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知名成功人士喜歡寫一些心靈雞湯勵志段子?


誰不希望自己所有的成就源於個人努力呢?靠對手棄權拿金牌有意思嗎?有成就感嗎?就連中彩票的人都會宣稱這是長期積德行善的結果,可以想像其他富人會如何修飾自己的歷史。

所以,熬雞湯不僅僅是要口頭「洗白」發家過程,更是給人生一個交待,為「超我」營造一段傳奇;向「本我」證明(暗示)自己和狩獵時代的原始人祖先一樣,是個靠自我奮鬥的英雄,而不僅僅是歷史行程製造的幸運兒。


有一個高票答案說「雞湯之過,不在說的人紙上談兵,只在聽的人力不能行。」

我換一個更精確的說法:

雞湯的過錯就在於成功也許必須湊齊十個因素,但是雞湯只說了三四個因素(這三四個往往是屬於鼓勵性質的正能量),而藏匿了六個。為什麼還有六個因素,成功者就是不說出來?原因如下:


1、當事人的參照系與一般大眾不一樣,他自己沒有意識到。舉例:某籃球運動員強調自己沒有天賦,靠的是勤奮。其實,該運動員已經傳播了雞湯。因為該運動員所謂的「沒有天賦」,是在國家隊這個小圈子成立的,能夠被選進國家隊的人都已經是在籃球上有天賦的。同樣的道理,很多人在網上反覆灌雞湯——考清華不需要天賦、當富翁不需要天賦、成為高級學術人才不需要天賦。。。
有些牛逼人物說成功不需要天賦是真誠的,因為人家的參照系是跟牛人對比,他忘記了自己的參照系與大眾不一樣。但是這種話傳到一般的大眾那裡,你信了,就變成雞湯了。

2、當事人自謙。自謙的人在強調自己成功的時候,他也許明明為自己的天賦洋洋得意,但出於一種世故,他不能說,因為一部分(不是全部)弱者有玻璃心。


3、當事人不能說的其餘六個因素屬於見不得光的黑暗面。比如說一個勤奮、能幹的商人同時也行賄。他對外當然只能談他自己勤奮、能幹,而不能說某高官上個月拿了他一筆錢。

4、其他。比如說某人成功或幸福源於運氣,他總要找個顯得更有必然性的理由說出去吧。
——————————————————————————————

雞湯的本質是為成功或幸福藏匿了至少一部分真實的原因,雞湯的客觀效果是傳遞了正能量或者讓庸眾覺得他們有希望夠得著。


成功人士有意傳播雞湯的目的是獲得大眾擁戴(至少不觸怒大眾吧)。如果考上清華大學的人率直的說自己天賦高,會被罵;如果商界成功人士直說自己靠行賄,會被罵。。。。。。
——————————————————————————————

如何對待雞湯?

1、不否認雞湯可能有真理的成分,不要一味抵制雞湯。
2、成功(或者幸福)也許要湊齊十個條件,但是雞湯也許只告訴你四個,你要想一下另外六個你湊不湊得齊。

我舉一個典型的例子:

假設小王是一個天資特別聰穎而且特別勤奮的人,在1990年高考那天發高燒所以進入一所五流大學,後來小王考研去了北大,再後來成為學術大家老王。二十五年後(擴招好幾倍後),老王本科母校的大一新生小李也想成為學術大家,但是他的天資與勤奮都比老王差很多很多。

大教授老王回母校講學,鼓勵小師弟小師妹,說「都是校友,我做得到的,你們也應該做得到」。小李聽了熱血沸騰。

老王善意的灌了雞湯,小李稀里糊塗的接受了雞湯。其實老王與小李只有一個形式上的共同點——校友(其實擴招多倍後,2015年的生源遠不如1990年的,實質上不是一回事了,你覺得2015年的1萬塊錢有資格與1990年的1萬塊錢相比么?),老王成功的諸多條件小李是湊不齊的。

雞湯灌到極致就是甲成功了,乙與甲有一個形式上的共同點(如都出身於五流大學、都出身於鄉下。。。),乙就覺得自己有望複製甲的成功並放棄探尋甲成功的全面的原因。


——————————————————————————————
有人在評論區極力灌雞湯,我就找點資料打醒他:

1、
有哪些看似荒謬,其實很科學的理論? - 知乎用戶的回答:

2、
研究中為了區分先天基因影響與早期後天環境影響,使用了哪些實驗和統計方法? - 心理學

如果把上面知乎用戶的回答打個折扣,我說天賦起到一定的作用,不過分吧。


任志強不會告訴你他父親是曾經的商業部副部長。
潘石屹不會告訴你他的發跡是和女富豪張欣結婚後開始的。
這些事情告訴我們一個最樸素的真理: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在中國!

題目只舉了任志強,那我就只說他。
從其插隊到開後門參軍,從野路子複員到走私① , 從混跡江湖到搖身為國企老總,從挖牆角到國有資產流向潘任美,任志強破除了法律和黨章的底線,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破除迷信」!不過再怎麼祭出王輔導員的招牌,欠賬總是要還的!

①他使用軍用飛機進行走私。飛機被廣州公安局扣押,結果因為軍用飛機地方沒權利管,又把他給放了……

有些人喜歡PO雞湯,鼓勵人努力,向上,積極,陽光。其實是想樹立自己的另外一種形象,把自己的成功往雞湯上引,讓人們誤以為他們的成功也是因為努力,向上,積極,陽光……

資本的原始積累都是罪惡,黑暗的,尤其是改開初期的中國。都是踏著政策和法律的邊線。
但有些人是灰的,有些人是黑的。
1985年,任志強因侵吞國有資產入獄一年,那一年他「拿了」一萬五、六(任原話)


還有他在華遠時,多次轉讓土地給潘十億,又是為了什麼?華遠是國有控股企業,能方便的拿到許多地皮…… 是,如他自己解釋,每一筆轉讓華遠都盈利了,可是轉讓後的土地在潘石屹那兒賺得更多。

如果任志強不PO心靈雞湯段子,而是直接告訴你他怎麼發家的,怎麼致富的,你們還會喜歡他么?
微博上那麼多反潘任美的人,那麼用力的舉報都沒有事情,為什麼?王輔導員啊!


我一直覺得在中國始終保持著精英主義,一廂情願的認為所謂的成功者有多麼厲害,多麼具備超人的智慧和毅力是一種疾病,得電擊,而且就算電擊了也未必能拯救你的智商

在國內有大毅力,大決心,大智慧的人不少,但是能成功的是少數人,為什麼?因為好運才是最關鍵的制勝因素,也就是所謂的充分必要條件

但是國內的成功者只要有錢了,都愛封神封聖,更愛標榜美德,他們喜歡驕傲的把成功因素歸結到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起碼他們不能對著大眾明說,這樣不利於維護他們形象

至於說精英之間小圈子肯定不會說這樣的話,那真是呵呵了,余世維南懷瑾這類大師可非常吃香,這兩年我沒怎麼關注,但是只要是身價過千萬的領導,都非常喜歡這類人給自己上課,所謂的總裁集訓班,所謂的狼性訓練營,無一例外都是所謂精英階層的小圈子,都充斥著雞湯,而且這些人是真的堅定不移的在相信

君不見某位包養小明星的地產佬在內部論壇里就很自豪的宣稱我們工作XX年從來沒行過賄,然後大談企業責任感和道德素質——這不是騙人的雞湯是什麼?

這就是所謂的催眠與自我催眠

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很多答主都疏漏了一點:國內享有盛譽的成功者,絕大部分都是在90年代中後期借著改革開放的大潮而積累起億萬身家的,就如Outlier一書指出美帝的大部分百億級別富豪都是50年代生人一樣,他們遇到了百年難得一遇的好時代,而中國的情況又很特殊,由於商業秩序混亂,監管不力等因素,相當大比例的人,都是靠著撈偏門和鑽空子起家的,在起家後和紅色資本的牽扯瓜葛也愈深——這一切,都是不合法的

你讓一群投機倒把,幾乎把商業法條都犯乾淨了的犯罪分子不講雞湯講什麼?(老實說我真不信他們就沒行過賄)

內部圈子論壇也只能講這些,不然呢?交流犯罪心得如何更好的投機倒把嗎?那不擺明了落人口實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或掃以下二維碼,歡迎加入


不寫心靈雞湯勵志段子寫什麼?難道寫不足為外人道的內幕嗎?
越是大富大貴,越是需要大量的非正常因素促成成功,古人如此,今人也是這樣,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正因為如此,成功之後,大富大貴者反而要極力掩蓋非正常因素,而強調促成成功的正常因素,從而彰顯自己富貴的必然性、合理性、合法性。
古人用的是靈異傳說,今人用的則是心靈雞湯勵志段子,但是,道理都是一樣。
而對於接受者而言,也願意相信甚至暗示自己相信這些似是而非的心靈雞湯勵志段子,因為有利於為自己構築一個有序的認知世界,從而增加自己生存生活的安全感。
於是,供求雙方的不同目的共同造成了事實的存在。


@湛廬邀請我回答的什麼是「富人思維」不回答了。

這道題這裡一併回答了。

上周時候,我的一位商人朋友在朋友圈推送了一篇文,讀了下,覺得寫得很好。

聯繫了下相關的出版社,要了授權,在自己的微信後台做了一篇推送了。

這篇:短篇閱讀丨弘一大師:人和人不要靠的太近

結果閱讀量比當天的頭條都多(放在當天第三條)。

後來那位商人朋友call我:

「你個孫子,偷我貼的文。」

「文人的事,怎麼能叫偷呢?」

他頓了下,對我說:

「你知道嗎,我微信上基本所有的企業家朋友,看我po這條,都轉了。」

無獨有偶,我自己朋友圈po完這條文以後,一位做企業法務相關的律師朋友轉去了(他同眾多企業大佬、高管對接)。

事後我問他,多少人跟著你轉這篇。

「恩,我發完就有四五個高管,公司老大轉了。加上第二天的,一共有十幾個人吧。」

以上這些說明什麼?

是企業家們喜歡雞湯嘛?成功人士們喜歡雞湯嗎?

是,又不單純是。

記得我前面的前提嗎,放在自己的公號里推送,放第三條,閱讀量比第一條,第二條都高————第一條是每周書單,第二條是談文學的留白————相比之下,大眾還是更喜歡讀讀「雞湯」啊。

所以不是企業家們喜歡雞湯,成功人士喜歡雞湯,而是普羅大眾,是我們,都喜歡雞湯。

說回到知乎,知乎er向來是以社會精英人士自居的————其實大多數人手無縛雞之力,空有一身武功,只有搏鬥之後的傷痛。

反雞湯似乎一貫是知乎的傳統,但其實知乎沒反過雞湯,知乎向來是喜歡雞湯的,不過喜歡的是有湯有勺的雞湯,喜歡的是有精美包裝,印著乾貨兩個字的雞湯。

扒開諸多萬贊回答光鮮的外套,留下的也無非,「雞湯」二字。

成功人士也是人,是人就有人性,就和你一樣,和我一樣,有一樣的情感,一樣的感受,一樣的人性。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對我敘述的另一件事更值得深思:

一家上司公司的老總請她吃飯看電影。

「覺得怎麼樣?」

「很無聊,整個過程無聊極了,吃飯的時候不知道和我聊什麼;看電影的時候我看電影,他整個人整場電影都沒法好好看,兩個小時,手不知道放哪,手足無措。」

「呃,可能因為他喜歡你吧。」

「可他三十五歲了啊!泡個妞都不會嗎?」

看,哪怕這位成功人士坐擁資產上億,泡妞的時候一樣和一個二十歲的孩子一樣手足無措。

因為他是人,因為他只是人。

層層媒體包裝下的成功人士們閃耀著光環,讓大眾覺得他們無所不能,至於雞湯這種知乎er都看不上的東西,怎麼可能去寫,去轉發呢。哎,生活又不是五十度灰,真當每個老闆都泡妞無往不利,有間地下室,有很多不能說的秘密?

算了吧,除了會賺錢,會工作,他們同你的父親、母親,同你,一樣。

一樣的人性,一樣的慾望,一樣的和你一樣,會被幾篇雞湯感動。會覺得那些東西是美的,是善的。編個雞湯段子,是美的,是善的。

於是他們編了,他們發了,轉發量也好的不得了。

拜託,不要說轉個雞湯的人就有病,就是固化思維,就是老年人。

或許人家只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了呢?

而諸位反雞湯的知乎er們,還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階段呢。

反個雞湯總會顯得自己比豆瓣er、微信er高明不少是嗎?

成功人士們發個雞湯就是在催眠大眾?他們很忙的,沒空想那麼多。

富人思維,那道題的答案我都看了。談來談去談的是富人們賺錢的思維,確實有獨到之處,確實有高處的風景。可回歸到生活、情感、家庭、交友等等,未必見的富人思維就要比窮人思維高明到哪去。

因為他們是人,因為他們也只是人。

上蒼保佑吃完了飯的人民


看了上面的好多回答,感覺大家戾氣都好重。

雞湯之所以被人覺得煩,主要是它都是些人所周知的大道理。

可是,所謂的大道理,一般都是真的包含了很多道理的,才能配得上這個稱呼。

像雞湯文,最常見的料,無非就是 自信、堅持、勇敢、靈活、樂觀……等。

乍一看,都是廢話;可是,如果真的都是廢話嗎?

不是。而且這些恰恰都是真話。

人,尤其是看書看的多的人,最常見的毛病就是「說的破,忍不過;都知道,做不來。」

王陽明提倡「知行合一」,就是望士子能擺脫此弊端。

可惜很多人,自己做不來,卻埋怨這些大道理是沒用的「雞湯」。

雞湯那麼好喝,又營養;你卻去怪他,可考慮過他的感受了嗎?

中國傳統所推崇的價值觀,講究個內聖外王,即「道」「術」結合。

而「道」的方面,需要的就是雞湯,這個不能保證你成功,但能讓你腳踏實地,步步向上,不怨天,不尤人;

「術」的方面,則是有關切實可行的方法。

這二者的良性的結合,就是孫子所說的,「以正合,以奇勝」。

「奇」的方面,因勢而異、因時而異、因事而異;這個是大佬無法空口就教給你的。他們能夠的,就是將廣大的他所能影響到的人們,引領走上「道」的正途。

所以他們公開講話,都只會說雞湯。

雞湯之過,不在說的人紙上談兵,只在聽的人力不能行。

舉個例子,帶有個人意見:

家裡欠債 700 多萬,該怎麼辦? - 個人諮詢 這是前段時間很火的一個問題,我當時作了一個回答,大意是勸題主好好唸書。

熟料,後來出了個最高票回答,大罵說這是雞湯;接著作皇皇鉅著,洋洋灑灑出了一篇指導手冊,教題主去打理父親的生意。

什麼叫沒用的雞湯?這才是沒用的雞湯:不在「道"上引領,而在"術"上指手畫腳,宣揚付出就有收穫。

題主家中經營的酒店、房地產,中間牽扯的利益、人情、小九九有多少,那些指點的人知道嗎?

一個在生意圈中打拚了幾十年的人,都照顧不過來的產業,人家剛步入大學的小女孩去翻手爲雲覆手爲雨?

你可以去問一百個上市公司的CEO,保證他們都會覺得這是癡人說夢。

是以,知名的成功人士說雞湯,就和老師家長從小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是一個道理。當然有例外,可是對於大多數人,這還是一個十分有益的建議。以前大家都不同意,如今長大了也就都認可了;同理,如今我們對雞湯都不同意,可是人生到了某一個階段,也慢慢會理解其中的真意了。


說句狹隘的話,成功人士散播和鼓吹心靈雞湯,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掩飾他們積累第一桶金時的黑暗醜陋。

至於用心靈雞湯作為手段之一,蒙蔽普通民眾的心智,封鎖社會底層人民的上升渠道,進而加深不同階層的分化與固化,就難免會被誤會成仇富心理作祟,這裡就不展開了。


別說知名人士了,其實你父母很多時候說的話你也會覺得是雞湯。
但你經歷了很多事情或者過了一段時間你會突然發現,原來這些話不是雞湯而是真理。

其實不是成功人士、老輩、師長們愛說雞湯。
只是他們想分享一些他們的人生經驗罷了。

他們的人生經驗都是通過實踐檢驗出來的。
然而人性是相同的。
只要環境不變,這些經驗就會有效。

你之所以認為是雞湯,是因為你的經驗和閱歷還沒到達那個層次。
你理解不了,所以你才會認為是雞湯。

當你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歷和經驗的時候,就會發現曾經的雞湯還是挺有營養的。
這個不要去怪長輩或者成功人士。

因為他們不了解你的情況,他們只是說自己的經驗而已。
每個人情況不同,也許針對你的雞湯是另外的一種口味,比如層次稍微低點的可能適合你。
太高的話就顯的雞湯。

也就是說,當雞湯的層次與你的人生閱歷相匹配的時候就叫真理,不匹配的才叫雞湯。


看了排名前幾的答案,都是從純粹的雞湯和反雞湯的角度來分析的,笑了,商業世界哪有這麼單純和簡單,感覺為雞湯點贊的大部分都是小朋友?可能因為職業不是商人,所以無法從商業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前段時間在知乎日報上看到一則新聞,說微博上的段子手寡頭們壟斷了上億的營銷生意。回去找了一下,找到了原文:

【智族GQ】段子手的權力遊戲

上億的規模說明了什麼?說明微博營銷是一門巨大的生意,如果你不能從生意的角度來考慮他們的言行,那你就落了下乘

一、原理分析:

以下為轉載節選,為某大神對這個問題的分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去原帖關注 @風塵棋客Edison,版權屬於原作者,侵刪。

原帖:商業分析能力是怎樣煉成的?

節選部分如下:

「2、流量(Traffic)——營銷層面。

無論你想賣什麼東西,先得讓人知道你在賣呀。看似平淡的一句話,成就了上千億的Google,幾百億的百度,而且他們對於普通用戶竟然都是免費的。淘寶上開店不要錢,你倒是不買直通車啊(那位喜歡說上帝保佑大家晚安的淘寶店主表示呵呵)。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愈發地意識到,流量本身就是一門巨大的生意。世界上有太多企業都在賣東西,而其中的絕大多數,我們壓根永遠都不會知道。於是為了讓我們知道他們提供這麼一個消費選擇,他們花了很多錢。

在TTPPRC中,我把流量(Traffic)簡單定義為,讓目標客戶了解到他們有這麼一個消費選擇。

而其中最重要的四個字就是,目標客戶。

YY平台上的在線語音視頻的驚人流量拓展到在線教育上一塌糊塗,顯然玩網路遊戲和看美女跳艷舞的YY用戶,不會搖身一變成坐在電腦前花錢上課的上進青年;人流最大的商場適合優衣庫但不適合香奈兒;你永遠都不會在電視上看到勞斯萊斯的廣告;《我們這一代人的困惑》點擊量累計上千萬大連的喬東家脆皮火燒也不會多賣出幾個...

上述的例子看起來很簡單,應用的起來卻沒那麼容易,實際上的流量是否有效,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比如我自己的一家蛋糕店處在大連一個二線商場二樓的核心位置,每天路過的人群川流不息。雖然該商場的定位不高,可我的蛋糕的價位也算便宜,開店之初我對這個位置寄予厚望,直到後來發現洶湧的人群匆匆而過頭都不抬才意識到,並非他們永遠都不是我的目標客戶,但至少在經過這個位置上的時候不是。原來該商場樓上有七八家自助餐廳,家家生意火爆,而我的店鋪位置是去往這些餐廳的必經之路。相當大一部分人在我的蛋糕店門口路過,是餓了三天後去血洗自助餐的路上或者剛從那裡扶牆出來,與其賣蛋糕不如賣健胃消食片。

為了更完整地理解流量的概念,下面談幾個發散但具體的例子。

流量不是萬能的,它和六步模型中的下一步包裝(Package)緊密相連,再優質的流量,如果你的商業項目包裝不好也是白費,

比如騰訊因為入股大眾點評,在微信上給點評開了二級入口,巨大的微信流量卻並未給大眾點評的團購帶來太高的轉化率,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微信二級入口的流暢度和綜合體驗比起單獨的大眾點評App差了很多,目前來看效果一般。

強勢品牌可以自發的導入流量。

比如如家的位置可以比當地的廉價酒店差一些,但目標客戶會順著導航自己找過來。這個我們在後文的案例中會反覆看到,品牌的第一個作用就是導入流量。

不同的商業項目對流量的具體需求大不相同,一般而言,越是標準化高、可替代性高的業態,流量這個環節在整個生意上就越重要,比如在淘寶上賣iPhone,商場里賣奶茶,海淀黃庄賣留學等等。

差異化強的業態,對於直接流量的需求相對就要小一些,可以通過巧妙的宣傳手段讓目標客戶送上門來,比如私家會所,愛馬仕Birkin,知名天使投資人。

壟斷行業之所以那麼賺錢,因為壟斷了剛性需求的流量。例子就不敢舉了。

目標客戶是企業而非大眾消費者的(B2B和C2B),決定流量的是銷售團隊的力量。

引人入勝的職場小說《圈子圈套》《輸贏》《做單》,講的都是獲取有效流量的故事。而很多看似是目標客戶是普通消費者的生意,其主要流量也是通過銷售團隊而非大眾廣告導入的,比如北京的國企,大多會發「味味美」的麵包卡作為員工福利,而不是巴黎貝甜的。

移動互聯網是當下的流量之王,之前是PC端的互聯網,而再之前則是電視機。如果沒有電視,NBA球員的收入不會比話劇演員高多少。

演藝公司遠在互聯網時代來臨之前就懂得炒作的重要性,只因他們的生意對於大眾流量的需求實在是太高了。

互聯網創業的魅力在於,網路打破了傳統行業對與目標客戶流量的地域限制。

其實地域限制的流量雖然有限,卻也是天然的保護,繁華的商業街不景氣的服裝店,一天也能賣出幾件衣服。

而互聯網的流量具有馬太效應,在網上賣衣服的商戶,每天不開張的占絕大多數。互聯網行業從此誕生的那天起,就註定是兩極分化的,平台級的企業更是只有贏家通吃,最多雙雄並起,至於老三,老三是神馬?

99%的互聯網創業註定屍骨無存的原因,不用太複雜的分析,流量這關根本就過不去。

每當我身邊的小夥伴激情澎湃地告訴我要做一款手機App,通過移動互聯網改變世界的時候,我都會溫柔地陪他們打開App Store或是豌豆莢,看著那些陌生的名字,告訴他們上百萬開發者的App,從軟體商店跑到用戶的手機桌面的距離是以光年計算的。

還記得去年年末看了50個有代表性的當年倒閉的在線教育公司榜單,除了龔海燕的梯子網,剩下49個我連聽說都沒聽說過就被市場掃地出門了。

互聯網創業依然是時代最完美的趨勢,可是如果你根本沒想清楚如何闖過流量這道鬼門關,其他的環節根本都不用考慮。

隨著互聯網流量這門生意本身已經逐漸成為了壟斷行業,網路流量的價格也是越來越高。目前中國性價比最高的全網流量的導入方式還是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知乎和豆瓣可以算是第二梯隊。本地O2O的流量則主要掌握在大眾點評和美團手裡,微博和微信稍差一點。

你看傳統行業的大佬們都喜歡深入淺出悶聲發大財,互聯網公司或是互聯網為主要銷售渠道的創始人們,卻都假裝很幸福地和陸琪和留幾手們一樣賣力氣,每天與網友們分享家長里短人生感悟(B2B的互聯網公司老闆不包括在其中),甚至能出現在你父母的微信朋友圈中。

微博上的段子們做的都是流量的生意,所以他們所說的內容不是他們真實感受,只是為了導入你的流量而故意設計的內容

歸根結底,一個商人商業能力的高低的首要標準,就是看他能為自己的生意導入多少流量

無論是老一輩企業家為了拿下一個單子在酒桌上喝到吐血,或是孟兵拜會潘石屹最終在望京SOHO中為西少爺拿下一個黃金店鋪,還是郭敬明為了小時代造勢情願讓楊冪發微博拿自己的性取向開玩笑,都是一流的導流能力的體現。

當然,倚靠產品品質過硬口口相傳讓更多消費者知道有這麼個消費選擇的古典方法也並未被淘汰,只是單單憑此已經跟不上這個時代的發展速度了。

反之,任何一種在自由市場上有競爭力的產品,除了那些核心價值是稀缺性的以外,是絕不可能「必須朋友介紹才能買到」,「電視下方的熱線電話獨家訂購」,「根本不在市面上公開銷售的」。

商業世界無論再怎麼千變萬化,只需記住一點,但凡商家做出了明顯不符合追求總收益最大化的言行(心靈雞湯、夢想、情懷等),騙局是永恆的唯一答案

遺憾的是,這個世界上還是很多人都相信,獨家代理訂購的巴拿水就是比農夫山泉牛逼,世界上最好用的榨汁機只出現在電視直銷上,你二姨朋友的女兒因為條件太好了唯有相親才能找到合適的男朋友,心靈雞湯是因為成功人士真的相信才會天天寫出來發微博

大多數市場調研是毫無意義甚至可笑的,諮詢一個消費者願意為什麼產品付費,無異於問一個姑娘你需要做什麼她才願意和你上床。

生意人需要明白的一個最基本的道理就是,大眾消費者是一個自以為理性,實際極其衝動而矛盾的群體。而消費這個過程本身的複雜程度,絕大多數情況下,是超越普通人的邏輯所能駕馭的。

實際上,人類的邏輯只是脆弱的後天的產物,生活中我們所做的任何一個決策主要依賴的都是潛意識,而可憐的理性只是用於修正和補充的附屬品。

消費者說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會為一台手機在馬路邊上度過一個個漫漫長夜,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為一個裝不了多少東西的袋子吃上一個月速食麵,更不明白自己是如何在超市的貨架上那些沒區別的礦泉水中挑選出某個特定的牌子。

但是,Apple知道,LV知道,農夫山泉也知道

商業的魅力,就是揭開這背後的秘密,再把它們運用到你的產品中,最終用真實的銷售數據來驗證你的猜想。

成為一個優秀生意人的第一步,是思維習慣的轉變。普通人總是過度沉溺在自己的感受中,用自己的喜好去理解世界,而對事物真實的客觀發展規律視而不見

當我身邊的人都在感慨,看小時代的是傻X,搶購小米手機的是傻X,排隊買起司蛋糕的是傻X的時候,我卻看了好幾遍小時代,擺弄過全部的小米手機聽過雷軍的全部演講,排遍了所有主流起司蛋糕的隊伍。

這顯然不是因為我對這些東西有任何個人喜好,我只是對一切成功商業案例都充滿了痴迷,渴望能參透它們在公平競爭的有效市場上取得巨額利潤的秘密。

在任何一個領域,無論電影,餐飲,互聯網還是感情,當你能夠剝離掉自身的喜好去解讀市場,就是從獵物向獵手轉變的開始。而自以為洞悉世事感慨「誰買誰傻X、心靈雞湯好、心靈雞湯傻X」的「理智消費者」其實永遠只是獵物。


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萬不要自己感動自己。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過是愚蠢導致的。

什麼熬夜看書到天亮,連續幾天只睡幾小時,多久沒放假了,如果這些東西也值得誇耀,那麼富士康流水線上任何一個人都比你努力多了。人難免天生有自憐的情緒,唯有時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價值在哪裡。」


二、現實案例:

以下為轉載節選,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去原帖關注 @周筠 ,版權屬於原作者,侵刪。

如何評價羅永浩?

節選部分如下:

「朋友們問我為什麼最近一直在關注老羅,我想說,此前並不熟悉他的段子,

但是他砸冰箱的時候,我在一邊冷眼旁觀,總覺得一個理性的消費者雖然會堅持維權,但不會用那種賺眾人眼球的方式來維權

我覺得他是在表演,在投機,以獲得社會資源。當然,這也沒什麼不可以。我想看看他獲取了社會資源之後做什麼。後來我們都知道了,老羅宣布做鎚子手機。

後來,當然更看到了老羅決定做手機後的一系列牛逼閃閃的」誓言「。對這些誓言,我也直覺不靠譜——想想泰坦尼克出航時,動靜有多大,結果呢? 我傾向於認為,牛逼的事情往往都是靜悄悄開始的,比爾蓋茨做DOS和Windows的時候有動靜嗎?拉里佩奇和布林做Google的時候有動靜嗎?」


老羅上交微博許可權前都是自己親自更新微博,他在微博上故意使用博人眼球的語言(大量辱罵和人身攻擊)和行為(與王自如宣戰辯論),以及在發布會上刻意販賣情懷等,這些行為從始到終,目的都是為了引發話題、引人關注、發展錘粉,進而增加鎚子手機的銷量。

這跟微博大V們販賣心靈雞湯沒有任何本質上的區別,只不過大V們走的是正能量路線導致千人一面,老羅走的是負能量撕逼路線以增加辨識度,留幾手也是負能量打分路線,叫獸、使徒子則是逗比路線,這就是大學市場營銷課程里講的差異化營銷,目的都是為了增加辨識度和關注度。

事實上老羅一開始做的還不錯,老羅一人的微博宣傳就節省了上千萬的宣傳營銷費用,當年鎚子手機的第一場發布會在北京引起萬人空巷(收費門票都一票難求)。只不過由於老羅過度自負、剛愎自用的性格缺點,導致後來沒有控制好火候,玩砸了,這是後話。後來由公關團隊來運營老羅的微博後,天天發的都是中規中矩的官話,沒有任何爆點和吸引力,導致老羅微博的粉絲和關注度大為下降,我現在也不看了。

相比之下,前老闆俞校長、競爭對手雷布斯、前首富馬主席等人的心靈雞湯,就比老羅要聰明高明多了,所以他們的生意規模也比他高出了好幾個數量級。


這些成功人士希望憑藉著自己的經歷,給社會帶來一些正面的東西,卻被很多人嗤之以鼻,覺得那種東西只有閑著無聊亂寫一通故作正義的偽人才能寫這樣的東西。
其實心靈雞湯本身沒錯,錯在大家對待它的態度太過浮躁。喝了一口板藍根,病沒好,你說這葯不管用。上補習班上了一小時,考試還是不及格,你說補習班浪費錢。學了兩個單詞,VOA英語還是聽不懂,你說英語學了沒意義。這些都是浮躁的表現。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說的就是這個。
我想,題主隨便找一句雞湯,認認真真堅持照著做幾年,人生會大不一樣。


回答這個問題前,建議大家先換位思考一下。

這個場景下有個非常重要的一點:他們的受眾幾乎涵蓋了所有網民


你可以想想:面對普羅大眾,適合談論的話題有幾個?

娛樂八卦、時事新聞、政治(中國不太適合,任志強在談,經常被和諧)、心靈雞湯、搞笑段子等。

看幾天實時熱點排行榜--百度搜索風雲榜和Sina Visitor System(微博風雲榜)你就知道中國整體網民的口味也就局限在這幾個話題下。

這時候你讓他們說他們自己領域的專業知識:
開復先生講投資?
潘石屹講房地產?
俞敏洪開個英語教學?

中國網民又有多少人會和他們互動,多少人感興趣呢?

你們可以看下愛國者馮軍(Sina Visitor System)的微博,這也是老牌著名企業家, @劉磊未創業之前在愛國者混的也算風生水起,參加過幾次會議營銷。馮軍老闆的水平相當高,演講以後,一群人排著隊刷卡。磊哥說現在想起來還佩服不已。但是你看馮軍的微博內容都是什麼?所有微博內容都是廣告的時候還有普通網民願意看嗎?這是微博定位塑造不準的問題。

其實最簡單的應該是:什麼場合說什麼內容。

你能接觸到的多是微博、知乎、Facebook等公眾場合,你去聽他們線下小範圍聚會或者演講,他們肯定不會說這些內容給明白人。

設想開復先生給一群人精創業者講心靈雞湯,我就感覺好笑。


知易行難。恨的不是雞湯,是自己


(轉載自新浪萬方中的博客,如有侵權請聯繫我)
我為什麼反對心靈雞湯?
如果要追溯心靈雞湯的歷史,恐怕要從1993年由傑克·坎菲爾與馬克·漢森與共同負責出版和發行的《心靈雞湯》這個系列的書講起。當時這一系列的書超過200種類別,有許多書籍都是針對特定的人群,如:母親雞湯、囚犯雞湯、祖父雞湯。祖母雞湯、孩子雞湯、父親雞湯。

這組書傳入中國後,逐漸的成為了一種文體類型,他在我們很多本土的作家配上其自身的故事,產生了無窮無盡的故事和人生感悟。在我們的市面上,隨手可以買到一本《讀者》,如今網路普及了,一打開微博、QQ空間、朋友圈也到處充斥著這些內容。

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雞湯文,總體而言,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試圖通過一個或幾個故事試圖得出一個人生感悟。他們的目的,用現在的話說,是由情緒上的負能量轉換為正能量,讓你每天都活在正能量中。

表面上看來,你會覺得心靈雞湯是一種非常棒的文體,這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都喜愛這種東西的原因:因為他們覺得,無論如何,他的結果是好的,帶給了人滿滿的正能量。

正能量這個詞,最近頻繁在自媒體上出現,我們很多人單純地以為,有了正能量就是好,負能量就是不好。有朋友甚至跟我說:「以後要多跟正能量的人交朋友。」

聽完後我不禁「哈哈」大笑,「正能量」又是一個很大話題了,今後我再花時間慢慢談他,下面讓我們看一則實例,該視頻由學術界的雞湯大師于丹提供(因為版權的問題,可自行在「優酷」上搜索關鍵字「于丹 陳峰《時代病了》」從2分20秒開始,到4分48)

看不到視頻的可看以下對話:

一個大學生問于丹:「我和我女朋友,我們畢業留在北京,我們倆真沒什麼錢。我買不起房子,就租一個房子住著,我們的朋友挺多,老叫我們出去吃飯,後來我們就不好意思去了,老吃人家的飯,我倆沒錢請人家吃飯。我在北京的薪水很低,在北京我真是一無所有,你說我現在該如何是好?」

于丹答:「第一,你有多少同學想要留京沒有留下,可是你留下了,你在北京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第二,你有了一個能與你相濡以沫的女朋友,第三,那麼多人請你吃飯,說明你人緣挺好有著一堆朋友,你擁有這麼多,憑什麼說你一無所有呢?」

大學生:「哎,你這麼一說我突然間還覺得自己挺高興的。」

說完,于丹似乎對她的回答挺滿意,露出會心一笑。

我們如果不假以思考,便會像這位大學生一樣,滿心歡喜地全盤接受于丹的答案,因為她的答案看起來似乎有理有據。

但如果你仔細思考,便會發現問題所在:大學生闡述自己的問題,諸如買不起房、沒錢請人吃飯、薪水低,實際上問的是物質上的一無所有,他尋求的是怎樣解決這個經濟問題。

而于丹巧妙的繞過了他這個問題,採取詭辯的方式答別人的問題,答的全部都是精神上的東西:你看,換個角度看,你其實很富有呢。

這個大學生沒有得到他想得到的答案,居然還覺得她回答得很好,這說明,當一個人情緒失落之時,往往更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而忘記了自己最初要的東西,對於一些感性的人群尤為如是。

這是為什麼當一個人在看完雞湯文之後,感覺渾身解氣,而過一段時間後,又感到煩惱起來——因為當他們打完一針雞湯後,他們還是得面對真真實實的問題:對於這個大學生來說,無論他怎麼換個角度來看問題,只要他沒解決經濟問題,他依舊是買不起房、沒錢請人吃飯、薪水低,絲毫沒有改變·,問題還是擺在那裡,他的當務之急是解決實際上的經濟問題,而不是學習阿Q,換個角度看問題。

最後,于丹來了一句神總結:「你說讀書修行是為了什麼呢?為了讓我們這個當下心,怎麼樣能夠去轉境,看見自己擁有的這些東西,讓未來更好一點。」

學生花錢到大學裡來讀書,為的是認識問題的本質,並且學會獨立思考、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而不是去逃避問題,更不是裝瘋賣傻、答非所問。如果學了知識不去面對問題,而是天天像于丹這樣,遇到問題就打一針雞湯,那麼請問,學知識和沒學知識有什麼兩樣呢?

如果我們遇到問題不去想方設法去解決,而是講究改變心境,那完全沒有必要跑到大學來學習知識了,你只用去信仰宗教就行了,比雞湯管用得多。

很多雞湯文,也不是完全是對問題避而不談,他們常常會先跟你講個故事(網上的雞湯文經常會將人物以朋友、親戚、同事等等各種身邊的人物身份出現,描繪得惟妙惟肖),然後再向你闡述他的道理,雖然都是些歪道理。

下面讓我們來看另一則例子:

富翁在海濱度假,見到一個垂釣的漁夫。

富翁說,我告訴你如何成為富翁和享受生活的真諦。

漁夫說,洗耳恭聽。

富翁說,首先,你需要借錢買條船出海打魚,賺了錢雇幾個幫手增加產量,這樣才能增加利潤。

那之後呢?漁夫問。

之後你可以買條大船,打更多的魚,賺更多的錢。

再之後呢?

再買幾條船,搞一個捕撈公司,再投資一家水產品加工廠。

然後呢?

然後把公司上市,用圈來的錢再去投資房地產,如此一來,你就會和我一樣,成為億萬富翁了。

成為億萬富翁之後呢?漁夫好像對這一結果沒有足夠的認識。

富翁略加思考說,成為億萬富翁,你就可以像我一樣到海濱度假,晒晒太陽,釣釣魚,享受生活了。

噢,原來如此。漁夫似有所悟,那你不認為,我現在的生活就是你說的那些過程的結果嗎?

這個故事在各大報刊雜誌廣為流傳,可以說是心靈雞湯文中的典範。那些寫心靈雞湯者和信仰心靈雞湯的人也自認為找到了事情的本質:很多時候別人孜孜以求的,正是我們現在擁有的,只是我們自己渾然不覺而已。所以,比起追求我們追求不到的,我們應該更加珍惜我們已經擁有的。

這個道理乍一看好像是那麼回事,事實上,他的結論是好的,但是他的推論是錯誤的。雞湯作者為了得出他的結論,剛好寫到對他自己有利的位置就馬上停筆了,沒有再深入下去,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他得出的感悟是站在漁夫這個狹隘的角度來看問題。

如果你跳出作者思考問題的圈子,站在億萬富翁的角度來看同一個問題,又是另外一回事。

對於富翁來說,他的享受生活並不只是來海邊曬太陽,而是他們享受著選擇生活的權利:今天他可以來曬太陽,明天他又可以去騎馬,後天他還可以去森林裡打獵,這些對於漁民、放牧人、獵人看來說都是他們的職業,他們當然覺得不稀奇。但對於富翁來說是新奇的,關鍵在於,他玩膩了就可以去選擇其他,他有這種權力。

但是漁人並沒有選擇生活的權利,漁夫為了生計,只能終日守在沙灘上,每天重複著他的生活,終老至死,這正是他生命的悲劇所在。

我們如果這樣看心靈雞湯,就會看清楚,他們實際上講究的不是客觀、嚴謹、方法正確,而是講究的怎樣將自己的道理看起來正面很陽光,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很多邏輯已經被他隱去避而不談,而是選擇一些對他自己有利的角度來闡述問題。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為什麼很多人對這個故事信以為真?

很顯然,這個漁夫的身份隱喻了我們當代社會中的大部分人:大多數人為了生計,為了家庭,都像漁夫一樣,不得不每天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朝九晚五,就此了了一生。現在突然來一個這樣的故事,真是讓人解氣啊!然而,現實我們還是要面對,這個故事不僅沒有讓我們學習到任何東西,還使得很多人邏輯混亂。

在看這個關於漁夫和富翁的這個故事的時候,我還發現,他還有好幾個版本,同樣一個故事,他還想闡述不同的人生感悟,然而這些感悟跟我之前談論的人生感悟一樣,都是歪道理。

即便是講述同一個道理時,漁夫和富翁的對話都不同,講述的方式也不一樣,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雞湯作家為了說明一個他自認為很正確的道理,經常是不惜編出來一個故事來。

編故事的傳統在雞湯屆由來已久,比如《馬雲給年輕人的十個忠告》、《屠呦呦的獲諾獎的感言》、《李嘉誠的五條人生感悟,太經典了!》,事實上很多都不是馬雲、屠呦呦、李嘉誠說的,編造者為了吸引眼球、賺取流量,不惜一切代價弄虛作假,令當事人本人看到這些金言絕句都哭笑不得。

我們這個社會屬於一個「鈣片文化」橫行的社會:你腰疼背疼腿抽筋是不是?不用打針不用吃藥,來一粒鈣片就行,一片頂兩片,並且今天吃明天好。

而什麼東西改變得最快呢?不是技能、不是思維、也不是人生觀,是情緒。你看一篇文章,就能掉淚,看一篇雞湯,就能受到鼓舞,奮發昂揚。雞湯正是看到了這點,才有了市場。

人在年輕的時候,應該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不為外物所動,走得最遠的,永遠是那些他情緒恆定的人,而不是那些「今天下雨了心情不好」、「這個月水逆了,所以不宜做事」的人。

更嚴重的是,這種習慣讓我們思考總是流於表面,不願意去再思考問題的本質的所在。

就好像我前面介紹的于丹和漁夫和富翁的故事一樣,講述者利用他們的故事技巧和話術,將一個問題停留在了他們想要的位置,傾聽者因為受到了情緒上的感染,被作者所感動,因此思考停留在了事情的的表象,沒有去進一步思考事情的本質。

而改變我們命運的,往往不是情緒,而是看問題的深度和廣度。

每個人都喜歡聽溫暖人心、令人鼓舞的話,這乃是世俗之必然。人人都希望「努力就有回報」、希望「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而事實往往是「青春消耗殆盡,你卻一無所有」,是「誰談戀愛的時候,不會經歷過幾個人渣」。

當遇到這些預料之外的事情時,我們會誤以為這些都是命不好、是運氣的因素,事實上,每個人走過的路都差不多,現實永遠比雞湯里講的故事要殘酷得多得多得多。

人生的智慧不在於去追求這些美好,而在於當你遇到最壞的現實時,能坦然面對他、不動聲色地想辦法去解決問題,爬起來重新上路。一個人的成功都是累積在無數次失敗上走過來的,絕不會會因為一個雞湯而改變了命運。

雞湯,這個東西看起來非常美好。而往往我們眼睛看起來美好的東西,卻是最為醜陋的。有些作者,明知道事實是怎樣,卻隱藏起來,將光明的、美好的一面展現給讀者,而那些辛苦的、垂然落淚的場面則隱去不談。

而讓人成功的,往往就是那些不為人知的心酸與痛楚。但是為了迎合讀者,吸引眼球,提高名氣,他們會隱去這些不談,告訴你一個美麗新世界,這還是小事,大的則會誤導你的一生。

俞敏洪曾經講過一個雞湯故事,很有意思,在這裡我分享一下:

有時候我真想聽到,過來求職的學生對我說的是這麼一句話:「俞老師,我能幫你打掃廁所。」我想,清華大學的MBA如果有勇氣這樣說,我就會受到心靈的震撼,我一定會把廁所給他打掃。

我如果給他兩個廁所,他打掃得很乾凈,那我就會深受感動,一個拿著如此好的學位的人能夠非常心平氣和地把廁所打掃得如此乾淨,那是偉大而了不起的。

如果到最後,這個清華大學的MBA,把新東方廁所打掃得如此之乾淨,以至於我都敢把便池裡的水喝了,你想,我是什麼感覺。我立刻會給他晉陞,給他四個廁所。當他把四個廁所也打掃得極其乾淨,我會給他什麼?

肯定不是八個廁所,同學們,世界上的道理永遠是從量變到質變。當他四個廁所打掃完了以後,我一定會把其他幾個打掃廁所的人讓他管了,他就成為了新東方廁所衛生部部長。這就進入了管理崗位了,不要忘記。

然後等他把這些人也管好了,我會幹什麼?我會把新東方後勤系統給他管了。然後他把新東方的後勤系統如果也管得很好,那我就把後勤行政兩個系統都給他,特別任命他為新東方後勤行政副總裁,就是新東方第三把手。

萬一哪天我一不小心翹了辮子,總裁不就是他的了嗎?對不對,當總裁就是這麼當出來的,不是說你一上來就是要當總裁。所以,你一秒鐘內就應該說,我最擅長什麼,我最能幹的是什麼,我幹了以後絕對出成績的是什麼。

大部分人聽到這個故事,都會為之一振:如果叫你編個程序什麼的,你可能限於專業而不會,但是掃廁所,人人都會。聽故事的人,很自然地就把自己代入到故事的主人公里去了:你看,連一個掃廁所的都能晉陞為總裁,我堂堂一個大學生,難道還不能嗎?

這又是一個流於表面,而不願意講事實的故事。我想告訴你這個殘酷故事的本質:往往你掃廁所,你就一輩子掃廁所了,別想再提升為管理崗位。對於一家公司來說,他最為看中的是一個人在崗位上的投入產出比:一個掃廁所的掃出來的價值就那麼多,不能再給公司帶來更多的價值了,這就是這件事情的本質。

至於管理,我想說,管理掃廁所的和掃廁所的完全是兩回事。管理掃廁所的,能掃廁所,但是掃廁所的,未必就能管理掃廁所的,兩者有著根本上的技能檔次的差別。

將一件事做得好,對於老闆來說那是理所應當,因為我付給你了工資。你將一件事情做得好,是升職的基礎。但並不是你將他做好做成了極致,就一定會升職。你的工資永遠是伴隨著你給公司帶來的價值的多少而升降的,你將一個廁所打掃得再乾淨,你的價值永遠局限在一個廁所里。只有你為公司帶來更多的價值,你的工資才會升。

你升職,那是因為你爭取,而不是老闆給你的,你要等老闆哪天主動走過來拍拍你的肩膀,告訴你:「這個位子給你坐吧。」幾率大概略等於你去買個彩票中了五百萬頭彩。

試看下過去幾百年的近現代商業史:有哪個人是因為掃廁所被人賞識而當上總裁的?

這還不是最殘酷的,最殘酷的事情是:你的老闆,他之所以跟你講這麼一個故事,是為了讓你一輩子,拿著最少的工資,做最臟最累的活,死心塌地地為他賣命。

在他的心裡,他永遠知道,掃廁所永遠就是掃廁所(當然不一定你就是個掃廁所,他可能把故事裡的角色換成程序員、會計等等你所在的職位),你永遠都不可能坐在他的位置的,哪怕他死了,你也不可能,因為你的能力就擺在那裡。

而你,作為一個聽故事的人,還天真地想像著,自己的勤勞能贏得老闆的信任和尊重,幻想有一天能通過自己兢兢業業的精神一步一步網上爬,登上人生的頂峰。

俞敏洪講給你的故事非常動聽,因為在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顆「努力就能獲得回報」的種子,因此,故事很容易就廣為流傳。而我講給你的,殘酷而現實,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會有這樣的結局,但他卻是真實的,可能你在社會上要經歷個幾年或者幾十年才會明白。

雞湯之所以流行,是因為不僅僅對讀的人來說,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而且對的人來說也很容易。因此,我們可以見到市場上很多二十齣頭的小夥子,就能出一本雞湯的書。然而你很少見到二十多歲的人,能寫出有思想的文章,我甚至還見到有人號稱「矯情是我的生產力」。

寫作者不需要什麼大見識、深刻的思維,亦不需要什麼人生經歷,只需要一個簡單的邏輯,就能編好一個故事,寫出一碗雞湯。不信?我馬上就可以編一個:

一位雞湯愛好者跑來找萬老師,對萬老師說:「萬老師,你看我喝了那麼多雞湯,還是挺好的呀!哪有你說的那麼嚴重。」

萬老師說:「你不是喜歡喝雞湯嗎?」說著遞給對方一隻碗,然後往裡面倒熱雞湯,一直倒到湯溢出來。雞湯愛好者因為被燙到,不得不鬆開了手。

雞湯愛好者問:「萬老師,你是說要我放下這碗雞湯嗎?」

萬老師說:「不,我的意思是,雞湯雖美味,可不要貪杯喲!」


我高中的時候別人問我學習方法
我也要老老實實說「認真聽講總結錯題多做練習」
因為說「沒啥方法啊」會被罵裝逼啊。


從前有一隻黃鼠狼在雞國的一處懸崖邊上立了一塊石碑,上書「如果沒有奮身一躍,你怎麼知道自己不是雄鷹」……
從此,黃鼠狼就在懸崖底安家,每天烤摔死的雞吃……


王陽明也寫心靈雞湯好么,《傳習錄》里有一句話不是心靈雞湯嗎?
朱熹的《朱子語類》200萬字,有一個字不是心靈雞湯嗎?
王陽明要不是小時候喝朱熹的雞湯太多,會傻不啦嘰對著竹子「格」上七天七夜「格」出一場重感冒嗎?
陽明最後一次出征平思田,臨走前先把弟子叫來,每人灌一碗雞湯,灌完心滿意足出發了,死了。
這碗雞湯就是傳說中的「四句教」,
成為絕唱。

路邊攤上,雞是養殖場里激素催熟的,廚師是新東方烹飪學校進修的。
一隻雞腿煲一大桶湯,凍在冰櫃里。
你來了,遞給老闆五塊錢,老闆伸馬勺舀一勺甩到鍋里。
加熱兩分鐘,給你端上來,說:
這就是雞湯。
完了加一句:
趁熱喝,補鈣。

古代御膳房的雞湯你喝過嗎?
中南海特供的雞湯你喝過嗎?
沒喝過,就不要一棍子把雞打死。
是人的水平有問題,雞是無辜的。


對他們來說是感悟,對你來說是雞湯,不同的階段看不同的景。


導師想我考社會學,我說試試,他帶我見了他的老師,希望給我一些指導。
那時候鄭杭生老師的身體已經不是很硬朗了,可能只有讀社會學的了解鄭老師,但是鄭老師的老師應該很多人都知道:費孝通。
臨走時,鄭老師送了我很遠,那時候我很迷茫,不知道是應該進社會還是繼續走學術,我問鄭老師:您覺得一個人要想能夠在學術科研上有建樹,需要有什麼特質?
鄭老師沉默了很久,說他沒想過,讓他再想想。
在回杭的火車上,我收到了鄭老師的郵件,只有幾個字:簡單的人

這個總結不是我第一次聽到,在我高三時,一次和語文老師喝酒,兩個人都醉了,我問他,那些成績優異的人他們都是怎麼狠的下心這麼學的?因為我是蘇北人,那裡的教育非常嚴格,很多成績優異的人有非常大的壓力。
語文老師回答的很乾脆:因為他們簡單

這個世界應該本身就是非常簡單的吧?
前些日子看了一部電影《黃金時代》,本來以為是王小波的那部作品,抱著看王二和清揚的激情戲的想法去看,開頭就有點失望,原來講的是蕭紅。既然看了,就耐著性子看完了。
蕭紅在選擇跟隨部隊還是撤退時給了自己的選擇一個理由:我只想有一個穩定的環境讓我寫作
這句話讓我明白了蕭紅很多的選擇,原來這些選擇背後的動機都這麼簡單。
當年吳清源去日本也就只是很簡單的理由吧。

5月,我放棄了自己的工作選擇一心創業,這個過程中我漸漸開始迷茫,因為我的本質,我的核心價值觀來自心理諮詢和社會工作,他們都有濃濃的人本色彩。但作為一個商人,我真的很失敗。
我向我的一位朋友傾訴:

原來這個道理真的這麼簡單,我最初想要創業想的就很簡單,改變世界,用心理學,很幼稚吧?但這就是我的真實想法,我想把心理學變成一個簡單的東西,讓每個人都能體驗到,不需要讀那些生澀的學術論文,不需要花高昂的諮詢費用,用精神分析講故事。
可這個過程中我慢慢的迷失了,我開始計較得失,變得利益化。
感謝達達,讓我又回到了那個最初的點。

現在回到題主的問題,那些成功人士為什麼要雞湯?
看了很多人的回答,我不清楚為什麼大家總喜歡以最大的惡意揣度別人,是不是如此理智冷靜的攻擊能夠讓你真的成為那個看破一切的人?我們不能知道別人怎麼想的,但是可以通過別人怎麼講看到自己怎麼想。
我猜那些很成功的人,最初都是簡單的人,他們簡單的想要自己的理想,過程中迷失過,當他們最終有一天堅持到成功的時候,回頭再看看自己的一切,原來真的就這麼簡單,一個簡單的道理,堅持下去。
我聽過於丹的一節課,貌似一個小的寓言故事,一群螞蟻要爬往某一個地點,過程中一些螞蟻退縮了,一些螞蟻交頭接耳,最終統一了認識:這個任務不可能完成。
而一隻螞蟻,一直堅持,一直向上,他到了終點,他是一個聾子,他聽不到,他只看著目標,所以他的世界就很簡單:到達終點,其他的不用想

我很喜歡讀雞湯,這些文章能讓我投射出內心的激情,能讓我看到自己最簡單的期望。
這個世界之所以複雜,是因為我們忘了最初的簡單。


159個答案了,還沒有一個說到點子上。

——————————————————————

事實的真相是:當你已經身居高位,被社會各界所關注的時候,你在公眾場合的任何所作所為,都要儘可能地照顧到各方的利益。你的言行不是你自己說了算的。

李開復當然知道自己說的雞湯沒鳥用。但是他要是真的給大學生來點有指導性意義的演講,能講啥?

講講工作初期要怎麼做人?

講講當高管需要臉厚心黑、生得一張巧嘴?

這樣一講,可能是對大學生有點意義。但是顯得逼格低不說,老李的同行怎麼看他?

你要知道,這些社會名流一直在絞盡腦汁地忽悠年輕人往螺絲釘的方向發展,他們要保證90%的人是給自己乖乖打工的,他們要扼殺帥才才能鞏固自己的地位。

「如今你就這麼把這些話說出去了,叫我們怎麼辦?」

所以這些話不能說。那說點什麼呢?不如熬一碗雞湯唄。反正也是選擇性地說出自己的感悟,又不是騙人的。這樣同行也沒覺得自己利益受損,沒準還會覺得你說了好多肺腑之言。學生聽來逼格也高。

皆大歡喜。


推薦閱讀:

如何克服源自內心深深的自卑?
生活一如既往,野心卻不斷膨脹,但每每一件小事就輕易地超越了我們的期望,讓人覺得這就夠了,足夠了?
一回家就不想學習怎麼辦?

TAG:李開復人物 | 俞敏洪人物 | 中國企業家 | 勵志 | 心靈雞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