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商朝之後,再沒有哪個朝代沿用這一國號?

夏朝之後有胡夏、西夏,周朝之後北周、後周。秦朝之後有前秦、後秦,漢朝之後有蜀漢、南漢、後漢、北漢。唐朝之後有後唐、南唐。宋朝之前有劉宋,宋朝之後有「後宋政權"(韓山童、韓林兒)。中國歷史上沒有大一統朝代的國號沒有被重複過的有商、隋、元、明、清,其中商朝歷史最悠久,國祚最長久,為何夏、周都有人山寨,商朝卻沒有?


宋朝笑而不語。

(宋就是商。王國維認為,宋和商在上古發音接近,故此商也稱宋。武王封武庚,武庚國號依然是商。直到武庚叛亂被誅,周公封微子於商丘,國號未改,即稱「商」,又稱「宋」。可知宋即是商。)


慣例,先問有沒有,再問為什麼。

五代晉天福八年(943)二月,王延政以建州建國稱帝,國號「殷」,改元天德。

國號統一於商,恐怕還是近現代產物,考諸《史記》、《漢書》,乃至《論語》、《左傳》、《六韜》等先秦著作,稱【殷】明顯多於稱【商】。譬如《史記》即直書【殷本紀】。

商、宋的事兒,三紅已經說得明白。那麼問題來了,為何稱宋者有之,稱殷者有之,唯獨沒有接盤【商】的哩?

天朝重農抑商之制源遠流長,商人的社會地位越來越不濟。【士農工商】奉陪末座不提,又是不準穿綢著緞,又是不許騎馬乘轎,極端點的,穿個鞋都要一黑一白,整一個準賤民階級。用【商】做國號,這不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么?


國號沿用這個事兒,也是分正統和非正統。

中國歷史朝代,按國號排序可以形成一個對稱規則
夏,,周,漢,晉,唐,後梁(對稱點),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宋(後商),西夏。
大元之後,異族入主,道統新開(「頭文字大」規則)。

所以以此為則,沿用商國號的正統就是宋代,商、宋關係,已有其他知友寫明,不贅述。
(千萬別信)


因為商可以視為另一個文明

中華文明一般指周文明傳承下來文化和國家。上古時期商是發達文明,有青銅、文字(唯殷先人,有冊有典)、發達的城市。周是落後文明,先是附屬於尚無定論的夏(夏即使存在,也很可能是遠遠落後於商的蠻族)、然後附屬於商,最終趁商在東方作戰的時機入主中原,類似於滿族入關。

周文明的最早語言是否和商一樣,很難說(周滅商之後,毫無疑問使用商的語言,發展為今天的漢語;類比於滿族入關,使用漢語;這裡討論的是周最初的語言)。周文明最早從屬於夏,而夏的直系後代是匈奴(對,匈奴才是正宗的「炎黃子孫」,中華文明只是炎黃部落通過周文明傳下來的一支分叉)。周文明在上古的一些語言,很難跟今天的漢語(商文明的語言)聯繫起來。例如周的始祖叫古公亶父,和中亞游牧民族的名字(庫茲塔夫)就點類似。例如《周禮》記載周的古禮,在祭祀祖先時對紀年從第一年到第十二年的叫法:捏提格、單于、大荒落、赤奮若。。。和匈奴語傳下來的名詞有點象。

商文明最重要的核心--宗教,現在只剩隻言片語。商文明的附屬物:文字、技術,被周選擇性繼承。商雖然滅了國,但是在文化上繼續長期佔一定地位。雙方在文化上鬥爭了幾百年,到了春秋末年,商文化終於在周文明的貴族集團打壓下徹底失敗。孔夫子肉體上是商文明後裔,但是精神上「吾從周」(類似於今天某華裔到美國宣誓入籍),這是周文明確立宗主的標誌之一。

作為周文明的繼承者,秦漢之後,除了不學無術的野雞王朝,自然很少人開一個朝代(或者某個貴族封號)的玩笑,叫「商」。

【補充】看到有人居然把宋朝跟商聯繫起來。春秋時的宋國誠然是商文明後裔,但「宋」是個地名。而宋朝的「宋」也不來自於封號,而是趙匡胤歸德軍節度使(位於宋州)的官職。


周朝時期封殷商紂王庶兄為公爵,封地為宋。宋國曆時八百餘年,經濟發達,又多聖賢,墨子、莊子、惠子皆出於宋。所以宋就是商,何必又叫商呢。


大澳宋可以改國號了


東周段子喜歡拿宋人開涮的原因是這些人是前朝餘孽。


讓我們翻開高中語文教材的選讀篇目,同時也選進了《古文觀止》的《左傳》節選《子魚論戰》。裡面有這麼一句話「XXXXXX」


有宋了,還用商幹嘛?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用了,就沒必要用華夏人民共和國嘛


微子,子姓,名啟,紂王庶兄,叛變後(有人說是被捉住的,總之是就範了)封於商丘(今商丘),國號宋,公爵。
孔子祖輩也姓子,宋國貴族,至於為什麼姓孔,要問孔父嘉了。
宋國繼承了商的特點,偶爾會搞兄終弟及。商文明原旨主義者還殺戰俘祭祀祖先(對周文明來說,這種行為反動至極)。
宋國是繼承者,不算山寨。要說山寨的當然是大宋朝。
趙匡胤領歸德軍,治宋州,後立國號為宋,商丘金明清時期也稱歸德府。
他死之後弟弟當皇帝(讓你山寨)。
下圖是宋公欒戈,也就是宋景公的兵器上的銘文。(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你要建立一個朝代,讓老百姓們都自稱「商人」,果斷再造你的反!哈哈


重農抑商,不知道跟這有關係沒。。。還有別人也應該提到過,春秋戰國時期的宋就是商的後身,只不過從宗主國變成諸侯國了而已,而且宋國的地位就跟瑞士差不多,特有錢,但奉行不結盟政策,很多時候都保持中立,就跟漂亮的小美人似的在一群猥瑣痴漢中間,誰都想猥褻猥褻,但是誰都不敢明目張胆的那啥怕授人以柄不好脫身,宋國有一個叫定陶的地兒特別有名,整個一當時的國際大都市,據說范蠡功成身退後就隱居在這裡經商成了商聖,世稱「陶朱公」,戰國時候齊愍王就是被蘇秦算計了滅了宋國結果成了眾矢之的導致被五國輪的差點懷孕,所以這個是非之地就變得不那麼吉利了,而且像范蠡這樣的臣子一直以來都是封建君主的心頭刺,因為沒有哪個牛逼哄哄的主公願意被臣子看得底兒透被臣子算計,所以一般對商人都不抱啥好感(除了范蠡還有個挺有名的叫呂不韋的),後面就基本用宋不用商做國號了,除了宋朝南北朝還有劉宋政權,反正我是對劉裕為啥不打著復興漢朝的旗號要另起國號叫做「宋」(我知道他是宋王)表示難以理解


也許因為商這個字的定義,已經被固定化了,所有的詞語都是圍繞做生意的人,這個定義來展開。

士農工商。

好像四個字,一個都沒被作為國號來使用吧。


「大明是怎麼亡的?你們都忘了嗎?!」

怕重蹈前朝衰落和滅亡的覆轍,所以要用新國號

某一天,這個朝代會不會也成為久遠的記憶呢?
(手動naive)


因為商鞅。


據說商的起源不在中原……
覆滅之後不少成員也是東渡走路了
既然和商的關係沒那麼大,幹嘛延續

要知道儒家一直拿商做反面教材呢


周對後世文化影響很大,而且時間長


其實滿清(不是金朝)應該是商朝所屬民族的直系繼承人,但是估計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居然是商朝的後代。結果甲骨文大量出土時,被挖斷了龍脈,國運就由盛轉衰了

滿清只是和商朝同源,都是源自偏堡子文化,4000年前,偏堡子文化分裂,部分南下的就是商朝祖先,留在遼東的就是滿族和朝鮮的祖先

估計遼東一直是先商青銅器的提供者,最終助力其擊敗夏朝。通過對青銅器放射性元素的分析,商朝建立後,南方盤龍城一直是商朝初期青銅的原料提供者,商朝中期被盤龍城背叛,導致鄭州商王朝的衰落,被迫北遷殷墟,依靠黃河航運,改從遼東老家獲得銅礦,反攻盤龍城,才重建霸權


推薦閱讀:

齊國在戰國時期的實力變化情況?
春秋時的晉國有什麼特異之處么?
陳涉真的是平民么?或是說背後真的沒有世家操控么?看文中扶蘇(百姓多聞其賢,不知其死也)那他怎麼知道的?
蔣介石為什麼無法徹底壓倒黨內對手?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商朝 | 河南商丘 | 國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