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燕國在戰國時期的歷史地位?
比如:樂毅伐齊之於國際格局的衝擊;經營遼東地區之於遼東的開發;抗擊東胡匈奴的戰績;燕趙關係。
拋磚引玉。
燕國是一個什麼國家?在燕世家的最後,太史公這樣評論燕國:
召公奭可謂仁矣!甘棠且思之,況其人乎?燕外迫蠻貉,內措齊、晉,崎嶇強國之間,最為弱小,幾滅者數矣。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歲,於姬姓獨後亡,豈非召公之烈邪!
作為武王始封的姬姓諸侯,燕國一直延續到戰國並成為七雄之一,這當然不是由於什麼召公的德行。在整個春秋時代,燕國由於遠離華夏文明中心地帶且國力弱小,存在感遠不如中原各國。但也正因為如此,對齊、晉等大國而言,保留燕國抵禦戎狄更有利。齊、晉都有幫助燕國平定內亂或抵禦外患的記錄,燕國也藉此躲過了春秋列國兼并浪潮。
時間來到戰國,經過歷代開發,燕國已是「地方二千餘里,帶甲數十萬,車六百乘」的大國。而隨著華夏文明圈向外擴張,燕國也開始越來越多的捲入列國爭雄的政治軍事鬥爭之中。
燕國在戰國時代的作為,見於史籍的主要有以下幾件事:
1、燕王噲傳位子之,燕國內亂,齊國破燕;
2、燕昭王勵精圖治,樂毅率五國聯軍攻齊,幾乎滅亡齊國;
3、昭王死惠王立,田單擊破燕軍,復興齊國;
4、長平戰後燕國屢次進攻趙國,多以失敗告終;
5、荊軻刺秦,秦滅燕。
還有就是著名的蘇秦反間事件,可參考 @Agoni的答案有哪些最新發現的史料或考古出土品顛覆了以往的觀點? - Agoni 的回答
關於燕國在戰國時期的歷史地位,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大國博弈的攪局者,秦國統一的助推者
作為戰國最大黑天鵝事件的樂毅破齊,實際上並沒有改變戰國歷史的整體走向:
齊國自身的先天缺陷決定了齊國並不具備統一天下的資質,在與秦趙這樣的軍事強國的對抗中齊國絕難佔到上風。可參考為什麼東周時的齊國滅亡之後,今山東省地區再沒有作為獨立而有重要影響力的割據板塊出現過? - 虯髯客的回答。當然燕國君臣的精心籌謀使得齊國的削弱提前來臨了。
燕昭王死後形勢逆轉,田單恢復齊國,燕齊兩弱。但即使昭王不死或惠王能夠繼續信任樂毅,以當時的歷史條件和燕國的國力,想要獨吞齊國也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什麼樂毅要保留營和即墨不去進攻?齊國吞併一個宋國尚且招致滅國之禍,燕國想要全滅齊國一定會成為眾矢之的,引來列國的干涉。
而客觀上燕國對齊國的勝利是為秦國清除了統一的一大障礙。愍王及之前的齊國,或與秦國聯合,進攻三晉,或參與合縱,支持三晉與楚國遏制秦國,勢力不斷擴張。而田單之後的齊國,闔門自守,失去齊國支持的三晉與楚國再難抵擋秦國的進攻。
由於缺乏史料的支持,我們並不能斷言秦國到底對燕國的政治和外交施加了多少影響,我們可以看到的是:
秦惠王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燕文侯的太子,後來的燕易王;
秦昭王時期范睢明確提出遠交近攻策略,成為秦國的國策;
樂毅率五國聯軍攻齊,與齊國並不接壤的秦國派兵參加;
長平之戰和隨後的邯鄲之圍,燕國袖手旁觀,並在戰後多次進攻趙國。
這當然是因為秦國和燕國的國家利益多有一致之處:燕國力弱,需要藉助秦國抗衡強大的齊國和趙國;秦國意在天下,同樣要藉助燕國削弱和制衡齊趙。
我不認為歷史上的燕國人口稀少。
看看歷史上的炎黃之爭、黃帝戰蚩尤,都發生於河北山西一帶,黃帝都於涿鹿之阿(今河北涿州及涿鹿縣)、帝顓頊初封高陽(今河北高陽縣)、帝嚳帝堯都於平陽(今山西臨汾縣西南)、帝舜都於蒲阪(今山西永濟縣)、共工氏遷居幽都,就知歷史上的山西河北地區是華夏中心、人口稠密之地了。但周朝的根基在陝西河南,山西河北的炎黃後裔卻反而成了不服周朝管治的外族人了。講血脈、講身份地位,山西河北的古民族才是正宗的黃帝族後裔、家鄉人,而姬周則是西遷岐山的夏朝遺民(周祖於夏末西遷,商後期娶商宗室女,勢力始大)。
但燕國並沒在這片土地上強大起來,應該是文化制度原因。無論是周公,還是召公,在西周王庭都是主持規章、禮儀。其後人所建國度都是老實人國家,宗旨首先是維護周朝統治,講究以禮制教化民人,並不恃強凌弱。比如魯國,文化興盛,但卻從不主動侵略別人。燕國也如是,歷史上燕王禪位相國子之,就知道燕國什麼風氣了。這兩個國家的祖先周公召公在周王庭主持禮制規章,子孫不可能首先違反規章制度、吞食小國、擴大疆土,打自己祖先臉皮。其實許多姬姓封國也如此,他們的存在首先是維護周王朝的法制(當然,個別姬姓封國也會主動破例,比如晉國)。
而秦晉齊楚這些強國,疆域不斷擴大,對周邊古民族而言就是侵略。所以,燕魯這些國家就象良民,遵紀守法,以和為貴;而秦晉齊楚這些國家就象流氓,道德不斷刷下限。夠流氓,就做了黑老大,最終統一天下而轉正。做良民,最終就只能被統治。燕國錯過了最初基本盤做大的時期,最終改天換日時也就無能為力了。
我認為正如其他六國一樣,上天也眷顧過燕國,也借勢打過一些勝仗,但終究地小人稀,沒有發展空間,操作上,我認為齊燕兩國一個共同的錯誤,就是不支持趙國,所以如杜牧所說,六國亡就是自己作亡的
謝邀,秦之前,中國的中心和重心在中原。圍繞中原的為四大邊緣國家,北燕東齊南楚西秦,其中齊富楚強秦富強,唯有燕國要頂住北方游牧部落的壓力,且為苦寒之地,齊晉兩大國又在其南,令其可發展空間小了不少。所以燕國窮弱人口少,始終邊緣化。但燕國很有作為,令人敬佩。首先對戎狄戰績不錯,其次占遼東,開發為漢人土地。再加上銳意改革,遂有樂毅伐齊,再加上與趙等國交好,令其他國家一心對秦。可惜終究弱小,不能擋住秦的腳步。
靠外掛樂毅,間諜蘇秦,刺客荊軻刷一下存在感。
推薦閱讀:
※如圖,魏國和其他諸侯國比面積很小,卻能算戰國七雄的原因是?
※白起真的一生從未敗過嗎?是戰國第一武將?
※如果中國一直處於戰國狀態,會演變成歐洲這種形態么?
※怎麼理解信陵君為了「高義」而殺自己國家的大將以救趙國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