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mm焦段,甚至28mm焦段。要如何更好的掌握。?

之前一直有狗頭加等效75的人精頭拍拍人像。再入了等效35mm的鏡頭嘗試掃街,但回去整理髮現能看的片很少。個人感覺最大的問題可能有以下兩點。一是不敢走近,可能是習慣了變焦還是自己膽子小。在遇到喜歡的畫面總是怕走前一兩步,也怕這樣拍人會被反感。二是對焦段位置感不敏感,對人文攝影的構圖有所欠缺,不知道哪時候應該突出景哪時候突出人。
都說35mm焦段是非常常用和經典的焦段,所以想請教一下大家在這個焦段的攝影有什麼經驗和建議分享一下。


28 -35 mm都要走很近,差不多1.5-2米距離, 也就是最佳掃街近身半身距離。你拍人的話肯定對方在這麼近的距離里會注意到你了。。。因此需要想辦法避免尷尬,保持機身鏡頭的低侵略性
比如使用靜音快門,和拍攝對象做適度的交流。
通常35mm焦段,對焦速度會比50mm等焦段的盲選對焦快,如盲拍測試的話 越廣成功率越高。出片就盡量靠運氣了。。。

總之掃街其實廣角比長焦更容易出片,需要的技能就是降低侵略性
快速抓拍 盲拍即可,掌握好對焦點選擇快速估計就行。


1、不推薦盲拍。盲拍會失去對構圖的控制,特別是畫面邊緣的取捨。而後期又要做大量裁切,數碼還好膠片就很麻煩。盲拍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你害怕拍別人(或者說害怕被發現),如果不能克服這種恐懼感,那就不要拍人文紀實類題材了。盲拍應該是無奈下的最後手段,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一試,而不是掃街的主要手法。
2、不推薦頻繁和被攝者溝通。降低侵略性是為了不打擾被攝者,不打擾被攝者的目的是拍到真實的畫面,而不是為了消除攝影師自身的恐懼感。你去和被攝者溝通,對方同意你拍,你是不怕了,問題是你也拍不到真東西了。因為任何人只要意識到鏡頭的存在,ta一定不可能做到百分百自然。這就牽涉到紀實攝影里該不該「擺拍」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我的觀點是,與被攝者溝通也是無奈下的一種妥協,不該作為人文攝影的常規手法。
既不盲拍,又不打擾被攝者,那就必須滿足兩個必要條件:一,你的器材要盡量小、低調。二,盡量採用估焦或超焦距的方式拍,減少對相機自動對焦的依賴。你需要不斷不斷磨練自己的鏡頭感和距離感,直到精確無誤。
業餘愛好者和專業攝影師的區別在於——業餘愛好者是拿起鏡頭取景、構圖、對焦然後按下快門,太慢。而專業攝影師是用眼睛取景、用心構圖、事先估焦、走到拍攝位置,最後拿起相機只剩下按快門一個動作了。旁人看來他們只是在不到一秒的時間裡舉了舉相機,很多時候被攝者甚至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已經被人拍了。也就不存在什麼打擾不打擾的問題了。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人文攝影師喜歡用徠卡,而徠卡一直都不太在乎相機的自動對焦的原因。
人文攝影師應該是狙擊手,而不是機槍手。去看看那些在西藏拿著單反+大光圈巨炮圍拍藏民的「老法師」們,你就知道差距了。


在這個貼我嘗試了回答關於35m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353018/answer/141453025

總的來說是一個比較平衡的焦距,可進可退,可攻可守。如果用定焦,那是個街頭拍攝的利器,可以用來入門,也適合高級玩家。

在這裡我說說28mm吧。
這是個比較難的焦段。因為拍風景又不夠廣,拍人文又有點太廣。拍的時候要考慮很多,什麼放進鏡頭,什麼不能放;拍人文主題又需要離主體很近了,而且要避免主體在鏡頭邊上,因為大多數28mm頭都有比較大的畸變。那麼對拍攝的時候的情況的預判或者一定的溝通能力就是必須的了。

其實拍攝之前攝影師腦子裡就應該已經勾畫好圖了,然後想好自己的行動,舉起相機很快的拍,95%的情況下都不會引起反感(手裡拿著大單反就要難一些了)。

放兩張我自己在28mm拍的照片吧:

Charlie K. Li Photography 清脆攝影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清脆攝影」。我的主頁 http://crisper.net


短鏡頭的問題在於涵蓋的東西多,很不容易突出主題,所以帶什麼鏡頭出去需要了解創作意圖。


兩個焦段我都用過 總體來說28mm會比較難掌握 剛上手的時候容易出現畫面空泛或者畫面主題過多的毛病 說實話其實主要看拍攝題材 建築風景的話肯定28mm能容納更大的視角 35mm在掃街 人像方面要比28mm更突出主題


這麼廣的鏡頭掃街,你必須走的非常近才可以,基本上就是兩步距離


28沒用過,35個人很喜歡,談不上用的好用不好。
35個人還是覺得人文為主,很適合捕捉場景。
距離就是你人眼的距離,你如果看見街對面什麼人你拿35基本算完蛋,距離就是你回頭看到你一起走的同伴這麼個距離。


24mm掃街的情何以堪。。。近幾年膽子越來越小了,一旦涉及到人的照片我70%是盲拍


推薦閱讀:

這樣的雙重曝光是何做到的?
如何避免跑焦?
攝影的知識體系或者知識結構主要包括哪些?

TAG:攝影 | 攝影技巧 | 人文攝影 | 攝影構圖 | 攝影與攝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