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五百年出一張大千?如何欣賞他的畫?


無人作答,我來獻醜。
這句話出自於1938年徐悲鴻為《張大千畫集》作序的標題,「五百年來第一人」。這是徐悲鴻對張大千的肯定,但是這肯定過早了,那時候張大千還在以古為師的階段。
張大千畫風有三變,四十以前是以古為師,四十至六十之間以自然為師,六十以後以心為師。

受母親和兄長張善子影響,張大千從小就喜歡繪畫,而且他很有天分,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在留學日本學習染織期間開始學畫,歸國後先後拜清朝遺老曾熙、李瑞清為師學習書法,臨摹「三代兩漢金石文字,六朝三唐碑刻」,最終開創了蒼勁飄逸的書法(我不大懂得欣賞國畫,所以我只能欣賞張大千的字)。
學習書法期間因為二老喜歡石濤和八大山人的作品,張大千開始學習石濤山水,八大墨荷,常常臨摹石濤山水幾遍甚至十幾遍,憑藉過目不忘的記憶力,到最後竟能像背書一樣背畫下來,分毫不差。有次曾熙想向黃賓虹的一件石濤的山水畫而不得,張大千為了安慰老師,臨摹了石濤的山水,並造了假章。黃賓虹是當時鑒賞石濤畫的權威之一,卻也沒有看出是造假的。此後偽造石濤山水,同時用獲得的錢收藏更多石濤的畫,最高收藏過500件。為了收藏石濤山水,他自嘲「貧無立錐,富可敵國」。
張大千對造假很有一套,做舊方法、鑒別古紙、裝裱技術都很高明,別人用來收藏的古紙古墨,他用來作畫。為了得到一支好筆,從英國進口牛耳毛。所用印章,印章的位置也很有講究,對古人的畫研究多了,就懂得什麼位置不能印。
臨摹、造假和鑒賞的對張大千考究古畫發展,吸收古人藝術風格提升自己,同時也名利雙收,也頗受畫壇鄙視。
敦煌之行是張大千以古為師的巔峰,也是磨練自己的過程。原定去三個月的敦煌之行,最後長達兩年零七個月,期間受過流言中傷,既為證明自己,也為師法古人藝術成就。他師從明清石濤八大到明清各大家,到宋元,最後上溯隋唐。到了敦煌張大千對他的弟子說,終於知道何為「曹衣出水,吳帶當風了」。敦煌壁畫時間跨度長,從西魏、北周到隋唐。所以各個時期風格不同,這些不懂。
張大千在敦煌臨摹壁畫,條件十分艱苦,取水不方便,石窟內光線陰暗,長年潮濕陰寒。石窟內的天花板要用架子躺在上面畫,助手拿著光線昏暗的馬燈、蠟燭。還有牆腳位置也很難,估計是蹲著或者坐在地上。
陳寅恪這樣評價張大千:敦煌學,今日文化學術研究之主流也。大千先生臨摹北朝、唐、五代之壁畫,介紹於世人,使得窺見此國寶之一斑,其成績固已超出以前研究之範圍。何況其天才特具,雖是臨摹之本,兼有創造之功,實能於吾民族藝術上,別闊一新境界。其為敦煌學領域中不朽之盛事,更無論矣。

張大千不但師從古人,也師法自然,並且兩者是同時交叉進行的,只是不同時期側重不同。他遍游名山大川,足跡遍布中原江南塞外。張大千推崇石濤,所以也推崇石濤奉為師友的黃山,三次登臨黃山。50歲以後更是周遊列國,見識之廣闊,素材之豐富是其他畫家所不能達到的。
七七事變之後,為了躲避日本人對其收藏和畫作的覬覦,舉家輾轉上海香港到達四川,定居青城山。期間途經應徐悲鴻之約,遊覽桂林陽朔。在青城山住了將近三年,張大千觀察了不同角度、不同時間的青城山,胸中儘是青城山之幽奇,影響了他日後窮中求變,創造潑彩技法。據他女兒所說,每天都要作畫,創造了1000多幅畫,也讀了不少書。
抗戰勝利後,張大千每年在上海香港都有畫展,也展到國際上去了。好景不長,國民黨逃離大陸,張大千要找個安全安定自由的環境創作和生活。決定離開大陸,到達印度。印度不承認台灣政府之後,他在印度過得很艱難,又決定去阿根廷,在阿根廷不到一年又轉移到巴西。因為要享受生活,他買下一塊地,建造了一個「八德園」。這段時間的經歷對他以後開創的潑墨風格有很大的影響。在巴西住了十幾年,因為糖尿病引起眼病、心臟病等疾病纏身,張大千先後在再次移居美國,幾年後回到台灣。在八德園居住期間,右眼因毛細血管破裂堵塞眼球導致視力下降,從此張大千難以再畫工筆畫,在困境中求變開創了潑彩山水畫風,是以心為師也。

80歲的張大千不服老,接受了好友黃天才的請求要畫一幅10.8米長、1.8米寬的巨幅。遍游大江南北,名山大川的張大千考慮幾天要畫「廬山圖」,畫他未曾到過的地方。因為年事已高,難以再遊覽,只能以胸中群山替代。用一年多的時間搜集資料,1981年7月7日開筆,張大千以實筆為主,潑墨為輔,畫幅氣勢磅礴,虛實相間,墨綠相映,堪稱曠世奇作,這個巨幅耗盡了張大千的生命,期間多次心臟病發作送往醫院急救,稍微恢復便又重新被抬上畫案,直到1983年3月11日一代大師駕鶴歸去。

實在不懂美術,所以只能人云亦云。中國畫墨有五色焦墨、重墨、濃墨、淡墨、清墨,講究寫意、神韻,風格追求在似與不似之間。張大千的仕女多數安靜雍容、眉目傳神、身段苗條,繼承了吳帶當風的古代仕女圖風格,我看過張大千的仕女多數削肩,可能跟古代審美有關。我覺得仕女圖只能看身段、服飾和神態,而不能從面容上去欣賞,仕女和國畫人物都不講究透視和明暗變化,所以看起來面部都很奇怪,有種千篇一律的感覺。看一下現代仕女圖,形神兼備,十分好看。
中國20世紀的著名國畫家都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山水畫的顏色運用,張大千、吳昌碩、齊白石、林風眠,相對於古代水墨畫,中西結合,彩、墨並用,顏色對比強烈。
潑墨潑彩風格,張大千晚年的山水畫潑墨潑彩和工筆並用,先用潑墨在紙上,青藍黑灰各種色彩融合在一起,再用工筆勾勒一下,寫意又寫實,虛實結合,跟西方印象派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他主要成就之一,拓展了國畫的風格,用前無古人來評價很恰當。
張大千早年仿石濤山水雖然可以亂真,但區別在於張大千的山水線條光滑細膩,石濤的厚重。
其他完全不了解的就不說了,上面如有錯漏的地方,歡迎打臉。

要欣賞張大千的畫,首先要知道他的畫是什麼風格,還要知道中國畫的發展史,這樣就能很好的欣賞了,不用懂太多,只需要他要表現的是什麼。可以看看張佳瑋的回答如何欣賞莫奈的畫?他用一大段文字來描述西方繪畫的發展史,然後進入莫奈的介紹,不懂繪畫欣賞的人都能看懂。可惜我能力有限,無法給出更好的答案。

要欣賞張大千的畫只能多看,細細品味
張大千山水畫賞析之一
張大千山水畫集(上、中、下)
張大千仕女圖_百度圖片搜索

參考資料:張大千百度百科、國畫大師張大千、張大千紀錄片、梅丘生死摩耶夢——張大千傳奇等。


前後500年間書畫大家無人去創作性臨摹敦煌
也沒有去揭一層層壁畫


推薦閱讀:

本二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想跨專業考國畫、插畫設計的研究生,應該如何選大學?難度係數怎麼樣?
哪個版本的芥子園畫傳比較好?
如何看待中國國畫市場?現在如何去推廣?
自認為很醜的畫,是我不懂藝術么?

TAG:國畫 | 中國畫 | 中國美術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