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田信長是如何培養接班人的事例 還有方式? 為何如此無能
信長死時已經50歲了 照理來說接班人選應該已經培養的差不多了
為何信長一死 織田宗族完全喪失能力 任家臣擺布??
是否因為重點培養的織田信忠死了 那其他兒女為何都是平庸之輩?
有什麼事迹是信長培養接班人的事例?
謝 @阿豪邀請。
首先織田信長對其繼承人信忠的培養是很到位的,這毋庸置疑,信忠內政軍事都很優秀,甲斐征伐,討伐松永久秀,荒木村重等戰役都是其親自指揮軍隊,表現可圈可點,內政處理能力很很不錯。是個合格的繼承人,織田信長為了他也付出了很多心血,甚至有「流放安騰守就,林秀貞等家臣就是為了不讓他們掣肘信忠執掌家督權力」的說法。
只是可能對信忠培育的太過用心以至於對其他的兒子就不是那麼上心。
信長有12個兒子,最大的庶長子,織田信正,這本身就是個謎,以至於淪落到跟中野義時一樣需要討論這貨到底存不存在於現實的地步,生平也沒多少事迹,不討論了。
老五羽柴秀勝,不說了,送給猴子當養子了,已經不算織田家人了。
老六織田勝長,此人在1572年還是小孩的時候被武田軍俘虜了,直到1581年信長臨死前一年才又跟老爸見面,連培育的機會都沒有。
再往後的都是信長死時才十來歲的小屁孩了。
所以真正值得討論的,除了信忠以外,只剩下信雄和信孝兩個人。
北畠信雄(由於老爸死前他都沒改過名來,所以我就這麼稱呼他),幼名茶筅丸,十二歲時被送給北畠具教當養子,目的是為了消化掉伊勢國的領土。但伊勢國人抵抗織田軍勢力太過強烈,以至於信長急需要大批「保鏢」來保衛信雄的安危。於是信長給兒子挑選的家老是這些人:木造具政,瀧川雄利,藤方朝成,袥植三郎左衛門等人。
這些人是什麼來頭呢。木造具政,北畠具教的親弟弟。本來他的職責是以木造城為據點跟北伊勢的長野家交戰,說白了就是北畠家背面的屏障,結果在瀧川一益剛派大軍攻打過來時,稍微一勸說,就投降了,當了帶路黨。
瀧川雄利,本名源凈院主玄,也是其同族,就是他挑撥離間,以北畠宗家舉辦御馬揃時木造具政出場排名太靠後為理由,誘惑木造具政說主家不待見他,讓他投降織田軍。其實是因為他偷娶了瀧川一益的女兒......後來小牧長久山之戰前,就是瀧川雄利在信雄面前進讒言,謊稱津川義冬,岡田重孝,淺井長時被秀吉收買了,攛掇信雄把他們仨全殺了,鬧得跟秀吉翻臉了。
藤方朝成也差不多,三瀨之變就是他們殺死了之前的主君。三瀨之變時信雄殺死養父養爺爺這種事連織田家的嫡系家臣津川義冬都認為這事不妥,太傷信雄名譽,但瀧川雄利袥植保重等北畠舊臣反而一個勁兒的攛掇信雄殺乾爹...
可以看出來了,信長安排在信雄周圍的家臣,儘是些出賣節操和靈魂的叛徒,帶路黨!信長認為這些人出賣了主家,使得伊勢上下對他們痛恨至極,所以他們只有拚死保護主公才能苟且偷生。
為了兒子的生命安全,信長想法是好的,但是讓一幫帶路黨輔佐長大的信雄,也被這些人給帶的暴戾寡恩,昏庸無能起來。
他對瀧川雄利的評價是「雄利與當國(伊賀)諸士累年激戰,最後悉平國內,考其功勛,授予當過守護」——其實天正伊賀之亂雄利只帶著施工隊去伊賀國修了趟城池,還給趕跑了,被殺了不少人....對這樣的小人傾心敬重,信雄也是無可救藥了。
至於神戶信孝,本身地位就比較低,連小名都是瞎取得(三月七號生的,所以小名就叫三七丸...)在伊勢國瓜分領地中只被送給了當地小國人神戶家做養子,可見在信長眼裡這人的地位還不如信雄。雖然被作為四國征伐主將,而且在清州會議上被柴田勝家推舉為繼承人,可見才能還是高於信雄一些的。可惜他高估了信雄的良心,居然會相信信雄會對他網開一面,最後落了個切腹自盡的下場。
既然題主都知道有一人叫織田信忠了
為何還會提出「為何如此無能」的問題?
「那其他兒女為何都是平庸之輩」
題主的意思,好像是要多培養幾個來「備份」?
但問題是,接班人當然只能培養一個,培養一群那是幾個意思
——難道要等自己死後,讓兒子們自相殘殺嗎
君不見康熙一死、「九子奪嫡」乎?
==========================
當然或許題主以為,信長應該像毛利搞兩川、德川家康搞御三家那樣,設立旁支輔弼宗家的制度
事實上,信長晚年也有這個苗頭
例如嫡子信忠掌管岐阜尾張美濃等基本盤,次子信雄(改姓北畠)掌管伊勢伊賀兩國(謝 @AT水戰霸主 提醒),三子信孝(改姓神戶)任征伐四國的總大將(顯然戰後也能獲得一兩國的賞賜)
——信忠信雄信孝這仨還真有點毛利兩川的樣子
——而其他家臣要麼支到外線去當軍團長(如柴田羽柴瀧川),要麼直接廢掉剝奪領地(如林和佐久間)
但問題在於,這種旁支輔弼宗家的制度,宗家是根本
一旦宗家完蛋,那就很危險了
譬如說最早的毛利兩川,是毛利隆元、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
毛利隆元英年早逝後,由當時尚在世的毛利元就指定隆元的長子輝元為家督,並親自撫養
——可以想像,假如元就死在前面,那待隆元也去世後,年僅11歲的輝元能不能hold那兩個性格迥異的叔叔?
如果信長死了,信忠多半可以鎮住局面
如果信忠早逝,那信長也來得及換個接班人
但是當信長-信忠父子同時都死了,宗家一日之內全軍覆沒(就剩一個兩歲的三法師)
那局面就完全不可操控了
首先,絕大部分君主都會確認一個繼承人的絕對優勢地位,不會放任幾個兒子爭奪的。
除開事迹不明的庶長子,信雄和信孝過繼到伊勢國,一方面是為了掌握伊勢,另一方面,也是要斷絕他們對信忠的威脅。
當然如果信忠出了意外,只要信長沒事,自然還可以調整。
但是事實是父子都死了,其他人沒有繼承的資格,理所當然。
其次,說其他人都「如此無能」,這是典型的不了解外國歷史了。
在同期中國的明王朝,百年統一政權,禮法名教是如此深入人心,太子只要不是智障,有個中人之資,就能很順利地繼承大統。
但在扶桑國,情況可完全不同,那可是禮崩樂壞的下克上之世。
稍微統計一下知名武士的事迹,你能發現,在當時,能順利繼承,不出亂子的,反倒是少數!因為繼承問題引發動亂,一蹶不振乃至滅絕的大名實在太多太多了。
能夠順利把權勢繼承下來的,都可以算得上良才了。庸人早就死絕了。
針對織田家這種情況,實力不佔優,名分也很勉強,恐怕需要相當厲害的絕世梟雄才能保得住家業。只能說信孝和信雄確實都不是這等天才,但天才本就可遇不可求的。
說到底,那個環境下,曇花一現是正常的,江戶三百年才是異類。日本戰國時期實行家督繼承製,對選定的繼承人,一般是嫡長子,會著力培養,非繼承人或者早早繼承其他姓氏成為分家,或者出家。實際上,如果仔細閱讀戰國史就會發發現,宗家和分家的鬥爭往往十分激烈,嫡長子和其它繼承人的鬥爭也往往十分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家主著力培養的繼承人一旦出現意外,對家族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比如武田家,信義作為法定繼承人自戕後,信玄不得不選擇信勝為下任家督,由勝賴作後見。武田家衰落乃至滅亡,根源於由此造成的內部分裂。
就織田家而言,信忠的地位早早確定,官位一路爬升,是眾望所歸的繼承人。其它兒子或者繼承其他姓氏,或者受到壓制,並無充分的功勛和名望。
現代人習慣於上帝視角,其實並不比古人聰明,去年你在京滬買房了嗎?
你認為自己比織田信孝,織田信雄強?後人總愛開著上帝視角替古人考慮,而且總愛以成王敗寇的歷史觀來評價古人,殊不知,就是貴如信長的子息也是凡人,豈能因其不能「天下布武」就視其為無能,平庸?
織田信忠, 基本公認的非常優秀的繼承人。軍政兩道都有顯赫的事迹,不贅述。
織田信孝,事實上像《耶穌會年報》這類記錄中對織田信孝有很好的評價。認為其是智勇兼備的人才。織田信孝,在過繼給神戶家後,在領地上施行樂市樂座,檢地,改修神戶城為巍峨大城,其人並沒有疏於領內的管理。本來或許蕩平四國後可以大展宏圖,可惜本能寺之變爆發。而本能寺之變時,由於所招計劃征伐四國的軍士多為新募,且陸續有逃亡,信孝僅有7000人左右的軍勢,難以正面對抗明智光秀的兵鋒。饒是如此,信孝和丹羽長秀仍能盤踞近畿,並迅速處死了軍中的織田信澄(據說織田信澄和明智光秀有聯絡)。最後信孝以總大將身份(儘管是名義上的)獲勝山崎合戰,為父親和兄長報仇。爾後家督爭奪失敗,入主岐阜。遭到羽柴秀吉突然發難,被迫降服。但當賤岳合戰爆發時,信孝迅速聯絡北陸的柴田勝家,長島的瀧川一益等對抗羽柴秀吉聯軍。然情勢不可為,岐阜落城後降服並自害,死前留辭世句「昔より 主を討つ身の 野間なれば 報いを待てや 羽柴筑前」,年僅26歲。試問諸位26歲上下的朋友,有幾位敢說自己設身處地可以比織田信孝做得更好?
織田信雄,通說里都被視為暗愚的武將,曾經在第一次天正伊賀之亂中威風掃地而遭世人恥笑。但在小牧山長久手之戰,聯合德川家康,一度挫敗羽柴秀吉,瀧川一益等名將,更是與德川家康一起討取池田恆興,森長可的等織田宿將。後單獨與羽柴和談,讓秀吉得以獲得戰略勝利。後人多以此攻擊信雄。但當時的情況是德川?織田聯軍雖然在尾張獲得一系列局部勝利,但在竹之鼻城被羽柴軍攻陷後,尾張北線的聯軍已不得不轉入守勢。而隨著羽柴軍,特別是蒲生氏鄉攻佔伊勢戶木城,而南部九鬼嘉隆等人又北上,信雄幾乎要完全失去自己的本據北伊勢。與此同時,德川家康也在信濃遭受挫敗和背叛,情勢不利。因此,此時的和談,信雄可能只是做了對個人最有利的決定。而後來關於轉封東海道拒絕以至於改易的傳說(可能為偽造,真實情況可能是信雄敘任正二位?內大臣後希望天皇巡幸其府邸而威脅到羽柴秀吉權威)。這個問題我幾個月前提過,後幸得文嘉兄指點(諸位可移步一觀文嘉的精彩解答:請問1590年織田信雄為何拒絕秀吉轉封東海道的要求? - 文嘉的回答)。雖然可能織田信雄的確在軍政兩道才能不足,但奇妙的卻是他歷經起伏最後奇蹟般地保全了家族,讓織田子孫得以以大名身份存續到明治時代(亂世中此點可遇不可求)。而雖然在軍政方面駑鈍,織田信雄在文藝方面的天賦卻很突出(人家天生是藝術家)。織田信雄是能的名手,有說其能方面的技藝無以倫比(《德川實記》)。而其又擅長茶道,鷹狩,連歌等一系列文藝活動,且具有很好的藝術品位,在茶室,園林的設計上也有獨特的見解。晚年的信雄在京都過著「藝術家」一般的生活。
而信長其餘的子嗣,信正缺乏資料記載。而信忠,信孝,信雄前文已有評論。四男秀勝後來過繼給羽柴秀吉,參陣小牧山?長久手合戰,戰事中活躍。1585年敘任正三位?權中納言,官位一度超過德川家康,在武門中屈指可數,不過同年就病死,年僅18歲。五男勝長,幼時便被送到武田家作為人質,1581年才回歸織田家。後年便歸入兄長織田信忠麾下參加甲州征伐,立下軍功。同年6月,本能寺之變中,與兄長在二條御新造中奮戰,討死。六男織田信秀後來成為秀吉家臣,在後陽成天皇巡幸聚樂第時排位在全日本大名中位列第13位,不過在1597年就逝世了。七男信高成為秀吉家臣後成為大名,關原合戰中加入東軍,戰後憑藉自己的功勞從幕府處獲得了加入西軍的弟弟八男信吉,九男信貞的赦免,在骨肉相殘的戰亂中令人動容。而改易後的九男信貞,雖然喪失了大名地位,但最後繼承了叔父織田有樂齋的「有樂流茶道」,成為了日本數一數二的茶人,開創了「尾州有樂流」,其門人在茶道史上是大大的有名,至今仍有影響。而十男信好,也是一位茶人,同樣向有樂齋學習茶道,不過早早就因病而逝。信長的末子,十一男長次,本能寺之變時只是一個8歲小孩,後來成為秀吉的近侍。在關原合戰中織田長次加入西軍,和兄長信吉都被配屬於大谷吉繼旗下,最後在大谷隊崩潰之時,和平冢為廣兩人與東軍藤堂,京極等隊拚死奮戰,壯烈討死。
織田信長的子嗣,在本能寺之變後多數尚且年幼,許多尚且是孩童。即便如此,在後續的歷史中,雖然時不我與,但多少仍然在歷史上寫下了或濃墨,或輕描的一筆。他們的人生,無論以古人,還是今人的眼光看來都不算虛度。他們的一生其實並沒有得到多少信長公的庇佑,反而因為出身在曾經的「天下人」之家而備受磨難。即便如此,信長的大多數子嗣尚且在能亂世中得以貫徹自己的立場,怎能說是平庸之輩呢!
放中國,你也幾乎見不到皇上和太子一起死的
織田信孝能力還是可以的,就是吃了媽媽的虧。
信雄真心富二代弱雞。
信忠其實還是太嫩,關鍵時刻沒有決斷,導致織田家崩壞
平庸不是關鍵
最重要的是除了官方法定繼承人,其他幾位哪有那個影響力?哪有那個資源?哪有那個班底給你打天下?
不是因為遊戲里數值較低而得出的「無能」吧……
推薦閱讀:
※如果沒有發生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還要多久才能消滅其他大名統一日本?
※關於織田信長的史料《總見記》、《新撰信長記》、《增補信長記》,現在是否還有完本刊行存世的?
※織田信長為什麼對明智光秀那麼不好?
※倘若伊達政宗早生20年,真能如其所願」成就如信長公霸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