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公孫瓚為何不攻打公孫度,擴大戰略縱深,而是選擇去和劉虞袁紹爭地盤?

三國志


昨天剛看完《真田丸》33、34集,主要講的是日本戰國時有一個自帶絕交技能的堀北真希的老公。但我覺得論起絕交實力,石田三成怕還比不上公孫瓚。

不能指望一個連戰略是什麼都不懂的人去思考戰略縱深的問題.......

公孫度在初平元年(190年)之前就已經做到了【郡中名豪大姓田韶等宿遇無恩,皆以法誅,所夷滅百餘家,郡中震慄。東伐高句驪,西擊烏丸,威行海外。】

丘力居、張純之亂大約發生在中平五年(188年)左右,這時青、徐、幽、冀四州大亂,公孫瓚不能抵禦。管寧、太史慈、王烈等人正是在此時遷移到遼東,即是說公孫度那時在遼東已經有良好的行政措施,完全能對亂局置身事外。他趁高句驪內亂拉攏為了高句驪大批人口,兼有青、冀、幽、三地百姓舉家遷移,公孫度再跟東北的余扶以及朝鮮半島的三韓勢力聯姻,對高句驪完成包圍戰略。此刻公孫度已成為華北勢力的霸主,正盤算著稱王大業。公孫度雖然死於建安九年,不過張遼在建安十年討伐了公孫度派去山東半島的營州刺史柳毅,公孫度很可能老早就渡海踩到山東。袁紹、公孫瓚、曹操、孫堅在初平元年還為著中原大戰而忙得焦頭爛額。

公孫瓚的情況是違背了上司劉虞安撫烏丸、鮮卑的懷柔政策,因此被劉虞罷免一部分兵權,僅剩一萬餘兵力。

《三國志魏書管寧傳》:天下大亂,聞公孫度令行於海外,遂與原及平原王烈等至於遼東。度虛館以候之。既往見度,乃廬于山谷。時避難者多居郡南,而寧居北,示無遷志,後漸來從之。

接下來盤點公孫瓚朋友圈情況。

袁術企圖與劉虞聯合對付袁紹,公孫瓚暗地裡對劉虞說袁術這人不靠譜,不宜結盟。於是公孫瓚派親弟公孫越去與袁術結盟,並暗地裡讓袁術扣留劉虞的兒子劉和與其兵馬。而公孫越跟著孫堅聯手對抗周昂期間中箭而死,公孫越認為袁紹是罪魁禍首,舉兵進攻與自己有同盟關係的袁紹。最初兗州刺史劉岱與袁紹、公孫瓚結盟,共派有將領協助劉岱,當公孫瓚與袁紹交惡後,強迫劉岱站隊,揚言劉岱如果不把袁紹家屬趕走,在滅了袁紹以後就滅了劉岱。劉岱由於不決的情況下派人詢問程昱看法,程昱讓劉岱把公孫瓚拉黑。大多數冀州勢力都投靠袁紹,唯有趙雲率眾投奔公孫瓚,公孫瓚為此嘲諷趙雲.......三十萬青州黃巾往西遷移,欲要跟黑山賊聯合,被公孫瓚派兵半渡而擊,擊死數萬,俘獲七萬。張燕當時正派遣自己的部將杜長協助公孫瓚與袁紹交戰。公孫瓚因此戰威勢大增,在自己並不是幽州牧的情況下,公孫瓚把他的三員大將嚴綱、田楷、單經分別任命為冀州、青州、兗州刺史,冀州刺史暫且不提,青州刺史孔融和兗州刺史劉岱、東郡太守曹操得罪你了?

公孫瓚在短時間內完成一次完美的絕交戰略。

劉虞:你讓我跟袁術絕交,於是派人讓袁術扣留我兒子?
袁術:你讓劉虞跟我絕交?害我不能對袁紹進行南北夾擊?
袁紹:你派弟弟跟袁術勾結想要夾擊我,你弟弟戰死關我的事?這是碰瓷。
劉岱:你跟袁紹絕交,我就必須要表態?到了時候自然會表態。
張燕:點解?
曹操:What?
孔融:納尼?
趙云:既然你不是很喜歡我投靠你,那麼我到劉備麾下也一樣。
朱靈:為啥殺我全家,多大仇?
百姓:你又派兵打劫我們?
烏丸、鮮卑:我們可是正經生意人。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初,公孫瓚知術詐,固止虞遣兵,虞不從,瓚乃陰勸術執和,使奪其兵,自是與瓚仇怨益深。和尋得逃術還北,復為袁紹所留。瓚既累為紹所敗,而猶攻之不已,虞患其默武,且慮得志不可複製,固不許行,而稍節其稟假。瓚怒,屢違節度,又復侵犯百姓。虞所賚賞典當胡夷,瓚數抄奪之。積不能禁,乃遣驛使奉章陳其暴掠之罪,瓚亦上虞稟糧不周,二奏交馳,互相非毀,朝廷依違而已。瓚乃築京於薊城以備虞。虞數請瓚,輒稱病不應。虞乃密謀討之,以告東曹掾右北平魏攸。攸曰:「今天下引領,以公為歸,謀臣爪牙,不可無也。瓚文武才力足恃,雖有小惡,固宜容忍。」虞乃止。

我認為公孫瓚沒有跟公孫度交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道路太遙遠,之前也沒有同盟關係,自是沒辦法先交好後再絕交。劉虞因為公孫瓚劫掠百姓,早年就跟烏丸、鮮卑部落水火不容,公然任命三個州的刺史,舉兵十萬討伐於他,由於劉虞不懂軍事而戰敗。公孫瓚誣陷劉虞企圖稱帝,還偽造劉虞貪污的假象,並在劉虞死後不體恤百姓,對劉虞舊部進行報復。在公孫瓚通過弒主、誣陷、劫掠百姓等多重的絕交戰略下,劉和、麴義、鮮於輔、齊周、鮮於銀、閻柔成功組成十萬聯軍討伐公孫瓚,而當時公孫瓚只有三萬精銳。而劉備得到徐州以後聽從陳登策略,與袁紹結盟。曹操討伐了被公孫瓚趕走的青州黃巾,用他們推行屯田制,並挑選出精壯之士組成青州兵。

其實公孫瓚在這樣的局面下也不怕再得罪公孫度一下,畢竟讓公孫度在背後捅上一刀會滅得更快一些。


公孫瓚歷史上的滅亡根本不在於滅不滅公孫度,遠征公孫度的難度不亞於他去滅袁紹。

其實公孫瓚在歷史上真正作為諸侯就兩年,玩個遊戲發揮空間很大,回到歷史操控空間不大。


他的問題在於兩點:
戰略失敗
眼光太小


先研究一下公孫瓚所處的情況。

第一階段,袁紹要做大了,劉虞自稱是漢室如何如何,沒有個能力,遲早得被吃。

高票回答里說,公孫瓚先和劉虞說袁術不是好人不能結盟,之後又派自己人和袁術結盟讓殺了劉虞兒子。以此想說他外交有問題。

對,公孫瓚外交有問題,但不是這件事。

我所認知的事情怎麼是這樣呢?講故事要講全。

漢帝想回東京,沒實力,連個護衛隊也沒有,就想見這個親戚劉虞了,托他兒子告一聲。半路被袁術攔下來了。(這段是最詭異的,誰回幽州會路過袁術地盤呢?)袁術這個時候忙著打仗,就說:我把你兒子扣下了,咱倆結盟吧。公孫瓚就勸劉虞:袁術不是個玩意兒,你別和他結盟。(相見也是說:你看他和他兄弟都能鬧掰,將來能有你的好?)劉虞不聽,依舊要結盟。公孫瓚就急了,知道劉虞和袁術的那性子,自己這樣說了,以後肯定沒好果子吃。直接派自己親戚跑去和袁術結盟了,還要鬧著把劉虞兒子殺掉。

你看完這段故事居然能論證公孫瓚外交不好?公孫瓚能夠理性分析事情和後果,先下手為強,拉來了同盟,擠開了上司。

他此時是第一個轉型,由地方小軍閥轉向地方諸侯。

但是略顯失敗,因為他只是看出了劉虞沒有前途,不想跟,但是自身實力不足,難以在河北立足。但是他毅然決然選擇了自立,劉虞手下的人還很忠心,那就起來反對他。

中間還有一個最大失誤,就是高票講的,他把自己親戚全分封到各地當刺史。高票那些話啊,都對,就是那個語氣,給你誤導,搞得公孫瓚和腦殘一樣。這件事上也是有原因的,他殺了劉虞,威脅下派的天使,最後中央給他管轄四州的權利,他就還真敢去分封,你封了也就是個虛名,可你卻是要了別人立足的根本。曹操孔融這些人之所以能是諸侯而不是個軍閥,全因其官職。

這個敗筆導致後來根本沒人幫他牽制袁紹。要說吧,也有,張燕啊~


接下來第二階段,
之後他在面對劉虞殘部打得居然五五開,這就已經充分說明當初挑杆子抗旗是錯的了。又趕上袁紹來打,投降是沒有辦法投降,因為之前也得罪狠了,前面那步錯了,就必然走到這個局面。

遇到了第二個戰略錯誤,死守易京。如果你現在是個穿越人士,趕緊勸他,打游擊吧,袁紹其實也耗不起。之前我說了張燕幫他,為啥?他之前不是統領四州么,張燕就是他用名譽官職拉來的大哥。

當時他並不是地盤全丟,幽州除了南部丟失,此外大部分在自己手裡。大不過自己和公孫度一樣往東跑,離你河北遠點唄。

從死守易京開始,沒活路了。第二個戰略錯誤就死了。沒辦法,沒有主角光環的人,就是死的快,劉備一路敗一路逃,就打贏一仗就平身請起了,打贏兩仗翻身做主人,漢中第三仗打贏,三足鼎力之勢就成了。

你公孫瓚白馬將軍之前打贏多少也是軍閥不是給自己打的。自己成了諸侯輸了一次就GG,這世界好公平啊。
至此,作為諸侯的公孫瓚已經退出歷史舞台了。


說一說眼界,公孫瓚在殺外族這方面是很有成就,但是也阻擋了自己和劉虞懷柔外族運用外族實力的路。

戰略空間,應該是向北,而不是向東找公孫度。


你知道遼西郡到遼東郡的距離嗎?單說今天承德到瀋陽,你可以查一下,這距離,夠你在青州從西到東了。615公里,漢末那年代?司馬懿才滅了公孫度。楊廣為了那運輸,把隋朝搭進去了。唐太宗也就差點把自己搭進去。宋朝不是沒打進過幽州,是每次出關口就被卡死了。明朝單一條關錦防線花多少錢。

再來說,公孫瓚要了那塊有用嗎?除了將來自己跑路有用,對於自己在河北的征途無作用。河北核心區域和遼東核心區域離得太遠了。


再來從遊戲視角看看公孫瓚的前景,三國志遊戲系列給他和嚴白虎評最高難度真不是蓋的。發展前景太小。公孫瓚比嚴白虎好點,河北比江東好多了。遊戲里公孫瓚第一件事不用想,沖袁紹,不沖的話等袁紹白佔了平原就是穩輸。

現實你還想翻盤?三國是世家的社會。若論誰最容易當老大莫過於袁家。


三國里,幽州主要有三大勢力:最東面公孫度,長期經營遼東;中間公孫瓚和劉虞,公孫瓚佔據北平,劉虞為幽州長官據守薊。
東面則是并州張燕的黑山軍。公孫瓚和公孫度為了共同利益,打擊袁紹進佔幽州的野心,在袁紹攻擊黑山軍的時候,派聯軍從背後捅了袁紹一刀,不僅將他進犯幽州的大軍打了個大敗,而且趁機威脅冀州。


先說說遼東的公孫度。
公孫氏割據遼東起自公孫淵的祖父公孫度。公孫度本是遼東襄平人,後跟隨父親到了玄菟,受到玄菟太守公孫琙賞識,助他就師學並娶妻。

建寧三年(公元170年)公孫度舉有道,被任為尚書郎,後曾任冀州刺史,地位顯赫,但受人謠言,又被免職。
直到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當道,與公孫度同郡的徐榮推薦其為遼東太守,這時他才得以復出。徐榮和公孫度是老鄉,沒錯,就是曹洪讓馬的那一場戰役,於卞水之戰中擊敗曹操的獨立追擊軍,以及在梁東之戰中擊敗孫堅的部隊。為當時名將。

到任後,公孫度立刻在郡中排除異己,樹立威信,隨後出兵攻打高句麗。此時,高句麗正當新大王伯固在位(公元126年至公元191年),其在過往數十年內多次與漢軍交戰,攻掠漢邊高句麗諸郡。至此時,始為公孫度擊服,效力之。新大王於下一年(公元190年)遣大加優居、主簿然人協助公孫度,一同剿滅富山賊寇。當年公孫度野心膨脹,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公然有獨立於中土的行為。此後,公孫度遣柳毅越海並青州東萊諸縣,命之為營州刺史,完全控制了今渤海和黃海的通道。公孫度又西敗三郡烏桓,蕩平遼東西界,東並玄菟、樂浪。為了牽制高句麗等國,他又嫁宗女給夫餘王,使之忠屬於己。公孫度一時成為東北亞的霸主。


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 年),度見天下大亂,乃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開疆擴土,威行海外。分所領遼東郡,為遼東、中遼、遼西三郡。除自領遼東太守外,其餘兩郡皆各置太守。
又渡海攻取東萊諸縣(山東登州半島),置營州刺史。玄菟與東浪二郡,亦漸歸其統屬。遂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時曹操執政,表度為威武將軍,永寧鄉侯。當時中原持有擾攘,無力顧及邊郡,度乘勢割據遼東,稱雄一隅。獻帝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度死。

而同時的公孫瓚,公孫瓚好戰,與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胡人的上司劉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漸激化,發展到互相攻打,公孫瓚靠自己的軍事才能以少勝多,殺死了劉虞,並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分派刺史,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

不通過朝廷的任命,自己任命州牧。公孫瓚自己任命嚴綱為冀州州牧,田楷為青州州牧,單經為兗州州牧,並配置了郡守縣令。

爭奪冀州失敗,初平三年,袁紹與公孫瓚戰於界橋南二十里處。公孫瓚有精兵三萬。袁紹命其將鞠義領精兵八百在前,布強弩千張於兩翼。公孫瓚輕視袁紹兵少,縱騎兵出戰。麴義命士兵伏於楯下不動,等公孫瓚軍到十步前,一時同發,公孫瓚大敗。袁紹軍生擒了嚴綱並斬其首。麴義追公孫瓚到界橋,公孫瓚率兵還擊,再次被打敗。於是公孫瓚逃到薊縣,在縣城東南另築小城自守,與劉虞臨近,漸漸結下仇恨。袁紹派部將崔巨業率兵攻打公孫瓚的故安,不下,在引軍南歸時,在巨馬水被公孫瓚大軍追上,大敗,七八千人陣亡。公孫瓚想乘勝追擊,卻又在龍湊被袁紹打敗,雙方戰成均勢。

攻滅劉虞。初平四年,劉虞擔心公孫瓚反叛,於是率兵十萬攻打公孫瓚。當時,公孫瓚的部曲放散在外,倉卒欲從東城逃走,劉虞的士兵不習戰,又下軍令不準騷擾百姓,久攻不下。公孫瓚於是招募精兵數百人,順著風勢放火,趁勢殺入劉虞兵營,劉虞大敗。劉虞與他的部下往北逃到居庸縣。公孫瓚三天就攻破了居庸城,活捉劉虞及其妻子兒女回到薊縣。此時董卓已死,獻帝派使者段訓給劉虞增加封地,令其督統六州,升遷公孫瓚為前將軍,封易侯。公孫瓚誣陷劉虞與袁紹謀取稱帝,脅迫段訓斬劉虞及其妻子兒女於薊市。公孫瓚將劉虞的首級送到京師,被劉虞的舊部下路上劫走並安葬。公孫瓚殺了劉虞之後,得到了整個幽州,日益驕矜,不恤百姓,記過善忘,睚眥必報。


興平二年(195年),劉虞的從事漁陽鮮於賢、齊周、騎督尉鮮於銀等率幽州兵馬想為劉虞報仇,因燕國(今北京大興)閻柔素有恩義,他們便推舉閻柔為烏丸司馬。閻柔招集鮮卑、烏丸等兵馬,共得漢兵、胡兵數萬人,與公孫瓚所置漁陽太守戰於潞河(今朝白河)之北,大敗公孫瓚軍,斬殺鄒丹。烏桓峭王也率其部落的人及鮮卑騎兵七千餘騎,隨鮮於輔迎接劉虞之子劉和與袁紹將麴義,合兵共十萬攻打公孫瓚,大敗公孫瓚於鮑丘,斬首二萬餘。於是,代郡、廣陽、上谷、右北平各殺公孫瓚所置長官,與鮮於輔、劉和兵聯合,公孫瓚屢戰屢敗,於是逃回易京堅守,開置屯田。兩軍相持一年有餘,麴義糧盡退兵,公孫瓚乘勢出擊,擊敗麴義,盡得其車重。

總結:第一,公孫瓚無心遼東。和袁紹在冀州爭奪問題上產生利益衝突,但由於韓馥的無能,導致軍事爭奪。

第二,公孫瓚滅亡的重大失誤之一,就是滅掉劉虞後內部人心的土崩瓦解。

第三,公孫瓚自己任命嚴綱為冀州州牧,田楷為青州州牧,單經為兗州州牧,並配置了郡守縣令。
這是什麼的行為?
媽的!這是作死的行為。
至少也得跟朝廷商量,給個面子。

第四,也是關鍵的原因。遼東公孫度實力不弱,東伐高句驪,西擊烏丸,威行海外。不是公孫瓚想吃就能吃的。

希望大家補充。謝謝!

最後遼東公孫被司馬懿平定。


簡單的事情從來不需要特地搞的複雜化,顯得很有感覺,雖說狗屁不通。

放著物產豐饒、人口眾多的河北不打,為什麼要去打苦哈哈一個的遼東?

這可不是近現代的重工業基業東三省,後漢時遼東有什麼?誰吃飽了撐著去打去鬧騰?

公孫瓚南下時,河北大小官吏望風而降,公孫瓚聲威遠達青徐。然後公孫瓚秀逗了才放著河北不要去打當時出了名的窮山惡水遼東,好吧。

南下被袁紹挫敗後,公孫瓚更沒理由跑去打遼東了,忒么袁紹這心腹大患都堵到家門口了,公孫瓚不是忙著嚴防死守生怕被一口吃了,而是趕著還去找窮山惡水的遼東晦氣?


題主是不是玩三國志系列的,本人是光榮的忠實玩家,三國志九和十一中公孫度勢力,包括後來的公孫康和公孫恭都被設計的很弱,武將綜合能力都一般,基本就是本族人,數量也不多,城池也只有一個襄平,給了題主一個軟柿子不捏白不捏的錯覺。但是,實際上公孫度一家在當時是遼東霸主,公孫家跺跺腳,整個東北亞都要抖三抖。至於為什麼不攻擊公孫度,第一公孫度勢力即使比公孫瓚弱,想贏也必付出極大代價,得不償失;第二,袁紹大軍壓境,如果貿然挑起對公孫度的戰爭,恐怕只會受到兩面夾擊,除非公孫瓚能像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快速擊敗徐州的劉備一樣擊敗公孫度,但是其並沒有這個實力;第三,公孫度對公孫瓚保持中立態度,很少染指中原事務,所以公孫瓚也沒有必要對其開戰。總之,擴展縱深固然是好事,但對於那時候的公孫瓚來講可能根本就沒有這個概念,即使有他也沒這實力吞併遼東一霸的公孫度家。


玩311的話肯定先打劉虞,劉虞手下沒什麼像樣的武將,打不過公孫瓚的騎兵的,然後趁袁紹城防還沒修起來,直接rush掉袁紹的可能性很大,如果你先打公孫度,公孫度也有很厲害的騎兵,等你搞定了公孫度你就等著吃鞠義的強弩吧。


打公孫度幹嗎?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三國時期,爭地盤不如爭人口。地盤有的是,人口不足。

遼東地廣人稀,人口少漢人更少,那麼少的漢人長期處於邊境地區也比較強悍,地方豪族勢力很大。

公孫瓚沒有跟劉虞爭地盤,他爭的是幽州的控制權,最後雖然到手了,卻得罪了一大批人,畢竟劉虞在幽州地區胡人漢人之中的威望很高。

公孫瓚跟袁紹爭是必然的,冀州人口眾多,富庶冠絕天下,當年劉秀就是靠著冀州為根據地得了天下。

不要以為公孫度是戰五渣,能力相當強的。一到遼東就迅速擺平地方豪族,他和他兒子把高句麗和朝鮮半島上的幾個效果按在地上摩擦了幾十年。

遼東太遠了。


袁紹此時實力滔天,放著家裡不守還要分派兵力取窮山惡水,白山黑水窮苦之地?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程昱「爭威儀」事件?
張召忠和張飛各領五千人,狹路相逢誰能取勝?
《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裴松之注引《雲別傳》的可信度如何?能在多大程度上採信用於歷史話題討論?
高平陵之變中,若曹爽聽從桓范的建議「前往許昌以皇帝為號召擁兵抵抗」,是否能避免曹魏大權落入司馬懿之手?

TAG:三國 | 三國志書籍 | 三國人物 | 公孫瓚 |