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 使用上存在諸多限制,算是用戶體驗差嗎?為什麼還能這麼流行?
相比其他類似功能的app(比如Facebook, 微博,lofter之類),Instagram的功能上有很多不便:
1.照片必須剪裁成正方形
2.無回復鍵,也不像更為大眾習慣的facebook直接打對方名字來@以達到回復效果,而必須要打「@」
3.不能發組圖,只能發單張,且也因此容易被朋友刷屏
4.一經發送不能修改照片評論(現在已經可以)
5.視頻讀取沒有進度提示,經常不知道怎麼樣才能播放
「用戶體驗」不是一個張口就來的詞。
我不覺得 Instgram 用戶體驗差。
它的濾鏡的確好,所以在早期吸引了大量用戶。之後用戶量和用戶之間的互動突破了臨界點,所以用戶在裡面能夠獲得更多正向感覺(成就感、滿足感、被認同感等)。這些,都是用戶體驗。
至於其他的,它一定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也有做的好的地方,但是得不出整體用戶體驗不好的結論。用戶體驗是有層次的。
一個產品永遠無法滿足所有人,永遠都有各種各樣的個案存在。總是會有用戶覺得針對自己的體驗不夠好,但是作為業內人士,就要跳出自己的桎梏,從整體上把握。- 圖片比例必須是方的——因為 Instagram 的理念就是對 Polaroid 的數字化模仿,而 Polaroid 照片的比例正是方的。
- 沒有對評論的回復——大概是因為 Instagram 是以圖片為中心,而並非要將圖片的評論區做成一個呼朋喚友的論壇。
- 這點確有不便,但恐怕尚不足以成為影響 Instagram 流行度的致命弱點。
- 如 Flickr 、500px 等的攝影類社區亦是如此。Instagram 與 Facebook 等 SNS 定位本來就不同,照片的「作品感」更強。而 SNS 的圖片上傳功能更強調的是記錄性。
- 同 3。
Instagram 和 Facebook、新浪微博、Lofter 的定位差距還是不小的。Facebook 和新浪微博現在偏向較短的多重內容信息流(當然亦有長微博這等奇葩),Lofter 則是類似 Tumblr 的可發布多種類型 Post 的「輕博客」。而 Instagram 是以照片為中心的社區,文字僅是輔助說明。將這幾者歸位「類似功能」,未免過於籠統。
至於為何會流行,大概是模仿 Polaroid 的理念足夠有趣,輔以質量不錯的濾鏡,加之有不少產出高質量作品的用戶。
那是因為Instagram的定位是一個圖片分享APP!!
不是分享生活瑣碎的朋友圈!不是碎片交流的微博或twitter!不是打造個人形象的QQ空間!
好的,我們慢慢說。
首先,題主評價Instagram「用戶體驗差」,這是因為題主對「用戶體驗」的理解是「能否順應用戶的心意」
舉例:
1.我想改照片評論,但是不能改。差評。
2.我想髮長方形的照片,但是不能發。差評
3.我想發組圖,但是不能發。差評
那我們就要問了:順應用戶的心意重要麼?
或者我們換個問法
「用戶體驗」的本質是順應用戶的心意么?
顯然不是。
就Instagram本身來說,它是一個「以圖片分享為本質,社交為附加值」的APP。
描述是這樣的:Instagram 是一款運行在 iPhone 和 Android 平台上的應用程序,允許用戶在任何環境下抓拍下自己的生活記憶,選擇圖片的濾鏡樣式,一鍵分享至社會化平台上。Instagram 在移動端融入了很多社會化元素,包括好友關係的建立、回復、分享等,這是Instagram 作為服務存在而非應用存在最大的價值。
所以Instagram衡量交互設計的標準應該是:「能否讓使用者最大程度的感知和分享圖片帶來的美好體驗」 這才是它最重要的用戶體驗。
以這個標準來看,Instagram的用戶體驗非常非常好。要我形容,就兩個詞:簡潔、美好
簡單說明:
1.Instagram對方形的執著:
其實就照片本身來說,正方形不是最好的比例,黃金比例的長方形才是。那為什麼Instagram執著於正方形?
在手機界面上,統一為方形非常利於體會圖片的美感。
不算評論動態界面,Instagram基本上就兩種顯示模式:大圖和小圖。
上圖是大圖界面。
我們可以看到,整個界面恰到好處的展示了圖片本身、發布者頭像和照片描述。用戶在使用的時候,永遠只能「一格一格」的看,每次只能看一張圖,每次都能完整的看到所有信息。這不是非常的簡潔和美好么?
如果允許其他形狀就會變成這樣:
以lofter舉例:
圖片的下端已經看不到了,也就是說,我無法在完整界面看到圖片的全貌,必須要「滑上滑下」地看,將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靠記憶拼湊成完整的圖片。這是不美好的。更不要說看不到發布者頭像以及圖片描述了。
多圖模式:
多圖模式下,Instagram的每一張圖都可以排列的整整齊齊,而且你看到的都是圖片沒有被切割的全貌,喜歡哪一張就點哪一張,多麼簡潔,多麼美好。
再來個反例:lofter
左上角的純文字就像一塊補丁。最下面一排中間一張被切掉了腦袋。這是不美好的。
2.不能發組圖。
那要反過來問一句了:為什麼要發組圖?什麼情況才需要發組圖?
微博可以發組圖。這一組是新聞配圖,重點是新聞,而不是圖片。圖片只是新聞信息的輔助,所以需要一次性發完所有的圖。
lofter可以發組圖,留意角落裡那個2
姑且不說這個2對圖片的破壞。從操作上講,組圖就增加了一個操作層級。這是不簡潔的。
而且,組圖在基礎界面上顯示,要麼就是拼小圖(不美觀),要麼就是封面(不公平)。都是不利於圖片的分享和欣賞的。
組圖在一種情況下是必要的:要通過一組圖片來分享生活。比如需要幾張照片才能更好的認識一個人的外貌,需要幾張才能展示一頓晚餐,需要幾張才能完整展示活動過程…………這個功能在社交中是必要的。
重點來了:Instagram的核心是圖片分享,而不是社交。它不希望你展示你的晚餐或者活動,只是希望你分享和展示圖片本身。
當然了,還是有用戶執著的用instamag之類APP把幾張照片拼起來,再搭配些文字,完成自身需求,這種開美學倒車的行為就不表了。
評論、回復這些小節就不說了,不重要。視頻載入也就是有點慢而已,不是重點。而且要順帶說一點,Instagram的視頻發布非常方便!!
總之,評價或者開發一個APP,用戶體驗自然是第一位的,但好的用戶體驗並不是一味滿足用戶心愿,在某些時候,要引導用戶一起完成APP的本質工作。
總結: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為什麼出發。
正是因為Instagram對圖片分享的堅持的專註,我們才能脫離炫食、曬娃、自拍這些日常瑣碎,去看到更加深遠宏大的世界。
比如億萬光年以外的
比如充滿創意的
比如可怕的怪物
比如那些你無緣遇見的人
比如那些你無法親臨現場的事
比如世界另一頭的逗逼
生活很小,世界很大。
Instagram可以將長方形切成方形,卻不能將長方形填充為方形,這一點確實不方便。
更新:
看來米娜桑很喜歡我推薦的這些號啊,其實你們可以關注我,然後就可以關注這些大神了。(我就是下載其他瀏覽器的瀏覽器 T T)ins:daqian_yang1.濾鏡,濾鏡,濾鏡太好,不信看國內一堆修圖的,哪個能比得過。
2.方形最好構圖,容易拍出好照片。強制方形的格式在app內形成了統一的最富美感的內容呈現方式,更提升了內容質量
3.先發優勢之下,一些非核心功能的缺憾乃至缺失無關緊要,反而顯得特立獨行有逼格
總會有人抓著某些奇怪的需求點和細節,指點江上似地說這個不行那個不爽,然後僅憑個人判斷草率地得出「用戶體驗差」這個結論。他們從來不會去考慮為什麼會這樣設計。
大部分產品設計,除了產品本身的目標導向,也可能受到視覺和技術限制的影響,從而改進和妥協。設計並不是簡單地增加功能,而拒絕不合理的需求也是最基本的。
如果你一味堅持這個不爽那個沒有,那麼對不起,你不是它的目標用戶,它為什麼要為你設計?為主流用戶設計才是最重要的。
少提問,多思考。大家都是從小孩子成長起來的,以前的我這樣。
公交車跑的那麼慢,竟然賣的跟法拉利一個價!
補充舉例
海藍之謎對我一點用也沒有怎麼銷量那麼高!
北京房子那麼貴竟然還搶著買!
公司上班那麼累,怎麼不去創業。。。1.Instagram不是效率工具,而是一個圖片分享社區,對於它來說,用戶體驗的核心不是設計,而是內容。
2.所以,對於它來說,設計體驗的核心,在於內容製造(也就是拍照和分享的體驗),而不在於內容的瀏覽。對比其他APP來說,還真沒有哪個APP在拍照和分享體驗的流程,能做得比Instagram更加優秀。(即使是逼格更高的Path也差一大截。)
3.說實話,別小看Instagram那幾個濾鏡,照片分享社區這塊市場剛被挖掘出來的時候,它的濾鏡效果幾乎是領先時同時代APP的3個版本以上。
4.Instagram在移動照片分享社區上趕上了早班車,在幾乎沒有天敵幾年時間內野蠻生長(目測未來幾年也沒有強勁的對手),有長期內容和用戶積累,護城河已經很深。
5.對於一個用戶有強烈需求,但是又沒有更好的替代品的APP,沒有不火的道理。甚至曾經的用戶密碼泄漏事件都沒有殺死它。可能有點先入為主,相對於國內其他的修圖和社交軟體,還是認為 ins 用起來最舒服,而且其他家的濾鏡效果總覺得差一點~
Instagram是我用過的圖片展示質量最高的app。
說到它的不便之處,我個人覺得是缺少跳頁功能,比如我已經發布了將近1K張圖片,這時候我要想重新去查看第一張圖片,只能不斷下滑,下滑,好久以後才能刷到那張圖片,而此時我所有的照片都不得不被我又瀏覽了一遍。
而針對題主的幾個問題:
第一點可以使用squareready或者類似的app將照片裁剪成任意的形狀;
第二點樓上很多人說過了;
第三點,我覺得因為組圖會縮小你想要展示的照片,如果你使用了豎排版的拼圖軟體,那麼及時發布出來查看整張,其實能夠看到的圖片也很小,並且Instagram不支持進一步放大圖片顯示,影響觀圖效果
最後一點,其實視頻的限制時長也不過就15s吧,大不了再看一次唄
用戶體驗好不是一個產品成功的充分條件,甚至還不是必要條件。淘寶用戶體驗很好嗎?百度搜索用戶體驗很好嗎?
Instagram 不能轉發的模式就決定了這個產品的發展會非常極端:要麼非常火,要麼根本沒人玩。
因為不能轉發,別人想看一張照片,ta只能來 Instagram ;
因為不能轉發,想看看關注的人的動態,ta只能來 Instagram 。
你不可能通過朋友的轉發隨意地看到一張火爆的照片,你只能去看原版。
結合它獨步天下的濾鏡,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動照片分享社區(flickr 前不久才出App端,真的太遲了),它當然是走向非常火的那個極端了。
分享是互聯網精神,但不代表社交產品必須靠分享來傳播。Twitter 成功了,不代表 Instagram 絕不可能成功。你這問的,不就等於問為什麼Twitter只能發140字嗎?是啊,為什麼Twitter只能發140字卻反而火了呢?
首先它滿足了什麼樣的用戶需求,其次再談體驗的好壞。
Instagram是一個讓你發布「作品」並附帶社交的地方,而不是twitter、facebook那樣社交再附帶發照片的地方。
理解了主次順序的之後,你就能明白為什麼了。
Instagram上最重要的是照片,評論功能甚至可以沒有。
不要嘗試在這個問題上得到答案!就算ins只能髮長方形的圖、沒有濾鏡、甚至不能回復,只要他夠火,總有人能找出一萬條理由去證明他就應該這麼火!
產品方向對了,其次才是體驗問題。
還有就是濾鏡真的超級好用啊,為了濾鏡體驗差一點不是什麼問題。喬布斯為什麼偉大,為什麼被崇拜,因為他的產品功大於過。雖然很貴,雖然只支持IOS系統,雖然充電線獨立的,雖然……………………一系列的強制,一系列的讓人不爽,但就是一堆人買,一堆人說蘋果好。———— 因為它的功遠遠大於過了。
以前蘋果沒有出來的時候,就有觸屏手機了,但那個時候的觸屏手機需要筆或者用手指甲來點擊才
能按按鈕而且不流暢、卡、反應特別慢。這就告訴我們一個看起來不錯的產品,為什麼不流行的起來因為它在解決用戶原有的問題,痛處,壓力之後又給用戶帶來新的痛處壓力功過相抵,導致以前的觸屏手機玩不起來。
所以用戶體驗重要嗎?重要當你的體驗不好帶來的痛苦,的過錯,抵消了你的功勞時,用戶就會放棄你。
數碼相機拍的照片,是沒有交卷相機清晰的。(但它不用買交卷,一個內存卡可以拍上萬張照片,直接網路分享,這一功勞就遠遠彌補了它的過錯。)
手機拍照沒有數碼相機,清晰,為何手機也逐漸替代數碼相機。(方便,每天你都會攜帶手機,但不會攜帶數碼相機。)
但智能手機沒出來之前,手機也是不能替代數碼相機的,因為拍照清晰度帶來的過,還沒抵消它便捷帶來的功。1.逼格。而且方形圖逼迫你捨棄掉圖片中比較不重要的元素,可以讓你在生活中更懂得取捨…(哈哈哈什麼鬼…)
2.進入評論列表,對欲回復樓層向左滑動,點擊??回復。
3.如圖,你可以切換這個模式。不過不是一張一張往後翻,是一張一張往下翻。
4.無解。可以參考回答1的割捨...
5.你可以選擇發送的時候什麼文字都不寫,想好了以後自己回復在一樓,會自動添加成照片描述。不滿意還想改?詳見問題2的操作,左滑刪除,重新描述。
6.視頻播放功能確實偶爾(在網速不理想的情況下)使用不暢,這是事實,我不會幫Instagram洗地。
視頻使用自動預載入,你不用刻意去點擊「播放」,你可以在設置中下拉至最下方,對視頻的預載入和聲音進行詳細設置。
視頻的右上角有一個狀態icon,很好辨認播放狀態。
為什麼會火?
我只能說說我為什麼使用Instagram。
1.逼格。這是我使用Instagram的直接原因。
2.從眾效應。周圍有人使用Instagram然後推薦我使用。
3.明星效應。喜歡的很多明星只有Instagram、或者只在Instagram更新狀態、或者在Instagram更新比在其他SNS更新得更勤更多。
我只說這個
5.視頻讀取沒有進度提示,經常不知道怎麼樣才能播放
然而ig在國內被牆又沒有CDN,就這樣了
1.照片必須閹割成方的,不爽
你沒玩過120相機不怪你
2.無回復鍵,也不像更為大眾習慣的facebook直接打對方名字來艾特以達到回復效果,而必須要打「@」
評論列表可以左劃回復
3.在一個人的主頁里瀏覽用戶照片不能像相冊一樣一張張往後翻,必須退回再選
個人主頁TAB頁的第二個選項就是以timeline方式查看用戶所有照片
4.不能發組圖,只能發單張,且也因此容易被朋友刷屏
組圖請去朋友圈,那是以敘事為基礎的block,insta是照片分享APP,每個APP都有自己的特點,你怎麼不問微信為什麼沒有濾鏡?
5.一經發送不能修改照片評論
你朋友圈,微博發布成功後給我改個看看
6.視頻讀取進度設計很捉急,經常不知道怎麼樣才能播放
換個好點的VPN,視頻自動載入,右上角有播放狀態
建議題主深度使用三個月之後再來提問,別玩一下午就來挑毛病
時至今日,很多答主提出的問題都已經被官方添加完善了。
1,照片可以不是正方形;
2,進入評論頁面左滑可以@回復。@名字也可以直接mention某人了;
3,官方有layout拼圖;
所以各種解釋,沒有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不能說啪啪打臉,而是說,在某個階段,官方的思考方式與一部分人不同,假如這個基數增大了,加入功能只是遲早的。
不過截止今日,instagram還是無法保存看到的圖片,互聯網的本質是分享,無論何種手段阻礙分享,都會有方法繞過的。推薦下面小工具,簡單獲取instagram圖片。
![](http://ww1.sinaimg.cn/large/65e4f1e6gw1f9nzm6xlgpj20by0byaad.jpg)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 Instagram 新的品牌形象和界面設計?
※如何看待一有有持槍證的中國留學生在 Instagram 上發表威脅言論後被開除、遣返?
※Instagram照片洗成常規6寸好還是洗成正方形好看?
※國內有沒有列印 Instagram 照片的網站?
※Instagram 上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