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到底真是紙上談兵那麼簡單還是確有本領,能找到書中出處嗎,白起對趙括的評價又出於哪本書呢?
有資料顯示趙括是臨危受命的慷慨男兒,很有名將之風,真的假的
小說中的T大大二學生張辰選了一門在六教開的《孫子兵法》賞析選修課,以下是他的部分思考筆記。
1.張辰的選修課思考筆記,同時參考了靳生禾和謝鴻喜兩位老先生的權威著作《長平之戰——中國古代最大戰役之研究》。筆記里也融入張辰對軍事和地理知識的理解。
2.結合長平之戰的專家李俊傑先生的微小工作
3.關於趙括,靳生禾和謝鴻喜兩位老先生在《長平之戰》書中這樣評價:
我還以為知乎上有啥高論呢,沒想到還是無腦趙括吹聚集地。
就像項羽烏江百人斬,有個卵用,主力沒了,將領沒了,大半根據地沒了,你殺到手軟都改變不了戰略局勢,跟別說戰略目的了。
趙國的戰略目的呢?
1、最佳情況:拿到上黨,攻滅秦軍(呵呵)
2、較好情況:拿到上黨,秦軍撤退。
3、還行情況:丟失上黨,趙軍主力尚存。
4、最差情況:丟失上黨,趙軍主力毀滅。
趙括達到了哪個情況?自己想。
啥?死光光主力換來秦軍一半傷亡?結果還是自己衰落自己輸了,有改變嗎!?這種邏輯就是典型的果粉扯淡邏輯,喪師失地,只要死人多點就算交差了……呵呵,這邏輯,如果現在俄國入侵,殺了我們幾萬士兵,侵佔我們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的話,趙括吹肯定發瘋跳腳的罵了,哎哎,說好的死人丟地沒關係呢?說你呢,把眼睛蒙住幹嘛。
啥?趙括主動出擊就是名將?龐統出動攻城被殺,名將唄?王化貞主動出擊被踹,名將唄?真正的名將是要做到縱觀全局,攻守進退瞭然於胸,而不是無腦沖沖沖,你以為戰爭死人是在玩遊戲啊!
啥?趙王命令?這和趙括的軍事能力有啥必然關係嗎?廉頗出擊也失敗啊,但是人家仍然保存住了主力撤退堅守。你趙括呢?帶幾百幼小趙軍——說錯了,只讓幾百幼小趙軍逃回去了還成光榮了?人家做得到你做不到,還能怪誰?怪世界是吧中二們?
貿然出擊,四十多萬軍隊被兩萬軍隊斷糧道——還屢次無法突圍,典型的以多敗少啊!然後呢?坐等糧食吃完了還無法突圍,身為統帥玩無腦沖被殺。進攻一般,後防垃圾,突圍更垃圾的傢伙,還名將?庸將就算對得起他了!後三日,韓氏上黨守馮亭使者至,曰:「韓不能守上黨,入之於秦。其吏民皆安為趙,不欲為秦。有城市邑十七,願再拜入之趙,財王所以賜吏民。」王大喜,召平陽君豹告之曰:「馮亭入城市邑十七,受之何如?」對曰:「聖人甚禍無故之利。」王曰:「入懷吾德,何謂無故乎?」對曰:「夫秦蠶食韓氏地,中絕不令相通,固自以為坐而受上黨之地也。韓氏所以不入於秦者,欲嫁其禍於趙也。秦服其勞而趙受其利,雖強大不能得之於小弱,小弱顧能得之於強大乎?豈可謂非無故之利哉!且夫秦以牛田之水通糧,蠶食上乘倍戰者,裂上國之地,其政行,不可與為難,必勿受也。」王曰:「今發百萬之軍而攻,逾年曆歲未得一城也。今以城市邑十七幣吾國,此大利也。」趙豹出,王召平原君與趙禹而告之。對曰:「發百萬之軍而攻,逾歲未得一城,今坐受城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王曰:「善。」乃令趙勝受地,告馮亭曰:「敝國使者臣勝,敝國君使勝致命,以萬戶都三封太守,千戶都三封縣令,皆世世為侯,吏民皆益爵三級,吏民能相安,皆賜之六金。」馮亭垂涕不見使者,曰:「吾不處三不義也:為主守地,不能死固,不義一矣;入之秦。不聽主令,不義二矣;賣主地而食之,不義三矣。
——《史記 趙世家第十三》
秦、趙戰於長平,趙不勝,亡一都尉。趙王召樓昌與虞卿曰:「軍戰不勝,尉復死,寡人使束甲而趨之,何如?」樓昌曰:「無益也,不如發重使為媾。」虞卿曰:「昌言媾者,以為不媾軍必破也。而制媾者在秦。且王之論秦也,欲破趙之軍乎?不邪?」王曰:「秦不遺餘力矣,必且欲破趙軍!」虞卿曰:「王聽臣,發使出重寶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寶,必內吾使。趙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之合從,且必恐。如此,則媾乃可為也。」趙王不聽,與平陽君為媾,發鄭朱入秦。秦內之。趙王召虞卿曰:「寡人使平陽君為媾於秦,秦已內鄭朱矣,卿以為奚如?」虞卿對曰:「王不得媾,軍必破矣。天下賀戰勝者皆在秦矣。鄭朱,貴人也,入秦,秦王與應侯必顯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趙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則媾不可得成也。」應侯果顯鄭朱以示天下賀戰勝者,終不肯媾。
——《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趙王遂以趙括代頗將。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王不聽。初,趙括自少時學兵法,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則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與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鄉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稱,妾請無隨坐!」趙王許之 ——《資治通鑒卷五》
——————————————————————————————————————————————OK,史料放完了,直接擺結論。
從一開始在要不要接受上黨的問題上,趙孝成王就拒絕了平陽君趙豹的正確建議,而且還臭不要臉的自我吹噓說:「入懷吾德,何謂無故乎。」 連趙豹都明白「秦服其勞而趙受其利,雖強大不能得之於小弱,小弱顧能得之於強大乎?」 孝成王卻說出「今發百萬之軍而攻,逾年曆歲未得一城也。今以城市邑十七幣吾國,此大利也。」這種可笑的話。可見果然不是人君之材。
在長平前線僵持之時,虞卿敏銳的意識到,只有暫時不和秦國言和,靠重禮賄賂楚魏兩國,才能利用秦國因為懼怕天下合縱之勢的弱點達成合約。趙孝成王又不聽,派了鄭朱去秦國和談。秦國高規格接待鄭朱,果真引起楚魏等諸侯猜疑,自此趙國在外交上陷入孤立,外援斷絕。再無他國出兵相救之可能。可見孝成王的外交水平也相當堪憂。
可惜武靈王一世英明,胡服騎射,破東胡,降林胡,滅中山國,立雲中郡。拓地千里,有席捲六合,并吞八荒之志。子孫後代卻昏庸若此。不得不叫人扼腕嘆息。
觸龍說趙太后有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沒有父母願意自己的孩子前途不順。趙括的父母都一致認為趙括不適合將兵,可是孝成王不僅堅持要認命他,仗還沒開打就賜給了他大批金銀珠寶。可見趙括也並不是什麼臨危受命,是孝成王點名要他上。在此之前他還沒打過仗。在趙括拿到賞賜後在國內大肆購買田宅時他的母親提出的唯一要求竟然是請求將來不要被連坐。
他剛一上任就大擺架子,「一旦為將,東鄉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
拿到賞賜第一時間乾的事竟然是「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
到了部隊首先就「悉更約束,易置軍吏,出兵擊秦師」。
怎麼樣,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很像玩三國殺用黃蓋當反賊,用苦肉計拿了一手牌和一個諸葛弩後爽一把就死的節奏?
哦哦,我知道有人會說王翦出征前也是大買田宅。以安國君之心。
有無搞錯?王翦是帶大兵出外滅人國的。趙括是自己家門口快頂不住了單騎代廉頗上去接盤的。這能一樣?他爹趙奢當年救瘀與的時候,大軍就駐紮在邯鄲城外二十八里,也沒見他各種剁手保平安的啊。
有才能?
「急來攻壘,欲出為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
我咋感覺這水平連諸葛誕都比不上呢?
治軍能力強?
「九月,趙軍食絕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
毛澤東思想也不能擋子彈,沒飯吃還想約束軍紀?
就這樣的人,趙孝成王能因為一句流言直接讓他當將軍,指揮趙國幾乎全部的野戰部隊。
趙括:怪我咯!
連福王朱由崧這樣的貨色都敢在四鎮扶持下玩一把政治。趙括手握幾十萬大軍,有國君的絕對信任,隨意撤換中層軍官都沒人管,哪怕他再不自信,再心虛,畢竟他已經被人推到了台前,站在了聚光燈下。換你你不賭一把試試?
何況從趙括的角度來看,他認為這場賭局勝率不低。他不知道對方已經把主帥換成了白起。在秦軍的攻勢下,廉頗堅守了兩年半。可知趙國軍力戰力並不弱於秦國。
而且兩國並不是一開始就各自出動大軍決戰,正是因為雙方的戰略都是想徹底殲滅對方,因此才在相持過程中漸次增兵。
南梁名將韋睿就指出:「賊已至城下,方復求軍,臨難鑄兵,豈及馬腹?且吾求濟師,彼亦征眾,猶如吳益巴丘,蜀增白帝耳。『師克在和不在眾』,古之義也。」
若是趙國沒有足夠的實力去和秦國賭國運打一場殲滅戰的話,也不會增這麼多兵。
領導說你行你就行,何況趙括真覺得自己行。於是他就上了。
當然他也許並不知道,兩千年後的歐洲有一位優秀的師級騎兵將領,在拿破崙帝國人才極端匱乏的百日王朝時期,僅僅因為鎮壓叛亂有功而晉陞為了拿破崙的第二十六名,也是最後一名元帥。負責指揮北方軍團的側翼部隊。
在此之前他從來沒有過任何指揮步兵和騎步炮混編軍團的經驗,有的只是作為一個騎兵指揮官必須的英勇和對拿破崙的無比忠誠。
他在拿破崙眾叛親離的大背景下被推上了與其能力不相稱的位置,又因為拿破崙的一個錯誤決定而為滑鐵盧戰役的失敗背了兩百年黑鍋。很多人,包括他的副手熱拉爾和管理工兵的瓦拉澤,以及給他提供那頓有幸被茨威格記述的著名早餐的比利時農民都覺得他無能。從來沒有人考慮過在拿破崙的安排下他根本不可能按時趕到戰場。(當然即便他聽從了熱拉爾的建議派其奔襲,僅僅兩個師一萬多人的機動兵力對於抵抗比洛軍團近五萬生力軍的任務顯然也是無能為力。)
因為首戰得勝的拿破崙做夢都想不到剛剛迎來一次慘敗,主帥負傷昏迷,被殲滅兩萬人的普魯士軍竟然能部署後衛部隊並有序撤退。
而諷刺的是,八年前曾在清晨六點鐘用子彈和刺刀打垮熟睡中的普魯士人的法軍,如今卻在他們敬愛的皇帝愚蠢命令下得到了一整晚充足的休息,給了普魯士人有序撤離和重整旗鼓的時間。拿破崙戰前在人事認命上的失敗、米歇爾.奈伊在卡特勒布拉的失敗和林尼戰役後的追擊戰的失敗共同造成了滑鐵盧戰役的最後失敗。而所有的黑鍋卻都要一個嚴格遵守皇帝命令,忠心耿耿卻對局勢無能為力的庸將來背。
紙上談兵這句話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人附會上去的
是趙括願意領兵嗎?當然不是
是趙括自己傻嗎?當然不是
不就是八個字的問題
趙國無糧,他國不援
這責任怎麼就全扔給趙括了啊,看看史書怎麼寫的,趙括自己願意領兵嗎?
到後人嘴裡成了什麼樣子
=============================================================
那個時候秦國早就勝了,以前列國合縱抗秦,是因為秦國好戰
所謂連橫,也是利用外交在軍事上擊破別國,91年間,秦與六國,共計進行85場戰爭
後來范睢入秦,所謂遠交近攻,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讓戰爭成為政治的延續
秦國要滅國了,但是秦國雖可以戰勝六國,卻無法達到和平,更滅不了國
為什麼秦攻趙時,燕國、齊國,這兩個趙國的鄰國作壁上觀啊?
因為秦國幾十年沒打過他們啊
接下來的31年,正好艹了三晉31次,就是沒動齊國、燕國
當時趙國和秦國就像冷戰時的美蘇,別的國家都不願意幫,最好兩敗俱傷,所以,打起來只能靠自己。
接不接受上黨,那是廟堂決定的,這裡就不討論了。
雙方實力都很強,也不存在奇襲,所以一開始都比較保守,打到後面趙國糧食跟不上,男人都在打仗也沒人種田,那隻好換廉頗上趙括主動出擊了。我是覺得把趙括白起互換國家,輸得有可能還是趙國
拉出來跟那個時代最牛逼甚至也是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將領打一場,還是個年輕人 沒什麼經驗,人還是力戰而死,被扣上一個紙上談兵的帽子,也算倒霉。
一級小號出門遇見滿級boss
-做將軍的和做統帥的差別 很大啊~我覺得趙括只適合做將軍,但不適合做統領各將的統帥,至少長平之戰時不適合~- 把不適合做統帥的人放在統帥的位置上,還想不敗!?除非對面的統帥的能力比他水了...
前言1:成者王侯敗者寇,古今中外莫不如是,歷史從來都是為勝利者歌功頌德。
前言2:史書本身並不說謊,史書只需要給出部分事實的真相,就可以達到其春秋筆法的目的。
好吧,我們就從一些史書中的基本記載開始推論吧……
1趙括熟讀兵書,滔滔不絕,可以看出他至少有相當高的文學素養與軍事謀略知識
2趙括出身軍人世家,深受軍旅文化的熏陶,其父趙奢也是不俗的將軍,沒吃過豬肉總該見過豬跑吧?所以對於軍隊那一套,對於領兵打仗必當不陌生
3趙括軍被圍困多時後,他親率精銳勁卒衝擊秦軍,可以看出趙括武藝還是不俗的,是個文韜武略型的將領。
4結合趙括的出身與武藝,趙國又常年征戰,趙王必定不會讓一個籍籍無名的毛頭小伙帶領幾十萬軍隊出征。可以猜想趙括此前必定有中小型戰鬥的實戰經驗,或許還表現不俗,只是史書沒有記載罷了。
5趙軍敗,趙軍不能打持久戰,是由國家綜合國力決定的。趙國無糧~,所以得採取攻勢。即使趙軍被圍,盡數被屠滅,但是秦軍也沒好到哪裡去,死者大半。秦昭王更是下令河內男子悉數出動,打贏趙國也不輕鬆啊。
史記還記載了哪些趙括的不良事迹呢?
趙括一上來就換將,提拔親信。這個無可厚非,誰都會用自己人啊,本朝太祖也不例外,徐向前仗打得多好,可太祖掌權後用過徐帥幾次?
趙括在邯鄲大肆置辦產業。這個,難道沒聽過王翦的典故么?王翦出征前不也是要良田美宅么,無他,讓君王心安而已。
快來人!趙國被坑殺的40萬將士的棺材板我一個人壓不住!
趙括還是有本領的,只不過經驗不足。戰場上那是一步錯便步步錯的地方。可能也不全是他的錯,但他終究是個罪人。那趙國四十多萬的兒郎死的冤,那四十多萬的家庭該去哪申冤。這個罵名需要他來承擔。
趙括只是被黑久了,歷史記載的東西不一定都是對得。趙括成名戰是他還是孩子的時候幫他父親出的計謀。一個真正紙上談兵的人能做到么?再者,你看看史記白起對趙括的評價就知道了。
要知道....那個時候...沒有紙
數讀視頻三千T 的處男第一仗就遇上了李瑪麗。。。。。。。。。。。。
要說表現已經不錯啦
推薦閱讀:
TAG:趙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