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职业棋手(围棋、国际象棋等等)是怎么样的感觉?从小到大一直做这一件事情,他们如何坚持下去不放弃?

职业棋手下棋那么多年,会不会觉得枯燥想换个生活?他们平日里的工作,就是训练下棋和比赛下棋,每天用脑那么多肯定很累了,他们业余生活怎么过?棋手会不会有职业病?


知友好,我是周睿羊。

看到这个问题可以说很有感触。平时比赛非常多,难得这次有时间做 知乎 Live,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一点我的故事。

(好吧,中间的是我)

关于这次与AlphaGo的相谈棋经历可以参考这里:专访周睿羊:想象不出要怎样才能战胜AlphaGo_

【残酷的小目标】

我是一个家庭教育的受益者,我从小就以是在家接受父母教育为主。

说到才能,大家看到讲解的时候常常会发现职业棋手群体点目做得失判断非常快。

昨天准备live的时候 @云天外 问我是不是从小数学天分不错,我不得不说小时候确实有一个数学家的梦- (。?`ω′?),记得五六岁的时候跟着母亲一路学完小学数学,是一个很顺利的过程。直到我在七岁生日那天开始走进围棋。

围棋对我来说,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我学棋的年龄稍晚,七岁入门之后(在深圳),九岁到北京正式学棋。记得从一开始我对围棋兴趣就非常浓厚,儿时偏内向的我一下就找到了自己的天地。

大家都看到棋手在棋盘前端坐,非常专注,但是「专注」这个特质不得不说是由围棋引导出来的。每一个端坐在棋盘前的棋手,围棋之外都有着非常独特的个性。棋盘如战场,一盘盘的胜负让大家共同经历激烈对抗,沉下心来突破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新世界」。

围棋就是有这种让人静下来的魔力。

小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太多顾忌,马上就暗暗把短期目标放在了被称为“围棋高考”的全国定段赛上。

小的时候显露出一定的才能之后,我很快就暗暗把短期目标放在了被称为“围棋高考”的全国定段赛上。

跑马拉松的人会不断地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先跑到那个拐角或者先到达那个路灯。然后试着集中精神,不断达成小目标,用小成就感来激励自己。通过各种激励(当然家长的监督也很重要啦(′▽‘ )),我保证了每天非常努力地下棋和复盘。

回顾起来可以说通过定段赛成为职业棋手是一条非常残酷的道路,深圳学棋人口很多,各种棋校学棋的青少年常年保持10万左右。但是看了一下名单,发现我02年定段之后直到2015年,才出现第二位职业棋手。

当时道场里很多同学跟我一样,保持着非常高的热情,也很努力,所以每年的定段赛竞争都特别激烈(一共参加三次)。平时水平很高的棋手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发挥失常的例子也有很多。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次看到平时有机会赢职业棋手的同学在关键一轮紧张得手直抖,最后发挥失常。

好在自己比赛当时心态一直比较放松,正常发挥太重要了。

【职业是新的出发】

成为职业棋手之后,我也没有感觉到太多的兴奋,只是觉得一切又重新开始了。

在职业棋手的道路上,强大的对手还有很多。

作为职业棋手,常常感觉输棋的痛苦会远远大于赢棋的快乐。如果说这是一种动力的来源,那这也是竞技体育残酷的一面吧。

这是我14岁(2005年)时坐在围甲主将台上的照片。当时胜率不错,成功帮助海淀队保级,可以说跟最强的对手们交锋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带给我持续的激励。

之后在2008年,我首次进入了国内等级分前十(第六名),庆幸这十年来自己一直能基本保持在这个水准,希望一直能让自己得到提升。

最近翻看了很多过去的对局,发现当年既有很多“不成熟”的下法,也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 (。?ω?。) 。

坦白讲,当时对顶尖棋手还有差距,这是当时(05年1月)天元战八强对孔杰九段的一局,23位是反复的打劫,最后无奈没有合适的劫财,只好24飞罩,被黑棋右上一提,亏损明显。

最后虽然只输了四分之三子,但是通盘找不到明显的机会。

【关于棋风和对手】

按照我自己的看法,我的棋风是稳健均衡型。棋风之间不一定存在相克的关系,但是每个人总会有自己的苦手。

就不提我一度对古哥,古力九段的十三连败了。

Σ(?o?o? )

【舆论与压力】

中国围棋等级分每4个月公布一次。在2010年底,我非常侥幸第一次登上国内棋手等级分榜首,直到2011年底被赫哥,谢赫九段代替。

登上等级分榜首让大家对我有了更高的要求。相比国内的战绩,当时我在国际比赛中的发挥并不尽如人意。记得保持等级分第一的近一年时间里,羊城晚报还专门发了一篇文章批评中国棋院的等级分排名制度,认为错误的等级分制度导致了这样的排名。

当时诸如此类的报道不少。可以说各种声音给那时的我带来了一些压力,不过慢慢地我学会了接受大家的意见。

围棋中不断磨练的“大局观”让我下意识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各种意见出发的目的,这对我保持竞技状态有很重要的作用。

【落子无悔】

一开始学棋的时候老师一定会讲:落子无悔。这个可能是围棋里最重要的一部分。

围棋一开始就要教你学会面对失败,面对粗心大意等等可预期不可预期的因素带来的结果。说到这个我最近有两盘棋,失误之大让人无地自容,一定要摆出来:

1. 这是前几天对柯洁的一盘,生死关头,柯洁一路打吃,我选择了粘上,被机敏的走成了缓气劫,损失巨大。

2.还是前几天,围甲第十三轮我执白对牛雨田,这个只能发图让大家嘲笑一下:

这一扑被黑棋一爬顿时傻了。

【自我成长】

当提到自我成长时,我总会回想起儿时举家搬到北京学棋的日子。

那个时候几乎每个地方最好的苗子都会这样,在家长的陪同下,租住在道场附近又小又破的公寓房里。在那里很多人房间窄得只能在床上摆棋,每天训练完回家只能倒头就睡。但是那样的环境训练出来的我们,却对围棋有了一种非常强烈的执着。同期定段成功的柁老,柁嘉熹九段和古灵益等等也依然活跃在棋坛第一线。

能把环境里的不利因素尽量转化成一种动力,让自己不断地探索围棋,不断地与围棋一同成长,可能是我们骨子里的一种倔劲儿吧。

如今,我在职业围棋第一线的生涯已经十六年。

今年年初,因为我开始尝试「狗招」,也就是来源于AlphaGo启发的新招法,被称为「人间AlphaGo」。有的人会问是不是AlphaGo促进了棋手们在棋上更快的成长。

这个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这次我想把这些成长,棋内其外的,都一起分享给大家。

【分享围棋智慧·我是认真的】

感谢知乎邀请。这次我准备好给大家来一场认真的分享,你准备好烧脑了么?

我们的围棋系列 Live - 后AlphaGo时代如何下棋如何思考十二课

感谢知乎邀请,平时很忙碌,一直想要认真与棋迷进行一次很好的交流,这次我们真的很认真。

围棋十二课,棋内其外,说不定可以让你打开属于自己的「新世界」。


看到这个题目, 我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读过的这篇博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e965880101k6c0.html.

================================================================

做个职业棋手(围棋、国际象棋等等)是怎么样的感觉?从小到大一直做这一件事情,他们如何坚持下去不放弃? - 匿名用户的回答
这位朋友说的是对的, 擅自全文转载他人的文章是不好的.

在此郑重向 @风尘棋客 道歉, 并删除转载的全文内容, 仅留新浪博客上的文章链接,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访问链接阅读全文.


小时候被父亲骗去学围棋的,他觉得我作为一个女孩子太好动,太闹太不文静,教了我三个月象棋后转教围棋,后来把我带去了棋院,找到了一个老师。我当时懵懂,也就答应下来学棋。


至今已经是第十个年头,因为学业的原因,再加上没有走职业这条路的打算,拿到业余五段的段位后便终止了学习。


但是我至今也会经常下棋,平时会在网上对弈。每个假期必约同学下围棋,去棋院也好去茶馆也好,反正一定要摸到真的棋子而不是鼠标。


跟我同龄的很多人在离开以后就完全没有再下过围棋,我为自己的坚持感到骄傲。


现在对围棋的情结其实来自于付出。


懂我这样说的意思吗?


记忆最深的是打谱,我最讨厌的事。因为打的大多数是定式、布局等,我相比起来会更喜欢局部的厮杀,我宁愿做死活题哪怕它很难,定式你要去背,变招你也要学会应付。


印象最深的是2008.08奥运会期间刘翔退赛的那一天,我偷懒看了电视,规定的内容谱没打完,被罚跪,还要把白天欠的补上,整个人就跪在桌子面前摆棋子。跪到后来直接冲进厕所吐了,整个人都受不了了。


还有升段赛,七级,五级,三级,然后二级,一段,二段,就卡在这里,升三段的比赛我参加了四次还是五次,甚至打擦边球,升段分割线就在我名字之上,那种滋味啊。那个时候回家边走边抹眼泪整个脸发烫,还不敢哭出声就一个人抹着大颗大颗的眼泪。回到家关上门后被迎头而来的一巴掌扇得整个人都懵逼了。


三段升四段我等了更久,明明棋力早已达到四段水平但是总是要差一点运气,整整两年我都依然是个三段。

后来机遇来了吧,看我等太久了,那一次的比赛直接连胜到最后一天,因为下快棋(我真的超级讨厌自己这个习惯)输掉两盘比赛,最终以小组第二毫无悬念升四段。


就是这样严厉残酷苛刻的要求。


所以我在女生里面,在没有去道场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下围棋的女孩子里面,算是很优秀的,被人瞩目称赞羡慕。


但是每当我站上领奖台接过那个第一名的时候只有我知道我自己到底付出了多少。


把男孩子女孩子一律统统下哭。


气场把男孩子也震慑,让他根本没有想到如此一个小女生也会把跟他的胜负差距拉得那么大。


记忆里的别人的悔棋,别人的悔恨,别人的泪水,别人的胜利的眼神,自己逐渐成长起来的过程,坚定的目光,自己流过的眼泪,自责的时刻,曾经大意失荆州的时候,想要放弃的时候……种种片段……


也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但是最终没狠下心。


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


但走到今天回过头去看,我想感谢这一切,所有的一切,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不管是在围棋的世界里,还是实际的生活中。

我没有因为围棋变得更加沉着冷静,我还是很吵闹,浮躁,五大三粗,但是我真的从中学到很多,走到今天我根本不会因为多下一盘棋而感到枯燥厌烦。


职业棋手更是这样,举我喜欢的古力为例,围棋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你懂了吗?


一切源于热爱,发自内心的喜欢,与热爱。


愿我们都能坚持自己的所爱,有所回报有所得,不负自己当年。


作为一名围棋职业棋手,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再合适不过了。

题主的问题是:做一个职业棋手是什么样的感觉?是如何坚持下去的?

先说说我现在的情况:围棋职业二段,在读大学(大二学渣),2017刚刚和梦百合围棋队解约,并且如果没有合适的就打算转型。第一步的目标先把学士学位拿到,有自学心理学的打算。毕业之后如果合适可能会选择一个棋校做围棋老师。亦或先学习管理,再开一个围棋培训机构,个人认为未来的三五年应该会朝着这个方向走。

------------------------------------------------回到主题谈感觉---------------------------------------------

1.没有同龄人对毕业后的迷茫以及找工作的压力。
按整岁算我还不到20,还不会想着以后当个manager云云。但是谈及未来我在同龄人中深有自信,实习期甚至毕业期就可以有年薪20万的工资,这个在本科毕业生的脑海里是无法想象的。
2.自信
源于自身的能力吧?(可能跟走到哪都饿不死也有点关系23333)讲这个自信我不得不谈谈我的真实感受,真的是一种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别人看你好牛逼的感觉。不黑不吹有一份世界围棋的排名,我大概在300-330之间。虽然我不会主动去说这些,但是知道你的亲戚朋友如果问起来那我真的很高大上。还有一种装逼就是聊着聊着哦知道你会下围棋,那么就问问“你是什么水平啊,厉不厉害啊?” 我可以告诉ta:“你可以自己百度一下.......”。真正自己眼中的我其实没有什么感觉吧,因为自己最大的圈子就在围棋里,熟知的人几乎都有同样的经历,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也没有什么可骄傲的,毕竟我不是世界冠军,在我头上的人太多太多了。

——————————————————下方才是重点——————————————————


上面这些其实有点虚,你们一定不能真正了解职业棋手。那么下面我将讲一讲职业棋手的内心戏。

6岁学棋,8岁5段,13岁6段,17岁职业初段,18岁职业二段。很简单的一排文字对吗?
你错了!!!!
小学三年级开始半天上学半天下棋,不要以为这样很轻松!!!早上都是主课,上完以后找班主任要作业。下午去棋院训练,大概到晚上六点一刻才能回到家。晚上需要完成学校的作业和在棋院布置的死活题等作业,如果没到睡觉的时间自己还会看一些死活题的书。

小学五年级因为在当地找不到对手,故到北京道场继续深造。(奶奶陪了我四年真的很不容易,先祝身体健康)训练时间如下:
8:30-11:30对局,记谱,复盘,自修
12:00-13:00死活题
14:30-17:30对局,记谱,复盘,自修
19:00-21:00职业棋手复盘
21:00-22:00死活题
回家洗漱睡觉。

按照这个作息过了四年!!!!不要问我想没想过放弃,人这一生其实一直都在做选择,既然爱这一样东西,给你多少次选择的机会也都会选择围棋。(也等于有无数次想放弃但依然坚持了下来)

要我说这四年里印象最深的就是看不到我出成绩,父母意见不合,经常打电话来让我回家。我记得我那段时间经常哭着接电话跟他们吵,我不想回去。说实话,这四年里我确实不够努力,浪费了很多时间在玩上面(偷着玩电脑或者下棋不认真甚至弹棋子玩我都干过)。现在想想也可以理解吧,一个初一年纪的孩子,你让他四年如一日的坐在棋盘前还真的有点困难。

四年过后......围棋高考------全国围棋段位赛。。。。。。。。。。。。。。。。。。。。

我预赛提前一轮被淘汰,没有进入本赛,意味着我还要再来一年。而当时我在北京已经待了4年,几乎已经有进入本赛前50的水准(预赛分为两个组,每个组的前50进入本赛,本赛前五十可以直接进入下一年的本赛,本赛前20名可以成为职业棋手。预赛选手水平参差不齐因为没有参赛门槛,有很多打酱油的选手....)

输棋的那天,我也不知道哭了多久,自信心也被击垮了。

我自己也没有自信再去北京,在家默默的读了一年初三,半年高一(这一年半也是相当的累,暑假就要开始补习初二就考完的生物地理,还有初二就学过的物理。。。加上我这个小学四年级毕业的数学。。。。自行脑补一下)

高一读了半年,可能因为成绩太差吧。。。基础也差,自己觉得我的长处不在这里,不应该跟这一帮读书的人拼学习(经常想想别人到高中读了9年书而我就读了4年...),跟家里人商量,再次前往北京。

放弃了高考,也知道该努力了。况且我自己本身基础也非常好,在这一年半时间里出了不少成绩,最后在次年成为职业棋手。

好像落下了很多细节,如果有兴趣你们可以提问哒~

------------------------------------------------讲几个故事--------------------------------------------------
2004年,(因为有奥运会,印象很深)有一次我输了棋,而且下的不认真被老师告状了。回到家以后我爸坐在沙发上开了电视跟我说:“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坐过来跟我看电视,以后棋就再也不要下了,还有一个就是你去墙边上跪四十五分钟”。 我哭了好久选了跪四十五分钟。


定段赛本赛,最后三盘赢两盘就可以定段。我倒数第三盘输了,意味着我后面必须两盘都赢才可以升段。倒数第二盘在开局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被我一路追赶翻了回来,但是最后由于自己的低级失误把迄那年为止最好的机会给葬送了。一个比赛的失利意味着你要再这样努力一年。记得那盘下完我也哭了特别久,趴在枕头上。。。。(简单介绍一下本赛基本上13盘赢9盘可以升段,8盘的话跟小分有关系,10轮结束我是7胜3负还有3轮)

-----------------------------------------------------答疑----------------------------------------------------
职业棋手下棋那么多年,会不会觉得枯燥想换个生活?

答:会,我现在就在转换自己的生活。但是我觉得枯燥不是因为围棋本身,如果因为围棋本身的话那么你肯定很久之前就已经放弃了,我觉得真正觉得枯燥的是你的努力看不到结果,成为职业棋手以后更是如此,你每天的努力几乎没有比赛可以证明你的进步,你只能不断的积累等待爆发。

他们平日里的工作,就是训练下棋和比赛下棋,每天用脑那么多肯定很累了,他们业余生活怎么过?

答:在我除了训练就是比赛的日子里,确实每天都很累。每天休息的时间基本都在睡觉和吃饭,偶尔吃饭的时候会看看电视。我那时候还是比较健康的,每天早上会打一会羽毛球。周末最多一小时电脑游戏。把心思投入进来一定是很苦的,没有什么业余时间。

棋手会不会有职业病?

答:腰椎和颈椎吧,我小时候因为下棋下太多走路不会看人,而且看人没有神,因为我天天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棋盘上,那是一个死的东西。


随时更新啦!!欢迎提问和了解具体的问题!!~ 附一句:下围棋的孩子真的太单纯了^ ^


个人经历:中国象棋业余二级棋士,八岁开始系统学棋三年半,曾获市级比赛第八名、第二名、第一名,省级比赛第四名。进初中以后基本放弃象棋,走学业道路了。严格说来,本人并非职业棋手,职业棋手应该是以下棋作为职业了。然而,小学时候的经历算是半个职业棋手,系统学习过三年多的象棋。主要说说这段时间的经历吧。

小学班主任颜老师是个象棋迷,曾经获得过省会城市女子象棋比赛的第一名。当时学校里的象棋兴趣班就是她办的。二年级时,参加了这个兴趣班。在最后的一次课举办的比赛中,获得13连胜的战绩。这时候,颜老师开始想开发我在象棋上的潜能了,她看中了我和另一位同学友的潜力,想单独指教我们。然而,这个时候我爸并不同意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象棋上,希望我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这个时候自己的业余时间确实很忙,周末报了很多兴趣班,有英语,作文,数奥,书法等等。实在没多少时间,所以就没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象棋上。整个二年级到三年级的上学期,我逐渐远离了象棋,象棋兴趣班也上的少了,只是偶尔跟街边的大人们下下棋。然而,我知道,自己的内心还是喜欢下棋的。


三年级的上学期,市里举行了青少年象棋比赛。当时班主任也让我报名参加,我确实去了。本以为自己应该能获得不错的名次,然而,这次去了以后才长了见识。败多胜少,连复赛都没有进入。而从二年级开始一直受颜老师单独指教的友,很顺利的杀入决赛,取得了不错的名次。这次失利让我很难过,一年的时间,我的棋力基本没有涨进,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甚至有退步。记得从赛场回来的时候是个雨天,当时我是哭着回来的。颜老师在整个比赛结束以后还专门来我家安慰我,让我不要太难过,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之后,她专门约我爸和我长聊过一次,指出目前我的精力太分散了,学的东西太多了,
所以往往多而不精。让我选择两门进行重点学习即可。过了几天,我告诉她,我选择数学和象棋,其他的都会慢慢不学了。她很高兴。于是,我的为期三年的半职业 棋手道路从这个时候开始了。


三年级下学期,颜老师带着我和友四处拜访名师,同时带我俩一起打谱。当她从柜子里面找出几本旧的翻过很多次的象棋书的
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要下好象棋,要付出这么多。于是,很多个晚上,我在家里的台灯下,按照棋谱摆棋。从开局摆起,刚开始时着重研究当头炮对屏风马,渐渐地有喜欢上过宫炮,而仙人指路和飞象局一直不太喜欢,研究的少点。好在颜老师同时是我们班主任,那时候放了学后她就会跟我聊聊最近学的棋,然后杀上一盘,
到六点多再回去。到周末时,颜老师会带上我们去会会她的高水平棋友,这其中有彻底的业余爱好者如她的同事们,但从棋力上来看绝对是民间高手,也有曾经叱咤风云但逐渐淡出的棋王,也有正活跃在棋坛或者裁判界的名师。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当时厂办中学的副校长,棋力很高。一天放完学后颜老师让我留下,跟我说晚上约了个棋友,让我不要回家了,在她家吃晚饭然后直接去下棋。晚饭后,在楼下茶馆里见到这位副校长,开始下棋。确实是高手,下的很被动,不多久就输了。又下了两盘,还是输了。那个周末没干别的,就和颜老师一起复盘这几盘棋,看看哪里下的不行,应该怎么走好。后来再跟这位副校长下的时候,好多了,逐渐能赢几盘了,后来是旗鼓相当,再到后来是稳占上风,这个时候颜老师就带我去见更高的高手了。嗯,就是第二个例子,曾经威震我们市棋坛的几届象棋冠军。老冠军当时是三十多岁,虽然很久不参加正式比赛,但棋力仍在,不减当年。第一次去他家拜访时,颜老师特地还带了一瓶很好的白酒,花了几百块钱,在十多年前算是很好的酒了。老冠军一看颜老师还带这么好的酒过来,那自然要好好跟我下,指教我几招。刚一接招,我就知道这老冠军名声真不是盖的,棋风大刀阔斧,棋子步步生根,到中局我就快招架不住了。结果自然是惨败。下完以后,老冠军亲自给我复盘,受益匪浅。很长一段时间后棋力长了后又跟这位老冠军下了几盘,那时已经有胜有负了。自己打谱,跟颜老师复盘分析,这些事情都发生在三年级下学期,算是我棋力进阶的第一阶段,职业棋手的初体验。


棋力进阶的第二阶段发生在四年级的时候。这个时候我的棋力已经到了一定水平,路边下棋是基本不去了,一是颜老师怕我把棋路走歪,二是实在也没什么对手了。而颜老师自己也不再指导我和友,她说自己的水平已经不能指导我们了。于是,她把我们介绍给一位象棋大师,唐老师。这个唐老师可有些来头,49年出生的,80年代叱咤省棋坛,到后来渐渐淡出了一线,主要去做裁判工作,市一级的比赛长年是总裁判长。听颜老师说唐老师脾气很大,所以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特别紧张。唐老师跟我和友各下一盘棋,结果自然是我俩惨败。但唐老师说我俩棋路还不错,于是收下了我俩,每周上两次课。一次是周中的晚上,在我家,唐老师给我和友单独讲棋拆棋,从布局讲起。一次是周末的一个下午,让我俩去他的棋馆,和他已经带了的五六个学生一起上课,讲一些中局和残局套路,有时也让我们比赛。跟唐老师学棋以后,感觉又到了一个新天地!唐老师似乎知道所有的开局套路和变招一样,讲一个当头炮对屏风马就可以拆出好多种变招,还能说出是谁最先用了这招,后来又被谁破解了这种变招。所以每个周中的晚上三个小时的时间觉得过得很愉快。我和友都听得认真,所以唐老师很少训我们。而周末一起上课时,则慢慢见识到了唐老师的严厉。有一次一个年龄稍小点但比我们学棋时间长的学弟听课打瞌睡,唐老师气得一拍棋盘,所有棋子都打翻了,然后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把师弟吓的哇哇大哭,我们也不敢出大气。可能正是这样的严厉,
唐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水平都不错,我们这个小班六七个人当中,在当年的市赛前八名中占了四位。这个阶段除了跟着唐老师上课,主要是自己拆棋。颜老师给了我和友各一本书,给我的书好像叫龙虎争霸赛之类的,都是历年顶尖高手们的对决的棋谱分析,共一百局。于是,在家里没事的时候就打谱,看龙争虎斗,杨官璘,胡荣华,吕钦,许银川,柳大华,赵国荣,这些当年男神的棋谱陪伴了我一个又一个的晚上和周末。那时我妈说,我晚上讲梦话都在说打谱,可见当时有多投入。这样学了有半年以后,有一个周六的下午,记得很清楚,颜老师过来看我和友。下完课后,唐老师把我和友留下,跟我俩各下一盘棋,颜老师在一旁观战。友下第一盘,不多久输了。我下第二盘,吸取了友的教训,决定走的稳妥一点,不求胜只求和就行。并且,我估计到,如果真想赢唐老师,赚大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顶多是从兵和卒上做文章。于是,一方面,我稳扎稳打,走的是防守的局面,兑大子,一方面,尽量多吃卒。慢慢的,大子兑得差不多了,而我又多两个兵,这个时候我感觉已经有点优势了。然后,后面的棋下的基本上没错招,最后各剩一个马,士象全,我有三个兵,唐老师只有一个卒。然后,残棋走了一阵子,终于赢了唐老师了,有史以来第一回。唐老师也很大度,夸我有长进。那天回去的时候,颜老师特别高兴,搂着我说我这盘棋下的特别好,进步很大。我也高兴了好几天。这个阶段还有一件趣事,就是小学开家长会的那天,全校所有同学的家长都会来,去各自孩子的教室开家长会。颜老师搬来两张桌子摆在校门口,各摆上一副棋,让我和友两人摆擂台,让家长来挑战我们。比较夸张的是,她还为我俩各写了一幅海报,毛笔字写的。陆陆续续各班家长会结束了,有家长开完会就过来下棋,两张桌子都围满了人。有下的很一般的家长,不多久就被搞定了,有下的很不错的家长,势均力敌的局面能撑到中局,但最后还是败了。就这样一路赢下去,我最后碰到了一位高手。跟他接招不久就知道他的水平比之前那些要高多了。我俩对攻,针尖对麦芒。中间我俩都屡屡陷入长考,所以看棋的人都走的差不多了,只剩下几个人还围在桌边。这时候友也过来了,他那边早下完了,跟颜老师说都没碰到什么高手。而我目前的这个对手真心是高手。最后面我俩形成对杀的局势,都是三子归边,谁都有可能率先结束战斗。结果,他走完一步以后,貌似我两步以内就要输棋了。而我貌似看到了提前一步反杀的机会,然而不很确定,要连续走很多步。我陷入了空前长考,脑袋里计算着步数。旁边的人都催我走棋,我没管,硬是想了有十分钟,终于想到了解决方案!长舒一口气,按照计算好的套路走棋,终于成功反杀!赢棋的时候,我都差点叫出来,实在是太刺激的体验了!颜老师后来说,真没想到这棋你还能翻盘,友也朝我竖了大拇指。


这一阶段还有一件事情印象特别深刻,关乎如何对待赛场的输赢。这一年的冬天省里举办了一届“少帅杯”精英赛,每个市只能推荐一名棋手参加,一共八位棋手参加比赛。友代表我市参加比赛,而我作为“观察员”一起去观摩学习。贴一张当时的观赛照片吧,中间这个是我。

在赛场观摩的感受就是,他们到底是各个市派出的头号选手,水平还是不一样。然而,最后一轮棋发生了一个插曲。某位选手在中局占优的情况下,连走败招,最后被翻盘,输了比赛。输棋本来没什么,这位选手也没有太大反应,然而他父亲的反应却让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了。他父亲中局时来看过一次,看到自己儿子局面占优,可能觉得没什么问题,就走了。等看到儿子起身时,又过来看局面,盯了一阵子棋盘,没想到自己儿子这棋也能输。这位家长顿时暴怒,把棋盘一掀,棋子落得满地都是,啪啪作响,然后马上一大把掌扇到他儿子脸上,啪的一声,特别清脆响亮,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了。这位可怜的选手当时就哇哇大哭。然而他父亲还不解气,又是一巴掌扇过去,然后是一顿训斥,“这棋也能输?” “怎么下的棋!”。在场的裁判和教练都纷纷过来制止说清,这位家长仍然训斥不已,脸都急红了。一时间,本来安静的赛场里,交织着这位家长的怒骂声,这位选手嚎啕大哭的声音,裁判和教练说清的声音。这位家长可能也是见人多,觉得没面子,扯着他儿子的耳朵就往场外拽,直接回家了,后来的颁奖仪式也没参加。在从省城回来的路上,我们市的领队和教练对这个事情讨论了不少时间。他们表示也没见过反应这么大的家长,估计这孩子以后下棋都会有阴影。本来这孩子前面几局棋下的还不错,再加以训练应该能更上一层楼,但他父亲太急功近利,太看重结果,平时肯定也会给孩子不少压力,这对孩子的训练和成长害处太多。我当时也对自己说,输棋不要紧,要有一种从容的心态。现在回过头来看,这种心态对职业棋手和类似职业的人(如运动员)而言,确实是很有必要特意培养的。因为下棋就讲究一个胜负,所以难免会太过争强好胜,过分看重结果。而许银川为了减少这种负面影响,业余时间喜欢练练书法,陶冶性情,培养平和的心态。所以题主所问的职业棋手的一些问题,心态问题可能是要注意的一个。


跟着唐老师学了一年多的棋,渐渐地棋力长进了不少,转眼也到了五年级的下学期了。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在一些大大小小的比赛上不再是打酱油的了,而是冠军的有力竞争者了。我把这一阶段划分成自己棋力进阶的第三阶段,即真枪实弹上赛场的阶段。首先是参加市里的青少年象棋比赛,小试牛刀获得了第八名。贴一张这个时候的比赛的照片,左边这个是我。

获得这个名次以后,便有机会在市青少年棋校进行暑期集训。于是,五年级暑假主要留在了市棋校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主要是听教练分析典型的棋局,自己打谱,然后和同伴对战。这个暑假最有意思的事便是学会了盲棋,即两人不要棋盘棋子,直接报自己想走的棋,“炮二平五”,“马8进7”,“马二进三”,“车9平8”,“车一平二”……,然而这纯粹是考验记忆力,对棋艺的考验并不大,往往下到四十多步总有一个人会记不住之前走了什么棋,然后大家就争论,说是对方记错了,自己没记错。


暑假结束便到了六年级,这个时候学业压力开始大起来,马上就要面临小升初的择校考试,还有许多奥数考试我也想参加并拿名次。于是,我不得不减少放在象棋上的投入,在工作日的晚上只拿一天时间打谱,周末也只抽半天时间训练。所以这段时间的棋力基本上只是维持着水平。等到六年级下学期开学不久,自己顺利考过了小升初的考试,这时候已经是五月份了。很快,又有市里的比赛要参加了。这次比赛我想获得一个更好的名次,于是在比赛前一个月,又加大了训练力度,主要是靠自己琢磨,偶尔跟友还有唐老师下几盘。比较有意思的是,由于颜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而我和友都完成了小升初的考试,所以她有一个月的时间在上语文课时,准许我俩不听课,在教室后面的工具房里两人下棋。于是我俩便名正言顺地在老师的支持下逃了一个月的语文课,这逍遥自在也让很多班上的同学羡慕不已。由于基本功摆在那儿,之前也没把训练完全丢掉,所以恢复水平很快。这样,在之后的市赛当中获得了第二名的成绩。第一名是一起跟唐老师学棋的师弟,他的棋风很克我,喜欢走中炮盘头马挺中兵,而我碰到这个路子就头大,一直找不到克制的办法。我俩都是种子选手,所以前面十局棋都没有碰到,各自以全胜战绩会面。第一轮会面,打了个平手,而身后的第三名还差我俩很多分,所以下一轮还是我俩下。这一次我输了,然而还是领先身后的第三名。于是,又是我俩下,这已经是最后一轮了。拼尽全力,结果走和了。于是,他第一,我第二。唐老师看到我俩下和了,笑了笑,说自己囊括冠亚军。再贴上这个比赛的一张奖状吧。

因为获得了这个奖项,自己获得机会代表市里参加不久之后举办的省赛。于是,在这个小学毕业后的暑假,当其他同学都在愉快地玩耍时,我却又一次在假期学习象棋。这个时候,我觉得找老师教,还不如自己每天好好钻研两局棋。于是,又是一整天钻研棋谱。那个时候没有拆棋软件,所以钻研棋谱就是找书来,看大师们怎么下的棋,写书的人怎么评棋,没作评论的地方就自己想为什么这么走,有什么更好的走法。好在自己坐得住,每天虽然忙碌却很充实。后来中学和大学时的暑假我也都没怎么休息,各有事忙,这习惯可能就是在小学时候就养成的。准备了二十天以后,参加了在我市举办的省赛,取得了一个意料之中的名次,第四名。贴一张图纪念一下自己参加过的最高级别的比赛。

这次省级比赛比赛结束时已经是7月末了。因为省赛的好名次,我有机会代表省里参加全国赛。全国赛放在8月底举行。然而,那个时候我们初中已经开学了。我不想错过刚入学跟新同学认识的机会,另外,也决定以后不走职业棋手道路,会慢慢放弃象棋的,所以,也就放弃了这次代表省里参加全国赛的机会。现在想想还是有些遗憾,毕竟没在国家级别的比赛上登过场,没能用一个国家级的奖项来为自己三年多的系统学棋生涯画一个句号。


进入初中以后,我决定放弃象棋,走学业道路。原因有几个,一是职业棋手的路太窄,除了下棋还是下棋,人生不太丰富。并且,越到后面水平提升越难,特级大师的晋级之路异常艰辛。收获和投入的比例太低,所以,如果不是特别特别感兴趣,还是不要选择成为职业棋手。二是自己的学业成绩一直不错,走学业道路会有很好的发展,所以不如专心学习文化知识。所以,初中以后,自己基本没有碰过棋,除了初二那次意外的收获。


在初二时候,自己意外收获了一个市级比赛象棋冠军。进入初中以后,我把象棋放在一边了。下过象棋的人知道,棋这个东西只要一段时间不碰,水平下降很快。然而,初二的时候,学校决定组织一支队伍去参加市里的比赛。这时候我又心里痒痒的了,对象棋的喜好又被到来的比赛激发出来了,于是报名参加了学校的选拔比赛。然而我第一局棋就输了,走了一个漏招让对方打了一个闷宫。由于学校的选拔赛是淘汰赛,这就相当于第一轮我就被淘汰了。一万个不甘心,并且好胜心再次被激发起来了,所以过了几天后,我直接跑去负责的老师那儿,说自己选拔赛上失误了,但水平确实有,请学校给一次机会让我为校争光。老师了解了我的情况后,直接给了我一个名额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比赛。由于这次机会是自己争取到的,我不想让信任我的这位老师失望,于是在比赛前又花了一定时间温习以前的棋谱,想恢复一点棋力。这个恢复还是有效果的,超出了我的预期。在正式比赛中,自己以不败战绩获得冠军。小学时候专门学棋时,自己想获得冠军,却没能获得。等到初中时,棋已经丢了很久了,没想着冠军,然而却意外获得了冠军。所以我说这是一个意外的礼物。


现在回想一下当年系统学棋的时候,还是很感谢有这样一段经历的,给我带来了很多美好的记忆,培养了一些不错的品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静心钻研的习惯。小学时候本来很好动,是有名的熊孩子,学不了多久便想去玩。然而学棋以后,因为要经常自己打谱钻研,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也没人可以说话玩耍,光靠自己想问题。于是,自己慢慢形成了能够坐得住能够自己钻研问题的习惯。这习惯对后来的学业有很大帮助,初中高中学奥赛时,即使是在周末或寒暑假,自己也能够一个人静下心来钻研问题。


最后回答一下题主所问的职业棋手会不会觉得枯燥或累,根据我接触的那些职业棋手,比如教我的唐老师,我感觉他们是乐在其中。可能偶然会有觉得累活枯燥的时候,但大部分时间还是能够相当投入这项工作并体会到工作的乐趣的。否则他们不可能坚持这么多年。另外,如果职业棋手真到了一定水平,会有不错的回报的,比如办培训班教下棋,这些正反馈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着他们进行这项事业。


本人是芈昱廷同期刘曦同乡张谦学生,做过两届梦百合杯决赛的裁判,所以认识挺多职业棋手的。并且自己也曾经差点走职业道路所以我觉得还算比较有发言权。


我觉得职业棋手而言有两个比较苦的阶段,一是业5到业6的水准的飞跃,有了业6水平加上现在年龄放宽,多打几年打上职业不算太难。二是从普通职业到围甲水准,这是大部分职业一辈子都跨越不了的鸿沟。不过其实现在很多人打上职业以后会回过头去上学,可能也是意识到了文化课的重要性吧。
除了上述两个阶段以外,其它阶段我所听闻的都是很普通的正常人生活,该咋地咋地。围棋就是这样,有时候日积月累突然想通了,悟到了,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至于他们的业余生活……这能跟我们有什么两样,他们的围棋水平令人敬佩不代表他们就不是普通人啊!老聂喝多了还跟我爸称兄道弟呢,每每想到我都想发笑。两个大老爷们儿还抱在一起,哎呦我的妈呀。


说下我的个人经历吧。我外公很喜欢下象棋,3-4岁时候就每天和外公下象棋,于是对象棋我有浓厚的兴趣。我爸妈见我对象棋如此痴迷,于是把我送到了当时最好的棋院学习,我的第一位师傅是徐大师(名字我真的不记得怎么写了,只记得她是第一位女国大的师傅)。
相比与同龄人,我的童年生活十分枯燥,每天就是摆谱,打谱,机械式的摆残局,记住大量实战杀招,及变招。因为当时还很小,你要我理解为什么要那么走计算对手6-7步会走什么、会有什么变化,对我来说真的很困难。苦归苦,但经过两三年的训练,我的水平提升的很快,大概在7岁那年可以赢过村上大部分老爷爷。
2002年进入小学,我们学校的强项是游泳和象棋(我们小学有着自己的游泳馆),入学第一年我以联赛5胜1负的成绩加入了校队(输的那把是输给了我师兄,交手到现在我的战绩仍处在下风),成为了校队最小的棋手,于是我辞别徐大师,开始了我校队的训练。跟随了我第二位师傅,体育组组长,说实话水平很一般。因为象棋也有团队赛,师傅让我在队内担任的职务是清道夫,为师兄创造机会,于是在师兄还在校期间,我们连续包揽了三年个人及团队冠军。
在2005年也就是我三年级时师兄毕业了,我可以拿到个人冠军,但在团队赛上真的心有力而力不足,于是师傅把送进了市队。初进市队让我很不适应,产生了很强的挫败感。大致原因大家也猜到了,市队高手如云啊。一个村上孤独求败的小男孩被杀到片甲不留,甚至比我小的小女孩在对战以前让我洗干净脖子等她杀(要知道年龄在象棋对战中有着很大影响)。第一轮市队小循环赛,我以9把赢3把战绩收场,失去了第一次省赛的资格(1把还是靠轮空赢得)。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天外有天,从那天起收起了原本的浮躁,毅然决然退出市队,重新回到徐大师身边,拾起棋谱,和师傅没日没夜的打谱,对局,复盘备战06的江苏省定级赛。
06年4月,我和徐大师出发前往镇江参加定级赛。这次比赛也带来了一次职业病——胃出血。大循环第六轮,我以5轮不负,总分4.5坐在了第二桌对战镇江本土选手。我开局很激进,急进中兵对屏风马,对方水平也很高,导致我久攻不下,这种开局的优势渐渐消失。比赛在眨眼间过了两个小时,那时候我已开始微微头晕,进入加时赛。每人加时半小时,在我的钟走过15,我开始大量冒虚汗,当种走到25分时候,我直接眼前一黑晕了过去。当我醒来我已在医院病床上。医生说是因为用脑过度,血液集中到了大脑,胃部供血不足所导致的。最终我以总分5.5分,获得二级棋手。
比赛之后,休整了半年,每天只稍稍打谱,研究残局保持最基本的棋感。半年后重新回到徐大师身边,那时徐大师因为生计已经开始带小班而不是向我这样的一对一。徐大师看我前去看望他,于是摆了八副棋,让我车轮他八个弟子,最终我用时40分钟以6胜1平1负的战绩完成挑战。看了结果徐大师和我说半年不碰棋,水平还能保持这样很不容易,他老人家年事已高,已不能像以前那样高强度的训练我,让我自行训练,有疑问在向他请教。于是也就在那天我出师了。
初中因为比赛训练,把学习耽搁了,上了一个普通到大专,考了个普通的大学。初中毕业以后我又去找了他几次,他身体情况也每况愈下,说话不再那么利索,下棋时明显迟钝了。最后一次联系是在我得到二级棋士的那天。再后来我去找他敲他家门,是一位陌生男子开的门,说徐老已被子女接走,也不知道去哪了,打他手机也变成了空号。
现在我也退役了,有空时候和外公下下棋,泡泡茶(小时候外公让我一个车,现在我让外公一个车,先手五步)。因为打谱时候养成了喝茶的习惯,于是考了评茶师。


我大概只能算是半个职业棋手,在七年级的时候拿到了国象的一级运动员,然后就潜心学习了。

其实,竞技体育就是一场万元陷阱。小的时候因为阴差阳错开始学棋,起初的学习成本是很低的,和你一起学棋的很多同学也会有很多。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我投入其中的时间,金钱成本是越来越大的。我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整个暑假几乎都在练棋,而开学的时候双休日,甚至工作日的晚上也在跟着教练学。而按当时一小时15元的工资计算,如此大量的时间投入必然就意味着大量的金钱投入。就这样,我战胜了许多我同龄的同学,也拿了几张小奖状。付出的成本越来越大的,这也就意味着我退出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小的。

后来,在拿到一级运动员之后,我爸妈并没有选择让我走职业的道路,也就从此将国象搁置了下来。去年考入大学之后,才重新开始和棋队的朋友玩玩国象。

来到学校棋队之后,才发现有很多同学都有和我差不多的经历,初中拿到一级运动员证书,然后开始学习,大学再将下棋作为消遣或是赚外快的工具。

那么再说说一些我知道的其他一路走到底,也就是初中,高中继续学国象的同学。很多与我同年的,现在已经开始拿工资。但是,我认为他们可能一生都将与下棋为伴。因为在这么多年的付出之后,他们退出的成本是极大的。

路走的越深,越是难以回头。

职业棋手对下棋一定会有热爱,然而他们心中可能还会存在的,是离开国象之后,离开这个舒适圈之后的对未来职业不确定感的恐惧。


不算职业选手,试着来说说看法。先说一下总结:一切都是心态问题。
我从6岁开始学习国际象棋,一开始都是有兴趣,并且很快很快获得了很多很不错的成绩。
然后一直在业余和专业之间游走。
小时候都是算业余。
但是,问题在高中来了,要么进国家少年队发展专业,要么读普通高中玩业余,我选择了后者。
这就要说说大概12年之间半专业半业余的道路。成绩一直很出色,除了天赋和努力之外,还很艰辛。
棋类和运动一样,成绩好的艰辛不用多说,大家看看那些奥运冠军吃过的苦,都差不多,可能他们更辛苦一些,但是意思是一样的。当然,下棋不会受到伤病困扰。但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也不容易。
然后就是心里压力。在比赛和下棋中,我是从小被打到大的,有错一步棋挨打,输了打的更惨,心理压力对于一个孩子不言而喻。教练说我一句哪里有问题的指导,我就会挨打,成绩好也是被打出来的。怕输怕的厉害,小时候是怕挨打,长大了有了成绩想保住,这个不用多说大家都懂。长期比赛长期这种压力,很消磨兴趣的。
而且更新换代太快,尤其是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小棋手成长速度太快,很可能把我们这群“老前辈”拍死在沙滩上,亚历山大啊。
不过为什么还能一直坚持十几年,其实就是习惯了。出来了成绩就会不断的参加比赛,为了获奖啊。不断长大心里成熟起来,更能理性思考,理性或者利益分析占了上风,跟兴趣或者享受不享受关系已经不大。不过胜利的话还是会开心会享受了,都是后话。
后来我还是很爱国际象棋,但是我决定不去走专业道路之后。
分析过走专业的利弊,这个其实大家都懂。就好比运动员千千万,奥运冠军只有一个,努力天赋和运气都很关键,有个正常道路,我就不想再去过那个独木桥。不能成名,最后最好也就是个教练,我想要无限可能的世界。这个就不多说。
继续说。跟专业选手再去比赛,就自然开始心有余而力不足。开始还能偶尔赢专业选手,但也是他们训练的时间还不够长,后来真的就是有些无能为力了。但是这也是个不去参赛或者对输棋很好的“借口”,再后来高中学业繁忙,就不怎么参赛了,偶尔参加比赛就压力小很多,成绩也会很好,就会觉得自己很幸运,很开心,而不是赢了应该的输了就完蛋了的感觉。
心态变了,就可以享受其中了。
在国外留学,国际象棋就变成我的优势项目。西方人下棋的很多,可以用这个跟他们交流,输赢不那么重要,但是赢他们普通人都是分分钟的事,大家图一个开心,享受这个过程的意义就很重要了。这种心态,让我更爱这个项目,也让我找到了它对我的意义。
虽然我还很年轻,但是如果心态依旧那么好,我觉得在我的人生中可以可以把它作为很重要的一部分,和朋友一起开心,可以一直到老。就和大部分人的兴趣爱好一样了,没什么功利成分,自然可以日久天长。
至于专业运动员,我大胆猜测他们可能是习惯了比赛的生活。习惯了那种环境,就像我们每天去工作一样,这也是他们的工作。而他们退役以后,如果心态好,可以像我一样把它作为终身的爱好。
毕竟不是竞技体育,跟电子竞技也有很大不同。棋类,年纪大了自然可以享受其中的,它没有对体力、反应能力等那么高的要求。


我以前也认识几位职业棋手,认识他们的原因是,我是正式(付费)的学生。

和他们聊下来得知:

1、只有不到5%的棋手可以靠比赛活得滋润,而且那5%的收入,相比成功的围棋老师比也不算多。

2、如果上天让成功的围棋老师在做学校赚大钱和打比赛过小康之间二选一,他们绝对会选后者。


跟匿名那个女生挺相似的,都是女生,都是比较小的时候开始学棋,一直以来都是纯属业余爱好,也就周末学一下,后来拿到少年赛冠军,拿到一级运动员,作为一个业余选手,最终可以说很幸运也是很意外拿到了大师。
在小的时候有个省队因为缺人想要招我,我也因为对职业棋手的憧憬和不了解而蠢蠢欲动,幸好我爸妈理智的拦住了我,理由其实现在看来很简单,也就如题主所想,下棋,至少是中国象棋,很累,选择面很窄,甚至前途也不一定如意。
当然所有职业都累,到累得有个奔头吧。目前国内的状况是中国象棋职业发展除了目前水平顶尖的王天一,郑惟桐,许银川以及几位下一个比赛能拿几十万奖金之外,其他的大部分人的生活条件根本配不上付出的艰辛,女子更是如此,相当一部分女子棋手在黄金时期之后选择了转为行政工作。其实客观来说,在男子象甲有起色的现在,正常一点的象甲选手年收入加比赛奖金上10w应该没有问题,但问题是,棋手中能下象甲的只有黄金年龄的那么几十位,年纪大了的怎么办?这就跟其他行业的人不同,职业棋手一般来说文化水平都不是特别高,有的甚至小学毕业就走专业道路了,除了个别凭借比赛成绩进入上海财经大学,北大,南开等几所高校镀金,但这些人通常来说是不经常在学校念书的,这样的文凭分量如何,也都知道。这些人在俗称的黄金阶段过后能干什么?再去其他行业从头开始?况且相当一部分在象棋领域方面有天赋的人在生活自理以及为人处事方面是不太好的,也就造成了现状----职业棋手出路窄,大部分生活条件不太好。
再说训练,我曾经目睹过专业队的训练,在专业队都是水平比较高的人,可以说要想长进水平,靠实战,靠自己,靠电脑,这也就是为什么下棋的人都舍得花大价钱买电脑买拆棋软件。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很多人特别是刻苦有自制力的,每天数十个小时对着电脑以及棋盘和棋谱,一盘棋为了体会理解反复拆解,枯燥,也是必经之路。
最后说说业余生活,其实大部分职业下棋的人都是比较聪明的,有一部分人也喜欢玩网游,三国杀之类,也喜欢玩牌,比如于幼华老师。其实他们在业余就和普通人一样,收起刀光剑影收起锐气凌人,都是为生活为理想而奋斗的普通人。


身处冲段少年的群体里 身边有一些打上了职业段位的朋友。
要说他们是不是特热爱围棋 那也做不到手不释卷啊 平常也跟我们一起吃喝玩 一天网上下几盘快棋 。好学一点的可能还会做几道死活题。看一看比赛直播。 别把职业棋手想的那么神...他们玩网游也能一玩玩通宵...

有几个朋友打上职业段位后 就没有继续求学了 转行当起了围棋老师 或者去上学。
剩下的呢 大多是在各大道场里继续深造(大多数棋手选择的是杭州棋院和野狐道场)
当职业棋手后的训练费也蛮贵的 一盘循环赛的费用是100 一个训练赛五天下来要是全败也得亏个1000块。

关于从小学棋如何坚持这件事儿 并没有什么窍门。
身边大多数学棋朋友都是初中没上完便来到北京学棋 。这是一件没有退路的事啊 都在北京学棋这么多年了 不坚持继续学棋 难道还要重新回初中甚至是小学重新读书么?


看评论说有些人觉得 职业棋手路窄难出头 不好过。

想默默吐个槽 在北京这儿 一个普通职业棋手一个月挣二万都嫌少了吧 讲真的 我到觉得学棋只要你学的有一定实力了 挣钱还是蛮轻松的....


想到吴清源一百岁还在研究围棋,感觉下棋的人真幸福呀。能够把一个爱好玩一辈子。

如果是电竞职业选手到七老八十时,看着孙子玩着自己完全看不懂的游戏,会不会恨恨的想:老子当年也是职业选手来着,当年最擅长玩的游戏叫什么来着?最后一次玩到这个游戏是四十年还是五十年前?


我也来写写吧,就当是彻底退役之前的纪念了。

我学棋比较晚,也从来没有做过职业棋手,一直是上学为主业。

九岁学国际象棋,阴差阳错运气一直太差,一直是二级运动员,并且那个时候不知道脑子进了什么水,只打锦标赛不打等级赛,所以混了五年连个大师都没混上……

后来十四五岁因为学业就退了,十八岁的时候因为升学复出,气势满满的去省赛准备拿一级运动员,结果运气还是太差,到了比赛的地方水土不服一直拉肚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国际象棋是一条很窄的路,能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人少之又少,而一旦从棋院退役,两年之后,只有少数元老和教练还记得你。
我是我们棋院的第二代,第一代要么已经进了国少队,要么已经专心学业不再摸棋,偶尔还能在比赛中看到他们的身影,很多人,真的是虎老余威在。

在我那个时代,有一个后来被成为神的人物,从他的身上,就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棋手的归宿。
他六岁学棋,十四岁退役,从九岁到十四岁五年间,他的练习对手只有教练,我们这些其它的主力队员,在他手底下走不到四十步棋。
那年李成智杯全国赛,他连胜六场杀到第一台。第七场他是队里最后一个出来的,输了,输得非常可惜。但是他的心态不好,一旦输棋,心态就会崩溃,所以最后也没有选进国少队。
再后来,他的心态问题就愈发严重,每次比赛之前都会发烧三十八九度,不过他就算发着烧,全省之内也是只有那么三四个人有实力当他的对手。
不过这也让他永远和国少队无缘了。
后来我退了,再后来他也退了,他退了两年半因为升学复出,拿下全省第二。(为什么我复出就是水土不服啊喂!)

我复出的时候,第三代那些疯狂的孩子正在全国赛大杀特杀,还有几个女孩在准备世界赛。队里大多数人都不认识我了,我认识几个,我退役的时候他们还小,我的巅峰时期教练安排我杀过1vs15的车轮战,那十五个孩子里有的也已经长大了,可以和我一较高下了。

最后一次省赛的时候,见到了几个老友。
有一个人,十二岁时候交过手,后来和棋,交了朋友,六年不见,老友再会,仍旧和棋,互相调侃对方一点长进都没有。
也见到了当年在初级班认识的小姑娘,现在已经是女子那边的主力了,闲来无事切磋了一盘,她很惊讶我的走法,“这么老的招现在还有人走?!”老就老吧,我本来就应该是一个湮没在时间里的老棋手了。但是棋,最终还是赢了。

当年的朋友们,有不多的几个进了国少队,走上专业道路,但是这几个,无论男女,都不是那个时代最强的。那些会被教练一直记住的人物,也都仅仅会被教练记住了。

后来在高中,轻易的击败了班里那些完全业余的棋手,到了大学,有朋友劝我去学校的棋社踢馆,我没去。就算赢了,又有什么用呢?北京不是一个适合比赛的地方。国少队的人我交过手,打联赛的专业棋手我也交过手,我知道我不是他们的对手。

也就这样了,那副陪了我十几年的棋也已经蒙尘,我作为一个棋手的生涯,也应该结束了,我那套主动防御,先伤后杀的战术,也已经快见不到了吧。

毕竟我只是一个属于上个时代的老僵尸了。现在这个老僵尸,要专注的做一个好医生啦。


说一个身边不成功的例子。

背景及相关:
读的小学是那种特色校,学的国际象棋,每年都参加比赛一直到六年级。名次在省里来讲同龄人中算比较好,教练也问过我要不要进省队,不过我初中选择了普通的中学,就没有继续下去。有认识的人走了这条路。一个女孩子,比我大几岁。

后来听说她在全国打比赛的名次一般,省里的教练水平已经到头了,家里也没钱没法送到北京的棋苑学习。差不多又坚持了三四年,就放弃了做职业棋手的想法。因为训练比赛,学习成绩不好,最后读了一个本地的大专,在家里开的小诊所做事情。

曾经是我小学时候的一个偶像,队里的大师姐,长的漂亮棋下的又好,后来走到这个地步也是有点唏嘘。这可能是大部分想成为职业棋手而又没有成功的人的现实吧。


我是学象棋的,三棋里算是最靠信仰活着的吧……
师傅有幸是大师,曾经专业队运动员兼教练员,由于奥运计划专业到这个小城市,所以就职业的世界见闻还是有的
曾经代表过省队3+1少年,参加过团体赛,联赛后,大学期间也代表直辖市参加过团体赛;
寝室哥们一样特招,不过有幸进了省职业,不过毕业后无疾而终;
一起长大棋班小伙伴,只有一个坚持了职业,而今也是国家前6名了,不过当初可不是资质最好,成绩也一般,甚至于高中三年没碰棋,依然毫不逊色于他;
所以职业选手在智力上,未必就有优势,但是术业有专攻,下象棋大多还是苦孩子出身,靠的就是自古华山一条路的拼搏吧。
至于职业枯燥这倒未必,
上班不枯燥吗?
应酬不无聊吗?
挤公交不想shi吗?
一丈见方,大千世界,棋的世界其实很大又很小
胜负之间的辗转折磨或许才是不能承受之重吧;

不过,事业总归有瓶颈低潮期,而工作瓶颈或许可以靠吃老本来维持,但是胜负世界却是优胜劣汰残酷得很,所以大多有大背景(编制、棋校)的人,可以活得至少不寒酸,但是纯靠博彩、技术吃饭,而又嘴不饶人的棋手,确实容易风餐露宿的戚戚然。。。
如今几所大学都招棋类特招生,选择到大学进修,成功转型,大学之后再定夺是否专业,我觉得这种从容的方法,大概是大部分人的选择吧。。。
具体例子,譬如王天一进北大等等好多好多
个人感觉,毕竟棋跟心态有很大关系,随着年岁增大,棋的视野和气度也会大幅提升,虽然计算能力未必进步太多,但是大局观却不可同日而语,说也奇怪,胜负世界,本就人生博弈吧


那个,人家说的职业棋手,咱业余棋手就别强答了,成不?


首先,感谢所有职业选手,是你们的坚持给各棋种带来发展普及,让我们很多业余爱好者能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有了解专业规则成为专业棋手的可能。
鞠躬,再次感谢!
其次来说下自己的揣测,有错漏之处,还请指出。职业棋手多数是从小到大一直学,或者被某些教练等选拔出来专业参赛,在这里,我要问一句,专业选手们,有多少是发自自愿要学的呢?
问题问到这里,其实已经有了答案。每个人的初衷不同,有些甚至根本没有初衷,能否坚持或坚持多久,就是初衷为何的问题。
比如我有一个师兄,就是为了成名,最后听说比自己厉害的都不敢对局,直接走人。
比如我认识一位师傅,业余爱好者自己求学到专业,坚持下棋已经近10年,即使家中父母身体抱恙,自己生病几近失明,依然坚持,只是无法参赛而已。
客观条件无法撼动人的决心。因此而改变的,只是因为心理上原本就有裂缝。
以上


我觉得最好不要把爱好变成职业,那可能会很痛苦,一旦你不得不依靠这个爱好来谋生,那还有什么乐趣?
我有个朋友喜欢玩游戏,曾梦想着进入游戏公司天天玩游戏,后来找机会进了家游戏公司负责游戏测试,干了三个月干不下去了,用他的话说看见游戏就想吐,因为测试和正常玩游戏不同,他不得不反反复复玩同一个游戏,必须测试各种可能(包括明显弱智的战术之类的)以便排除BUG,而且并不是把游戏从头玩到尾,而是经常会直接设置一些参数然后从某个关卡某个进度测试,或者接手别人测试了一半的进度继续测试,总之,他说体验不到任何乐趣。

关于围棋,我喜欢这个游戏,但让我每天打谱n小时,摆清每一个变化,尤其是自己失败的棋谱,我实在没有这个耐心,我也没有心理承受能力忍受一个勺子带来的巨额金钱损失的煎熬(在网上由于一个失误输一局棋都能让我懊恼几天),不错,我的水平不算高,提升也不快,那又怎么样,我下棋并不是因为我要提升到几段,水平不高就找相似水平的人下好了,能体验到乐趣就好。


明明可以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怎么会觉得枯燥呢o(︶︿︶)o
觉得棋类项目枯燥的人怎么想也不会成为职业棋手的吧


推薦閱讀:

如何成為一個象棋高手?

TAG:围棋 | 国际象棋 | 五子棋 | 棋类运动 | 中国象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