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有人說商朝的分封制對諸侯的控制力,遠不如周朝強?

1. 商在最後三帝時,尚對最大的諸侯 「周侯」 鉗制相當有效,將其3代人虐成弱雞:軟禁並殺死姬歷,軟禁姬昌7年,殺死姬考。反觀周剛到1/3時間就有二王被諸侯殺死。剩下2/3時間周王是擺設。

2. 商朝帝乙在位時,數次率領諸侯,攻打東夷和淮夷和島夷。其子帝辛更是開疆拓土,國土開拓到浙江甚至福建沿海一帶,沒有諸侯支持能行?周朝享國791年,建國275年時,申侯聯合犬戎滅西周,周幽王身死。不久晉文侯又殺周攜王,此後鄭國可以直接射傷周天子不受任何懲罰。。。

3. 商朝手工業,商業(自行百度商人的來歷)比周發達得多,而商賈貿易,流通需要和平的環境和統一的貨幣,更使各諸侯國民間往來不斷,互通有無,對各國道路和文字肯定有一定的同化作用。姬昌的祖父姬亶是搞農業起家的,周朝重農,小農經濟封閉性,自家耕織與世隔絕都可以滿足。時間一久,導致各諸侯國各自為政,度量衡,文字,車軌都不同。

4. 商朝分封制是類似"政教合一" ,商帝是宗教和政治雙重領袖,類似天下的教皇,對諸侯國控制力可能更強。周王是諸侯造反得天下,所以自始至終都是稱王而已。不是宗教領袖出身,所以鼓吹德配天下,自己有賢德,才得了天命。為了防止商朝復辟,所有分封都是宗法制,大多分給信任的親屬,然後頒布周禮約束小宗,維護大宗。結果年代久了,宗法制就玩不轉了。

綜上,應該是反過來才對吧?終商一朝,分封國之間可能都遠周的分封國之間融洽,且更服從中央號令。周對諸侯的控制到10代之後就不靈了,更是開啟了一個500多年的大亂世。。。更導致周后兩千多年間中國都是重農抑商。。。


商朝有沒有王死在諸侯手裡不知道,資料太少,但是到處遷都,商朝末年沒有西周后期小冰河的壓力,商朝前期後期諸侯造反的都比西周多很多。西周初年,戰車基本在平原是無敵的
商朝時代使用商朝度量衡的面積遠比西周小,也就是考古的商文化面積比周文化面積小,至於各地差異那是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因為商朝的資料太少
東周的王領兵打仗太少了,沒了軍權,自然沒戲了


因為在某些人員,過於寸光短淺,不能認識到科技發展對於政治經濟的決定性作用。

這是在知乎歷史話題下廣泛存在的現象。

其言論好像商周以至於秦和後世的封建王朝是在同樣的環境條件和科技水平下存在的,差異僅僅在於各個統治者群體玩弄權術的水平。搞得彷彿權術不是來自於歷史經驗,而是憑空神授的一般。

看不見環境的變化,工具的變化,社會的變化,人口的變化,以為是在同樣的跑道上,進行同樣的賽跑,一圈又一圈。

典型的封建世界觀,認為過去現在將來沒有任何改變,沒有任何進步,死水一潭。不能預料未來的變化,最終被時代淘汰。


你商再強能讓國王的兒子兄弟到其他諸侯國當國君?


這個問題抽空來回答一下。

商周兩代,看起來都是分封,實際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政治體制。

商代,「天下」這個概念還沒有形成。四周的方國既不是殷商的封臣,也不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的國家。

這些方國本身都還處於部落向著原始國家邁進的進程之中。

在華夏大地上,到處分布著這些以血緣為紐帶的部落,他們之間是互不統屬的,互相之間是沒有義務的。

隨著人口的增長,原始華夏居民的墾殖範圍的增大,部落之間開始出現衝突,部落戰爭開始出現。

部落有強有弱,強的在戰爭中戰勝弱小的,而在這些方國里,殷商是實力最強的一個。

周邊的方國要麼被殷商消滅了(殷墟里殉葬的奴隸),要麼在多年的征戰里被殷商打服了(周部落),要麼依然死磕(東夷、貴方)。

被打服的部落成為殷商的附庸,不僅要向殷商進貢,還要履行一定的義務,不履行義務不進貢會怎麼樣?要不要看看老夫的黃鉞有多厲害呀?

這是殷商世界觀里的國際關係,臣服於殷商的方國並不是殷商的封國,殷商對周邊方國的宗主權是建立在武力上的。

在帝辛征討東夷,國內空虛,並且殷商上層貴族出現內鬥的時候,出身西戎的周部落完成了對西北方國的整合,帶著其他對殷商不滿的部落,把帝辛一波帶走了。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利簋銘文

你看,一天就結束了戰鬥。

周部落聯盟佔據了沫(朝歌)之後,宣告了殷商天命的終結。

速戰速決雖然是好事,但是仍然留下了後遺症——牧野一戰消滅的只是帝辛的軍隊,殷商故地貴族們的軍隊和地方勢力是沒有受損的。

於是武王做了三件事

1、封帝辛的兒子武庚於殷商故地,穩住殷商遺民;
2、派自己的三個兄弟在殷商故地統治,監視殷商遺民(也就是三監);
3、營造成周洛邑作為姬周在中原腹地的戰略據點。

可以看見這三件事很不微小,非常有戰略眼光。

可惜周武王壽命不夠長,沒有親眼看著在自己的戰略安排下姬周部落整合殷商故地的全過程,在死前把這件事交給了三代第一政治家、孔子的偶像、聖人——周公旦。

武王一死,三監和武庚就起來作亂,還聯合了東夷和奄人的勢力,姬周基業岌岌可危。

然而,在超級猛人周公旦,頂級猛人召公奭、太公望的兢兢業業努力下,姬姜部落聯盟順利地平息了三監之亂。

順利平息三監之亂的周公旦很睿智地想到,這一次三監之亂雖然平息下去了,但是作亂的根源沒有解決,不解決地話以後還會再亂。

根源是什麼呢?

1.殷商遺民仍然居住在原有的土地上,勢力盤根錯節;
2.跟隨姬周部落消滅帝辛的功臣無法獲得他們期待的獎賞;
3.隨著殷商武力權威的瓦解,周邊方國的威脅開始增長。

這個時候,周公旦總結過去姬周部落的實踐經驗,創造出了西周式分封:

第一,將殷商遺民、被征服的東夷、奄遺民拆散交給宗室子弟、功臣部落;
第二,要求獲得人口獎勵的宗室子弟、功臣部落去征服周邊的方國,在征服的土地上統治;
第三,設計出一套非常複雜的禮儀系統和等級系統,保證周王室處於禮儀系統和等級系統的頂端。

通過這一套成功的頂層設計,殷商遺民被打散,失去翻盤的力量;宗室和功臣獲得了滿足;周邊方國在注入了殷商遺民的姬周僕從軍的攻勢下也被征服,天下進入了安定的狀態。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同樣看起來是分封,但是商周兩代最本質的區別:

在殷商,分封的實質是「圍繞殷商為宗主的國際關係」;

在西周,分封的實質是「以姬周為核心的武裝殖民機制和國家管理機制」。

還有啥,想起來再補充好了。


成周八師


商是邦聯,周是聯邦。對商朝,敬你時叫你一聲哥,看你不順眼就死磕。商朝連王后都得上場打架,尚武至此有什麼穩定可言。男貴族們戴著發箍,留著豬尾辮兒,騎著大象,四處征伐,把戰敗國全都變成奴隸,一場人祭全部殺光。誰服?都是自己發展來的部落,人周不管我信啥,只要按禮儀做事就行。各自都有宗教,你商卻讓我跟著信死了的你爺爺你爸爸是什麼上帝?跟我部落有個毛關係,還信仰,誰服?...最後作死不作死,逼了周侯幾代人,打了東夷幾十年,以為自己叫個天子就能東西兩線通吃了。人家周好得是大宗,是爸爸,是授權方。商也就是個大哥,對部族連個加盟品牌都不算,純收保護費的紋身大光頭。周王起碼有過絕對權威才能當擺設。商自己都遷幾十個都邑,到末了還在遷,也先有個安穩地兒再說對別人的控制力。城池旁邊百里就能盤踞十幾個野蠻部落的時代,就不要超前的談版圖了。


推薦閱讀:

帝辛是暴君還是偉大的失敗者?
按說皇帝是高於大王的,為何夏商周三代要稱王不稱皇稱帝?先前已經有三皇五帝了呀!?
為什麼商王的名字除了成湯和紂,都是大小甲乙丙丁之類的?那時候的人的名字是怎麼取的?
如何評價《封神榜》中紂王寫詩讚美(調戲)女媧,女媧就要用生靈塗炭來報復?

TAG:商朝 | 西周 | 周朝 | 周文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