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索尼 2017 年 4 月 19 日晚發布的 A9 旗艦機?

索尼A9正式發布!
採用2420萬像素全畫幅堆棧式CMOS感測器,搭配改進的BIONZ X處理器和前端LSI,擁有更強大的對焦和高速連拍性能,693個自動對焦點能夠覆蓋約93%的屏幕範圍,同時α9還能夠實現最高20張/秒的無黑屏高速連拍,實現每秒60次的自動對焦及自動曝光計算檢測,連續拍攝最多達約241張RAW或約362張JPEG照片。為了更好滿足專業攝影師對於運動拍攝的需求,索尼全新α9擁有更高的電池容量設計和雙存儲卡槽設計,支持UHS-II卡和LAN介面,機身內錄4K視頻,高達5級的5軸防抖功能也會更好幫助專業攝影師捕捉運動難忘的精彩一瞬。售價31999元,預計上市時間5月底。


嫌長的看完這一句話就足夠了:

不管是性能還是影響,A9都是邁向新攝影時代的相機。

1,就目前曝光的信息來看,a9性能高1dx2和d5一個檔次,以及終於完善了機身產品線。

2,被嫌棄不知多久的操作性和續航的改善,自定義菜單、觸摸屏、搖桿、新電池、新手柄,經指正能容納四塊電池的是新的多電池適配器套件NPA-MQZ1K,此處感謝 @PT chris

3,20秒無黑屏高速連拍+雙SD卡提供了241張raw的超高速儲存能力+精度超高的超多相位對焦點(真的還能說是點嗎……)這個核心賣點真是可以虐哭1dx2和d5。

4,a9太過閃耀以至於完全被忽視的100-400GM頭正代表了鏡頭群的進一步完善,以及新產品線的布局,a9的面市和已經嶄露頭角的第三方轉接環(支持相位對焦),沒準會導致一批CN媒體用戶直接倒戈。

5,尼康等廠商不再能獲得索尼a9在內的少數頂配感測器,百歲之齡真是多災多難……

6,a9是和r2一樣的里程碑式產品,甚至遠甚於r2,馬維卡與a9或許正是數碼相機第一階段的起始和終點,而這兩台都是索尼出品,也不知是否該說是巧合。

7,CN最重要的市場終於被可怕的黑科技勢力介入,雖然剛發布變數還很多,不過CN受到的衝擊無疑非常大,加上北美及中國份額尼康已經被索尼取代和部分感測器不再外售,雖然接下去兩三年內尼康依然可以憑藉用戶基底和鏡頭群不會太慘,但是等到索尼e口鏡頭群以及閃光燈等配件徹底完善後,市場將有可能變成一超(索尼)一強(佳能)的局面,蔡司或許能成為索尼以外活得最滋潤的鏡頭廠商。

8,體育新聞機a9的出現,不僅僅是無反打破單反壟斷並超越的意義,索尼a9的新技術肯定會逐漸反饋至a7系列乃至a6系列,目前索尼的主要機身陣營如下:
性價比最高的殘幅a6000
殘幅王者6500
性價比最高的全幅a7m2
最佳視頻a7s2
靜態畫質最強或第二強的a7r2(尼康810一代神機,不容辱沒,另外有提到k1的超解析,但比較過後其超解析應用率很低,綜合來看k1還是不如810和r2)
迎合a口老客戶的992(我覺得992真是用來狠狠打佳能臉的,希望感動黨別打我)
體育機、新聞機的a9
或許不能說無反全方面超越單反,但是單反在無反面前已經不具備任何優勢,一些方面已經處於劣勢,而視頻領域方面,單反代表的CN更是被無反的代表索尼狠狠甩在了後面。

9,CN兩家固然是受影響最大的,但是專攻半幅的富士和已經開始浮現市場的中畫幅都有可能受制於索尼可怕的感測器製造能力,下一代7r或類似7r的新產品可能會介入中畫幅領域或傳聞中的7000w以上像素,中畫幅廠商會在數碼相機的第二階段發展中大洗牌。另外我個人覺得第二階段中佳能會和尼康一樣從一線掉隊,而富士會在中畫幅成為索尼的勁敵,徠卡會進一步和手機廠商合作,哈蘇飛思賓得可能會聯手對抗後起之秀,奧林和松下可能會被第二階段後期崛起的光場相機打壓,而這整個階段不會像第一階段花上30多年,十年至十五年內,第二階段就會結束,而推動這整個發展階段的,將是索尼,雖然第二階段不一定是個對索尼友善的結局。

10,總的來說,a9的實際性能恐怕已經是當前市場第一,而比起性能,它的象徵意義更加巨大,甚至可以說是連接下一個攝影時代的橋樑也不為過,索尼大法好!

PS:半導體部門真是相機部門的救星。

最後心疼一下尼康……


一個多月前買的A9,最近才拿到。因為這貨在英國價格能把人心臟病嚇出來所以還是在國內官網上下的單,然而買了以後並沒找到誰能給我帶過來。

用了幾天,還是從視頻方面來評價。

簡單結論:除了SONY在相機上固有的內錄/輸出規格限制以及沒有Picture Profile之外,在隨身機中近乎完美。

最大的優點是FF與S35下均能以極高質量拍攝4K,綜合了A7S2與A7R2兩者的優點,且更勝一籌。

A7S2在FF下拍攝4K能在高增益下獲取到極其純凈的畫面,但缺點有二:1、像素太低,1.2倍的採樣不算太高,畫面實際解析度比不過A7R2@S35及其他某些機型。2、果凍效應極大,25ms基本上屬於半殘級別。如果切到S35,雖然果凍效應會極大改善(16ms,電影攝影機及格水準,相機中第一梯隊)但直接無法拍攝4K,因為像素不夠了。

A7R2相對而言其實更為全面。S35下近2倍的採樣讓畫面的實際解析度尤為出色,高增益表現也不差。FF下通過像素合併獲得的全像素讀取雖然讓高增益表現欠佳,但其他方面仍然出色。如此一來一個鏡頭可當兩個鏡頭使用。但是不管怎樣,其高增益下的表現始終還是與A7S2有相當的差距,而且S35下拍攝4K時的果凍效應高達29ms,接近殘廢水準。FF下拍攝4K時的果凍效應雖然會降低到16ms,但畢竟此時遠遠不是畫質最佳水準。

這就很尷尬了,你總得根據自己的需求決定犧牲某一項。於是類似我這樣的用戶,雙持A7R2與A7S2就成了一個很正常的事情。但無論何時,選擇都很蛋疼:

  • A7S2@FF,解析度一流水準,高增益純凈度超一流水準,果凍效應半殘水準。
  • A7R2@FF,解析度一流水準,高增益純凈度一流水準略欠,果凍效應一流水準。
  • A7R2@S35,解析度超一流水準,高增益純凈度一流水準,果凍效應殘廢水準。

A9到手以後,第一時間測試了它的果凍效應。照片模式下電子快門的果凍解決得很好,近乎不可見。FF下拍攝4K最終測試的結果是與A7S2在S35下類似,即16ms左右。

我們都知道對於CMOS感測器而言,採樣像素愈高、同等採樣方式下採樣面積愈大,則果凍效應愈大。考慮到A9在FF下拍攝4K時的採樣高達6K,這樣的成績已經可以封神了:消費級可換鏡頭相機中目前果凍效應最小的機型為GH5,M43畫幅2000萬像素,果凍效應測試結果為13ms。

與之對比,6300與6500同樣為6K全像素採樣,畫幅面積僅為A9一半不到,果凍效應高達34ms。

同時由於沒有像素合併的負面影響,高增益下的畫面純凈度與A7S2的表現處於同一水準,甚至更好。

於是,A9在FF拍攝4K時,有著超過A7S2的高增益純凈度,有著超過A7R2的實際解析度,同時還有著遠超這二者的果凍效應表現。

  • 解析度超一流水準,高增益純凈度超一流水準,果凍效應一流水準。

若A9使用S35拍攝4K時則果凍效應更小,具體未測試。此時的實際解析度由於像素數量的關係,與A7S2相當,高增益純凈度表現則因為原理,與A7R2@S35一致。

  • 解析度一流水準,高增益純凈度一流水準,果凍效應超一流水準。

但要不怎麼說索尼必須死呢,這麼好的底子,居然不給log。不給log也就算了,其他的Picture Profile也不給,所以連HyperGamma都沒得用。

即使沒有log沒有HyperGamma,A9在拍攝視頻時的動態範圍表現其實還是相當出眾的。但是沒有log與Picture Profile最大的影響並不是性能表現,而是與其他SONY甚至更多攝影機配合使用時的流程問題。懶得說太多,一圖勝千言。

A9極其暴力對焦性能讓視頻拍攝也更加便利,雖然半殘的觸摸屏讓使用感受大打折扣。新加的搖桿確實挺好用,但在視頻中的實用度不如觸摸屏。

幾乎所有鏡頭在A9上的表現都脫胎換骨。隨手試了下85GM,有這支鏡頭的人都知道它對焦多令人著急,在A9上也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全開1.4都溫暖人心催人向上,脫了褲子都攆不上: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升格。不同於A7S2隻能裁剪到1:1採樣拍攝FHD 100P/120P,A9可以不裁剪不損失任何視角拍攝FHD 100P/120P,同時依然保留暴力的對焦性能,而且畫質遠勝A7S2甚至RX100V的FHD 100P/120P,目測為至少1.8倍以上oversampling才能達到的水準(怎麼目測的?RX100V的FHD 100P/120P就是1.8倍採樣)。總而言之,這回A9的升格性能相當好。

但又得說索尼必須死了,RX100V好歹還給了一堆欠採樣的HFR選項,A9卻最高依然只給了FHD 120P。哪怕給個FHD 240P甚至180P呢?不管是相關處理器性能還是sensor性能相信應該都是夠的。

4K 60P也欠奉。按照sensor性能而言,裁一裁輸出4K 60P絕對是夠的,看看GH5在輸出4K 60P時都裁到鼻屎大小了。思前想去只有兩個可能,要麼相關處理器性能不夠,要麼在給A7S3留賣點。

A9寫卡速度最高152MB/s,這速度都滿足CinemaDNG 4:1了,結果還是只有萬年不變的XAVCS 420 8bit,要說夠用是夠用,但看看GH5都給了10bit 422,索尼你真的好意思嗎。估計還真的好意思,畢竟連log都不給。

還有什麼以後想到再補充。

順便說一句,A9的續航簡直神了。藍牙連著手機記錄位置信息,基本上不關機只休眠,出門一整天拍了300來張,回家時還有88%的電。CIPA測試標準對於無反已經漸漸過時。


謝邀,
各項參數全面超出我預期,只有價格低於我預期


4500美金!

佳能那尿性,做到這樣至少賣八千。

而且還會固件上閹割一堆性能。


新的cmos架構實在是。。。

對焦點數量倒是不重要,對焦區域範圍簡直喪心病狂。

視頻能力如果有更強力的固件支持,可以當主流電影機來拍攝了。


這台機身如果綜合表現真如紙面數據而且可靠性足夠高的話,可以成為攝影史上一台前無古人的跨界全能機。

詳細的明天有時間來更新。

鏡頭群的問題也會說一下。


對於窮人來說,索尼終於從買不起鏡頭,開始了買不起機身的事業……


你們買不買得起另說,反正大法半年刷一次機身,放一波黑科技,刷一波參數,雷打不動,風雨無阻,卡車被劫了乾脆就直接突然發出來。
認真說啊,我覺得吧A9未必沒有一些問題,甚至可能有很多問題,但是從技術趨勢來說,大法這次明確地告訴我們,無反不如單反的都可以解決,單反遲早要掛。連拍不是問題,對焦可以搞定,續航越來越好,鏡頭群早晚給你開發完全,還省一塊反光板的錢,視頻性能吊打你,唯一的區別就是到底三年還是五年。


「數碼攝影時期世界最著名的相機叫什麼」

「報告——索尼!」

「索尼A9,坐,自重673g,射速每秒20發,改進型BIONZ X圖像處理器,639點相位對焦點、雙SD卡槽,5軸機身防抖,追焦連拍,瞬間完成,是相機里的豪傑。」


我來總結一下樓上的回答

圖片來自@JK-Rao @Lance Van @何寶榮 @physician @五點五六 的回答

以上答主倒垃圾時請通知我


等待技術下放a7系列~


α9作為索尼無反相機七年磨一劍的最新力作,你們問我支持不支持,我自然是支持的。這裡談談我個人的觀察。

從字面上看,由單反到無反,差別在於反光鏡的消失。對膠片單反相機來說,反光鏡的主要功能是取景,此外也為測光與相位檢測感測器提供了必要的光路。與膠片相機不同,數碼相機內置的半導體圖像感測器使數碼相機具備了天然的電子取景與測光的能力。自1996年Sony推出第一代Cyber-shot系列數碼相機DSC-F1算起,單鏡頭數碼相機歷史的前十年是無反與單反二者共同譜寫的,前者大多使用固定式鏡頭與對比度檢測式對焦,後者則繼承了膠片單反的可更換鏡頭及專用相位檢測式對焦,兩者形態各異,面向不同市場。2008年,Panasonic Lumix系列無反可更換鏡頭相機DMC-G1的推出掀開了數碼相機歷史的新紀元,無反開始了欲與單反試比高的征途,半導體圖像感測器上集成相位檢測式對焦感測器無疑是這場征途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從業已公布的產品規格上看,α9在取景、測光、對焦方面皆可圈可點,達到甚至超過了單反相機的規格。

對於單反相機來說,反光鏡的存在對連拍速率的提高構成了一定的障礙。而對無反相機來說,高速連拍的同時進行電子取景、測光與對焦同樣是一種挑戰。在這一點上,α9在繼承了前後簾電子快門的基礎上,一舉將連拍速率提升至20 fps。根據官網的介紹,α9的電子快門可有效抑制果凍現象(想必前後簾開閉速率較高),同時在連拍時提供無黑屏、無間斷的電子取景(使用起來大概有些像αxx系列半透鏡單反相機)。這些都得益於堆棧式感測器的的高速數據傳輸、集成的高速緩存與高速圖像處理器。

實際上,相機的電子化始於1970年代固態圖像感測器的誕生,而電子化相機的設計很大程度上是以電視攝像機為基礎的。形象地說,數碼相機的電子取景實際上就是一種攝像模式。因此,數碼相機與攝像機有天然的相似性。近年來,單反、無反相機的視頻功能日臻完善,如今已經成為高性價比影視創作的常規選擇之一。在此基礎上,α9的誕生將數碼相機、電視攝像機在技術層面的融合又向前推進了一步。想像一下,如果連拍速度達到30 fps以上的視頻幀率,且每一張照片拍攝前都經過自動對焦,那麼,這樣一台照片、視頻兩不誤的機器對於體育比賽的採訪報道是不是一枚利器?

在膠片時代,相機生產商與膠片生產商基本上各司其職,相機生產商只專註於機身和鏡頭設計。如今,作為數碼相機的核心元件,圖像感測器對相機整體性能與功能的影響愈發明顯,這一現象在α9這一產品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得益於堆棧式感測器,α9的許多規格均領先於市場上其他無反相機,甚至較一些單反相機還高出一截。可以說,誰掌握了感測器設計和生產的先機,誰就掌握了相機的核心技術。作為知名的感測器供應商,Sony的無反相機擁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我們不由得期待Sony在積極發展無反相機機身的同時,在鏡頭群、閃光燈等附件以及售後服務上亦能均衡發展,使α系列無反相機逐步具備與單反較量的實力,真正成為愛好者與專業用戶的一個新選擇。


大局已定,我忍單反很久了。
不必懷念舊時光,自有人去憑弔。
但不必是我。


忍痛割愛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狗熊淚滿襟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狗熊淚滿襟


視頻封面索尼A9 佳能1DX2追焦性能對比bilibili.com視頻

索尼西班牙展示「頂級單反 VS A9」追焦對比,在場的人表示雖然「頂級單反」貼滿了膠布但是一看就知道是1DXII。同一段足球運動員跑動過程中,1DXII連拍了124張,中焦率64%,A9連拍了150張,中焦率88%


比它畫質好的比它慢很多,比它快的!……對不起沒有比它快的


無論參數給的多麼美,吊打佳能1DX,完爆尼康D5也好,但是畢竟是索尼試水專業機的第一款機器,再看看當初發布A7和A7R的時候,那小問題好多。雖然都是革命性的,但是小問題多了難免影響用戶心理,作為一個索粉,希望索尼能在A7的基礎上讓A9有一個好的開端,畢竟佳能尼康在專業機領域這麼多年了,索尼走這條路還不簡單啊。期待。


當然是選擇買買買啦!


大法垃圾。

光有機身沒鏡頭拍個屁。

新的100-400根本不夠看啊。

另外A99已完。


我更加相信索尼參展的卡車是佳能尼康劫的了。(嚴肅臉)


大法已經技術進化到與友商差不多快要生殖隔離的地步了。當然是攢錢買買買啊,更新速度略快即使土豪也很絕望啊。


單反幾個讓人鬱悶的問題:

1,反光板收放產生的震動對最終成像清晰度的影響。所以在要求精細度高的場合,大家都使用反光板預升功能,但造成的影響是預升之後不能對焦不能取景。

2,相位對焦分光鏡照常成像平面與對焦平面光路不同,也形成了單反跑焦這個作為產品來說十惡不赦又無法徹底解決的嚴重問題。

3,同樣是對焦分光鏡造成對焦點少,對焦區域集中的問題。

4,機械式反光鏡結構限制住的連拍速度。因為反光板要放下來才能對焦,翻上去才能拍照。

這次索尼一次性全給解決了。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在攝影器材領域,索尼已經成為發展方向的探索者和路標的制定者。

更不必說那塊堆棧式CMOS,5軸防抖。。。

我一般是不燒器材的,但這款機器看參數我實在是有點心癢難忍呀。等過段時間用家反饋怎麼樣吧,如果沒大問題,就買一台回來玩兒。


借用xperia xz premium的廣告詞:Everything becomes WOW.


推薦閱讀:

通過哪些點評價相機和鏡頭?
普通人和頂級攝影師拍攝同一場景差距到底有多大?
鏡間快門的運動方式是怎樣的?為什麼可以做到光孔從中間打開而讓底片均勻曝光?
尼康相機測評分數高,但為什麼還是買佳能的人多?

TAG:相機 | 微單相機 | 索尼Sony | 索尼NEX微單相機 | 索尼大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