(在辦公室查看一個複診患者頭部影像資料時拍的)

讀研、讀博就是在專業領域重點學習了。其中辛苦不必贅述。

真正從醫後,總是會遇到心急求助的患者,也會送走心滿意足的病人,這中間的苦樂酸甜只有自己清楚。我主要從事植物人促醒、帕金森病、阿爾茲海默症的治療。有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見我以前的文章,我經常分享一些臨床病例。在此一些非常專業的話題可能無法詳盡說明。

(上兩圖是給一個帕金森患者手術植入DBS電極)

在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偶爾培養一下自己的樂趣,也給自己放個假。心酸也罷,勞累也好,每每能夠用自己的知識救助他人,帶來的榮譽和慰藉,是其他工作難以替代的。但是患者需要的可能遠遠不止能夠單純治療疾病,更重要的是心靈的安撫。我常常用這樣的一句話告誡自己,也是所有醫生都知道的一句「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忽然想起來這個答案可能對需要填志願的高三孩子有引導性。補充幾句話。中醫學沒有問題,三年過去了,我依然熱愛它。但個人對院校教育有失望之處,再加上學醫之路真的非常漫長。本科五年+碩士三年+專科培訓2-4年,或者還有讀博的。再加上其他現實的一些問題,醫患關係,熬夜加班猝死,薪酬,等等。填志願的孩子,要考慮清楚,走這條路,靠的不僅僅是熱血。向中醫學院的前輩好好了解一下這個專業,這個行業,再作決定。——————————————————————————————————————————————————————————————————————————————作為一隻中醫學生,其實第一志願不是她,立志要作為終身職業的更不是她。
但是~現在真的為她所折服。
包容,博大,智慧。
真的,感謝命運讓我遇到中醫學。
因為中醫學,所以願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我想此時我應該站出來,這是每一個巴醫人的義務與責任。

原文鏈接: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1102779/answer/124148388

評論截圖

巴醫大二在讀留學生。恰好是其口中的臨床英語班,其評論有諸多漏洞及與事實不符之處,本來在看書準備Зачёт考試,後來答主轉了這個評論給我,我覺得身為巴醫的學生,即使這裡再艱苦巴醫讓我們經受了再多的磨難,我也有義務為其正名,我覺得這比我通過一個考試更有意義。看了此人的回答,感覺基本全程是以一種嘲諷甚是藐視污衊的套路來回答的。第一承認其確實對巴醫有所了解,有些信息確實正確,但是絕大多數存在巨大漏洞,這樣更為可怕也更容易迷惑別人。首先開篇提到由於資金不足才來巴醫而沒去歐美。歐美不是你有錢就能去得,醫學本身很多國家就不會接受國際留學生,目前據我所知,只有俄羅斯和匈牙利可以在本科讓留學生學習臨床醫學,這裡再次感謝俄羅斯,Спасибо!這位回答者開篇這幾句就給人一種俄羅斯貌似是一種「廉價」留學的印象。很巧妙的運用到了世俗心理。我可以跟你講,這裡好多的學生家境十分富裕,我所認識的一位巴醫學姐,家裡是做跨國醫療器械生意的,資產早已過億,很多學生來這裡與家境無關,是源於理想。此處的另一巨大漏洞就是據我的了解,以及各個學長們的了解,巴醫並沒有對中國有交換生這個政策,其次其他國家尤其歐美在醫學這個專業上也幾乎不可能給你交換生的機會。接著提到的時間安排問題,本人目前大二,每天的課程安排都不一樣,一般主課所在的那一天會搭配一些副課,比如俄語,哲學等。這樣也方便學生準備考試。幾乎天天都有考試的。舉例周三生理早九點直到下午一點,下午是其他科目的補考時間。周二早九點到晚八點。生化大課,俄語,組胚,災難醫學。其中組胚一點到五點,休息五分鐘。有時候時間緊的連吃午飯的時間都沒有,經常挨到晚上八點才吃到一頓飯。我想國內會比這還要滿嗎?雖然辛苦,但我們接受,這是我們的選擇,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請問哪一門專業課的難度不能和國內比?你算在的是哪個年級?能否給出具體信息?舉個例子,就大一解剖而言,採取口試,每節課需要口試問題,並且有階段大考。確實有其提到的馬秋教授,其專業知識沒有人敢不佩服,他所教授的知識非常詳細,並且可以任意在俄語,英語,拉丁語間轉換給各個年級的學生補考。而且解剖課百分之八十都是需要在真正的屍體上或者骨頭上指出來的。學生也可以隨時去看屍體。這裡的屍體標本每年由大二的學生親手製成。我想這在國內是絕對沒有的吧?目前巴醫對留學生開放的專業只有臨床醫學和口腔醫學,這已經是一種恩賜。況且巴醫的王牌專業並不僅僅是運動醫學。這裡的教授許多確實是取得了其他國家的碩士研究生或者博士學位。比如心理學教授畢業於美國康奈爾大學。英語班確實不需要托福雅思,但是有入系考試。而俄語班需要在本校學一年預科,通過考試才可入系。每年退學被留級的學生很多,這很正常,因為這裡的難度和強度確實非常的大。經常聽到教授們對學生說的一句話:"You will be a doctor!"這也正是巴醫如此艱難的原因。在你最後部分的評論中又出現了巨大的漏洞。請問國內的醫學院會讓學生去醫院讓學生拿患者直接練習嗎?除了大五那一年。而巴醫從大三之後到大六是真正要到醫院實習的,去看病人的,你要寫好病例給教授看才能拿到這門課的成績的。這也是英語班為何要學習俄語的原因,因為我們一樣要到醫院實習與患者交流。而且這裡的公立醫院有的時候一個手術要排幾個月,這位評論者完全就是在用大家簡單地對俄羅斯的了解,認為人少自然就沒患者來混淆視聽。還有你所提到那位畢業的學姐,身為藝術生卻靠個人毅力在巴醫畢業,這本應讓人佩服卻被說的一文不值。語言就是最大的障礙,所有知識都用外語來學習,一外永遠比不上母語。很多專業名詞我們都是用國際通行的拉丁語來背的,剛畢業回國後,不適應我覺得是非常正常的,很多東西如果想在國內行醫,是需要自己再用中文補充完善的。呵呵,欲加之罪何患無詞。補充幾點,巴醫今年在俄羅斯醫學院排名位列第一,確切地說是近幾年。在德國,巴醫的本科文憑是可以直接讀博士的,已有臨床英語班的學姐在德國讀博二。據印度同學說,巴醫的文憑可以在印度免考執照直接行醫。綜上,巴醫到底是怎樣一個學校已然明了。這位 評論者 孤獨的大熊,不知你到底是何居心,我個人懷疑很可能是某個巴醫學生由於自己的品質毅力問題半路夭折而對巴醫的一種報復吧。你的行為也就詮釋了為何你成為不了巴醫的畢業生。抑或是你僅僅是道聽途說,在你真正了解的情況下卻妄下結論,這我也無須多言。看了你的資料是一名醫生,雖然是一名整形醫生,但我只能說,祝你好運,哦,不,應該是對你的患者說,祝你們好運吧。巴醫很艱難,很多人後悔來巴醫。因為能不能畢業永遠是個未知數。我們能做的只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我能走到今天,是上天對我眷顧,是周圍學長們的扶持,我感謝每一個人幫助過我的人。可能某一天我也會被留級,甚至轉學離開巴醫,我所付出的努力也會功虧一簣,但那時我想我會接受,並依然對巴醫心懷感激。而在巴醫的每一天,在巴醫的每一個人,我想都有義務都有責任來捍衛自己母校的名譽與尊嚴!因為本人的時間實在是有限,課業繁重,沒有精力再放在與他人爭論上。如果這位評論者多少還懂點人情,請不要再繼續與我爭論,事實與公道自在人心。

最後,用三句話來結尾。「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莊子·內篇·人間世第四》 獻給時常迷惘焦慮的自己。


「我知道那些曲折的背後,都安放著一句筆直的誓言。」——攝影作家嚴明 獻給每一位巴醫人。


「苦旅抑或迷香」——引用最喜歡的一位歌手陳鴻宇的歌詞來獻給巴醫的留學生活。


推薦閱讀:

背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被人表白是怎樣的一番體驗?
如果讓於正來拍《西遊記》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讀完哈利波特英文原著是什麼體驗?

TAG:大學專業 | 醫學 | 現代醫學 | 醫學生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