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幀頻的電影看起來會是什麼樣?

感覺24幀表現起來已經很流暢了啊,一二百,二三百的話會是什麼樣子
好像人眼的極限就是十幾,二十幀,那麼多幀看起來沒差別,是這樣么?


-

會有實際差別,會更加舒適,不容易疲勞。
絕大多數人的肉眼都可以感受到

目前主流顯示器(技術)已經144Hz,你再回頭看看60Hz的液晶,
即使是看靜態圖像,也會感受到明顯差別。
如果這是超出肉眼上限的畫蛇添足,那顯示器廠商早就不如去開發防輻射孕婦裝了。

拍攝放映成本太高,相關配套設備與處理技術更新費用太高。
後期、特效、CG等方面更是幾何級的性價比失衡。
這些造成了電影產業目前就這個問題上沒有進行系統升級。
而未來應該會逐步提高,直到下一代技術的出現。

電影感」是一個……怎麼說呢,非參考指數,除非說3D電影甚至有聲電影都不是電影。
技術圍繞藝術,這個應該是技術在知乎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相對並不遙遠的未來,輸入與輸出甚至可能會告別幀數的概念,出現矢量流之類的革新。
沒有前一幀後一幀之間的空隙,你可以暫停看到其中的每0.0000000000001秒的清晰畫面。
VR全景體感矢量流影片,想想都有點小激動呢。

如果用遊戲開發的角度比喻,做出CG電影級別的畫面沒有技術難題,只是運行硬體沒發展到。
所以才會有人眼上限25幀的謠言,這忽悠了很多人很多年。

-


對多數人來說不會感覺有不同。

只有兩種情況會感到不同,一是畫面里有東西快速移動,在24幀的時候,快速移動的東西會有虛化和拖影感,如果提高快門去掉拖影,又會有卡頓感。二是整個畫面有豐富的細節並且整體朝一個方向同步移動,比如航拍平移鏡頭,在24幀的時候,會有輕微卡頓感。在這兩種情況下,改用100幀可以解決問題。


講道理,你又沒長複眼,就算是五百幀拍直升機螺旋槳轉動,該你看不清還是看不清。


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 快上映了,120幀。 聽說看起來像電視劇,清晰到難以適應。


實際上電影院放映的電影不是24幀,每幀都有打斷,不然會出現頻閃。
幀數變多畫面會更加流暢,從而接近真實,但是這樣就失去了電影感,然而我們的電影感是被24幀的電影培養出來的。
因此,安叔的新片120幀、3D、4K,會讓我們更加接近視覺真實從而喪失電影感,但是個人認為這樣的體驗並沒有遠離電影,因為技術從來都是推進電影的發展的,而不會背叛它。


高幀率並不新鮮,從PAL制和NTSC制開始,電視觀眾就提前半個世紀比電影觀眾享受到了高幀率
這中間要講隔行掃描,解碼,補間,太繁瑣(某些我自己也沒太整明白)有興趣的自己查一下
總之回到藝術上來
P制幀率25,電影幀率24,到人腦進行人腦視覺還原差了一倍有餘
按照上世紀影視行業硬體商對視覺回訪效果做的實驗60幀每秒記錄影像幾乎與現實世界流暢度一致
藝術是超脫現實的
電影「脫幀」造成的凌烈,帶感就是藝術性來源之一
幀率過高或過低都會感覺造成畫面的劣化(異化)
高幀率的紀實性對導演與演員要求更高,也是挑戰
在打破硬體壁壘後,缺乏張力的表演和水平一般的導演會是一場電影界的「電視劇」「新聞報道」式災難


最開始手機的解析度也是這樣的啊,都說高於300的ppi人眼就分辨不出來了,但是再高一點,還是有感覺的對吧?細細體會還是可以感覺圖案更加清晰的.當然,可能有極限,但是,不會停在24幀.


可以自己在電腦上看六十幀的片子是什麼樣的,potplayer + svg + 高清片源就能看了


最早說12幀就可以看到連續的圖像了,但其實我們被技術發展訓練得已經能明顯區分30幀和60幀的畫面。再看12幀肯定是不行了。


因為太真實以至於難受。可以打開iPhone的240/120幀慢動作看實時預覽,再對比普通視頻模式(直接看別錄)


推薦閱讀:

拍電影或電視劇中出現主角照鏡子的場景時,怎樣不暴露出攝影機?
一個完全沒有接觸過電影工作方面的人如何進入電影行業?
電影《發條城市》票房會如何?
舉例說明影視作品長時間跨度的處理方式?

TAG:電影 | 電影製作 | CG | 電影技術 | 電影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